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
电气安装规范GB50258-96
电气安装规范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75号根据XXX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XXX负责组织。
XXX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1总则1.0.1为保证电气装配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增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尺度。
1.0.2本尺度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核准的设计进行。
当点窜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技术文件应完全。
1.0.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规范gb50258-96[1]word精品文档17页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规范gb50258-961总则1.0.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0.11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0.12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0.13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0.14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GB 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截面为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
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 器具的端子连接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
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 除设
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 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 器具的端子连
接
熔焊连接的焊缝 不应有凹陷 夹渣 断股 裂缝及根部
未焊合的缺陷 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 焊
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号和建设部 建标技字第
号文的要求 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 电气装置安装
工程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和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及 以 下 配 线 工 程 施 工 及 验 收 规 范
和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埋入建筑物 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 支架 螺栓等预
埋件 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预留孔 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
应埋设牢固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 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 构筑物的 孔 洞 沟 槽等修补完整偿装置 导线应留有余量
设防水弯头 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 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
接线盒
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
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 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
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
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技术文件应齐全 型号 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
电气安装规范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7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1总则1.0.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7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1总则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技术文件应齐全。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完整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7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1 总则1.0.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GB-50258—96----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8—96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总则1.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5.1技术文件应齐全。
1.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6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7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7.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7.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7.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7.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7.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8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9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10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11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12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13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14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配管2.1 一般规定2.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电气安装规范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7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1总则1.0.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ion of 1kV and under feeder cable engineering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8—961 总则1.0.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统一技术标准
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1、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深圳区域所有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现场施工指导。
2、依据2.1除另有注明外,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一2000)2.2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万科地产提出,由万科地产做最终决定,否则视为接受。
3、配管3.1一般要求:3.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起连接处均应密封。
3.1.2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
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在室外土壤中。
3.1.3室外电缆保护管应有不小于%的排水坡度。
3.1.4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1.5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3.1.6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1.7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气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气管的下方。
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
其相互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3.1.7.1 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3.1.7.2 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气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条文说明1 总 则1.0.1 本条文明确了本规范的制订目的。
1.0.2 本条文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对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还要执行其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1.0.3 按设计进行施工是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
条文中“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指:设计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批准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且要有会签、审批手续;在施工中,由于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修改设计,均要经原设计单位确认,以保证设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要有设计变更通知。
1.0.4 妥善运输、保管器材,以防止性能改变、质量恶劣及丢失,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和安装。
1.0.5 器材到达现场后,做好检验工作,为顺利施工提供条件。
本条文对器材的验收检查项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1.0.6 为保证施工安全,制订本条文。
1.0.7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制订本条文。
本条文明确规定了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具备的一些条件,以避免配线工程和建筑工程之间交叉作业,做到文明施工。
1.0.8 配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对建筑物、构筑物留洞凿孔、剔沟刨槽,为确保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要对配线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损坏部分进行修补,才可交工。
1.0.9 电气线路穿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时,当建筑物、构筑物不均匀沉降或伸缩变形,线路会受到剪切和扭拉,故需采用补偿装置。
1.0.10~1.0.11 导线的允许载流量或额定载流量是按气温为65℃规定的,导线绝缘层的破坏和老化时间长短,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锅炉、冶金工业窑炉及其烟道等发热表面,其温度一般均在65℃以上,故不要沿其表面敷设导线,以确保配线工程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1.0.12 为防止锈蚀,延长使用年限,便于维修,作此规定。
1.0.13 为保证安全,规定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应接地或接零良好。
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统一技术标准
K 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统一技术标准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1KV 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1、 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深圳区域所有1KV 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现场施工指导。
2、 依 据2.1 除另有注明外, 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一2000)2.2 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万科地产提出,由万科地产做最终决定,否则视为接受。
3、 配管 1KV 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编制 邓容宣 日期 2004-12-30审核 李勇刚 日期 2005-1-24批准 孟 浩 日期 2005-1-31修订记录日 期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参加讨论认定人员:齐德春、殷建勋、曾斌、金保宁、成刚、宋建立、白旺喜、汪炳南、吕亚清、李勇刚3.1一般要求:3.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起连接处均应密封。
3.1.2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
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在室外土壤中。
3.1.3室外电缆保护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3.1.4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规范
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
敷设方式 管 内 径(mm)
20及以下 吊架、支架或 沿墙敷设 1.0 25-40 1.5 50及以下 2.0
2.4.11 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 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
3配线
3.1 一 般 规 定 3.1.1 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 计规定。 2.1.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3.1.3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3.1.3.1 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 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3.1.3.2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 要求
