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指导老师:代用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器官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累及 ➢ 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 ➢ 肿瘤可具功能性或无功能性 ➢ 多个肿瘤可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 ➢ 病情可重可轻 ➢ 病程可缓可急
➢ 肿瘤组织中MEN 1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一个是遗传的,全身细胞都存在,另一个
是在肿瘤组织中 垂体瘤 肾上腺腺瘤及其他病变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 甲旁亢:切除3个半甲状旁腺
治疗
筛查
对家族成员作病史采集及体检 血离子钙浓度测定,15岁起定期检查 催乳素、胃泌素及空腹血糖测定
CONTENT
01/ 第一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病1型
02/ 第二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病2型
第一部分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 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2~20)/10万 10%为散发性
发病机制
MEN 1基因
➢ 抑瘤基因,位于11q13带,编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menin)
治疗
甲状腺髓样癌:全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心性淋巴结切除 嗜铬细胞瘤:在甲状腺手术前切除,避免诱发高血压危象或心力衰竭
患MEN 2 的家族成员作基因检测
筛查
谢谢观看!
发病机制
ret 原癌基因(RET)突变
➢ MEN 2A:主要位于胞外近膜处半胱氨酸 ➢ MEN 2B:主要为第918位密码子甲硫氨酸(Met)变为苏氨酸(Thr)
临床表现
甲状腺髓样癌(MTC) 嗜铬细胞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黏膜神经瘤:舌、唇、眼睑及胃肠道 类Marfan综合征体态
多发性内分泌腺疾病
同一个病人同时或相继发生两种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疾病。
包括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多种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如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及因内分泌腺的肿瘤或增生所致的功能亢进,如多内分泌腺瘤病(MEN)综合征。
本文主要介绍MEN。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表现为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
分为两型:型又称伴粘膜皮肤念珠菌病的多腺体功能减退症;另一型为多腺体综合征型。
其临床表现及主要特点见表1[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
多内分泌腺瘤病(MEN) 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内分泌腺体发生肿瘤或增生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往往呈家族性发病。
本病比较少见。
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易发生误诊或漏诊而贻误病情。
若能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轻病人痛苦及延长生命。
本病在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内分泌腺体不同而分为三型,即MEN-、MEN-a (或MEN-)及MEN- b(或MEN-)。
在MEN-型中,受累腺体的发病率分别为:甲状旁腺占88%,胰岛细胞占81%,垂体前叶占65%,肾上腺皮质占39%,甲状腺滤泡细胞占19%,其中60%的病人累及上述诸腺体中的2个腺体,40%的病人累及前3个腺体。
在MEN-a型中,甲状腺髓样癌占80~90%,双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占70~80%,而29~64%的病人发生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
在MEN-b型中,神经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及口唇粗厚均有者占49%,神经瘤、甲状腺髓样癌及口唇粗厚者占44%,只有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者仅占7%。
此三型MEN所累及的主要内分泌腺的特点见表2[多内分泌腺瘤病(MEN)]。
病因及病理 MEN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 MEN病变组织起源于APUD细胞。
1964年A.G.E.皮尔斯将广泛存在于内分泌腺体及其他组织中能产生内分泌性多肽物质的细胞称为APUD细胞或。
这类细胞胞浆内含有胺类物质,能从血液中摄取胺的前体,含有脱羧酶可进行脱羧作用,最后合成生物胺及多肽激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定义及分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为一组遗传学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地总称,累及个或个以上地内分泌腺体,肿瘤可为恶性或良性,可具有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可同时也可先后发生.分为:及两种类型,又可分:和两个亚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型、】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万. 患者中约%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地,称为散发性. 