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导航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详细请看本课视频。

本课程终生免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焦老师的课程,您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焦阳初中数学”快速关注,也可以保存并转发此公众号名片,您的关注,是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你的转发,也是在做公益,谢谢。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感谢大家的推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今后每天会更新七、八、九年级及高中的课程,同步于课堂,敬请关注,谢谢。

关于“北师大版“和“苏教版“课程的声明:
目前焦老师一个人在做这个公益平台,录制课程蓝本为人教版数学教材,但是各教材的制订,课程标准是相同的,只是编排顺序不同,所以您看到的课程虽然是人教版课程,但不影响北师版的学习。

公众号置顶,添加到桌面,学生观看更方便。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第一章1.2-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第一章1.2-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其中

使 1a
<
1 b

立的


条件有
________(



号).
解析:当 a<0<b 时,1a<0<1b;
当 b<a<0,1a<1b<0;
当 b<0<a 时,1b<0<1a; 当 0<b<a 时,0<1a<1b.所以能使1a<1b成立的充分条件有 ①②④. 答案:①②④
类型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 (互动探究) [典例 2] 是否存在实数 p,使“4x+p<0”是“x2- x-2>0”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 p 的取值范围; 否则,说明理由. 解:由 x2-x-2>0,解得 x>2 或 x<-1.
[典例 1] 给出下列四组命题: (1)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2)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3)p:A⊆B,q:A∩B=A; (4)p:a>b,q:ac>bc. 试分别指出 p 是 q 的什么条件.
解:(1)因为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 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答案:A
3.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则 q 是 p 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D.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 解析:由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概念知 B 正确.
答案:B
4.“a>b”是“a>|b|”的________条件. 解析:a>b a>|b|,如 a=0,b=-1 时; 但因为|b|≥b,所以 a>|b|⇒a>b. 故 a>b 是 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人教版选修2-1第一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解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试卷分析.doc

人教版选修2-1第一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解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试卷分析.doc

四种命题及英关系1.四种命题即: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冇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重点1: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要点解读】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注意:在写其他三种命题时,大前提必须放在前面。

2.正确的命题要冇充分的依据,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向,有时举出反例可能比进行推理论证更困难,二者同样重要.3.判断四种形式的命题真假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然后根据等价关系确定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如果原命题的真假不好判断,那就首先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否定作为条件,将原命题的结论否定作为结论构造的一个新的命题;②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常用于反证法.【考向11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例题】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1)末位数字是0的多位数一定是5的倍数;(2)在屮,若AB>AC,则乙O乙(3)若#_2/—3>0,则x< —1 或x>3.解:(1)原命题:若一个多位数的末位数字是0,则它是5的倍数.逆命题:若一个多位数是5的倍数,则它的末位数字是0.否命题:若一个多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则它不是5的倍数.逆否命题:若一个多位数不是5的倍数,则它的末位数字不是0.这里,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是假命题.(2)逆命题:在中,若ZOZA 则AB>AC.否命题:在△肋C中,若AB^AG则逆否命题:在△初C中,若则AB^AC.这里,四种命题都是真命题.(3)逆命题:若xV — l或疋>3,则/-2%-3>0.否命题:若2x—3W0,则一1W/W3.逆否命题:若一1W底3,则<一2/—3W0.这里,四种命题都是真命题.【点评】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Q 与结论G将原命题写成“若卩则g”的形式.在(2)中,原命题有大前提“在△ ABC中”,在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时,应当保留这个大前提.(3) 中'UV — 1或Q>3”的否定形式是“x2 — 1且/W3”,即“一1W/W3”・【考向2】命题的否定【例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和否命题:(1)若刃=0,则山y中至少有一个为零;(2)若臼+方=0,则日,力中最多有一个大于零;(3)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其相邻两个内角相等;(4)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解:⑴否定形式:若妙=0,则厂尸都不为零.否命题:若X歼0,则X, JT都不为雾.⑵否定形式:若3+b=0,则3,月都大于霧.否命题:若卄岸=0,则a, b都犬于零•(3)否定形式: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的相邻内角不都相等.否命题:若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则它的相邻内角不都相等.(4)否定形式:有理数不都能写成分数.否命题:非有理数不都能写成分数.逐页厘亟(1)在判断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四种命题关系的札I对性,一旦一个命题定为原命题,也就相应地有了它的“逆命题”“否命题” “逆否命题”・(2)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也就是大前提不动;对于由多个并列条件组成的命题,在写其他三种命题时,应把其屮一个(或几个)作为大前提.(3)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不易直接判断,可应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來判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4)分清“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命题”是对原命题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原命题,只否定命题的结论.重点2:定义法判定充要条件【要点解读】定义法:若pnq、q半p,则〃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p4q、qn P,则”是9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pnq,qn p,则〃是9的充要条件;若p*>q,q4 p ,则"是9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最新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件: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34张PPT)

最新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件: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34张PPT)

类型二 用集合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例2] 0<x<5是不等式|x-2|<4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x-2|<4⇒-2<x<6,由小范围可推出大 范围原理可得答案.
[点评] 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A,条件乙 为x∈B.
尝试应用 1.对任意实数a,b,c,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答案:B
2.若綈p是綈q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 )
A.充分条件
设A={x|x2-x-2>0}, [分析] B={x|4x+p<0
化简A、B
→ 得A、B的包含关系→ 求得p的范围
[点评] 1.根据定义,已知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 的必要条件),则p⇒q成立.
2.可从集合的角度判断: ①若集合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 条件. ②若集合A B,则A不是B的充分条件,B也不是 A的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如果p⇒q,则p叫q的充分条件,原 命题(或逆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是充分的,也 可称q是p的必要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q⇒p,则p叫q的必要条件,逆 命题(或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为必要的,也可 称q是p的充分条件.
2.若p是q的充分条件,这样的条件p是惟一的吗? 提示:不惟一.如1<x<3是x>0的充分条件,又如, x>5,2<x<7等都是x>0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PPT课件(第1.2.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PPT课件(第1.2.1课时)

