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合集下载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21张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21张

1.杰出领导朱总司令为何写下这篇文章?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
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行文线索
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品析母亲形象
2.作者回忆了母亲经历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默读2-13段,随手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交流:
我从______事例中,读出了母亲的______(特点/品质)
语言特点归纳:夹叙夹议,概括人物品质,升华作者情感
品析作者情感
4.作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 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 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以设问的方式,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爱与忠诚有 机结合起来,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 爱,升华到对整个民族的爱,升华到党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 大爱。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 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品析作者情感
3.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试找出文 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 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 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感悟母亲影响
作者在回忆往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 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4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4张ppt)

第一部分
开门见 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本文的 主角,同时抒发了得到母亲去世 的消息是“我很悲伤”的情感
“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 的感情线,是本文记叙母亲 的重点。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 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 特征,也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总领全文。
“标本式的农民”“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这一段话将母亲的勤劳放到家庭的勤劳中去写。用家庭 的勤劳来突出母亲的勤劳。母亲的勤劳也是家庭的优良 传统,这是家风使然。
(三)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 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 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 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 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 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 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 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 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 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 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34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34张PPT)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
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 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
●9段: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 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 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有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文体介绍:回忆录
●回忆录有两种释义。一是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 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如凯撒的《高卢战记》;二是指一 种自传性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 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的特点
钟太夫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更是一个 伟大的母亲。她教会了朱德很多事情、很 多做人的道理。
请进行总结。
优秀的传承:母亲的高尚成就儿子的伟大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 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 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 遗憾。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
这就是“我”的母亲 勤劳俭朴的习惯 宽厚仁慈的态度 坚强不屈的性格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
这便是我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 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 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 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
——性格和蔼、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和 同情心
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发?
●8段: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 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 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 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 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 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 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最大的心愿吗? (2)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如果今天是母亲节,你最想对妈妈
或关爱你的人说什么?如果让你为母 亲做一件的深刻影响
第13 ~14段 母亲对子女深沉而内敛的爱。
第15~17段: 儿子对母亲的欠疚、惦念、感谢。
20
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 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 ,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 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 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17
通过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我们
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作为儿
子,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18
母亲思念儿子跑到西南来,“我”却不敢回去
欠疚
每逢接到家信,总不敢马上拆看,怕有那不祥
的消息。
惦念担心
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感谢
19
全文是按 时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母亲及“儿子” 的哪些主要内容? 第1~6段: 母亲的婚姻、家庭、子女及作者出生等情况。 第7~12段: 母亲的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
10
探究
重点段落(13段)的细节描写
母亲对儿女的挚爱之情
11
细节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
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 动或有关事物的细小环节等 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
12
重点段落研习:
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 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第13段从哪三件事表现出了那伟大的、 无私的母爱? 3、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表现 出的感情。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被母亲 身上勤劳、善良、宽厚、不屈的品质深深感动。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之情。
研读共品——语言特色
阅读文章,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 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研读共品——语言特色
阅读文章,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中 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 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 着她一样。 4.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 上煮饭。
自学检测
diàn
佃农
hèng mán chuò
横 蛮 不 辍 劳作
wéi
zhóu li
shú
为富不仁 妯 娌 私 塾

迁徙


和睦 祖籍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 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_沉__痛_悼__念__母__亲_逝__世__,__引_出__回__忆_的__内__容。
事件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 军的作者许多劝慰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 亲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 动
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 不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 着辛勤劳作的生活
形象及性格 深明大义 劳动者本质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
精读细研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 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 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呢?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 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自然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 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从 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 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由此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 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最后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 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 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 活。”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7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7张PPT)

深入探究
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
深入探究
作者是如何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成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 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从而有条不紊 地将事件一一交代清楚。
深入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 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 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情感领悟
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 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 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 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导入
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 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 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 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 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词
nì 溺 chuò 不辍
diàn

佃农 劳碌
zhóu li
妯娌
jì 周济
héng 横幅

hèng 蛮横
jǐ 济南

jì 周济
字词
溺:淹没在水里。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私熟: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仁慈:仁爱慈善。 连夜:当天夜里(就做)。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41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41张PPT)

