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及其时序分异研究_于明洁
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第30卷第6期2023年12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0,N o .6D e c .,2023收稿日期:2022-10-10 修回日期:2022-11-09资助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 J J 21270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0G X N S F B A 297160) 第一作者:胡佶熹(1981 ),男,江西萍乡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㊂E -m a i l :h j x 198118@163.c o m 通信作者:徐勇(1988 ),男,湖南益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植被覆盖反演研究㊂E -m a i l :y o n gx u @g l u t .e d u .c n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3.06.005.胡佶熹,周清华,徐勇.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6):274-283.H uJ i x i ,Z h o uQ i n g h u a ,X uY o n g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o fV 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J ].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30(6):274-283.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胡佶熹1,周清华2,徐勇3(1.萍乡学院商学院,江西萍乡337055;2.玉林市福绵区自然资源技术信息中心,广西玉林537000;3.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 要:[目的]揭示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植被C U E 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为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植被生态系统状况提供参考㊂[方法]基于MO D I SG P P 和N P P 数据,结合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㊁M a n n -K e n d a l l 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 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植被C U E 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及时滞效应,揭示了影响植被C U E 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的空间分布特征㊂[结果]2000 2020年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植被C U E 为0.64,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㊂近21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 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化斜率为0.002/a ㊂变化斜率大于0的区域占69.22%,植被C U E 呈极显著上升和极显著下降的占比分别为6.28%,1.11%,极显著下降区域主要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地区㊂植被C U E 与气温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整体呈负相关,与降水整体呈正相关,且降水对植被C U E 的影响强于其他气候因子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 主要响应于当月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且植被C U E 主要受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弱驱动㊂[结论]东北地区植被C U E 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当月气候因子的影响㊂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东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针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气候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3)06-0274-10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o fV 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H u J i x i 1,Z h o uQ i n g h u a 2,X uY o n g3(1.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P i n g x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P i n g x i a n g ,J i a n gx i 337055,C h i n a ;2.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C e n t e r ,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B u r e a uo f F u m i a nD i s t r i c t ,Y u l i n ,G u a n g x i 537000,C h i n a ;3.C o l l e g e o f G e o m a t i c s a n dG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G u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G u i l i n ,G u a n gx i 54100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a i m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a r e t o r e v e a l 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 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a sw e l l a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v e ge t a t i o nC U E a n d i nf l u e n c i ng f a c t o r s ,th e y c a n p r o vi d e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m o n i t o r i n g r e g i o n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a n dv e g e t a t i o ne c o s ys t e ms t a t u s .[M e t h o d s ]B a s e do n MO D I SG P Pa n dN P Pd a t a ,c o m b i n e dw i t h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d a t a ,t h e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M a n n -K e n d a l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e s t ,a n d p a r t i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s i s w e r eu s e d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l a g e f f e c t 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w i t h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 ,a n d t or e v e a l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c l i m a t e -d r i v e nm e c h a n i s ma f f e c t i n g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v a r i a t i o n 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20.[R e s u l t s ]T h e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w a s 0.64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f r o m2000t o 2020,d i s p l a y i n g a 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h i g h i n t h e e a s t a n d l o wi n t h ew e s t .I n t h e p a s t 21y e a r s ,t h e v e ge t a t i o nC U Es h o w e d a s l o w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u p w a r d t r e n d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w i t ha ni n c r e a s i n g m a g n i t u d eo f0.002/a.T h ea r e a s w i t ha ni n c r e a s i n g m a g n i t u d e g r e a t e r t h a n0a c c o u n t e d f o r69.22%o f t h e s t u d y a r e a,a n d t h ea r e a sw i t h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c r e a s e a n d 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c r e a s ea c c o u n t e d f o r6.28%a n d1.11%o f t h es t u d y a r e a,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a r e a sw i t h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d e c r e a s ew e r e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 e r n p a r to f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V e g e t a t i o n C U E w a s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t e m p e r a t u r e,s u n s h i n ed u r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i v eh u m i d i t y,a n d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saw h o l e.I na d d i t i o n,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h a das t r o n g e ri m p a c t o nv e g e t a t i o nC U Et h a no t h e r c l i m a t i c f a c t o r s.