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优质课教案
《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梁由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蜻蜓与麻雀》(书本48至51页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三个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以分为“蜻蜓和麻雀的比较”和“昆虫类与鸟类”两个内容。
“蜻蜓和麻雀的比较”主要是比较蜻蜓与麻雀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找出蜻蜓与麻雀翅膀和身体外形的不同,了解昆虫类和鸟类的共同特征。
“昆虫类与鸟类”是认识什么是昆虫类,什么是鸟类,了解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并学会区分生活中常见能飞的动物哪些属于昆虫,那些属于鸟类。
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有很多动物可以在空中飞来飞去,也知道空中飞的昆虫与鸟类是不同的。
但学生还不能归纳出昆虫和鸟类各自的特征,把空中飞的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课堂上,教师用课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录象、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了解蜻蜓与麻雀的不同点,归纳出昆虫与鸟类的特征。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在空中飞的一些动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到在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类,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昆虫类和鸟类的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并能指认昆虫类和鸟类的一些主要器官。
(2)学会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3)能正确辨别常见能飞动物是属于昆虫类或是属于鸟类。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界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出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蜻蜓和麻雀的实物标本,资料图片。
3、头饰12个,蜻蜓和麻雀各1个,教材51页10种会飞的动物各1个。
三年级科学蜻蜓与麻雀科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蜻蜓与麻雀科学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认识蜻蜓和麻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蜻蜓和麻雀的基本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蜻蜓和麻雀。
2.讲解蜻蜓和麻雀的外貌特征,比如蜻蜓有两对透明翅膀,身体细长,麻雀体型小巧,嘴尖细弯等。
3.讲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比如蜻蜓喜欢栖息在水边,麻雀喜欢在田野和树林中觅食。
4.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为知识点的总结。
第二课时: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蜻蜓和麻雀生活的视频和图片。
2.讲解蜻蜓和麻雀喜欢的生活环境,比如蜻蜓喜欢在湖泊、河流和水塘附近,麻雀喜欢在田野、树林和人类居住的地方。
3.让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蜻蜓和麻雀生活环境的影响。
4.分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所需要的生活环境和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传递保护环境的知识。
第三课时:蜻蜓和麻雀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和讨论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讲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如蜻蜓是捕食害虫的天敌,麻雀是播种作物的助手。
3.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蜻蜓和麻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4.分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行动。
第四课时:实地考察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
《蜻蜓与麻雀》学历案
《蜻蜓与麻雀》学历案一、学习主题蜻蜓与麻雀的比较研究二、学习目标1、了解蜻蜓和麻雀的身体结构特征。
2、掌握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区分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4、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科普书籍,如《昆虫世界》《鸟类图鉴》。
2、网络上的图片、视频资料,例如自然纪录片。
3、实地观察的机会,如公园、郊外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两种常见却又各具特色的生物——蜻蜓和麻雀。
(二)知识讲解1、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大大的复眼,这让它们拥有极其广阔的视野,可以迅速发现周围的动静。
胸部强壮,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
蜻蜓的翅膀轻薄透明,脉络清晰,飞行速度极快且灵活。
腹部细长,上面有着明显的节段。
2、麻雀的身体结构麻雀体型较小,同样也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几部分。
头部小巧,眼睛圆润。
嘴短而粗壮,适合啄食各种种子和昆虫。
麻雀的羽毛颜色以棕褐色为主,带有黑斑。
翅膀短圆,飞行能力虽然比不上大型鸟类,但足以满足它们的日常活动需求。
3、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是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它们的幼虫生活在水中,被称为“水虿”。
水虿主要以水中的小型生物为食,经过多次蜕皮后,逐渐发育成成虫。
蜻蜓成虫喜欢在池塘、河流等水域附近活动,主要以蚊子、苍蝇等小昆虫为食,是自然界中出色的“猎手”。
蜻蜓在飞行中常常会悬停在空中,这一独特的飞行方式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捕捉猎物。
4、麻雀的生活习性麻雀是一种留鸟,喜欢群居生活。
它们通常在人类居住的环境附近筑巢,如屋檐下、树洞等。
麻雀的食物来源较为广泛,包括谷物、草籽、昆虫等。
它们性格活泼,叫声清脆,经常在树枝间跳跃、觅食。
(三)比较与分析1、飞行能力蜻蜓的飞行速度快、动作灵活,能够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而麻雀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但它们能够在短距离内迅速起飞和降落。
《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大悟县高店小学汪慧萍张宏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学习比较的方法。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操。
(2)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学生分析蜻蜓和麻雀,是农村孩子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
他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较模糊,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观察,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了解蜻蜓与麻雀的不同点,了解到在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类,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初步明确昆虫类和鸟类的概念,提高探究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在空中飞的一些动物进行分类,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内容。
教材设计了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三个教学活动,教学中可以分为“蜻蜓和麻雀的比较”和“昆虫类与鸟类”两个内容。