• “x>2ab”是“x>a²+b² ”的必要条件.
新知探究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x 1,则x 2 4 x 3 0; (2)若f ( x) x,则 f ( x)为增函数;
(3) 若x为 无 理 数, 则x 2为 无 理 数.
例如 例1中的命题(3)是假命题,那么,x为无理数
课前导入
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同学们是否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了大概的理解呢?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
新知探究
1、一般地:若p则q为真,记作: p q 或 q p 若p则q为假,记作: p q
例如
(1)如果两个三形全等,那么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两个三形全等
例例如如
两个三形全等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两个三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个三形全等 ”的必要条件
新知探究
因此:上面的命题
(1)若x>a²+b²,则x>2ab. 是真命题,即x>a²+b²
x>2ab.
所以,
• “x>a²+b² ”是“x>2ab”的充分条件;
课堂练习

6
”是“
cos 2 1
2
”的( A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课堂练习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 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 p : a Q q : a R
(2) p : a R q : a Q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习题: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答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习题: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答案)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A组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得出“四边形是正方形”,但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必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B2.“x≤2或x≥5”是“x2-7x+10>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x2-7x+10>0,解得x>5或x<2.∴“x≤2或x≥5”是“x2-7x+10>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答案:B3.“a=2”是“直线ax+2y=0平行于直线x+y=1”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a=2,则ax+2y=0即为x+y=0与直线x+y=1平行,反之若ax+2y=0与x+y=1平行,则-=-1,a=2,故选C.答案:C4.给出下列3个结论:①x2>4是x3<-8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在△ABC中,AB2+AC2=BC2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b∈R,则“a2+b2≠0”是“a,b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由x2>4可得x>2或x<-2,而由x3<-8可得x<-2,所以x2>4是x3<-8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①正确;在△ABC中,若AB2+AC2=BC2,则△ABC一定为直角三角形,反之不成立,AB2+AC2=B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②不正确;容易判断③正确.答案:C5.“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φ=π时,y=sin(2x+π)=-sin 2x,此时曲线过原点;而当曲线过原点时,φ=kπ,k∈Z.答案:A6.指数函数f(x)=(3-a)x是单调递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要使该函数为增函数,只要3-a>1,即a<2.答案:a<27.已知a,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a是¬b的条件.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b⇒¬a.∴¬a是¬b的必要条件.答案:必要8.下面两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2>a2+c2,q:△ABC为钝角三角形;(2)a,b∈R,p:x>a2+b2,q:x>2ab.解(1)在△ABC中,因为b2>a2+c2,所以cos B=<0,所以B为钝角,即△ABC为钝角三角形.反之,若△ABC为钝角三角形,B可能为锐角,这时b2<a2+c2.所以p⇒q,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因为当a,b∈R时,有a2+b2≥2ab,所以p⇒q.反之,若x>2ab,则不一定有x>a2+b2,即p⇒q,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9.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作答).(1)向量a=(x1,y1),b=(x2,y2),p:,q:a∥b;(2)p:|x|=|y|,q:x=-y;(3)p: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平行直线垂直,q:直线l与平面α垂直;(4)f(x),g(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h(x)=f(x)+g(x),p:f(x),g(x)均为偶函数,q:h(x)为偶函数.解(1)由向量平行公式可知p⇒q,但当b=0时,a∥b不能推出,即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因为|x|=|y|⇒x=±y,所以p q,但q⇒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p q,但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q⇒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若f(x),g(x)均为偶函数,则h(-x)=f(-x)+g(-x)=f(x)+g(x)=h(x),所以p⇒q,但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0.已知实数p:x2-4x-12≤0,q:(x-m)(x-m-1)≤0.(1)若m=2,则p是q的什么条件;(1)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实数p:x2-4x-12≤0,解得-2≤x≤6,q:(x-m)(x-m-1)≤0,解得m≤x≤m+1,令A=[-2,6],B=[m,m+1],(1)若m=2,则B=[2,3],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B⫋A,则解得-2≤m≤5,∴m∈[-2,5].B组1.m=是直线x-y+m=0与圆x2+y2-2x-2=0相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圆心(1,0)到直线x-y+m=0距离d=,得m=或m=-3,故选A.答案:A2.若向量a=(x,3)(x∈R),则“x=4”是“|a|=5”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x=4,则a=(4,3),所以|a|==5;若|a|=5,则=5,所以x=±4,故“x=4”是“|a|=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3.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中,a1>0,则“a1<a3”是“q>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在等比数列中,若a1<a3,则a1<a1q2.∵a1>0,∴q2>1,即q>1或q<-1.若q>1,则a1q2>a1,即a1<a3成立.∴“a1<a3”是“q>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答案:B4.设l,m,n均为直线,其中m,n在平面α内,则“l⊥α”是“l⊥m且l⊥n”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l⊥α,m⊂α,n⊂α,所以l⊥m且l⊥n,故充分性成立;当l⊥m且l⊥n时,m,n⊂α,不一定有m与n相交,所以l⊥α不一定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答案:A5.“0≤m≤1”是“函数f(x)=cos x+m-1有零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令f(x)=cos x+m-1=0,得cos x=-m+1,若函数有零点,则-1≤-m+1≤1,解得0≤m≤2,因此“0≤m≤1”是“函数f(x)=cos x+m-1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6.在△ABC中,设命题p:,命题q:△ABC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命题p是命题q的条件.解析:由,得,因此b2=ac,a2=bc,c2=ab,可得a=b=c,故△ABC是等边三角形;反之,若△ABC是等边三角形,则一定有.故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7.给出下列命题:①“a>b”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lg a=lg b”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x,y∈R,则“|x|=|y|”是“x2=y2”的充要条件;④在△ABC中,“sin A>sin B”是“A>B”的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解析:∵a=-2,b=-3时,a>b,而a2<b2,∴a>b对a2>b2不具备充分性,故①错误;∵lg a=lg b⇒a=b,∴具备充分性,故②错误;∵|x|=|y|⇒x2=y2,x2=y2⇒|x|=|y|,∴“|x|=|y|”是“x2=y2”的充要条件,③正确;∵在△ABC中,(1)当A,B均为锐角或一个为锐角一个为直角时,sin A>sin B⇔A>B.(2)当A,B有一个为钝角时,假设B为钝角,∵A+B<π⇒A<π-B⇒sin A<sin B,与sin A>sin B矛盾,∴只能A为钝角.∴sin A>sin B⇒A>B;反过来A>B,A为钝角时,π-A>B⇒sin A>sin B,∴④正确.答案:③④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p n+q(p≠0且p≠1),求证: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1.证明充分性:当q=-1时,a1=p-1,当n≥2时,a n=S n-S n-1=(p-1),当n=1时也成立.于是=p(p≠0且p≠1),即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必要性:当n=1时,a1=S1=p+q.当n≥2时,a n=S n-S n-1=p n-1(p-1),因为p≠0且p≠1,所以=p.因为{a n}为等比数列,所以=p,即=p,即p-1=p+q,故q=-1.综上所述,q=-1是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1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解析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1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解析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时作业: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解析第一章1。

