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的计算机模拟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电学、地热学等分支,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内部和大气层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往往需要通过野外勘探和实地观测等手段来获取数据,但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数据采集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现象,人们开始将计算机模拟引入到地球物理学研究中。

计算机模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某个系统进行全等或近似的虚拟实验的方法,它模拟的对象可能是自然界中某些复杂的现象或者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工艺流程等。

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过程、地磁场的产生和演化,以及大气层对地球物理过程的影响等。

通过模拟这些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过程,同时也可以为地球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地震波模拟地震波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振动波,它是判断地震的强度和位置的重要依据。

进行地震波模拟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地震预测数据,从而帮助人们进行安全疏散和准备。

传统的地震波模拟如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method)、谱元方法(Spectral-element method)和时域积分法(Time-domain integral method)等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而且没有考虑地球物理结构的非均匀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全波形反演法(Full-waveform inversion,FWI)开始被应用到地震波模拟中。

全波形反演法是一种基于正演模拟结果反演模型参数的方法。

它利用地震波在地震发生后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所产生的所有数据来反演地球模型的物理参数,例如密度、波速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真实、准确地模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但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支持。

因此,研究人员在进行全波形反演法时通常运用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和分布式计算资源。

核磁共振成像在体内器官模拟中的3D可视化重构

核磁共振成像在体内器官模拟中的3D可视化重构

核磁共振成像在体内器官模拟中的3D可视化重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体内器官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核磁共振成像的数据可以进行三维可视化重构,从而提供更直观、准确的图像信息。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成像在体内器官模拟中的3D可视化重构的原理和应用。

一、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通过获得器官组织的磁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首先,将患者置于强大的磁场中,使原子核的磁矩定向于磁场方向;然后,通过发送辅助电磁波对原子核进行激发,使其转动;最后,检测原子核释放的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图像。

二、核磁共振成像的3D可视化重构核磁共振成像的3D可视化重构是基于获取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的。

核磁共振成像获取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扫描过程中记录下的信号强度和相位信息。

在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之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和处理。

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以消除噪声和优化图像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噪声滤波、信号校正和估计、图像配准和去伪影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核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并为后续的图像重构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 数据处理在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以实现3D可视化重构。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图像分割:将原始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感兴趣的器官或病灶。

图像分割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等。

(2)体素化:将图像分割得到的二维轮廓转化为三维体素模型。

体素是三维空间中的像素,通过将二维轮廓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可以得到三维的立体建模。

(3)容积渲染:根据体素化后的三维模型,进行容积渲染。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最普遍使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MRI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生物组织图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状况。

MRI成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性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然而,这些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被转化成医生可以理解的可视化图像。

本文旨在介绍MRI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MRI数据获取MRI成像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拍摄一张照片,而是采集许多数据点来创建一个3D的图像。

这些数据点称为“k空间数据”。

k空间数据是由MRI扫描生成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在处理和分析期间进行操作。

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信号、脉冲序列、磁场梯度和空间编码信息。

这些数据将在后续步骤中被用来创建医生可以理解的图像。

二、数据预处理在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包括噪声消除、运动补偿、估计磁场偏移、亮度和对比度校正。

噪声是MRI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为噪声可以影响到图像质量及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进行噪声去除。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高斯平滑、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等。

运动补偿通常是针对头部扫描时产生的移动的问题。

运动造成的去除可能会使MRI图像产生伪像,导致医生的分析错误。

因此,必须将运动补偿作为一个预处理步骤。

估计磁场偏移也是MRI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未经校正,磁场偏移会在MRI图像中产生像移、伪像和噪声。

为消除磁场偏移的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平校正和空间校正。

亮度和对比度校正是最后一步预处理,目的是消除MRI图像上的强度偏差。

这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实现。

三、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的重要步骤。

基本上,这是将k空间数据转换为3D图像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来实现。

这些算法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和模型导向的算法。

虚拟仿真颅脑核磁实训报告

虚拟仿真颅脑核磁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颅脑核磁实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实验资源有限、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颅脑核磁实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提高学生对颅脑MRI图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4. 降低实训风险,提高实训效率。

三、实训内容1.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1)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原理:利用人体内氢原子的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磁共振信号,进而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2)颅脑MRI成像特点:颅脑MRI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诊断和治疗。

2. 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对患者进行信息登记、病史询问、体位摆放等。

(2)设备操作:启动MRI设备,进行系统自检、参数设置、序列选择等。

(3)图像采集:根据患者病情和序列要求,进行图像采集。

(4)图像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初步分析,判断病变情况。

3. 颅脑MRI图像识别与分析(1)图像识别:根据病变部位、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对图像进行初步识别。

(2)图像分析: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判断病变性质。

四、实训方法1. 虚拟仿真平台搭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软件,搭建颅脑核磁实训平台。

平台包括以下功能:(1)颅脑MRI设备模拟:模拟真实MRI设备,包括主机、扫描床、线圈等。

(2)操作流程模拟:模拟颅脑MRI成像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设备操作、图像采集、图像分析等。

(3)图像库:提供丰富的颅脑MRI图像库,包括正常和病变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

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

目录第一章NM20台式磁共振成像仪硬件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系统硬件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部件接插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部件连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系统开关机 0第二章NMI20台式磁共振成像仪软件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软件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软件菜单栏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软件工具栏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功能选项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部分可开设的实验项目. (2)实验一机械匀场和电子匀场实验 (2)实验二测量磁共振中心频率(拉莫尔频率) (9)实验三旋转坐标系下的FID信号 (16)实验四自动增益实验 (23)实验五硬脉冲回波 (28)实验六软脉冲FID实验 (37)实验七软脉冲回波 (42)实验八硬脉冲CPMG序列测量T2 (47)实验九乙醇的化学位移测量 (52)实验十自旋回波序列质子密度像 (56)实验十一自旋回波权重像 (63)实验十二一维梯度编码成像 (67)实验十三单脉冲双相位编码成像 (70)实验十四梯度回波成像 (75)实验十五射频接收线圈的调谐与匹配 (81)实验十六射频功放与门控调制实验 (87)实验十七数据处理过程(模拟部分)实验 (92)实验十八前置放大器及RF开关 (98)实验十九梯度功率放大器 (104)实验二十高频数字记忆示波器的使用 (109)系统开关机在使用NMI20台式核磁共振成像仪时,“开机”和“关机”均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开机启动计算机;在计算机桌面上启动应用程序WinMRIXP;开启射频单元电源;开启射频单元后部的恒温系统电源;打开梯度放大器机箱电源开关。