“蜻蜓和麻雀的比较”主要是比较蜻蜓与麻雀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找出蜻蜓与麻雀翅膀和身体外形的不同,了解昆虫类和鸟类的共同特征。
“昆虫类与鸟类”是认识什么是昆虫类,什么是鸟类,了解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并学会区分生活中常见能飞的动物哪些属于昆虫,哪些属于鸟类。
蜻蜓与麻雀教案(表格)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体表覆盖着羽毛。
3.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各具有什么特征
教学随笔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蜻蜓与麻雀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
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或鸟类;
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归纳蜻蜓和麻雀的一些主要特征。
2.提出问题: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
问题: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交流: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教学随笔
课时计划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体表覆盖着羽毛。
课题
蜻蜓与麻雀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
蜻蜓和麻雀科学教案
蜻蜓和麻雀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蜻蜓和麻雀的生态环境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蜻蜓和麻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a. 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介绍蜻蜓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脚等部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捕食习性等。
b. 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介绍麻雀的头部、身体、翅膀、脚等部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食性等。
c. 蜻蜓和麻雀的生态环境及相互关系:介绍蜻蜓和麻雀所生活的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巩固练习:a. 请学生描述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阐述它们的生态环境及相互关系。
b.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蜻蜓和麻雀的认识和理解。
2.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找有关蜻蜓和麻雀的更多信息,并写一篇短文,介绍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相互关系。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演示文稿: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件1
•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头
眼睛、喙
躯干
外披羽毛,1对 足、1对翅膀
尾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麻雀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蜻蜓
麻雀
头 眼睛、口器、 头 触角
眼睛,喙
胸
腹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2对翅膀、 3对足
躯干 外披羽毛,1对 足,1对翅膀
尾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蜻蜓
麻雀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2对翅膀、
3对足
胸
腹
头
眼睛、口器、 1对触角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蜻蜓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课本P17活动3,找找蜻蜓和麻雀 的朋友,把他们的序号写下来。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ppt教学课 件1
蜻蜓与麻雀+示范教案
蜻蜓与麻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概念。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薄翅像张网,尾巴尖尖头。
眼睛如绿豆,总爱捉蚊虫。
(打一动物)谜底:蜻蜓谜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
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
(打一动物)谜底:麻雀麻雀和蜻蜓,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你认为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请出鸟类家族中一位我们常见的朋友——麻雀来和蜻蜓比较比较。
二、讲授新课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蜻蜓和麻雀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1.观察的次序是怎样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观察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学生观察,然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导入:蜻蜓和麻雀除了翅膀不同外,还有哪些部分不同?1.怎样观察蜻蜓与麻雀的外形?先整体再局部,从头往后,从上往下。
2.他们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足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头部一样吗?蜻蜓:身体分为头、胸、腹;1对触角眼睛、口器、2对翅膀、3对足。
麻雀:身体分为头(眼睛、喙)、躯干(外披羽毛1对翅膀、1对足)、尾。
3.到野户外去观察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注意:我们要带上放大镜和望远镜。
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
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许多动物具有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特征。
例如。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哪些动物与蜻蜓或麻雀相似,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鸟类:翠鸟、啄木鸟、家鸡、太阳鸟、戴胜依据: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全身披羽毛;用喙捕食;1对翅膀、1对足。
科学蜻蜓与麻雀讲解教案
科学蜻蜓与麻雀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蜻蜓和麻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难点,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生物模型、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这两种生物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蜻蜓和麻雀有什么了解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习。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外形特征、飞行方式、生活环境等。
然后,教师介绍麻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外形特征、食性、栖息地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模型来加深对蜻蜓和麻雀的了解。
3. 深化。