2 1.2.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4]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使0〈x<2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C)A.0<x〈1B.0≤x<1C.0<x≤2D.x≥22.已知p:x2-x〈0,那么命题p的一个充分条件是(D)A.1〈x〈3B.-1<x<1C.错误!〈x〈5D.错误!<x〈错误![解析]x2-x〈0,∴0〈x<1,∵13<x<错误!⇒0〈x<1,∴p的一个充分条件为错误!<x〈错误!。

3.已知命题“若p,则q”,假设其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B)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D.无法判断[解析]若p则q的逆命题为“若q,则p”即q⇒p,∴p是q 的必要条件.4.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C)①p:m<-2,q: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错误!=1,q:y=f(x)是偶函数;③p:cosα=cosβ,q:tanα=tanβ.A.①B.③C.①②D.②③[解析]①中,p⇒q,②中p⇒q,③中p错误!q。

5.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平面α∥平面β"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C)A.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B.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C.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D.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6.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A)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D.无法判断[解析]∵乙⇒甲,丙⇒乙,乙错误!丙,∴丙⇒甲,甲错误!丙,∴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二、填空题7.“b2=a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__必要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解析]a,b,c成等比数列⇒b2=ac.8.设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q:2〈x≤3。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后习题解答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选修2-1 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2-1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练习( P4)1、例:(1)若x2x 2 0,则 x 1;(2) 若x 1,则x2x 20 .2、(1)真;(2)假;(3)真;(4)真.3、(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相等. 这是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 这是真命题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这是假命题 .练习( P6)1、逆命题:若一个整数能被 5 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 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则这个整数不能被 5 整除 . 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整数不能被 5 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 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不相等,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也不相等. 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3、逆命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 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不是奇函数的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 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不是奇函数. 这是真命题 .练习( P8)证明: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 a b 1,则 a2b22a 4b 3a2b22a 4b 3 (a b) (a b) 2 (a b )2b当 a b 1时原式 a b 2 2 b 3 a b 10所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是真命题.习题 1.1 A组(P8)1、(1)是;(2)是;(3)不是;(4)不是.2、(1)逆命题:若两个整数 a 与b的和a b 是偶数,则 a,b 都是偶数 . 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b 不都是偶数,则 a b 不是偶数 . 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两个整数 a 与b的和a b 不是偶数,则a, b 不都是偶数 . 这是真命题 .高中数学选修2-1 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 ] ( 2)逆命题:若方程x2x m 0 有实数根,则 m 0 . 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 m 0 ,则方程 x2x m 0 没有实数根 . 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x2x m 0 没有实数根,则m 0 . 这是真命题 .3、(1)命题可以改写成: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这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点到不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这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不相等 .这是真命题.逆否命题:若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不相等,则这个点不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是真命题.( 2)命题可以改写成: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逆命题: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矩形,则四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 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则这个四边形不是矩形. 这是真命题 .4、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所对的角相等,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这两条边是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这两条边相等. 这就证明了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表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所以,原命题也是真命题.习题 1.1 B组(P8)证明:要证的命题可以改写成“若p ,则 q ”的形式:若圆的两条弦不是直径,则它们不能互相平分 .此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圆的两条相交弦互相平分,则这两条相交弦是圆的两条直径.