M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M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M 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1)(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MR成像技术模拟题1 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 a )年年年 E. 1978年2 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 e )年年年年年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b )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4 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 c )5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d )A.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B.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C.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顺,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D.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B.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C.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D.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7 下列等式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特斯拉)=10G(高斯) =102G=103G =104G =105G8 在的场强中,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 b)9 横向弛豫是指( b)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0 纵向弛豫是指( c )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1 磁场梯度包括( d )A.层面选择梯度B.相位编码梯度C.频率编码梯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2 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用上,下述哪一项正确( e)A.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相位编码梯度能够互换B.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C.只有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D.三种梯度磁场均不能互换E.三种梯度磁场均能互换13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梯度场越大,层面越薄B.梯度场越小,层面越厚C.梯度场越大,层面越厚D.射频频带宽度越窄,层面越薄E.射频频带宽度越宽,层面越厚14 在MR成像过程中,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 a )A.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B.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C.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D.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E.相位编码—层面选择—频率编码15 在MR成像过程平面信号的定位中(c )A.频率编码起作用,相位编码不起作用B.相位编码起作用,频率编码不起作用C.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共同起作用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6 付里叶变换的主要功能是( a )A.将信号从时间域值转换成频率域值B.将信号从频率域值转换成时间域值C.将信号由时间函数转换成图像D.将频率函数变为时间函数E.将信号由频率函数转变成图像17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与扫描时间完全无关( d )A.重复时间B.平均次数C.相位编码数D.频率编码数 F.矩阵大小18 T1值是指90°脉冲后,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何种程度的时间(b )% % % % %19 T2值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何种程度的时间( a)% % % % %20 SE序列中,90°射频(RF)的目的是(c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1 SE序列中,180°?RF的目的是( d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2 反转恢复(IR)序列中,第一个180°?RF的目的是( b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3 在SE序列中,TR是指(d )°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D.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 E.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24 在SE序列中,TE是指( c )°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 D.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 E.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25 在SE序列中,T1加权像是指(c )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6 在SE序列中,T2加权像是指( b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7 在SE序列中,质子密度加权像是指( a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8 有关组织的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C )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强越长,信号越强;T2越长,信号越强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弱越长,信号越弱;T2越长,信号越弱越短,信号越弱;T2越短,信号越弱29 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角)越大所获图像越接近于( A)加权像加权像 C.质子密度加权像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0 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越小所获图像越接近于( B )加权像加权像 C.质子密度加权像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1 在S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C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2 在GR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A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3 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B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4 在FS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D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5 在IR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E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6在具有SE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C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7 在具有GRE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A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8 在具有IR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E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9 在不同区域的K空间数据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中( A )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细节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细节,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对比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细节 E.只有K空间的中心部分对图像的质量起作用40 血流信号降低的影响因素为(D )A.高速信号丢失B.涡流C.奇数回波失相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1 血流信号增加的影响因素为( D )A.偶数回波复相B.舒张期假门控C.流入性增强效应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2 MRA是利用了流体的( D )A.流空效应B.流入性增强效应C.相位效应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A的方法( B )法 B.密度对比法法D.黑血法E.对比增强MRA44若欲对大容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常先采用( A )E.黑血法45若欲显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常益采用(B )E.黑血法46 若欲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益采用( C )E.黑血法47 若欲定量与定向分析流体,益采用( D )E.黑血法48若欲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益采用( E )E.黑血法49 MR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B )A.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B.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C.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D.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E.增加了水的比重50 低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A )缩短,T2改变不大缩短,T2延长延长,T2缩短缩短,T2缩短延长,T2延长51高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D )缩短,T2改变不大缩短,T2延长延长,T2缩短缩短,T2缩短延长,T2延长52 超顺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C )缩短,T2缩短缩短,T2延长不变,T2缩短不变,T2延长延长,T2缩短53 铁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C )缩短,T2缩短缩短,T2延长不变,T2缩短不变,T2延长延长,T2缩短54 顺磁性物质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与哪种因素有关( E )A.顺磁性物质的浓度B.顺磁性物质的磁矩C.顺磁性物质局部磁场的扑动率D.顺磁性物质结合的水分子数E.以上均是55 Gd3+含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D )56 Gd-DTPA的应用中,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E )口服不吸收 B.静脉注射后,由肾脏浓缩以原形随尿排出不透过细胞膜,主要在细胞外液 D.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E.易透过血脑屏障57 注射Gd-DTPA后,不应采用的成像的方法有( C)序列的T1加权成像序列的T1加权成像加权成像加权辅以磁化传递成像加权辅以脂肪抑制技术58 MRI装置所不包含的内容有( C)A.磁体系统B.梯度磁场系统C.高压发生系统D.射频系统E.计算机系统59 有关磁场强度对组织弛豫时间的影响中( A )值随场强的增加延长值随场强的增加延长值随场强的增加缩短值随场强的增加缩短 E.以上均不是60 不适用人体MR成像装置的磁场强度为( E )61 梯度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应特别注意其( E )A.均匀容积B.线性C.梯度场强与变化幅度D.梯度场启动时间E.以上均是62 射频系统所不包括的部件有( B )A.射频发射器B.高压发生器C.功率放大器D.发射线圈E.接收线圈63 表面线圈的主要作用( B )A.扩大了成像容积B.提高图像信噪比C.缩短成像时间D.增加空间分辨率E.增加对比度64 MRI扫描程序直接控制的内容有( E )A.扫描脉冲序列发送信号采集 C.图像重建D.显示及后处理E.以上全是65 不属于MRI系统现场调整的程序有( C )A.匀场B.梯度场调节C.主磁场调节发射系统调节接收系统调节6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磁场对环境的影响范畴( D )A.依机械原理工作的仪器、仪表B.磁记录装置C.具有电真空器件和光电耦合器件的设备D.建筑物中的钢梁、钢筋E.心脏起搏器、离子泵等体内植入物6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对磁场的影响范畴( E )A.地板内的钢筋网B.大功率电缆、变压器C.轮椅、担架D.小汽车、卡车E.心脏起搏器、离子泵等体内植入物68 在MRI系统中,均匀性是以主磁场的多少作为一个偏差单位来定量表示的( C )A.万分之一B.十万分之一C.百万分之一D.千万分之一E.千分之一69 影响MR图像分辨率的因素有( D )A.观察视野B.矩阵C.层面厚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70 平均次数与信噪比及采集时间的相互关系为( D )A.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也增加一倍,采集时间亦增加一倍B.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一倍C.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2倍D.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一倍E.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一倍,采集时间增加2倍71 MR图像切层面的特点不包括(B )A.投影B.重建C.层厚D.曲度E.位置72 有关化学位移伪影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化学位移伪影是一种装备伪影B.化学位移伪影与呼吸运动有关C.化学位移伪影与主磁场强度有关D.化学位移伪影与观察视野有关E.化学位移伪影可以通过改变相位编码的方向加以识别73 卷褶伪影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B )A.减小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4截断伪影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C )A.减小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5部分容积效应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A )A.减少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6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改善下述哪一项伪影(B )A.运动伪影B.化学位移伪影C.卷褶伪影D.截断伪影E.中心线伪影77 颅内病变GD-DTPA增强后,最益与T1加权成像匹配的技术是( C )A.呼吸门控技术B.心电门控技术C.磁化传递技术D.化学位移成像E.以上全是78 下列哪类患者可以行MR检查( B )A.带有心脏起搏器者B.心脏病患者C.术后动脉夹存留者D.换有人工金属瓣膜者E.体内有胰岛素泵者79 与X线CT相比,MRI检查显示占绝对优势的病变部位为(B )A.头颅病变B.颅颈移行区病变C.肺部病变D.肝脏病变E.骨关节病变80 磁共振成像设备有哪些操作模式( E )A.键盘操作模式B.触摸屏操作模式C.电笔操作模式D.鼠标操作模式E.以上全是81 早期脑梗塞最适宜的扫描方式为( D )加权成像加权成像 C.质子加权成像D.弥散加权成像E.灌注成像82 既具有T2加权图像特点,又将脑脊液信号抑制了的序列为( B)83 为区分水肿与肿瘤的范围,常采用( D )加权成像加权成像 C.质子加权成像增强后T1加权成像增强后T2加权成像84 下列造影技术中,哪些不属于MR水成像范畴( C ) 胰胆管造影尿路造影血管造影泪道造影腮腺管造影85 严格来讲,MRCP、MRU采用的是哪种成像方式( C ) 加权加权 C.重T2加权D.质子密度加权E.弥散加权86 在心电门控技术中,其触发波为( B )波波波波波87 在颈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A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88 在胸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 B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89 在腰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抑制( C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90 在MRA技术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 E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91 超导磁体中使用液氮的目的(E )A.是使用液氮前为达超导低温状态的予制冷过程B.使磁体达到超导状态C.使磁体温度升至8K以上D.使磁体温度降至8K以下E.使磁体环境温度达负273℃左右92 超导磁体中有关液氦的温度错误的是( C )A.超导线圈应保持在绝对零度B.绝对零度等于负237℃C.绝对零度等于137℃D.维持超导状态的温度不低于8KE.超导体温度高于10K后会导致失超93 金属物品带入磁体孔腔内会导致( B )A.磁场强度改变B.磁场均匀度破坏C.对射频产生影响D.图像对比度下降E.磁场稳定度下降94 在表面线圈的应用中,下述内容最贴切的是( C )A.大范围线圈,大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B.大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C.小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D.大范围线圈,大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E.小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低信噪比95 MR成像中,哪些与图像的对比度有关( D )A.脉冲序列B.脉冲参数C.造影剂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96 下述哪一项不是MR图像质量组成( C )A.噪声B.对比度C.清晰度D.分辨率E.伪影97 下述哪些为影响MR信号强度的参数( D )A.组织参数B.测量参数C.系统参数D.以上全是E.以上全不是98 下述哪些为影响分辨率的因素( D )A.层厚B.观察视野C.矩阵D.以上全是E.以上全不是99 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最优化MR图像的条件( B )A.信噪比B.伪影C.分辨率D.对比度E.检测时间100 在二维层面参数中,层面间距的作用是( A ) A.防交叉对话效应 B.防部分容积效应C.防化学位移伪影D.防卷褶伪影E.防截断伪影MR成像技术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M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1)

