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营养与环境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二章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2. 简述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思考与练习
3. 患者女性,70岁,患高血压20多年,近年来感到心慌、气短,疲乏无力、纳差,下肢水 肿。最近只要轻微的活动就感觉到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时偶尔被憋醒,被迫端坐,咳出泡沫 样血痰,送往医院。查体:口唇、指端呈现青紫色,肺部有湿性啰音,血压90/60mmHg,上腹 部胀满,肝脏肿大并有压痛,颈动脉怒张,X线拍片,发现心脏明显肥大。诊断为原发性高血 压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立即抗心衰治疗,吸氧,应用强心利尿剂,同时配合营养支持。请问:
急危重症护理学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十二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王继彦
第一节 概述
一、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二、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目的 三、营养支持的评估 四、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原则
一、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在物质代谢方面可能出现以下影响: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活跃,形成高血糖
肠内营养液输入途径
一、肠内营养
符合人体正常生理 过程。口服时,合 理足够的膳食能满 足大多数患者对各 种营养素的需求。 不能主动经口摄食 或经口摄食不足的 患者则可通过其他 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治疗;
治疗<4周得患者, 最理想的肠内营养 治疗途径是放置细 的鼻胃管。优点在 于胃的容量大,对 营养液的渗透压不 敏感。缺点是有反 流与吸入气管的危 险,长期使用者可 出现咽部红肿、不 适,增加呼吸系统 并发症等。
总淋巴细胞计数(TLC) 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SDH)
三、营养支持的评估
3.综合营养评定
单一指标评定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局限性强而误差较大,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综 合性营养评定方法,以提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常用方法包括预后营养指数、营养评定指数 、主观全面评定和微型营养评定。判断患者有无营养不良,应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
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第十二章繁殖的营养需要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标准奶乳脂校正乳(FCM)非脂固形物(SNF)固形物校正奶(SCM)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指妊娠母猪喂以与空怀母猪相同的维持日粮时,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增重也高于空怀母猪的现象。
标准奶:通常将乳脂含量为4%的乳称为标准乳或标准奶。
乳脂校正乳(FCM):为了比较不同奶牛产奶量的高低,计算不同条件下产乳的能量需要,通常将不同乳脂含量的产奶量校正到含乳脂4%的标准状态,校正后含乳脂4%的奶叫乳脂校正乳(FCM)非脂固形物(SNF):指牛乳总固形物除去脂肪而所剩余的蛋白质、乳糖及矿物质的总称固形物校正奶(SCM):当乳脂率低于 2.5%时,用乳脂校正乳(FCM)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
此时可根据乳脂量(F,kg)及非脂固形物含量(SNF,kg),折算成含乳脂4%和非脂固形物8.9%的产奶量,即固形物校正乳(SCM),或称为非脂固形物校正奶。
二.简述利用析因法确定妊娠母猪能量需要的估算过程?妊娠期间母猪能量的总需要可以剖分为维持需要、妊娠产物需要和母体增重需要三大部分,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析因估测。
ME(kJ/d)=MEm+MEc+MEs其中ME为妊娠期间母猪代谢能的总需要,MEm为维持代谢能需要,MEc为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s为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
母体增重的代谢能(MEs)需要,通过母体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估计。
母体脂肪组织(F)和瘦肉组织增重量(L)一般通过母体自身增重量(Gs)进行估算,其中F= Gs× 0.638 – 9.08,L= Gs-F。
脂肪组织含脂肪90%,瘦肉组织含蛋白质23%。
每沉积1g脂肪和蛋白质分别需52.3和44.4 kJ ME。
具体估算过程参考以下过程。
配种体重为175kg、妊娠增重45kg、预期产仔数10头的母猪ME日需要量:a.维持代谢能需要MEm=443.5 W 0.75=443.5×(175 + 45/2)0.75 =23365 kJ/db.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c=3.67×20×10÷49%= 1498 kJ/dc.母体增重需要母体自身增重量Gs=45-2.28×10=22.2 kg母体脂肪组织增重量F= Gs× 0.638 – 9.08=22.2×0.638-9.08=5.1 kg母体瘦肉组织增重量L= Gs-F=22.2-5.1=17.1 kg母体每日脂肪沉积量=F/114=5.1/114×90%=0.0403 kg/d=40.3g/d母体每日蛋白沉积量=L/114=17.1/114×23%=0.0345 kg/d=34.5g/d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脂肪沉积需要+蛋白沉积需要=40.3×52.3+34.5×44.4=3640 kJ/dd. 该母猪的ME日需要量=MEm+MEc+MEs=23365+1498+3640=28503 kJ/d=28.5MJ/d三.利用我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的有关参数计算体重600kg、日产奶30kg(乳脂4%,乳蛋白3.4%)的产奶牛对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的需要量。
植物生理学第12章
三、脱落的解剖学和生理基础 (1)离层与脱落 离区:指分布在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一 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 离层:脱落的过程是水解离区的细胞壁和中 胶层,使细胞分离,成为离层。 促使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和沉积,保护分离的 断面,形成保护层。 离层细胞分离后,叶柄只靠维管束与枝条连 接,在重力或风的压力下,维管束易折断。 在脱落发生之前, 激素 信号 酶合成 呼吸加强
离层细胞活动受多种激素影响 ⒈脱落酸:叶片接近脱落时,脱落酸含量最高。 脱落酸促进脱落的原因: 1)脱落酸能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分泌 2)能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 短日照有利于脱落酸的合成,所以短日照是叶 片脱落的环境信号。 ⒉乙烯:乙烯释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 乙烯促进脱落的原因: 1)诱导离层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合成,增加膜透性。 2)促使生长素钝化和抑制生长素向离层输导。
2、植物激素调控理论 植物营养生长时,根系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运 到叶片,促使蛋白质合成,推迟植株衰老。 但是植株开花、结实时 ⑴ 根系合成的CTK数量减少,叶片得不到足够的 CTK; ⑵ 花和果实内CTK含量增大,成为植株代谢旺盛 的生长中心,促使叶片的养料运向果实,这就 是叶片缺乏CTK导致衰老的原因。 另一种解释是花或种子中形成促进衰老的激 素(脱落酸和乙烯),运到植株营养体所致。
四、植物衰老的原因 1、营养亏却理论 生殖器官是一个很大的“库”.垄断了植株营 养的分配,聚集了营养器官的养料,引起植物营养体 的衰老. 但此理论不能解释下列问题: ⑴ 即使供给已开花结实植株充分养料,也无法 使植株免于衰老. ⑵ 雌雄异株的大麻和菠菜,在雄株开雄花后,不 能结实,谈不上积累营养体养分,但雄株仍然衰老死 亡.
护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 饮食与营养(2)