多次呼应,使中心更加鲜明突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 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考点 分析议论在散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在叙述中议论的作用:①在开头,总领全 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②在叙述中穿插,使文章 锦上添花;在段与段之间穿插,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③在结尾,画龙点睛。有的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构严谨;有的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深化主题。
衙门 差役 横蛮
chēnɡ shēnɡ nuó
支撑 外甥 东挪西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忆 旧 知
明 目 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默读略读,概括典型事件;
二、朗读细节,把握人物特征;
三、熟读精思,感受文章意蕴。
生活的困苦 母亲的做法
家务劳作的繁重
整日劳作 承担各种家务 毫无怨言
生活物资的匮乏 人际关系的复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不偏题。本段主要写“我”从小勤 劳能干,懂事孝顺,这是母亲潜移默化 影响“我”的结果,突出了母亲对“我” 的深远影响,从侧面衬托了母亲的勤劳 能干,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 念之情,与标题紧密相连。
返回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 结合文中的事例,说说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
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敬重而又心疼
指上文中每
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
天繁重的劳动。 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 人吃起来有滋味。

2024版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2024版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优秀 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 挚,通过生动的事例和细节描 写,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 坚强的母亲形象。
该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作。它不仅让人们了解到 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激励着 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奋斗。
该文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人们更加关注家庭、亲情 和母爱等话题,同时也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 神。
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分享感受,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的 伟大和无私。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母爱的内 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 识和家庭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亲敬长、尊老爱幼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和意 义。
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CONTENCT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 德育渗透与情感教育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朱德生平及成就
朱德(1886年-1976年),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 一。
分享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或提出不同观点,形成全班互动交流的氛围。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深入思考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 点评,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能力,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 方。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0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0张ppt)

母亲于我
给予生命,血汗灌养,感化传承。
①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 养成好客的习惯; ③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④ 给“我”生命的教育。
母亲用一言一行,从性格、习惯、为人 处事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这就是 “生命教育”。
我对母亲
文章中多处流露“我”对母亲的感 情,请找一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D3(母亲的重要性);D12(心疼 母亲);D12(给我生命使我成人, 感恩);D13(心疼、悲伤、怀念、 感恩) ;最后三段
我对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 。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最后三段中表现 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 的语句。
依赖、害怕、后悔、 悲痛、怀念...
小结
1. 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以 母亲对“我”的生命的 教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 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 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2. 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了“我”很 大的影响。母亲的勤俭认真、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软而硬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
3. “我”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之情。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母爱或
者关于亲情的小故事
·积累有关母爱或者 亲情的名句。
母爱是世间最伟 大的力量。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米尔
第四部分(14~17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 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 内疚之情。
理清思路
母亲出生、 出嫁
“我”的 出生
“我”一岁半 (庚子闹“拳”
那一年)
“我”小学 毕业
“我”师范 毕业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姓名 身份 子女数 工作(技能) 品格 母亲对朱德的影响 朱德对母亲的感情
朱德母亲档案卡
姓名 身份 子女数 工作(技能) 品格
母亲对朱德的影响
朱德对母亲的感情
朱德含深情的 语言,刻画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考点 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的考查形式:
(1)结合某一句(段),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的性格特征。
[答题技法]一看人物身份。整体感知文意,了解人物的身份,是正确分 析其性格特征的第一步。二看人物描写。抓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便能轻松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读出作 品刻画人物的意图所在。三看情节发展。分析故事情节,学会用发展的 眼光对人物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注意其思想、个性的多重性,这是全面 了解人物形象的前提。四看特定手法。抓住细节刻画、对比突出、环境 烘托、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特定的艺术手法,品析其作用,可以概 括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五看议论抒情。议论、抒情句(段),往往揭示 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作者对人物所作所为的态度、情感,抓住这些句子, 便找到了窥视人物形象的窗口。
答题模式: 从……情节(或描写、事件)来看 ,××是一
个……的人。(相关内容+形象特点)
返回
7.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二课时
——平凡蕴含伟大,伟大源于平凡———
文章不仅用典型事件来表 现母亲形象,也通过写母 亲给“我”的影响来丰富 母亲的形象。结合课文具 体内容,说说“我”从母 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母亲爱憎分明、支持革命的态度, 让“我”拥有了抗争的意识和革命 的意志。
姓名 身份 子女数 工作(技能) 品格
母亲对朱德的影响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课后作业
1、小组交流分享和母亲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二三事。 2、运用今日所学,以母亲为话题完成一篇400字的小文章。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聪明能பைடு நூலகம்,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识大体、明事理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勤劳朴实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1944年 不辍劳作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2、谈谈第1段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有爱、敬意、哀伤、思念、赞扬和感恩等。爱 是朱德对母亲最基本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感 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敬重母亲、哀 思母亲、歌颂母亲、感恩母亲,字里行间满怀 对母亲的深情歌颂。
• 深入探究
6、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 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了我 们怎样的启示?
• 文体介绍
回忆录
回忆录,属于记叙文体裁,是传记的一种。回忆录把作者对被 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 用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 叙的基础上又适当的加入了议论和抒情。
回忆录的特点: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
• 字词积累
佃农( diàn ) 妯娌(zhǒu li )
• 作者是革命领袖,他的心里装着人民,党和国家,他 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 升华到报效祖国的崇高境界,大大深化了文章主题。
• 启示:新一代青年要学习朱德先生博爱,有为国家 为天下人奉献的精神。
思考:本文的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感情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 昂的词句,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来叙写和赞颂母亲,作 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融进回忆母亲的字 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而又深情的爱。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8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8张PPT)