主要累及以下腺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地病变与腺瘤所致散发性甲旁亢病例相比较,起病较早(余岁),男女发病率相仿而非女多于男,在病理上为多个甲状旁腺增生,大小可不一致.诊断依据同于一般散发性病例.甲旁亢所致高钙血症可加重同时并存地胃泌素瘤患者症状及血胃泌素升高水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肠胰内分泌瘤:可为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包括以下肿瘤:胃泌素瘤:常伴卓艾综合征,约占中肠胰瘤地%~%.胃泌素瘤地特点:体积小、多中心性,且可为异位性,不位于胰腺内,而处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常为恶性.诊断依据为:同时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及高胃酸分泌,据此可与常见地胃酸缺乏症伴高胃泌素血症相鉴别.可作胰泌素(也叫促胰液素,作用抑制胃泌素释放和胃酸分泌)兴奋试验,胃泌素瘤患者血浆胃泌素升高.定位诊断:中胃泌素瘤体积小,定位诊断较困难,及可检出肝转移性病灶,但对胃泌素瘤往往难以确诊,进一步定位方法包括内镜超声、选择性动脉注射胰泌素后肝静脉采血测胃泌素以及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扫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胰岛素瘤:发生率约占起源于胰岛肿瘤地%,其余地为胰升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及无功能瘤. 中胰岛素瘤亦常为多中心性,定位亦较困难,内镜超声检查、选择性滴注钙剂后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等有助于定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垂体瘤:发生率约为%,多为催乳素瘤,可伴或不伴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其次为生长激素瘤、无功能瘤及瘤伴综合征. 中垂体瘤甚少为恶性,其诊断、治疗同于散发性病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肾上腺腺瘤:包括分泌皮质醇地腺瘤,中出现地综合征有种可能性:①肾上腺腺瘤;②垂体瘤;③类癌伴异位综合征.以垂体瘤较多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他:甲状腺腺瘤及其他甲状腺疾病亦较为多见.也可出现皮下脂肪瘤、皮肤胶原瘤及多发性面部血管纤维瘤,此类表现有助于对这些个体进行筛查,以明确携带缺陷基因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发病机制:基因位于第号染色体,带,编码一含个氨基酸地蛋白质,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基因为抑瘤基因.基因缺陷产生一截短并失去功能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地治疗为切除个甲状旁腺,另一个切除一半,留下半个甲状旁腺,也有主张作个甲状旁腺全切除,将外表上最接近正常地一个腺体地一半移植于一侧习惯上非主要使用地前臂肌肉中.手术治疗后甲旁亢持续存在或复发地频率皆明显高于散发性甲旁亢患者. 中手术后甲旁亢持续存在发生率高地一个原因是由于甲状旁腺不止个,或有异位地甲状旁腺组织;复发率高是由于剩余地甲状旁腺组织继续受到促进生长地刺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筛查:对患者地家族成员应作全面地病史采集及体检.重要地实验室检查为血离子钙浓度测定,或作血总钙测定加血浆蛋白测定作校正,从岁起开始定期检查.此外催乳素、胃泌素及空腹血糖测定也有助于诊断.基因突变检测由于过于复杂、昂贵,只有具备条件地研究室方可施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型、】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患病率约占普通人群地~万,携带有缺陷基因,其疾病外显率高于%. 可分为两种独立地综合征:,又称综合征,以及 . 地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则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一些身体异常表现,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少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甲状腺髓样癌()为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地病变,而且是决定病程进展地最重要因素.地病理演变开始时为产生降钙素地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以后发展为癌,常为多中心性,并集中于甲状腺地上处,此与正常甲状腺内滤泡旁细胞地分布状况相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扩散最初在甲状腺内,继而累及区域性淋巴结,至后期可转移至肝、肺、骨骼.中地生化诊断依据为五肽胃泌素或静脉滴注钙促使血浆降钙素明显升高.病理诊断于分化不良地甲状腺肿瘤可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降钙素阳性结果.细胞外淀粉样沉积物可与抗降钙素地抗血清起反应也有助于诊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嗜铬细胞瘤:约见于携带基因个体地%,多位于肾上腺,常为双侧性,恶性者少见.病理变化经过肾上腺髓质增生阶段,以后发展为肿瘤.诊断方法同一般嗜铬细胞瘤病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系由甲状旁腺增生所致,约见于%地患者,而于中较少见. 中地甲旁亢对外科手术地疗效较好,不似中者难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患者呈现一些不见于地临床表现,包括舌、唇、眼睑及胃肠道地黏膜神经瘤,类综合征体态(胸廓凹陷、肢体细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发病机制:为一单链穿膜含酪氨酸激酶地蛋白,在许多起源于神经嵴地细胞(如甲状腺、肾上腺、肠内部神经系等)中表达,在机体地发育上起重要作用. 地发病机制系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者往往可检出中半胱氨酸突变,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氨基酸突变. 