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 m a i n l y r e s p o n d e d t o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c u r r e n tm o n t h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i rt e m p e r a t u r e,s u n s h i n ed u r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i v eh u m i d i t y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a n d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w a sm a i n l y d r i v e nb y w e a k c o m b i n a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a i r 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s u n s h i n ed u r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i v eh u m i d i t y.[C o n c l u s i o n]T h ev e g e t a t i o n C U E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h a d g e n e r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a n dw a sm a i n l y a f f e c t e db y t h e c o n c u r r e n tm o n t ho f t h e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f o r m u l a t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l i c i e s f o r v e g e t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 s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K e y w o r d s: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v e g e t a t i o n c a r b o n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c l i m a t e-d r i v e nm e c h a n i s m植被作为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因其对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且作为陆地表面主要的碳库,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和较快的碳积累速度,在减缓大气C O2浓度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3-5]㊂植被碳利用率(c a r b o n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C U E),即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 e t p r i m a r y p r o d u c t i v i t y,N P P)与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 r o s s p r i-m a r yp r o d u c t i v i t y,G P P)的比值,可反映植被将初级生产力转化为植被生物质储存在生态系统中的效率,是碳循环研究的核心主题[6-9]㊂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研究了植被碳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在全球尺度上,H e等[7]基于遥感影像和过程模型研究了全球植被C U E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植被C U E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高纬度地区植被C U E较高㊂植被C U E 随气温的上升呈非线性下降趋势,但对降水的增加表现较为稳定㊂Mäk e lä等[10]研究发现在60ʎ 70ʎN,随着纬度的上升,由于碳通量和存量的下降,针叶林C U E和N E P均呈梯度下降趋势㊂在中国,C h u a i 等[11]研究表明2000 2015年中国植被C U E呈微弱上升趋势,寒冷干燥地区植被C U E通常较高,而温暖湿润地区植被C U E通常较低㊂G a n g等[12]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同一时期草地的C U E比森林的C U E 高,并且森林C U E受近期干旱的影响比草地更大㊂兰垚等[13]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中部地区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C U E值偏高,生长旺盛期较低,青海湖边界地区与中部地区相反㊂郑飞鸽等[14]研究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植被C U E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月均植被C U E与年均植被C U E存在较大的差异㊂此外,罗赵慧[15]㊁安相[16]和刘福红[17]等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㊁东亚森林和草地㊁鄱阳湖流域的植被C U E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C U E存在较大差异㊂以上研究主要分析植被C U 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但植被C U E除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外,还受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且植被C U E对气候变化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在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其他气候因子对植被C U E的影响㊁植被C U E对气候变化的滞后效应以及各气候因子对植被C U E变化的综合驱动作用㊂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敏感区之一,研究其植被C U E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着重大意义㊂因此,本文以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区,探讨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及时滞效应,揭示影响植被C U E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东北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㊂1研究区概况东北地区包括吉林㊁黑龙江和辽宁3个省份,地理位置为118ʎ 135ʎE,48ʎ 55ʎN,北面与俄罗斯相邻,东面与朝鲜接壤,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㊁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相邻(图1)㊂东北地区总面积为7.89ˑ105k 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3%,受纬度㊁海陆位置㊁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北而南由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年平均气温约为4ħ,年累积降水量约为1183mm,年平均湿度约为65%,蕴含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主要以栽培植被㊁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㊂572第6期胡佶熹等: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基于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的审图号G S(2016)600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未做修改,下图同㊂图1研究区气象站点空间分布F i g.1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s2数据源及研究方法2.1数据源植被G P P和N P P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MO D I S系列产品数据集,其中,G P P来自M O D17A2H G F产品数据集,N P P来自M O D17A3H G F 产品数据集,空间分辨率均为500m,为剔除缺失值㊁水㊁云㊁重气溶胶和云影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得到2000 2020年植被G P P时间序列,并对G P P和N P P数据进行投影变换㊁掩膜㊁裁剪和重采样等处理,得到覆盖研究区空间分辨率为1 k m的G P P和N P P时间序列,然后计算N P P和G P P的比值,得到研究区植被C U E栅格数据集㊂气象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 t t p:ʊd a t a.c m a.c n)提供的1999 2020年241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数据,其中东北地区覆盖站点数为200个,在考虑高程㊁经度和纬度的基础上,经过A n u s p l i n模型插值后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 m的东北地区的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栅格数据集㊂2.2研究方法2.2.