可以先证明此逆否命题:设AB,CD 是O 的两条互相平分的相交弦,交点是E,若 E和圆心 O 重合,则 AB,CD 是经过圆心 O 的弦, AB,CD 是两条直径 . 若 E 和圆心O 不重合,连结AO, BO ,CO 和DO,则OE是等腰AOB,COD的底边上中线,所以,OE AB OE CD.,AB 和 CD 都经过点 E ,且与 OE 垂直,这是不可能的 . 所以, E 和 O 必然重合 . 即 AB 和 CD 是圆的两条直径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得证,由互为逆否命题的相同真假性,知原命题是真命题.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 P10)1、(1);(2);(3);(4).2、(1). 3(1).4、(1)真;(2)真;(3)假;(4)真 .练习( P12)1、(1)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p 是 q 的充要条件;(2)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p 是 q 的充要条件;(3)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p 是 q 的必要条件 .2、(1) p 是 q 的必要条件;(2)p是q的充分条件;( 3) p 是 q 的充要条件;(4)p是q的充要条件.习题 1.2 A组(P12)1、略 .2、( 1)假;(2)真;(3)真.3、(1)充分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3)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4)充分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4、充要条件是 a2b2r 2 .习题 1.2 B组(P13)1、(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2、证明:( 1)充分性:如果 a2b2c2ab ac bc ,那么 a2b2c2ab ac bc0 .所以 (a b)2(a c)2(b c)20所以, a b 0 , a c 0 , b c0 .即 a b c ,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 2)必要性:如果ABC 是等边三角形,那么 a b c所以 (a b)2 (a c)2 (b c)2 0所以 a2 b2 c2 ab ac bc 0所以 a2 b2 c2 ab ac bc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练习( P18)1、(1)真;(2)假.2、(1)真;(2)假.3、(1) 2 2 5 ,真命题;(2)3不是方程x290 的根,假命题;(3) ( 1)21,真命题 .习题 1.3 A组(P18)1、(1) 4 {2,3} 或 2 {2,3} ,真命题;(2)4{2,3} 且 2 {2,3} ,假命题;(3)2 是偶数或 3 不是素数,真命题;(4)2是偶数且3不是素数,假命题.2、(1)真命题;(2)真命题;(3)假命题.3、(1) 2 不是有理数,真命题;(2)5是15的约数,真命题;(3) 2 3 ,假命题;(4)8715 ,真命题;(5)空集不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命题.习题 1.3 B组(P18)(1)真命题 . 因为 p 为真命题, q 为真命题,所以 p q 为真命题;(2)真命题 . 因为 p 为真命题, q 为真命题,所以 p q 为真命题;(3)假命题 . 因为 p 为假命题, q 为假命题,所以 p q 为假命题;(4)假命题 . 因为 p 为假命题, q 为假命题,所以 p q 为假命题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练习( P23)1、(1)真命题;(2)假命题;(3)假命题.2、(1)真命题;(2)真命题;(3)真命题.练习( P26)1、(1)n0Z, n0Q ;(2)存在一个素数,它不是奇数;( 3)存在一个指数函数,它不是单调函数.2、(1)所有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2)每个梯形都不是等腰梯形;(3)所有实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习题 1.4 A组(P26)1、(1)真命题;(2)真命题;(3)真命题;(4)假命题.2、(1)真命题;(2)真命题;(3)真命题.3、(1)x0N , x03x02;(2)存在一个可以被 5 整除的整数,末位数字不是0;(3)x R, x2x 1 0 ;(4)所有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习题 1.4 B组(P27)( 1)假命题 . 存在一条直线,它在y 轴上没有截距;( 2)假命题 . 存在一个二次函数,它的图象与x轴不相交;( 3)假命题 .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小于 180 ;( 4)真命题 . 每个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 A 组( P30)1、原命题可以写为: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是真命题;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全相等. 是真命题;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全相等,则此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是真命题 .2、略 .3、( 1)假;(2)假;(3)假;(4)假.4、(1)真;(2)真;(3)假;(4)真;(5)真.5、(1)n N ,n2 0 ;(2)P { P P 在圆 x2 y2 r 2上}, OP r (O 为圆心);(3)( x, y) {( x, y) x, y是整数 } , 2x 4y 3 ;( 4)x0 { x x 是无理数}, x03 { q q 是有理数} .6、(1) 3 2 ,真命题;(2) 5 4 ,假命题;( 3)x0 R, x0 0 ,真命题;(4)存在一个正方形,它不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第一章复习参考题 B 组( P31)1、(1) p q;(2) ( p) ( q) ,或( p q) .2、(1)Rt ABC , 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则 c2 a2 b2;(2)ABC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 b, c ,则.sin A sin B sin C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练习( P37)1、是 . 容易求出等腰三角形 ABC 的边 BC 上的中线 AO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x 0 .2、 a 32 , b 18 .25 253、解:设点 A, M 的坐标分别为 (t,0) , ( x, y) .(1)当 t 2 时,直线 CA 斜率 k CA2 0 22 t2 t1 t 2所以, k CB2kCA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直线 CB 的方程为 y2 t 2 ( x 2) .2令 x 0 ,得 y 4 t ,即点 B 的坐标为 (0,4 t) .由于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t, y 4 t .t4 t ,22由 x得 t 2x ,代入 y2 2得 y42x,即 x y 20 ⋯⋯①2( 2)当 t 2 时,可得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2,0) , (0,2)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1,1) ,它仍然适合方程①由( 1)( 2)可知,方程①是点 M 的轨迹方程,它表示一条直线.习题 2.1 A组( P37)1、解:点 A(1, 2) 、 C (3,10) 在方程 x 2xy 2 y 1 0 表示的曲线上;点 B(2, 3) 不在此曲线上2、解:当 c 0 时,轨迹方程为 xc 1;当 c 0 时,轨迹为整个坐标平面 .23、以两定点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AB 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24.4、解法一:设圆 x 2 y 2 6x 5 0 的圆心为 C ,则点 C 的坐标是 (3,0) .由题意,得 CMAB ,则有 k CM k AB1 .