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威胁的自然现象和事件,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为了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管理与应急救援中。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多种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工具。
首先,科学家会收集大量有关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对不同地震、滑坡、泥石流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它们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科学家会收集地质和地形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形起伏等,以了解区域地质条件。
此外,科学家还会收集社会经济数据,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以确定潜在的人口和财产风险。
在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后,科学家们便开始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利用地质和地形数据,结合历史地震、滑坡、泥石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计算出潜在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同时,模型还可以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人口和财产风险的评估指标。
通过综合这些指标,科学家们可以得出一个整体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灾害防治措施。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区域,进而确定何时采取何种防灾措施。
例如,在地震风险较高的地区,可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强化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在滑坡、泥石流高风险的地区,可以加强土地治理,采取防滑坡、固土措施等。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还可以用于制定应急救援计划和资源调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然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和参数。
如果数据源不准确或参数设置不合理,评估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其次,地质灾害往往是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涉及地质、地形、气候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最后,模型的应用还面临着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构建与评估方法研究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构建与评估方法研究地质灾害是在地壳运动、气候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地球表面和地下发生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尤其是在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地质灾害的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构建和评估方法研究正是为了提供有效的预警措施、减少损失和维护社会安全。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
首先,地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基础工作。
通过地质调查、气象数据、地震监测等手段,获取到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地表形态、地下水位、地下渗流等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其次,基于收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构建。
数学建模有多种方法,如逻辑回归、模糊推理、人工神经网络等,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最后,根据构建好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进行实地验证和评估。
通过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评估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评估方法是为了验证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预警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考虑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
即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预警结果的对比,评估预警模型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程度的准确度。
其次,需要考虑预警模型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实际地质灾害发生前后的预警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预警模型对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预警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即在不同环境条件和时间尺度下,预警模型能否保持较好的性能和可行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预警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性。
即预警模型在长期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和预警效果。
相比较传统的经验模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构建和评估方法具有更准确和可靠的特点。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内部或地表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它们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对人类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灾害发生频率、规模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以确定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程度。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灾害潜在性评估和灾害脆弱性评估。
灾害潜在性评估是指对潜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主要从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地震活动等方面来分析判断潜在灾害的可能发生。
例如,对于泥石流的潜在性评估可以考虑地形条件、降雨情况、土地利用等因素。
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建立潜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频率模型,从而预测潜在灾害的发生规模和可能影响的范围。
灾害脆弱性评估是指对人类社会基础设施和群众居民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行评估,主要衡量受灾系统在灾害事件中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的脆弱性评估可以考虑建筑物结构强度、应急避险设施、人员安全意识等因素。
通过分析评估脆弱性,可以识别出脆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升社会的抗灾能力。
在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地质灾害风险因子,如地质特征、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地质特征如地质构造、地质材料等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规模起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发生变化,如降雨的增多可能导致山洪和泥石流的发生增加。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土地利用等也会改变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
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应考虑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即灾害在特定区域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通过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定量评估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并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风险信息。
在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活动、地质构造或地质条件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滑坡等。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威胁程度进行系统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和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和规划城市发展。
评估的过程包括对地质灾害的识别、评价和预测。
首先,需要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了解潜在的危险性。
其次,需要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道路中断等。
最后,需要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综合评估和预测,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是指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信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测。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预测的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和基于信息模型的预测。
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环境条件,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是通过模拟地质灾害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基于信息模型的预测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下水位和岩土工程等因素进行预测。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因素,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软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例分析
软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例分析作者:陈文春许基翔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某拟建项目位于软土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边坡坍塌,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非常必要。
根据项目周边所收集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软土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做出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确定其危险性大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质灾害;不均匀沉降;桩基础1.引言《基础工程》中软土系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并且具有灵敏结构性的细粒土,其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基坑开挖时的边坡坍塌等。
2.工程概述某公司拟在江苏某地建设年产200万吨新材料项目,占地面积约2650000平方米。
该项目位于软土地质灾害易发区内。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材料车间,加工车间,变电所,研发中心,办公楼,室内仓储,露天堆场,循环水泵站,废水处理站,食堂,门卫等。
