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十一讲 约分
第二十一讲 约分【知识要点】一、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二、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不能再约分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三、约分的方法:①逐步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出一个最简分数;②一次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就得到最简分数。
四、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经典例题】【例1】下面哪些不是最简分数,把它们化成最简,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基础巩固】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7045 12050 8833 3417 117782418【例2】分母是4的最简真分数: 、 ;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 、 ; 分子是4的最简真分数: 、 、 。
【基础巩固】写出下列分数。
1.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2.写出三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47= = = ; 159= = = ;【例3】先约分再比较大小。
2491610和 205124和 72306025和【基础巩固】在○里填上“>”,“<”或“=”。
123○41 73○103 2015○123 155○124 【例4】一袋米30kg ,吃了10kg ,吃了这袋米的几分之几?【基础巩固】小明把一块蛋糕平均切成4块,小亮把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切成6块,他们俩每人吃了3块,谁吃得多?为什么?【自我检测】一、填空题。
1.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2. 3024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约成最简分数是( )。
3. 写出分母是9的最简分数是( );分母是8的最简分数是( );分母是12的最简分数是( );两个分子是9的最简分数是( )和( )。
4.在123,3010,248,164,2015,3913,186,217中,与31相等的分数有( )。
5. 在571952139762、、、中,最简分数有( )个。
六年级奥数优胜教育第21讲:数论综合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数论综合例1:将4个不同的数字排在一起,可以组成24个不同的四位数(4×3×2×1=24)。
将这24个四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话,第二个是5的倍数;按从大到小排列的话,第二个是不能被4整除的偶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与第二十个的差在3000-4000之间。
请求出这24个四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例2:一个5位数,它的各个位数字和为43,且能被11整除,求所有满足条件的5位数?例3:由1,3,4,5,7,8这六个数字所组成的六位数中,能被11整除的最大的数是多少?例4:从一张长2002毫米,宽847毫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边长尽可能大的正方形,如果剩下的部分不是正方形,那么在剩下的纸片上再剪下一个边长尽可能大的正方形。
按照上面的过程不断的重复,最后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毫米?例5:一根木棍长100米,现从左往右每6米画一根标记线,从右往左每5米作一根标记线,请问所有的标记线中有多少根距离相差4米?例6:某住宅区有12家住户,他们的门牌号分别是1,2,…,12.他们的电话号码依次是12个连续的六位自然数,并且每家的电话号码都能被这家的门牌号整除,已知这些电话号码的首位数字都小于6,并且门牌号是9的这一家的电话号码也能被13整除,问:这一家的电话号码是什么数?A1.一个六位数23□56□是88的倍数,这个数除以88所得的商是_____或_____.2.下面一个1983位数33…3□44…4中间漏写了一个数字(方框),已知这 991个 991个个多位数被7整除,那么中间方框内的数字是_____.3.只修改21475的某一位数字,就可知使修改后的数能被225整除,怎样修改?4.2,3,5,7,11,…都是质数,也就是说每个数只以1和它本身为约数.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质数个单位,并且周长是36个单位.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至多是多少个平方单位?5. 把7、14、20、21、28、30分成两组,每三个数相乘,使两组数的乘积相等.B6.有这样的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能被4整除,而且比这个两位数大1的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也能被4整除.所有这样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7. 学生1430人参加团体操,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问哪几种分法?8. 四只同样的瓶子内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油,每瓶和其他各瓶分别合称一次,记录千克数如下:8、9、10、11、12、13.已知四只空瓶的重量之和以及油的重量之和均为质数,求最重的两瓶内有多少油?9.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它的每位数字都是奇数,并且它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自然数是_____.10.试问,能否将由1至100这100个自然数排列在圆周上,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如果回答:“可以”,则只要举出一种排法;如果回答:“不能”,则需给出说明.C11.一个学校参加兴趣活动的学生不到100人,其中男同学人数超过总数的4/7 ,女同学的人数超过总数的2/5 。
第二十一讲 逆推问题
第二十一讲逆推问题要点全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些数学问题如果顺着题目意思去思考,就比较繁琐,而且不容易找到解题途径,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求原来的数。
这种问题叫做逆推问题。
解答逆推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题意,从结果出发,按它的变化的相反方向一步步倒着推想。
学完这一讲你能学会:1.运用倒推法解决一些逆推问题(计算上的逆推与叙事上的逆推)。
2.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名题巧解例1:一次数学考试后,淘气问笑笑数学考试得多少分。
笑笑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2。
”小朋友,你知道笑笑得多少分吗?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
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笑笑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2。
求这个数是多少?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把一个数用□来表示,可得到这样的等式:{[(□-8)+10]÷7}×4=52。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
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2÷4=13;13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3×7=91;91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1-10=81;81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1+8=89。
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答:52÷4=13 13×7=91 91-10=81 81+8=89答:笑笑得89分技巧点评:从结果出发,倒着一步一步地推算出原始数据。
计算上的还原:你加我减,你减我加,你乘我除,你除我乘;即时演练1.小聪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小明回答说:“用我的年龄数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
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例2: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
第二十一讲.行程问题
第二十一讲 行程问题(一)行程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行程问题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照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速度=距离÷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例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全程用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练习1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 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 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离A 地38千 米处相遇.第一次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前进,并在到达对方站后 立即返回.回程中两车又在距A 地7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 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解:(38×3+72)÷2=93(千米) 答:A,B 两地相距93千米.练习 2 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两车仍以原速继续前进.各自到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例3 A,B 两地相距960米.甲,乙两人时从A,B 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若同向行走,80分钟后甲可以追上乙.甲从A 地走到B 地要用多少分钟?960÷[(960÷6+960÷80)÷2]=43711(分钟)答:甲从A 地走到B 地要用43711分钟.练习3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出发,若相向而行,12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8分钟甲就落在乙后面1864米,已知A,B 两地相距1800米, 甲,乙每分钟行多少米?例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他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如图所示),这时是几时几分? 解: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几倍:(4+8)÷4=3爸爸在追上小明时,如果和小明一起出发应跑12千米,但实际比小明晚出发8分钟,少跑了12-4=8(千米),也就是说8千米小明的爸爸用8分钟.所以 爸爸的速度:8÷8=1(千米/分) 爸爸所用的时间:(4+4+8)÷l=16(分钟) 16+8+8=32(分钟) 答:这时是8时32分.练习4 小王骑自行车到某地开会,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可以到达.车行了15分钟后,发现忘记带文件,以原速返回原地,这时他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才能按时到达?例5 甲,乙,丙三人,每分钟分别行68米,70.5米,72米.现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和乙相遇后,又过2分钟与甲相遇.东,西两镇相距多少千米?乙,丙相遇时间:(68+72)x2+(70.5—68)=112(分钟)东,西两镇相距的千米数:(70.5+72)×112+1000=15.96(千米)练习5 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5米,甲,乙从A 地去B 地,丙从B 地去A 地,三人同时出发,丙遇到甲8分钟后,再遇到乙.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课后作业(数学---12)1.A,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2.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4.两辆汽车同时从南,北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南站5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南侧l 5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5.父,子二人在一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散步.他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若相背而行,722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3226分钟父亲可以追上儿子.问:在跑道上走一圈,父,子各需多少分钟?6.两条公路成十字交叉.甲从十字路口南1350米处向北直行,乙从十字路口处向东直行.同时出发10分钟后,二人离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二人仍保持原来速度直行,又过了 80分钟,这时二人离十字路口的距离又相等.求甲,乙二人的速度.7.甲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几小时可追上甲?8.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过几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9.一只狼以每秒15米的速度追捕在它前面1010米处的兔子.兔子每秒行4.5米,6秒钟后猎人向狼开了一枪.狼立即转身以每秒16.5米的速度背向兔子逃去.问:开枪多少秒后兔子与狼又相距100米?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行,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 地.这时乙车距A 地还有120千米.求A,B 两地的距离.第二十一讲 行程问题(二)在行程问题中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一般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类似,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了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一个全程.另外就是主要讲结合分数,百分数知识相关的较为复杂抽象的行程问题.要注意:出发的时间,地点和行驶方向,速度的变化等,常常需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例1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 点出发,甲,丙按顿时针方向,乙按逆时针方向,沿400米环形跑道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如图所示.三人至少经过多少分钟才能同时到达同一地点?解:甲,乙第一次相遇时间是:400÷(50+80)=1313(分), 以后每间隔1313分再相遇一次. 乙,丙第一次相遇时间是:400÷(50+40)=944(分),以后每间隔944分再相遇一次. 这说明三人要同时到达同一地点,所需时间必须是1313和944的公倍数,即[1313,944]=40(分).(注:求几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用这几个分数的分子的最小公倍数作分子,用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作分母) 答:三人知识经过40分钟才能同时到达同一地点.练习1 兔子和乌龟在100米的环形跑道上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乌龟每爬行5米,兔子超过它一圈.当乌龟爬完一圈时,兔子跑了多少圈?例2 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出发,并在A,B 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 两地的距离.解: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1个单程,用甲行的路程÷总路程=甲车占总路程的分率()83251515=⨯+⨯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第三次相遇时,两车共走5个单程,甲车走了5×83=871(个)单程; 第四次相遇时,两车共走7个单程,甲走了7×83=852(个)单程.因为第三,四次相遇地点相差2118587=-+(个)单程,所以A,B两地相距100÷21=200(千米)答:A,B 两地相距200千米.练习2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速度比是7:11.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按原方向前进,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后甲车离B 地80千米.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3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小明10点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l 千米,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8千米.小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乙地? 解:因为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相同,所以可假设为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的情形,这样我们可以求出两人合走6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60÷(1+0.8)]=3133分钟.因此,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列算式为: 60÷(1+0.8)×2=3266(分钟) 答:小明经过3266分钟到达乙地. 练习3.B 两地相距90千米,一辆汽车从A 地出发去B 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多少时间可以到达B 地?例4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B 地.