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用来估算变量在长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区域和像元尺度上计算植被C U E 的变化斜率[18],以探究东北地区植被C U E的变化特征,计算公式如下:s l o p e=nˑðni=1(iˑC U E i)-ðn i=1iˑðn i=1C U E inˑðni=1i2-(ðn i=1i)2(1)式中:s l o p e为变化斜率;C U E i为第i年的植被C U E;n为研究年限,当s l o p e>0时,表示植被C U E 在该时段内处于上升趋势,反之,则为下降趋势㊂2.2.2 M a n n-K e n d a l l显著性检验M a n n-K e n d a l l 显著性检验[18-19]作为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法,不需要样本遵循一定的分布规律㊂本文运用该方法对2000 2020年植被C U E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公式如下:S k=ðk i=1ði j=1s g n(x i-x j)(2)E(S k)=k(k-1)4(3)v a r(S k)=k(k-1)(2k+5)72(4)U F k S k-E(S k)v a r(S k)(5) U B k=-U F k(k=n+1-k)(6)式中:x i和x j分别为第i个和j个样本的值;S k为第i 个样本的累积量;E(S k)为S k的均值;v a r(S k))为S k的方差;U F k为S k的标准差,U B k是对U F k进行倒置再取负㊂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下,在正态分布表中查临界值Z1-α2,当|Z|<Z1-α2时,趋势不显著;当|Z|>Z1-α2,则认为趋势显著㊂本文给定当|Z|>2.58时,为极显著变化;当|Z|>1.96时,为显著变化,否则,为轻微变化㊂2.2.3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可用于表征两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㊂本文采用相关分析[20]探究植被C U E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关系㊂计算公式如下:r x y=ðn i=1(x i-x)(y i-y)ðn i=1(x i-x)2ðn i=1(y i-y)2(7)式中:n为研究年限;i为年序号;y为植被C U E对应像元21a平均C U E值;x为气候因子㊂当多个因子同时与植被C U E存在相关关系时,使用偏相关分析[21-22]可以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衡量2个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表1)㊂本文采用偏相关分析法,计算植被C U E与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偏相关关系,计算公式如下:r x y.z1z2 z n=r x y.z1z2 z n-1-r x z n.z1z2 z n-1r y z n.z1z2 z n-1(1-r2x z n.z1z2 z n-1)(1-r2y z n.z1z2 z n-1)(8)672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式中:r x y.z1z2 z n为控制自变量z1,z2, ,z n时,变量x和y的偏相关系数㊂采用t检验法对最大偏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定义p<0.01为极显著相关;0.01ɤp<0.05为显著相关;pȡ0.05为不显著相关㊂表1植被C U E变化气候驱动类型判定T a b l e1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l i m a t e-d r i v e n t y p e 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c h a n g e气候驱动类型偏相关系数C U E_T e m C U E_P r e C U E_S d C U E_R h复相关系数C U E_T P S R气温驱动p<0.05pȡ0.05pȡ0.05pȡ0.05p<0.05降水驱动pȡ0.05p<0.05pȡ0.05pȡ0.05p<0.05日照时数驱动pȡ0.05pȡ0.05p<0.05pȡ0.05p<0.05相对湿度驱动pȡ0.05pȡ0.05pȡ0.05p<0.05p<0.05气温㊁降水驱动p<0.05p<0.05pȡ0.05pȡ0.05p<0.05气温㊁日照时数驱动p<0.05pȡ0.05p<0.05pȡ0.05p<0.05气温㊁相对湿度驱动p<0.05pȡ0.05pȡ0.05p<0.05p<0.05降水㊁日照时数驱动pȡ0.05p<0.05p<0.05pȡ0.05p<0.05降水㊁相对湿度驱动pȡ0.05p<0.05pȡ0.05p<0.05p<0.05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驱动pȡ0.05pȡ0.05p<0.05p<0.05p<0.05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驱动p<0.05p<0.05p<0.05pȡ0.05p<0.05气温㊁降水㊁相对湿度驱动p<0.05p<0.05pȡ0.05p<0.05p<0.05气温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驱动p<0.05pȡ0.05p<0.05p<0.05p<0.05降水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驱动pȡ0.05p<0.05p<0.05p<0.05p<0.05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强驱动p<0.05p<0.05p<0.05p<0.05p<0.05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弱驱动pȡ0.05pȡ0.05pȡ0.05pȡ0.05p<0.05非气候因子驱动pȡ0.05pȡ0.05pȡ0.05pȡ0.05pȡ0.05注:C U E_T e m表示植被C U E与气温;C U E_P r e表示植被C U E与降水;C U E_S d表示植被C U E与日照时数;C U E_R h表示植被C U E与相对湿度;C U E_T P S R表示植被C U E与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㊂3结果与分析3.1植被C U E时间变化特征由图2可知,东北地区植被C U E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23/a㊂近21a来,研究区植被C U E平均值为0.64,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㊁2009年㊁2014年,为0.68,最低值出现在2000年,为0.57㊂总体来看,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的变化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00 2003年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11,并且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2004 2007年植被C U E呈下降趋势,并且在2007年出现波谷,下降幅度为0.04~0.05; 2008 2009年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7,并在2009年出现波峰;2010 202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幅度为0.02~0.04,总体变化较为平稳㊂省级尺度上看,近21a辽宁省多年平均植被C U E最高,为0.72,黑龙江省最低,为0.61㊂黑龙江省植被C U E年际变化趋势与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辽宁省和吉林省植被C U E年际变化斜率与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斜率差异较大㊂辽宁省植被C U E上升斜率为0.0032/a,高于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斜率,而吉林省植被C U E上升斜率仅为0.0014/a,远低于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斜率㊂总体而言,东北地区及其3个省份的植被C U E 年际变化趋势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辽宁省植被C U E的上升速率最快,且多年平均植被C U E最高,吉林省植被C U E的上升速率最慢,而黑龙江省的多年平均植被C U E最低㊂图22000-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时间变化F i g.2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20772第6期胡佶熹等: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植被C U E空间变化特征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将东北地区植被C U E分成5类,以揭示2000 2020年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植被C U E空间分布特征㊂由图3A可知,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空间分布差异显著㊂总体来说,植被C U E整体的空间分布呈 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值在0.26~1.00,平均植被C U E为0.64,植被净收C O2的能力中等,总体的标准差为0.11,反映了东北地区局部碳利用率的水平差异较大㊂其中,植被C U E高值区域(0.71~1)占25.37%,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南部;植被C U E低值区域(0~0.53)占18.08%,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区域㊂由图3B可知,东北地区植被C U E的变化斜率为-0.030~0.039/a,变化斜率呈东南低㊁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㊂由图3C可知,东北地区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69.39%,其中,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占18.09%,主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和辽宁省西部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占30.61%,其中,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的面积占1.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北部㊂省级尺度上,黑龙江省㊁辽宁省和吉林省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72.03%, 74.57%,59.12%,其中,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植被C U E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20.07%,23.62%,而吉林省植被C U E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仅占8.86%㊂此外,黑龙江省㊁辽宁省和吉林省植被C U E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分别占27.97%,25.43%, 40.88%,其中,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的面积占比均较低,分别为3.70%,1.65%,1.79%整体而言,东北地区植被C U E呈 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异特征㊂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上,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其中,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大于吉林省㊂图32000-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空间变化F i g.3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d y n a m i c v a r i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203.3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如图4A D所示,整体上,东北地区植被C U E 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大于呈负相关关系的面积,与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的面积大于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 