水池等基坑开挖深度1~4米。
3.相关地质环境条件以项目用地为基础,向四周各扩展500米,确定为本次评估范围。
根据项目初步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位于海积平原,现为盐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约1.0米;浅部分布一层淤泥,流塑状,层顶埋深1.70~2.50米,厚度14.40~15.00米,含水率W=61.4%,孔隙比e0=1.756,液性指数IL=1.52,压缩模量ES=1.55MPa。
4.软土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浅部普遍分布软土层,呈流塑状,属高压缩性土。
在工程建设时,如不采取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建筑物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地面形变。
据调查,评估区尚未发生因软土引起的地质灾害,建设场地现为盐田,现状条件下土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软土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该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是否会引发地质灾害;二是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对危害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
岩土工程风险评估
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岩土工程风险评估是指对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岩土地质灾害、岩土材料稳定性、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工程风险的过程。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应用与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估目标、收集岩土资料、制定评估模型、进行评估与分析、得出评估结果和提出措施。
1. 确定评估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评估的范围与目的,例如评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等。
2. 收集岩土资料在进行岩土工程风险评估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岩土工程资料,包括岩土地质勘探报告、工程地质图等资料,以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与土壤性质等信息。
3. 制定评估模型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收集到的岩土资料,制定适合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可以包括数学模型、统计模型、专家判断模型等,用于分析和计算工程风险。
4. 进行评估与分析根据制定的评估模型,利用收集到的岩土资料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定量或定性评估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程度。
5. 得出评估结果和提出措施根据评估与分析结果,得出风险评估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程设计方案、加强工程监测与管理、采取预警措施等,以降低工程风险。
二、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应用与意义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工程安全通过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可以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与分析,有助于提前发现、预防和控制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岩土灾害,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2.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避免因工程风险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一、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受灾风险区域划定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记录、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地区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域。
高风险区域需加强监测与预警,中风险区域加强管理与防范,低风险区域注重宣传与教育。
2.地质灾害潜势评估地质灾害潜势是指某一区域内某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对地质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利用地质灾害潜势评估模型,可以定量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3.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潜在风险和系统脆弱性,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与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演化风险评估、断裂地区的地震活动风险评估等。
三、地质灾害风险处理方法1.风险防范与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防范与管理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区域,可以搭建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居民的防震意识,以及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灾后应急响应与救援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展开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组织人员疏散、提供紧急救援物资、进行灾后重建等工作。
3.科技支持与创新应用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此外,不断推动地质科学研究的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人工智能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大量的地质数据与历史记录进行分析,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
同时,还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的挑战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风险评估与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地震的发生时间和规模很难准确预测,山体滑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预警模型作为地质灾害预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灾预警需求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害损失。
因此,及早预知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有效的预警,成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二、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意义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是基于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相关参数构建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地质环境、孕灾因素、监测数据和历史案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建模,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三、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方法1. 地质环境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地质环境参数进行分析,揭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潜在危险区域。
2. 孕灾因素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探究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如降雨、地震、地质构造等,建立相关预警指标。
3. 监测数据分析: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定期获取地质灾害相关的监测数据,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监测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历史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历史地质灾害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取规律和特点,为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四、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应用与展望地质灾害预警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深入分析,为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预警模型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提供重要支持。
在未来,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预测能力。
同时,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也可以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地质作用,导致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人类暴露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定量或定性地判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主要包括灾害潜在性评价、暴露评价和脆弱性评价三个方面。
灾害潜在性评价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
该评价主要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因素,如地质构造、地质材料、地形地貌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的评价,可以考虑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历史地震的频率和强度等因素。
暴露评价是指对人类和财产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暴露评价主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分布和人口密度,以及财产的分布和价值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潜在威胁程度。
例如,在评估洪水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和财产价值高的工业区域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
脆弱性评价是指对暴露于地质灾害之下的人类和财产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脆弱性评价主要考虑人类和财产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实际影响程度。
例如,在评估滑坡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等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评价方面的结果,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分布图。
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系统,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
定量评价则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值。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一、搜集数据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前,首先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
