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沪科

(2) 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如果最外层为8个(K 层为2个)就达到了饱和稳定结构。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32过……
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来形象表示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呢? 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氢原子(H) 氧原子(O)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镁原子 (Mg )
OHCO32-
观察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演示图,思考讨论:金属原子 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变成阴离子,原子结构上有何 变化?
五、电子式 定义: 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
层上的电子的式子。
例如: 氢原子: H •
氧原子:
•• •O •
••
练习:完成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7---10号元素、14—18号元素
思考: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 子,非金属易得到电子达到饱和稳定结构,那 么这种饱和稳定的微粒又叫什么呢?
一、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极”一
运动物体
汽车 炮弹 人造卫“星 无宇”宙飞船 电子
速率(Km/S) 0.03 2.00 7.80
11.00 2200.00
(光速的
特征1:速度极快
1%)
乒乓球直径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410-2 m
n10-10 m
特征2:运动空间极小
特征3:无固定运动轨迹
测不准
思考:既然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轨迹,那么 我们就是否没有方法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呢?
六、离子
1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 带电微粒称为离子(ion)
2、离子的形成:
原子
Na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
失1e
+11 2 8 1
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经典习题
1、某三价金属离子,具有28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0,则 它的核内中子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2、对于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 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其容纳的电子 数比n+1层上电子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 ) A L层 B M层 C N层 D 任意层
2、本章作用和地位
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规律 之一。涉及到的这些概念和原理不仅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整 个过程中,而且渗透着化学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 ②是培养学生从感性学习走向理性学习的开端。对初高中的 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方法:模型法、实 验法。 (2)学习从具体事实中归纳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
-
三维图
+
-
-
●探究卢瑟福模型的合理性
卢瑟福行星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吗?
α α α α α
-
+
-
汤姆生的电子发现实验:
-
------+++++
C A
+
1903年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模型:
负电荷 正电荷
截面图
-
-
-
原子是一个球体,R=10-8CM,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内,
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卢瑟福α粒子(He2+)散射实验:
铅 盒
放 射 体
闸 门
显 微 金 粒 镜 箔 子 片
真 空 罩
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总结

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___________;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 为物质___________;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___________(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 2.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 ①物质由原子组成; ②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______的存在,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的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注: (1)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5 年发现了___________; (2)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确认了铀盐和纯铀具有___________; 电子的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模型: 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运 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实验
4
17.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 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18..用正确的序号填空:①12C、13C、14C; ③H2O 和 D2O;④CH3CH2OH 与 CH3OCH3;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 A、B、C、D 均是 1~20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B、C、D 的内层电子数为 10,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 原子核外有 2 个未成对电子. (1)D 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已知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②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___决定. 18 18 1 (2) 2.0g 由 1 该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含中子数为__________; 1 ������ 和 8 ������构成的水 1 ������ 2 8 ������, (3)核内中子数为 N 的 R2+,质量数为 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和白磷; ⑤CH4 和 CH3CH3;
上海高一化学目录

沪教版高一化学第一学期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2.2 海水中的氯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第三章:探索原子建构物质的奥秘
3.1化学键
3.2离子键
3.3共价键
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
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
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高二第一学期:
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
8’1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
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
9·初识元素周期律
9’1 元素周期律
9‘2 元素周期表
10学习几种定理测定方法
10’1 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
10‘2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0’3 酸碱滴定。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

第一章翻开原子世界大门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学习导读★知识重点1.人类认识原子构造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点和依照。
古典原子论 ----- 惠施、墨子、得谟克利特的看法↓近代原子论 -----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行星模型↓玻尔模型---- 玻尔( 引入量子力学)2.α、β、γ三种射线的性质。
种类本质质量(u)电荷(e)速度(c)电离性贯串性α射线氦核 4 +2 最强最弱,纸能挡住β射线电子1/1840 -1 较强较强,能透过几mm 厚的铝板γ射线光子0 0 1 最弱最强,能透过几cm 厚的铅板3.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1)之所以用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金箔是由于α粒子质量大( He2+),速率高(光速的 1/10),带正电荷,能对其余带电微粒产生较强的作用。
(2)很少量α粒子被直接弹回,说明行进途中碰到了质量较大、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物体的“阻拦”—原子核。
(3)绝大多半α粒子能直接穿过金箔,说明原子是中空的;说明原子核相对整个原子而言,体积很小。
4.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照和内容。
依照: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
内容: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带负电荷构成的,电子环绕原子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同样。
从现代原子构造理论看,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的理论是不正确的。