M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1)

MR成像技术模拟题1 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 a )年年年E. 1978年2 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 e )年年年年年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b )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4 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 c )A.13C E.19F5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d )A.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B.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C.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顺,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D.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B.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C.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D.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7 下列等式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特斯拉)=10G(高斯) =102G=103G =104G =105G8 在的场强中,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 b)A.6.4MHz9 横向弛豫是指( b)弛豫B.自旋-自旋弛豫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0 纵向弛豫是指( c )弛豫B.自旋-自旋弛豫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1 磁场梯度包括( d )A.层面选择梯度B.相位编码梯度C.频率编码梯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2 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用上,下述哪一项正确( e)A.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相位编码梯度能够互换B.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C.只有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D.三种梯度磁场均不能互换E.三种梯度磁场均能互换13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梯度场越大,层面越薄B.梯度场越小,层面越厚C.梯度场越大,层面越厚D.射频频带宽度越窄,层面越薄E.射频频带宽度越宽,层面越厚14 在MR成像过程中,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 a )A.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B.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C.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D.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E.相位编码—层面选择—频率编码15 在MR成像过程平面信号的定位中(c )A.频率编码起作用,相位编码不起作用B.相位编码起作用,频率编码不起作用C.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共同起作用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6 付里叶变换的主要功能是( a )A.将信号从时间域值转换成频率域值B.将信号从频率域值转换成时间域值C.将信号由时间函数转换成图像D.将频率函数变为时间函数E.将信号由频率函数转变成图像17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与扫描时间完全无关( d )A.重复时间B.平均次数C.相位编码数D.频率编码数F.矩阵大小18 T1值是指90°脉冲后,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何种程度的时间(b )% % % % %19 T2值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何种程度的时间( a)% % % % %20 SE序列中,90°射频(RF)的目的是(c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1 SE序列中,180°RF的目的是( d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2 反转恢复(IR)序列中,第一个180°RF的目的是( b )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 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3 在SE序列中,TR是指(d )°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D.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E.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24 在SE序列中,TE是指( c )°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D.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E.质子完成弛豫所需要的时间25 在SE序列中,T1加权像是指(c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6 在SE序列中,T2加权像是指( b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7 在SE序列中,质子密度加权像是指( a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28 有关组织的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C )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强越长,信号越强;T2越长,信号越强越短,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越弱越长,信号越弱;T2越长,信号越弱越短,信号越弱;T2越短,信号越弱29 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角)越大所获图像越接近于( A)加权像加权像C.质子密度加权像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0 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越小所获图像越接近于( B )加权像加权像C.质子密度加权像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1 在S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C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2 在GR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A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3 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B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4 在FS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D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5 在IR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E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6 在具有SE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C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7 在具有GRE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A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8 在具有IR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E )A.α<90° °—90° °—180°°—180°—180° °—90°—180°39 在不同区域的K空间数据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中( A )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细节空间的中心部分决定图像的细节,边缘部分决定图像的对比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对比空间的中心与边缘部分均决定图像的细节 E.只有K空间的中心部分对图像的质量起作用40 血流信号降低的影响因素为(D )A.高速信号丢失B.涡流C.奇数回波失相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1 血流信号增加的影响因素为( D )A.偶数回波复相B.舒张期假门控C.流入性增强效应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2 MRA是利用了流体的( D )A.流空效应B.流入性增强效应C.相位效应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4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A的方法( B )法B.