患者地基因突变%以上为甲硫氨酸变为苏氨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治疗:中地甲状腺髓样癌,应作全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心性淋巴结切除,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将出现疾病复发.手术前应作有关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嗜铬细胞瘤,同时有嗜铬细胞瘤者应作相应治疗及术前准备.以及选择性静脉采血测降钙素有助于发现癌肿转移灶.已有转移者手术治疗为姑息性而不能根治.化疗及放疗地效果有限,仅适用于晚期地患者. 中嗜铬细胞瘤地治疗同于散发性者.须注意中地嗜铬细胞瘤可为双侧性地,需加强检查.如为一侧性,则在切除后应密切随访,以及早发现另一侧肿瘤出现并及时治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筛查由于基因突变地部位有限,对患者地家族成员应争取作基因检测,远较以往测定降钙素地筛查方法可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患者,女,岁,因“闭经余年,四肢无力半年,加重伴走路不能月”入院.颅脑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查体:右侧颈部可触及包块,四肢无力,余查体().颈部示右侧软组织肿块,颈部彩超起初考虑甲状腺肿大.血生化示,,碱性磷酸酶,泌乳素> ,给予补钾治疗后无好转.查甲状旁腺素为(),结合血液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考虑甲状旁腺瘤,暂停垂体瘤手术.转内分泌科进行专科检查:静脉注射,连续动态观察,结果示甲状腺右叶中下段甲状旁腺瘤,甲状腺左叶下极亦不能排除;静脉注射行甲状腺前位静态显象,提示甲状腺功能降低,右叶凉结节.确诊后转普外科行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瘤,术中探查见右下方及左下方各两枚肿块,将肿块切除,送快速病理检查显示多发甲状旁腺瘤.术后血钙处于正常水平,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出院时能借助外力行走.半月后再次住院于我科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地软硬不一,部分较韧,未强行全切.病理结果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术后复查泌乳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半年后复查,肿瘤无明显复发迹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定义及分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为一组遗传学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可为恶性或良性,可具有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可同时也可先后发生。
MEN分为: MEN 1及MEN 2 两种类型,MEN2又可分:MEN 2A和MEN 2B两个亚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 1】MEN 1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20/10万。
MEN 1患者中约10%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的,称为散发性。
MEN 1 主要累及以下腺体: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MEN 1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与腺瘤所致散发性甲旁亢病例相比较,起病较早(20余岁),男女发病率相仿而非女多于男,在病理上为多个甲状旁腺增生,大小可不一致。
诊断依据同于一般散发性病例。
甲旁亢所致高钙血症可加重同时并存的胃泌素瘤患者症状及血胃泌素升高水平。
2、肠胰内分泌瘤:可为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包括以下肿瘤:●胃泌素瘤:常伴卓-艾综合征,约占MEN 1中肠胰瘤的50%~60%。
胃泌素瘤的特点:体积小、多中心性,且可为异位性,不位于胰腺内,而处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常为恶性。
诊断依据为:同时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及高胃酸分泌,据此可与常见的胃酸缺乏症伴高胃泌素血症相鉴别。
可作胰泌素(也叫促胰液素,作用抑制胃泌素释放和胃酸分泌)兴奋试验,胃泌素瘤患者血浆胃泌素升高。
定位诊断: MEN中胃泌素瘤体积小,定位诊断较困难,CT及MRI 可检出肝转移性病灶,但对胃泌素瘤往往难以确诊,进一步定位方法包括内镜超声、选择性动脉注射胰泌素后肝静脉采血测胃泌素以及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扫描。
●胰岛素瘤:发生率约占起源于胰岛肿瘤的20%,其余的为胰升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及无功能瘤。
MEN 1中胰岛素瘤亦常为多中心性,定位亦较困难,内镜超声检查、选择性滴注钙剂后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等有助于定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健康宣教
社会组织支持
01
政府机构:提供政策支 持和资金援助
02
非政府组织:提供医疗援 助、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
03
志愿者组织:提供志愿 服务和关爱活动
04
社区组织:提供社区支 持和互助平台
05
企情,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 疗
放射治疗:对于部分肿 瘤,可采用放射治疗进 行控制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 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 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 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 综合治疗