教师向学生介绍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蜻蜓是食虫昆虫,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麻雀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也能够帮助农业生产。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 拓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蜻蜓和麻雀,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保护蜻蜓和麻雀的建议,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蜻蜓和麻雀的作用和保护意义的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蜻蜓和麻雀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和麻雀》设计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
蜻蜓和麻雀的区别(翅膀和外形的不同)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
科学.小学三年级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பைடு நூலகம்5分14秒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蜻蜓和麻雀翅膀和外形的一些不同特征。
2、知道一些常见能飞的动物是蜻蜓的朋友还是麻雀的朋友。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课件、蜻蜓和麻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对话引入,通过小灰灰的问题“蜻蜓也会飞,那么蜻蜓也是鸟吗?”引出对蜻蜓与麻雀的翅膀、外形进行观察比较。
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三、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四、欣赏蜻蜓和麻雀各自的朋友推广到对其它动物的认识。
设计理念与特色:以问题统领全课,“即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那它们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以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为主线。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动画,让学生明白虽然它们都会飞,但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动物的结论。
呈现方式:讲授式
微反思:由于时间限制,这节微课在呈现蜻蜓和麻雀的区别基础上,应该形成昆虫和鸟类的概念,并且抓住概念,及时拓展,告诉同学们动物除了鸟类和昆虫以外,还有其他类的,学生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动物只有鸟类和昆虫这两大类错误的意识里。
微点评:该微课选题简明,能针对主要知识点蜻蜓和麻雀的区别进行讲授。设计合理,能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的、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蜓和麻雀都会飞,那它们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进行针对性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难点、疑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蜻蜓与麻雀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蜻蜓与麻雀》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蜻蜓与麻雀》,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课文导入1.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对蜻蜓和麻雀的印象是什么?2. 蜻蜓和麻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3. 读一读《蜻蜓与麻雀》的标题,你猜测这个故事会讲述什么内容?二、课文学习1. 默读课文,然后师生一起朗读。
2. 分组讨论:从《蜻蜓与麻雀》中你能体会到哪些中国传统美学观念?3. 结对阅读:找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4.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蜻蜓与麻雀》的主题思想。
三、课后拓展1. 以《蜻蜓与麻雀》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动物象征,并举例说明。
3. 选择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默写《蜻蜓与麻雀》中的一段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2. 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象征,写一份研究报告。
3. 完成课堂练习题。
本周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挑战,但通过细心阅读课文、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蜻蜓与麻雀》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美学意义。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1. 导入:请学生回想一下蜻蜓和麻雀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 准备相关素材:准备一些关于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或视频,并准备好相关的故事或诗歌。
二、授课过程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作者郭沫若和他的诗作《蜻蜓与麻雀》,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产生的背景。
2. 阅读诗歌让学生阅读《蜻蜓与麻雀》,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描述的蜻蜓和麻雀,让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含义。
4. 欣赏相关作品让学生欣赏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作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三年级科学第八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科学第八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二三年级科学第八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二内容标准:1. 归纳昆虫、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认识常见动物昆虫、鱼类。
3. 观察昆虫、鱼类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4.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观察昆虫类、鸟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1. 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 学习比较的方法。
3.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 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乐于与人合作。
2.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蜻蜓与麻雀是生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以空中飞的运动方式,把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大动物类群合为一课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大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本课是认识鸟类和昆虫类动物。
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麻雀和蜻蜓的运动器官和外形特征,归纳鸟类、昆虫类的一般特征,并依此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判断和分类。
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经历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等的研究,认识昆虫类和鸟类,从而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蜻蜓与麻雀的标本、视频影片等,其他昆虫类、鸟类动物的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对照蜻蜓和麻雀的外形》设计
对照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教学设计方案
学
微练习:
对照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麻雀
蜻
蜓
它有多少对翅膀?