密度对比法法D.黑血法E.对比增强MRA44若欲对大容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常先采用( A )E.黑血法45若欲显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常益采用(B )E.黑血法46 若欲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益采用( C )E.黑血法47 若欲定量与定向分析流体,益采用( D )E.黑血法48若欲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益采用( E )E.黑血法49 MR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B )A.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B.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C.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D.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E.增加了水的比重50 低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A )缩短,T2改变不大缩短,T2延长延长,T2缩短缩短,T2缩短延长,T2延长51高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D )缩短,T2改变不大缩短,T2延长延长,T2缩短缩短,T2缩短延长,T2延长52 超顺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C )缩短,T2缩短缩短,T2延长不变,T2缩短不变,T2延长延长,T2缩短53 铁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C )缩短,T2缩短缩短,T2延长不变,T2缩短不变,T2延长延长,T2缩短54 顺磁性物质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与哪种因素有关( E )A.顺磁性物质的浓度B.顺磁性物质的磁矩C.顺磁性物质局部磁场的扑动率D.顺磁性物质结合的水分子数E.以上均是55 Gd3+含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D ).3 C56 Gd-DTPA的应用中,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E )口服不吸收B.静脉注射后,由肾脏浓缩以原形随尿排出不透过细胞膜,主要在细胞外液D.不易透过血脑屏障E.易透过血脑屏障57 注射Gd-DTPA后,不应采用的成像的方法有( C)序列的T1加权成像序列的T1加权成像加权成像加权辅以磁化传递成像加权辅以脂肪抑制技术58 MRI装置所不包含的内容有( C)A.磁体系统B.梯度磁场系统C.高压发生系统D.射频系统E.计算机系统59 有关磁场强度对组织弛豫时间的影响中( A )值随场强的增加延长值随场强的增加延长值随场强的增加缩短值随场强的增加缩短E.以上均不是60 不适用人体MR成像装置的磁场强度为( E )A.0.2T61 梯度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应特别注意其( E )A.均匀容积B.线性C.梯度场强与变化幅度D.梯度场启动时间E.以上均是62 射频系统所不包括的部件有( B )A.射频发射器B.高压发生器C.功率放大器D.发射线圈E.接收线圈63 表面线圈的主要作用( B )A.扩大了成像容积B.提高图像信噪比C.缩短成像时间D.增加空间分辨率E.增加对比度64 MRI扫描程序直接控制的内容有( E )A.扫描脉冲序列发送信号采集C.图像重建D.显示及后处理E.以上全是65 不属于MRI系统现场调整的程序有( C )A.匀场B.梯度场调节C.主磁场调节发射系统调节接收系统调节6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磁场对环境的影响范畴( D )A.依机械原理工作的仪器、仪表B.磁记录装置C.具有电真空器件和光电耦合器件的设备D.建筑物中的钢梁、钢筋E.心脏起搏器、离子泵等体内植入物6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对磁场的影响范畴( E )A.地板内的钢筋网B.大功率电缆、变压器C.轮椅、担架D.小汽车、卡车E.心脏起搏器、离子泵等体内植入物68 在MRI系统中,均匀性是以主磁场的多少作为一个偏差单位来定量表示的( C )A.万分之一B.十万分之一C.百万分之一D.千万分之一E.千分之一69 影响MR图像分辨率的因素有( D )A.观察视野B.矩阵C.层面厚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70 平均次数与信噪比及采集时间的相互关系为( D )A.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也增加一倍,采集时间亦增加一倍B.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一倍C.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2倍D.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2倍,采集时间增加一倍E.平均次数增加一倍,信噪比增加一倍,采集时间增加2倍71 MR图像切层面的特点不包括(B )A.投影B.重建C.层厚D.曲度E.位置72 有关化学位移伪影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化学位移伪影是一种装备伪影B.化学位移伪影与呼吸运动有关C.化学位移伪影与主磁场强度有关D.化学位移伪影与观察视野有关E.化学位移伪影可以通过改变相位编码的方向加以识别73 卷褶伪影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B )A.减小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4截断伪影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C )A.减小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5部分容积效应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 A )A.减少层厚B.加大FOVC.全矩阵采集D.改变频率编码方向E.增加平均次数76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改善下述哪一项伪影(B )A.运动伪影B.化学位移伪影C.卷褶伪影D.截断伪影E.中心线伪影77 颅内病变GD-DTPA增强后,最益与T1加权成像匹配的技术是( C )A.呼吸门控技术B.心电门控技术C.磁化传递技术D.化学位移成像E.以上全是78 下列哪类患者可以行MR检查( B )A.带有心脏起搏器者B.心脏病患者C.术后动脉夹存留者D.换有人工金属瓣膜者E.体内有胰岛素泵者79 与X线CT相比,MRI检查显示占绝对优势的病变部位为(B )A.头颅病变B.颅颈移行区病变C.肺部病变D.肝脏病变E.骨关节病变80 磁共振成像设备有哪些操作模式( E )A.键盘操作模式B.触摸屏操作模式C.电笔操作模式D.鼠标操作模式E.以上全是81 早期脑梗塞最适宜的扫描方式为( D )加权成像加权成像 C.质子加权成像D.弥散加权成像E.灌注成像82 既具有T2加权图像特点,又将脑脊液信号抑制了的序列为( B)83 为区分水肿与肿瘤的范围,常采用( D )加权成像加权成像C.质子加权成像增强后T1加权成像增强后T2加权成像84 下列造影技术中,哪些不属于MR水成像范畴( C )胰胆管造影尿路造影血管造影泪道造影腮腺管造影85 严格来讲,MRCP、MRU采用的是哪种成像方式( C )加权加权C.重T2加权D.质子密度加权E.弥散加权86 在心电门控技术中,其触发波为( B )波波波波波87 在颈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A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88 在胸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 B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89 在腰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抑制( C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90 在MRA技术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 E )A.吞咽运动伪影B.心搏伪影C.呼吸运动伪影D.化学位移伪影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91 超导磁体中使用液氮的目的(E )A.是使用液氮前为达超导低温状态的予制冷过程B.使磁体达到超导状态C.使磁体温度升至8K以上D.使磁体温度降至8K以下E.使磁体环境温度达负273℃左右92 超导磁体中有关液氦的温度错误的是( C )A.超导线圈应保持在绝对零度B.绝对零度等于负237℃C.绝对零度等于137℃D.维持超导状态的温度不低于8KE.超导体温度高于10K后会导致失超93 金属物品带入磁体孔腔内会导致( B )A.磁场强度改变B.磁场均匀度破坏C.对射频产生影响D.图像对比度下降E.磁场稳定度下降94 在表面线圈的应用中,下述内容最贴切的是( C )A.大范围线圈,大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B.大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C.小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 D.大范围线圈,大区域检测,具有高信噪比 E.小范围线圈,小区域检测,具有低信噪比95 MR成像中,哪些与图像的对比度有关( D )A.脉冲序列B.脉冲参数C.造影剂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96 下述哪一项不是MR图像质量组成( C )A.噪声B.对比度C.清晰度D.分辨率E.伪影97 下述哪些为影响MR信号强度的参数( D )A.组织参数B.测量参数C.系统参数D.以上全是E.以上全不是98 下述哪些为影响分辨率的因素( D )A.层厚B.观察视野C.矩阵D.以上全是E.以上全不是99 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最优化MR图像的条件( B )A.信噪比B.伪影C.分辨率D.对比度E.检测时间100 在二维层面参数中,层面间距的作用是( A )A.防交叉对话效应B.防部分容积效应C.防化学位移伪影D.防卷褶伪影E.防截断伪影MR成像技术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磁共振成像简介