电子的质量固然很小,但以靠近光速的速度在原子内运动,所以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不行能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我们既没法测定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也没法知道某一时辰电子所在的地点。
核外电子的运动只好经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时机多少来描绘(往常用电子云描绘)。
稳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原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以为物质是无穷可分的,这位代表人物是()A. 惠施B. 墨子C. 孔子D. 孟子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以前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近代原子论:道尔顿;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电子云模型:波尔。
了解2.重要人物及成就: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①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AZ 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对中性原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对阳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An+ e=Z-n,Z=e+n对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Bm+ e=Z+m,Z=e-m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即A = Z + N质量数(A)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判断;同素异形体;(看第一章例题)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讨论对象是原子。
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也不论其来源如何不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
(即丰度不变)(见1.2提纲)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简单计算);a(设某原子质量为a g)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12c1/2 此相对质量不能代替元素的相对质量。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本章地位和作用:
本章作为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初高中化学学习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章教学以初中原子结构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更偏理性的化学学习,特别是为第三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是高中化学教材中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求相对集中的一章,因为突出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方面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与初中学生习惯了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
应克服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现象,克服被动接受而不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的现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学习方式的基础。
本章改变了以往教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只重视理论本身的灌输,,而忽视知识与理论的发展过程的理念,在教材中充分展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演变与发展,并努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要素,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
现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②电子运动的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截
然不同;③对于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近似
于分层排布
小结: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五.课后作业
补充内容:物质的量
本节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中计算的基石,好比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四通八达,连接着整个化学教学,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思维的质量和速度.由于新老教材的差异,这部分内容在二期课改中出现在初三内容中,但部分同学没学过,由于此内容在高一新教材中被删去,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故进行补充.。
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课件沪科版

6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 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
一、古典原子论
• 年代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战国 惠施 (我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我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
件的
公元前400年 德谟克利特(希腊) 古典原子论
2
二、近代原子论
• 19世纪初 道尔顿(英国) 化学元素均有不可 再分的微粒(原子)构成
1903年 汤姆生(英国) 葡萄干面包模型
3
•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 1896年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
•
放射性
4
三、现代原子分子论
• 1905年 卢瑟福(英国) 铀有两种不同的
•
辐射
• 1909年 盖革(英国) 粒子散射
5
• 1911年 卢瑟福 • • 1913年 玻尔 •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3课件沪科

+ 18
原子核带正电
2
8
8
+18
核电荷数
Ar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1)稳定结构: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 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如He、Ne、Ar等)
(2)不稳定结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转化或容易 得到电子转化最外电子层上为8(有些为2)个电 子的稳定结构。
(如,失去:
Na、Mg、Al 得到:F、O、Cl)
结论: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 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 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 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 正,得为负)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 原子核 +18 +10
+上的电子
Ar
+1
+8
+12
H O Mg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 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第 3层 第 2层 原子核 第 1层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8
2
6
得到电子
+8
2
8
O
O2-
结 论
1、活泼金属元素易失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
失 2 e Mg
Mg2+(带2个单位正电荷)
2、活泼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变为带负电 荷的阴离子
得 2e-
O
O2(带2个单位负电荷)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1 连线,将下列哲学家与他们对应的观点连起来惠施物质分割有条件,分割到“端”后不可再分墨子物质是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的德谟克利特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古代哲学家对微观微粒认识的观点1.2 填表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发现原子具有可分性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汤姆孙C.卢瑟福D.德谟克利特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4下面是道尔顿古典原子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在看来,说法还正确的是()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称为原子微粒构成;②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③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与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④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例结合成化合物。