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如图所示,要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客,货两车合行全程所需的时间.客车3.2小时行了50×3.2=160(千米),货车行16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160+(50×80%)=4(小时) 所以: (50+50×80%)×4=360(千米) 答:A,B 两地相距360千米.练习4 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点距中点320米.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65,甲每分钟行800米.求A,B 两地的路程. 例5.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一辆汽车一次只能坐一个班.为了尽快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途中步行的乙班同学.已知两班学生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汽车应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学生上下及汽车换向时间不计算)?如图所示,汽车到达甲班学生下车的地方又返回到与乙班学生相遇的地点,汽车所行路程应为乙班步行的7倍,即比乙班学生多6÷2=3倍.汽车返回与乙班相遇时,乙班步行的路程与甲班学生步行到机场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汽车送甲班学生下车地点到机场的距离为学校到机场的距离的51.列算式为:24÷(1+217 +1)=4.8(千米) 答:汽车应在距离飞机场4.8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练习5.红星小学有80名学生租了一辆40座的车去海边观看日出.未乘上车的学生步行,和汽车同时出发,由汽车往返接送.学校离海边48千米,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9倍.汽车应在距离海边多少千米处返回接第二批学生,才能使学生同时到达海边?课后作业(数学---13)1.甲,乙,丙三人沿着500米环形跑道进行1000米跑比赛.当甲跑完一圈时,乙比甲多跑101,丙比甲少跑101.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2.甲,乙二人在周长是240米的圆形池塘边散步,甲每分钟走16米,乙每分钟走14米,现在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出发后第二次相遇用了多少时间?3.圆甲,乙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从某地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步,甲速是乙速的3倍,他们第一次与第二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路程是100米,环形跑道有多少米?4.甲,乙二人在相距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每秒跑2.8米,乙每秒跑2.2米.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30分钟时,这段时间内相遇了多少次?5.甲,乙两人同时从A 点背向出发,沿400米环形跑道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两人至少经过多少分钟才能在A 点相遇?6.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并排起跑.甲平均每秒行5米,乙平均每秒行4.4米.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面多少米?7.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每人按一定的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每人各自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那么A,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东,西两镇相向而行,甲和乙的速度比是3:4.已知甲行了全程的31,离相遇地点还有20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少行多少千米?。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二十一讲应用题(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应用题趣题引路】2003年“信利杯”数学竞赛有一道有趣的应用型问题:某人租用一辆汽车由A城前往B城,沿途可能经过的城市以及通过两城市之间所需的时间(单位:h)如图21-1所示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SOkm/h,而汽车每行驶lkm需要的平均费用为1. 2元试指岀此人从A城岀发到B城的最短路线(要有推理过程),并求出所需费用最少为多少元?解:从A城岀发到达B城的路线分成如下两类:(1)从A城岀发到达B城,经过0城.因为从A城到0城所需要最短时间为26h,从0城到B城所需最短时间为22h.所以,此类路线所需最短时间为26+22二48 (h).(2)从A城岀发到达B城,不经过0城。
这时从A城到达B城,必泄经过C, D, E城或F, G, H城,所需时间至少为49h.综上,从A城到达B城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8h,所走的路线为A-F-O-E-B.所需的费用最少为80X 48X1.2=4608 (元).在本讲中,将介绍各类应用题的解法与技巧。
知识拓展】当今数学已经渗人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应用数学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成为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个热点。
应用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解答应用性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其求解程序如下:()在初中范国内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数式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平而几何模型、图 表模型等. 一、用数式模型解决应用题数与式是最基本的数学语言,由于它能够有效、简捷、准确地揭示数学的本质,富有通用性和启发性, 因而成为描述和表达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例1: (2003年安微中考题)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讣,调价前后各 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1) 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 的?(2) 另一方而,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 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 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解析:抓住“平均价格”''平均日总收入”等关键词. 解:(1)风景区是这样计算的:调整前的平均价格:1()- — -2<-25=16 (元)•调整后的平均价格:5 =16 (元)・所以调整前后的平均价格不变,平均日人数不变,故平均日总收入持平.(2)游客是这样计算的:原平均日总收入:10X1 + 10X 1 + 15X2+20X3 + 25X2=160 (千元), 现平均日总收入:5X 1+5X1 + 15X2+25X3+ 30X2=175 (千元),(6)若数斡吉果不舲实际,则修正,改迹重适 数冷型实际情景抽象通过数学化求解数学问麵(4)结合实际(5)故平均日总收入增加了:门5-16()“4% .160(3)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二、用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和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常常要用到方程(组)的知识,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 系和相等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例2: (2003年重庆中考题)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 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逍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査中,对4道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 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min 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min 内 可以通过800名学生・(1) 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 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降低20%.安全检查规左:在紧急情况下全大 楼的学生应在5min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适的 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左?请说明理由.解析:列方程(组)的关键是找到题中等量关系:两种测试中通过的学生数量•设未知数时一般问什 么设什么•“符合安全规左”之义为最大通过量不小于学生总数.解:(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以通过x 名学生,一道侧门可以通过y 名学生,由题意得:2(x + 2y) = 560, <4(x+y) = 800, (2)这栋楼最多有学生4X8X45=1440 (名), 拥挤时5min4道门能通过:5X2 (120+80) (1-20%) =1600 (需人 因1600>1440>故建造的4道门符合安全规左.三. 用不等式模型解应用题现实世界中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有时并不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只需要确左 某个量的变化范围,即可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比较淸楚的认识.例3: (2003年苏州中考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风力资源丰富,一年内日平均的风速不小于3m/s 的 时间共约160天,其中日平均风速不小于6m/s 的时间占60天.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这种“绿色资源”, 该地拟建一个小型风力发电场,决左选用A 、B 两种型号的风力发电机,根据产品说明,这两种风力发电 机在各种风速下的日发电量(即一天的发电量)如下表:根据上而的数据回答:(1)若这个发电场购x 台£型风力发电机,则预计这些A 型风力发电机一年的发电总疑至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k W -h ;(2)已知A 型风力发电机每台0.3万元,B 型风力发电机每台0.2万元,该发电场拟购风力发电机共解得:2 120, y = 80.10台,希望购机的费用不超过2.6万元,而建成的风力发电场每年的发电量不少于102000kW・h,请你提供符合条件的购机方案.解:(1)(100X36+60X 150)A =12600.V:(2)设购A型发电机x台,则购B型发电机(10—x)台,解法一根据题意得:0.31+0.2(10-A)^2.6,12600.V + 7800(10 - *)2102000,解得5Wx£6.故可购A型发电机5台,B型发电机5台;或购A型发电机6台,B型发电机4台.解法二假设恰好将购机款用完,则0.3x+0.2 (10—x) =2.6,解得x=6,若x=6,则年发电量至少为:12600X6+7800 (10-6) = 106800> 102000,符合要求.故可购A型发电机6台,B型发电机4台.四、用函数知识解决的应用题函数类应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进数学符号,建立函数关系;(2)由提供的基本模型和初始条件去确定函数关系式.例4:(2003年扬州)杨嫂在再就业中心的扶持下,创办了“润杨”报刊零售点.对经营的某种晚报,杨嫂提供了如下信息:①买进每份0.20元,卖岀每份0.30元;②一个月内(以30天计),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2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120份:③一个月内,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份数必须相同•当天卖不掉的报纸,以每份0.10元退回给报社:(1)填表:(2)设每天从报社买进该种晚报X份,120£xW200时,月利润为y元,试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月利润的最大值.解析:(1)填表:(2)由题意可知,一个月内的20天可获利润:20X[(0.3—0.2)x]=2x (元);其余10 天可获利润:10[(0.3—0.2)X120—0.1 120)] =240—x (元):故y=x+240, (120WxW200),当x=200时,月利润y的最大值为440元.点评:根据题意,正确列岀函数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特别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国. 另外,初三还会提及统计型应用题,几何型应用题.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1 (北京市东城区)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左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其中团体票占总票数的?,若提前购票,则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在五月份内,团体票每张12元,3共售岀团体票数的°,零售票每张16元,共售岀零售票数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5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内售出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左价才能使这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解析:设总票数为"张,六月份零售票应按每张X元泄价,则五月份团体票售出数为:3 2 2一x —a = —“ ♦5 3 5票款收入为:12x—r/=—6Z (兀):5 5零售票售出数为:1 1 1—X—"=—“♦2 3 6票款收入为:(元)・6 3六月份团体票所剩票数为:2 2 4—x—“ = —a 95 3 15票款数收入为:\6x±a = —a(元):15 15零售票所剩票数为:1 1 1票款数收入为:丄= (元)・6 6由题意,得24 8 64 1——"+ —" = —CI +—UX ,5 3 15 6解得:x=19.2.例2 (广州市)2003年2月27日《广州日报》报道:2002年底广州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即自然保护区而积占全市而积的百分比)为4.65%,尚未达到国家A级标准.因此,市政府决左加快绿化建设,力争到2004年底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以上.若要达到最低目标8%,则广州市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设广州市的总而积为1,广州市自然保护区而积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IX4.65%X (1+X)2=1X8%•••(l+x)2al.720・T x>0, ••• l+x>0.••• 1+x〜1.312,••• x=0.312.点评:增长率公式:第一年A :年均增长率x,则第"年:P n =A (\ + x )n-'.例3 (哈尔滨市)建网就等于建一个学校,哈市慧明中学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学,拟投资建一个 初级计算机机房和一个髙级计算机机房,每个计算机机房只配巻1台教师用机,若干台学生用机•英中初 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8000元,学生用机每台3500元;髙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11500元,学生用机每台7000 元•已知两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相等,且每个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不少于20万元也不超过21万 元,则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高级机房各应有多少台计算机?解折:本题中既有相等关系又有不等关系,用等式(不等式)表示全部题意是关键. 解:设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有x 台计算机,髙级机房有y 台计算机,则有:0.8 + O.35(x-1) = 1」5 + 0.7( >■-1), < 20<0.8 + 0.35(x-l )<21, 20W1.15 + 0.70,-1)W21.V x 为整数,:.兀=56, 57, 58.同理,y=28, 29.x = 56, x = 5&y = 2& [y = 29・中考真题欣赏例1 (安徽省)王大伯承包了 25亩上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 44000 元,英中种茄子每亩用了 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 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 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解:设王大伯种了 x 亩茄子,y 亩西红柿,根据题意,得:x + y = 25,“ 1700x + 1800v = 44000・共获纯利:2400X 10+2600X 15=63000 (元). 答:王大伯一共获纯利63000元.例2 (桂林市)某公司需在一月(31天)内完成新建办公楼的装修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个工程队 合做,12天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队单独做,甲队比乙队少用10天完成.(1) 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天数.(2) 如果请甲工程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2000元;如果请乙工程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1400 元•在规泄时间内:A.请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B.请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C.请甲、乙两队合作完成 此项工程•以上方案哪一种花钱解得:2 10, y = 15.最少?解析:这是一道策略优选问题.工程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时.