☆鼻饲护理 ①鼻饲用物每日更换消毒2次 ②长期鼻饲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 ③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晚间拔管后次晨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常见并发症 ①误吸 ②机械并发症:鼻咽部、食管粘膜损伤、营养管堵塞 ③胃肠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④代谢并发症:高渗性脱水、高血糖、氮质血症、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异常
2、感染性并发症
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性感染
3、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症、低血糖症、高脂血症、低磷血症、肝功能异常、酸碱 平衡紊乱等
(四)社会因素 饮食习惯、经济状况、饮食环境、营养知识
二、饮食状况的评估
(一)一般饮食形态
用餐时间的长短,进食的方式,摄入食物的种类及量,饮食是否规律, 是否使用补品及其种类、剂量、服用时间,有无食物过敏史,有无特 殊喜好或厌恶的食物
(二)食欲
食欲有无改变,若有改变,应注意查找和分析原因
(三)影响因素
②肩胛下部:左肩胛下角下方
2cm
③腹部:距脐左侧1cm
第四节 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
一、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患者进食前的护理
(一)进食环境的准备 (二)患者的准备
三、患者进食时的护理
(一)及时分发食物 (二)鼓励患者进食 (三)协助患者进食 (四)特殊患者进食 (五)及时处理患者进食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二、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s)
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人工精制、营养素齐全、由无渣小 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性营养合成剂。 特点 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明确、全面、平衡,不含纤维素, 不需消化即可直接被小肠吸收。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一部分:第1-5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1.1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探索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1.3 化学实验技能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第二章:食物与营养2.1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不同营养素的分类和作用分析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和摄入途径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营养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2.3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习营养健康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第三章:药物与健康3.1 药物的基本知识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学习药物的名称和用途3.2 药物的合理使用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3.3 常见疾病的化学治疗学习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第四章:环境与化学4.1 环境问题的化学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影响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源4.2 环境保护与化学措施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索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贡献4.3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化学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学习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第五章:化学与科技5.1 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学习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领域的贡献5.2 现代化学技术的应用掌握现代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化学在生物工程、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5.3 化学与科技伦理了解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学习化学在科技伦理中的责任和挑战第六章:化学与能源6.1 能源的基本概念学习能源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化学能源的转化和利用6.2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掌握化石燃料的形成和作用探索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影响6.3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第七章:化学与材料7.1 材料的分类与性质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应用7.2 金属材料的制备与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探索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7.3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用途学习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八章:化学与日用品8.1 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了解日用品的分类和成分学习日用品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和安全性8.2 化妆品与皮肤护理掌握化妆品的成分和作用探索化学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8.3 清洁剂与洗涤原理学习清洁剂的成分和作用掌握洗涤原理和清洁剂的选用第九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9.1 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学习化学肥料、农药的作用和合理使用9.2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探索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挑战9.3 化学与生物技术学习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章:实验技能与探究10.1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安全规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10.2 化学实验设计与实施探索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10.3 科学探究与化学思维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第十一章:化学与健康11.1 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学习人体内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其作用了解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11.2 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11.3 食品安全与健康学习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第十二章:化学与环境保护12.1 环境污染与健康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12.2 环境保护技术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2.