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保障学之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为保障公民或特定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通过提供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概念,下面解释几个常见的社会保障学名词:1. 社会保险:指由企业和职工等参保主体共同缴纳的强制性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通过向参保人提供一定的保险金或福利待遇,确保他们在面临风险时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
2. 社会救助:指为贫困人口或突发困难的群体提供经济帮助和社会援助的公共服务。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特殊救助等形式的资助,帮助困难群体度过难关,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3. 公共医疗保健: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公共医疗保健涉及到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医药价格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
4. 养老保险:是指为退休人员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的一种制度。
养老保险可以通过个人支付和政府补贴的方式筹集资金,为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在老年时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和尊严的生活。
5. 失业保险:是一种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救济金的制度。
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风险的补偿和分担机制,旨在减轻个人由于失业而引发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恢复生活能力。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轻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提高公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社会保障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复习重点-范围
社保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医疗保险:专指社会医疗保险,它是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了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
2、失业:广义上,劳动者与生查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无法发挥。
3.社会保险: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这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证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4、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那些因自然、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至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福利:国家以及各种社会团体通过各种公共福利设施、津贴、补助、社会服务,以及举办各种集体福利事业来增进群体福利,以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7、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力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使其生活水平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社会救助制度。
二、简答论述1、新剑桥学派主张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增值税;政府拨款对失业者培训;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进出口管理;政府用财政预算盈余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
2、社保章法的特征:国家干预法的特征明显;强制性与给付型;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性;富有广泛的社会性;据有特定的立法技术;保障内容的低保性。
社会保障概论 (2014)
启示与思考
1.“犀利哥”为何在网络中爆红后才受到 关注? 2.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助究竟是政府 行为?还是民间所为?还是社会行为?应 该谁来承担? 3.针对“犀利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 资格
2007年08月22日 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剑军 通 讯员周华玲 姚武)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 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 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 寒心。 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 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 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稳定功能 调节功能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利率杠
杆的失效 中国老太太为什么不敢消费?
促进发展功能
消费券
2008年底,成都市向低保家庭发放3791万元消费
券,每人100元,需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过 期作废 。
扶不扶?
退休职工在路上,被三轮车撞伤,住院花了一万
若政府规定最低收入线为1000元,负所得 税税率为0.3。某家庭实际收入300元,请 计算以负所得税进行补贴后该家庭的最终 可支配收入。若其收入为3000元,则其最 终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收入300
负所得税=1000—300x0.3=910
个人可支配收入=300+910=1210
收入3000
思考:试用凯恩斯的社会救助思想理论来分析温 总理的这番话
”国民救助在享受时只要经证明确实需要,就 可得到现金给付,不需要事先缴费,并且待遇 随个人情况而调整、变动,所需资金由国家财 政提供……” ——《贝弗里奇报告》135-136页 国民救助用于满足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 障需要。国民救助必须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 要,但标准必须比社会保险待遇低……发放救 助时须经过经济状况调查…… ——《贝弗里奇报告》160页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YCB齿轮泵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3、社会保障学: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
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KCB型不锈钢齿轮泵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
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
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F型不锈钢齿轮泵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名词(120个)1.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保险制度。
3.社会救助(social succour):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公民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时候给予物质援助,增强弱势者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社会救助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国家和社会群体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的津贴补助、举办的社会服务和各种集体福利事业,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福利的内涵是以政府及社会为主题,以全体社会公民与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制度化与专业化为基本保证,以保障性与服务性为主要特征,以社会支持网络为主要构架,以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旨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公民和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
5.英国的旧《济贫法》:是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
主要内容是由教区和地方财政共同负责对有劳动能力无工作和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和孤儿实施济贫。
但济贫与惩戒结合,惩戒重于济贫,不承认救济事业是社会责任及公民基本权利。
6.英国的新《济贫法》:是1834年因救济费用逐年升高,财政不堪负重而修改旧《济贫法》后的修正案,其主要内容是提出要受助者必须进济贫院,并由其统一严格管理和控制,必须在进院之前通过财产审查和资料证明是否确实贫困无依。
社会保障学复习参考资料二
社会保障学复习参考资料二(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答: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3、社会保障分配答: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4、社会保障税答: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5、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6、社会养老保险答: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7、医疗社会保险答: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8、生育社会保险答: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9、工伤社会保险答: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0、失业社会保险答: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现收现付制:其特点是:横向平衡,以支定收,当期筹集当期使用,体现互济原则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可以避免基金贬值的风险!其缺点是:缺乏长期规划,费用负担各方负担逐年加重。
3、基金积累制:其特点是:纵向平衡,基金积累形成个人账户,可投资运营;其优点是:长期积累的基金可较好的对付未来的风险;其缺点是:长期积累的基金可较好的对付未来的风险。
4、社会保险制度: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5、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6、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7、社会保障基金: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8、社会保障水平: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
9、养老保险:是指对政府立法确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提供养老补偿,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它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使所有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安度晚年。