与降水的最大偏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12,呈南北强㊁东西弱的响应特征,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3.93%,其中,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区域占6.45%,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和西北部㊂研究区内45.59%的植被C U E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主要零散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和西部区域,植被C U E与气温的最大偏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03㊂对比植被C U E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植被C U E与降水和气温的响应特征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植被C U E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区域,与气温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不同的气候因子对植被C U E的影响存在明显空间分异特征㊂植被C U E与日照时数最大偏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14,植被C U E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相关关系占比最大,为85.64%;仅有0.37%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东部地区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相对湿度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最大相关系872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数的平均值为-0.05,研究区内57.94%的植被C U E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占1.61%,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和显著正相关关系占3.54%,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㊁吉林省西部和辽宁省中部㊂综上可知,东北地区植被C U E对各气候因子变化的最大响应呈明显地域差异㊂总体上,日照时数㊁降水㊁相对湿度和气温对东北地区植被C U E的响应强弱程度依次降低㊂植被C U E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的面积大于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㊂图4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偏相关关系空间分布F i g.4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a r t i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v e g e t a t i o nC U Ea n d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由图5A可知,东北地区的植被C U E复相关关系均为正相关,且极显著正相关面积占比最大,为38.73%,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㊂根据表1气候因素驱动机制分类准则,耦合植被C U E与各气候因子的偏相关和复相关结果可得图5B㊂由图5B可知,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受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驱动的占比分别为69.41%,30.59%㊂单因子驱动中,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受降水㊁日照时数㊁气温和相对湿度单独驱动的面积占比依次下降,分别为9.76%,7.91%,6.55%,4.65%,其中,降水对植被C U E的影响最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㊂在多因子联合驱动中,受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㊁相对湿度弱驱动面积占比为27.36%,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和吉林省的东部区域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受非气候因子驱动占比为30.59%,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域的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㊂综上可知,西南地区植被C U E变化受气候因素的驱动大于受非气候因素的驱动㊂单因子驱动中,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受降水的影响强于其他气候因子;多因子联合驱动中,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主要受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弱驱动㊂图5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的复相关关系和驱动因素分区F i g.5M u l t i p l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v e g e t a t i o nC U Ea n d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d i v i s i o no f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3.4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计算植被C U E与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0 3个月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最大相关系数得到植被C U E对各气候因子最大响应的滞后期㊂972第6期胡佶熹等: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如图6A D所示,东北地区植被C U E最大响应于当月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的面积最大,分别占49.10%,48.51%,52.70%,48.98%㊂对降水响应滞后0个月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㊁吉林省的东部地区;对日照时数响应滞后0个月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对气温响应滞后0个月主要分布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东部地区;对相对湿度响应滞后0个月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有少部分零散分布在辽宁省和吉林省㊂总体而言,植被C U E最大响应于当月气候因子的变化㊂不同影响因子的时滞效应有着相似之处,从图6A D可以看出,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这4个气候因子对东北地区植被C U E响应滞后各气候因子1个月和2个月均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北部以及中部区域㊂图6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最大响应滞后期空间分布F i g.6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m a x i m u mt i m e-l a g e f f e c t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U E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c l i m a t e v a r i a t i o n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4讨论4.1东北地区植被C U E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斜率为0.0023/a;空间尺度上,东北地区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其中,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占18.09%,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和辽宁省西部㊂一方面,黑龙江省中部主要为大小兴安岭地区,植被覆盖以林地为主,植被群落较为稳定㊂由图7可知,研究时段内该地区降水主要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呈轻微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分布有轻微上升和轻微下降,且由图4可知,该地区植被C U E与降水主要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东北地区降水的增加导致了区域植被C U E的上升,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降水与植被C U E呈正相关关系,降水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区域植被C U E[9,17,24-25]㊂辽宁省西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区域内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主要以轻微变化为主,但是得益于近年来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建,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人为灌溉㊁施肥和杀虫等科学田间管理的开展,削弱了气候变化对植被自养呼吸作用的影响,使得植被同化和固定大气C O2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植被了C U E[9]㊂另一方面,以上地区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区,有效的森林资源的保护㊁培育和发展,使得环境得到改善,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提高了植被C U E[22-23,26]㊂4.2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C U E与降水整体呈正相关,而与气温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整体呈负相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7,21,24-25]㊂这与陈智[21]研究发现降水与东北森林植被C U E呈正相关关系,且降水是影响东北森林植被C U E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这一结果高度一致㊂由图8可知,研究时段内东北地区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㊂降水的增加会减弱植被根系活力与根系呼吸作用,自养呼吸作用降低,从而导致植被C U E升高,而气温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增加会显著影响植被光合作用的能力和呼吸作用的速率,而呼吸作用的速率对以上3个因子的敏感程度高于光合作用,导致植被N