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北宋和辽、西夏 的并立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 蒙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境内崛起, 并建立起辽、西夏、金、蒙古等强 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 和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文化 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
一、契丹族与党项 族
史事链接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 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 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 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 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 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 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 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 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 “五代十国”。
党 项 族 羌 族 的 一 支 ——
找一找:党项 族兴起的地区。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1世纪 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西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元 昊
公元1038年, 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 的银川登基称帝,从 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 两百年的历史。元昊 统治时期,西夏的势 力有很大的发展,其 辖境“东据黄河,西 至玉门,南临萧关 (宁夏同心县南), 北抵大漠,境土方二 万余里”,包括今宁 夏、甘肃大部和陕西 北部、内蒙一部分。
契丹
党 项
晋 后梁

吐 蕃
前 蜀
荆南

吴越
南 诏


南 汉
史事链接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 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 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 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 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 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 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 久……

70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70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宋辽和战 宋夏和战
澶渊之盟 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
宋夏和议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时期的两个少数民族 ——契丹族与党项族。
2、梳理辽与北宋的关系。
3、梳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民族政权并立

西夏
北宋
北宋、辽、西夏政权表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10世纪初 960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东京
赵匡胤 (今开封)
11世纪前期 元昊
(2)澶渊之盟
材料一:宋辽遂为兄弟国,宋岁 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自 是两国不交兵一百二十年。
影响?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 在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 “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 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澶渊之盟
评价?
材料: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 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 北宋并没有丢大太的面子。……且和平实 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 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 双方都是划算的。
2、战争与交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汉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4、友好往来
唐朝,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文成公主入 藏
知识小结

、 西 夏
两个民族 崭露头角





立 战争与和平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二、战争与和平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题1.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的是流动生活,不是定居生活,③说法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

2.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

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3.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加强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 岳家军的抵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

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

于是,双方议和。

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960 年
北宋建立
1004 年
澶渊之盟
和是主流
1125 年
金灭辽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和,蕃平汉交人往户1休2养1年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唐 朝的建 立
历史解释
“西夏”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
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1] 。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2-3] 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 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 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消极影响: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宋夏和约的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和约签订的影响:宋夏边境贸易兴旺;促进了宋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 宋辽澶渊之盟、宋夏和约订立的影响:积极影响:使双方边境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 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消极:宋给 辽、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赋税负担。
侯课背诵·北宋政治
wenguzhixin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②行政:在中央,分化 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③财政: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为防止武将专权。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2)重视文教事业,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 位。积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
吴天墀(1913—2004)
《西夏史稿》
敦煌西夏壁画




西夏琉璃瓦当
石 雕 人 头 像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 山东麓。存帝陵九座,陪 葬墓二百零八座。
谈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澶渊之盟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 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 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 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 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史·营卫志序》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发现时未经盗

契丹贵族只有耶律、萧两大姓氏,形成两大通婚集团, 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政权所仅见。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
较早创制的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是一
字 《 宣
种拼音文字,可 以用为数较少的

“原字”拼出无

数的新字、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①积极: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②消极:
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赋税负担, 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检测提升
B 1、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朱温
8、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了“契丹的兴起”“党项族建西夏
D ”“澶渊之盟”“宋夏议和”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贵羊贱猪”成为社会饮食风尚, 羊肉地位突出。到神宗时期,宫廷每年食用 羊内高达四十三万斤之多。北宋东京市场上 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有“旋煎羊”“批切羊 头”、“软羊”等数种。
—— 《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
问题思考:北宋吃的 羊肉从哪里来?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游 牧民族。9世纪后期 ,契丹已经有了先进 的农耕、冶铁和纺织 等产业,开始建筑房 屋、城邑。
西夏政权信息:
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大夏皇帝) 民族:党项族 国号: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李元昊
1003—1048年
西夏王陵 元昊
李元昊在全国上下实施剃发令、造西夏文字、 修宫室、迁新都、建官制、定兵制等一系列变 革。在政治体制上,模仿宋朝官制模式设立军 政管理组织。
西夏货币
“辽”抑或“宋”?
材料11:(宋辽之间)每年贸易总值,仅河北地区,就逼近百五十万贯,对宋 来说,每年可以获得四十余万的利润。而这种利润的收益,大致可以补偿宋在岁 币上所受的损失......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 夏皇帝,定都 兴庆府,史称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
月7日-1048年1月19日),又 名赵元昊,小字嵬埋,出身党 项拓跋氏,即皇帝位后,放弃 唐朝赐姓李与宋朝赐姓赵,改 姓嵬名氏,更名曩霄,是西夏 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 1048年1月19日在位)。
⑶影响:增加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 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宋真宗赵恒(968 年12月23日-1022 年3月23日),宋朝 第三位皇帝,宋太
宗第三子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 汉族。字平仲。华 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
澶渊之盟示 意图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
C
6.《三字经》里写道:“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这里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 B.元昊 C.阿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 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兀术
C
8.下列选项与辽、西夏和北宋对峙局面符合的是( )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王陵
西夏文契约 武威市西夏
博物馆
西夏货币
西夏“敕燃马 牌”意思是“敕 令驿马昼夜
疾驰”
2.辽与北宋的和战
⑴. 战: 宋真宗时,辽军攻宋至澶州,寇准力主真宗 亲征,宋军击退辽军(“澶州之战”)。
⑵.和: 辽宋于澶州议和,辽向北宋称兄,辽朝退兵, 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答: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 打败辽军,是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 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 要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西 夏