A.②③④B.③④C.无D.只有④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5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存在()A.运动极快且带负电的电子B.质量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核C.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核D.做高速运动的原子核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6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使用的主要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和想象法B.实验法和模型法C.推理法D.模型法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2.1 填写原子的组成(带电)(带电)原子(不带电)(带电)内容水平 1.1.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A)具体要求说出原子、原子核的组成2.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微粒是()A.①②③B.仅①C.①和③D.①和②内容水平 1.1.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A)具体要求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2.3下列对于右方元素符号角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原子的中子数为A-Z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C.若右上角标为2+,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D.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Z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4科学家发现了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57B.47C.61D.293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5铯有两种放射性微粒13455Cs、13755C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3455Cs、13755Cs的性质都相同 B.13455Cs、13755Cs互为同位素C.13455Cs的电子数为79D.13455Cs、13755Cs互为同素异形体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6判断下列关于同位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位素原子的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B.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同C.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D.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1)复述同位素的概念(2)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和C60B.37Cl和35ClC.D2和T2D.H218O和H216OE.O2和O3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8关于下列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40K和40Ca的中子数相同B. D218O的中子数为10C. H218O和H216O的质子数相同D. O2和O3的质量数相同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9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此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A. B. C. D.2.10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已经知道了118种元素,所以自然界中也有118种原子B.在天然存在的元素中,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是不断变化的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D.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内容水平 1.1.5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具体要求说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11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分别是和,已知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如下所示,填写表中空格写为(计算式中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表示)。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点归纳历程中的观点代表人物和时间具体内容提出模型的主要依据古典原子论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近代原子论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生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葡萄干面包模型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电子的发现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元素放射性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电子云模型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没有明确的轨道本质性质α辐射氦核流带正电,穿透性弱β辐射电子流带负电,穿透性强γ辐射电磁波呈电中性,穿透性很强三、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构成与结构示意图1)微粒间的关系A.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C.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电荷数D.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2)四决定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和“位置”b.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物性和质量数c.价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d.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同位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性质:a、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率(丰度)不变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第一章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板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介绍】在古代,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惠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墨子: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若不存在被分割条件,就不能被分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
【过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还在继续,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经过试验和研究,把古代思辨、猜测的得到的原子假说发展成更为科学的原子理论。
【阅读】阅读教材第三页第5段,了解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
用你们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一下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是否合理?•*原子是可分的,只不过在化学反应条件下是不可再分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元素的原子不一定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讲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不是实心、不能再分的小球,而在当时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1897年英国科学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这是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开端。
【讲述】汤姆孙经过几年思索和研究,在1903年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好象葡萄干面包一样,因此称之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过渡】虽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与我们现在知道的大不相同,但他毕竟指出了原子是可分的、有结构的,使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又进了一步。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有重要突破,是从发现X射线开始的。
化学教案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及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教案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教师:丁亚军学生: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
2.学习和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和相对原子质量。
3.初步认识和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存在的守恒关系;元素符号角标含义;元素、同位素的含义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他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用电子在给定时间内在空间的几率分布的图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这些图像就是电子云。
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电子云“浓密”一些;几率密度小的地方,电子云“稀薄”一些。
但电子云的正确意义并不是说电子真的像云那样分散,电子云只是一种几率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_第一章_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他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用电子在给定时间内在空间的几率分布的图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这些图像就是电子云。
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电子云“浓密”一些;几率密度小的地方,电子云“稀薄”一些。
但电子云的正确意义并不是说电子真的像云那样分散,电子云只是一种几率云。