P P增加的速率会低于植被G P P的增加的速率,从而导致植被C U E 下降,因此,植被C U E降水整体呈正相关,与气温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整体呈负相关[15,27-28]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对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滞后月份均以0个月为主,滞后期为0个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082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部,以上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㊂相较于其他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29-30],主要响应于当月气候变化㊂滞后1个月和2个月的分布情况较为相似,主要呈条带状从中部由南北方向贯穿整个东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西部㊂以上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林地生态系统相较于其他植被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9-30]㊂图72000-2020年东北地区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空间分布F i g.7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h a n g i n g t r e n do f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20图82000-2020年东北地区气候因子时间变化趋势F i g.8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205结论(1)时间上,2000 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C U E 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斜率为0.0023/a(p<0.05),且辽宁省植被C U E上升斜率高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㊂空间上,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斜率呈东南低㊁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㊂植被C U E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69.39%,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和辽宁省西部㊂(2)整体上,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㊂但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大于呈负相关关系的面积,而植被C U E与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小于呈负相关关系182第6期胡佶熹等:东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面积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变化受非气候因子驱动占比最大,为30.59%,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域的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㊂(3)东北地区植被C U E主要响应于当月气温㊁降水㊁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分别占49.10%, 48.51%,52.70%,48.98%㊂东北地区植被C U E响应滞后各气候因子1个月和2个月均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北部以及中部区域㊂参考文献:[1] C h a p e l a-O l i v aC,W i n t e rS,O c h o a-H u e s oR.E d a p h o-c l i m a t i cd r i ve r s o ft h eef f e c to fe x t e n s i v e v eg e t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o n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a n db i o d i v e r s i t y i nv i n e y a r d s[J].A g r i c u l t u r e,E c o s y s t e m s&E n v i r o n-m e n t,2022,339:108115.[2] G a r cía-P a r d oKA,M o r e n o-R a n g e l D,D o mín g u e z-A m a r i l l o S,e t a l.R e m o t es e n s i n gf o r 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 p r o v i d e db y u r b a nv e g e t a t i o n:A r e v i e w o ft h em e t h o d s a p p l i e d[J].U r b a nF o r e s t r y&U r b a n G r e e n i n g, 2022,74:127636.[3] Y uZ,C i a i sP,P i a oS,e ta l.F o r e s te x p a n s i o nd o m i-n a t e sC h i n a'sl a n dc a r b o ns i n ks i n c e1980[J].N a t u r e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2022,13(1):1-12.[4] P i a oS,W a n g X,P a r kT,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d r i v e r sa n df e e db ac k so f g l o b a l g r e e n i n g[J].N a t u r e R e v i e w sE a r t h&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1(1):14-27.[5]张春华,王莉媛,宋茜薇,等.1973 2013年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678-4686.Z h a n g CH,W a n g LY,S o n g X W,e t a l.B i o m a s s c a r b o ns t o c k s a n dd y n a m i c s o f f o r e s t s i n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f r o m1973t o2013[J].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2018,38(12):4678-4686.[6]舒树淼,朱万泽,冉飞,等.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碳利用效率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0,44(11):1127-1137.S h uS M,Z h u W Z,R a nF,e t a l.S e a s o nd y n a m i c so f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i nt h eo l d-g r o w t h A b i e s f a b r i f o r e s ti n G o n g g a M o u n t a i n,w e s t e r nS i c h u a n,C h i n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P l a n tE c o l o g y,2020,44(11):1127-1137.[7] H eY,P i a oS,L i X,e t a l.G l o b a l p a t t e r n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t h e i rc l i m a t ed r i ve r sd e d u c e df r o m MO D I Ss a t e l l i t ed a t aa n d p r o c e s s-b a s e d m o d e l s[J].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r e s t M e t e o r o l o g y,2018,256:150-158.[8] C h o u d h u r y BJ.C a r b o n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a n dn e t p r i m a r y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t e r r e s t r i a lv e g e t a t i o n[J].A d v a n c e si nS p a c eR e s e a r c h,2000,26(7):1105-1108.[9] Y eX,L i uF,Z h a n g Z,e t a l.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s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d r i v i n g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i nt h e Y a n g t z e R i v e rB a s i n[J].J o u r n a l o fM o u n t a i nS c i e n c e,2020,17(8):1959-1973.[10] Mäk e läA,T i a nX,R e p oA,e t a l.D om y c o r r h i z a l s y m b i-o n t sd r i v el a t i t u d i n a lt r e n d si n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 c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c a r b o n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i n b o r e a lf o r e s t s[J].F o r e s t E c o l o g y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2022,520:120355.[11] C h u a i X,G u oX,Z h a n g M,e t a l.V e g e t a t i o na n d c l i m a t ez o n e sb a s e d c a r b o n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v a r i a t i o n a n d t h em a i n d e t e r m i n a n t sa n a l y s i si n C h i n a[J].E c o l o g i c a lI n d i c a t o r s,2020,111:105967.[12] G a n g C,Z h a n g Y,G u oL,e t a l.D r o u g h t-i n d u c e d c a r b o na n dw a t e r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r e s p o n s e si nd r y l a n dv e g e t a-t i o no fn o r t h e r nC h i n a[J].F r o n t i e r s i nP l a n tS c i e n c e,2019,10:00224.