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打法
板鼓的指挥手势【范儿】口诀说明:
板鼓的指挥手势【范儿】口诀说明:规范指挥手势和范儿的重要性对于京剧鼓师来讲,演奏“姿势”和“范儿”是一个系统中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方面.前者泛指鼓师演奏总体形态,(如坐姿端正,二目平视,两肩放松,大臂自然下垂等)后者则是指鼓师演奏底鼓,开点,转点,收点”时的各种手势。
(如伸,支,领,扬,等)范儿既丰富了了底鼓,又简化了底鼓,是底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范儿”的辅佐,单靠两只楗子要完成锣鼓的指挥是不可想象的。
在京剧武场里,板,鼓的作用特别重要。
因为鼓,板在演奏时是起指挥,带头作用的,比如,这里要打什么锣鼓点子,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中途要转到别的什么锣鼓点上去,在什么地方转,又在什么地方收,所有的乐器都要听从鼓板的指挥。
(摘自中戏研究院:吴春礼,吴为,张宇慈:京剧锣鼓)司鼓者要去认真的分析,每个点子的那些地方属于要点,该怎样对待,点子的每个部分是如何连接的,应该采用那一种指挥方式。
尤其要认真的分析板鼓的音位,哪些是属于指挥性的,哪些是属于伴奏性的。
因此司鼓者无论是开点,运点,转点,收点,或打点,都要作到预令清楚,角度准确,力度适当,节奏稳妥。
(摘自国家一级鼓师鲁华:京剧打击乐浅谈)几件乐器(板鼓,大锣,铙钹,小锣)能否保持高度一致,最首要的就是司鼓者的指挥手法。
几代有成就的鼓师,都讲究鼓点干净大方,手势清楚准确,并具有很高的规范性,素不相识的鼓师与打击乐师坐在一起便能合作演出,依靠的就是这一点。
(当然由于师承和流派的关系,锣鼓点本身以及指挥手法上也存在些许差别,但总体也还是很规范的)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很多鼓师(包括专业剧团的鼓师)不重视板鼓点子和指挥手势规范性。
开出的点子只有与之长期合作的那几个人看的懂,(其实这也正是害了他们这一点后面再谈)鼓师的板鼓点子,指挥手势好比是与打击乐师交流,沟通的语言,语言没有规范性,你说的话人家听不懂,那还怎么交流。
(摘自国家一级鼓师杨晓辉京剧司鼓艺术与技巧)鼓师对打击乐师负有:给予清晰的“底鼓”。
锣鼓经及定调谱
外弦 内弦
二黄 52 西 #F G #G A F #F G #G A bB B C #C D bB B C #C D bE E F #F G
调 调 调调 调 调 调 调 调 调
#G A bB B C #C D bE E F
调 调 调调 调 调 调 调 调 调
F #F G #G A bB B C #C D
调 调 调调 调 调 调 调 调 调
bB B bE E #G A
调调
#F G
调调
bE E
调调
安阳市第一中学京剧戏迷俱乐部印制 2012年十一月八日
京剧常用锣鼓谱及胡琴定调谱
一、锣鼓字谱说明 八:鼓双楗同击; 大:鼓单楗击; 多:鼓单楗轻击; 八大:鼓双楗紧 促分击; 嘟:鼓双楗滚击; 撕边:鼓双楗由慢渐快滚击; 乙、个:休止 ; 扎:板音;仓:大镙单击或大镙、小镙、铙钹同击;顷: 小镙轻击或大镙、小镙、铙钹同时轻击;台、来、当:小镙单击; 令: 小镙轻击; 才:铙钹单击或与小镙同击; 才、匡(与锣或钗同击) 大锣:仓;匡;空;顷(轻击);边鼓:大,八,龙,冬,嘟,哆啰 钗:七;才;扑(捂击);仓(与锣同击,也可不击) 小锣:台;令来(轻击),仓、 手板:扎;衣(轻击或休止) 二、京剧常用锣鼓谱 1、小锣导板:大大︱台台台 令台 衣令 台︱ 2、大锣导板:大台∣仓、嘟 才台∣仓仓∣才大 3、长锤:仓七 台七∣仓七 台七∣仓七 台七台∣仓 4、大锣冒儿头:大台∣仓才 仓才大∣令仓 仓 哆啰︱ 5、夺头: ①(小锣)龙冬 大大 大令∣台令台 乙令台︱大台 台乙∣(旦角) ②(大锣)龙冬 大大大台∣仓儿来才 乙台仓 ∣大扑台 仓∣(老生、 武生) 6、单键风点头: ①大大衣∣仓才 仓台才∣衣台仓∣ ②大大扎/扎/∣空∣才∣仓∣来才∣乙台∣仓∣…… 7、双键风点头: ①八大台 仓才 台才 仓才仓︱ ②八大台 仓 才台 台台 仓 台才 衣台 仓∣ 8、闪锤(反长锤): ①龙冬衣∣大衣台‖:仓台 才台:‖仓 ②大大 衣大 衣台 仓‖:台才 衣台 仓 台才 衣台:‖台才 衣仓 9、冲头:八大台 仓才‖:仓才 仓才 仓才 仓才:‖仓大 才台 仓 10、快冲头:八(嘟噜)台 仓才‖仓才 仓才:‖仓大 才台 仓 11、小锣冒儿头:台台 台台 令台 台 哆啰︱ 12、紧急风:八大台 仓才 仓才 仓才︱仓仓 仓仓 仓仓 仓仓∣仓大 才台 仓∣ 13、大锣收头:大台 仓 才台 仓∣ 14、大锣滚头儿:大大 大大 衣大 衣台 仓‖台台 才台 衣台 仓:‖
京剧锣鼓谱(一)
用于“四平调”大过门入头,也可作上场开场用。
南梆子夺头:
八大台仓仓仓嘟令台七台乙台仓
专用于“南梆Leabharlann ”原板入头。战场(指锤或战场锣鼓):
O台仓七仓大八令仓隆冬大大大台仓令七乙台仓
大七台仓
偶尔用于战斗场面的快板入头。
风点头
风点头:
大大衣衣顷七仓令七乙台仓
这是长锤风点头。多用于摇板,流水板的入头,但不作上场开唱用。
(小锣)台台台台大台大台-台O
(2)台台台台大令台台O
多用于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多用生,净)。
也可用于慢板的入头(西皮,二黄均可)。
小钹帽子头
小钹帽子头:
O台才台才台七令才-才
多用于上板歌唱“发帽”的入头。
发帽-上板歌唱的第一句或第一句的前三个字是先用散板形式歌唱的,
然后再进入正格式。术语叫发帽。
《坐宫》里“杨延辉坐宫院. . . . . .”。
《宇宙锋》里“我这里假意儿. . . . . .”。都用小锣“帽子头”开
哭头
哭 头:
(1)嘟-大大大大仓(接唱)八大台 顷 - 仓(接唱)仓 - 仓 -
仓仓 仓 七 仓 O
这种“散板哭头”多配合散板唱腔中的哭腔。
(2)大大衣衣仓 - 仓 - 仓 仓 仓 七 仓 O
多配合快板,摇板唱腔中的哭腔。
(小锣)大大衣衣台 - 台 - 台 台 台 令 台 -
小锣住头多用于歌唱念诗的结束部分配合上下场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不用
京剧锣鼓谱(一)
谱名
内容
住头
住 头:
(大锣) 大台仓七仓 大衣 台仓七仓
大锣住头多用于歌唱的终止,念白的段落(同时配合动作并加重语气的作用)
60个京剧常用锣鼓经教学
60个京剧常用锣鼓经教学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锣鼓经是京剧演出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伴奏。
下面是60个京剧常用的锣鼓经教学:1. 开场锣鼓,用于开场,为整个演出定下基调。
2. 进场锣鼓,伴随演员进场,增加气氛。
3. 出场锣鼓,用于演员出场,引起观众注意。
4. 旦角锣鼓,用于旦角(女性角色)的表演,柔和、婉转。
5. 丑角锣鼓,用于丑角(喜剧角色)的表演,活泼、滑稽。
6. 武戏锣鼓,用于武打场景,有力、激烈。
7. 战斗锣鼓,用于战斗场景,紧张、激烈。
8. 情感锣鼓,用于表达人物情感,如悲伤、喜悦等。
9. 快板锣鼓,用于快节奏的唱腔,热情、活跃。
10. 缓板锣鼓,用于慢节奏的唱腔,柔和、细腻。
11. 轻快锣鼓,用于轻松愉快的场景,活泼、欢快。
12. 慢板锣鼓,用于慢节奏的唱腔,沉稳、深情。
13. 高潮锣鼓,用于表现戏剧高潮部分,紧张、激动。
14. 低潮锣鼓,用于表现戏剧低潮部分,沉闷、压抑。
15. 拍板,用于节奏的掌控,与锣鼓合奏,起到统一节奏的作用。
16. 大锣,用于强调重要场景或人物出场。
17. 小锣,用于衬托次要场景或人物出场。
18. 镲子,用于强调动作或情感的转折。
19. 鼓,用于表现战斗、打斗等动作场景。
20. 大鼓,用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场景。
21. 小鼓,用于表现节奏明快的场景。
22. 梆子,用于表现警告、呼叫等场景。
23. 铙钹,用于表现神秘、悬疑等场景。
24. 钟,用于表现庄重、肃穆等场景。
25. 筝,用于表现宫廷、仙境等场景。
26. 琵琶,用于表现伤感、哀怨等场景。
27. 笛子,用于表现清新、悠扬等场景。
28. 葫芦丝,用于表现民间、乡土等场景。
29. 马头琴,用于表现草原、边疆等场景。
30. 扬琴,用于表现江南水乡、渔村等场景。
31. 二胡,用于表现古老、悠久等场景。
32. 古筝,用于表现古韵、古风等场景。
33. 锣鼓合奏,多种锣鼓乐器的组合演奏,丰富音乐层次。
34. 高亢锣鼓,用于表现激烈、奔放的场景。
京剧锣鼓经示范讲解
