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细菌性痢疾是两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它们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但两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伤寒病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疾病。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耐受力。
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伤寒患者体内排出的粪便、尿液、唾液、血液、汗液、泪液等分泌物和组织渗出液中均可携带伤寒杆菌,传播途径主要有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和人际传播。
症状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极度乏力、面色潮红、神志不清、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虚脱、休克等症状。
未经及时治疗,伤寒可导致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肠道感染等。
治疗针对伤寒杆菌的特点,常规治疗方案为口服抗菌药物,如氯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等。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多饮开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4天,病情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细菌性痢疾病因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痢疾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菌。
痢疾患者排泄的粪便中含有痢疾杆菌,是传播途径的主要来源。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途径和食物传播途径。
症状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为1-7天,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
病程一般为1-2周,多数可自愈。
治疗治疗方案主要是使用口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阿奇霉素、氯霉素等,治疗时间一般为5-7天。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品。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他人。
两者的区别虽然伤寒和细菌性痢疾都是肠道感染疾病,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同。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而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其次,两者的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
伤寒主要通过水源传播和食物传播传播,而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痢疾,霍乱
伤寒掌握: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原治疗。
熟悉:伤寒杆菌的抗原性,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的治疗。
一、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一)病原学1.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不形成芽胞,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
2.呈短杆状,有鞭毛,能运动。
3.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4.本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5.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所有带菌者,尤其是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尤其是散发流行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伤寒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第二次发病者(约2%)4、流行特征:世界各国均有发病,以温带和热带地区为多。
流行多在夏秋季(三)临床表现1、潜伏期:7—23天,一般10—14天2、初期(第1周):发热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特点:体温呈阶梯式上升3、极期(2-3周):发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消化道: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可并发心肌炎肝脾肿大:一周末时出现,质软有压痛皮疹:7-13天胸腹部淡红色小斑丘疹10个以下2-4mm 压之退色4、缓解期(3-4周):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肝脾回缩,仍可出现并发症5、恢复期(第5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体弱、慢性疾病、并发症患者病程可延长(四)临床类型1、轻型:原因:早期接受有效抗菌药物者、年幼儿童特点:发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2、普通型:典型临床经过者3、迁延型:原因:机体免疫力低特点:病程5周以上,肝脾肿大显箸4、消遥型:特点:毒血症状轻,易漏诊5、暴发型特点:起病急,毒血症重。
伤寒及细菌性痢疾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部位:大肠(主要)乙状结肠和直肠
➢ 类型:
– 急性菌痢 – 慢性菌痢 – 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
➢病变:
– 急性卡他性炎(黏液性): 早期 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点状坏死。
大量纤维素
–
假膜性炎:
假膜形成
粘膜坏死组织 炎细胞、红细胞
细菌
– 溃疡形成:假膜脱落 “地图状”溃疡 较表浅,重者造成穿孔。
– 愈合: 很少引起肠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
➢ 全身毒血症(发热、头痛、乏力); ➢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水样便、粘液
脓血便;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结局及并发症: ➢ 痊愈:病程1-2W ➢ 并发症:少见 ➢ 少数→慢性
2、慢性细菌性菌痢(病程>2个月)
➢ 病原菌: 福氏菌多见 ➢ 病变特点
(3)溃疡期:第3周(危险期)
➢肉眼观: 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圆形 或卵圆形,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重者穿 孔/出血
➢镜下: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可达肌层、 浆膜层甚至穿孔
➢临床表现:症状同坏死期
(4)愈合期:第4周
➢病变: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修补,溃 疡周围粘膜上皮增生覆盖而愈合,一般不 造成肠狭窄。
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 基本病变: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 增生性性病变,具有 病理诊断价值
1.肠道病变:
➢ 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 病变分期:
– 髓样肿胀期 – 坏死期 – 溃疡期 – 愈合期
(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 肉眼观:略肿胀,隆起,灰红 ,质软,形似大脑 沟回。周围肠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
传染病伤寒、菌痢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急性增生性炎)
•临床特征:持续高热、相对缓脉、情绪低落、 血象不高(WBC↓)---一高三低 肝脾肿大、玫瑰疹
病原学
病原体:伤寒杆菌
▪ 沙门菌属中的D群,短杆状,为无芽胞,无荚膜,G杆菌,有鞭毛,
▪ 其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Vi能使人体产 生相应的抗体
慢性菌痢
小结
痢疾杆菌 假膜性炎
病变部位:
多局限于结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 症。多散发,在冬春季可流行。
一、主要特点
1.发病: 1-4月份,儿童,中小城市、农村。
2.临床:发热、寒战、头痛、喷射性呕吐、拒乳、
乏力、肌肉酸痛、烦燥、尖叫、神志淡漠、
嗜睡;项背疼痛、颈项强直、囟门紧张; 玫瑰疹、瘀点、瘀斑(结膜、口粘膜); 休克、DIC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染过程 传播途径
病人 脑膜炎双球菌
带菌者
飞沫传播(咳嗽、喷嚏)
吞噬能力强
胞浆吞噬有: 伤寒杆菌
受伤淋巴细胞
红细胞
坏死细胞碎片
无中性粒 细胞渗出
1、肠道病变
髓样肿胀期(1W) 肉眼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
似脑回状,表面充血水肿 镜下 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
坏死期(2W) 肉眼 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
(坏死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与强烈过敏反应有关。
卫星现象: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 胶质细胞(5个以上)围绕。
伤寒、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
2
❖ 传染源: 伤寒患者或带菌者 ❖ 传染途径:细菌随粪、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
水等或以苍蝇为媒污染食品经口入消化道而感染 ❖ 好发人群: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 ❖ 好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病
后可获得比较稳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
3
病理变化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 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病变主要分布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 肝、脾和骨髓等处。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特点是在病灶内一 般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
4
伤寒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 碎片的巨噬细胞,其中以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 为明显。
.