北宋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开封,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州)之战
宋真宗
时间: 1004年(宋真宗)
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澶州
交战地点: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关键人物: 宋真宗
东京
寇准
战争结果: 宋打退辽军,辽宋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1005),辽撤军, 宋给辽岁币。
契丹货币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1.生活区域: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2.民族历史:原属西羌族的一支 3.唐朝时期: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4.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5.建立者:元昊(拓跋氏)(大夏皇帝)
6.民族:党项族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地理燕位云置十:六大州致,相即当今于北今京北、京天、津天全津境及,河以北及、河山北西北北部部地一区带、。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 瑭军约事为地父位子:。对石于敬北瑭宋按来照说契,丹是的重要要求的把天燕然云屏十障六,州对割于让契给丹契来丹说,,使占得领辽它国则的占疆据域了扩对展中到原长 城地沿区线的。战燕略云主十动六权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9.治国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 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 ,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7课 [预习导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7课 [预习导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识读《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课前学习任务
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教材中关于契丹和西夏部分文物的相应信息。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辽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二】耶律阿保机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三】梳理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四】元昊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五】澶渊之战,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盟约?【学习任务六】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它带来了哪些影响?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4集《澶渊之盟》。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 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2.宋夏议和 (1)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历史解释
正确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1)战:频繁的战争造成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对辽、 西夏来说是进攻、掠夺,对北宋来说是自卫、防御。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 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虽然岁币给北宋人民带来 沉重负担,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11.(2022百色期末)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 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种态势 ( C)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便于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答案:澶渊之盟。以经济损失换取和平。
材料三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金]刘迎
[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答案:促进了宋辽经贸往来,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 [探究4]概括图中A与B政权、C与B政权订立的两个和约的共同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标导航
1.知道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 者、民族、都城。(重点) 2.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重点) 3.结合辽宋议和和宋夏议和,认识民族友好交往是 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话题NO.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目标: 1、了解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2、了解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辽太祖。
契丹文字 契 丹 货 币
契丹鸡冠壶
契丹国建立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取得了 幽云十六州 (P36“相关史事”), 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山川之险与长城防线(图册P17)。从此, 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辽、宋关系友好。
辽宋战和
战:
宋太宗时,向辽 多次发动战争,意图 夺回“幽云十六州”, 但以失败告终,只好 采取防御政策。 和: 澶渊之盟
1、都是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 2、都建立了政权 3、都是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
4、与北宋的关系时战时和
一、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1、辽的兴起: 916年 2、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辽太祖
宋真宗
辽攻宋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二、西夏的兴起,及其北宋的关系:
1、西夏的兴起: 1038年
2、与北宋的关系: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西夏攻宋→宋夏议和
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 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 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 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共22小题)1.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西夏C.辽D.金【分析】本题以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为切入点,考查辽的建立。

【解答】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契丹改称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辽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同时存在的是()A.辽、西夏B.西夏、金C.辽、金D.辽、蒙古【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两宋时期同时并立的政权是西夏与金,B选项符合题意。

南宋时期,辽已经被金所灭,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词是“与两宋同时存在”,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历史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李世民﹣﹣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

李世民是汉族,唐朝的皇帝。

题干中搭配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相关史实。

4.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分析】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往来,和平交往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相提并论。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契丹、党项族与汉族间密切来往,对于奠定
祖国辽阔边疆、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 重要作用。
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
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
式。到九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 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
了农耕、冶金和纺织等生产视野, 四时畋猎是生涯。
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北宋)苏颂
辽国的建立-----契丹崛 起
时间: 10世纪初( 9161125 )
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 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西夏政权建立
时间: 11世纪前 期(1038年)
A
建立者: 元昊
C
民族: 党项族
B
都城: 兴庆府 (银川)
D
元昊仿效唐宋制 度,订立官制、 军制和法律,并 鼓励垦荒,发展 农牧经济,还创 立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民族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要 举措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
‘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
北宋
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2.读史料: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人物画
西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 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 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 产有所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 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 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而后来乔峰、 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 公主?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 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 时期。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 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 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A
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太祖晚期,北宋 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B
宋太宗即位后,向 辽发动数次战争遭 到失败,只好采取 防御政策。
C
宋辽矛盾焦点
幽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ji)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 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 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 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重点) 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的基本史实;(重点) 3.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 历史必然。(难点)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人引马 图
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
隋唐时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
联系日益紧密。唐朝末年,北方
契丹族
党项族汉族Fra bibliotek辽西夏
北宋
916年
1038年
960年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上京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 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 相权、财权
重大事件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庆历和议)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辽太宗时,占领燕 云十六州,从此, 辽与中原王朝的冲 突加剧。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 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 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 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 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 西夏
北宋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3)宋每年向辽纳助军旅之费,“绢二十万匹、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银一十万两”。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què ) ,互市贸易。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 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 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 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了 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 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边境民众 生活相对安定,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 了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但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