京剧锣鼓经示范讲解京剧锣鼓经,是京剧中的一种常见的音乐形式,它以锣鼓的锣鼓声为主,配以其他打击乐器的演奏,为京剧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伴奏。
锣鼓经在京剧表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京剧的氛围和节奏感,对于演员的演唱和舞蹈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下面将对京剧锣鼓经进行示范讲解。
京剧锣鼓经的演奏乐器主要有锣、鼓、板、钹等。
其中锣与鼓是主要乐器,它们共同演出锣鼓的基本声音,以及一些特殊的节奏和韵律。
在演奏过程中,锣鼓手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导演的要求,合理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和乐器组合,以营造出适宜的音乐效果。
首先介绍锣的演奏技巧,锣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敲、打和拍。
敲是指用锣槌的前端轻轻敲击锣面,发出清脆的声音;打是指用锣槌的侧面或背面猛力击打锣面,发出低沉有力的音响;拍是指用锣槌快速而有力地连续敲打锣面,产生连续的锣声。
在演奏过程中,锣手根据音乐的需要和节奏的变化,灵活使用这三种技巧,使得锣声有层次感和变化。
其次是鼓的演奏技巧,鼓的演奏主要有打、敲和挑三种技巧。
打是指用鼓槌有力地打击鼓面,发出响亮、有力的声音;敲是指用鼓槌的头蒂轻轻敲击鼓面,发出清脆的声音;挑是指用鼓槌做轻巧的挑打动作,产生短促的声响。
鼓手在演奏过程中,根据音乐的需要和鼓点的节奏,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使得鼓声有变化和层次感。
锣和鼓的演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在进行双打和双敲的时候,锣手和鼓手需要保持良好的配合和默契,协同演奏出统一的锣鼓声。
此外,锣鼓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如板、钹等进行组合演奏,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
锣鼓经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锣鼓手能够准确把握节奏,与演员的舞蹈和唱腔相配合。
在演奏过程中,锣鼓手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随时变化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同时,锣鼓经的节奏也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变奏和扩展,以营造更好的音乐效果。
在进行锣鼓经的演奏时,锣鼓手需要注意自己的力度和音量的把握。
京剧武场大锣的几种打法
京剧武场大锣的几种打法
京剧武场大锣是京剧音乐中一种常用的打击乐器,它的声音凶猛有力、悠扬婉转。
在表演中,京剧演员会根据角色特点和情节需要,使用不同的打法来演奏大锣。
第一种打法是“轻扣”,在击打大锣时轻轻触碰它的表面,让其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种打法多用于表现离别、欢快等情感,给观众带来温馨欢乐的感受。
第二种打法是“重扣”,在演员想表现震撼、高潮等情节时会使用这种打法。
演员需要扬手高举,用力猛击大锣,让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使观众感受到场面的气势磅礴。
第三种打法是“摩挲”,演员在击打大锣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或器具摩擦锣面,产生连续的金属声响,这种打法多用于描写风景、气氛转换等。
配合着唱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无论是哪种打法,都需要演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湛的技巧,才能将大锣的声音表现得恰到好处,让场面更加生动有趣,展示出京剧的独特魅力。
2019年锣鼓鼓点打法-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锣鼓鼓点打法篇一:中国京剧锣鼓经大全中国京剧锣鼓经大全目录表(本资料的目录序号采用的是两级序号,且二级序号是连贯用法。
本人整理时省略了一级序号。
只采用了连贯的二级序号,,每一序号所列锣鼓经名称是与资料的鼓点子对应的。
有几个非常生疏的点子所使用的文字未必准确,望请知者斧正)1. 冲头2. 快冲头3. 小钹冲头4. 圆场(一槌锣)5. 圆场衔接归位6. 圆场的其他演奏方式7. 配合舞蹈动作的圆场8. 回头与圆场的衔接9. 小锣圆场10. 小锣下场圆场11. 长尖12. 长尖演化方式13. 五击头14. 亮相五击头15. 小钹五击头16. 长丝头17. 小锣长丝头18. 旦上场19. 乱槌20. 乱槌的变化打法21. 四击头22. 三段四击头23. 软四击头24. 搜场25. 软脆头26. 硬脆头27. 前扑后抬28. 抽头29. 干收抽头30. 复杂多变的抽头31. 单扦摇板抽头32. 抽头的另外打法33. 双扦小钹抽头34. 单扦小钹数板抽头35. 小锣抽头36. 摇板流水小锣抽头37. 不同组合的抽头转击38. 双飞燕39. 带锣40. 小锣步锣41. 撤锣42. 大改小撤锣干43. 起撤锣44. 归位45. 亮相归位46. 报名归位47. 小锣归位48. 双扦住头49. 单扦住头50. 小锣二、三锣51. 叫头52. 双叫头53. 单叫头54. 小叫头55. 小改大叫头56. 一击57. 冷鎚一击58. 撕边一击59. 亮相一击60. 单扦一击61. 单扦开唱一击62. 双扦两击63. 哭头开唱单扦两击64. 双扦三击65. 单扦三击66. 双扦扑灯蛾67. 单扦扑灯蛾68. 数板锣鼓69. 导板头70. 单扦导板头71. 南梆子导板头72. 单扦帽(来自:WwW. : 锣鼓鼓点打法 )子头73. 双扦帽子头74. 慢长槌75. 慢长槌干收76. 慢长槌的变化打法77. 快长槌78. 快长槌双收79. 快长槌干收及顿音80. 摇板长槌(撞金钟)81. 闪槌(反长槌)82. 慢扭丝83. 慢扭丝干收84. 慢扭丝的变化打法(加锣及捂音)85. 慢扭丝的另外两种打法(两次停顿及重复第一小节)86. 快扭丝。
锣鼓经打法
锣鼓经打法台—小锣单击令—小锣轻击才—饶钹,小锣同击,或饶钹单击仓—大锣,饶钹,小锣同击,或大锣单击顷—大锣,饶钹,小锣同轻击乙个—休止嘟—板鼓双楗滚奏拉—板鼓双楗滚奏后收音大—板鼓右手单击楗八—板鼓左手单击楗,或双楗同击扑—饶钹闷击乐器京剧/昆剧口诀粤剧口诀板独奏扎/衣/一(不适用)鼓单签击奏达/答/大(不适用)鼓单签击奏弱音哆(不适用)鼓单签轻打两击隆咚(不适用)鼓双签击奏崩/ 八(不适用)鼓签轮奏嘟儿(不适用)卜鱼/板(不适用)局/角/各沙的(不适用)的双皮鼓/梆鼓(不适用)得大锣独奏仓/匡旁大锣、小锣、钹齐奏仓/匡撑/仓(读作“创”)大锣(或大锣、小锣、钹齐奏)弱音顷/空小锣独奏台昌、叮(读作“顶响切”)小锣轻击令小锣(或小锣及钹齐奏)闷音匝钹独奏(或钹与小锣齐奏)七/才查/七(读作“慈悲切”)钹闷音扑大木鱼、小木鱼朴、的战鼓东所谓“锣鼓经”是指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型式打法的通称,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的锣鼓点*。
将各种锣鼓点按其实际音响与节奏口头背诵,则称为锣鼓经。
简称锣经。
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
为了让各个演奏者在正确的时候打击正确的乐器,并让演员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一定有什么样的锣鼓,于是把每一种打法都取一个名字,例如【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而且每一种锣鼓经都有特定的念法及记谱法,例如“台”代表小锣、“匡”代表大锣、“七”代表铙钹等,所以【慢长锤】的念法就是“匡七台七匡七台七……”。
是不是很有趣呢?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的锣鼓点*。