磁共振成像简介

八、磁共振检查的安全问题
(一)生化电流感应作用
1.心电图改变:T波幅度增加,出现小尖 头波等。一旦磁场 撤除心电图正常。 2.视觉生理变化:光幻觉(闪电\色环)。 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体。 3.皮肤过敏,肌肉抽搐,心室纤颤。梯度 磁场产生电流过大。
(二)温度效应:
射频电波吸收所致。 作用微弱,对人体不会 产生危害。

采用呼吸和心电门控(gating) 技术不仅能改善心脏大血管图象, 还可获得其动态图象。”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对脑干、幕下区、枕 大孔区的显示明显优于CT。

( l) 血 管 病 变
脑 梗 塞 : M R I> C T 亚 急 、 慢 性 脑 出 血 :M R I > C T 急 性 脑 出 血 : CT> M RI 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M R I> C T
MRI的基本原理
把核磁共振的信号收集 起来,经过计算机转换 处理成为模拟灰度,形 成图象。
MRI的基本原理
组织间弛豫时间的差别, 是MRI的成像基础,如同组 织间X钱吸收系数差别是CT 成像基础一样的道理。但CT 成像多数只算个,而MRI有 四个。
MRI的图象特点
1.高分辨力。
软组织、脑组织、心脏大血管、椎间 盘和关节等对比度明显高于CT。MRI的 图象以不同恢度表示,亮度与MRI信号 成正比。质子密度越高T1越短,T2越长, 亮度越高;反之亮度越低。
MRI的基本原理与图象特点
人体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 和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 中子组成。磁共振与质子有关, 而且只与带有奇数电荷的质子有 关。
MRI的基本原理
当施加外磁场(Bo)后,小磁体的 自旋轴按Bo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 再以特定的射频脉冲 (radiofrequency, RF)激发之, 小磁体(原子核)吸收能量和释放 能量而共振,即发生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的实验测量与计算

核磁共振的实验测量与计算

核磁共振的实验测量与计算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基于核磁效应原理的物理实验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包括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

核磁共振实验通常使用核磁共振光谱仪进行测量。

实验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通常是将待测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制备而成,其中溶剂通常是氘代溶剂,因为氘代溶剂不会干扰核磁共振信号的测量。

在实验中,样品被放置在一个磁场中,磁场的强度通常为几个特斯拉。

磁场通过磁感应强度(B0)来刺激样品中的核自旋,使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接下来,通过调节一个特定频率的射频场来激发核自旋的共振吸收。

当核自旋受到射频场的共振激发时,原子核的差异性能量级之间的跃迁将被激发,并且这将产生一个共振信号。

共振信号是通过测量样品放出的能量来得到的。

在核磁共振仪中,用于测量共振信号的探测线圈通过感应电磁能量来检测到信号。

这些信号在传送到计算机或电子设备中之前将进行放大和处理。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NMR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是一维核磁共振,即通过扫描一个频率来测量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

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的核自旋种类和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来研究样品中核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取更多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对共振信号的积分计算来确定不同核自旋的相对丰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线宽来获得样品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等信息。

所有这些计算和分析将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总之,核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和分析物质中核自旋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样品中核自旋的丰度、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等信息,从而了解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为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磁体中的磁场分布模拟与优化

磁体中的磁场分布模拟与优化

磁体中的磁场分布模拟与优化磁体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磁场的装置,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实际磁体的磁场分布常常与设计时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磁体的性能不尽如人意。

因此,磁场分布的模拟和优化成为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磁体中的磁场分布,研究人员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模拟。

磁场模拟通常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将磁体分割成小的磁场单元,然后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求解每个单元的磁场分布。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磁场在整个磁体内的分布情况。

然而,仅仅模拟磁场分布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现实中的磁场差异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磁体材料的磁化特性、磁体结构的不完美以及外界环境的干扰等。

为了优化磁体的磁场分布,我们不仅需要模拟磁场,还需要分析磁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在模拟磁场分布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是边界条件的选择。

磁体一般处于一个有界的空间中,我们需要确定边界条件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材料磁化曲线的获取。

磁体的性能与材料的磁化特性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准确地获取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数据,以更好地模拟磁场分布。

此外,模拟过程还需要考虑磁体结构的非线性和温度的影响等。

优化磁体的磁场分布是为了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在优化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考虑磁体的尺寸、形状、材料和线圈布局等因素。

为了优化磁体的性能,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磁体的结构和形状来调整磁场分布,例如改变线圈的布置、增加磁体的层数或改变磁铁的形状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磁体的材料来调整磁场分布,例如选择具有更优磁化特性的材料或改变材料的磁化强度等。

磁场分布的模拟和优化不仅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磁场的均匀性对影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模拟和优化磁场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此外,在粒子加速器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中,磁场分布的模拟和优化也被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探测人体组织的技术。

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医疗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梯度场设计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梯度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用于控制磁场的位置和形状,使得能够采集出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数据。

因此,设计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梯度场被认为是提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精度的关键。

目前,有许多方法用于梯度场的设计。

首先,需要根据成像需要来确定梯度场的参数。

通常这些参数包括梯度场的强度、方向和时间长度。

在此基础之上,需要设计一系列能够生成预期梯度的线圈。

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线圈进行建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模拟和优化线圈的计算工具更加精确、准确,因此在优化线圈的性能上能够更为有效。

二、图像重建算法在采集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后,需要进行图像重建。

这个过程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可视化的图像。

目前在核磁共振成像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有四种图像重建算法。

第一种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这种方法在对噪声相对较小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适用。

第二种是滤波算法,这种算法在数据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使成像画面更清晰。

第三种是反投影算法,这种算法能够处理非线性数据,但相比其他算法图像质量不如其他算法。

第四种是迭代算法,这种算法使用自适应加权和模型计算来生成图像,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提高成像速度。

三、局部压缩感知算法局部压缩感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方法。

它能够在不降低成像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成像速度,降低数据存储的消耗。

这个方法主要的思路是先去采集完整的数据,然后将其进行压缩。

压缩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压缩处理和去噪来降低数据冗余,然后就可以进行图像重建。

由于局部压缩感知算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

但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这种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处理时间,优化成像质量,节省储存空间。

mri检查技术华西虚拟仿真考核

mri检查技术华西虚拟仿真考核

MRI检查技术华西虚拟仿真考核一. 简介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组织信息。

华西虚拟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的MRI检查技术模拟软件,可以提供逼真的MRI检查场景和各种病变情况模拟,帮助医学学员和医生进行虚拟训练和实践操作。

二. MRI检查技术的原理MRI检查技术是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实现的。

当人体置于强磁场中,其内部的各种核自旋会发生共振现象。

通过施加梯度磁场和射频脉冲,不同位置和组织的核自旋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响应。