10、医疗保险: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公平的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5、 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15、“基金积累”制:“基金积累”制或称“个人帐户”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在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从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的财富中,按法律的要求拿出一部分,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医疗保障和失业等积累后备金。
16、致残:职工在工作环境中遭遇意外伤害,虽经治疗、保养仍不能完全恢复,致使身体或智力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表现为永久性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36、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37、工伤保险:国家和社会用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38、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由雇主和雇员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补贴,使投保者享受社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保障学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医疗保险补偿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即医疗费用)的保险。
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失业是指工资劳动者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但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赋闲的状态。
)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规定,对因为生理或心理、社会或个人、系统或突发原因导致一时或长期陷入困境,并且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维护其生存权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它包含了以下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2、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4、社会福利:广义的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词,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狭义是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6、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7、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8、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9、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是增强劳动者低于老年风险的能力,手段则是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10、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1、失业: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12、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3、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其目的均是为了赋予国民以相应的法定社会保障权益。
2、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于低收入群体及不幸者所进行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4、失业者:是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虽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没有工作岗位的劳动者。
5、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社会保险项目,既包括医疗费用的给付,也包括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目的是恢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补偿劳动者在病假期间的生活开销,在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是仅次于养老保险的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6、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7、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一词出自于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
福利国家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它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为目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8、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者其家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制度。
9、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的对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社会保障概论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3、社会保障学: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
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
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
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社会保障教程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教程》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赠等手段筹集资金,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式,防范风险并为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无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为军人提供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进生活福利的一种社会制度。
(P1)②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总和。
(P3)③社会保障原则:就是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原则。
④社会保障立法:就是要界定社会保障各相关主体的社会保障关系、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和权利,实现社会保障的各项事务法制化。
(P3)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筹互济,为参加保险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经济帮助、确保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P4)3、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遭受贫困或灾害的国民提供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的社会制度。
(P5)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通过立法专门为丧亡的军人、人民警察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抚恤,为军人和人民警察及其家庭提供优待,为退伍现役的军人予以生活安置和就业安排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具体包括优待、抚恤、按照三类项目。
(P284)5、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制度安排。
(此是课本界定的,广义和狭义定义:见课本P255)6平等:是对两项或多项事物客观状态的比较描述,用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P21)7公平:是主观价值,是一种观念,用来评价事情的合理性,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P22)8效率:是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P23)9社会保障效率:两层含义:一是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言的效率;二是就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P24)10社会保障中的公平:就是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如何分配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原则。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P32.广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P513.狭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P514.社会保障基金P845.现收现付制P956.完全积累制P95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P1018.结构性失业P1179.失业P11510.失业保险P11911.医疗社会保险P13912.养老社会保险P1621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P17814.工伤社会保险P18315.疾病社会保险P19116.生育社会保险P19417.遗属社会保险P20118.社会福利P20719.社会救助P21620.社会优抚P2272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P24522.绝对贫困P24823.相对贫困P249 名词解释1.储蓄保险金制度——储蓄保险金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
该制度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帐户,专款专用。
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时规定将各帐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
但有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以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2.福利国家型:是以福利经济为理论依据,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3.就业关联制度——就业关联制度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4.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5.普遍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补助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稳定,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社会救助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经济原因而导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各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优抚指国家以法定形式并通过政府行为,对那些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及其家属给予优待和抚恤,并妥善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4、养老保险指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