京剧锣鼓经打法及应用
京剧锣鼓经打法及应用京剧锣鼓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并与京剧表演紧密结合。
京剧锣鼓的打法及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主锣、子锣、大鼓、二锣。
首先是主锣的打法及应用。
主锣是锣鼓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它具有洪亮、高亢的音色,常常用于加强节奏和衬托气氛。
主锣的打法主要分为“单点”和“重点”的两种方式。
单点即单独击打主锣,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通常用于强调重要的剧情转折或人物出场。
重点即连续快速击打主锣,以营造紧张激烈的气氛。
主锣还可以结合鼓点和唱词进行鼓点锣鼓,以增强表演的韵律感。
其次是子锣的打法及应用。
子锣是一种较小的锣鼓,它的音色相对柔和,常常用于表现京剧中的争斗、战斗场面。
子锣的打法主要有“撞击”和“连击”两种方式。
撞击即单一击打子锣,发出清脆有力的声音,用于表现武打动作的瞬间,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与紧张。
连击即快速连续击打子锣,以营造连续剧情的紧张气氛。
第三是大鼓的打法及应用。
大鼓是锣鼓中的重要戏曲乐器,它有“鼓皮韵”、“鼓帘韵”和“鼓心韵”三种打法。
鼓皮韵即用鼓槌击打鼓皮边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用于表演中的戏剧张力和高潮部分。
鼓帘韵即用鼓槌击打鼓帘上方,发出粗糙有力的音色,用于表现建筑物倒塌或器物破碎的场景。
鼓心韵即用鼓槌击打鼓中部,发出低沉有力的声音,用于表现人物落地或重击的情节。
最后是二锣的打法及应用。
二锣是一对大小相同的锣鼓,常常用于表演京剧中的武打动作和战斗场面。
二锣的打法主要有“打击”和“连击”两种方式。
打击即单一击打二锣,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表现出人物的力量和气势。
连击即快速连续击打二锣,将多种打法结合起来,以营造连续剧情的紧张气氛。
总的来说,京剧锣鼓的打法及应用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角色和场景使用不同的打法,以达到丰富音乐表演的效果。
通过精准的击打技巧和独特的音色特点,京剧锣鼓在京剧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推动作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锣鼓经示范讲解
京剧锣鼓经示范讲解
京剧锣鼓经是京剧音乐的核心部分,也是京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伴奏乐器。
下面是对京剧锣鼓经的示范讲解:
1. 锣(luó):锣是京剧锣鼓经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
演奏时
一般需要两个锣手,分别演奏高音锣和低音锣。
高音锣用较细的棍子敲击,音调高亢激昂;低音锣用较粗的棍子敲击,音调深沉厚重。
两个锣手需要密切配合,以准确地伴奏演员的唱词和动作。
2. 鼓(gǔ):鼓是京剧锣鼓经中的另一重要乐器。
常见的鼓有大小两种,大鼓用左手敲击,小鼓用右手敲击。
演奏时需要注意节奏感和力度的掌握,以准确地表现出京剧的节奏和气势。
3. 角(jiǎo):角是京剧锣鼓经中的木吹乐器。
常见的有高音
角和低音角两种。
演奏时需要用嘴吹奏,掌握好吹气力度和音准,以准确地表现出角的音色和情感。
4. 笛(dí):笛是京剧锣鼓经中的吹奏乐器,常见的有高音笛
和低音笛两种。
演奏时需要用嘴吹奏,掌握好吹气力度和音准,以准确地表现出笛的音色和情感。
5. 钹(bó):钹是京剧锣鼓经中的打击乐器之一,用手敲击。
演奏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节奏感,以准确地伴奏演员的唱词和动作。
以上是对京剧锣鼓经的基本讲解和示范,通过对各种乐器的演
奏和配合,京剧锣鼓经能够为京剧表演增添动感和气势,提升演出的艺术效果。
京剧锣鼓知识(十)夺头
京剧锣鼓知识(十)夺头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夺头】这一讲我们接着介绍另一常用的唱腔“开头”锣鼓——[夺头]。
[夺头](夺读去声)和[扎多乙]不一样,它不是鼓板单独击奏的鼓板点子,它是在鼓板领奏下,由小锣、大锣和铙钹一起完成的锣鼓点子。
单领小锣打的称[小锣夺头],领大锣、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大锣夺头],领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铙钹夺头]。
这三种[夺头]的音响效果不同,舞台用途也不尽相同。
[夺头]锣鼓的乐感鲜明,它板起眼落,因其收尾的“大扑台仓”与[扎多乙]在节奏原理上相契合,所以,它作为[原板]、[慢板]唱腔的“开头”锣鼓与[扎多乙]在引领节奏的意义上基本相同;又由于两者在节奏长短、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上的不同,故在舞台应用上有各具其能,各擅其长。
一般说来,在较为平静的舞台气氛中,使用[扎多乙]或[小锣夺头]的比较多,而当舞台气氛热烈、喧闹起来时,运用[大锣夺头]则为合适。
所以,每一个锣鼓对于舞台表演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是不同的。
此外,在京剧表演中,有一种人物的上场方式叫作“唱上”,即指演员在登场后不作念白或其他表演,而即行演唱的那种上场方式。
大凡“唱上”的,开场锣鼓的打法规则是不能用[扎多乙]而必须打[夺头]。
如《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段,便是一个“唱上”的例子,它就是以[小锣夺头]来开领的。
再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的[西皮快三眼]“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也是使用[小锣夺头]开领“唱上”的例子。
演奏[夺头]时,它的基本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不会像[扎多乙]一样因唱腔腔调或板式的不同而改变打法。
但它演奏的尺寸(速度)却要根据不同板式节奏的特点来作相应的调整。
比如开领[原板]时,[夺头]的演奏速度就要符合[原板]唱腔2/4节拍(一板一眼)的节奏规律;开领[慢板]时,又要依据4/4节拍(一板三眼)的节奏规律而放慢尺寸。
以《打侄上坟》陈伯愚唱的[西皮三眼]“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和[西皮原板]“老来无子甚悲惨”为例,这两段唱虽然都是以[小锣夺头]作“开头”的,带由于唱腔的板式不同,故[夺头]的打法节奏(尺寸)也自然不同。
京剧锣鼓打击乐《四击头》
京剧锣鼓打击乐《四击头》
一、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班鼓”,是文场和武场的指挥,在演奏时用两根俗称“鼓楗子”的细竹击打.指挥方式有时用底鼓,有时用手势,其他各乐器随之演奏.
二、手板
手板,又称“檀板”,主要是用于唱腔中的节奏控制,也是辅助单皮鼓指挥的一种乐器.由司鼓者同时兼奏.手板与单皮鼓加在一起统称“板鼓”.其专业称“板鼓专业”或“司鼓专业”.
三、堂鼓
堂鼓用于戏曲中的战争、升帐、升堂、起更以及起曲牌等.除表现战争以外,都由司鼓者兼任.
四、南鼓
南鼓,又称“大堂鼓”或“花盆鼓”.其声音较堂鼓更雄壮,有时用于战争场面,有时也用于反二黄唱腔伴奏.
五、大锣
大锣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上下场、战争场面以及突变的情绪等.
六、小锣
小锣多用于文人、女性和丑角的动作配合.
七、铙钹
铙钹在大锣与小锣中起联系的作用,有时也代替大锣配合动作.
八、齐钹
齐钹,又名“普钹”或“哑钹”,用于唢呐曲牌中的节奏标准,有时也用在反面人物的动作上.
九、小钹
小钹,又名“镲锅”,用于配合剧中夜晚动作的走边.
十、大铙
大铙,又名“碗大”,音色低沉,多用于水斗或神话戏中的特殊效果.
十一、大钹
大钹,又名“碗小”,音色宽厚、凝重,音量较大.多用于肃穆、庄严的剧目,如.铁龙山.中加入配合姜维的起霸等.