通过感应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信息。

三. MRI检查技术的应用3.1 临床诊断MRI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对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和病变。

例如,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图像,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MRI还可以用于检查其他器官,如胸部、腹部、盆腔等,帮助医生发现并诊断各种疾病。

3.2 评估治疗效果除了临床诊断,MRI检查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进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患者十分安全,同时可以提供详细的治疗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3.3 科研应用MRI检查技术在科研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MRI技术,对动物模型或人体进行成像,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过程。

例如,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MRI技术观察脑功能活动的时空分布,研究大脑的认知机制和神经疾病的发展。

此外,MR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输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四. 华西虚拟仿真软件的特点华西虚拟仿真软件是一款用于模拟MRI检查场景的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1 逼真的场景模拟华西虚拟仿真软件可以提供逼真的MRI检查场景模拟,包括设备设置、患者准备、参数调节等。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综述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综述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综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的认知、学习和决策能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医学影像诊断是医生判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X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

然而,由于医学影像数据量大、诊断难度高,传统的人工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主观性强、错误率高等。

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为医学影像诊断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其能够通过学习海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从而自动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并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

例如,美国的一项研究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乳腺X线照片进行分析,能够比传统的方法更准确地检测出乳腺癌。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医学影像大数据进行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

医学影像大数据包含了大量的病例信息和医学图像数据,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疾病的潜在模式和规律,从而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例如,一项研究通过分析CT扫描结果,预测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帮助医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导航。

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学操作,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影像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手术规划和导航方案。

例如,通过对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切除范围,并指导手术的进行,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医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挖掘出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医学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

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脑研究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脑研究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脑研究的方法人脑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器官,其功能和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研究人脑,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脑研究的方法。

一、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脑活动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脑成像技术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f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观察血液在不同脑区的流动情况,从而推测出脑区的活动情况。

计算机技术通过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绘制出人脑的活动图像,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人脑的功能和结构。

二、神经网络模拟神经网络模拟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方法。

人脑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和突触组成,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算法,将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从而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人脑的学习、记忆和认知等高级功能。

三、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的方法。

在人脑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人脑数据,如基因组数据、脑电图数据等,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挖掘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方法。

在人脑研究中,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和解读人脑数据,从而获得对人脑工作原理的更深入理解。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识别和分类人脑图像中的各个脑区,或者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来模拟人脑的决策过程。

总结起来,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更好地理解人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对人脑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生物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模拟生物器官的功能以及预测药物分子的活性和毒性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分子交互作用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长程作用、非共价作用和水合作用等。

例如,在新冠病毒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了新冠病毒和人体受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并筛选出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药物分子。

二、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器官的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可以对生物器官进行功能模拟,研究器官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其他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心脏疾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心脏的血流和心肌细胞的活动进行模拟,预测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三、计算机模拟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模拟和预测,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例如,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药物分子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预测药物的活性和毒性,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效。

总之,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模拟人体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器官的功能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在未来,计算机模拟将成
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加快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的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磁共振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核磁共振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标 系 Ox z 记作 S 系 , 2轴 与 Z轴 重 合 , 轴 -y , 其
磁 比, 为角动量 , 历 简单起见 , i .) 丑 的 取 -去 与 。 _ -

与B 方 向重 合 , 旋转 角 速度 为 一 - ̄ e.将 外 O 磁 场写 作 :
相 互作 用量 为
对 磁 矩 行 为进 行 描 述.在 模 拟 中可看 到 , 经典 的
动力学 方程 同样 可 以给 出核 磁 共 振 的 图像 , 实 但 际上它 与量 子 图像 是有 所 区别 的.
对 于单 位体 积 的只含 1种 同位素 ( )唯一 ) 即 , 的样 品 , 磁 矩 为 每 个 原 子 的磁 矩 之 和 M = 总3 来自0物理实

第 3 卷 2
B e:B1 O 3 == S01ex— B1 i J ty十 Bo z:= C r n Ole s e =
在 静磁场 中加 入扫 场 线 圈 与 射频 线 圈 , 样 将
误解 与 困惑.
若 在垂 直于 Z轴 方 向加 一 射频 场 , 频 率 , 其 且
满 足 叫疗 l =A 即 : E,
1 y Z = Be , () 3
则 低能 级 的量子 态 向上 跃迁 .这 即为 核磁共 振. 为 了获得 磁 矩 的运 动 图 像 , 用经 典 的动 力 采 学 方程 L 4
坐t T Be i f = PX
、, () 4 z
已有 文献 针对 核磁共 振实 验 的教学 的整合 提
出 了看法 [3 1 .大 多数 的 实 验 教 学 的 整 合 是 借 助 - ]
Fa h动 画演 示 对 实 验 进 行介 绍 的.但 是 , l h ls Fa s 动 画模拟难 以定 量地 将 Bo h理论 与 N lc MR 的实

核磁共振成像虚拟仿真实验

核磁共振成像虚拟仿真实验

核磁共振成像虚拟仿真实验账号:姓名:胡鳞奕硬脉冲FID(H_SP1D)总分: 10本题得分:10考题内容:硬脉冲FID序列测量拉莫尔频率;(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

实验前须保证磁体恒温系统开启超过5小时,使得磁体柜内温度尽量恒定;(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D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考察关键点:硬脉冲FID序列测量拉莫尔频率;(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

实验前须保证磁体恒温系统开启超过5小时,使得磁体柜内温度尽量恒定;(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D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一、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1、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π)学生答案:0.5标准答案:0.5二、拉莫尔频率1、拉莫尔频率(MHZ)学生答案:22.438标准答案:22.438三、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1、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μS)学生答案:18标准答案:17硬脉冲回波(H_SE1D)总分: 10本题得分:10考题内容:硬脉冲回波(H_SE1D)(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D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使系统处于核磁共振状态;(6)调节RFAmp1值使信号幅值达到最大值;(7)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回波序列;考察关键点:硬脉冲回波(H_SE1D)(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D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使系统处于核磁共振状态;(6)调节RFAmp1值使信号幅值达到最大值;(7)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回波序列;一、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1、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π)学生答案:0.5标准答案:0.5二、拉莫尔频率1、拉莫尔频率(MHZ)学生答案:22.438标准答案:22.438三、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1、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μS)学生答案:22标准答案:22四、18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P21、18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P2(μS)学生答案:44标准答案:44硬脉冲CPMG(H_CPMG1D)总分: 15本题得分:15考题内容:硬脉冲CPMG(H_CPMG1D);(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S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使系统处于核磁共振状态;(6)调节P1值使信号幅值达到最大值;(7)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CPMG序列;(8)调节参数,拟合T2;考察关键点:硬脉冲CPMG(H_CPMG1D);(1)启动计算机,运行WINMRIXP软件进入到软件操作界面;(2)将装有10mm高大豆油的样品管小心放置入磁体柜上方样品孔内;(3)开启射频单元及梯度放大器的电源;(4)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S序列;(5)调节射频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同,使系统处于核磁共振状态;(6)调节P1值使信号幅值达到最大值;(7)点击工具栏上New按钮,进入脉冲序列选择对话框,选择硬脉冲CPMG序列;(8)调节参数,拟合T2;一、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1、 FID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的相位差(π)学生答案:0.5标准答案:0.5二、拉莫尔频率1、拉莫尔频率(MHz)学生答案:22.438标准答案:22.438三、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1、9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μS)学生答案:16标准答案:17四、18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P21、180°射频的硬脉冲宽度P2(μS)学生答案:32标准答案:34五、原始数据记录表格1、将确定好的回波信号以及对应的时间填入表格;六、样品横向驰豫时间T21、样品横向驰豫时间T2(mS)学生答案:50标准答案:50反转恢复测T1(H_T1IR1D)总分: 15本题得分:8考题内容:反转恢复测T1(H_T1IR1D)。

