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1.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2 字字有着落,保持原文语气和句式1.3 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1.4 掌握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二章:一词多义2.1 词义辨析的方法与技巧2.2 常见一词多义例句解析2.3 练习题:一词多义的应用第三章:词类活用3.1 词类活用的类型及特点3.2 常见词类活用例句解析3.3 练习题:词类活用的识别与翻译第四章:通假字4.1 通假字的定义及分类4.2 常见通假字例句解析4.3 练习题:通假字的识别与翻译第五章:特殊句式5.1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特点5.2 常见特殊句式例句解析5.3 练习题:特殊句式的翻译与应用第六章:省略现象6.1 省略的类型及翻译方法6.2 常见省略现象例句解析6.3 练习题:省略现象的识别与翻译第七章: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7.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翻译7.2 常见修辞手法例句解析7.3 练习题:修辞手法的翻译与应用第八章: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与词类活用8.1 通假字与词类活用的关系8.2 通假字与词类活用的例句解析8.3 练习题:通假字与词类活用的识别与翻译第九章:文言文翻译实践9.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进行翻译练习9.2 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9.3 练习题:文言文段落的翻译与应用第十章: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与提升10.1 回顾前述章节内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10.2 分析文言文翻译中的难点与重点10.3 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方法与建议第十一章:文言文翻译中的词义推测11.1 依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方法11.2 常见词义推测例句解析11.3 练习题:词义推测的应用第十二章:文言文中的难句解析12.1 难句的识别与分析12.2 常见难句类型及解析方法12.3 练习题:难句的翻译与解析第十三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背景13.1 文言文中的历史、文化常识13.2 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13.3 练习题: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应用第十四章:文言文翻译评价与反思14.1 翻译评价的标准与方法14.2 翻译过程中的反思与修正14.3 练习题:翻译评价与反思的实践第十五章:文言文翻译综合测试15.1 综合测试的内容与结构15.2 测试题型及解题策略15.3 练习题:文言文翻译综合测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文言文翻译专题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技巧和方法。

(完整word版)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完整word版)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执教:李忠娥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3、让学生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复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热身运动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

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

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1)关键词不落实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3)代词指代不准确4)望文生义太死板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顺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过程与方法课内例题与高考题相结合,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文翻译做到“信”“达”“雅”。

难点:要求学生按照“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科学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更是浩如烟海。

传承优秀的文化典籍,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真实、准确。

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 “达”:就是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无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译: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译: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明确:“信”、“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例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课堂训练: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018年全国一卷《鲁芝传》)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教学时间安排:1. 章节一: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讲解(2课时);2. 章节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2课时);3. 章节三: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2课时);4. 章节四:翻译练习和解答(2课时);5. 章节五:总结和复习(1课时)。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分析;2. 针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 采用模拟测试法,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提高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那么和标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某某《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考试中,文言文占的分植较大,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二、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某某楼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一、教案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学会使用“六字诀”进行文言文翻译。

3. 提高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识别,以及“六字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翻译,以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复习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讲解:讲解“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并通过例句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翻译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翻译中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句式: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被动句等。

2.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3. “六字诀”翻译法:直译、意译、替换、增删、调整、标注。

六、教学步骤1. 步骤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2. 步骤二:讲解“六字诀”的第一个字“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等。

3. 步骤三:讲解“六字诀”的第二个字“补”,即补充省略的成分。

4. 步骤四:讲解“六字诀”的第三个字“删”,即删除不译的词语。

5. 步骤五:讲解“六字诀”的第四个字“换”,即替换古今异义词。

6. 步骤六:讲解“六字诀”的第五个字“调”,即调整句子结构。

7. 步骤七:讲解“六字诀”的第六个字“标”,即标注特殊句式。

七、课堂练习1. 练习一: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基本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2. 练习二: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3. 练习三:让学生运用“六字诀”翻译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

八、课后作业1. 作业一: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作业二:翻译一篇短篇文言文,运用所学的“六字诀”。

九、教学评价1. 评价一: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的掌握。

高考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高中阶段是一个必修的学科,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任务。

在高考中,文言文翻译题目的考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编写一份优秀的文言文翻译教案对于高中学生的备考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文言文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熟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差异1.2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翻译能力二、教学内容安排2.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在教学开始阶段,需要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常见结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等。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梳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2 翻译技巧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翻译技巧。

通过大量练习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文言文语句,选取合适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度。

2.3 翻译能力强化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文言文翻译题目,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并进行互相交流和点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应试技巧。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展示一些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翻译技巧。

3.2 合作学习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文言文翻译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投入。

3.3 实践演练通过大量实践演练和练习题目,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翻译题型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信心。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头表达和翻译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教案的掌握情况和提高程度。

五、教学效果展望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点和技巧,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应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上)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过程: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翻译: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

因此说: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翻译中运用所学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留、删、换、调、补等,并通过具体例句进行演示。

3. 课堂练习:布置一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共同探讨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5. 答案解析:学生展示各自的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翻译技巧。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体会翻译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翻译练习的正确率。

2.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翻译技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文化渗透:在翻译教学中,穿插介绍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含有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

