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2010年11月2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 (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 (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 (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 措施 经验 举措 做法

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 措施 经验 举措 做法

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措施经验举措做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是推动城乡文化发展,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工作。

下面将介绍一些创建措施、经验与举措。

一、创建理念1.传承创新: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同时注重创新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城镇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名城、名镇、名村的价值和吸引力。

2.民众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创建过程,建立利益共享和社会共治的机制。

通过人民群众的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增强创建工作的可持续性。

3.整体规划:将名城、名镇、名村的创建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统筹规划城市建设、文化保护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

二、创建措施1.文化资源保护(1)修缮古建筑: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建筑原貌和历史特色。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古建筑保护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2)保护文物:建立健全的文物管理制度,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

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高文物利用的水平。

(3)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居民传承和发展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组织展览、比赛等活动,增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2.提升城镇品位(1)改善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环境,改善道路、街巷、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景观和硬件设施。

注重绿化、亮化工作,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2)建设特色街区:打造特色鲜明的街区,提供独特的购物、休闲、文化体验等服务。

注重保护历史街区的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增加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3)培育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园区、文创产业基地等,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鼓励文化创业和创新创意,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3.加强宣传推广(1)弘扬城镇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演艺活动等方式,弘扬城镇特色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对城镇文化的宣传力度。

(2)设立纪念性标志:在城镇重要位置设置纪念性标志,标识城镇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色。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物保护问题。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建筑、街道等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使得其难以顺利地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文物保护也面临困难。

2.城市化进程对文物造成破坏。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扩建、改造等活动,往往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造成破坏,例如拆除老建筑、掩埋古遗址等。

3.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缺乏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加剧了文物保护问题。

二、解决方案1.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应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措施,确保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2.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破坏文物的打击力度,对违规建设、拆除老建筑等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

3.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要加强对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学校教育等方式实现。

4.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模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5.加强国际合作。

可以与国际组织、外国专家学者进行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水平。

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增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不仅关乎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形象。

针对文物保护问题,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并加强国际合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规划等手段,保护、修复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制度安排。

该制度旨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维护城市的传统风貌和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法保护:通过立法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等,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法律保护。

2. 规划管理:制定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遗产,确保城市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3. 修复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文物和传统街区进行修复保护,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和城市更新,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环境和建筑风格得到保留和弘扬。

4. 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开展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 文化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展览,组织文化活动和传统节庆,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能够有效管理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使其在发展中保持与传统的连续性和活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批准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三)保护范围;(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较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以下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些规范:1. 做好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依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发展需求和保护对象等,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保护规划要全面考虑城市整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合理划分保护区、控制开发区,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又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者应根据城市的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利用手段的选择,可以采取修复、整治、改建等方式,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生机。

3.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的保护工作。

这些管理机构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保护规划、修复工程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4. 推进公众参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关广大市民的利益,需要引导和鼓励公众的参与。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市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还要倡导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5. 加强法规建设。

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应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区的划定、文物保护、建筑风貌保护等方面,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6. 加强保护与开发的协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兼顾保护和开发的需求。

在保护工作中,要加强与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部门的协调,确保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

同时,还要加强与社区居民、商家等的协商和沟通,共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7. 加强监督和评估。

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与方法

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与方法

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与方法杨昌存凤凰古城保护原则·保护方法与措施保护古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

当今国际上出现两种保护模式,一是西欧原封不动保护模式;二是新加坡推倒重建的保护模式。

显然,前者不顺应城市发展机理,因为城市也像人一样要新陈代谢,这样的保护限制了城市发展节律。

后者耗资太大,不适合我国的国性,更不适合我们的县情,也是一种造假古董的作法,更失去保护历史遗存的意义。

在国内,人云亦云,作法各异。

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路子,执行一条长期、逐步的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的战略。

根据凤凰古城的现状,分保护区与协调区两个保护层面,其中又将保护区内有较高价值的街区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即核心保护区)。

标准为:一是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能反映当地某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这些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物、街道等基本是历史真实遗存物(占60%以上),不是仿古造假;三是有一定规模,可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和可读性,能造成一种历史环境氛围,给人以历史韵味的感受;四是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凤凰古城的正街、南正街、中营街、南边街、老菜街、登瀛街、文星街、廻龙阁官道、沙湾临江街、老营哨临江街、兴隆街、史家弄等属历史文化街区。

一、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①要保护历史的原真性。

要尽量多地保存真正的历史遗物,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修、整治。

不能因其破旧而轻易拆掉,也不能将仿古造假当成保护手段。

②要保持风貌的完整性。

不但要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

如古石板路面、街巷的空间尺度、院墙、小桥、溪河、池塘、牌坊、亭台、石雕、碑刻、码头、跳岩、古井、古树以及古城周边、沿江、河边两岸的地形地貌等。

③要保持生活的持续性。

这里的历史要延续,要具有人气。

不能像文物保护一样把人赶走,居民要继续生活下去,生活条件要继续改善,反对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成为专供参观的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和购物商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前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范和要求。

2. 规划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范围应包括城市的整体规划、历史遗址、古建筑群、文化景观、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和相关环境。

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价值保护原则保护工作应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为导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传递性。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工作应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要满足城市的现代化需求。

3.3 公众参与原则保护工作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规划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现状分析对历史文化名城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城市发展现状、社会经济现状等,为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分析。

4.2 保护目标根据现状分析,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保护重点和保护方向。

4.3 保护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4.4 保护措施确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整治、修复、更新等方面,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4.5 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确保保护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5. 实施步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5.1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城市规划图、相关统计数据等,建立基础资料库。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保护难题。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规划建设需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商业化开发的推动下,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逐渐消失,文化遗产受到破坏。