十二、广东板
广东板,也称“南梆子”,主要用于伴奏“高拨子”唱腔,也作一些效果使用.
十三、碰钟
碰钟,又名“碰星”“碰铃”,多用于管弦乐曲牌和一些旦角戏中反二黄的唱腔中.
十四、大筛锣
大筛锣多用于增加气势,表现威武雄壮场面.
十五、铴锣
铴锣,又叫“堂锣”,形如小碟,多用于曲牌里,增加音乐的色彩.。
京剧锣鼓的打法
京剧锣鼓的打法
京剧锣鼓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呀!它就像是京剧舞台上的魔法棒,能瞬间点燃气氛,让整个表演活起来。
你看那鼓,咚咚咚地响起来,就像心跳一样有力,带动着全场的节奏。
每一下敲击都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能把观众的情绪一下子提起来。
那清脆的锣声,铛铛铛,像是在诉说着故事里的喜怒哀乐。
京剧锣鼓的打法极其丰富多样,就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一般。
有急急风,那急促的节奏,就像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让人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这难道不是在催促着演员们快点进入精彩的剧情吗?还有慢长锤,慢悠悠的,仿佛在引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
它可不是随便乱敲的哟!每一个节奏,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长期练习的。
就好像建房子一样,一砖一瓦都要放对地方,才能建成坚固又漂亮的大厦。
演员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和锣鼓的节奏完美配合,这是多么神奇的默契呀!
想想看,如果没有了京剧锣鼓,那京剧会变成什么样呢?肯定会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变得平淡无奇。
锣鼓就像是给京剧注入了生命力,让它变得鲜活、生动、充满魅力。
京剧锣鼓的打法真的是太神奇了,它是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让我们沉浸在那美妙的艺术世界里。
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这门独特的艺术呀,让它永远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二)
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二)原文地址: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二)作者:琴缘先生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二)32慢长锤 1︱ 23︱ 456︱︱念点:台︱仓七台七︱仓七台七台︱仓尔台才乙台仓︱大扑台仓︱板鼓点:大衣︱大衣大衣︱大衣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支撇划)(边)(边)(按范)(伸领~~~~~~~~~~~)单楗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1板一轻击的同时,右楗子由支式一落即作或撇或划的范儿。
(这是慢长锤的底鼓开头,板可不打,起蒙头锣。
带帽的底鼓开头见大锣抽头转慢长锤。
)2右楗子一击。
后有韵律的一划。
3板和右楗子交边同时一击。
也可只打右楗子交边一击。
(2,3 可以重复若干次)4右楗子一击后一按,范儿和力度大一些。
5板一击,后立即作挎板伸式范儿。
板不可不打。
(是转夺头的指令)随着后边按照尺寸右楗子接着改打连击至6,同时左手再领一下台七台,则完成了慢长锤至夺头转换。
)(以下重点见夺头的演奏方法)6如果这个右楗子一击改打成交边一击。
则成了慢长锤干收的指令。
下面稍微搬一下尺寸再打右楗子一击。
则慢长锤至此干收。
或接夺头。
34大锣抽头切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念点:大大衣大衣大大︱仓台台七台乙台︱仓台台七台乙台︱仓○‖板鼓点:大大衣大衣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衣大衣○︱大○‖(伸·领~~~~~~~~)(划~边支)(撤)单楗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1,2 右楗子两击。
3 板一击4右楗子重击后提起向鼓外侧一分,范儿和力度大一些。
5板一击后左手同时作伸式范儿6右楗子连击两击。
同时起蒙头锣。
7右楗子一击,同时左手伸范儿作领范儿。
8右楗子按照尺寸连击至10。
其中9可轻击。
(7--10 可以重复若干次)11右楗子一击,范儿和力度大一些。
(是收点转点的预令)12右楗子按照尺寸连击两击。
13 板一击。
14右楗子一击。
有韵律的一划至鼓边。
15右楗子交边一击。
京剧锣鼓经
京剧锣鼓经京剧锣鼓经(一)上天梯(节节高)不拉台| 仓才 ||:仓才:||:仓:|| 仓才 | 仓 0 ||小回头(大锣圆场)| 0 嘟噜 | 拉八大台 | 仓才 |仓才|仓才嘟噜|拉巴大台|仓郎才来||:仓才:||仓才| 仓— ||紧锤尾(硬三击)1、 | 大大 | 贲儿贲儿 | 仓才 | 仓 | 仓 ||2、 | 大大 | 贲儿贲儿 | 仓才| 令 | 仓 ||大锣打上大锣打下 | 0 0嘟噜| 拉大大台||:仓才才才台才才才:|| 仓才仓才| 仓才乙才 ||:仓才:|| 仓才 | 仓— ||小锣上场(圆场)| 多罗衣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大 | 台| 台 | 台 ||:另台:|| 大另 | 台另 | 台 ||加饽饽(辟杆)| 大八大八 ||:仓才才:|| 仓才 | 仓 0 ||紧锤(串锤)| 大大大(台)||:仓才:||:仓:|| 大大 |贲儿(衣)贲儿(衣) | 仓才仓(令)仓 ||一、二、三锣一锣:(1)、|(双支)| 仓 0 ||(2)、|(单支)| 台 0 ||(3)、|八大 | 仓 0 ||(4)、| 0 嘟噜 | 仓扑 ||(5)、| 0多罗 |台大||(6)、| 0 嘟噜 | 仓大 ||(7)、| 大大大大 | 衣大大 | 仓大 0 ||(8)、| 大大大大 | 衣大大 | 台大 0 ||(9)、| 大大大大 | 衣大大0 | 仓 0 ||(10)、| 大大大大 | 衣大大0 | 台 0 ||(11)、| 大0 大0 | 大0 大0 | 大大衣 | 仓0 0 ||(12)、| 大0 大0 | 大0 大0 | 大大衣 | 台0 0 ||(13)、| 扎扎 |仓 0 ||(14)、| 扎扎 |台 0 ||(15)、| 0 八大台 | 仓扎 | 扎扎 ||(16)、| 0 多罗0 | 台扎 | 扎扎 ||(17)、| 0 古龙0 | 仓 0 ||(18)、嘟噜- - - 仓0二锣| 0 八大台 | 顷仓 ||三锣| 八大 | 仓 | 仓 | 仓 ||闪锤(奥锤) |隆冬衣大衣台||:仓台才台:||仓郎才台 | 仓—— ||小锣导板头 | 0 大大 | 台台 | 台个令台 | 乙个令台-- ||大锣小导板 | 0 大大 | 空才-- | 仓个来才 | 乙个台--| 仓-- 0 ||大锣导板头 |大台 | 仓嘟噜才台 | 仓—— |仓—— | 台大 0 || 小锣旦下场 | 多罗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大 | 台 | 台 |台 | 大 ||:台 | 另:|| 台大 | 台 | 台 ||铙钹凤点头 | 八大台 |才嘟… 才台 |才个另才|乙另才 ||乱锤 | 八 ||:仓仓仓仓仓仓仓:|| 仓才 | 仓 ||大锣水底鱼 | 0 大台 | 仓才 | 仓嘟来才 | 仓大八来才来才 | 乙个来仓大八 | 来才乙个来 | 仓大八来才乙八乙 | 仓个来才乙个来 | 仓-- ||京剧锣鼓经(二)标签:大锣小锣南梆子导板大锣南梆子导板:|0 大台| 仓才 | 仓才 | 空仓 | 多罗 0 ||小锣南梆子导板:|(一指)台 | 台 | 台 | 令 | 台 | 多罗 0 ||大锣凤点头: 1、大锣凤点头:(1)、| 八大台 | 仓大八才台 | 仓个另才乙台仓 ||(2)、| 八大台 | 仓大八来七来 |仓个来才乙台仓 ||(3)、| 八大台 | 仓嘟—才台 | 仓个来才乙个台仓 ||2、挎板大锣凤点头:| 大衣台| 仓0 大大才台| 仓个来才乙台仓 ||3、大锣单键凤点头:| 0 大大 | 贲儿(衣)贲儿(衣)| 空才 |仓个来才乙台仓 ||4、大锣快凤点头:|0 八大台 | 仓才台 | 仓才 | 仓 ||5、大锣一锣凤点头:|0 大大大大 | 衣大大大 | 仓(大)||小锣凤点头小锣单键凤点头:|0 大大 |贲儿(衣)贲儿(衣)|台台|台个另台 |乙另台 ||小锣一锣凤点头:|0 大大大大|衣大大大 |台(大)|小锣旦上场 |:大大大大大大大另台:|| 多罗0 另台 | 另台多|多罗0 台 ||小钹水底鱼 |0 大台 | 才台 | 才大八才台 | 才大八才台才台乙台| 才个另才乙台 | 才个来才乙八乙 | 才个另才乙另 | 才 0 | 小锣水底鱼 |0 台大大另另台 | 另台另台乙另台 | 另台乙另台| 另台乙大乙 |台儿另台乙另 | 台—0 ||小钹撤锣 | 多多 | 大大 | 才 | 才大 | 才 | 才大 | 才大 ||:才:|| 才另 ||:才另:|| 才大 | 才 | 才 ||小钹收头 | 隆冬嘟噜 | 拉大大台 | 才个另才 | 乙个另才 ||铙钹哭头 |0大大 | 衣衣|才——|才——|才才|才才台|才——||走马锣鼓 | 大八大八 ||:仓仓:||:仓才:|| 仓才 | 仓才| 仓0 才||:仓才:||仓大八来才|乙八大大||:仓才:|| 仓才 |仓才 |仓 0 ||阴锣 | 八大 | 仓才 |仓才||:仓台:||仓才 | 仓 | 仓 ||大锣哭头大锣哭头:|0 大大 | 贲儿(衣)贲儿(衣)| 仓—— | 仓—— | 仓仓(台)仓七台 | 仓—— ||大锣成套哭头:|大大大大|衣大大大 |仓|……|大大大大|衣大衣| 空仓| …… | 大大贲儿(衣)贲儿(衣)|仓—— |仓——| 仓仓 |仓七台|仓——|| 大锣1 + 4锣哭头:……|0 衣大仓|……|衣衣 |仓 |仓大衣空仓 || 大锣望门哭头(帽子头):|0 台 | 仓才| 仓才| 空仓 |(多罗)|| 小锣哭头 |0 大大|衣衣|台——|台——|台台| 台大台 | 台——|| 大锣收头1、大锣收头(1)、(单键)|0 龙冬| 衣大衣台 | 仓个来才 | 乙个来 | 仓 || (2)(双键)|龙冬嘟噜| 拉大大台 | 仓个来才 |乙个来仓||2、大收头| 隆冬 | 衣大衣台 | 仓 0大大才台 | 仓个另才乙个来仓 ||3、大锣双收头(前接快长锤)||:仓七台七:||空才仓乙才乙台|仓乙才乙台|仓||小锣收头 |0 隆冬 | 衣大衣 | 台个另台 | 乙个另台 ||京剧锣鼓经(三)标签:嘟噜长丝软四击头锣软四击头|八大八 | 仓仓 | 顷仓 ||小锣软四击头|(一指)| 台 | 台 | 另另 | 台 ||小钹软四击头|八大八 | 才才 | 令才 ||小钹圆场 |0 0嘟噜|拉大大台|才台||:才台:||:才:||才台|才— ||大锣撤锣1、 | 0 0嘟噜 | 拉大大台 ||:仓才才才台才才才:|| 仓才才才台才 ||:仓才:||:仓郎才台:|| 仓郎才台嘟噜|仓郎才台 | 仓另 ||:台令:|| 台大 | 令台 |令-- |台-- ||2、| 大八大八||:仓:||:仓才:||:仓郎才台:||仓郎才台 | 仓—— ||3、 | 大台 | 仓才仓才 | 仓才台才 ||:仓台才台:|| 仓郎才嘟噜 | 仓台才台 | 仓令台另 ||:台另台另:||台大台台 | 台台大 | 另台 ||小锣撤锣 | 0 嘟噜拉八大台||:才台:|| 才不台|||:才台:|| 才台 | 才才台| 才—||撞金钟 | 0 大衣台 ||:仓七…台七… :|| 仓七台七台 | 仓个来台 |乙个台仓 ||一锤锣 | 0 0嘟噜| 拉大大台||:仓才才才台才才才:|| 仓才仓才| 仓才乙才||:仓才:|| 仓才 | 仓— ||搜场 |八嘟噜空才 | 仓才来才| 仓才另仓 | 另仓乙才 |仓 0||一封书 | 大八 | 大八大八 ||:仓才:|| 仓才 |仓才| 仓 ||九锤半 | 冬八 0嘟噜 | 空仓另仓 | 乙才仓才 | 另仓乙才 | 仓--|| (下接流水或阴锣)接头 |0 0嘟噜 | 仓 0嘟噜 | 仓 0嘟噜 | 仓 0 || (下接急急风)导板头大锣导板头:|大台 | 仓嘟噜才台 | 仓—— |仓—— | 台大 0 ||大锣小导板:| 0 大大 | 空才 | 仓来才 | 乙个台 | 仓 0 ||小锣导板头:| 0 大大 | 台台 | 台个令台 | 乙个令台 ||帽子头1、大锣帽子头:|(一指)台 | 仓才 | 仓才 | 空仓 | 仓 | (多罗 0)||2、小锣帽子头:|(一指)台 | 台 | 台 | 台大 | 台大 | 台 | 0 |台 |多罗 0 ||3、小钹帽子头:| 0 台 | 才台 | 才台 | 令才 | 才 | 多罗 0 ||软夺头大锣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冬大大大 | 仓另才乙个才 | 空仓 || (扎 0)||小锣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冬大大大 | 台另台乙另台 | 另台 || 小钹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冬大大大 | 才另才乙个才 | 另才 || 长丝头大锣长丝头:|大衣大大||:仓郎才来:||:仓才:||仓才 | 仓—||小锣长丝头| 大大大 | 台另 ||:台另;|| 台大 | 台 | 台 ||小钹长丝头|大大大 | 才台||:才另:|| 才才来 | 才— ||2007-08-28 | 京剧锣鼓经(四)标签:铙钹纽丝四击头大锣四击头1、|0 大台 |仓— |仓才台 |仓台才台 |仓 0 || (大八)2、|0 大台 |仓— |仓才台 | 仓才 | 仓 0 ||小钹四击头 |0 大台 | 才 | 才大八 | 才台 | 才 0 ||大回头 | 0 0嘟噜| 拉大大台||:仓才才才台才才才:|| 仓才仓才| 仓才乙才 ||:仓才:|| 仓才 | 仓— ||急急风 | 八八大台 | 仓才 ||:仓才:||:仓:|| 仓才 | 仓 ||扑灯蛾大锣扑灯蛾1、|冬八乙台||:仓个台台七台乙台:||空哐||:扎扎:||2、| 大大大大衣大衣台 ||:仓个台台七台乙台:|| 空哐 ||:扎扎:||小锣扑灯蛾|大大大大衣大衣另||:台另台另台乙另:|| 另台衣大衣|另台||:扎扎:||小钹扑灯蛾| 大大大大 | 衣大衣台 ||:才个台台才台乙台:||才个台台才台乙台 | 另才 ||:扎扎:||双飞燕 | 衣大 | 衣大大 | 另仓 | 另仓 | 乙才| 仓才 | 另仓 ||干尾声 | 冬八乙台 | 仓 0 | 仓才| 仓仆仆 | 衣扑衣 | 仓个来才| 乙个来仓 ||尖板 | 隆冬不拉台 | 仓才 | 仓个来台 | 才台乙台 | 仓— ||长锤 1、慢长锤:| 0 0台 |:仓七台七:|仓七台七台 | 仓儿令才乙台仓 | 大扑台仓 ||2、快长锤:| 0 大大|贲儿(衣)贲儿(衣)||:仓七台七:||仓七台 | | 空才| 仓儿令才 | 乙台仓 ||3、摇板长锤(撞金钟):| 0 大衣台 ||:仓七…台七… :|| 仓七台七台 | 仓个来台 |乙个台仓 ||夺头大锣夺头: | 隆冬| 大大大(台)| 仓个来才 | 乙台仓 | 大扑台 |仓 0 ||大锣变格夺头:(1) | 隆冬 | 大大大(台)| 仓个来才 | 乙台仓 | 贲儿贲儿 | 仓 ||(2) | 隆冬 | 大大大(台)| 仓个来才 | 乙台仓 |嘟---- 嘟--- 仓||小锣夺头: | 隆冬 | 大大大(令)| 台个令台乙令台 | 大 | 台 | 台||铙钹夺头: | 隆冬| 大大大台 | 才个令才 | 乙台才 | 大扑台 | 才0 ||纽丝慢纽丝:1、| 仑吨不拉台 | 仓郎才台 ||:仓台七台乙台:|| 仓郎才 |仓郎才台| 仓—— ||2、|冬冬不拉台|仓0 才0 |仓郎才台||:仓郎才台乙台:||| 仓郎才| 仓郎才台 | 仓 ||快纽丝:| 隆冬八大台 |仓郎才||:仓才:||仓郎才台 | 仓— ||铙钹纽丝:| 隆冬不拉台 | 才台才 ||:才台才台乙台:|| 才台才 |才台才台|才— ||京剧锣鼓经(五)抽头大锣抽头:|0 0 |冬八衣台|||大大大大| 