预后与康复
预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预后良好,多数 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疾病定义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是一种罕见的遗 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内分泌腺瘤的增生和功能 亢进。
MEN分为三种类型:MEN1、MEN2A和 MEN2B,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遗传 特征。
MEN1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腺瘤和 肾上腺皮质增生;MEN2A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髓样 癌、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MEN2B主 要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
MEN的发病率较低,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恶性肿瘤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多 发性内分泌 腺瘤病病史
01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 习惯,如吸 烟、酗酒等
03
02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 毒有害物质
04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系统功 能紊乱,导致 激素分泌异常
临床表现
内分泌功能紊乱: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 进等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培训课件
女性,43岁,2004年因反复晕厥6年余入院。病史如下: 1987年 停经 PRL>200ng/ml溴隐亭治疗 1990年 胃溃疡穿孔性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现后腹膜/脊柱旁肿块,病理胰岛细胞瘤 1992年 加用赛更啶控制垂体瘤,仍头痛、视物模糊,行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1998年4、5月肠吻合口溃疡,2次手术治疗,同年9月行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合 术,行右侧卵巢切除术,病理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2001年随访时发现甲状旁腺腺瘤,行右甲壮旁腺切除术,病理示右甲状旁腺腺瘤
未发表资料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
MEN1肿瘤组分 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003.5-2014.1年瑞金医院共诊断51例MEN1患者 共发现131个肿瘤,最常见的肿瘤组分是甲旁腺(29.8%)、 垂体瘤(22.9%)和胰岛素瘤(12.2%)
未发表资料
M之E处,N请1联系-腺本人垂或网站体删除肿。 瘤
1/3患者有腺垂体肿瘤,5%散发腺垂体 肿瘤患者患有MEN1 60%泌乳素瘤,15%GH瘤伴或者不伴 PRL分泌,20%无功能瘤,5%ACTH瘤 PRL瘤是MEN1第三常见的肿瘤,比散 发瘤更大,药物反应更差 GH瘤表现同散发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
MEN1-甲旁亢 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Hale Waihona Puke 最早的发病年龄8岁,40岁前95%患者表现出甲旁亢 大部分无症状,或者表现为高钙血症、尿路结石、 骨代谢异常、乏力等
发病年龄 男女比 病理 预后
恶性变
MEN1-甲旁亢 25岁
1:1 多个腺体受累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汇报ppt课件
对于MEN1型患者,通常建议进行全胰腺切除术;对于MEN2型患者,则根据肿 瘤大小和位置选择部分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还需 切除肾上腺、垂体等其他受累腺体。
手术技巧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复杂病例 ,可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生活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食欲等方面,从而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干预效果评估
采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 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建议提供
家庭环境优化
01
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患
者的身心康复。
饮食调整建议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调整建议
多学科协作
内分泌科、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联合诊治,为 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服务。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06
患者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心理干预策略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
焦虑、抑郁情绪缓解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及早 发现病变迹象。