政府管理不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漠视也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寻找有效的对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问题一: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城市化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大量需求,这就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建筑被拆除重建,甚至被高楼大厦取代,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丧失。

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旅游业和商业化发展,这些商业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文化价值构成了威胁。

商业化开发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如何在城市化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2.2 问题二:商业化开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冲击商业化开发导致历史文化名城原有建筑被改建或拆除。

为了满足商业需求,许多历史建筑被改变原有结构,甚至被完全拆除重建,导致历史文化价值丧失。

一些历史古城内的传统建筑被改建成商业街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风貌被破坏。

商业化开发带来了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为了吸引游客和商家,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过度发展商业活动,商业氛围过浓,严重影响了历史环境的原有特色。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搜集3 保护规划4 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0.1 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 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 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方法:1.制定法律和政策:建立和实施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明确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标准和程序。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包括历史城市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2.制定保护规划:制定历史城市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

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3.修缮和维护:及时进行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历史建筑物、古迹和文物,防止进一步的破损和退化。

4.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播。

5.限制开发和建设: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区域,采取限制开发和建设的措施,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现代化对历史环境的破坏。

建立严格的规划和审批制度,确保新建设项目符合历史环境的特点和要求。

6.建立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负责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队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7.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保护经验和技术。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合作和共享。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需要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这些措施和方法可以帮助确保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二.历史文化名城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概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2.简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从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保护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政策,加强保护规划,并专门为之立法。

意大利的威尼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

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技术标准

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技术标准

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技术标准一、引言城乡建设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技术标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探讨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二、历史文化及技术标准的价值1. 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城市和乡村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是凝聚民族精神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保护历史文化,意味着维护民族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 技术标准的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技术标准包含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并传承这些技术标准,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更有助于启发当代人们对创新的思考,并为现代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借鉴。

三、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技术标准保护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在城乡规划和建设方面,需要明确规定并强化对历史文化建筑、遗址和技术标准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是保护历史文化的基本保障。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民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尊重、保护古建筑和传统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

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城乡建设中,需要找准保护历史文化和传统技术标准的切入点,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工艺方法与现代建设相结合,保留历史文化的痕迹,同时满足当代城乡发展的需要。

四、对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技术标准的个人观点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和传统技术标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我认为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技术标准;企业应当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共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城乡建设中看到更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技术标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财富。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献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定》,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旳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旳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合用于本院承担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旳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如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旳规划,重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如下称名城)保护旳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旳、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旳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防止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编制保护规划应遵照如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当保护都市旳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旳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都市旳老式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都市旳详细状况编制和贯彻。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足认识和分析都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旳、重点和规定,突出名城旳历史环境特性。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都市总体上采用规划措施,为保护都市历史文化遗存发明有利条件,同步又要注意满足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旳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都市老式文化内涵旳发掘与继承,增进都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旳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老式风貌旳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旳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旳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旳地区,或在都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旳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急救第一”旳方针,在目前尤其要注意对濒临破坏旳历史实物遗存旳急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旳文物古迹一般不倡导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用保护、整改和进行必要旳改造更新相结合旳原则,力争防止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旳做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方案[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方案[GB50357-2005]

精心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 ?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1.0.2l.0.3? ? l ? ? 2? ? 31.0.41.0.51.0.6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 ?市。

? ?区。

2.0.3? ?? ?2.0.5 ?文物古迹 ? ?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 ?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2.0.6 ?文物保护单位 ? ?officially protected monuments and sites? ?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2.0.7 ?地下文物埋藏区 ? ?undergrou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 地下文物集中分布的地区,由城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文物包括埋藏在城市地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2.0.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citv? ? 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为目的,以确定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 ?? ?? ?? ? (构)? ?2.0.14 ?历史环境要素 ? ?historic environment element? ? 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景物。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阅:3660次发布时间:2010-6-10 11:17:02日前,《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9-2020)》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和《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的相关要求,现将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布。

宜兴市规划局二○一○年六月十日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文本1. 总则1.1. 为加强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订本规划。

1.2.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是对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1.3. 规划依据(1)《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8)《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计划纲要》(9)《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0)国家及江苏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1.4.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中以历史城区所在的宜城和丁蜀为主。

1.5. 规划期限以2009年-2012年为近期规划,2012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

1.6. 成果构成本规划的成果由规划文本及图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构成。

(1)规划文本及图件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条文和图纸。

(2)规划说明书是对文本和图件的解释、分析和补充说明。

(3)基础资料汇编包括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宜兴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宜兴市历史沿革及现状概况;宜兴陶文化保护专题报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历史城区及近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一览;文物控制单位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名录;古树名木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索引。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及目标青岛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为了保护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青岛的历史文化遗产,净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具体目标如下:1. 保护历史建筑:对青岛的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修缮和维护历史建筑的原貌,确保其保存完好。

2.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其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3.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

4.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积极弘扬青岛的传统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二、保护措施1. 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根据历史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 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修复破损的历史建筑,保护其原始结构和装饰,防止其进一步损坏。

3. 改造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改造,修复古街道和建筑,提升其整体形象和品质。

4. 建立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监督。

5. 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向市民宣传青岛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三、实施步骤1. 制定保护规划:制定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 设立保护基金:设立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用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3. 开展修缮工程: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开展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保护其原貌和历史价值。

4. 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改造,修复古街道和建筑,提升其整体形象和品质。

5. 成立保护管理机构:成立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监督。

6. 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利用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向市民宣传青岛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历史地段 historic area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1总则
2基础资料搜集
3保护规划
4规划文件和图纸
附录:名词解释
3
1总则
1.0.1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
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
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
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
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
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
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
1.0.4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
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
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
和落实。

4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
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
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进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
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
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