衣大衣台||:仓来台七台乙台:||仓才乙台|仓— || 小锣抽头:(1)、| 大大大大衣大衣另 ||:台另台另台乙另台:||另台衣大衣|另台乙另台||(2)、|大大大大 |衣大衣另 ||:台另台另台乙另台:||台个另台乙另台 ||小钹抽头:(0 龙冬 |衣大衣台)|0 0 |冬八衣台||:才个来才才台乙台:||才个来台 |乙八乙 |才个来才乙台才 ||搓锤大锣搓锤:(1)、 | 大大大大 | 衣大衣台 | 空哐乙才 | 空哐乙才 ||:哐才:|| 哐才乙才 |哐衣大 |哐——||(2)、 | 大大大大 | 衣大衣台 | 空哐衣才 | 空哐衣才||:哐才:||哐才 | 哐 | 哐 ||小锣搓锤:| 大大大大 | 衣大衣大大 | 另台 0大大| 另台 0大大(台台台台)||:台台:|| 乙大大 | 台 ||铙钹搓锤:| 大大大大 | 衣大衣台 | 台才乙台| 台才乙台 ||:才台:||才才来| 才— ||脆头硬脆头:|隆隆八台||:(嘟)仓—:||:大仓:|| 才 | 仓 ||软脆头:| 冬八嘟噜 ||:仓郎仓郎:|| 仓才 | 仓 ||(仓仓)五锤大锣五锤 | 大台 | 仓才 | 仓才 | 仓 ||小锣五锤 |0 (一指)| 台台 | 台另 | 台 ||小钹五锤 | 0 大台 | 才台 | 才台 | 才—— ||住头大锣住头 | 0 大台 | 仓才 | 仓 ||小锣住头 |0 (一指)| 台大| 台— ||小钹住头 | 0 大台 | 才台 | 才 ||归位大锣归位 |0 大台 | 仓嘟噜才台 | 仓—— | 仓—— ||小锣归位 |0 (一指)| 台 | 大大 | 台大 | 台 | 0 | 大 | 台 ||铙钹归位 |0 大台 | 才嘟噜才台 | 才(另)| 才 0 ||京剧锣鼓经(六)叫头大锣叫头(1)| 0 八大 | 顷仓 | 扎扎扎扎 | 大台| 仓才 | 仓才 | 仓 || (2)、| 0 八大 | 顷仓 | 扎扎扎扎 | 八大八 | 仓仓 |令仓 ||小锣叫头|0 多罗 | 台 | 扎扎 | 扎扎 |衣大衣|台台|令令| 台 ||小钹叫头(1)、|0 八大 |令才 | 台台台台 | 大台 |才台 |才台|才— || (2)、| 0 八大|令才| 台台台台 | 八大八 | 才才 | 令才 ||冲头1、大锣冲头|八嘟噜 ||:仓才:|| 仓才 | 仓 ||2、小钹冲头| 八嘟噜 ||:才才:|| 才台 | 才 |长尖大锣长尖|0 大台| 仓才才才 | 才才 ||;仓才:|| 仓才| 仓— ||小钹长尖:|0 大台|才 ---||:才才:|| 才才 | 才 ||马腿 |0 嘟噜拉大|乙八乙台||:仓个另才乙个来:|| 仓 0 ||扫头慢扫头1、| 0 台嘟噜 ||:仓才:||仓才嘟 |仓郎才台| 仓郎才大 |仓个另才乙来仓 ||2、| 0 台嘟噜 |仓才|仓台才台 ||:仓大大:||仓大乙个| 仓才 | 仓台才台 | 仓郎才大 | 仓个来才乙来仓 ||快扫头| 0 台嘟噜 ||:仓才:|| 仓 | 仓才仓大八 | 仓 | 仓 | 令 | 仓 ||京剧武场--京剧锣鼓经住头:(大锣)大台仓七仓大衣台仓七仓大锣住头多用于歌唱的终止,念白的段落(同时配合动作并加重语气的作用)(小锣)台. 大台小锣住头多用于歌唱念诗的结束部分,配合上下场(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不用)(铙钹)大台七台七大衣台七台七多用于铙钹开唱的唱腔结束部分。
[重点]京剧锣鼓打法
[重点]京剧锣鼓打法京剧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冲头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交叉合奏,音量一强一弱,配合上场、下场与一般的动作,以及在念白中加强语气用。
但主角的第一次上场不用;一场戏的结束(舞台上不留一人)时人物的下场也很少用。
例如:《空城计》中探子的三报,即用冲头上场;《连环套》中窦尔敦念:“……他就暗发”后,也用冲头来配合动作和加强语气。
长尖以大锣、小锣和铙钹相间击奏。
形式、用法与冲头大致相同,只是适用于由慢转快的动作上。
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唤众将进帐时,众将上场即用长尖;又如起霸时上场亮相后,在往台口走的时候就用这个点子,不过比一般的速度较慢一些。
长丝头以大锣和铙钹相间击奏,用途及作用略同于冲头,大都用在唱罢摇板之后的人物上下场,以此代替冲头。
例如:《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罢“算就汉室三分鼎,险些一旦化灰尘”两句摇板之后探子上场时,即用长丝头。
小锣长丝头专用小锣击奏,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和走圆场等动作。
例如:《金玉奴》中金玉奴给莫稽去取豆汁的匆忙下场,《牧虎关》中高来向高旺报事的几次上声,《打焦赞》中杨排风的上场等,都用小锣长丝头。
带锣常接在唱腔之后,配合跑原场和武打等动作时使用。
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完“江湖上叫萧恩不才是我”一句以后,与教师对打时即用带锣。
小锣带锣小锣带锣的作用略如阴锣,常用于配合台上较浪费时间的动作。
例如:《洪洋洞》中老军程宣作掘土掩埋孟良、焦赞的尸体的动作时,即用小锣带锣。
一封书用于配合武戏的某些比较缓慢的对打动作,节奏型基本是冲头,但开始的底鼓不同,且节奏和速度都比较平稳缓慢,音响沉着有力,乐器并加用堂鼓(每拍两击)。
例如:《艳阳楼》中高登与花逢春、呼延豹、秦仁等人对打时,即用一封书。
慢长锤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时。
慢长锤是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
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或是配合比较缓慢的上场、更衣等动作。
例如:《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文昭关》中伍子胥和皇甫讷互换衣服时,都用慢长锤。
京剧清唱常用锣鼓点
京剧清唱常用锣鼓点
(文章由安泰先生提供,由于文本原因,鼓谱没有下划线,望谅解。
)
京剧清唱常用锣鼓点
1、导板头:大台│仓‧嘟才台│仓仓│扑0 大0║
2、夺头:龙咚大大大大│仓台才 0台仓│大扑台仓0║
3、慢长锤:大台║仓才台才║仓才台才台│仓0║
4、住头:大台│仓才│仓0║
5、小锣夺头:龙咚大大大令│台令台 0令台│打台│台0║
6、大锣凤点头:大台│仓嘟才台│仓台才‧台│仓0║
7、回头、帽子头:大台│仓才才才║才才才才║才台0│仓才仓才│顷仓仓│哆罗0 ‧‧‧║
8、两击锤:八大台│顷 - │仓0║
9、单楗一击:大大大大衣大衣仓║
10、闪锤:大台║仓台才台║仓台才台│仓0║
11、小锣帽子头:大│台台│台台│台令台│台哆罗0║
12、小锣凤点头:大│台台│台令台│0令台║
13、大锣抽头:大台║仓台台│才台乙台║仓0║
14、三击头:大台│仓才│仓才│仓0║
15、四击头:大台│仓仓│才台仓│才仓║
16、软脆头:大台║仓║仓║仓║才│仓║
17、变格夺头:龙咚│大大大台仓台才│0台仓扎│扎仓║
18、紧锤:大大大║仓才│仓║仓‧才│仓│仓║
19、小锣抽头:大大衣衣║台令台令台 0台║大台台0║
20、撞金钟:大台║仓才台才║仓才台才台│仓台才台仓║。
京剧锣鼓:高拨子原板的开法
京剧锣鼓:高拨子原板的开法京剧锣鼓:高拨子原板的开法高拨子是西皮、二黄之外一种较特殊的声腔,它的胡琴定弦虽然与反二黄相同,但与反二黄的结构不同,因此在唱腔的开法上也不尽相同。
因高拨子的内容和应用范围毕竟有限。
所以有关高拨子的开法、鼓套子等等在这里一并讲完。
高拨子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这几种板式,生旦都用。
其中最常用和富有高拨子特色的是原板和摇板。
高拨子原板高拨子原板一般是用大锣夺头开(小锣夺头不能开)。
这是完整的高拨子原板的起唱过门。
高拨子在演唱时,拍板不用平时的板,而是用广东板(或称“梆子”)。
广东板的音响,我们用“各”来表示。
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原板后面要接唱摇板。