它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它有多少对足?
外形分哪几部分?有哪些不
同的呢?
微反思:
观察、对照和记录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序观察是对照和记录的前提。
“对照”是发现项目之间的不同之处的一种学习策略,本节微课只要是引导学生发现蜻蜓和麻雀外形的不同,因此在本课中,学生除了可以学会科学知识,还是学习对照的策略的好时机。
本课里,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再从上往下观察。
培养学生的科学有序的观察能力。
在对蜻蜓和麻雀的外形进行分解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它们外形的不同,学会对照的分析能力,我特意设计逐部分进行对照,以及及时用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对照的学习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会科学记录信息的能力。
本微课限于本人的技术有限,课件设计不够生动,如果能设计一些蜻蜓和麻雀的动画,这样就能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蜻蜓与麻雀 教案
《蜻蜓与麻雀》教学案例乐安县实验小学朱智华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点,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概念。
2、观察昆虫、鸟类的图片和观看多媒体课件,认识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态度。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特征,教学难点归纳出鸟类和昆虫类的一般特征教学准备鸟类和昆虫类的图片,演示课件,探究活动记录卡等教学思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上,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指导学生认识蜻蜓与麻雀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导学生归纳昆虫类和鸟类的一般特征。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音乐《我们留下》,引题导入本章。
1、谈话引入:小朋友,这段音乐你听过吗?它是《动物世界》的片头音乐。
你看到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的?有的天上飞,有的水中游,有的地上跑!天上飞的都是鸟吗?水中游的都是鱼吗?……这节课看看会在天上的两种动物。
2、板书:蜻蜓与麻雀3、提问: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呢?蜻蜓和麻雀为什么都能飞呢?(1)学生自由发言。
(2)师归纳:了解蜻蜓与麻雀的不同之处,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一般特征。
(3)过渡,大家都积极发言,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有趣,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1)观察课件,把发现的蜻蜓和麻雀翅膀的不同之处记录在活动卡上。
提示学生从数量和外形上观察,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蜻蜓和麻雀翅膀的区别进行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
其他动物的翅膀与蜻蜓或麻雀的翅膀相似吗?(3)师归纳板书:蜻蜓2对翅膀麻雀1对翅膀(2)过渡:蜻蜓和麻雀除了翅膀不同,还有哪些不同?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1)把学生分成两组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的顺序: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在活动卡上。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课件-实用课件1
麻雀的翅膀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蜻蜓的翅膀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蜻蜓
麻雀
两对翅膀
一对翅膀
翅膀没有羽毛
翅膀有羽毛
薄、透明、容易碎、无骨骼 不可伸展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蜻蜓
麻雀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2对翅膀、 3对足
胸
腹
头
眼睛、口器、 1对触角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88蜻蜓和麻雀
同学们, 我们一起去探望一下这两位朋友。
麻雀
麻雀
蜻 蜓
蜻蜓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 什么不一样?
与
相似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1对触 角、2对翅膀、3对足。
与
相似的动物属于鸟。
鸟: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全身披羽 毛,用喙捕食、1对翅膀、1对足。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粤教版科学-《蜻蜓与麻雀》-实用课 件1精品 教学课 件(推 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给予表扬。
生答:蜻蜓和麻雀是在空中飞行的。
齐答:翅膀!
认真听,学会小结。
惊愕,思考。
回答:不!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认真记录,学总结归纳。
思考,回答。
很快就回答出。
让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科学求实精神,培养科学的归纳能力。让
播放多媒体软件,昆虫和鸟类各动物展现各自的身体部位,突出头部、羽毛、足、翅膀等部位。
认真观看,思考、回顾。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类动物的区别。
(五)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用有关“昆虫”或者“鸟类”的材料,结合环保主题,出一份手抄报。
搜集资料出手抄报。
学以致用,培养综合能力。
作者:麦艳芬
附送:
2019-2020年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教案附观察记录表
布置填表:
蜻蜓
麻雀
它有多少对翅膀?