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自然资源13.1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自然资源利用中的应用13.2 矿物与岩石了解矿物的性质和分类学习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13.3 化学与资源开发掌握化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探索化学在新型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与信息科学14.1 化学与计算机科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4.2 化学与网络技术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化学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14.3 化学与传感技术了解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第十五章:化学与前沿领域15.1 化学与纳米技术学习纳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在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作用15.2 化学与生物化学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化学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5.3 化学与宇宙探索学习宇宙探索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共十五个章节。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精品】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 饮食与营养
第二节 一般饮食的护理
一、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
年龄 、活动量 1. 生理因素
特殊生理状况
2. 病理因素
疾病
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酒 食物
3. 心理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二、病人一般饮食护理
油脂类 ≤25g/d
鱼禽肉蛋 蔬菜类 大米面 包谷类
奶类及豆类奶制品 100g/d豆制品50g/d
饮 食 ❖ 总热能约为12.5MJ/d。 原 则
高热量食品
(二)高蛋白饮食
适 用
❖适用于长期消耗性疾病,如结核性 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 贫血、大面积烧伤、肾病综合征、低
范
蛋白血症等。
围
饮 食
❖蛋白质供给量为1.5~ 2.0g/ (kg·d)。每日总量不超过120g,总
原
热量为10.5~12.5MJ/d。
饮 食 ◆成人每日进食盐量<2g(含钠0.8g) 原 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含钠量。 则
低盐饮食禁忌食品
(七)无盐低钠饮食
◆按低盐饮食的适用范围,特
适用范围 别是水肿较重者。
饮食原则
◆除无盐外,还需控制摄人食物 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0.5g/d)。
(八)高纤维素饮食
适 用 ★便秘、肥胖、高脂 范 血症、糖尿病等患者 围
第十三章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饮食 一般饮食的护理 特殊饮食的护理 出液量记录
第一节 医院饮食
一、基本饮食
饮食种类 适用范围
饮食原则
用法
普通饮食
无消化道疾患 一般易消化、无刺 、病情较轻或 激性食物 疾病恢复期
第十二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三、动物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剖析
总需要量= 维持需要+生产需要 公式:R=aWb+cX+dY+eZ+…… 其结果为净养分量
各生产需要 W:体重(kg); Wb:代谢体重; a,b,c,d,e: 每单位代谢体重或单位重量产品所需营 养物质; X,Y,Z:各产品产量。
第二节 饲养标准 P183、7 Nhomakorabea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P183
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年龄、体重、性别、 生理阶段、生产目的与水平等,以科学研究 结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科 学地规定一头动物每天应给予的各种营养物 质的量(或/和每Kg日粮营养物质的含量)。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的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 包括下列部分或全部 P187
序言、研究综述;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供给量(包括确定需要量的
DCP用于维持的BV:一般在0.65左右。在实际生产条件下, 一般非反刍动物:0.55估计; 年幼动物(如肉用仔鸡与哺乳仔猪):0.60或更高些; 奶牛:平均为0.60; 小肉牛:0.70。
饲料中CP的消化率: 生长肥育猪平均为0.8;小猪平均为0.83; 鸡平均为0.82; 反刍动物约0.70左右。
五、肥育:畜牧生产上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
化饲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第二节 生长规律
一、总体的生长:
(一)绝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1
体
重
绝对生长:某段时间内的总
增长(增重),或达到某一日
龄的体重。
绝对生长速度 以日增重表 示。
转折点
年龄
(二)相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2
现; 二是控制矿物质的慢性中毒; 三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动物营养学习题
绪论1、名词: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动物营养学。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4、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有何地位和作用?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CP、CA、EE、CF、ADF、NDF。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各种养分如何测定或计算?3.简述养分一般的营养生理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CA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7. 生产猪全价饲料时,每吨配合饲料加入了600g FeSO4·7H2O、200gMnSO4·H2O、700gZnSO4·7H2O、700gCuSO4·5H2O,问此饲料中分别添加了多少ppm的Fe、Cu、Mn、Zn?(纯度85%)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名词:消化,吸收,消化率。
2.比较单胃,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3.瘤胃消化饲料的基础及其优缺点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料,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内源cp1.5g Ca0.9g 问cp,Ca的ADg 和Tdg各是多少?5.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 为什么说动物缺水比缺乏其他营养素更危险?3. 试述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4.动物体水的来源和去路分别有哪些方式?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名词:EAA、NEAA、LAA、RDP、UDP、IP。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第十二章 PNEN(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二)有一定疗效的中适应证
5. 妊娠剧吐或神经性拒食 6. 需接受大手术或强烈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
(大手术前7~10天开始) 7. 入院后7~10天内不能建立充足的肠内营养 8. 炎性粘连性肠梗阻
★三、肠内营养禁忌证
肠内营养不宜应用、或慎用于下列情况: (一)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肠内营养的喂养。应采用等渗的婴儿肠 内营养,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足 够的水分。年龄大于1周岁的婴儿可应用肠内营养。 (二)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 6~8周,以后采用逐步增 量的肠内营养。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三)肠外营养支持无肯定疗效的弱适应证
