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总和”是指(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国家政治制度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3.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 4.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5.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0.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材料题(二)
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5、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2.马克思主义认为,杜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丰富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C.炸食分寸 D.实事求是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C. 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D.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B. 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C. 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D.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D.唯理论和经验论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12.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13.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一切为了群众 B.从群众中来C.一切依靠群众 D.到群众中去1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位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1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17.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A.资本的有机构成 B.资本的价位构成C.资本的技术构成 D.资本的数量构成18.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19.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A.股份资本 B.企融资本 C.两业资本 D.虚拟资本20.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21.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B.能够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C.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D.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C.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D.中国共产党2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 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2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25.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A3.A4.B5.C6.B7.C8.A9.D10.A11.A12.C13.D14.A15.C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真题考试:2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

真题考试:2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共43道题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单选题)A. 实体性因素B. 运筹性因素C. 渗透性因素D. 准备性因素试题答案:B2、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单选题)A.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 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试题答案:D3、具体劳动()(单选题)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答案:C4、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单选题)A. 国际卡特尔B. 国际辛迪加C. 国际托拉斯D. 跨国公司试题答案:D5、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单选题)A. 理论前提B. 理论核心C. 理论品质D. 理论特征试题答案:C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 (单选题)A. 人的道德品性B. 人的经济地位C. 人的价值追求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试题答案:D7、理论联系实际是(单选题)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试题答案:D8、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单选题)A. 价值B. 价格C. 使用价值D. 交换价值试题答案:D9、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单选题)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 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试题答案:B10、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单选题)A. 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B. 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C. 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D. 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试题答案:D1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单选题)A.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 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 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试题答案:B12、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单选题)A. 最大限度占领市场B.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 获取行业控制权力试题答案:C13、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单选题)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客观性和自发性C. 盲目性和自觉性D. 客观性和普遍性试题答案:D14、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班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伸张性B.可知性C.不可逆性D.客观实在性2.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A.内在联系B.外部联系C.主观联系D.表面联系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___的观点以及永恒发展的观点。
()A.质量互交B.普遍联系C.对立统一D.辩证否定4.在客观规律面前,表现人的主砚能动性的是()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创造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参加社会实践B.依靠广大群众C.认识客观规律D.制定周密计划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杜会革命B.社会的基本矛盾C.阶段斗争D.社会的主要矛盾7.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A.神秘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它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C.它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D.它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英雄人物的组织C.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D.先进思想的传播1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对生产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11.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教育、文化、卫生D.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12.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说明()A.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C.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D.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1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A.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B.保持党的群众性C.保持党的先进性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只要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单位商品()A.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会增加C.不会发生变化D.会减少1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工人阶级民主B.少数人的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工农阶级民主17.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的上层建筑C.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D.社会的经济基础18.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B.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D.流通手段19.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A.抽象劳动时间B.具体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股份公司是以_____为前提的。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成本价格加利润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4.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价格规律C.资本主义占有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5.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A.平均利润的产生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C.利息的出现D.高利贷的产生6.股票价格(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7.-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800元8.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10.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A.部门内部的竞争B.部门之间的竞争C.国内竞争D.国际竞争11.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 )A.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12.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B.带有指令性质C.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D.能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13.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 ) A.财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手段1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 )A.经济实力B.政治实力C.军事实力D.外交实力15.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1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7.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1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1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2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2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24.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25.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7.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28.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 ) A.万能垄断者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D.