翅膀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总结:蜻蜓有两对翅膀,麻雀有一对翅膀;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麻雀的翅膀不透明;麻雀的翅膀上有羽毛,翅膀能伸展,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薄,是膜质的,有络纹,没有骨骼,麻雀的翅膀厚,有骨有肉。
5、考考大家: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翅膀跟蜻蜓相似?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粤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蜻蜓与麻雀。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作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小朋友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往往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很模糊,本课的教学思路胜在不同于以往从概念等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出发,通过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样都会飞出发,质疑“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区别促认识,学生把对蜻蜓与麻雀明显区别的认识,分别推广到其它动物,让学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戏活动中归纳出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观察蜻蜓与麻雀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五、教学时间
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来自环节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课前预习
的材料
。
重述课前预习的要求:搜集蜻蜓和麻雀的图片,观察它们的外形;搜集关于蜻蜓和麻雀的文字介绍材料,进一步了解它们的身体特点,尝试寻找蜻蜓和麻雀它们的同类,看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
2019-2020年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区别、比较的科学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判断、整理、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运用生活常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
(三)引导观察和比较,记录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1、过渡: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发现了它们翅膀上的区别,除了翅膀,它们的外形还有那些不同?
蜻蜓
麻雀
头
躯干
足
2、布置按表格内容填空:蜻蜓和麻雀外形特征比较
3、指导、纠正,供参考答案,必要解释:
(有一口器,有一对触角,有一对复眼)(有一角质喙)(由胸部、腹部组成,没有羽毛)(外披羽毛)(有一对足)(有三对足)
1、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2、乐于合作、探索。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
通过比较课前搜集的蜻蜓与麻雀的图片资料、文字介绍、实物或标本等,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的翅膀、头部、躯干、足,区别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特征,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观看网络媒体展现的飞行动物大家族,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识出发,为蜻蜓和麻雀寻找同类伙伴,分析判断蜻蜓和麻雀所属类别,进一步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归纳总结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链接资料:蜻蜓、蝴蝶、蜜蜂、苍蝇、蚊子等,它们的幼体都是虫体,这是昆虫类的一个判断标准。
7、问:蜻蜓属于什么类别?
8、过渡引入:大家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类,那你们又知道昆虫和鸟类有什么特征吗?
9、指导、纠正,总结:蜻蜓、蝴蝶、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鸟类动物它们全身都有羽毛,头部有坚硬的角质喙,有一对翅膀,翅膀有骨骼和肉,能伸展。)
学生汇报交流。
思考,填表。
思考,纠正,记录。
思考、比较分析,回答。
抢答。
思考,回答。
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思考分析,记录,学归纳总结
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记录,从而培养科学求实精神,培养科学的归纳能力。并且具备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媒体展现飞行动物大家族,进一步认识昆虫和鸟类的特征差异。
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麻雀的资料,把观察、分析的结果说出来。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善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
(二)指导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
的翅膀
1、提问:蜻蜓和麻雀的活动空间、活动方式是怎样的?
2、问:它们能够飞行,身上有一对什么?
小结:是的,蜻蜓与麻雀能够飞行,都要靠身上的翅膀。
3、激趣:既然蜻蜓与麻雀都有一对翅膀,不知它们能否换来飞一飞呢?
4、过渡: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与蜻蜓、麻雀非常相似,都有相同的特征。你能够为蜻蜓和麻雀寻找同类伙伴吗?
5、表扬:同学们认识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蝗虫、七星瓢虫等那么多种动物,而且能够说出那么多鸟的名字,还知道麻雀是鸟类的一种,可见你们的生活常识很丰富。
6、趣味猜一猜:你们说的“蜻蜓、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蝗虫、七星瓢虫”,它们的字的偏旁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比较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