[13]兰垚,曹生奎,曹广超,等.青海湖流域植被碳利用效率时空动态研究[J].生态科学,2020,39(4):156-166. L a nY,C a oSK,C a oG H,e t a l.T e m p o r a la n ds p a t i a ld y n a m i c so fv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ef f i c i e n c y i n Q i ngh a iL a k eB a s i n[J].E c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2020,39(4):156-166.[14]郑飞鸽,易桂花,张廷斌,等.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401-413.Z h e n g FG,Y i G H,Z h a n g YB,e t a l.S t u d y o n 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d y n a m i c so fv e g e t a t i o nc a r b o nu s ee f f i c i e n c ya n d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 si n T h r e e-R i v e rH e a d w a t e r sR e g i o n[J].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0,40(1):401-413.[15]罗赵慧,朱璐平,张晓君,等.粤港澳大湾区植被C U E变化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793-5805.L u oZ H,Z h uLP,Z h a n g XJ,e t a l.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o f C U E a n d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G u a n gd o n g-H o n g K o n g-M a c a o G re a t e rB a yA r e a[J].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2021,41(12):5793-5805[16]安相,陈云明,唐亚坤.东亚森林㊁草地碳利用效率及碳通量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5):79-87.A n X,C h e n Y M,T a n g Y K.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s p a t i a lv a r i a t i o n o fc a r b o n 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c a r b o nf l u x e s i ne a s tA s i a n f o r e s t a n dg r a s s l a n d[J].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v e r s a t i o n,2017,24(5):79-87.[17]刘福红,叶许春,郭强,等.鄱阳湖流域不同土地覆被碳282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名单校助
博士
KYLX_0683
南京师范大学
孙刚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非裔主体研究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84
南京师范大学
姚玮
文学性创伤叙事研究--以伍慧明小说《骨》为个案
人文社科
硕士
KYLX_0685
南京师范大学
梁婧玉
美国两党政治演说的架构隐喻分析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86
南京师范大学
钱珺
南京师范大学
孙晓磊
《史记志疑》研究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75
南京师范大学
杨贺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76
南京师范大学
王金伟
北宋边塞诗研究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77
南京师范大学
姜广振
世说新语与佛教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78
南京师范大学
刘霞云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文体的变迁(1978—2013)
南京师范大学
邱晓雨
功能化Pd基多元纳米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
硕士
KYLX_0698
南京师范大学
王玉娟
主体关系重构下的城乡空间组织及其协同机理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99
南京师范大学
余凤龙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700
南京师范大学
王宜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与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人文社科
博士
KYLX_0663
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论视角
新 技 术 产 业 研 发 创 新 能 力 决 定 其 发 展 水 平 。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研 发 创 新 过 程 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从 系 统
论 视 角 理 解 我 国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研 发 创 新 的 现 状 并 提 出 有针对性 的政策 建议 , 是 促 进 和 保 证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持
率数据 包络 分析模 型和 因子 分析模 型 测 算 了 高新技 术 产 业的 过程 系统 和状 态 系统发 展 水 平 , 并 应 用 系统
协 调发展 度模 型测 算 了我 国高新技 术产 业研 发 创 新 系统 的协 调 发展 度 。 经过研 究 , 从 研 发 创 新 系 统 协 调
发 展 角 度 可 将 我 国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分 为 4种 主 要 类 型 , 为 其 分 类 治理 和 发 展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
绩效 的影响; J e f f e r s o n 对 中 国 产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0 引 言
高新技术产 业 是 以高新 技术 为 基础 , 从 事 相 关 产
R D 绩 效 进 行 了评 价 研 究 ; L i u L 3 以 中 国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为对 象 , 研 究 了其 创 新 绩 效 和 创 新 途 径 对 跨 国技 术 溢
关 键词 : 高新技 术产 业 ; 二 象对 偶 理 论 ; 研 发 创新 ; 协 调 发 展 度
D O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3 0 4 1 0 1 9
中图分 类号 : F 2 6 4 . 2
热年代学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及地质应用
第66卷 第4期 2 0 2 0年7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 V o l.66 N o.4Ju ly,2 0 2 0热年代学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及地质应用田朋飞 '袁万明丨),杨晓勇2)1)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内容提要:岩石和矿物的同位素年龄从根本上取决于它们的综合热历史,而热年代学是一种能够分析其热历史 的技术。
岩石中一些矿物核衰变会生成子产物(同位素或矿物晶格的结构损伤),而热活化会使这些子产物逸失,热 年代学主要分析子产物累积和逸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温度随地球岩石圈深度增加而升高,因此可以将温度信 息转换为热年代学数据;应用热年代学可以分析岩石在给定时间内停留在地表以下的深度,从而获得地表到下地壳 的多种地质过程的关键信息,其分析原理在于其同位素封闭系统。
同位素系统在高温下均会表现为开放系统,即子 产物通过扩散比核衰变逃逸更快;在低温下则表现为封闭系统,即子产物逃逸速率非常慢,以致在百万年为单位的 地质时间都可以保留在原岩石和矿物中。
从开放系统到封闭系统的切换不是瞬间完成,而是在离散的温度区间内 进行的,这个区间称为部分保留区。
封闭温度位于这个温度区间内,可以定义为热年代学系统中与其表观年龄相对 应的温度。
本文介绍了封闭温度矣350~ 400弋,4°人1-39六1'、裂变径迹和(11一1'11)/}^的测年原理、发展历史和样品选 择;详细分析了封闭温度,部分退火区与部分保留区,裂变径迹年龄类型,滞后时间等重要概念;说明了岩体垂直运 动、温度历史和其子产物积累之间所代表的年龄一海拔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抬升、剥露和剥蚀定义,以及是否考虑均 衡回弹情况下的关系。
热年代学与其它年代学应用案例包括:约束地层和矿产年龄、隆升剥蚀、盆地演化、构造演 化、矿床热历史演化与保存变化等方面地球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综合热年代学有助于其更深人研究,可以带来更 多丰硕成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遥感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获奖等级 组别 获奖者名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宗慧君 周生辉 张方敏 李修仓 徐 康 获奖论文篇名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Sudden Tropical Cyclone Track Chang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East China Sea Topography influence on rainfall and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of Hunan Province Attributing carbon changes in conterminous U.S. forests to disturbance and non-disturbance factors from 1901 to 201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of the past 50 years 近50年环贝加尔湖区变暖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model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MOZART-4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东亚季风对对流层污染物的影响 Effects of conditional parameterization on performance of rainfall-runoff model regarding hydrologic non-stationarity Effects of Cold Air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Rat 以高山站为背景研究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 取向比以及取向对椭球状冰晶散射特性的影响 南京北郊O3 、NO2和SO2浓度变化及长/近距离输送的影响 随机性与电环境特征对地闪击地点影响的数值模拟 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变化成因的定量分析 南亚高压南部环境位涡对台风加强的影响分析