1. 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情况下, 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如小于20%体表面
积的烧伤、轻度急性胰腺炎等 2. 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恢复期间。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无治疗价值而继续盲目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 肿瘤伴恶病质的病人
对于可以经口,但消化道不能充分分解、消化复杂营 养物质,则应用食物的分解物不需要或仅需要简单消 化即可吸收利用。
深刻理解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 忌证。
授课内容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Douglas Wilmore
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控制或纠正者 胃肠道功能正常或能肠内营养者 病人一般情况好,短期肠外营养预计时间小于5天者 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益处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在食品安全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危害,学会如何鉴别和避免这些危害。
2.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授营养素的摄入与搭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3.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强调以下几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了显著提升。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浓厚兴趣,对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内容具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然而,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难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2.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不能将所学化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3.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十二章-抗性生理
(2)氨毒害
• 高温抑制氮化物合成,氨积累过多,毒害细胞。 •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引入植物能使氨含量
减少,热害减轻。 • 多肉植物由于具有较多的有机酸代谢,因此抗热
抗性的
避害性
2种形式: 抗逆性
• 植物整个生育期不与逆境相遇(沙 漠中的植物只在雨季生长)
• 植物通过自身形态和代谢来忍耐逆 境(大多数植物)
忍耐干旱:肉质汁光合 茎的仙人掌;
逃避干旱:湿季沙漠之 星。
植物抗性生理: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 的抵御抗性能力。
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信号转导过程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抗寒锻炼: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 内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加强 的过程。
尽管植物抗寒性强弱是植物长期对不良环境适应的结果,但 即使是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抗寒锻炼之前,抗寒性 是很弱的(冬季能抵御-30度低温的针叶树种,夏季在-8度环 境中仍然受害。)。因此寒潮突袭,植物容易受害。
当逆境导致植物失水时,会诱导参与渗透调节的基因表达形 成渗透调物质,提高细胞渗透压,降低水势,使植物重新吸 水。
包括糖、氨基酸、有机酸和无机离子(如K+)
甜菜碱 硫代甜菜碱
海藻糖
四氢嘧啶
脯氨酸
肌醇
山梨醇 甘露醇
缺水
渗透压调节
无渗透压调节
胁迫条件下,ABA含量增加,是一种应激激素。
1. 逆境时,ABA含量增加
◦ 冬性作物春化以前的幼年期抗寒性最强 ◦ 春化以后抗寒性急剧下降 ◦ 转入休眠后抗寒性增强 ◦ 完全休眠时抗寒性最强 ◦ 休眠打破开始生长后抗寒性减弱
2. 外界因素
温度
新版《健康管理师》 第十二章 健康信息学考点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备注:以下内容均需熟悉掌握,文字加深加粗的多为曾出现真题考点的地方。
)◆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能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主要特征:特征内容可识别性信息是可以识别的,识别可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
不同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可存储性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存储的。
可扩充性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不断扩充。
可共享性同一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因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可传递性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者动作相互沟通传递消息,这是信息的本质特征。
可转换性信息可以由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可再生性信息永远都在产生、更新、演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
时效性和时滞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
而且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都有其时滞性。
真题:需要定期体检并更新个体健康档案主要反映了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包括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这四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信息的分类:分类包括按其重要性程度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其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军事信息按信息的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按信息的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等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按观察过程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按信息的作用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有害信息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前馈信息、反馈信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高度发展的结果。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它没有掺杂任何主观性因素,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第一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第一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一.内环境: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复合体。
那么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什么?这些细胞如何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人体如何提供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如何维持环境的稳固?这些问题确实是本章讨论的重点——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体液:人体中全数液体的总称。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之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份。