基于Web技术的MRI仿真训练系统在MRI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Web技术的MRI仿真训练系统在MRI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Web技术的MRI仿真训练系统在MRI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通过总结现有MRI实验教学的弊端,提出一种以自行研发的基于Web技术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仿真训练系统作为开放性实验平台来有效整合所有与MRI相关课程的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

以期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理解所有MRI基本知识、MRI检查的基本操作及流程,并初步确立MRI影诊思路。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MRI);仿真训练系统;开放实验教学;弹性学习[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黄磊(1972—),男,安徽芜湖人。

一、引言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通过阅读和判断患者特定MRI断层加权图像灰度的细微变化来诊断疾病的科学技术。

在教学中,针对其知识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认为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先进行适量的理论课时教学,再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操作真实的MRI设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中MRI相应功能。

在教学中还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的MRI医师来组织实验,进行针对性的释疑解惑、精心指导,学生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理解由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医学等多学科融合而成、抽象复杂的MRI基本知识,学会MRI检查的基本操作及流程,初步确立MRI 影诊思路。

但MRI设备价格昂贵,安装、操作环境要求高;学生人数多,有丰富经验的MRI医师临床工作任务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上述理想化模式是难以实现的。

为了最大程度地模拟上述理想化模式,我们整合本校MRI影诊、计算机等学科专家用C#语言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Web技术的MRI仿真操作与诊断训练系统,全真模拟MRI常规检查典型病例在真正的MRI机器操作界面中的参数设置、工作流程及对应病例图片的显示、处理和PACS影像诊断。

以此平台,以整合MRI相关多学科知识为理念、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来具体组织实验教学。

人工智能教程:教你30行代码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脑部核磁共振图像

人工智能教程:教你30行代码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脑部核磁共振图像

人工智能教程:教你30行代码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脑部核磁共振图像/group/6570440127431049731/?iid=35588124102&app=n ews_article&timestamp=1529855619结构MRI图像人工智能教程:教你30行代码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脑部核磁共振图像。

结构MRI扫描通常可视化人体内水的位置。

这意味着高水分和高脂肪浓度的软组织(如脑)可以很好地解决,而更密集的结构(如骨骼)具有较低的信号幅度。

结构MRI扫描使得临床医生能够详细地可视化和定位大脑内的解剖结构。

这就是为什么在特定任务期间尝试识别大脑活动区域的fMRI实验通常与结构性核磁共振扫描相结合。

虽然结构MRI图像经常以二维图像显示,但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体积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图像中的元素被称为体积像素或体素,而不是像标准二维图像那样的像素。

通常在MRI会议期间在几个平面或切片中扫描大脑,这强调了该方法的体积特性。

稍后我们将会看到功能MRI扫描(fMRI),这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

数据集人工智能教程:教你30行代码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脑部核磁共振图像。

该项目的数据可以从SPM主页上手动下载,或者您可以使用Jupyter Notebook中的代码来处理该文章,该文章负责下载和解压缩数据。

SPM是一种流行的Matlab工具箱,用于分析fMRI实验。

我们在这里要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放置在MRI机器中的人体对象,同时听到“双音节词”,正如SPM主页上的描述。

这种听觉刺激将在稍后让我们看到大脑中哪些区域参与感知这些单词。

但首先我们将看看结构MRI扫描。

可视化结构MRI数据在借助NiBabel库加载数据后,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实际上具有4维。

前两个是X和Y平面,而第三个维度表示扫描中的切片数量。

第四维不包含任何信息,可以丢弃。

>>> print(data.shape)(256,256,54,1 )上面的输出告诉我们,大脑在54个切片中扫描,每个切片的分辨率为256 x 256个体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言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的认识。

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

核磁共振就是原子核的磁矩在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处在无线电波波段)同时作用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共振吸收现象。

核磁共振很快成为一种探索、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高新技术。

早期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对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如测量核磁矩、电四极矩及核自旋等,后来广泛应用于分子组成和结构分析,生物组织与活体组织分析,病理分析、医疗诊断、产品无损监测等方面。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根据生物体磁性核(氢核)在静磁场中所表现出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高新技术。

它的物理基础为核磁共振理论,其本质是一种能级间跃迁的量子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据此,人们以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对生物组织进行激励,并用线圈技术检测其弛豫或质子密度信息,就出现了MRI [2]。

近20年来,随着超导技术、磁体技术、低温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均得到了飞速发展。

如今,MRI 系统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领域中最先进、最昂贵的诊断设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

MRI 的应用,不仅代表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标志其诊断水平的提高。

一般的医学成像技术都使用单一的成像参数。

例如,CT 的成像参数仅为X 射线吸收系数、超声成像只依据组织界面所反向的回波信号等。

MRI 是一种多参数的成像方法。

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是多核种的成像,而每种核都有各自的成像参数。

目前使用的MRI 系统主要是用来观测活体组织中氢质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弛豫时间的新型成像工具,用以成像的组织参数至少有氢核(质子)密度N (H),纵向弛豫时间1T ,横向弛豫时间2T 等3个。

上述参数既可分别成像,也可相互结合获取对比图像。

本论文主要研究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来简化问题,从而探讨各参数成像对比度的内在机制。

1 核磁共振成像的进展与应用1.1 MRI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奖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为本届诺贝尔奖的得主,因为他们发明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3]。

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看清自己和生物体内的器官,再也不必在黑暗中摸索,从而给医学诊断和治疗疾病发生了革命的变化。

两位科学家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核磁共振,就是处于某个静磁场中的自旋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的射频磁场作用时,在它们的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现象。

简而言之,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了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时,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之相同的电磁波,使自身的能量增加。

而一旦恢复原状,原子核又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核磁共振在生物学领域特别有用,因为它能非常精确地记录水分子中氢原子内的原子核的行动。

水占了人体体重的2/3,而不同组织中水的百分比组成各有不同。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探测器官与器官之间、甚至是一个器官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分界。