2014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名单
马翠卿
褚海培 李 坤 张丽杰
三等奖
李阳
山东大学
硕士
儿童期侵害、执行功能、 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护理学
曹枫林
三等奖
孟欣
山东大学
博士
区域选择性化学酶法合成 神经节苷脂双唾液酸化四 糖表位
药学
王凤山
曹鸿志 姚 文龙
三等奖
李铭
山东大学
博士
Surface maturation scoring for oesophage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 novel diagnostic approach inspired by first
二等奖
修俊山
中国海洋 大学
博士
基于LIBS液相样品探测的 计算机科 灵敏度增强方法研究 学与技术
郑荣儿
侯华明 白 雪石
二等奖
王垒
山东科技 大学
博士
企业高管更替过程治理与 管理科学 更替后果研究 与工程
刘新民
吴士健 丁 黎黎
二等奖
山东科技 刘学生 大学
硕士
典型采场与巷道顶板破坏 矿业工程 规律及支护理论研究
一等奖
马衍东 山东大学
博士
分子纳米链和二维材料的 电子结构及磁性性质的调 控
物理学
戴瑛
牛成旺 黄 柏标
一等奖
胡慧丽 山东大学
博士
CRL4B协同PRC2参与 H2AK119单泛素化,促进 肿瘤发生发展
生物学
龚瑶琴
杨阳 纪庆 红 苑举鹏
一等奖
石少帅 山东大学
博士
深长岩溶隧道突涌水不良 地质预报及风险控制与工 土木工程 程应用
201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推荐项
201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推荐项目序号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申请项目名称研究生类别(博士/硕士)省助/校助1 刘岳磊男1984.10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明清词话史博士省立省助2 王岩男1987.10 文艺学050101 类像时代的文学经验研究博士省立省助3 郭宝玉男1988.01 电影电视学130302 知青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流变博士省立省助4 刘霞云女1975.10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文体的变迁(1978—2013)博士省立校助5 杨贺女1986.12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 王宁玲女1989.06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先秦丧礼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 姜广振男1972.06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世说新语与佛教博士省立校助8 王金伟男1984.07 中国古代文学010105 北宋边塞诗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 孙晓磊男1985.12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史记志疑》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 洪晓婷女1987.07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南齐书》词汇计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1 朱敏敏女1991.09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东北沦陷区作家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2 王晓玉女1987.04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中古短语词统计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3 钱珺女1981.05 新闻学050301 民国时期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4 陈媛媛女1991.06 传播学050302 新记《大公报》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流变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5 龙俊达男1988.03 戏剧与影视学1303L2 幼教电视节目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南京为例硕士省立校助16 陶勤女1977.07 外国哲学010103 斯坎伦非自利契约论思想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7 李晶女1982.08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3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8 李明建男1982.07 伦理学010105 民国时期伦理思想转型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9 陈祝峰男1979.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社会思潮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0 李爱敏女1977.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国际主义进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1 雷芳女1973.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价值基础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2 丁昀女1976.07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马克思“完整人”的意义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旨归博士省立校助23 徐建飞男1987.0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1949-1956)博士省立校助24 刘泰来男1975.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我国对外声音传播中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博士省立校助25 刘昂男1992.04 伦理学010105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消费伦理问题研究——基于H村的实证研究硕士省立校助26 苏晓慧女1991.1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3 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富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27 骆天伟男1987.07 法学理论030101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内涵研究博士省立省助28 黎平男1973.08 民商法学030105 制度德性: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博士省立省助29 陆娓女1982.08 法律史030102 清“不应得为”律及其适用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0 周艳波女1969.07 诉讼法学030106 当事人阐明义务与证明困境法律救济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1 石聚航男1980.02 刑法学030104 刑法规范与经验事实交互认定的理路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2 徐丽枝女1973.11 宪法与行政法学030103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3 秦锐文女1990.08 民商法学03010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财产权益司法保障机制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4 刘畅女1991.09 国际法学030109 基于环境视角的TPP协定研究—兼谈对中国FTA谈判的启示硕士省立校助35 沈玲玲女1977.05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1基于信息网络社区演化过程的协同推荐机制研究博士省立校助36 章洪量男1991.08 金融学020204 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7 路璐女1990.02 企业管理120202 医药企业R&D投入产出失衡研究硕士省立校助38 刘晓静女1983.04 教育学原理040101 教育实践话语的修辞研究博士省立省助39 刘霞女1979.11 教育学原理040101 百年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博士省立省助40蒋平男1979.12 比较教育学040104知识转型的技术逻辑:中美高校网络课程改革研究博士省立省助41 郝路军男1980.02 高等教育学040106 组织文化视角下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2 傅金兰女1974.02 德育学0401Z1 关于少先队的一项质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3 张晗男1978.10 学前教育学040105 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4 王奋平男1971.05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美国各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体知识结构比较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5 冯强男1980.06 教育史040103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研究——以斯普林为个案博士省立校助46 兰国帅男1984.10 教育技术学040110 教育与技术双重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新架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47 杨绪晖男1986.09 教育技术学040110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与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博士省立校助48 汪卫平男1990.10 教育经济与管120403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的学校因素分析硕士省立校助理49 杨恩慧女1989.12 学前教育学040105 陈鹤琴儿童玩具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省立校助50 肖巍男1988.05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我国汉英双语者加工英语词汇时的汉语自动激活研究博士省立省助51 孙刚男1976.1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非裔主体研究博士省立校助52 梁婧玉女1986.