2. 教学案例:准备一批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一、学习目标:1、落实高考阅读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课前导学: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解析:(1)注意词类活用“是”,“非”和判断句式。

(2)注意介宾结构后置“贤于己者”和虚词“焉”、“而”的用法和意义。

三、课堂学习:(一)综合探究: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精讲点拨:文言语句翻译方法探讨1、例题: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清史稿·李文耕传》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高三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引言高三阶段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文言文作为重要的语文学科内容之一,在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文言文,尤其是翻译这一难点,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三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成绩。

教案设计目标设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例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熟练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

内容安排1.文言文理解: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语法结构,讲解最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翻译技巧教授:教授翻译时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对古文词汇的翻译等。

3.实战演练:安排大量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熟练度。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示范引导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分析、翻译句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3.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问题,个性化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实施前期准备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教材、教具和相关参考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符合高考要求,丰富多样。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趣味的小故事或问题引入文言文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理解与分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和词义,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含义。

3.翻译训练:给予学生大量文言文翻译练习,重点训练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4.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勤于思考。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高三文言文翻译是考试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案设计和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三、高考真题演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石祥震
教学课题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的虚词、特殊句式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过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句子材料,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准备翻译的参考答案,用于学生练习后进行自我检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翻译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常见文言文句式的识别与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的关键词汇识别与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实践案例分析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2. 进度安排:第1周:回顾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第2周:讲解常见文言文句式及其翻译方法第3周:训练关键词汇的识别与翻译第4周: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实践案例第5周:探讨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翻译练习表现,评估其对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翻译质量,检查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翻译能力。

2. 评价标准:准确性:翻译结果是否忠实于原文,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翻译是否准确。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12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12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文言文翻译教案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赵军【学习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文言语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关注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简要说明:属于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

这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样才能表达正确。

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学习过程】一、翻译原则.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例: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其中,“超乎寻常”符合“雅”的要求。

.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对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翻译技巧(一)引以为戒■读下面的文言句子,指出翻译中不妥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解析: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解析:以今义当古义,且无中生有。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解析: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解析: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第一部分:教材解析一、教材概述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作为一本备考指导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高考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二、教材特点《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选取了高考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题目,涵盖了各个考点,内容丰富、充实。

教材中的翻译练习题既有有提供了详细的翻译步骤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又通过大量的例子演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熟悉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题型,了解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句法结构;3.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4. 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能够熟练应用翻译技巧和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材料;2. 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恰当表达自己的翻译意译;3. 能够运用文言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 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题型介绍:逐字翻译、意译、句子衔接等;2.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3. 文言文理解和翻译技巧:上下文推测、词义辨析等;4. 文言文翻译练习:根据实际翻译题目进行练习和演示。

二、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文言文的原文材料和翻译解析过程。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教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2. 第二阶段:教师讲授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常用词汇、典型语法结构等;3. 第三阶段:教师介绍常见的翻译题型,如逐字翻译、意译、句子衔接等,并提供例题进行讲解;4. 第四阶段: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答案解析,检查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文言文理解能力;5. 第五阶段:学生间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翻译心得和技巧;6. 第六阶段:教师布置翻译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翻译能力。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教案标题: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和准确表达译文意思。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用法和文化背景。

2. 翻译文言文时的准确表达和适当选择。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材、教学课件、翻译练习题、词典。

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词典。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包括句子结构、词类、常用词汇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Step 3: 翻译技巧和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翻译文言文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如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翻译固定搭配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Step 4: 翻译练习(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原文,要求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Step 5: 翻译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翻译的难点和问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和解释。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翻译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翻译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强调采点得分意识。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言文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翻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

二、高考考查方式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

近几年来,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增加了文言翻译题的分值。

从2010年全国各省市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来看,大多数在8~10分,并以9分和10分居多。

高考文言文评分细则的拟订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三、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翻译重点和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译准关键词语。

文言翻译题中必定会有几个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考生答题时可以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看这几个字词与课文中所学过的意思有何异同,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关键词的一词多义,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译准关键词语。

二是要译出文言句式。

要特别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包括固定句式。

三是要注意译准语气。

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四、文言文翻译原则。

原则一:直译为主直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也即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

还要做到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原则二:意译为辅意译则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

文言文中常带修辞手法的地方,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来翻译。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五、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1)留――保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上)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过程: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翻译: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

因此说: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如:[例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⑤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

“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三、高考真题演练(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

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2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

虎竟衔诚去。

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

讷力斧之,中胯。

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

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

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注】1劬(qù):劳苦。

2夏:亦作“榎”,木名。

3欻(xū):忽然。

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恶,此处应为疑问语气词,怎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乃实告焉B、将何作何复尔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与以往一个课内,一个文段中的虚词不同,两个虚词全出自文段,尤其需要代入原文理解。

A兼词,于之;代词,代之塾师;B什么;怎么。

C 都是顺承连词。

D介词,使;目的连词,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A、①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是“直接”表现两人兄弟情深,④是侧面表现。

⑥是表现张讷受伤很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

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B项应该是张诚从自己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做饼。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答案: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案:“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注意“无论”古今异义,“樵”名词用作动词,“纵或”固定结构,“且”,“归”使动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