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的数据,以全面了解研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同时还需要搜集历史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频率、规模、损失等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建立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是评估的核心。
常用的模型包括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和基于工程地质学分析的模型等。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地质条件指标、地形条件指标、水文条件指标、气象条件指标、人文条件指标等。
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并进行加权处理,计算综合评估指标。
四、量化分析在建立好危险性评估模型和确定好评估指标后,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一般采用专家评分法或计算法进行量化,将各个指标的值转化为数值化的结果,使各指标之间可以比较和统计。
五、危险性评估结果分析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从而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和规划的参考。
六、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危险性。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将评估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其他图表和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七、评估结果的验证和修正评估结果需要与实际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验证。
对于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区,需要重新评估或修正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评估结果的应用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包括搜集数据、建立评估模型、确定评估指标、量化分析、评估结果分析、可视化展示、验证和修正以及应用。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为减灾和防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地表其他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事件。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的风险,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一、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地质灾害评价是对潜在灾害危险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有助于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包括灾害潜势评价、区域灾害评价和点源灾害评价。
1. 灾害潜势评价灾害潜势评价是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灾害概率。
它常用于确定潜在灾害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
评价方法包括统计方法、物理模型法和数学模型法等,其中数学模型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区域灾害评价区域灾害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评估该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
评价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统计分析等。
通过区域灾害评价,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防治工作和紧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3. 点源灾害评价点源灾害评价是对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旨在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工程监测等。
点源灾害评价对于建设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水电站的安全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意义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是评估地质灾害给人类活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灾害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它有助于确定灾害风险的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活动,为灾害防治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风险区划与规划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区域内不同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政策和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2. 灾害应急响应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可以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如矿山坍塌、采矿后排空等人为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对减少灾害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程度和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指用来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以及发生概率进行模拟和研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建模,二是对灾害对人类、社会及环境等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而且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取决于模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评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例如,山体滑坡的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而泥石流的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地形、河流的排水能力、降雨等因素。
在建立评估模型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以便更好的模拟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对于地质灾害损失的评估,需要考虑多维度的影响因素。
例如,山体滑坡对人口、财产、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公共设施、道路、能源供应的破坏等。
在建立评估模型时,需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其在不同灾害类型和灾害规模下的变化。
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利用大量的地质、水文、气象、地理等多源数据。
同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并采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参数设定,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制定评估结果的标准和指标,以便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比较和分析。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避免、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将会更加深入和完善,为我们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提供更多的助力。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 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 援能力。
应急处置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 处置程序,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险 救灾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0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未 来发展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和义务。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 新,提高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谢谢观看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 On circuit' On Bros际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01
,
02Biblioteka 0304际6 ... hasTHR Dr
0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践
滑坡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评 估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
造成的损失。
滑坡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地形地 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 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多种 因素,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
04
地面塌陷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防灾减灾 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风险评估需要考 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影响范围等多种因素。
输标02入题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对地震可能造成的建筑物破坏 、生命财产损失、社会经济影响等进行预测和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践 •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与控制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
防灾减灾规划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防灾减灾规划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灾害发生前做出及时且有效的应对措施。
为了构建一个可靠且符合实际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并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目的和流程。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自然灾害相关的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对人类、财产和环境的潜在损失。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灾害的性质和规模,为制定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时,需要整合多个要素,包括但不限于灾害类型、灾害受影响的区域、物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系统等情况。
以下是一个基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的一般流程:步骤一:灾害风险背景调研在模型构建之前,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的灾害风险背景进行调研。
这包括了对历史灾害事件的分析,收集相关的地理、气象、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气候特点,人口分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步骤二: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确定在灾害风险评估中,需要确定一系列评估指标来评估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
例如,对于危险性评估,可以使用历史灾害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分析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对于脆弱性评估,可以考虑建筑物结构、基础设施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