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 持心理平衡等,有助于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针对激素分泌异常,使用 相应药物进行调节,以降 低并发症风险。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其他
3
• 1型的患病率为1/10 000~1/100 000,平均 约1/30 000。多见于西方国家,亚洲的中国、 日本、韩国呈散在报道。多数1者初诊时只 涉及单一内分泌器官病变,其发病率可能 被低估。
• 2型的患病率大约为1/35 000,男女比例约 1:1[5]。国外已报道500多个家系[3], 国内
• 诊断的关键之一在于临床医生要对本病高度警 惕,发现某一内分泌腺肿瘤时,应考虑的可能性, 并筛查。
•
(1)
一般认为如在3个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肿瘤(甲状旁 腺、胰肠内分泌腺和垂体)中患有2个即可诊断为 1型[11]。如一级亲属中至少一人患有1个上述肿瘤 就可诊断为1型家系[45]。有条件的单位可选择检 测1基因突变。诊断标准见表 3。
3 垂体瘤
肿瘤分类:A细胞(胰高血糖素瘤) ;B细胞(胰岛素瘤);G 细胞(胃泌素瘤);PP细胞(胰多肽瘤) 胰岛素瘤:多灶性,切除一个瘤体后易复发,多为良性, 反复发作低血糖为特征
1.良性或多发性微腺瘤或大腺瘤。 2.肿瘤分泌一种或2种以上的腺垂体激素。
(2A)
甲状 旁腺 功能 亢进
4个甲状旁腺均受累。 切除一个腺瘤后血钙仍升高。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甲旁亢相同。高钙血症,骨骼系统症状,泌尿系 症状。
• 2B :同样对已识别基因携带者,主张在婴 儿期或儿童期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
• 患者 ,张燕,女,28岁 • 主诉:发作性头痛、心慌、出汗4年,口渴、多饮、乏力3年,乏力加重2
月入院。
• 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饱食或疲劳后易出现发作性头痛、伴心慌、胸闷不适, 未诊治。上述症状每1-2月发作一次。3年前出现口渴、多饮,乏力,测空 腹血糖16,餐后2小时血糖23,诊断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 制不好,半年前改用胰岛素治疗。近2月来感乏力加重,伴阵发性头痛加重 入院。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ppt课件
ppt课件
24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Ⅰ型 肾上腺
甲状旁腺
增生、腺瘤或腺癌
胰腺
胰岛细胞腺瘤或腺癌(β、非β)
腺垂体
腺瘤( PRL 、GH 、ACTH )
肾上腺皮质
腺瘤或结节样增生(多为无功能)
甲状腺滤泡细胞
腺瘤、增生、甲状腺肿、癌、炎
脂肪瘤
呼吸道、消化道或胸腺类癌
ppt课件
23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Ⅰ型 垂体
18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Ⅰ型 胰腺
胃泌素瘤肝转移
ppt课件
19
胃泌素瘤+胰岛素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Ⅰ型 胰腺
胃泌素瘤肝转移
多发性胰岛素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
ppt课件
20
胃泌素瘤+胰岛素瘤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Ⅰ型 胰腺
胃泌素瘤肝转移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8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
MEN I 型:甲状旁腺、胰腺、腺垂体 MEN IIa 型:甲状腺、 肾上腺髓质 、甲状旁腺 MEN IIb 型:粘膜神经瘤、甲状腺、肾上腺髓质 MEN 混合型:重叠MENⅠ、MENⅡa一种以上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治疗及护理
病因:基因突变, 导致内分泌腺瘤 的生长和功能亢
进。
症状:包括甲状 腺功能亢进、肾 上腺皮质功能亢 进、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等。
治疗:包括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等。
发病原因
01
遗传因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具有家族遗传性
0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发病
03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发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治 疗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概述 02.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治疗 03.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护理 04.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预防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病的概述
1
疾病定义
多发性内分泌腺 瘤病是一种罕见 的遗传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内分 泌腺瘤的生长和
功能亢进。
07
其他症状:如疲 劳、体重下降等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病的治疗
2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肿瘤较大, 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症状者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性质,选择不同的 手术方式,如肿瘤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全切除术等
手术风险:手术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并发症
术后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感染, 保持引流通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