解:(1)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根据题意得:1 1 1—4 --------- =—.X X-10 12去分母,整理得x2-34x+120=0解得xj=4» X2=3O・经检验知,小=4, X2=30都是原方程的解,因为x=4不合题意,所以只取x=30.所以,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用20天,乙队需30天.(2)各种方案所需的费用分别为:A・请甲队需2000X20=40000元;B. 请乙队需1400X30=42000 元;C. 请甲、乙两队合作需(2000+1400) X 12=40800元.所以单独请甲队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竞赛样题展示例1 (全国联赛初赛题)一支科学考察队前往某条河流的上游去考察一个生态区,他们以每天17km 的速度出发,沿河岸向上游行进若干天后到达目的地,然后在生态区考察了若干天,完成任务后以每天25km的速度返回,在岀发后的第60天,考察队行进了24km后回到出发点,试问:科学考察队任生态区考察了多少天?解折:挖掘题目中隐藏条件是关键!解:设考察队到生态区去用了x天,返回用了y天,考察用了z天,则x+y+z=60・且17x-25y=-h K卩25y-17x=l. ①这里X、y是正整数,现设法求出①的一组合题意的解,然后计算岀z的值.为此,先求出①的一组特殊解(xo, y0),(这里小,血可以是负整数).用辗转相除法.25 = 1X17+8, 17=2X84-1,故1 = 17-2X8= 17-2X (25-17)= 3X17-2X25.与①的左端比较可知,X0= - 3,內=-2.下面再求出①的合题意的解.由不左方程的知识可知,①的一切整数解可表示为x= -3+25f, y= -2+17A••• x+y=42f—5, f 为整数.按题意0Vx+yV60,故仅当r=l 时才合题意,这时x+y=42 - 5=37,.・.z=60 — (x+y ) =23.答:考察队在生态区考察的天数是23天.点评:本题涉及到的未知量多,最终转化为二元一次不左方程来解,希读者仔细咀嚼所用方法.例2 (江苏省第17届初中竞赛题)华鑫超市对顾客实行优惠购物,规左如下:(1) 若一次购物少于200元,则不予优惠:(2) 若一次购物满200元,但不超过500元,按标价给予九折优惠:(3) 若一次购物超过500元,其中500元部分给予九折优惠,超过500元部分给予八折优惠.小明两次去该超市购物,分別付款198元与554元.现在小亮决左一次去购买小明分两次购买的同样 多的物品,他需付款多少?解析:应付198元购物款讨论:第一次付款198元,可能是所购物品的实价,未享受优惠:也可能是按九折优惠后所付的款,故应分 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情形1:当198元为购物不打折付的钱时,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98元.又554=450+104,英中450元为购物500元打九折付的钱,104元为购物打八折付的钱,104宁0.8 = 130 (元). 因此,554元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30+500=630 (元),于是购买小明花198+630=828 (元)所购的 全部物品,小亮一次性购买应付500X0.9+ (828 - 500) X0.8=712.4 (元).情形2:当198元为购物打九折付的钱时,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920.9=220 (元)•仿情形1的讨论, 购220+630=850 (元)物品一次性付款应为500X0.94- (850 - 500) X0.8=730 (元).综上所述,小亮一次去超市购买小明已购的同样多的物品,应付款712.40元或730元.例3 (2002年全国数学竞赛题)某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队承包,2?天完成,需付180000元;由 5乙、丙两队承包,3。
第21讲 一题多解
【例4 】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 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 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 解法1:卖出的苹果有多少千克? 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45-24=21(千克) 21×2=42(千克)
解法2:两个筐和原来苹果共多少? 24×2=48(千克) 一个筐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48-45=3(千克) 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45-3=42(千克)
【例2】学校操场原来的长是60米,宽是50米, 扩建后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学校操场 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思路点拨:解法一: 图中空白部分为原长方形操场,阴影部分即增加部分, 扩建后操场增加的面积就等于扩建后新长方形的面积 减去原长方形面积: (60+20)×(50+15)-60×50 =80×65-3000 =5200-3000 =2200(平方米)。
第二十一讲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有些习题往往不止一种解法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
第二十一讲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有些习题往往不止一种解法, 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运 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一题多解的训 练有利于开拓孩子的思路,异中求同,同中 求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概括能力。
【例5 】甲、乙两列火ຫໍສະໝຸດ 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 相对行驶,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5 千米,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 方法一:630÷6=105千米 则速度和是105千米。根据 和差问题得到: 甲速度:(105+5)÷2=55千米 乙速度:105-55=50千米 方法二: 1)相遇时甲一共比乙多行了多少千米:5×6=30千米 2)乙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630-30)÷2=300千米 3)乙速度:300÷6=50千米 甲速度:50+5=55千米
第二十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边之比称为它们的相似比,可以想到这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其他一些对应元素也与相似比有一定的关系.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以上诸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丰富了与角、面积等相关的知识方法,开阔了研究角、面积等问题的视野.例题求解 【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AD<BC),AC 、BD 交于点O ,若S △OAB =256S 梯形ABCD ,则△AOD与△BOC 的周长之比是 .(2001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题)思路点拨 只需求BCAD的值,而题设条件与面积相关,应求出BOC AOD S S ∆∆的值,注意图形中隐含的丰富的面积关系.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比例线段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人类第一次运用相似原理进行测量,是2000多年前泰勒斯测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是古希腊著名学者,有“科学之父”的美称.他把逻辑论证引进了数学,确保了数学命题的正确 性.使教学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明力.【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DE :CE=2:3,连结AE 、B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则S △DEF :S △EBF :S △ABF =( )A .4:10:25B .4:9:25C .2:3:5D .2:5:25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思路点拨 运用与面积相关知识,把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 【例3】如图,有一批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片,呈直角三角形,已知∠C=90°,AB=5cm ,BC=3㎝,试设计一种方案,用这批不锈钢片裁出面积达最大的正方形不锈钢片,并求出这种正方形不锈钢片的边长.思路点拨 要在三角形内裁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正方形所有顶点应落在△ABC 的边上,先画出不同方案,把每种方案中的正方形边长求出.注 本例是一道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开放性题型,通过分析、推理、构思可能的方案,再通过比较、鉴别、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问题虽简单,但基本呈现了现实的生产中产生最佳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例4】 如图.在△ABC 的内部选取一点P ,过P 点作3条分别与△ABC 的三边平行的直线,这样所得的3个三角形1t 、2t 、3t 的面积分别为4、9和49,求△ABC 的面积.(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思路点拔 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相似三角形性质建立面积关系式,关键是恰当选择相似比,注意等线段的代换.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例5】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l =∠2=∠3,如果△ABC 、△EBD 、△ADC 的周长依次是m 、m 1、m 2,证明:4521≤+m m m .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思路点拨 把周长的比用相应线段比表示,力求统一,得到同—线段比的代数式,通过代数变形证明.注 例4还隐舍着下列重要结论: (1)△FDP ∽△IPE ∽△PHG ∽△ABC ; (2)1=++BCHGAC IE AB DF ; (3) 2=++ACFGAB HI BC DE .学历训练1.如图,已知DE ∥BC ,CD 和BE 相交于O ,若S △DOE :S △COB =9:16,则AD :DB= . 2.如图,把正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正方形A'B'C'D'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若AC=2,则正方形移动的距离AA'是 . (2003年江西省中考题)(第1题) (第2题) (第4题)3.若正方形的4个顶点分别在直角三角形的3条边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 和4cm ,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 . (2000年武汉市中考题) 4.阅读下面的短文,并解答下列问题: 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a :b ,设S 甲:S 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则222)(66b a ba S S ==乙甲,又设V 甲、V 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则333)(b a b a V V ==乙甲.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 .两个球体B .两个圆锥体C .两个圆柱体D .两个长方体 (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3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 ;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 ;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 . (200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5.如图,一张矩形报纸ABCD 的长AB=acm ,宽BC=b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EF 对折后,矩形AEFD 的长与宽之比等于矩形ABCD 的长与宽之比,则a :b 于( )A .2:1B .1:2C .3:1D .1:3 (2004年南京市中考题)(第5题) (第6题) (第7题)6.如图,D 为△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DBC=∠A ,已知BC=2,△BCD 与△ABC 的面积的比是2:3,则CD 的长是( ) A.34 B.3 C .232 D .334 7.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31=AC AD ,AE=BE ,则有( ) A .△AED ∽△BED; B .△AED ∽△CBD;C .△AED ∽△ABD; D .△BAD ∽△BCD. (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 8.如图,已知△ABC 中,DE ∥FG ∥BC ,且AD :FD :FB=1:2:3,则S △ADE :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等于( )A .1:9:36B .l :4:9C .1:8:27D .1:8:36(第8题) (第9题) 9.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CD=∠B ,求证:ADBCCD AB =22.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于E ,连结A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C .(1)求证:△ABF ∽△EAD ;(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 的长. (2003年长沙市中考题)11.如图,在△ABC 中,AB =5,BC=3,AC=4,PQ ∥AB ,P 点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Q 点在BC 上.(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CP 的长; (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3)试问:在AB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 的长. (2002年厦门市中考题)12.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2,在BC 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 l 、P 2、…P 100,过这100个点分别作△ABC 的内接矩形P 1E 1F 1G 1,P 2E 2F 2G 2…P 100E 100F 100G 100,设每个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L 1、L 2,…L 100,则L 1+L 2+…+L 100= . (安徽省竞赛题) 13.如图,在△ABC 中,DE ∥FG ∥BC ,GI ∥EF ∥AB ,若△ADE 、△EFG 、△GIC 的面积分别为20cm 2、45cm 2、80cm 2,则△ABC 的面积为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14.如图,一个边长为3、4、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的顶点B 重合,另两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的两条边AD 、DC 上,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厘米2. (第11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5.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 =EF=FB ,BG=2CG ,DE ,DF 分别交AG 于P 、Q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G ⊥FDB .AQ :QG =6,7C .EP :PD=2 : 11D .S 四边形GCDQ :S 四边形BGQF =17:9 (2002年重庆市竞赛题) 16.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且CD=3AB ,EF ∥CD ,EF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AE :ED 等于( )A .2B .23 C .215+ D .215-(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17.如图,正方形OPQR 内接于△ABC ,已知△AOR 、△BOP 和△CRQ 的面积分别是S 1=1,S 2=3和S 3=1,那么正方形OPQR 的边长是( ) A .2 B .3 C .2 D .318.在一块锐角三角形的余料上,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4个顶点都在三角形边上,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 ,且a >b >c d ,问正方形的2个顶点放在哪条边上可使加工出来的正方形零件面积最大?19.如图,△PQR 和△P ′Q ′R ′,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它们的重叠部分是一个六边形ABCDEF ,设这个六边形的边长为AB= a 1,BC =b 1,CD= a 2,DE= b 2,EF= a 3,FA =b 3 .求证:a 1 +a 2 +a 3= b 1+ b 2 +b 3.20.如图,在△ABC 中,AB=4,D 在AB 边上移动(不与A 、B 重合),DE ∥BC 交AC 于E ,连结CD ,设S △ABC = S ,S △DEC =S 1. (1)当D 为AB 中点时,求SS 1的值; (2)若AD= x ,y SS =1,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D ,使得S S 411>成立?若存在,求出D 点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2年福州市中考题)21.已知∠AOB=90°,OM 是∠AOB 的平分线,按以下要求解答问题:(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边OA ,OB 交于点C ,D . ①在图甲中,证明:PC=PD ;②在图乙中,点G 是CD 与OP 的交点,且PG=23PD ,求△POD 与△PDG 的面积之比. (2)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一直角边与边OB 交于点D ,OD=1,另一直角边与直线OA ,直线OB 分别交于点C 、E ,使以P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 相似,在图丙中作出图形,试求OP 的长.(2003年绍兴市中考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21讲 错中求解(含答案分析)
875-805=70;
70÷(5-3)=35;
805÷35=23;
答:这两个因数分别是23和35.