而高拨子摇板司鼓者往往用双扦领并打套子,那么久要由另一个人打广东板。
如果在原板时就由这个人来打广东板,司鼓者本人仍可打原来的板。
不过如果与广东板同时打的话,广东板要响得多,原来的板已没有什么声音,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人手不够或者掌握节奏的要求所致,即便有摇板也全由司鼓者一人打广东板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但广东板势必有断有续,在唱摇板时不甚理想。
广东板的音响比较特殊,与高拨子唱腔配合在一起,可以表达特殊的气氛、环境。
比较常见的是用来表现长途跋涉的舞台环境。
例如《白蛇传》的“盗草”,《杨门女将》的“探谷”,《野猪林》的“发配”等等。
高拨子原板的过门也常常简化。
还有再简化的,一小节即开唱。
这一小节的过门即可开唱,这里大锣夺头的结尾部分略作变化,改为扎扎仓。
这个变化的锣经在皮黄唱腔中也常用。
还有一种起高拨子原板的锣经,仅见于麒派的《徐策跑城》。
锣鼓的打法教学
锣鼓的打法教学锣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在各种庆典、节日和舞蹈演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锣鼓的打法,不仅可以增添演出的视听效果,还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锣鼓打法和练习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锣鼓演奏技巧。
一、锣的打法在演出中,锣通常用于点燃气氛、产生瞬间的高潮效果。
锣的打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力和力度的控制。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锣的打法:1. 单音敲击:以锣的中心点为敲击位置,用锣槌轻微地敲击锣面,产生清脆的单音。
2. 连续敲击:在锣面上快速地进行连续敲击,产生连续的音响效果,可以用于舞蹈演出或表达节奏感。
3. 滚打:将锣槌在锣面上来回滚动,创造出类似鼓点的音效,常用于起伏感较强的音乐演奏中。
二、鼓的打法鼓在锣鼓演奏中起到节奏引导和稳定音乐节拍的作用。
掌握鼓的打法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感,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鼓的打法:1. 单手敲打:将手掌用力地击打鼓面,产生饱满的音响效果。
在演奏进行中,可以根据音乐需要调整击打的力度和速度。
2. 双手敲打:使用两只手同时敲打鼓面,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节奏效果。
通过左右手的协作,可以演奏出更富有层次的鼓点。
3. 滚打:将鼓槌在鼓面上快速滚动,可以产生类似滚动鼓点的连续音效。
这种打法通常在需要表达高潮或节奏起伏的部分使用。
三、锣鼓的练习技巧除了掌握基本的打法,通过练习可以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种锣鼓的练习技巧:1. 手指灵活性练习:使用锣槌在桌面或其他平整表面上快速地击打,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控制能力。
2. 节奏感培养:通过和节拍器或其他乐器合奏,培养和提高锣鼓演奏中的节奏感。
可以选择不同的节拍器进行练习,逐渐提升难度。
3. 听力训练:通过聆听优秀的演奏录音或观看专业演奏家的表演,培养对节奏和表达的敏感性,学习借鉴他人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四、注意事项在练习和演奏锣鼓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保护耳朵:锣鼓演奏时产生的声波可能对听力造成影响,因此在演奏时应佩戴合适的耳塞以保护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冲头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交叉合奏,音量一强一弱,配合上场、下场与一般的动作,以及在念白中加强语气用。
但主角的第一次上场不用;一场戏的结束(舞台上不留一人)时人物的下场也很少用。
例如:《空城计》中探子的三报,即用冲头上场;《连环套》中窦尔敦念:“……他就暗发”后,也用冲头来配合动作和加强语气。
长尖以大锣、小锣和铙钹相间击奏。
形式、用法与冲头大致相同,只是适用于由慢转快的动作上。
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唤众将进帐时,众将上场即用长尖;又如起霸时上场亮相后,在往台口走的时候就用这个点子,不过比一般的速度较慢一些。
长丝头以大锣和铙钹相间击奏,用途及作用略同于冲头,大都用在唱罢摇板之后的人物上下场,以此代替冲头。
例如:《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罢“算就汉室三分鼎,险些一旦化灰尘”两句摇板之后探子上场时,即用长丝头。
小锣长丝头专用小锣击奏,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和走圆场等动作。
例如:《金玉奴》中金玉奴给莫稽去取豆汁的匆忙下场,《牧虎关》中高来向高旺报事的几次上声,《打焦赞》中杨排风的上场等,都用小锣长丝头。
带锣常接在唱腔之后,配合跑原场和武打等动作时使用。
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完“江湖上叫萧恩不才是我”一句以后,与教师对打时即用带锣。
小锣带锣小锣带锣的作用略如阴锣,常用于配合台上较浪费时间的动作。
例如:《洪洋洞》中老军程宣作掘土掩埋孟良、焦赞的尸体的动作时,即用小锣带锣。
一封书用于配合武戏的某些比较缓慢的对打动作,节奏型基本是冲头,但开始的底鼓不同,且节奏和速度都比较平稳缓慢,音响沉着有力,乐器并加用堂鼓(每拍两击)。
例如:《艳阳楼》中高登与花逢春、呼延豹、秦仁等人对打时,即用一封书。
慢长锤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时。
慢长锤是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
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或是配合比较缓慢的上场、更衣等动作。
例如:《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文昭关》中伍子胥和皇甫讷互换衣服时,都用慢长锤。
快长锤快长锤是由长锤和凤点头结合而成,演奏时速度较快。
多用于快板、流水、摇板的入头,同时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或走圆场的动作。
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攻打开荡山上场唱快板时;《打鱼杀家》中李俊、倪荣上场开唱前,都用快长锤。
但快长锤在习惯上不作为二黄摇板的入头。
散长锤又名“撞金钟”、“摇板长锤”。
是散板的入头,或用以配合缓慢、迟疑情绪的动作。
例如:《文昭关》中伍员的上场;《二进宫》中徐彦昭、杨波的上场,都用散长锤。
闪锤又名“拗锤”、“反长锤”,用于流水、快板、摇板的入头。
但在习惯上只限于已在台上的角色开唱,而不作“唱上”的锣鼓,也不作二黄摇板的入头。
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前,《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父女们打渔在河下”前,都用闪锤。
纽丝多用于散板的入头,同时也配合上场、下场及一般的动作。