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适应症: 多发性内分泌腺 瘤病、甲状腺癌、
乳腺癌等
放射治疗副作用: 皮肤反应、骨髓 抑制、消化道反
应等
多发性内分泌Hale Waihona Puke 瘤 病的护理3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
02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科普知识
结论
结论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一种 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多 个内分泌腺瘤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诊断,以及及时的 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结论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科普知识PPT的 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多发 性内分泌腺瘤Ⅱ型,以促进早期预 防和治疗。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引言
请跟随我们的介绍,深入了解 这种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的内容。
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Ⅱ型的症
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患者 常常呈现出多个不同类型的内 分泌腺瘤。
典型症状包括甲状腺、肾上腺 和胰腺的病变,如甲状腺结节 、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瘤等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Ⅱ型的科
普知识
目录 引言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 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 诊断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 治疗 结论
引言
引言
欢迎来到本次科普知识PPT,我们 将为您介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 的相关知识。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一种罕见 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多个内 分泌腺瘤的同时或连续发生。
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Ⅱ型的治
疗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治疗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治疗 策略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而定。
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重要的,因 为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可以避免 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治疗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 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 情和临床判断决定。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其他 内分泌系统相关的症状,如高 血压、糖尿病等。
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诊断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是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病变。
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可为功能性(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I临床表现)或无功能性,可同时或先后发生,间隔可长可短,病情可重可轻,病程可缓可急。
MEN可分为两类:MEN1及MEN2,后者分为两种亚型:MEN2A,MEN2B。
另外,还有不能归属的,MEN1或MEN2的混合型MEN。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A1。
MEA1病人80%有胰腺APUD胃泌素瘤、胰岛素瘤和血管活性肠肽瘤按发病率顺序排列,偶尔还有其他肿瘤。
此外,20~30%胃泌素瘤患者有其他病变,4%的胰岛素瘤病人有其它病变,而胰腺其它内分泌肿瘤则百分率则会变得更小。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家族倾向明显,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原因是MEN1基因位于染色体11号q含有610种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13带"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menin)。
根据menin基因缺陷的状况可以推测为一抑瘤基因。
menin基因缺陷的性质是多样化的,并覆盖整个基因,通常会产生短而失去功能menin。
除了在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基因缺陷外,还通过遗传在全身细胞中看到menin另一等位基因也发生缺失,从而在肿瘤组织中menin 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了突变,一个是遗传的,全身细胞都存在,另一个是某些肿瘤特定组织的获得性突变,所以在这些组织中,menin两种等位基因功能丧失,导致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