高中数学选修 2-1 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 ]所以,yy 1 (x 3, x0)x 3x化简得 x 2y 2 3x 0 (x 3, x 0)当 x 3 时, y0 ,点 (3,0) 适合题意;当 x 0 时, y0 ,点 (0,0) 不合题意 .解方程组x 2 y 2 3x 0, 得 x5, y2 5x 2y 26x 5 033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x2y 2 3x0 ,5x 3.OCM 是直角三角形,3解法二:注意到利用勾股定理,得 x 2 y 2 ( x 3)2 y 2 9 ,即 x 2 y 2 3x0 . 其他同解法一 .习题 2.1 B 组( P37)1、解:由题意,设经过点P 的直线 l 的方程为 xy 1 .a b因为直线 l 经过点 P(3,4) ,所以34 1 因此, ab 4a 3ba b由已知点 M 的坐标为 (a,b) ,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y4x 3y 0 .2、解:如图,设动圆圆心 M 的坐标为 (x, y) .y由于动圆截直线 3x y 0 和 3x y 0 所得弦分别为BAB , CD ,所以, AB8 , CD4 .过点M 分别CMF E作直线 3xy 0 和 3x y 0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 ,DF ,则 AE4, CF 2 . A3x y3x yME, MF10 .10Ox连接 MA , MC ,因为 MAMC ,(第 2题)22CF 22 则有, AE MEMF所以, 16 (3 x y)24 (3 x y) 2 ,化简得, xy 10 .10 10因此,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xy 10 .高中数学选修2-1 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 ]2.2椭圆练习( P42)1、 14. 提示:根据椭圆的定义,PF1 PF2 20 ,因为 PF1 6 ,所以 PF22、(1)x2y2 1;(2) y2 x2 1;(3) x2 y2 1,或 y2 x2 16 16 36 16 36 163、解:由已知, a 5 , b 4 ,所以c a2 b2 3.(1)AF1 B 的周长 AF1 AF2 BF1 BF2.由椭圆的定义,得 AF1 AF2 2a , BF1 BF2 2a .所以,AF1B 的周长4a20 .(2)如果 AB 不垂直于x轴,AF1B的周长不变化 .这是因为①②两式仍然成立,AF1B 的周长20,这是定值.4、解:设点 M 的坐标为 ( x, y) ,由已知,得直线 AM 的斜率y(x 1) ;kAMx 1直线 BM 的斜率y(x 1) ;kBMx 1由题意,得kAM2 ,所以y 2 y (x 1, y 0) k BM x 1 x 1化简,得 x 3 ( y 0)因此,点 M 的轨迹是直线 x 3 ,并去掉点 ( 3,0) .练习( P48)yB2 1、以点B2(或B1)为圆心,以线段OA2 (或 OA1)为半径画圆,圆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F1 , F2. A 1 F1O点 F1 , F2就是椭圆的两个焦点.B 1 这是因为,在 Rt B2OF2中, OB2 b , B2 F2 OA2 a ,(第 1题)所以, OF2 c . 同样有 OF1 c .2、(1)焦点坐标为( 8,0) , (8,0) ;14 .1.F2A2x( 2)焦点坐标为 (0,2) , (0, 2) .3、(1)x 2 y 21;( 2) y2x 2 1 .36 3225 164、(1)x 2y21( 2) x2y21 ,或 y 2x 2 1. 94100 64100645、(1)椭圆 9x2y236 的离心率是22 ,椭圆 x 2y 2 1 的离心率是 1 ,316 12 2因为221,所以,椭圆x 2y 2 1 更圆,椭圆 9x 2y 2 36 更扁;3216 12(2)椭圆 x29 y236 的离心率是22 ,椭圆 x 2y 2 1 的离心率是10 ,36105 因为2210,所以,椭圆x 2y 2 1 更圆,椭圆 x 2 9 y 2 36更扁 .356106、(1) (3, 8) ; (2) (0,2) ; (3) ( 48 , 70) .7、82 . 5 3737 7习题 2.2 A组( P49)1、解:由点 M (x, y) 满足的关系式x 2 ( y 3)2 x 2 ( y 3) 2 10 以及椭圆的定义得,点 M 的轨迹是以 F 1(0, 3) , F 2 (0,3) 为焦点,长轴长为 10 的椭圆 .它的方程是y 2x 2 1.25 162、(1)x 2y 21; ( 2)y 2x 21 ;(3) x2y 21 ,或 y 2x 21.36 3225 9494049403、(1)不等式 2 x 2 , 4 y 4 表示的区域的公共部分;(2)不等式 25 x2 5 , 10 y10表示的区域的公共部分 .图略 .334、(1)长轴长 2a8,短轴长 2b 4 ,离心率 e 3 ,2焦点坐标分别是 ( 2 3,0) , (2 3,0) ,顶点坐标分别为 ( 4,0) , (4,0) , (0, 2) , (0,2) ;(2)长轴长 2a18 ,短轴长 2b6 ,离心率 e2 2 ,3焦点坐标分别是 (0, 6 2) , (0,6 2) ,顶点坐标分别为 (0, 9) ,(0,9) , ( 3,0) , (3,0) .5、(1)x2y2 1 ;(2) x2 y2 1,或 y2 x2 1 ;8 5 9 81 9(3) x2 y2 1,或 y 2 x2 1 .25 9 25 96、解:由已知,椭圆的焦距F1F2 2.因为PF1F2的面积等于1,所以,1F1F2 y P 1,解得y P1. 2代入椭圆的方程,得x2 1 1 ,解得 x 15 .P5 4 215 l所以,点 P 的坐标是1) ,共有 4 个 .( ,2 QA 7、解:如图,连接 QA . 由已知,得 QA QP . O所以, QO QA QO QP OP r .又因为点 A 在圆内,所以OA OP(第 7题)根据椭圆的定义,点 Q 的轨迹是以 O, A 为焦点,r为长轴长的椭圆 .8、解:设这组平行线的方程为y 3 x m .2把 y 3 x2 y21 ,得 9x2 6mx 2 18 0.x m 代入椭圆方程92m2 4这个方程根的判别式36m2 36(2m2 18)( 1)由0 ,得 3 2 m 3 2 .当这组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 3 2,3 2) 时,直线与椭圆相交. ( 2)设直线与椭圆相交得到线段AB ,并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x, y) .则 x x1 x2 m .2 3因为点 M 在直线 y 3 x m 上,与 x m联立,消去 m ,得3x 2y 0 .2 3这说明点 M 的轨迹是这条直线被椭圆截下的弦(不包括端点),这些弦的中点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数学选修2-1 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 ]x2y29、3.5252 2.87521.10、地球到太阳的最大距离为 1.5288 108 km,最下距离为 1.4712108 km. 习题 2.2 B 组( P50)1、解:设点 M 的坐标为 ( x, y) ,点 P 的坐标为( x0, y0),则 x x0,y 3y0 . 所以 x0 x ,y0 2 y ⋯⋯① .2 3因为点 P(x0 , y0 ) 在圆上,所以 x02 y02 4 ⋯⋯②.将①代入②,得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2 4 y2 4,即 x2 y2 19 4 9所以,点 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与例 2 相比可见,椭圆也可以看作是由圆沿某个方向压缩或拉伸得到.2、解法一:设动圆圆心为P( x, y) ,半径为 R ,两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 O1, O2.分别将两已知圆的方程x 2 y2 6x 5 0 , x2 y2 6x 91 0配方,得(x 3)2 y 2 4 , ( x 3)2 y2 100当 P 与O1: ( x 3)2 y2 4 外切时,有O1P R 2 ⋯⋯①当P 与O2:( x 3)2y2100内切时,有O2P 10 R⋯⋯②①②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 O1P O2 P 12即, ( x 3)2 y2 (x 3) 2 y2 12 ⋯⋯③化简方程③ .先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并整理,得 2 (x 3)2 y2 12 x ⋯⋯④将④两边分别平方,并整理,得3x2 4 y2 108 0 ⋯⋯⑤将常数项移至方程的右边,两边分别除以108,得x2y2 1 ⋯⋯⑥36 27由方程⑥可知,动圆圆心的轨迹是椭圆,它的长轴和短轴长分别为12,6 3 .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方程( x 3)2 y2 ( x 3)2 y2 12 ⋯⋯①由方程①可知,动圆圆心P(x, y) 到点O1( 3,0)和点O2(3,0) 距离的和是常数12,第11页共38页。