故答案为:
23;35.
3,小芳在计算一道题时,把5×(△+7)错写成5×△+7,她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答案
解:5×7-7=35-7=28.故答案为:28.
解答本题关键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把算式去掉括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看错的数比原来的数多看或少看了多少,然后再用215的数再减去多看的数即可.
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答案
解:小马虎把一个加数看多了:,75-43=32
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多了32,
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376-32=344
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练习二
1、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
2、在减法算式中,错把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254。正确的差是多少?
3、小丽在做一道减法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差是592。正确的差是多少?
此题在求某数时,运用了逆推的方法,“某数乘2加上4,得数为40”,就用40先减4再除以2即可.
例题4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作2,乘得的结果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用竖式来帮助分析:
乘数个位上的5看作2,结果比原来少了5-2=3个被乘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25-550=75;75正好是被乘数的3倍,被乘数是75÷3=25,乘数是625÷25=25。
二年级数学思维 第二十一讲 解决问题(二)
解决问题(二)专题简析:这一讲我们继续讨论两步计算应用题。
记住:一定要弄清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出解题的方法。
解答这类题时,要分析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求几个几是多少或求几的几倍是多少,就用乗法。
如果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就用除法来计算。
例题1:鱼缸里有黄金鱼28条,,黄金鱼和黑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补一个条件并算出结果)练习一: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昨天看了4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补上合适条件再解答,你能补几个就补几个)2.新华书店上午卖出32本书,下午卖出23本书,,现在还剩多少本书?(补上合适的条件再解答)3.小刚家养了40只大鸡,,养了多少只小鸡?(1)如果算式是“40+15”需要补的条件是“”或“”。
(2)如果算式是“40-15”需要补的条件是“”或“”。
例题2:田田写了8天的字,前7天每天写4张纸,最后一天写了5张纸。
田田8天一共写了多少张纸?练习二:2.张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前4天每天生产25个,后3天共生产60个,张师傅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3.同学们计划5天装订本子300本,结果前3天装订了160本,后2天装订后还剩20本没完成,同学们在后2天共装订了多少本?例题3:二(6)班有55个同学去野外种树,他们每5人一组,每组种4棵,求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练习三:1.36个同学做纸花,他们每3人一组,每组做6朵,这些同学一共能做多少朵纸花?2.20名少先队员帮助图书馆修补图书,他们每2人一组,每组修补6本,问这20名少先队员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让他们每6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这时,天空中一共飘起了10只风筝,你知道参加这次比赛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吗?例题4:蓝气球有25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一共有气球多少个?练习四:1.第一组做5个风筝,第二组做的是第一组的2倍,两组一共做了几个风筝?2.果园里有梨树35棵,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3.王伯伯家养了8只鸭,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王伯伯家的鸭和鸡一共有多少只?例题5:李奶奶家养了10只鸭,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要使鸭的只数和鸡同样多,那么李奶奶家还要买多少只鸭?练习五:1.公园里有灰鸽20只,白鸽的只数是灰鸽的4倍,要使灰鸽的只数与白鸽同样多,那么公园里还要买多少只灰鸽?2.学校里买来彩色粉笔15箱,买的白色粉笔是彩色粉笔的3倍,现在要使彩色粉笔和白色粉笔一样多,学校还要买多少箱彩色粉笔?3.芳芳有12本书,兵兵的书是芳芳的2倍,要使两人的书同样多,芳芳还要买几本书?自我检测:1.一本书,小明每天看9页,看了5天后,还剩36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有30个小朋友参加放风筝活动,如果每3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只风筝?3.老师买了一些奖品发给小朋友,其中有8支钢笔,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3倍。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1讲_等积变形
第二^一讲等积变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非常紧密. 回想它们的面积公式,如果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块,那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如图:除了上面这种情形外, 下图中的阴影三角形由于和平行四边形底、 高都相同,所以面积也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注意: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乎讦四谄形翠堀幻戒号帚B. C\ ⑪个三角形,革均匀生 怅,1草场的苹可使⑷头牛吃I 氏,R 草场的草可供祀%牛吃 一天「【草场前龜可供⑷()其牛唏一天,I )堂埸堰?底AB底我们把这种“底相同,高相等”的情况简称为“同底等高” •“同底等高”是我们最早碰到的三角形等积变形的情形,而“等高”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同底等高,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构造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很常见的三角形等积变形.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是100平方 厘米,E 是其中的任意一点,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辅助线把整个图形分成了左右两个平行 四边形,两个阴影三角形与它们分别有什么关 系呢?练习1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的任意一点,已 知厶AED 与厶EBC 的面积和是40平方厘米,那么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下图中,两条平行线间有四个三角形:三角形 OAB 、三角形PAB 、三角形MAB 和三角形NAB ,它们的底相同,都是 AB ;高相等,都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所以这四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相等的•进一步,我们可以在直线ON 上任取若干个点,这些点分别与A 、B 两点形成若干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ABCA DBC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底边AD长20厘米, 高CH为9厘米;E是底边BC上任意的一点,那么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能否通过等积变形,把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三角形呢?练习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3如图所示,ABFE和CDEF都是长方形,AB的长是4厘米, BC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能否通过等积变形,把上层与下层的三角形分别变成一个三角形呢?练习3如图,ABCD和CDEF都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FE面积为60平方厘米.请问: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利用同底等高三角形计算面积的题目中, 而寻找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去寻找其中的平行线,进A F HBE CA D例题4如图,梯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 已知DE和AB平行,那么与△ AD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共有哪几个?「分析」要找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首先必须找到平行线哦!练习4如图,梯形ABCD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哪几对?画辅助线是解决几何问题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一条好的辅助线,往往能把无从下手的复杂题目变得非常简单.一般我们习惯把辅助线画成虚线.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了一些需要画辅助线解决的题目,在利用同底等高三角形计算面积的题目中,我们往往需要自己画出平行线.去构造、寻找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进而进行面积转化.例题5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分析」图中的三角形底、高都是未知并且不可求的,能否通过等积变形,寻找与它们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呢?记得先找平行线哦!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A DO如右图,梯形ABCD中,对角线相交于0点,由于AD与BC平行,那么就有△ ABC与厶DBC同底等高、面积相等,△ ABD与厶ACD同底等高、面积相等.那么这个图中还有没有其他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呢?我们观察一下,△ ABC与厶BCD都包含有厶OBC,而△ABC与厶BCD面积相等,那么就有△ ABO与厶CDO面积相等.我们把梯形中出现的这第三对三角形面积相等称作“梯形的两翼相等”,因为△ ABO与△ CDO恰好如同两片翅膀一般,有的时候我们也称其为“蝴蝶模型”“蝴蝶模型”在几何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高年级学习比例之后,而且,应用蝴蝶模型,往往能够使得一些过去非常头疼的题目变得异常简单.例题6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内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70, AB=8, AD=15,四边形EFGO的面积是多少?「分析」能否应用“蝴蝶模型”,使得三块分离的三角形合并呢?课堂内外蝴蝶定理蝴蝶定理 (Butterfly theorem ),是古典欧式平面几何中最精彩的结果之一.这个命题最早出现在1815年,而“蝴蝶定理”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数学月刊》1944年2月号,1985年,在河南省《数学教师》创刊号上,杜锡录同志以《平面几何中的名题及妙解》为题,载文向国内介绍蝴蝶定理,从此蝴蝶定理在神州大地到处传开.这个定理最基本的叙述为:设M为圆内弦PQ的中点,过M作弦AB和CD,设AD和BC分别相交PQ于点X和Y,贝U M是XY的中点.从图中可以看出题目的图形像一只蝴蝶,该定理名字由此而得.实际上,在椭圆中,依然存在蝴蝶定理,把上图“压扁”即可.这个定理的证法多的不胜枚举,至今仍然被数学热爱者研究,在高考等考试中时有出现各种变形,有人曾戏称“翩翩蝴蝶舞椭圆,飞落高考数学花”.混沌论中的“蝴蝶定理”:数学的一门分支是混沌论•混沌理论其实是人们对一系列残酷运动的名词描述: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混沌理论最为人知的表述就是“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形象的代表了“蝴蝶效应”: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作业1. 如图所示,梯形ABCE是由正方形ABC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CDE构成的,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10厘米,那么△ BCE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6,平行四边形BECF 的面积为多少?4. 如图,长方形的长为16,宽为5.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和为多少?5. 如图,直角梯形 ABCD 中,CD 30,BD 40,BD 和CD 垂直•那么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多少?3. 