二者关系如以下图:2.内环境中的物质A.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代谢废物,如CO2、尿素等;其他物质,如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份。
B.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呼吸酶、转氨酶、解旋酶、聚合酶等;外部环境的各类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问题:H202酶不在人体的细胞外液中,讲义的哪个实验能够证明,如何设计实验?C.三种液体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份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中要紧含有水(90%)、无机盐(1%)、蛋白质(7〜9%)、血液运输的物质(含各类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和淋巴除含蛋白质很少之外,其余成份和含量均与血浆相似。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中的大部份蛋白质是肝脏合成的,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存在,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少;淋巴液含有大量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高,可是比血浆低;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由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很少能出细胞,故蛋白质浓度最高。
问题:各部份液体之间的蛋白质浓度大小顺序是什么?血液的组成成份是什么?血液的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份吗?D.不属于体液的其他液体: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尿液、原尿、脑脊液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贮存的液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空气、水等是外界环境,内环境的液体成份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它们不是细胞外液,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份。
营养课后习题
营养对动物繁殖有何影响?短期优饲/催情补饲?
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特点?
动物繁殖周期中的营养生理规律?
繁殖母畜营养需要的构成?
01
02
04
03
第十八章 繁殖营养需要
影响乳成分的因素?
01
标准奶?NND?
02
泌乳动物营养需要的构成?
03
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性疾病?如何预防?
04
第十九章 泌乳营养需要
06
蛋白质营养(二)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有关的性质?何为NSP?NSP的抗营养作用?
01
美拉德反应?功能型寡糖的特殊生理作用及机制?
02
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03
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不同比例对能量利用的影响?
04
CF的有益作用?
05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脂类的组成、主要性质?
04
设计一个动物饲养实验的基本步骤?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法和析因法。其中综合法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饲养实验、平衡实验和屠宰实验等。
饲养标准、营养需要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饲养标准包括NRC、ARC和中国饲养标准等。
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指标体系及种类?数值表达方式?
05
怎样学?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营养学 Nutrition Science?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为什么要学动物营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绪 论
CONTENT
概念:饲料、养分、游离水、结合水、总水分、初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EE、NDF、ADF、无氮浸出物
1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中国国家处方集 第12章 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第12章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12.1 肠外营养药 (2)12.1.1 脂肪乳 (3)12.1.2 氨基酸 (6)12.1.3 多腔袋类肠外营养药 (13)12.2 肠内营养药 (15)12.2.1 通用型肠内营养药 (16)12.2.2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药 (21)12.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24)12.3.1 水、电解质补充药 (24)12.3.2 酸碱平衡调节药 (29)12.4维生素类 (30)12.5 矿物质类 (37)本章包括临床营养(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用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用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用药三大类。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消化道外或内的各种途径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指营养不足)、增强患者对感染创伤等应激(stress)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减少费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Outcome)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受益。
根据其输注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否需要给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的具体问题。
目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和结合临床来考虑是否有适应证。
营养风险的定义是“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相关的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是以临床结局为终点,不是以出现营养不良为终点。
当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患者有营养风险。
该筛查的评分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疾病(包括将要进行的手术)评分;二是营养状况受损评分;三是年龄评分,如70岁以上的患者对饥饿的耐受性差,更需要营养支持。
当有营养风险时(评分大于等于3分)结合临床,需要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具体操作方法见“分会”2006和2008版的指南和规范。
肥胖患者在患病时如有需要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目前的基本方法是:给予低热量供给(每天 20 千卡/Kg 或更低)和正常量的蛋白(氨基酸)摄入。
动物营养学 思考题
12.生物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3. 叶酸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4.维生素B12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5. 胆碱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6. 维生素C的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章 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能量蛋白比与蛋白能量比
二、问答题:
1.营养需要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消化试验的种类有哪些?