理深 解明 儿大 子义 ,, 支坚 持持 革劳 命动
第三部分(第一层)
探究14、15段:
(1)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第二层)
探究16、17段: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何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
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
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文章
的主题。
总结——母亲的具体事例
第3段: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第4段:每日不歇,辛勤劳动。 第5段:边做边教“我”生产知识。 第6段:聪明能干,维系用度。 第7段:同情周济穷苦人 第8-9段: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第11段:不离土地,一直劳作 第10-12段:支持我革命 第13段:直到老年不辍劳作
深明大义 爱憎分明
有远见 识大体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品味语言,体味作者情感
叙述性语句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第5段)
(1)“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 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 (2)“整日”,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 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② 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1.读完课文,请用“母亲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勤劳一生、整日劳碌、聪明能干、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成功、 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回忆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精读品味
本文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 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 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 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 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 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
430×150=( 64500 )。
随堂练习
2. 选择。 (1)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b )个0。
a.5
b.4
c.3
(2)805×50,它们的积是( c)。
a.4250
b.4025
c.40250
5600
×
50
280 000
5
×
50
40250
随堂练习
【课本P49练习八第4题】
4.
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 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
一共绕地球201圈, 用了多长时间?
201×90= 18090(分钟) 答:一共用了18090分钟。
201
×
90
1 8090
随堂练习
【课本P49练习八第5题】 5.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
吃20天吗?
350×20= 7000(千克) 7000千克=7吨 7吨>5吨
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 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 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 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 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 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3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3张ppt)
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文本探究——第三部分
6.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述了母亲 勤劳的一生是值得回忆的,总领全文。结尾以深深的祝 愿结尾,抒发了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紧地呼应了开头。
课文小结
本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 寄情于事。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 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 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 上。
作者用两个“不”字,双重否定,一方面强调了中 国农民朴素善良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他们在旧社会 制度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这是作者作为农民的儿子的深 切反思,也预示着下文投身革命、反抗压迫的必然性。
议论作用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 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拥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想尽办法维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反抗地主劣绅,支持“我”革命
文本探究——第三部分 1.文章第三部分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1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2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3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文本探究——第三部分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 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 限热爱之情。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勤劳朴实
大革命时期
(1924-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 “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 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 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3、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 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 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 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
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 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4、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 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 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 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5、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 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 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 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 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 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9、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 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 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 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 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 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
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 清。 10、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 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 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 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 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 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 还给我许多慰勉。 11、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 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 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 到最后。
1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 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
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14、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 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 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15、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 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 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 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16、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 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
1.第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内容上: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 事都反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 ,抒发作者悲 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点明了题旨
通过回忆和歌颂母亲勤劳一生,表达出作者的 热爱和悲痛之情。
2、本文选取了哪些事迹将母亲的一生广泛地串 连起来?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呢?表现了母 亲什么美德?
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 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一员。 母亲是伟大的, 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 忠诚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6、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 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 哪些深刻的启示?
6、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 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
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 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 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 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 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 “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 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通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 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 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 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 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 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朱德简介
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 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 的,一定能做到的。 17、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一段写了几句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选取了哪些事迹将母亲的一生广泛地串 连起来?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呢?表现了母亲 什么品质?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 宽厚仁慈: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东挪西借: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节衣缩食: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为富不仁: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任劳任怨: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回忆录
•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 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 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 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 当的抒情和评论。)
3、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 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 “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反复
事迹: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线、挑水、 挑粪;没有打骂过我们;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 书;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 活;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时间顺序
表现的美德:聪明能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任劳 任怨、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深明大义、有远见、理 解,支持革
• A、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 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 B、广泛,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 人为主线,串连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 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 C、真实,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要求写 真人真事,语言简明朴实。
7、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 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 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 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 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 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 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 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
4、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呼应 开头,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 尽忠革命事业。
5、理解下列语句含义: (1)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 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 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 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 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 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 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 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 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 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爱母亲,就要尽忠 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 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我们要认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 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发扬艰苦 朴素的精神。以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 志,为实现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12、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 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 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 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 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 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 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 “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 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 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3、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 么特点?
4、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5、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 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6、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 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 哪些深刻的启示?
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 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 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 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 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 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