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被分成 4个不同的三角形,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9平方厘米,黄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21平方厘米,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那么蓝色三角形的C1. 例题1答案:50平方厘米详解:根据图中的辅助线,左边阴影面积为左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右边阴影面积为右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阴影总面积等于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50平方厘米.2. 例题2答案:90平方厘米详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0平方厘米•狗牙模型,通过同底等高可以将F拉到A点,把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大三角形,即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为90平方厘米.3. 例题3答案:6平方厘米详解:双层犬牙模型,可以把ABFE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ABFE面积的一半;CDEF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CDEF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即6平方厘米.4. 例题4答案:△KBD和△ABE详解:观察图中哪些线段平行,AD平行于BC,AB平行于DE •根据AD平行于BC,可以知道△KDC 的面积等于△ ABD ;根据AB平行于DE,可以知道厶ABD的面积等于△ ABE .所以与△ AD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BD和△KBE .5. 例题5答案:50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详解:(1)如图,连小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大正方形左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大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50平方厘米.(2)如图,连大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小正方形右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小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32平方厘米.第二十一讲等积变形1. 例题1答案:50 平方厘米详解:根据图中的辅助线,左边阴影面积为左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右边阴影面积为右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阴影总面积等于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50 平方厘米.2. 例题2答案:90 平方厘米详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0 平方厘米.狗牙模型,通过同底等高可以将 F 拉到A 点,把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大三角形,即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为90 平方厘米.3. 例题3答案: 6 平方厘米详解:双层犬牙模型,可以把ABFE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ABFE 面积的一半;CDEF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CDEF 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即6 平方厘米.4. 例题4答案:△KBD 和A ABE详解:观察图中哪些线段平行,AD平行于BC,AB平行于DE •根据AD平行于BC,可以知道△KDC 的面积等于△ ABD ;根据AB平行于DE,可以知道厶ABD的面积等于△ ABE .所以与△ AD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BD和A ABE .5. 例题5答案:50 平方厘米;32 平方厘米详解:(1)如图,连小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大正方形左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大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50 平方厘米.(2)如图,连大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小正方形右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小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32 平方厘米.第二十一讲等积变形1. 例题1 答案:50 平方厘米详解:根据图中的辅助线,左边阴影面积为左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右边阴影面积为右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阴影总面积等于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50 平方厘米.2. 例题2 答案:90 平方厘米详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0 平方厘米.狗牙模型,通过同底等高可以将F 拉到A 点,把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大三角形,即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为90 平方厘米.3. 例题3答案: 6 平方厘米详解:双层犬牙模型,可以把ABFE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ABFE 面积的一半;CDEF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CDEF 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即6 平方厘米.4. 例题4答案:△KBD 和A ABE详解:观察图中哪些线段平行,AD 平行于BC,AB 平行于DE .根据AD 平行于BC ,可以知道△\DC的面积等于△ ABD ;根据AB平行于DE,可以知道厶ABD的面积等于△ ABE .所以与△ AD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BD和A ABE .5. 例题5答案:50 平方厘米;32 平方厘米详解:(1)如图,连小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大正方形左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大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50 平方厘米.(2)如图,连大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小正方形右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小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32 平方厘米.。
第二十一讲 追及问题
第21讲追及问题一、方法和技巧同向行走的一慢一快得两个物体间先有一段距离,由于后者的速度快,在某一时刻后者追上前者,叫做追及问题,其数量关系式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二、典型例题A级基础点睛例一、小明、小强两人从B城去A城。
小明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小强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
小明出发时,小强已先走了4小时。
小明走了10千米后,决定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
问几小时后小明追上小强?【做一做1】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3千米。
甲动身时,乙已走出9千米。
甲追乙3小时后,改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追乙。
问再经过几小时甲能追上乙?例二、王萍、李敏丽比赛跳绳,王萍每分钟跳72次,李敏丽每分钟跳60次,王萍迟跳1分钟,当王萍、李敏丽跳同样多次时,裁判叫停。
问这时两人一共跳了多少次?【做一做2】姐姐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
妹妹从学校回家,每分钟走45米。
如果妹妹比姐姐早动身5分钟,那么姐妹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求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例三、上午8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10时又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为了行驶的安全,列车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0千米。
那么,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候停车让客车通过?【做一做3】上午7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9时又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为了行驶安全,列车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千米,问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候停车让客车通过?B级培优导航例四、一列火车长150米,以每秒钟16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130米的大桥。
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需多少时间?【做一做4】一列火车车身长150米,以每秒钟16米的速度过一个山洞,用了80秒钟,问山洞长多少米?例五、两列火车行驶在同一方向的铁路上。
其中慢车车身长147米,车速为每秒18米;快车车身长201米,车速为每秒24米。
求快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做一做5】两艘客轮航行在同一航线上。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上册含答案_余数的性质与计算
第二十一讲余数的性质与计算37』桂除的余数足多少?我知沽玳,余数昂7!^1这一讲我们来学习余数问题.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会产生余数.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丰0),若有a+ b=q r (也就是a b q r ), 0当r 0 时,我们称a 能被b 整除;当r 0 时,我们称a 不能被b 整除,r 为a 除以b 的余数,q 为a 除以b 的商余数问题和整除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只要我们去掉余数,就能和整除问题联系在一起了.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基本性质:被除数=除数X商(当余数大于0时也可称为不完全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十除数.余数小于除数.理解这条性质时,要与整除性联系起来,从被除数中减掉余数,那么所得到的差就能够被除数整除了.在一些题目中因为余数的存在,不便于我们计算,去掉余数,回到我们比较熟悉的整除性问题,那么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例题1.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被除数、除数的和是877,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分析」如果设除数为a,被除数可以表示为什么?练习1.甲、乙两数的和是2014,甲数除以乙数商99余14,求甲、乙两数.我们之前学过一些特殊数(如2、3、4、5、7、8、9、11、13、25、99、125)的整除1)一个数除以2或5的余数,等于这个数的个位数字除以2或5的余数;一个数除以4或25的余数,等于这个数的末两位数除以4或25的余数;一个数除以8或125的余数,等于这个数的末三位数除以8或125 的余数;2)一个数除以3或9的余数,等于这个数的各位数字和除以3或9的余数;特性.这些数的整除特性稍加改造,即可成为求解余数的一类简便算法:一个数除以99(包括11、33)的余数,等于将它两位截断再求和之后的余数;此外,求3和9的余数还可应用乱切的方法.(3)一个数除以11 的余数,等于它的奇位数字和减去偶位数字和除以11的余数,如果奇位数字和比偶位数字和小,则先加上若干个11 再减即可.(4)一个数除以7、11和13的余数,等于将它三位截断之后,奇数段之和减去偶数段之和除以7、11 和13 的余数,如果奇数段之和比偶数段之和小,则加上若干个7、11 或13再减即可.这种利用整除特性来计算余数的方法叫做特性求余法.例题2.1)20132013 除以4和8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2)20142014 除以3和9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分析」根据4、8、3、9 的特性,可以很快计算出结果.练习2.(1)20121221 除以5和25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2)20130209 除以3和9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例题3.(1)123456789 除以7和11的余数分别是多少?87654321 呢?(2)360360360 除以99 的余数是多少?「分析」根据7、1、99 的特性,可以计算出结果.