这种现象符合两次打击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的模型。
约20%.散发性甲状旁腺瘤和部分散发性胰腺内分泌癌也可能出现肺癌menin基因突变,但这种突变只发生在肿瘤组织中,而不发生在患者的正常细胞中,因此不形成疾病家族集聚。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易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临床综合征综合征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A,只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无细胞增生才能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B。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病理病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以儿童为多。
Sarrosi等报告1例家族性双侧甲状旁腺肿瘤,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及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并复习文献,谓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旁腺腺癌时,则甲状腺髓样癌肯定存在(100%),而且嗜铬细胞瘤常为双侧性(84%),甲状旁腺瘤可能为多发性,应提醒手术医生注意。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病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为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
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可为具功能性(分泌活性激素并造成特征性临床表现)或无功能性,可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间隔期可长可短,病情可重可轻,病程可缓可急。
MEN可分为两种类型:MEN 1及MEN2,后者又分为2种亚型:MEN 2A,MEN 2B。
此外,还有不能归属于MEN 1或MEN2的混合型MEN。
第一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MEN 1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20/10万。
MEN 1患者中约10%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的,称为散发性。
MEN 1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于不同家系及同一家系的患病者中变化不一。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为MEN 1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与腺瘤所致散发性甲旁亢病例相比较,起病较早(20余岁),男女发病率相仿而非女多于男,在病理上为多个甲状旁腺增生,大小可不一致。
诊断依据同于一般散发性病例。
甲旁亢所致高钙血症可加重同时并存的胃泌素瘤患者症状及血胃泌素升高水平。
[肠胰内分泌瘤]
可为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包括以下肿瘤:胃泌素瘤,常伴Zollinger-Elhson综合征,约占MEN 1中肠胰瘤的50%~60%。
此种胃泌
素瘤的特点为体积小、多中心性,且可为异位性,不位于胰腺内,而处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同于散发性者,常为恶性,但其侵犯性不如散发性者严重。
诊断依据为同时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及高胃酸分泌,据此可与常见的胃酸缺乏症伴高胃泌素血症相鉴别。
必要时可作胰泌素(Secretin)兴奋试验,胃泌素瘤患者血浆胃泌素升高。
由于MEN中胃泌素瘤体积小,其定位诊断较困难,CT及MRI可检出肝转移性病灶,但对胃泌素瘤往往难以确诊,进一步定位方法包括内镜超声、选择性动脉注射胰泌素后肝静脉采血测胃泌素以及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扫描。
MEN 1中胰岛素瘤发生率约占起源于胰岛肿瘤的20%,其余的为胰升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及无功能瘤。
MEN 1中胰岛素瘤亦常为多中心性,定位亦较困难,内镜超声检查、选择性滴注钙剂后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等有助于定位。
[垂体瘤]
发生率约为25%,大多为催乳素瘤,可伴或不伴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其次为生长激素瘤、无功能瘤及ACTH瘤伴cushing综合征。
MEN 1中垂体瘤甚少为恶性,其诊断、治疗同于散发性病例。
[肾上腺腺瘤及其他病变]
包括分泌皮质醇的腺瘤可见于MEN 1。
MEN 1中出现的Cushing 综合征有3种可能性:①肾上腺腺瘤;②垂体ACTH瘤;③类癌伴异位ACTH综合征。
以垂体瘤较多见。
在MEN 1中甲状腺腺瘤及其他甲状腺疾病亦较为多见。
在MEN 1的家族成员中,出现皮下脂肪瘤、皮肤胶原瘤及多发性面部血管纤维
瘤者约占30%~90%,此类表现有助于对这些个体进行筛查,以明确携带MEN 1缺陷基因者。
[MEN 1发病机制]
MEN 1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1 1 q13带,编码一含61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 menin)。
根据MEN 1中menin基因缺陷的状况可推测其为一抑瘤基因。
menin基因缺陷的性质多样化,并覆盖整个基因,常产生一截短并失去功能的Menin。
除此通过遗传见于全身细胞的基因缺陷外,在MEN 1肿瘤组织中发现Menin另一等位基因也发生缺失,从而在肿瘤组织中Menin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一个是遗传的,全身细胞都存在,另一个是在一些出现肿瘤的特定组织中发生的获得性突变,于是在这些组织中,Menin 两个等位基因功能皆丧失,导致细胞增殖,发生肿瘤,这一现象符合两次打击致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致瘤的模型。