二、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2、原子的构成:3、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X)注:4、构成原子或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5、(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一定的。
注: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有同位素,只是同位素的数目各不相同而已。
由于同位素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2)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3)元素、核素、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比较:概念存在范围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同一类原子之间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在原子之间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由于结构不同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在无机物单质之间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互为同位素在原子之间6、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
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A1*a1%+ A2*a2%+ A3*a3%+ ……+An*an%A1、A2……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为核素的原子百分数或核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7、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为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常见离子符号:Na+,Cu2+,Fe2+,Cl-,NH4+,OH-,SO42-.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是按能量高低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从里到外依次是K-L-M-N-O-P-Q…电子能量依次增高。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来表示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按电子层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例:钠原子 Na 钠离子 Na+(2)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我们常用小黑点(或ⅹ)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
例如:氢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原子结构示意图2、电子式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离子1、下面所列的电子层中能量最低的是()A、K层B、L 层C、M层D、N层2、根据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元素 B.它们都是离子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D.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3、下列各组物质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一组是A.CO和NO B.H2O和HCl C.SO2和H2S D.NH3和CH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确定的轨道 B.离核越近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越低C.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能容纳8个电子 D.原子核外各层上所容纳的电子数必符合2n25、在核电荷数为1 ~ 18的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共有A.1种 B.2种 C.3种 D.4种6、下列元素中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各层电子总数的是A.Mg B.S C.Na D.Ar7. 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是A.Na+B.Cl-C.K+ D.Ar8. 某元素的一价阴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K B.F C.Ne D.Na9、比钠原子少1个电子、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A.Ne原子 B.Al3+离子 C.F - 离子 D.Mg2+离子10、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为X的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 XB. X gC. X/NA gD. 1/NA g11、在22 g某化合物X2S中含S2 - 离子0.2 mol,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3 B.39 C.40 D.2412、第四层为最外层时,该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A、2个B、8个C、18个 D、32个13. 物质的量相同的Mg2+、F-、H2O三种微粒,一定含有相同的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 D.质量数14、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N2O4和 NO2B、CH4和 NH3C、CO2 和NO2D、NH4+和HS―15、下列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各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的是()A.He、Ne 、Ar、 Ca2+B. Be 、B、 C 、SiC.F 、Cl 、S 、OD.Na+、Fˉ 、Clˉ 、Al3+16、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1~10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17、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阴离子Xm-与Y原子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m+nB、a-m-nC、m+n-aD、m-n-a18.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A、D3O+B、Li+C、ODˉD、OHˉ19. 以下说法中,违背科学规律的是w.w.w.k.s.5.u.c.o.mA. 改变核外电子数可使原子与离子相互转化B. 改变核内中子数可使不同的同位素相互转化C. 改变核内质子数可使不同的元素相互转化D. 改变离子的电荷数可使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20. 以下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421 、写出核电荷数小于20,符合下列情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符号。
(1)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22 、对于,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即每小题分别写出符号题意的两种粒子)。
(1)Z相同而A不同。
(2)A相同而Z不同。
(3)A、Z相同而n不同。
(4)A、Z、n相同而b不同。
23、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2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微粒均与氩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元素的原子只有1个电子,D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电子数比N层电子数多6个。
试写出:(1)A、B、C、D的元素符号和名称:A B C D(2)画出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3)画出A离子的电子式 B原子的电子式: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 假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时11.2 L O2的质量为32g B.1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C.44gCO2和28gC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标准状况时44gCO2的体积是22.4L2. 放射性的I对治疗肿瘤有一定疗效。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9 B.53 C. 72 D.1253、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B.二者属于同一种元素C.和的性质相同 D.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索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5.下列微粒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 A.和B.H2O 和D2OC.和D.和6、伊朗核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浓缩铀就是提取一定浓度的.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具有放射性 B.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 C.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3,核外电子数为927、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A、D3O+B、Li+C、ODˉD、OHˉ8、某元素的一价阴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质量数为19,则中子数为()A. 9B. 10C. 11D.129、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③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10、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它们隶属元素的种类()A. 2种B.3种C.4 种D.5 种11、自英国科学家狄拉克提出反粒子存在的预言,人类开始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反物质的例证。
后又聚焦于反物质的合成研究。
1997年人类首次合成了9个反氢原子。
2002年是人类合成反物质的丰收年,合成了5万个反氢原子,也是对狄拉克诞辰100周年祭典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