在截断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练习3.201420132012 除以13和99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余数的其它一些重要性质,我们再来做几个练习:1)211除以9的余数是 _______ ;(2)137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3) 211 137的和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__ ; ( 4) 211 137的差除以9的余数是(5)211 137的积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_ ; (6) 1372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比较上面的结果,我们发现余数还有一些很好的性质: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积的余数等于余数的积•这三条性质分别称为余数的可加性、可减性和可乘性•在计算一个算式的结果除以某个数的余数时,可以利用上述性每个数都用它除以7的质进行简算.例如计算33 37 15 80的结果除以7的余数就可以像右侧这样计算•这一简算方法又称替换求余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上述三条计算余数的口诀朗朗上口,但并不严格,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1)如果替换之后余数的计算结果大于除数,还需要再次计算结果的余数.例如:在计算423 317除以6的余数时,利用“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结果就变成了3 5 8, 8 6,所以还需要再次计算8除以6的余数是2,才是423 317除以6最后的余数•再比如:在计算423 317除以6的余数时,也会遇到3 5 15 6的情况,同样的还需要计算15除以6的余数是3,才是最终的结果.(2)在计算减法时,会出现余数不够减的情况,这时只要再加上除数或除数的倍数即可•例如:在计算423 317除以6的余数时,会发现结果变成了3 5不够减.此时,只要再加上6,用6 3 5 4来计算即可.例题4.一年有365天,轮船制造厂每天都可以生产零件1234个•年终将这些零件按6个一包的规格打包,最后一包不够6个.请问:最后一包有多少个零件?「分析」最后一包的零件数实际上就是零件总数除以19的余数.练习4.(1)123 456 789除以111 的余数是多少?(2)224468 6678的结果除以22 余数是多少?如果我们将“特性求余法”和“替换求余法”相结合,便可大大简化余数的计算.例题5.(1)87784 49235 81368除以4、9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2)365366+367368 369370除以7、11、13 的余数分别是多少?「分析」要把结果算出来,再求余数,计算量很大.看看如何利用“替换求余”以及“特性求余”的方法来进行求解.例题6.( 1) 2100的个位数字是多少?32014除以10 的余数是多少?(2) 32014除以7 的余数是多少?「分析」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就是它除以10 的余数,大家来找一下个位数字的变化规律.小熊分粽子今天是端午节, 猴爸爸一大早就领着猴儿们去观看龙舟比赛。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十一讲数形结合(含解答)
第二十一讲 数形结合【趣题引路】你曾听说过蚂蚁回家的故事吗?事情是这样的:如图,D 是三角形ABC•的边AB 上一点,其上有一只小蚂蚁,它首先从D 点沿平行于BC 的方向爬行到AC 边上的E 点;•再从E 点沿平行于AB 方向爬到BC 边上的F 点;再从F 点沿平行于AC 的方向爬行到AB 边上的G 点……,这样每从一边爬到另一边算爬一次,•那么这只蚂蚁是否可经有限次回到原出发点D?如果可经最少n 次回到D 点,那么n 的值等于多少?•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得蚂蚁回家的总路线的长?解析 (1)若D 是AB 中点,则n=3;(2)若D 不是AB 中点,可证明6次后蚂蚁回到出发点D,如图,•因蚂蚁行走路线都是与△ABC 各边平行的,所以 AD AE BF BG CH CK AM BD EC FC GA AH BK BM ======, ∴AD BD AM BM BD BM ++=.即AB AB BD BM= ∴BD=BM,即M 与D 重合,n=6.当第(1)种情况时,蚂蚁回家的总路线长是△ABC 各边和的一半,•只要知道△ABC 各边长即可求解;当第(2)种情况时,只要知道△ABC 各边长和AD 、DG 或AE 、EH 等即可求解.请读者计算一下.点评数与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数体现形的大小,形状,•而形又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数形结合能使我们容易把握问题的实质.【知识延伸】例 求函数y=21x ++2(4)4x -+的最小值. 解析 构造如图所示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即Rt △PAC,Rt △PBD,使AC=1,BD=2,PC=x,PD=4-x,求最小值可转化为:在L 上求一点P,使PA+PB 最小.取点A 关于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则A ′B 与L 的交点即为所求P 点,故PA+PB 的最小值即是线段A ′B 在Rt △A ′EB 中,A ′B=2234+, 故函数y 的最小值为 5. 点评此题若用代数方法来解很麻烦,通过对函数形式观察,发现:21x +可以看成是以x 、•1为直角边的三角形的斜边,2(4)4x -+可以看成是以(4-x),2为直角边的斜边,•此题可归纳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和的最小值,于是可构造图形来解决.【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1 在直径为AB 的半圆内,划出一块三角形区域,使三角形的一边为AB,•顶点C 在半圆周上,其他两边分别为6和8.现在建造一个内接于△ABC 的矩形水池DEFN,其中,DE 在AB 上,如图21-3的设计方案是使AC=8,BC=6.(1)求△ABC 中AB 边上的高h;(2)设DN=x,当x 取何值时,水池DEFN 的面积最大?(3)实际施工时,发现AB 上距B 点1.85m 处有一棵大树,问:这棵大树是否位于最大矩形水池的边上?如果在,为保护大树,请设计出另外的方案,使内接于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中欲建的最大矩形水池能避开大树?解析 (1)运用勾股定理和面积公式可求得h=4.8;(2)∵△CNF ∽△CAB,∴h DN NF h AB -=. ∴NF=10(4.8)4.8x -. 则S DEFN =x ·104.8·(4.8-x)=104.8-(x 2-4.8x). 故当x=2.4时,S DEFN 最大;(3)当S DEFN 最大,x=2.4时,F 为BC 中点,在Rt △FEB 中,EF=2.4,BF=3.∴BE=22BF EF +=229 2.4-=1.8.∵BM=1.85,∴BM>EB.故大树位于欲修建的水池边上,应重新设计方案.∵x=2.4时,DE=5,∴AD=3.2.点评本例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并综合了相似三角形,圆等几何知识.•题目设计新颖,有较强的创新特色.例2正数x,y,z满足22222225,39,316.yx xyyzz xz x⎧++=⎪⎪⎪+=⎨⎪⎪++=⎪⎩试求xy+2yz+3xz的值.解析如图21-4,构造一直角三角形PQR,由条件可知:△PQR内有一点,使OQ=z,OP=3y,OR=x,则S△PQR=S△OPR+S△OPQ+S△OQR.即12×3×4=12×x×3ysin150º+12·3y+12·z·x·sin120º,∴6=43xy+23yz+34xy.∴xy+2yz+3xz=243.点评此题条件复杂,若想通过代数方法求解,势必十分困难,通过观察,利用余弦定理构造图形却使问题变得较容易.例3 已知方程│x│=ax+1有一负根而没有正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如图21-5,方程│x│=ax+1的根就是函数y1=│x│和y2=ax+1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方程只有负根而没有正根,就是过点(0,1)的直线y1=x+1只与直线y=-x(•x≤0)相交而不与直线y=x(x≥0)相交.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1=│x│与y2=ax+1•的图象,观察图象知,-1≤-1a<0,∴a≥1.全能训练A级1.函数y=21ax bx c++(a>0),无论x取任何实数,函数总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2.已知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接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求证:b<a b .3.已知a、b、x、y都是正数,且a2+b2=x2+y2=ax+by=1,求证:a2+y2=b2+x2=1,且ab=xy.1.b 2-4ac>0.2.提示:如图,由题意可得221()2x y a xy a b +=⎧⎪⎨=-⎪⎩ 构造方程,由△≥0即得结论.3.构造出以1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ABCD,如图,使AB=a,AD=b,BC=y,DC=x,•由托勒密定理知ax+by=AC ·BD=1,而BD=1.∴AC=1即圆的直径.∴四边形ABCD 为矩形.故可得a=x,b=y.∴a 2+y 2=b 2+x 2=1,且ab=xy.B 级1.已知正数a 、b 、c 、A 、B 、C 满足:a+A=b+B=c+C=10.求证:a ·B+b ·C+c ·A<100.•2.已知正数a 、b,且a+b=1,求证:(a+2)2+(b+2)2≥252.1.提示:构造等边△DEF如图,使DE=a+A,EF=c+C,FD=B+b,由S1+S2+S3<S△DEF可得结论.2.提示:如图,构造点P(-2,-2),Q(a,b),则不等式左边是PQ2,Q是线段AB上的点,AB的中点为C,则可求得PC=52,由PQ≥PC可得结论.。
(完整版)三年级数奥还原问题
三年级数奥第二十一讲还原问题(一)姓名一个数,经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反过来,从最后得到的数,倒推回去,可以得出原来的数。
这种求原来的数的问题,称为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的解法就是倒推法,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借助图的表示等使解法更清楚。
例1 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试一试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一半,再减少36,最后得到50,求原数?例2 一个人沿着大堤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堤全长多少千米?试一试将一根绳子一半一半地剪下去,剪了4次,第4次剩下的绳子正好一米。
这根绳子原来多少长?例3 甲在加工一堆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试一试小朋友们分一堆苹果,先把一半再加3个给年龄较小的,然后再把其余的一半加2个分给年龄较大的,最后还剩4个苹果.问,这堆苹果原来有多少个?练习二十一1.某数加上11,减去12,乘以13,除以14,其结果等于26,这个数是多少?2。
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其结果等于36,求这个数。
3。
在125×□÷3×8—1=1999中,□内应填入什么数?4.小乐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
问:小乐爷爷今年多少岁?5。
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少7吨,还剩4吨。
问: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6。
有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丙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剩下一个梨.这筐梨共值8。
80元,那么每个梨值多少钱?桔子。
问:树上原来有桔子多少个?8.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
问: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挑战竞赛1、我国习惯用℃作温度的单位(摄氏温度),而有些国家习惯用oF作温度的单位(华氏温度),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华氏温度减去32,再乘以5,再除以9,就是摄氏温度的数值。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课后考试21
课后考试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第二十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
1.下列项目中,关于收入支出表中“事业类支出”项目的填列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事业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的资金发生的各项事业支出B.“上缴上级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C.“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D.“其他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
A B C D
答案解析:“事业支出”项目,既反映财政补助支出,也反映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发生的各项事业支出。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在编制年度收入支出表、月度收入支出表时都要填列清楚。
()
对错
答案解析:“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只有在编制年度收入支出表时才填列;编制月度收入支出表时,可以不设置此三个项目。
最佳策略练习题
第二十一讲最佳策略(二)
姓名班级
【例题精讲】
1、甲、乙两人抓棋子,规定最多可以抓3个,最少抓1个,谁取
到最后一个棋子就算输。
若甲先去抓,棋子数为2001个,问
乙是否有必胜的策略?
2、在90张卡片的两面各写一个数,第一张写上1与2,第二张写
上2和3,第三张写上3和4……,第89张写89与90,第90
张写90与91,打乱卡片的排列顺序,小华看的最后一张卡片
上的数是73.试讨论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小华可以马上猜出73
的反面是什么数?
3、有这么一个游戏,报数的规则是:
(1)两人轮流报数;(2)每次报的数只能是1~10中的某一个数;(3)谁报数后两人所报的全部数的和为2003,就算谁获胜。
如果让
你先报,你有必胜的策略吗?