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下城后,唱“人言司马善用兵”一段之前,即用纽丝;再如《四进士》中宋士杰被轰下堂去,在他唱散板前,为了配合他的伤痛和挣扎起立的较迟缓的动作,也用纽丝。
在配合人物动作时,大锣可适当地人揣锣或加锣来加强伴奏气氛。
快纽丝快纽丝也是散板的入头,也可以配合上下场用,常用于比较匆忙、紧迫的情境。
如《大保国》中杨波上场时唱的散板,即用快纽丝作入头。
演奏快纽丝时,不宜打得太长。
抽头又名“七字锣”,作用是原棉的入头,但习惯上只作接唱的二黄原板或四平调的入头,而西皮原板不用。
例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二黄原板“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见,爹娘啊”以后,接打抽头再唱原板。
另外,也可作摇板的入头,二黄、西皮都可用,但二黄用得较多,例如《草桥关》中刘秀唱二黄原板“叫内侍忙摆驾后宫来进”,唱散以后;《大保国》中徐彦昭上场后唱摇板,都用抽头入二黄摇板。
小锣抽头小锣抽头也是摇板、流水、快板的入头,在文静的气氛下,配合上场、下场、走圆场及其它的动作。
例如《洪洋洞》杨延昭第二场上场唱二黄摇板时,《打渔杀家》萧桂英捧茶上场唱西皮摇板和《桑园会》秋胡上场唱快板,都用小锣抽头。
滚头子滚头子不作开唱用,只是配合动作。
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接到夏侯渊“走马换将”的通知,决定将计就计。
当他传令全军以后,在思考明天阵前如何骗过夏侯渊时,就用滚头子来配合表现他用手势虚拟的各种动作。
大锣水底鱼 [水底鱼]原为昆曲干念的牌子,京剧移用,省略原有的词句,只用锣鼓部分。
主要用途是配合行路时匆忙急促的步伐(包括上下场和走圆场)。
例如《望江亭》第一场,谭记儿与白士中下场后,白道姑念:“待我关了观门。
”随即由四家丁、张千、李万引杨衙内急忙上场,这时即用水底鱼锣鼓。
小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用法与大锣水底鱼略同。
例如《打鱼杀家》中丁家教师赴萧恩家催讨鱼税时的上场和《女起解》中崇公道进监时的小圆场也用小锣水底鱼。
四边静 [四边静]原为昆曲的干念牌子。
除了《青石山》中周仓需要念词(但不是昆曲原来的“大字”)以外,一般只是代替水底鱼使用。
四边静锣鼓也可以分段使用,例如《空城计》第二场,马谡、王平发兵街亭时,即先用四边静的前半段;待第四场马谡、王平领兵抵达街亭上场时,再用后半段。
扑灯蛾 [扑灯蛾]原为昆曲干念牌子,京剧移用。
水底鱼可以不念词句,扑灯蛾则必须念词(按照剧情编撰),只是句数长短并不限制。
多用在感情激动的情况下,配合念数板。
例如《狮子楼》中,武松与士兵的对念:“士兵一言来提醒,武松起下杀人心!……”就是扑灯蛾。
再如《鱼肠剑》中专诸念的“牛二太欺心,太欺心!”也是扑灯蛾。
至于牛二接着念的扑灯蛾,则是小锣扑灯蛾,打法与大锣相同。
急急风急急风在演奏速度上比一般锣鼓点子快,多用于急促、紧张、激烈及战争的情境,用以配合人物的上下场及行路、战斗、厮打等动作。
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罢“听一言不由我七窍冒火”后,与教师们的对打;《空城计》的司马懿幕内唱完“大队人马往西城”之后的领兵上场时,也用急急风。
紧锤又名望家乡或串锤。
基本上以大锣连击,声音不断。
用在快板之前,是快板的入头,多用于匆忙、紧张的情境。
一般快板多有胡琴过门,但在紧锤之后,也可以立即接唱,表示情绪急迫,如《赤桑镇》中吴妙贞唱完“见包拯我怒火满胸膛”后接唱的快板;另外也可作配合简短动作的锣鼓,如《大保国》中徐彦昭上场也是用紧锤。
搓锤搓锤用以配合表现焦急的情绪或是失常的动作。
但只用于某种特定的唱腔之后。
例如《搜孤救孤》,程婴唱完回龙后,即接打搓锤。
再如《问樵闹府》中范仲禹唱四平调“叫一声范金儿你来了罢!”之后,接打搓锤,以配合范仲禹甩发动作和他的神智昏迷状态。
阴锣所谓阴锣即是大锣、钹的弱音演奏,但小锣从始至终并不作弱音。
阴锣是配合暗中的或是迟缓的动作,包括改装、跳形等。
剧中用得最多的如《三岔口》、《武松打店》、《白水滩》等,配合剧中人物的摸黑、觅物和迟缓的动作。
另如《女起解》中崇公道为苏三戴枷,《宇宙锋》中赵艳容下场改装等,都是用阴锣。
九锤半又名“双飞燕”常用于剧中人物一时较匆忙的动作或紊乱的情况,或配合暗中动作等。
例如《三岔口》中任堂惠脱衣搜查旅店,《白水滩》中青面虎被押解上场,《英雄义》中的水战等。
也用于带滑稽性的唱腔以后和动作中。
例如《辕门斩子》中杨延昭唱完“听罢言来笑开怀”后,焦赞做滑稽动作时;《牧虎关》中高旺唱完回龙腔后,与小达婆作戏耍状时,都用九锤半。
九锤半一般不独立使用,后面常接阴锣或马腿儿。
马腿儿马腿儿是一个三拍子的锣鼓,能反复演奏,节奏较快。
马腿儿单起演奏时很少,常接在阴锣、九锤半或急急风的后面。
多用于武戏中配合两人单刀对打的各种套数及泅水等动作。
如《战马超》中张飞与马超的夜战,《闹天宫》中孙悟空与青龙的对打,《英雄义》中水擒史文恭时阮小二等的泅水等,都用马腿儿。
叫头叫头多用于人物的喜悦、愤怒、悲痛、焦急等感情激动而发出呼喊或控诉的时候。
有单叫头、双叫头、三叫头之分。
例如《宇宙锋》中赵艳容听说要把她送进宫里作妃子的时候,便起一个单叫头表示向赵高的呼喊;在情绪特别高昂时,把两个叫头连在一起,重复呼喊一次,称双叫头,如《女起解》中苏三独自感叹时,所呼叫的“天哪,天!”就是双叫头。
三叫头一般用在比较悲伤或人物比较豪放的情况下,如《苏武牧羊》、《卧龙吊孝》中回龙之前的叫头即为三叫头。
小锣叫头多用在感叹的时候。
如《洪洋洞》中赵德芳问:“御妹丈此病从何而起?”杨延昭在回答感叹时,即用小锣叫头。
另外丑角多用此种叫头,如《战太平》中花安向郜氏反目时,在念白前的呼喊,就是用小锣叫头。
大锣哭头这是配合京剧唱腔程式哭头而用的锣鼓点子,用于剧中人物哭泣时。
有配合散板中的哭头用的,如《斩马谡》中斩过马谡以后,诸葛亮哭马谡时,在唱“马谡!参谋!啊!”的哭头时,即用此种哭头。
还有用于快板或摇板中间,如《坐宫》一场,杨延辉在唱“眼睁睁高堂母难得见”一句时,即用哭头。
小锣哭头多用于配合剧中旦角及较平静的场合所唱的哭腔。
如《武家坡》中王宝钏唱:“啊!狠心的强盗啊!”即用小锣哭头。
四锣哭头这是哭头的一种简化形式。
往往是在一剧中,需要很多哭头的时候,以它来加入应用,避免过多的重复,如《四郎探母》中哭堂一折。
上板哭头专用于二黄原板的唱腔中,如《文昭关》二黄快原板中“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啊——见!”即用上板哭头。
乱锤用以表现人物的焦急、烦躁、纷乱的情绪,也配合上下场及相应的动作,节奏先后快慢不同,每一小节七下都是先慢后快。
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念:“……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这这这……”下面即用乱锤表现其焦灼情绪。
脆头用法略同于乱锤。
分为硬脆头与软脆头。
脆头常用于表现人物的羞愧、惊怒的情感或动作,但只是用以加强表情,不作上下场用,也不能配合时间较长的动作。
如《赵氏孤儿》中魏绛所唱的汉调二黄,即是用软脆头起。
扫头在戏中,有时为了使剧情紧凑,省去原来唱词中的末句,而以动作代替,术语叫扫。
扫头就是配合这种动作的锣鼓。
如《别窑》中,薛平贵最后下场时唱:“你回寒窑且忍耐,我到军前再作安排。
此时间顾不得夫妻恩爱”,第四句就扫去了,用王宝钏扯住薛平贵,薛推王,王倒地等一系列动作代替唱词,锣经即用扫头配合。
扫头往往是依其动作的快慢、长短不同,而能加以伸张或缩减,所以又含有小扫头、快扫头、计数扫头等不同形式。
撤锣又叫“大换小”,即撤去大锣,改用小锣之意。
如前一场为大锣下场,次场为小锣上场,或一出戏的第一场即为小锣上场,都需要用撤锣。
大锣的打法逐渐缓慢、削弱到消失,再接后面的小锣锣经。
如《空城计》中,司马懿兵发西城后,在大锣声中下场,次场诸葛亮在小锣声中上场,中间即用撤锣。
再如《四郎探母》第一场坐宫,杨延辉上场之前即用撤锣。
一锤锣又名大锣打上、大锣打下、原场、回头等,名称很多,形式变化也很多,用途也很广泛。
除了配合上下场的动作以外,也适用于一般的动作和歌唱、念白的前后,兼有冲头、住头的部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