5、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团体面向社会成员,旨在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性物质帮助、公共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以及各种形式的补贴制度。
6、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扶持下,由民间团体或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的,对遇到灾害和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事业。
7、医疗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按有关法律规定的,由劳动者本人所在单位和国家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筹集资金,对参保人员患病引起的诊疗费、检查费、药费、住院费、手术费等直接费用进行经济补偿的制度。
8、工伤保险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解除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依法给予负伤、致残者及死亡者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简答论述1、社会保障的功能(1)经济性功能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发展(2)社会性功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3)政治性功能社会保障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2、社会保障与市场分配的关系(1)社会保障与市场分配具有一致性第一、市场分配是社会保障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第三、社会保障与市场分配在总方向上具有一致性(2)社会保障与市场分配具有矛盾性第一、社会保障侧重的公平与市场分配强调的效率存在着替代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社会保障学之名词解释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劳动者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无过失补偿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是指在行为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仍然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这是法律对受害方或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我名种活动。
美国共同基金美国共同基金,是指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的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停工羁绊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灾难救助灾难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指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是指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就业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劳动力年龄条件的人,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方法之总额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方法之总额替代率,即退休金总额与当年职工工资总额之比。
它能够反映社会负担程度,但这一指标并不反映单个的退休人员的受保障的水平。
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方法之目标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方法之目标替代率,即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或若干年)工资收入的比率。
这一指标以个人为对象,研究目的是为了使退休者的养老金收入保持在其退休前收入的合适比例之内。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形式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形式,是指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在支付社会保障基金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或方法。
费用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指的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当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获得医疗服务后,保险机构向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的行为,简称费用支付。
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主要阐述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和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全民保健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包括儿童免疫、地方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及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统帐结合统帐结合是指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性原则,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必须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并且以增值为目标。
失业失业就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仿城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仿城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是指参照“城保”制度的做法,为农民工设计的独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其基本做法是:养老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用人单位缴纳19%,农民工本人缴纳7%至8%;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费的一定比例也记入个人账户,最终实现个人账户11%的比率;当农民工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时可以一次性领取基本养老金。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部分积累式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部分积累式,即分阶段以收定支,强调略有节余,追求阶段平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费率,体现的是一、二两种方式的结合。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式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式,即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角度考虑社会保险收支平衡问题,并据此确定费率,以支定收。
供款基准制供款基准制,是指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账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因此其养老金的领取额和他本人原先的工资高低不完全相关。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工伤“工伤”是职业伤害的总称,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
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是指由国家、集体和社会共同设立的社会福利设施和举办的福利企事业单位和场所。
经济状况调查制度经济状况调查制度,是指提按照国际惯例,社会救助的申请者首先要经过“经济情况调查”的法定工作程序,只有其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贫困线”,才有资格得到社会求助的一种调查制度。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灾难灾难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缘故,引发的人类的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一般来说,灾难可以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大类。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雪灾、龙卷风、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人为灾难包括恐怖袭击、误操作、病毒,生态破坏,火灾以及人造的地震等。
由于近些年生态问题的不断凸显,有人将生态灾难单独列出来,作为与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并列的第三类灾难。
灾难救助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医疗社会保险费用中的扣除法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
这个规定的数额就被称为起付线费。
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和自动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公费医疗制度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2、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
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⑵低保对象。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⑶发放标准。
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
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⑷保障资金来源。
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1、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
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
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试论述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再就业。
答: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一是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在总量上供大于求。
劳动力供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增长型,即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步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另一类是改革和发展的派生型,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因经济结构调整或体制转轨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