4、有两堆纽扣,一堆50颗,一堆43颗。
规则为甲、乙两人轮流
从中拿走一颗或几颗,甚至一堆,但每次只能在某一堆中拿纽
扣,谁拿走最后一颗纽扣,谁就获胜?请问,你如何取胜?
5、在4×4的方格纸上有一粒棋子,现在两人玩游戏,由甲从左
下角的方格开始为第一步,乙接着移动这粒棋子,每次只能向
上、向右或右上方一格,二人交替移动,谁到右上角谁就胜,
问,获胜的策略是什么?
【提高训练】
6、在一赛场上,四年级学生排成了一个正方形方阵,,最外层有80人,问这个方阵有
多少人?
7、开学典礼上,全校有360名同学,排成36路纵队,前后两名同学间的距离为1米,排头离主席台有30米,入一个站在纵队最后的同学以20米/分的速度到达主席台,需要多少时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详解】四年级上第21讲_等积变形
第二十一讲等积变形1.例题1答案:50平方厘米详解:根据图中的辅助线,左边阴影面积为左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右边阴影面积为右边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阴影总面积等于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50平方厘米.2.例题2答案:90平方厘米详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0平方厘米.狗牙模型,通过同底等高可以将F拉到A点,把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大三角形,即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面积为90平方厘米.3.例题3答案:6平方厘米详解:双层犬牙模型,可以把ABFE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ABFE面积的一半;CDEF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CDEF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即6平方厘米.4.例题4答案:△ABD和△ABE详解:观察图中哪些线段平行,AD平行于BC,AB平行于DE.根据AD平行于BC,可以知道△ADC的面积等于△ABD;根据AB平行于DE,可以知道△ABD的面积等于△ABE.所以与△AD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BD和△ABE.5.例题5答案:50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详解:(1)如图,连小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大正方形左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大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50平方厘米.(2)如图,连大正方形对角线,两个正方形对角线平行,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小正方形右半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底(共同的底为小正方形对角线)等高、面积相等,等于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为32平方厘米.6. 例题6答案:10详解:梯形ADCF 中,阴影CDG 与AFG 面积相等,所以阴影总面积可以转换为△ABD 与四边形OEFG ,其中△ABD 面积为长方形一半60,所以四边形OEFG 面积为706010-=.7. 练习1答案:40平方厘米详解:平行四边形中任意一点,与四个顶点连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面积关系:+=+上下左右.8. 练习2答案:50平方厘米详解:单层犬牙模型,通过同底等高可以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9. 练习3答案:30平方厘米简答:双层犬牙模型,可以把ABCD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ABCD 面积的一半;CDEF 中的阴影面积转化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是CDEF 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BFE 面积的一半,即30平方厘米.10. 练习4答案:共8个三角形;△ABC 与△DBC 、△ABD 与△ACD 、△ABO 与△CDO简答:这是一个经典的梯形模型,共有三对三角形面积相等.根据AD 平行于BC ,可以知道△ABC 的面积等于△BCD 的面积;△ABD 的面积等于△ACD 的面积.△ABD 和△ACD 有一个共同的△AOD ,所以△ABO 和△OCD 的面积相等,我们称梯形的两翼面积相等.11. 作业1答案:25平方厘米简答: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可以知道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5平方厘米和50平方厘米.方法一:△BCE 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BCE 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方法二:连接BD ,△BCE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所以面积相等,则△BCE 的面积也是25平方厘米.12. 作业2答案:6简答:三角形BCF的面积为长方形的一半,同时也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为6.13.作业3答案:22平方厘米+-=简答:红蓝面积之和等于黄绿面积之和,都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蓝色面积为:2110922平方厘米.14.作业4答案:40简答:“狗牙”模型,阴影部分多个三角形根据同底等高三角形的转化可以转变为一个大三角⨯÷=.形,面积为长方形的一半,面积为:16524015.作业5答案:600简答:△ABC与△BCD同底等高,所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BCD底CD长30、高BD长40,⨯÷=.面积为30402600。
3年级第21讲--图形填数(教师版)
第二十一讲图形填数1.如果将下图分成四块,每块上的数的和都相等,那么每块的和是______.2.将0、1、2、3、4、5任意填入下图中最下面一行(每个数出现一次)的6个方格中.其他每个方格中的数等于下一行与它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最上面的一个数的最大值是____,最小值是____.3. 2010年是虎年,请把1~11这11个数不重复的填入虎额上的“王”字中,使三行、一列的和都等于18.4.下图所示图形中字母代表5个连续的数(不按顺序).加起来的结果:三角形中的数= 53.图形中的数= 79,正方形中的数=50,五个数的总和=130.那么,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E=_______,5.请在下图所示4×4的正方形的每个格子中填入1或2或3,使得每个2×2的正方形中6.下图中,从第二层(从下往上数)起,每个方框中的数都等于它下方两个方框中所填数的和.最上面的方框中填的数是______7.下图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求A.B、C的值.8.△、口、◇、☆、○各代表一个数字,图中所标数为各行、各列数字之和.请根据下图中的数的关系求出“?”处是几。
9.如下图所示,a,b,c,d,e,f,g,h,i,j表示10个各不相同的数,表中的数为所在行与列对应字母的差,例如“b-h=6”,图中“九宫格”中九个数的和是_______.10.把1、2.3、…、13这13个数分别填在下图所示的3个圆圈内,使得同一个圆圈内任意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不在这个圆圈内,现在已经把1、4、7填在第一个圆圈内,3填在第三个圆圈内,请将其余9个数填好.11. 如下图所示,4×4方格被分成了五块;请你在每格中填入1、2、3、4中的一个,使得每行、每列的四个数各不相同,且每块上所填数的和都相等,则A、B、C、D四处所填数字之和是_____.12. 用数字1~9填满下图空格,一个格子只能填人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相连或不相连)及每个粗线围成的区域中至多出现一次.13. 如下图所示,“美妙的数学花园”这7个字各代表1~7中的一个数,并且每个圆中4个数的和都是15.如果学比美大,美比园大,那么,园表示_______.第二十一讲图形填数1.答:25分析:根据题目给的数计算所有数的和为:9+4+12+5+6+11+9+14+9+10+8+3=100,分成四块,每块的和为:100÷4=25,所以9+4+12—25,5+11+9—25,6+9+10—25,8+3+14=25,具体分法如下图.2.答案:116:44.分析:要使最上面的一个数最大,则必使0、1、2、3、4、5数字中最大数尽可能多次相加,即将大数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如下图所示:要使最上面的一个数最小,则必使O、1、2、3、4、5数字中最小值尽可能多次相加,即将小数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如下图所示:3.答案:分析:三个交叉点数的和是:4×18-(1+2+…+11)=6,只能是6=1+2+3.剩下通过整数分拆即可得到上图所示三种不同的答案.4.答案:A=25,B=28,C=27,D=24,E=26分析:五个连续的数的和是130,那么中间数一定是130÷5-26,所以这五个数为24、25、26、27、28.根据题意:A+B=53,B+C+D=79.D+E= 50.把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相加可以得到A+B+D+E=103,所以C=27,再看第三个算式,只有24+26= 50,结合第二个算式可以确定D=24,E=26,B-28,由第一个算式可以知道A=25.5.答案:答案不唯一,例如(见下图):分析:格子中填人1或2或3,每个2×2的正方形中所填4个数的和最小为4,最大为12,共9个不同值,图中刚好有9个2×2的正方形,经尝试可填出.6.答案:2008分析:显然有右下角应填670-283-387,给图中方框处标上序号,如下图所示,那么885=③+②,③=262+①,②=①+283,则885=262+①+①+283,则①=170,②=170+283=453,③=262+170=432,则④=②+670=453+670=1123,⑤=885+④=885+1123=2008.7.答案:24、41、54分析:观察可发现规律,两个圆交叉部分为两个圆独立两部分的和的平均数.则A= (31+17)÷2=24;B=29×2-17=58 -17=41;C= (41+67)÷2=54.8.答案:9分析:方法一:根据所有行之和等于所有列之和,可知“?”处所填的数为(5+7 +14 +17) - (19+10+5) =9.方法二:根据第一行,☆-5.根据第一列和第四行,☆+O+△+☆=19,☆+O+◇+☆=17,可以知道△一◇=19 - 17=2.根据第三列可得△+◇=10根据和差问题得出:△=(2+10)÷2-6,◇=10-6=4.从而得出〇=3,再由△+口+△=14知口=2因此◇+口+〇=4+2+3=99.答案:45分析:“九宫格”中九个数的和为:(b- g) +6+(b- i) +4+(c-h) + ( c - i) +(d- g) +(d -h) +5=2b+2c+2d-2g-2h-2i+15=2(b-h)+2(c-g)+2(d-i)+15=2×(6+4+5)+15=4510.答案:分析:第一步:由已知可推出6只能填在中间的圆中;第二步:由已经填的数可以得到:2、5、8、1 1不能出现在第一个圆中,且(2,8)和(5,11)不能在第二个圆中成对出现,(2,5)、(5,8)、(8,11)不能在第三个圆中成对出现,考虑5和8的位置的各种情况,可以得出5、8只能都填在第二个圆中,2、11填在第三个圆中;第三步:判断其余几个数的位置关系:13只能填在第一个圆中,9只能填在第二个圆中,12只能填在第三个圆中,10只能填在第一个圆中.11.答案:10分析:每块的和为(1+2+3+4)×4÷5=8经试验,可得不止一种填法(见下图):不论是哪一种填法.4个角上4个数之和都是10.12.答案:分析:给图中空格处标上字母如图(1),因为n、6、f、d所在列已经出现8,所以a、b、c、d不等于8,在这四个数所在的粗黑线围成的区域中可知e=8,那么g、f不等于8,而在h,i,k所在的列中出现了数字8,所以h、i、k不等于8,那么j=8,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结果如图(2)13.答案:2分析:首先找出从1到7中四个数之和为15的有以下四组:①1、2、5、7;②2、3、4、6;③1、3、4、7;④1、3、5、6需要从其中选出3组,其中每两个组间都有两个相等的数,且这三组都含有同一个数,分析发现这三组可为①、③、④或②、③、④,当这三组数为①、③、④时,其中①、③公有的是1、7;①、④公有是1、5;③、④公有1、3,①、③、④公有的是1.那么“妙、花、数”应为3、7、5.则剩下数字2、4、6应为美、园.又因为学>美>园,所以6,美=4,园=2.当这三组数为②、③、④时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分析出园=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21讲 七的乘法口诀
第二十一讲七的乘法口诀月日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课堂练习】第一关:7的乘法口诀1.数一数,填一填。
7×1=1×7=一七()7×2=2×7=二七()7×3=3×7= 三七()7×4=4×7= 四七()7×5=5×7= 五七()7×6=6×7= 六七()7×7=七七()2.找朋友。
7×6=三七二十一6×7=7×5=五七三十五7×4=7×3=六七四十二3×7=4×7= 四七二十八5×7=3.我会填。
3×()=21 7×( )=42 2×( )=14 ( )×6=36 ( )×( )=49 ( )×7=35 ( )×4=28 ( )÷5=5第二关:7以内的乘法1.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2.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7×5 12÷2 7×6 25÷5 24÷6()> ()>()>()> ( ) 3.看谁先到家。
4.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第三关: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1.需要几个筐?2.根据口诀写出四个算式。
3.小小神算手。
15÷3= 42÷6= 6×7= 42÷7= 30÷6= 7÷7= 30÷5= 28÷7= 18÷6= 21÷7 = 4.35名同学参加劳动。
第四关:“倍”的意义1.2.瓢虫的只数是猫的几倍?3.4.看图列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α
0
θα
θ ,( X
σ
n
U( 1θ )α
Uθα
Uθα ) .