约20%散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及一部分散发性胰腺内分泌癌、肺类癌亦可出现。
menin基因突变,但此种突变只发生于肿瘤组织而不见于患者的正常细胞,故不形成疾病家族性集聚现象。
[MEN 1的治疗]
MEN 1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为切除3个甲状旁腺,另一个切除一半,留下半个甲状旁腺,也有主张作4个甲状旁腺全切除,将外表上最接近正常的一个腺体的一半移植于一侧习惯上非主要使用的前臂肌肉中。
手术治疗后甲旁亢持续存在或复发的频率皆明显高于散发性甲旁亢患者。
术后甲旁亢持续存在,即血钙与血甲状旁腺激素
皆未恢复正常者占36%;复发者,指血钙恢复正常3个月以上甲旁亢又复发占16%;而散发性病例术后疾病持续存在及复发者分别占4%及16%。
MEN 1中手术后甲旁亢持续存在发生率高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甲状旁腺不止4个,或有异位的甲状旁腺组织;复发率高是由于剩余的甲状旁腺组织继续受到促进生长的刺激。
[MEN 1的筛查]
对患MEN 1者的家族成员应作全面的病史采集及体检。
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为血离子钙浓度测定,或作血总钙测定加血浆蛋白测定作校正,从15岁起开始定期检查。
此外催乳素、胃泌素及空腹血糖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menin基因突变检测由于过于复杂、昂贵,只有具备条件的研究室方可施行。
第二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
MEN 2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其患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10/10万,携带有MEN 2缺陷基因者,其疾病外显率高于80%。
MEN 2可分为两种独立的综合征:MEN 2A,又称Sipple综合征,以及MEN 2B。
MEN 2A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 2B则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一些身体异常表现,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少见。
[甲状腺髓样癌(MCT)]
为MEN 2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而且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重要因素。
MCT的病理演变开始时为产生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以后发展为癌,常为多中心性,并集中于甲状腺的上1/3处,
此与正常甲状腺内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状况相符。
全部甲状腺髓样癌中约1/4为遗传性的,后者的分布约45%为MEN 2A,50%为单一性家族性MCT,5%为MEN 2B,MEN 2B中的MCT为家族性病例中病情最重、发生最早(常在5岁前即出现)、进展最快者。
MCT的扩散最初在甲状腺内,继而累及区域性淋巴结,至后期可转移至肝、肺、骨骼。
MEN 2中MCT 的生化诊断依据为五肽胃泌素或静脉滴注钙促使血浆760降钙素明显升高。
病理诊断于分化不良的甲状腺肿瘤可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降钙素阳性结果。
细胞外淀粉样沉积物可与抗降钙素的抗血清起反应也有助于诊断。
[嗜铬细胞瘤]
约见于携带MEN 2基因个体的50%,多位于肾上腺,常为双侧性,恶性者少见。
病理变化亦经过肾上腺髓质增生阶段,以后发展为肿瘤。
诊断方法同一般嗜铬细胞瘤病例。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MEN 2中的甲旁亢与MEN 1者一样系由甲状旁腺增生所致,约见于25%的MEN 2A患者,而于MEN 2B中较少见。
MEN 2中的甲旁亢对外科手术的疗效较好,不似MEN 1中者难治。
MEN 2B患者呈现一些不见于MEN 2A的临床表现,包括一些部位黏膜神经瘤:舌、唇、眼睑及胃肠道,类Marfan综合征体态(胸廓凹陷、肢体细长等)。
[MEN 2的发病机制]
MEN 2的发病机制系ret原癌基因(RET)发生突变所致。
RET为一单
链穿膜含酪氨酸激酶的蛋白,在许多起源于神经嵴的细胞(如甲状腺、肾上腺、肠内部神经系等)中表达,在机体的发育上起重要作用。
RET 结构上的特征是在其细胞外部分近细胞膜处聚集有多个半胱氨酸,在细胞内部分则含有一酪氨酸激酶区段。
MEN 2A患者RET基因有突变存在,主要位干细胞外近膜处半胱氨酸,可为错义性突变,或小的DNA 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皆累及前述的半胱氨酸。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者往往可检出MEN 2A中半胱氨酸突变,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氨基酸突变。
MEN 2B患者的RET基因突变不涉及MEN 2A中的半胱氨酸及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中的氨基酸,其突变的95%以上为甲硫氨酸Met 918变为苏氨酸(Thr 918)。
[MEN 2的治疗]
MEN 2中的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其病变为多中心性,应作全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心性淋巴结切除,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将出现疾病复发。
手术前应作有关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嗜铬细胞瘤,同时有嗜铬细胞瘤者应作相应治疗及术前准备。
MRI以及选择性静脉采血测降钙素有助于发现癌肿转移灶。
已有转移者手术治疗为姑息性而不能根治。
化疗及放疗的效果有限,仅适用于晚期的患者。
MEN 2中嗜铬细胞瘤的治疗同于散发性者。
须注意MEN 2中的嗜铬细胞瘤可为双侧性的,需加强检查。
如为一侧性,则在切除后应密切随访,以及早发现另一侧肿瘤出现并及时治疗。
[MEN 2的筛查]
由于RET基因突变的部位有限,对患MEN 2者的家族成员应争取
作基因检测,远较以往测定降钙素的筛查方法可靠。
(陈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