金融寡头2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3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习题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2、一切哲学都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公有制经济D.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本质的可知性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A、承认事物是变化的B、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C、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运动观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唯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A. 商品输出B. 技术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务输出9、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的条件制约又能打破这些条件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1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1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A、无限的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C、被动的D、可以为所欲为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4、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6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1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A、原因与结果B、必然性与偶然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D、形式和内容1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工程项目管理自考本科试题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2(附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辨析题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
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
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
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
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
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
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上述观点不等同。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
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A. 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B. 普鲁东、巴库宁和拉萨尔C. 伯恩施坦、考茨基和托洛茨基D.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2.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法兰西内战》C. 《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这句明言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B.《论权威》C. 《反杜林论》D.《共产党宣言》4.首先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领袖人物是:A. 列宁B. 罗莎.卢森堡C.卡尔.李卜克内西D.马克思5.“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段明言出自哪一个领袖人物的著作: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威廉.李卜克内西D.列宁6.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A.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人民大联合C. 工农联盟D.公民联盟7.中国社会主义的国体是A. 人民民主专政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8.中国社会主义的政体是:A.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C. 民族区域自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9.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政治制度发展程度为标准10.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 普列汉诺夫D.列宁12.为了争取稳定国际环境,停止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坚持下苏俄与哪个国家妥协性的《布列斯特合约》: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1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1、理论联系实际是(单选题)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试题答案:D2、下列不属于间接投资的常见形式的是(单选题)A. 出口信贷B. 发行债券C. 进口信贷D. 租赁信贷试题答案:C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单选题)A. 政党制度B. 选举制度C. 国家制度D. 文官制度试题答案:C4、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是( ) (单选题)A. 高新技术产业B. 农业C. 支柱产业D. 现代服务业试题答案:B5、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动力是()(单选题)A. 科学和技术B. 广大人民群众C. 革命和改革D. 社会基本矛盾试题答案:D6、资本主义国家向某个濒临破产的私人企业注入一定量的国有资本,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此时这个企业的性质属于(单选题)A.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B. 资本主义私有经济C. 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D. 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试题答案:C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单选题)A.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D.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试题答案:C8、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总量指标有 ( )(多选题)A. 经济增长B. 国际收支C. 就业率D. 通货膨胀率E. 生产率试题答案:A,B,C,D9、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中,属于单向行为的有 ( )(多选题)A. 社会福利B. 社会救济C. 社会优抚D. 义务教育E. 社会保险试题答案:A,B,C,D1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 (单选题)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包容、开放、进取试题答案:C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单选题)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D.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试题答案:B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单选题)A.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试题答案:C13、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拉大和南北对立的根源是(单选题)A. 地区局部战争B. 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C. 国际经济旧秩序D. 国际经济新秩序试题答案:C14、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包括 ( )(多选题)A. 依法实B. 政府主办C. 不以营利为目的D. 单向行为E. 自愿性试题答案:A,B,C1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 (单选题)A. 共产主义者同盟B. 布尔什维克C.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D. 中国共产党试题答案:A16、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单选题)A. 理论前提B. 理论核心C. 理论品质D. 理论特征试题答案:C17、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单选题)A. 最大限度占领市场B.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 获取行业控制权力试题答案:C1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马克思综合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A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包括继承者们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体系完整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4、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与功能D 源泉与动力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 强调真理的绝对性 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D 一切唯心主义的真理观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导火线B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二).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卷(二)一、在下面各题的 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发展的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D.世界是物质的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B.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5、发展的实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手段D.实践的中介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
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1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2、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宿命论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自然属性C.人的道德品质D.人的心理素质20、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的经济制度B.社会的政治制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A.心外无物B.“存在就是被感知”C.理在事先D.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与事物不可分B.与事物直接同一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D.客观的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6、“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9、“白马非马”的命题()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共8题,任选作6题,全部作答,以前面6题的答卷为有效。
每小题5分,共30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材料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
每小题8分,共16分。
)材料题(一)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
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材料题(二)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论述题(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
共3题,任选作1题,3题全部作答,第1题的答卷有效。
14分)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B 4,A 5,D 6,D 7,C 8,D 9,A 10,B11,C 12,A 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A 20,C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B 3,BCD 4,AD 5,BC 6,BCD 7,BCD 8,ABD 9,ABD 10,ABCD三、辨析题答案要点: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说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人脑本身并不产生意识.意识就其形式而论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论则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所有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主张反映论,即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然而,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是能动的反映论.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科学技术也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通过实体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