3.说明全收粪法测定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4.比较全收粪法与指示剂法的优缺点。
5.饲养试验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6.饲养试验的种类有哪些?
7.比较屠宰试验的适用范围、屠宰方法及测定指标。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EFA)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二、问答题:
1.简述脂肪的分类。 来自2.说明脂类的主要性质。
3.说明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
4.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脂肪消化代谢的特点。
5.EFA的分类。
6.简述EFA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状。
9. 计算肉鸡饲粮中含钠、钾和氯分别为0.18%、0.05%和0.20%的电解质平衡值?
10.说明饲粮电解质平衡对动物营养的重要性。
11.铁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3.哺乳仔猪容易缺铁的原因。
14.锌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5.铜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
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
第三章 水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应激区
指高于上限临界温度的温度区域。
(3)冷应激区
指低于下限临界温度的温度区域。
有效环境温度与动物的体温、产热、散热相互关系
如图。
动物在不同温热区域产热、散热及体温变化
A、冻死点 B、代谢顶峰与降温点 升温点 F、热死点 注:总产热的虚线段表示讥饿时产热
C、LCT
D、UCT
E、
(引自NRC,1981)
二、保护环的营养措施
1、准确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 2、利用理想蛋白质技术配制饲粮,降低饲 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
一般而言,饲粮添加第1-3限制性氨基酸,蛋 白质降低2-4个百分点,N排泄量可减少20-30%。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3、应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利用和消化率
已成功应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酶制剂、寡
绵羊:
当环境温度低于下限临界温度时, 绵羊需要的 维持代谢能(MEm)可按下式估计: MEm( kJ/天 ) = 534.7 BW0.75 + b ΔT I
式中:△T是有效环境温度与下限临界温度的差值; I是 总隔热系数(℃/kJ.m2.天); b是动物表面积(m2)。
当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时, 应改变饲粮粗精比例 来调节能量浓度, 保证绵羊食入足够能量。
冷热应激均提高代谢率,并影响消化道中微生
物对某些维生素的合成,因而增加维生素需要量。
5 .水
温热环境对动物的需水量影响很大。
第三节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一.动物生产对的环境污染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一、动物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排泄物的污染(粪、尿); 2.有毒有害气体(氨、硫化氢等) 3.氮、磷污染; 4.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污染(铜、锌、砷、硒); 5.抗生素等药物残留;
2、鸡
温度在18-21℃外, 每上升或下降1℃, 生长鸡 和产蛋鸡的采食量相应降低或增加1.6-1.8%。鸡对 温度变化能产生适应,一旦适应后, 环境温度对采 食量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少。经总结大量文献资料发 现,环境温度从26℃升高到29℃,蛋鸡采食量下降 较小,温度继续升高到32℃,采食量明显下降。
糖、酸化剂、微生态制剂、除臭剂等。
4、限制某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对环境有污染的一些饲料添加剂应限制使 用,如高铜、高锌、砷制剂、抗生素等。
5、合理调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复习思考题
1.环境对动物利用饲料养分有何影响?