5
伤寒小结: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 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 (typhoid 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 病理诊断价值。
病理变化
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 成,最后愈合。 ①初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 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
.
22
②后期: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并与 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 假膜,呈糠皮状。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的“地图状”溃疡。
伤寒(typhoid fever)
概念: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 病变部位: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
1
病因学
病原体: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
特点: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 抗原; 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测定抗 主要致病因素: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 体
大学生常见的传染病
大学生常见的传染病(第七课)标题:大学生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大学生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和娱乐。
然而,这也增加了他们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肺结核和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非常容易在宿舍等密闭环境中流行。
1、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和胸痛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等。
2、肺炎: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肺部感染。
它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锻炼等。
二、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指通过饮食、水源等途径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1、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它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2、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传染病。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腹痛、便秘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三、口腔传染病口腔传染病是指通过口腔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龋齿和口腔溃疡等。
1、龋齿:龋齿是由细菌引起的口腔传染病。
它的症状包括牙齿疼痛、敏感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刷牙、少吃甜食等。
2、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传染病,它的症状包括口腔疼痛、溃疡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创伤等。
四、其他传染病除了上述几种传染病外,大学生还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感等。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它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等。
2、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菌痢伤寒
发病机制
伤寒 入胃 杆菌 大部分被破坏 小部分进入小肠
已致敏的淋巴组织发 生过敏反应致肠粘膜 坏死及溃疡形成。 坏死及溃疡形成。
侵入肠壁淋巴 组织, 组织,巨噬细 胞吞噬,并在 胞吞噬, 其中生长繁殖
胆囊内的细菌随 胆汁再次入小肠
细菌繁殖和内毒素 释放再次入血, 释放再次入血,出 败血症症状 症状。 现败血症症状。
伤
寒
概念: 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概念: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 病变: 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
细胞增生为特征, 细胞增生为特征 , 尤以回肠淋巴组织的 改变最为明显,又称肠伤寒。 改变最为明显,又称肠伤寒。
流行季节:夏秋季多发。 流行季节:夏秋季多发。
病 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慢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 慢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粘液 及脓血便;可反复或交替出现。 及脓血便;可反复或交替出现。 结 局: 1、痊愈 、 2、迁延数年,贫血,营养不良或维 、迁延数年,贫血, 生素缺乏; 生素缺乏; 3、肠道内菌群失调; 、肠道内菌群失调; 4、慢性带菌者 传染源。 传染源。 、慢性带菌者---传染源
全身单核 巨噬细胞 系统的细 胞所吞噬
经胸导管进 入血液, 入血液,引 菌血症。 起菌血症。
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急性增生性炎症。 基本病变:急性增生性炎症。 病变特征: 形成伤寒肉芽肿( 病变特征: 形成伤寒肉芽肿(伤寒细
胞聚集成团)。 胞聚集成团)
伤寒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 伤寒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红细胞及组织 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 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
伤 寒 结 节
肠道病变
病理学-伤寒、菌痢-2学时
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腹泻 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常带有 黏液或少量脓血。 急性发作时,出现急性菌痢的 症状。
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 )
特点 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严重 的全身中毒症状,数小时即可出现 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3、肾: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出现蛋 白尿。
4、皮肤: 出现淡红色小丘疹(玫瑰疹), 胸、腹部多见。是皮肤表层毛细血 管细菌栓塞引起的小灶状炎症和毛 细血管扩张所致。
5、肌肉: 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出 现凝固性坏死,肌痛。
并发症
伤寒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可出 现并发症。
肠出血和肠穿孔:
均发生于溃疡期。