高中数学选修2-1-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

高中数学选修2-1-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点拨:事实上就是判断“p q”是否为真命题。
如(1)中“x=1” “x2-4x+3=0”,所以“x=1” 是 “x2-4x+3=0”的充分条件,但不可反推, 故“x=1” 是 “x2-4x+3=0”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题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 题 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x=y,则x2=y2; (2)若两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若a>b,则ac>bc.
二、概念理解
注意下列说法:
1.若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是p的必要条件;
这时pq成立(是真命题)
q p也成立
2.若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是p的充分条件; 这时q p成立(是真命题)
p q也成立
比较下列说法:
1 p是q的充分条件; 这时pq成立 2 p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q. q p 3 p是q的必要条件; q p 4 q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p. q p 5 p是q的充要条件; 6 q成立的充要条件是p.
课内活动
运用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填空
①“a和b都是偶数”是“a+b为偶数”的__条件; ②“x>5”是“x>3”的 条件; ③“x≠3”是“|x|≠3”的 条件; ④“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5
整除”的 条件;
⑤“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 的 条件; (1)充分非必要 (2)充分非必要
数学运用
例题4: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 条件: (1) p:x-1=0;q:(x-1)(x+2)=0.
(1)充分不必要条件 (2) p:两条直线平行;q:内错角相等.
(2)充要条件 (3) p:a>b;q:a2>b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互动课堂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重难突破1.学习本节内容,四种命题的形式是基础,因为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和命题的四种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处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应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才能进行推理和判断.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当“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为p 的必要条件.事实上,p是q的充分条件,就是条件p足以能保证结论q成立;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条件p成立,必须q成立,说明对p来说,q是必要的,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 ⇒p,则可以记作p⇔q,这时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说明: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而且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根据对称性,q也同时是p的充要条件,符号“⇔”叫做等价符号.3.命题A和B(有时也称题设A和B)的条件关系通常有四类.(1)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且B /A,则称A为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 B且B ⇒A,则称A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常说的“有它不一定行,而没它肯定不行”.(3)充要条件:A ⇒B且B ⇒A,则称A为B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B也是A的充要条件.(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 B且B A.则A既不是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B的必要条件.注意:通常要说明的条件关系一般是指这四种,但有时可能会出现只填“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4.判断命题的充要关系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即利用A ⇒B与⌝B ⌝A;B ⇒A与⌝A⌝B;A ⇒B与⌝A⌝B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 ⊆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5.确定条件为不充分或不必要的条件时,常用构造反例的方法说明.6.充要条件的传递性.若A⇒B,B⇒C,C⇒D,则A⇒D,即A是D的充分条件,利用这一结论可研究多个命题之间的充要关系.7.证明充要性.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p⇒q”为真,又要证明命题“q⇒p”为真,前者证明的是充分性,后者证明的是必要性.8.从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上看待充要条件.(1)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2)若A⊇B,则A是B的必要条件;(3)若A⊆B且B ⊇A,即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4)若A B且B A,则A既不是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B的必要条件;(5)若A ⊆B 且BA ,则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活学巧用【例1】在下列各题中,判断A 是B 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1)A :|p |≥2,p ∈R ,B :方程x 2+px +p +3=0有实根;(2)A :圆x 2+y 2=p 2与直线ax +by +c =0相切,B :c 2=(a 2+b 2)p 2.解:(1)当|p |≥2时,例如p =3,则方程x 2+3x +6=0无实根,而方程x 2+px +p +3=0有实根,必有p ≤-2或p ≥6,可推出|p |≥2,故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圆x 2+y 2=p 2与直线ax +by +c =0相切,圆心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等于p ,即22ba cp +=, 所以c 2=(a 2+b 2)p 2;反过来,若c 2=(a 2+b 2)p 2,则p b a c=+22成立,说明x 2+y 2=p 2的圆心(0,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等于p ,即圆x 2+y 2=p 2与直线ax +by +c =0相切,故A 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点评:对于涉及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问题,必须以准确、完整地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为基础,有些问题需转化为等价命题后才容易判断.【例2】已知ab ≠0,求证: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b 3+ab -a 2-b 2=0.证明:先证必要性.∵a +b =1,即b =1-a ,∴a 3+b 3+ab -a 2-b 2=a 3+(1-a )3+a (1-a )-a 2-(1-a )2=a 3+1-3a +3a 2-a 3+a -a 2-a 2-1+2a -a 2=0.再证充分性.∵a 3+b 3+ab -a 2-b 2=0,即(a +b )(a 2-ab +b 2)-(a 2-ab +b 2)=0.∴(a +b -1)(a 2-ab +b 2)=0.由ab ≠0,即a ≠0且b ≠0.∴a 2-ab +b 2≠0,只有a +b =1.综上可知,当ab ≠0时,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b 3+ab -a 2-b 2=0.【例3】已知p 、q 都是p 的必要条件,s 是p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1)s 是q 的什么条件?(2)p 是q 的什么条件?(3)p 是q 的什么条件?分析:将已知p 、p 、q 、s 的关系作一个“⇒”图(如右图).解:(1)由图知:∵q ⇒s.s ⇒p ⇒q .∴s 是q 的充要条件.(2)∵p ⇒q ,q ⇒s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3)∵q ⇒s ⇒p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点评:“⇒”在解决较多个条件的问题时经常用到,要细心体会.【例4】(2005山东高考,10)设集合A 、B 是全集U 的两个子集,则A B 是 (UA )∪B =U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本题考查集合间的运算关系,解此类问题通常用韦恩图较简洁,但要注意考查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是否均成立.解析:由AB 利用韦恩图得(U A )∪B =U ,故A B 是(U A )∪B =U 的充分条件,而A =B时(U A )∪B =U ,故A B 不是(U A )∪B =U 的必要条件,故选A.