2.论述动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环
境的营养措施。
加约19.5g。
在4-28℃温度环境中, 生长猪的随意采食量 可按下式计算: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VFI(g饲料/kg活重)= 46.5(±0.00031)-0.66(±0.00004)(Ta-LCT)
LCT=24-(0.15×活重(kg))
式中:Ta为环境温度。
(残余方差为0.0077)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小公水牛
在32.6℃时的采食量比在温度适中区时低15%。 绵羊 采食量变化与奶牛类似, 即: 在炎热环境中采食
量下降; 而温度低于温度适中区时, 采食量增加。
剪毛后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与温度变化呈线
性关系: DMI(g/kg BW0.75) = 111.3 - 0.52 Ta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第十二章 营养与环境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热平衡与温热环境 第二节 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第三节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热平衡与温热环境
一.热平衡 二.温热环境
一、热平衡
1、热平衡的概念
动物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即为热平衡。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见图所示。
一、热平衡
产 热 散 热
体表面积
辐射 体 热 身体被毛 蒸发
基础代谢
饲 料
热增耗
体内储备 的养分
饮水和排泄
组织和外周 血流的传导
随意活动
生产过程 外界热
传导
对流
环境温度、湿
度及空气流动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示意图
一、热平衡
2、热平衡的调节
有两种方式
(1)物理性调节 指动物通过调整姿势、增减体表面积、扩张 或收缩体表血管、改变被毛或羽毛覆盖情况等来 调节体热散失程度的方式。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在15-30℃的环境中, 产蛋鸡的采食量(Y)可用 下面公式计算: 白来航 Y(KJ.ME/天/只)=1606-35.283Ta+1.6469Ta2-0.0362Ta3 黄壳蛋系 Y(KJ.ME/天/只)=3597-294.47Ta+13.589Ta2-0.21833Ta3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2.蛋白质和氨基酸
温热环境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赖氨酸及蛋 氨酸的需要量, 也不影响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
率。但应根据采食量变化调整饲粮中蛋白质、氨
基酸的浓度。
3.矿物质
冷热应激时,动物体内代谢加强、某些矿 物元素排泄增加,从而增加矿物质需要量。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4.维生素
第二节
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1、生长肥育猪
环境温度高于21℃时, 温度每上升1℃, 每头
猪每天采食量减少60-100g(13KJME/g);环境温度低
于15℃时, 温度每下降1℃, 每头猪每天采食量增
的差值(℃)。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牛:
肉牛的维持净能(NEm)需要可用按下式计算:
NEm ( MJ/天 ) = aBW0.75 式中:a 在温度适中区中为0.3222;当环境 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时, 每增加或减少1℃,
a要相应地减少或增加0.00293, 或者维持代
谢能减去或增加0.91%。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能损失, 代谢能值增加。
冷热应激时,动物需提高代谢率来调节产
热和散热,动物总产热提高。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3、对养分代谢利用率的影响
温热环境通过影响动物采食、消化、代谢及产 热来改变养分用于机体维持和生产的分配比例, 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1.能量
冷应激和热应激均提高动物的能量需要。
一、热平衡
(2)化学性调节
指动物通过提高体内养分代谢速度和肌肉节
律性收缩(寒颤)来提高产热量或增加呼吸次数
(如热性喘息)来提高散热量的方式。
二、温热环境
1、温热环境的概念
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 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 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 温热环境常用综合指标来评定,如有效环境温 度(Effective Ambient Temperature,简称EAT)。
二、温热环境
2、温热环境的划分
(1)温度适中区 也称为等热区。在此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体温
保持相对恒定,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正常。
下限(最低)临界温度(LCT):等热区的下
限有效环境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UCT)上限有效环境温度。
二、温热环境
最适生产区:在等热区中最适合动物生产和健康、动
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生理最低水平的温度偏区。
猪:
环境温度在温度适中区以下每下降1℃, 20kg、20~60kg和 60~100kg的生长肥育猪每
天分别需增加14、27和38g 饲料(12kJ.ME/g)
以补偿热散失。环境温度在低于18~20℃时,
每下降1℃, 母猪维持能量需要增加4%。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鸡:
生长鸡或产蛋鸡处在18~21℃环境温度以外时, 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采食量降低或增加1.6~ 1.8%。产蛋鸡能量需要可按下式计算: ME(kJ/天/只)=544BW0.75(1.015)△t+23△BW+8.66EE 式中:BW为体重(kg);△BW为每天生长增重或 失重(g);EE为蛋重(g);△t 是25℃环境温度
3、反刍动物
肉牛 温度在15-25℃外,低于15℃,采食量增加2-
25%; 高于25℃, 采食量降低3-35%。
奶牛 饲粮为60-65%优质粗料和35-40%精料时,在20℃时的采食量比10-20℃时高约35%; 在2527℃时, 采食量开始下降, 在40℃时的采食量比 18-20℃时低60%。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1、对养分消化的影响
环境温度升高,可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
环境温度下降,则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
环境温度对养分消化的影响机理为:
温度影响胃肠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 从而影 响排空速度和消化过程。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2、对养分代谢的影响
冷环境中,猪、牛、绵羊的尿氮排出量增加,
导致表观代谢能值降低。高温可降低尿能和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