都是 α置性区间 都是的1α置性区间 但θ=1/2时区间长 α置性区间.但 时区间长 最短. 最短
求正态总体参数置信区间的解题步骤
(1)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样本的函数,要求仅含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样本的函数,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样本的函数 待估参数且分布已知-----枢轴量; 枢轴量; 待估参数且分布已知 枢轴量 (2)令枢轴量落在由分位点确定的区间里的概 令枢轴量落在由分位点确定 落在由分位点确定的区间里的概 率为给定的置信度 α,要求区间按几何对称或 率为给定的置信度1α,要求区间按几何对称或 给定的置信度 α 概率对称; 概率对称; (3)解不等式得随机的置信区间; 解不等式得随机的置信区间; 解不等式得随机的置信区间 (4)由观测值及α值查表计算得所求置信区间 由观测值及α值查表计算得所求置信 置信区间 由观测值及 .
三,双正态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
设 X 1, X n1 ~ N ( 1, σ ), Y1, , Yn2
2 1 iid
N ( 2 , 2 ), σ2 ~
iid
两样本独立. 的置信区间. 两样本独立.给定置信 度 1 α ,求 1 2的置信区间.
2 假定 σ 12 = σ 2 = σ 2未知
2 x 的置信区间. 观测值 x1, ,n,推求 σ (或 σ)的置信区间. iid
假定 假定未知,
引进 r.v
令
可得
η=
(n - 1)S 2
σ
2
~ χ 2 ( n 1)
2 p{ χ 12-α /2 ( n 1 ) < η < χ α /2 ( n 1 )} = 1 α
(n - 1)s 2 p{ 2 <σ χ α /2 ( n 1 )
S S (X tα / 2 ( n 1), X + tα / 2 ( n 1)) n n
P139,27 (2)解: 解 α的置信区间为 σ未知时,的置信度为 α的置信区间为 未知时 的置信度为1α
S S ( X tα / 2(n 1), X + tα / 2(n 1). n n
这里
x=6
2
s = 0.574
X Y ( 1 2 ) ~ t (n1 + n2 2) 引进 T = Sw 1 / n1 + 1 / n2
令 p{ T < tα / 2 (n1 + n2 2)} = 1 α
可解得 可解得1- 2 的置信区间
X Y ± tα / 2 ( n1 + n2 2) S w 1 / n1 + 1 / n2
这里
2
s = 121
χ 2 0.975 (9) = 2.7
(n 1)s 2 ( ( 2 , χα/2 (n 1)
2 α = 0.05 χ 0.025 (9) = 2.2622 n=9
,σ的置信度为 ,σ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 的置信度为 的置信区间为
8 × 11 8 × 11 (n 1)s 2 , ) ) =( 2 χ 1α/2 (n 1) 2.7 2.2622
P {θ < θ < θ } = 1 α
*
置信度为1α α的 则称随机区间 (θ , θ ) 为θ的置信度为 α的置信区间
θ , 和θ 分别称为置信度为1 α的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 .
也可换成概率密度或分布律. 注:F(x;θ)也可换成概率密度或分布律. θ 也可换成概率密度或分布律
7.4 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 σ2
的1 α置信区间
2 1 2 2 2 1 2 2
S S S S ( , ) Fα / 2 ( n1 1, n2 1 F1-α/2 ( n1 1, n2 1) )
小结
总总 样本 统计量
抽样分布定理
矩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
相相相 无无相 有效性
区间估计
习题课
1.设总体 的概率密度为 设总体X的概率密度为
2e 2( x θ ) f ( x) = 0
x >θ x ≤θ
其中θ 未知 未知,从总体中抽取简单随机样本 其中θ>0,未知 从总体中抽取简单随机样本 X 1 ,..., X n (1)求θ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求 (2)求极大似然估计量的分布函数 求极大似然估计量的分布函数. 求极大似然估计量的分布函数 (3)判断所得估计量的无偏性 判断所得估计量的无偏性. 判断所得估计量的无偏性
概率与 概率与统计
第二十一讲 区间估计
开课系: 开课系:理学院 统计与金融数学系 e-mail:probstat@ 主页
7.3
区间估计
一,概念 设总体X的分布函数 ;θ)含有未知参 的分布函数F(x; 含有未知参 定义 设总体 的分布函数 对于给定值α 若由样本 数θ,对于给定值α(0< α<1),若由样本 1, …, Xn 若由样本X 确定的两个统计量 确定的两个统计量 使,θ θ
n=3
α = 0.05
tα ( n 1) = t 0.025 (8) = 2.306
S S (X tα / 2 (n 1), X + tα / 2 (n 1 ) = (5.559, 6.441 ) n n
二,单正态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X 设X 1, , n ~ N ( ,σ 2 ) ,给定置信度 1 α ,由
1 2n 求统计量 X 1 ,..., X 2 n , n > 2, X = ∑ X i ,求统计量 2n i =1 Y = ∑ ( X i + X n +i 2 X )
n i =1 2
的数学期望. 的数学期望
4.设总体 的概率分布为 设总体X的概率分布为 设总体 X P 0 1
2
2
3
θ
2θ (1 θ ) θ 2
2
(n - 1)s 2 } = 1α < 2 χ 1 α /2 ( n 1 )
的置信度为1α α的置信区间为 σ2的置信度为 α的置信区间为
(n 1)s 2 (n 1)s 2 ( 2 , 2 ) χα/2 (n 1) χ 1α/2 (n 1)
α的置信区间为 σ的置信度为1α的置信区间为 的置信度为 α
1 2θ
其中θ 未知,利用总体 的如下样本观察值: 其中θ (0< θ <0.5)未知 利用总体 的如下样本观察值 未知 利用总体X的如下样本观察值 3, 1, 3, 0, 3, 1, 2, 3, 求θ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
可取
σ
< U < a n } = 1α
σ
b n
σ
σ
= Uα b =
2
σ
n
Uα
1-α
2
Uα
0
2
Uα
2
a n
= Uα a =
2
σ
n
Uα
2
α的置信区间为 的置信度为1α的置信区间为 的置信度为 α
(X
σ
n
Uα / 2 , X +
σ
n
Uα / 2 ) .
(1-θ)α
注:的1α置信区间不唯一. α置 区间不唯一. α
2,σ2未知 ,
X ~ t ( n 1) 由 T= s/ n
1-α
令
即得
p{ T < tα / 2 ( n 1)} = 1 α
tα (n 1) 0 ,
2
tα (n1)
2
p{ X tα / 2 ( n 1) S
n
< < X + tα / 2 ( n 1) S
n
} = 1α
的1α置信区间为
求出 的1 α置信区间. X 设X 1, , n ~ N ( ,σ 2 ), 给定α ,由观测值x1 , , xn,
iid
1,σ2已知 ,
令 : p{ X a < < X + b} = 1 α p{b < X < a } = 1 α
∵ U=
X
σ
~ N (0,1)
n
p{ b n
σ 12 y 1, ,n ,求出 y
2
σ 22
假定 假定1,2未知
2 S1 σ 12 引进 F = 2 2 ~ F ( n1 1, n2 1) S2 σ 2
令 p{F1-α/2 ( n1 1, n2 1) < F < Fα / 2 ( n1 1, n2 1)} = 1 α
可解得
2 σ1
P139,27 (1)解: 解 α的置信区间为 σ已知时,的置信度为 α的置信区间为 已知时 的置信度为1α
(X
这里
σ
n
Uα / 2 , X +
σ
n
Uα / 2 ) .
x=6
2
σ = 0 .6
zα / 2 , X +
n=3
σ
n
α = 0.05
zα = z0.025 = 1.96
(X
σ
n
zα / 2 ) = (5.608, 6.392)
2.从正态总体 从正态总体N(3.4,62)中抽取容量为 的样本 如果要求 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 从正态总体 中抽取容量为 的样本,如果要求 其样本均值位于区间(1.4,5.4)之间的概率不小于 之间的概率不小于0.95,问 其样本均值位于区间 之间的概率不小于 问 样本容量n至少取多大 至少取多大? 样本容量 至少取多大 3.设总体 X ~ N ( , σ 2 ) ,从该总体中抽取简单随机样本 设总体 从该总体中抽取简单随机样本
(n 1)s 2 ( 2 , χα/2 (n 1) (n 1)s 2 ) 2 χ 1α/2 (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