答案:A【例5】 已知p :-2≤x ≤10,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p :-2≤x ≤10.由q 可得(x -1)2≤m 2(m >0),∴1-m ≤x ≤1+m .∴⌝p :x >10或x <-2,⌝q :x >1+m 或x <1-m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p .故只需满足⎩⎨⎧-≤-≥+.21,101m m 所以m ≥9.点评:解决这类问题时,一是直接求解;二是转化为等价命题求解,即⌝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第一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一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充分必要条件 一般地,如果既有 p⇒q,又有 q⇒p,就记作 p⇔q .此时,我们说,p 是 q 的充 分必要条件,简称 充分必要条件 .显然,如果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 q 也是 p 的充分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 p⇔q,那么 p 与 q 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典例 1] 指出下列各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 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 (1)在△ABC 中,p:∠A>∠B,q:BC>AC; (2)对于实数 x,y,p:x+y≠8,q:x≠2 或 y≠6; (3)在△ABC 中,p:sin A>sin B,q:tan A>tan B; (4)已知 x,y∈R,p:(x-1)2+(y-2)2=0,q:(x-1)·(y-2)=0.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1)在△ABC 中,显然有∠A>∠B⇔BC>AC,所以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 (2)因为 x=2 且 y=6⇒x+y=8,即綈 q⇒綈 p,但綈 p 綈 q,所以 p 是 q 的充
分不必要条件. (3)取 A=120°,B=30°,p q,又取 A=30°,B=120°,q p,所以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因为 p:A={(1,2)},q:B={(x,y)|x=1 或 y=2},A B,所以 p 是 q 的充分 不必要条件.
所以a-2≥-12, a<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1.充分条件一般地,“若p 则q”为真命题,即由p ⇒q 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由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在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只需判断命题“若p 则q”和“若q 则p”的真假;“若p 则q”为真命题,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则p”为真命题,则q 是p 的充分条件;即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结论能推出条件则结论是条件的充分条件,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从逻辑推理关系看:若p ⇒q ,则 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则q 是p 的充分条件. 从集合角度看:设A={x|x 满足条件q },B={x|x 满足条件p }.(1)若A ⊆B,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2)若B ⊆A,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条件. 要点提示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反应了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在结合具体问题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从结论推条件;(3)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问题·探究问题 怎样从集合的角度来看待充分条件?探究:如果p ⇒q ,我们可以认为p 是q 的“子集”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也是必要条件 p 即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典题·热题判定p 是q 的什么条件例1 在下列各题中,判断A 是B 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1)A:|p|≥2,p ∈R ,B:方程x 2+px+p+3=0有实根;(2)A: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B:c 2=(a 2+b 2)r 2.思路分析: (1)研究集合A 与B 的包含关系;(2)由解析几何的知识,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解:(1)当|p|≥2时,例如p=3,则方程x 2+3x+6=0无实根,而方程x 2+px+p+3=0有实根,Δ=p 2-4p-12≥0必有 p≤-2或p≥6,可推出|p|≥2,故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圆心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r=22||b a c +.所以c 2=(a 2+b 2)r 2;反过来,若c 2=(a 2+b 2)r 2,则22||b a c +=r 成立,说明x 2+y 2=r 2的圆心(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故A 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方法归纳 对于涉及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问题,必须以准确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为基础,有些问题需转化为等价命题后才容易判断.例2 若p:A B ⊆S,q:(B )(A ),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思路分析:研究集合的包含关系既可.解:利用集合的图示法,由右图知A B ⊆S ⇒(B )(A ),(B )(A )⇒A B ⊆S.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深化升华 本题采用的是从条件直接推结论的方法,其中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图示法).例3 判断:p :x≠2或y≠3是q :x+y≠5的什么条件?思路分析:看一看可由p ⇒q 还是q ⇒p,但直接判断比较困难,可应用命题的等价关系来判断.解:此题直接判断比较困难,可看它的等价命题,其逆否命题是:⌝q:x+y=5,⌝p:x=2且y=3, 因为⌝p ⇒⌝q,,即原命题的否命题成立,则与它等价的逆命题成立,即q ⇒p,故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方法归纳 命题不易直接判断时可转换命题的形式,利用命题的等价性加以判定.要注意与四种命题的知识结合.例4 已知p:|311--x |≤2,q:x 2-2x+1-m 2≤0(m>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先化简p 和q 的范围,再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找出它们之间的推出关系.解:由p:|311--x |≤2,得-2≤x≤10.由q,可得(x-1)2≤m 2(m>0).所以1-m≤x≤1+m. 所以⌝p:x>10或x<-2,⌝q:x>1+m 或x<1-m.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 故只需满足⎩⎨⎧-≤-≥+.21,101m m 所以m≥9. 方法归纳 解决这类问题时:一是直接求解;二是转化为等价命题求解,即⌝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变式方法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也即p ⌝q.p 是q 的子集.。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新人教A版选修2-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新人教A版选修2-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0 k 25 . 3
第19页
作业:
• P.15 A组 第4题 B组第2题
第20页
第21页
命题“若p则q”
已知A={x | x满足条件p},B={x | x满足条件q} 1) A B,则p是q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
2) A B,则p是q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必要不充分条件.
3) A 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那么甲是乙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必要条件
第14页
例5、设、、为平面,m、n、l为直线,则m 的
一个充分条件是( D ).
A. , l, m l B. m, ,
C. , , m
D.n , n , m
普通以下几个情况适宜使用反证法
(1)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一类命 题; (2)相关结论是以“至多”,或“最少” 形式出现一类命题; (3)关于唯一性、存在性命题; (4)结论反面比原结论更详细、更轻易 研究命题(正难则反).
第6页
第7页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互否