2.2.4 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 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 滑、无缺损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 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 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 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 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2.2.1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 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 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2.2.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 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 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 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 进行防腐处理 2.2.3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 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3.1.7 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 应低于-15℃ 3.1.8 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3.1.9 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 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 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 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蓝色绝 缘导线 3.1.10 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 并应作好记录 3.1.11 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 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 作好记录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总则1.0.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0.11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0.12 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0.13 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是对配线工程质量进行把控的重要依据,旨在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验收标准。
一、施工前的准备1. 设计审核:施工前应认真审核设计文件,确保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材料验收:对进场的电线、电缆、绝缘子、金具等材料进行验收,检查产品质量证书、试验报告等资料,确保材料合格。
3. 施工工具和设备:检查施工所需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包括电缆剥皮刀、剪刀、螺丝刀、扳手、绝缘电阻表等。
4.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
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 管内穿线(1)穿线前应清除管内积水和杂物,保持管内清洁干燥。
(2)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线路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不同回路的电线不宜穿于同一导管内,但下列情况除外:1)额定工作电压50V及以下的回路。
2)同一设备或同一联动系统设备的主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3)同一个照明器具的几个回路。
(3)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必须穿于同一钢导管内。
(4)管内电线包括绝缘护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空截面积的40%;且电线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线路敷设(1)电线、电缆应按设计要求敷设,固定间距均匀,避免交叉、挤压。
(2)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有关规定。
(3)线路敷设应遵循“短路线、小截面、少损耗”的原则。
3. 设备安装(1)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接线正确。
(2)设备间的距离应满足运行和维护需要。
(3)设备接线应采用专用接线端子,连接可靠。
三、验收标准1. 外观检查:施工完成后,应对线路、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外观整洁、无破损、接线正确。
2. 绝缘测试:对线路进行绝缘测试,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国家标准。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ion of 1kV and under feeder cableengineering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8—961 总则1.0.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ion of 1kV and under feeder cableengineering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8—961 总则1.0.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1、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深圳区域所有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现场施工指导。
2、依据2.1除另有注明外,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一2000)2.2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万科地产提出,由万科地产做最终决定,否则视为接受。
3、配管3.1一般要求:3.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起连接处均应密封。
3.1.2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
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在室外土壤中。
3.1.3室外电缆保护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3.1.4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1.5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3.1.6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1.7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气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气管的下方。
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
其相互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3.1.7.1 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3.1.7.2 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气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
3.1.7.3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气管,上下净距可减少到0.2m。
3.1.8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及液体管道)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0.1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3.1.9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3.1.10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3.1.10.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3.1.10.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3.1.11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1.12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3.1.12.1 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
3.1.12.2 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3.1.12.3 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
3.1.12.4 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3.1.13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3.1.13.1 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3.1.13.2 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20m。
3.1.13.3 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18m。
3.1.14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3.1.15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3.1.16各器具接线盒间的距离:3.1.16.1灯头盒与消防探头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500mm。
3.1.16.2灯头盒与节能开关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500mm。
3.1.16.3强、弱电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100mm。
3.1.16.4电气接线盒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应大于300mm。
3.1.16.5灯头盒距离梁边的距离宜大于1m,如两道梁之间的距离小于2m时,灯头盒宜安装在两道梁的中部。
3.1.16.6开关接线盒距门边的距离宜保持在150~200mm之间。
3.1.16.7排气扇、抽油烟机插座接线盒宜吸顶安装,距离水管及水管预留洞的距离宜大于300mm。
3.1.16.8 电气接线盒与窗户开启扇垂直下方的距离宜大于300mm。
3.2钢管敷设:3.2.1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钢管布线应采用壁厚不小于1.5mm电线管3.2.2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水煤气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绕金属电线保护管。
3.2.3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
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的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3.2.4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和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3.2.5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3.2.5.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
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3.2.5.2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3.2.5. 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3.2.5.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3.2.6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3.2.6.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3.2.6.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3.2.6.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3.2.6.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3.2.7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3.2.7.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3.2.7.2镀锌钢管或可绕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3.2.8安装电气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3.2.9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3.3塑料管的敷设3.3.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志和制造厂标。
3.3.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3.3楼宇的公共部位(包括吊顶内)严禁明敷塑料管,消防工程使用的塑料管严禁明敷。
3.3.4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搂)面的一段管道,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锯短封口---)。
3.3.5塑料管管卡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以下要求:3.3.5.1管与管之间套管连接时,套管的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3.3.5.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3.3.6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3.3.7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3.3.8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防止保护措施。
3.3.9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每隔1m固定一处,距拐角处固定点不应超过0.5m,浇捣混凝土时派专人看守)。
3.3.10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3.11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管卡间最大为:管径20mm及以下时,间距为1m.;管径20~40mm时,间距为1.5m.;管径50mm及以上时,间距为2m.。
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3.4金属、非金属软管敷设3.4.1刚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电线保护软管,软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宜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3.4.2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与地下或混凝土中。
潮湿场所应采用非金属软管,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
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3.4.3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3.4.4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3.4.4.1软管严禁暗敷。
公共部位及消防工程应采用金属软管。
3.4.4.2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3.4.4.3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3.5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4、管内穿线:4.1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小于500V。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管内。
4.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4.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特殊规定除外。
4.3.1 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4.3.2 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4.3.3 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4.3.4 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