对于暴露性评估,可以考虑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和人口密度等因素。
步骤三: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于以上确定的评估指标,可以使用数学公式、统计模型或者模拟方法来建立一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概率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
步骤四:数据采集和处理在模型构建中,必然需要大量的地理、气象、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
因此,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模型构建的基础。
在选择数据源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五:模型验证和修正模型的验证是确保模型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建立和预警管理
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建立和预警管理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引起的地壳运动或结构变化,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威胁。
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并进行预警管理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
一、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建立是在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评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模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决策支持:地质灾害风险模型提供了对地质灾害的概率和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
2.资源优化配置: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防灾减灾的效果。
3.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地质灾害风险模型可以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警示,提前做好灾情应对准备工作,加强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风险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
具体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统计模型: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事件的统计分析,建立起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分布模型。
该模型一般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方法来推断未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物理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物理过程进行建模,如岩土工程力学模型、水文模型等。
该模型通过数学方程表达地质灾害的物理本质,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演变过程。
3.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模型的建立。
该方法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4.综合模型:将各种模型进行综合运用,以更好地描述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综合模型可以结合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或者将不同的模型进行串联和嵌套,使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加准确和可靠。
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地质灾害,犹如大自然隐藏在暗处的“猛兽”,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一旦发生,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提前预警,降低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应运而生。
一、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的重要性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但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地质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构建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就是将这些复杂的规律和信息转化为可量化、可预测的数学模型,从而为我们提供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的评估。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能够提前预警,为人们争取宝贵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防范,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在灾害高发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再者,对于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提前准备救援物资和制定救援方案,提高救援效率。
二、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1、数据收集与整理构建预测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型、降雨量、地震活动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可能来自地质勘察报告、气象监测站、地震台网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筛选,去除无效和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选择合适的模型算法在地质灾害预测中,常用的模型算法有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不同的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数据特点和预测目标进行选择。
例如,多元线性回归适用于数据线性关系明显的情况,而神经网络则适用于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3、模型训练与验证选择好算法后,将整理好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地拟合数据。
然后,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
如果模型的预测效果不理想,需要重新调整算法或参数,甚至更换算法,直到模型达到满意的预测效果。
勘测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
勘测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地壳活动引起的、在地表或地下引起破坏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
勘测师是负责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
本文将介绍勘测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勘测和调查工作,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勘测师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地质灾害类型勘测师首先需要明确所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应着不同的评估方法和防治措施。
2. 过去灾害事件的回顾通过查阅历史灾害事件的记录和相关资料,勘测师可以了解到过去灾害的发生频率、破坏程度等信息。
这对于评估今后灾害的概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潜在危险源的调查勘测师需要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地质构造、岩土条件、自然地貌等。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判断潜在危险源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4. 风险评价和预测综合以上信息,勘测师可以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这包括确定灾害的概率、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等,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勘测师在制定防治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为主勘测师应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预防为主的原则。
这包括采集更多的地质数据,了解地质条件对灾害的影响,提前预测潜在的灾害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
2. 工程控制措施勘测师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一系列工程控制措施。
比如,在山体滑坡的防治中,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固结灌浆、护坡建设等,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
3. 规划管理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规划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勘测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住开发区域的范围和密度,避免在潜在危险区建设住房和重要设施。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与预警模型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与预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风险和伤害,预防灾害和提前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措施,能够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有助于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是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和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等重要信息的预测工具。
预警模型的研究包含了多个领域,如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等。
在研究预警模型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机制,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首先,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中最为常见的是地震预警模型。
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的一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地震观测数据、分析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波传播机制等,来预测地震的时间、强度和震源位置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加密,地震预警模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在一些地震高发区域,如日本、美国等,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地震预警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其次,滑坡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性也非常巨大。
滑坡的发生与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滑坡的预测较为复杂。
滑坡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和地表位移等数据,来预测滑坡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同时,地质勘探和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也为滑坡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滑坡预警模型的研究在国内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滑坡灾害预防和救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泥石流预警模型也是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泥石流是由暴雨、融雪等因素引发的一种类型的山地灾害,速度快且破坏力极强。