愈合 适当治疗后,渗出物和坏死组 织逐渐被吸收、排出,经周围健 康组织再生,缺损得以修复。 浅而小的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 深而大的溃疡可因瘢痕收缩使 黏膜表面呈放射状皱缩,但极少 引起肠腔狭窄。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少数病例转为慢性。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chronic bacillary dysentery)
进入淋巴管
回流至肠系膜淋巴结
伤寒杆菌一方面被 巨噬细胞吞噬,并 在其内生长繁殖。
在淋巴组织内
另一方面经胸导管 进入血液,并很快 被全身的巨噬细胞 吞噬,在其中继续 生长繁殖。
若患者抵抗力
强,细菌被消 灭而不发病。
若患者抵抗力
弱,细菌则大 量繁殖。此时 患者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
此后,在全身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 内繁殖的细菌及 其产生的内毒素 再次大量入血, 引起败血症及毒 血症。
回肠末段的肠 壁淋巴组织明 显增生肿胀。 (病程第1周)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一、一般护理二、麻疹三、伤寒、副伤寒四、细菌性痢疾五、霍乱六、病毒性肝炎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八、流行性出血热九、猩红热十、水痘十一、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环境要求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
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
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
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菌痢伤寒
(2)坏死期:第二周
眼观:髓样肿胀期坏死凹陷,表面粗糙 镜观:原有结构消失,一片红染 临床表现:中毒症状
血、粪尿细菌培养(+) 肥达氏反应滴定度
(3)溃疡期:第三周(危险期)
病理变化:多发性溃疡,圆形、卵 圆形,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临床表现:体温波动,症状好转, 粪尿细菌培养(+), 血培养部分转(-), 肥达氏反应滴定度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变化——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 的急性增生性炎。 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
1.肠道病变: ——定位于回肠下段淋巴组织
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
(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眼观:形似大脑沟回 镜观:伤寒肉芽肿形成 临床表现:菌血症、毒血症;
消化道症状; 血及骨髓细菌培养(+)
2.慢性菌痢 病程>2个月
病理变化:
溃疡形成和修复交替进行; 溃疡较急性深; 粘膜过度增生—息肉形成; 纤维组织增生泻,时好时坏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无症状慢性带菌者
3.中毒性菌痢
临床特点:
①多见于2~7岁儿童;
②发病急,肠道症状不明显,中 毒症状明显(高热、惊厥、昏 迷,呼吸、循环衰竭)
病理变化:
①肠道病变轻:
卡他性或滤泡性肠炎
②全身变化重:
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
伤寒
(typhoid fever)
一、概述
1.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基本病变: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增生,出现特征性的伤寒肉芽肿;
3.临床表现:稽留热,相对缓脉,脾 肿大,皮肤玫瑰疹, 粒细胞减少等。
二、病因及传染途径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肠道传染病常识
肠道传染病常识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往往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
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让病原体无法与您近身。
三、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
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搞好“三管一灭”,防止病从口入。
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洁的食物所引起的。
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
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比如黄瓜)。
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
应注意的是,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超星学习通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复旦大学)章节答案
超星学习通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复旦大学)章节答案1.1伤寒与细菌性痢疾1、【单选题】()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B、食物C、水源D、体液正确答案:B2、【单选题】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B、水源C、唾液D、接触正确答案:B3、【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肠道B、胃C、肾D、肺正确答案:A4、【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正确答案:√5、【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
()正确答案:X1.2霍乱与破伤风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A、酸中毒B、腹泻C、反射性呕吐D、血压上升正确答案:D2、【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
A、经飞沫传播感染B、棒槌状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D、厌氧细菌正确答案:A3、【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
A、6次B、5次C、4次D、3次正确答案:A4、【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
()正确答案:X5、【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
()正确答案:X1.3梅毒与幽门螺杆菌1、【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
A、50%B、30%C、40%D、20%正确答案:D2、【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B、85%D、80%正确答案:C3、【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是其原发地。
A、亚洲B、美洲C、欧洲D、大洋洲正确答案:B4、【判断题】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
()正确答案:√5、【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正确答案:X1.4黑死病1、【单选题】通过()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B、食物C、水源D、唾液正确答案:A2、【单选题】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的前提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