为逆

为逆
否命题 互

若p则 q 互 逆
第12页
例2、以“充分无须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 要条件”与”既不充分也无须要条件“中选出适当一个 填空.
1)" x 0, y 0"是" xy 0"的(充分无须要条件) 2)"a N "是"a Z "的 (充分无须要条件) 3)" x2 1 0"是" x 1 0"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4)"同旁内角互补"是"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5)" x 5"是" x 3"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6)"a b"是"a c b c"的 (充要条件) 7)已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A<B "是

2019-2020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第1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PPT

2019-2020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第1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PPT
栏目导航
1.“x>0”是“3 x2>0”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A [当 x>0 时,3 x2>0 成立;但当3 x2>0 时,得 x2>0,则 x >0 或 x<0,此时不能得到 x>0.]
栏目导航
2.已知 a,b,c∈R,“2b=a+c”是“a,b,c 成等差数列”
栏目导航
1.(1)(2018·天津高考)设 x∈R,则“x-21<12”是“x3<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栏目导航
A [由x-12<12得-12<x-12<12,解得 0<x<1. 由 x3<1 得 x<1.当 0<x<1 时能得到 x<1 一定成立;当 x<1 时,0<x<1 不一定成立.所以“x-12<12”是“x3<1”的充分而不 必要条件.]
[提示] (1)相同,都是 p⇒q.(2)等价.
栏目导航
2.充要条件 (1)一般地,如果既有 p⇒q,又有 q⇒p,就记作 p⇔q.此时,我 们说,p 是 q 的 充分必要 条件,简称 充要 条件. 概括地说,如果 p⇔q,那么 p 与 q 互为充要 条件. (2)若 p⇒q,但 q p,则称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若 q⇒p,但 p q,则称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 p q,且 q p,则称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 的判断及应用,提升学生的
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难点)
逻辑推理素养.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2021年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2021年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预习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全部内容。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2。

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由若p则q命题的真假,师生多借助数学命题的例子来学习,可适当借助生活中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条件p与结论q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知识是研究数学定理、公理、公式等必备知识.要从正、逆两方面思考数学问题,是数学研究、发现的重要方法,也是高考常考点。

【预习任务】预习课本P9~10思考下列问题:1.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即p q),p是q的______条件,q是p的______条件。

2.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假命题(即p q且q错误!p),则p是q的条件;3.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即p q且q p),则p是q的条件;4.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即p q且q p),则p是q的条件;5。

思考:“p 是q 的充分条件”与“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区别.【自主检测】1.课本P 10练习1、2、3、4.2.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①“a=b ”是“2a =2b ”的 ; ② “lga=lgb ”是“a=b ”的 ; ③“两条直线不相交”是“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 ;④“0)2(22=-+y x ”是“0)2(=-y x "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导航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__
2.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惟一的吗?
提示:不惟一,凡是能使q成立的条件都是它的充分条件.
1.设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而其逆命题是真命题,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不确定
解析:由题意得,p q,q p,故选B.
答案:B
2.对任意实数a,b,c,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解析:a=b ac=bC.
答案:B
3.“∠A=∠B”是“∠A与∠B是对顶角”的________条件.
解析:∠A =∠B
∠A 与∠B 是对顶角,而对顶角一定相等.
答案:必要不充分 4.“函数y =cos 2ax -sin 2 a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一个充分条件是________. 解析:a =1(或a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反之不成立.
答案:a =1(或a =-1)
5.设M ={x |x 2-2x -15>0},N ={x |x 2-14x +48≤0},p :x ∈M ,q :x ∈N ,试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
解:M ={x |x >5或x <-3},N ={x |6≤x ≤8},x ∈N 时,一定有x M ∈;而x M ∈时,
不一定有x M ∈,即p
q ,而q p .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