泥石流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通过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等指标,结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和路径。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技术研究与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技术研究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巨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应急响应技术研究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灾害发生的风险程度。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环境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和经验进行判断。
该方法适用于缺乏数据支持或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下,但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定量评估则是基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进行灾害发生概率、损失评估等计算。
这种方法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因此相对来说更为科学和准确。
二、应急响应技术研究应急响应技术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紧急的救援行动和有效的组织协调,尽快减轻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技术研究包括预警系统建设、监测技术提升、救援队伍构建等方面。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应急响应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及时收集、处理和分析,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监测技术的提升是应急响应技术研究的关键。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面监测技术和无线传感网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实时的地质灾害数据,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救援队伍的构建和培训也是应急响应技术研究的重点。
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并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因此,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代德富;夏安付;胡赵兴;摆超标【摘要】建立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基础,但传统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一个新型的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以危险性、易发性和易损性为主要内容,通过Hadoop确立风险评估指标,并按照不同的分级标准对其进行分级量化处理,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将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划分为15个分级图,以此为基础建立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和对比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出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并优于传统评估模型,评估误差小于3 km2.【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软弱岩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作者】代德富;夏安付;胡赵兴;摆超标【作者单位】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云南昆明654100;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云南昆明654100;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云南昆明654100;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实业公司,云南昆明65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P208我国地域辽阔,覆盖着大片软弱岩土,因其水文地质等条件使得软弱岩土具有流变特性,这种特性如果不受到外力的震动作用轻易不会造成地质灾害,但是一旦遭受外力,像地震、暴雨、海啸、洪水、人类活动等强烈震动作用,就会促使软弱岩土加速流动,导致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1]。
因此为能有效防治这种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是必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文献[2]提出的基于GIS的贫困地区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路基填料浸泡特性进行了常规压缩试验和循环荷载下的压缩试验研究,认为路基浸水与行车荷载是影响弱变质岩路基变形不可忽视的2个重要因素;文献[3]提出的中国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包括公路沿线崩滑灾害,刘应辉按照“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的“四度”递进地质灾害评价思想对研究区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区划;但是以上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不高,预估时间准确性低,逃脱时间少,导致人员伤亡率和财产损失伤亡率居高不下,很难帮助人们达到预防地质灾害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 地 域 辽 阔 ,覆 盖 着 大 片 软 弱 岩 土 ,因其 水 文 地 质 等 条 件 使 得 软 弱 岩 土 具 有 流 变 特 性 ,这 种特性如果不受到外力的震动作用轻易不会造成 地 质 灾 害 ,但 是 一 旦 遭 受 外 力 ,像 地 震 、暴 雨 、 海啸、洪 水 、人 类 活 动 等 强 烈 震 动 作 用 ,就会促 使 软 弱 岩 土 加 速 流 动 ,导 致 发 生 严 重 的 地 质 灾 害 [1]。因 此 为 能 有 效 防 治 这 种 突 发 性 地 质 灾 害 , 进行风险评估是必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文献[2]提出的基于G IS 的贫困地区降雨诱发
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路基填料浸泡特性进行了 常 规 压 缩 试 验 和 循 环 荷 载 下 的 压 缩 试 验 研 究 ,认 为路基浸水与行车荷载是影响弱变质岩路基变形 不可忽视的2 个重要因素;文 献 [3]提出的中国县
域单 元 地 质 灾 害 风 险 评 估 ,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 害 ,包 括 公 路 沿 线 崩 滑 灾 害 ,刘 应 辉 按 照 “发育 度 ”、“潜势度”、“危险 度 ”和 “危 害 度 ”的“四度” 递进地质灾害评价思想对研究区进行了总体评价 和区划'但是以上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不 高 ,预 估 时 间 准 确 性 低 ,逃 脱 时 间 少 ,导致人员 伤 亡 率 和 财 产 损 失 伤 亡 率 居 高 不 下 ,很难帮助人 们达到预防地质灾害的目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 建 立 一 个 新 型 的 风 险 评 估 模 型 ,该模型优于传统 风险评估模型,能 准 确 评 估 出 地 区 风 险 ,对防治 和 减 少 地 质 灾 害 、加 强 突 发 地 质 灾 害 预 测 的 准 确 性 、保 障 国 家 财 产 和 人 民 群 众 生 命 安 全 、促进国
民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大型工程建设是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发生 的主要原因。工 程 建 设 必 然 破 坏 原 有 软 弱 岩 土 地 质地貌,降 低 了 软 弱 岩 土 的 力 学 性 能 和 稳 定 性 , 在外力强烈的动态干扰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突 发 性 地 质 灾 害 不 仅 威 胁 人 们 的 生 命 安 全 ,还造成 严重的经济损失。图 1 为 2011 - 2 0 1 5 年全国软弱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代 德 富 \夏 安 付 \胡 赵 兴 \摆 超 标 2
(1.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云南昆明654100; 2.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实业公司,云南昆明654100)
摘 要 :建立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基础,但传统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一个新型的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以危险性、易发性和易损性 为主要内容,通过Hadoop确立风险评估指标,并按照不同的分级标准对其进行分级量化处理,利用AHP确定指 标权重,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将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划分为15个分级图,以此为基础建立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和对比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出 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并优于传统评估模型,评估误差小于3 km2。
1期
代 德 富 ,等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43
个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紧迫性。 1 1 地质灾舍风险评估内谷
软弱岩土造成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所以存在 风 险 ,最 大 原 因 是 其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也由此可以 判断出地质灾 害 风 险 是 灾 害 发 生 频 率 、灾害监测 系统是否稳定、人类综合管理 以 及 社 会 自 身 防 御 能 力 等 综 合 作 用 的 产 物 [4]。 因 此 软 弱 岩 土 地 质 灾 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 后系统的承受能力。
! 收辆日期:2018 -05 -11
修回日期:2018 -08 -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384)
第一作者简介:代德富(1977 - ) ,男,云南东川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为山
地灾害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水利水资源等. E-mail: c18390902001@
第 34卷第1 期 2019年 1 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பைடு நூலகம்
Vol.34 No.1 Jan.之㊀”
代德富,夏安付,胡赵兴,等•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灾害学,2019, 34(1): 42 -46. [DAIDefu,XIA Anfu,HUZhaoxing.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sudden geological hazard in soft rock andsoil[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9, 34(1): 42 - 46. doi: 10. 3969/j.issn. 1000 - 811X. 2019.01.009.]
岩土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情况。
V、
Z
U uu
1 20
5 oo
1 0o
親
0 8
v
o oo
0
6
i KJ
0
5 oo
40
2
图 1 2011 -2015年全国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情况
图 1 显 示 ,2 0 1 1 年全国因软弱岩土突发地质 灾害造成的危害极大,伤 亡 惨 重 ,经 济 网 损 失 大 , 2012 - 2 0 1 5 年 间 ,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 失 下 降 5 0 % 左 右 ,由 图 1 可 见 ,因软弱岩土突发 地 质 灾 害 造 成 的 危 害 持 续 存 在 ,从而看出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