哪怕是疾病造成的水量的1%的变化,都能被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到[4]。

但是核磁共振本身不能展示被测体的内部结构,要得到内部的图像,就要将不同梯度的磁场加以结合,即改变穿过样本的磁场强度。

这样就有无数二维的图像,彼此重叠后就得到样本内部空间的三维图像。

这正是劳特布尔和曼斯菲尔德的研究成果[1]:把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磁场中,再加上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即有梯度的磁场),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物体,然后根据物体释放出的电磁波就可以绘制出内部图像了。

1.2核磁共振成像在医疗疹断的应用作为对探测外科手术的安全替代,核磁共振成像仪在今天特别受欢迎,已经被用于扫描关节、脑部和其它一些重要器官。

与将人体暴露在电离辐射的潜在危险下的X光检测(CT)不同,核磁共振成像只通过磁场和电磁波脉冲作用于人体,在生物学上是无害的。

此外,X射线虽然能提供极好的骨骼和牙齿的图片,但在检测身体其它部位却很困难,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成像能提供包括脑部和脊髓在内的软组织的高清晰度的图像,这些组织均藏在头骨和脊椎骨以及位于关节内表面的软骨下[5]。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得到初步普及。

2002年,全球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共有2.2万台。

在北京天坛医院(最早引进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单位之一),已经从最初的一台,发展到现在有四台成像仪的规模。

该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指出,目前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需求量很大,平均每天接受诊断的患者大约有80人,在早些年,曾经出现过有患者为了接受检测而等1个月的情况。

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来检测的同时,核磁共振成像仪面临着进一步普及的困难。

首先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造价太高,曾经有人为此专门做了统计,全球各大公司所生产的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价格最便宜的要360万元,最贵的则要达到1900万元。

而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产量也极为有限,1996年产量为1450台,到1999年,全球产量也仅为2170台。

目前在我国,共有500多台核磁共振成像仪,这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的实际需要。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接受一次核磁共振成像检测,仍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目前按照统一医药标准,患者接受一次检测,最少要花费1400元左右,相比之下,CT检查平均花费只不过几百元而已[1]。

2 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2.1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及其能量原子核具有自旋和磁矩,原子核的自旋磁矩μ是其内所有核子自旋磁矩的矢量和。

核子数为奇数的核,多数具有自旋磁矩[6]。

在自旋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中,用于核磁共振中最多的是1H和13C。

描述核磁性强弱的量是磁旋比γ,由于磁旋比与核的质量成反比,所以13C的磁性比1H弱。

将有磁矩的原子核放在外磁场B中,自旋角动量将受磁场力矩的作用而定向排列,这就是自旋的空间量子化。

下面讨论1H 的核磁矩在稳恒磁场0B 中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磁能公式可以得到质子在0B 中所具有的能量02B E P μ-=,式中2μ是P μ在0B 方向上的投影。

由于P μ在外磁场0B 中的取向只有两个:0=θ或πθ=,所以p μμ±=2。

由此可得,021B E p Pγ=。

这就是说,1H 的磁能在静磁场0B 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能级[6],如图2-1所示。

其中自旋磁量子数21-=m 的β能级是较高能级,21+=m 的α能级是较低能级。

图2-1 1H 在静磁场0B 中的能级分裂在直角坐标系中取z 轴与0B 同向。

与这两个能级对应的磁矩矢量如图2-2所示。

αμ与0B 方向一致,处于平衡位置,能量较低;βμ与0B 方向相反,稍经扰动就可自动回到平衡位置,因而能量较高。

图2-2 1H 的磁矩在静磁场0B 中的取向x yE0=B 0Bβ能级α能级21(210-=+m B γ21(210+=-m B γβ与α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0B E p γ=∆,要使处于α能级的1H 获得能量跃迁到β能级,可通过电磁波照射的方式,电磁波的频率应满足辐射条件πγν200B p =。

1H 吸收电磁波从α能级跃迁到β能级的现象称为1H 的核磁共振,0ν称为共振频率,002πνω=,0ω称为拉莫尔圆频率[7]。

目前使用的静磁场0B 的值在1-10T 之间,共振频率属射频波段范围。

在技术上发射射频波段的射频磁场的是容易实现的。

2.2 弛豫过程和弛豫时间无外磁场作用时,核自旋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自旋系统的宏观磁矩为零。

当加入外磁场0B 后,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z M 从零逐渐增长,当系统到达热平衡状态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0M ,系统处于平衡位置时0M M z =,0,=yx M,这个过程对不同的样品所经历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原子核处于磁场0B 中,若在垂直于0B 的方向再施加一个射频(RF)交变磁场1B ,当其频率等于拉莫尔频率0ω时,原子核有可能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使部分原子核激发,成为共振吸收。

这时磁化强度M 和0B 的夹角将发生变化。

如果在瞬间用拉莫尔频率的电磁辐射使M 和0B 的夹角为α,那么这个电磁辐射就叫α角的射频脉冲[8]。

当α角为 90和 180时,分别称 90和 180射频脉冲,如图2-3所示。

图2-3 (a) 90射频脉冲;(b) 180射频脉冲1B1B偏离平衡状态的核系统,0M M z ≠,0,≠yx M,当外界作用停止后,自旋系统这种不平衡状态不能维持下去,而是要自动地向平衡状态恢复,这种恢复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

我们把自旋系统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而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

M 离开平衡位置是由于吸收外界能量的结果,而它的恢复必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z M 的恢复与yx M,的衰减各有自己的规律,可用下列方程描述⎪⎪⎪⎩⎪⎪⎪⎨⎧-=-∆-=-∆=1022T M M dt dM T M M dtdM T M M dt dM z zy xyx y xωω (2-1) 这也就是旋转坐标系中的布洛赫方程[9]。

上式中,1T 称纵向弛豫时间,表示核系统从共振激发到恢复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1T 由环境温度和样品的物理状态而定,如核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等。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磁场环境下不同的组织将表现出不同的1T 。

2T 称为横向弛豫时间,表示yx M,(是M 在y x ,平面上的分量)以最大值衰减到零的变化快慢,又称自旋-自旋弛豫,其本质是自旋核的磁矩方向由相对的有序状态向相对无序状态的过渡过程。

一般的医学成像参数都是单一的,而MRI 成像却是多参数的,1T 、2T 在MRI 技术中是最重要的成像参数,也就是说组织与器官的1T 或2T 在图像上有相应的灰度表示,因此了解1T 、2T 的本质及它们受外界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这实际上就是图像分析的物理依据。

表2-1 几种正常组织在0.5T 情况下的1T 、2T 值范围[9]组织名称 1T (ms ) 2T (ms )组织名称 1T (ms ) 2T (ms )脂肪 240±20 60±10 主动脉 860±510 90±50 肌肉 400±40 50±20 骨髓(脊柱)380±50 70±20 肝 380±20 40±20 胆道 890±140 80±20 胰 398±20 60±40 尿 2200±610570±230肾670±6080±10表2-1列出了人体正常组织的1T 和2T 值,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的差别是MRI 成像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