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美国两党政治演说的架构隐喻分析博士省立校助53 易保树男1974.08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工作记忆对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54 王瑞瑒女1992.03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美国华裔戏剧家黄哲伦的中国文化情结研究硕士省立校助55 姚玮女1990.04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文学创伤叙事研究—以伍慧明小说《骨》为例硕士省立校助56 李勉男1987.02 中国史060200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经济研究博士省立省助57 李倩女1987.06 中国史060200 土地制度与乡村共同体互动研究(1945-1958)博士省立校助58 曾梦岚女1990.11 社会保障120404 《东部沿海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海洋社会学视角》硕士省立校助59 杜云燕女1992.09 中国史060200 《环境变迁与近代苏南苏北经济差异的形成》硕士省立校助60 李琴女1987.10 应用数学070104 几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组)解的性质研究博士省立省助61 邹云蕾女1989.03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 布尔控制网络系统的结构分解博士省立校助62 张彬男1989.09 基础数学070101 分圆多项式及其它数论问题博士省立校助63 龚跃政男1988.08 计算数学070102 偏微分方程保结构算法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4 李梅女1966.06 统计学071400 分数阶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爆破性质博士省立校助65 杨雪陶女1990.12 统计学071400 随机分析在金融中的应用硕士省立校助66 张彩斌男1989.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1400 关于相依风险以及风险厌恶状态相依下的最优动态再保险问题的研究硕士省立校助67 刘要北男1980.09 理论物理070201 LHC/ILC上左右双希格斯模型的唯像研究博士省立省助68 朱佳利女1988.12 物理电子学080901光子晶体修饰的D型光纤传感器制作技术及其特性研究博士省立校助69 李健男1986.03 理论物理070201 玻璃型材料动力学不均匀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博士省立校助70 郑海祥男1990.12 电路与系统080902 基于指向性声源阵列的超声涡旋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1 贡丽萍女1991.10 光学工程080300 基于矢量光束的共焦全息显微术理论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2 韦天香女1989.07 无机化学070301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博士省立省助73 钱颖丹女1989.03 物理化学070304 不同晶面上蛋白质错误折叠的机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4 杜攀女1981.04 物理化学070304 Pt基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博士省立校助75 邱晓雨女1991.05 物理化学070304 功能化Pd基多元纳米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硕士省立校助76 陈榕女1990.08 无机化学070301 硫族半导体纳米晶负载多孔材料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硕士省立校助77 陈思禹男1988.08 细胞生物学071009 PLZF调控肝脏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博士省立省助78 吕凯男1988.02 动物学071002 枝角类对微囊藻敏感性的快速演化及其分子机博士省立省助制79 吴薇女1989.06 动物学071002 赤拟谷盗miR-8在变态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博士省立省助80 张麟男1984.11 生态学071300 北草蜥个体大小和繁殖代价的地理差异博士省立校助81 苏扬男1987.06 微生物学071005 HSP31超家族参与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博士省立校助82 肖雷雷男1985.12 微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及其对碳汇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83 曾庆玉男1989.0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基于PP2A-Erk1/2通路的雷帕霉素干预hsBAFF激活B淋巴细胞免疫调控机理研究博士省立校助84 吴延庆男1989.12 生态学071300 父权格局对王锦蛇后代适合度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85 汪正飞男1989.12 动物学071002 鲸类三酰甘油合成关键基因的进化及其与水生适应的关系博士省立校助86 徐翀男1987.0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雷帕霉素调控PP2A抗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分子机理博士省立校助87 张伟男1990.07 微生物学071005 内生真菌促进花生结瘤的生理响应和信号分子研究硕士省立校助88 陈睿女1990.11 水生生物学071004 栅藻诱导型防御对枝角类种群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硕士省立校助89 卞玉霞女1987.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序列视频三维点云位置的不确定性研究博士省立省助90 杨艳菊女1986.11 自然地理学070501 氧气和铵态氮供应水平对水稻土初级硝化速率的影响博士省立省助91 徐美娜女1989.09 环境地理0705J1 人类活动对滇池柴河流域有机质迁移的影响博士省立省助92 马钧霆男1987.1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自适应空间离散对机理过程模型收敛性的影响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3 张振球男1988.02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亚洲季风及洞穴岩溶过程对YD结束响应方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4 王宜强男1987.05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类型、集散特征与格局演化博士省立校助95 刘凯男1989.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融合DEM和影像纹理特征的地貌形态识别方法研究博士省立校助96 杜莹女1981.09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基于GWF-PROV扩展模型的地理科学工作流数据溯源方法博士省立校助97 胡勇男1973.06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支撑多维地理计算的几何代数空间索引博士省立校助98 余凤龙男1978.12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博士省立校助99 王玉娟女1980.11 人文地理学070502 主体关系重构下的城乡空间组织及其协同机理博士省立校助100 王俊淑女198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705030基于空-谱特征和自学习策略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1 沈琳男1991.01 地图学与地理070503 考虑人为活动影响的空间单元水文流向提取方硕士省立校助信息系统法研究102 周迪女1990.05 环境科学077601 滇池流域设施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硕士省立校助103 陈伊笛女1990.06 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诸子百家音乐史料存在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4 张雪女1991.11 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同宗民歌《茉莉花》的流变与发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5 张梦瑶女1992.02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江苏省普通中学体育法规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6 解亚萌女1990.06 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评价标准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07 芦甲川男1974.12 美术学050403 中国传统纸绢本人物造像审美观念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08 王春雷男1979.12 设计学130500 江南明清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09 陆敏女1989.10 食品科学083201 染料木黄酮抑制饼干烘焙过程中蛋白糖基化的机制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0 陆文娟女1991.06 食品科学083201 干巴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1彭大成男1990.0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智能家居网络化控制系统硕士省立校助112黄雯迪女1990.10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和硬件实现硕士省立校助113 张百强女1992.04 热能工程080702 流化床反应器中碳基多组分气体催化合成碳纳米管的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4 夏雪女1990.08 教师教育0401J3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中学教师激励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5 邵雁心女1990.10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翻转课程”模式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6 方寅男1978.09 对外汉语教学050125 作为显赫范畴的汉语动量库藏研究博士省立校助117 蔡亚萍女1990.11 计算机软件与081202 面向图像分割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硕士省立校助理论081203 基于转发图的微博主题发现与演化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18 徐伟男1990.11 计算机应用技术040202 追寻生活的意义——个体心理学及其发展研究博士省立省助119 吴杰男1981.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0 程永佳女1981.11 应用心理学040203 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的希望感研究博士省立校助硕士省立校助121 王婉莹女1990.11 基础心理学040201 通过训练促进顿悟问题中的表征转换及其神经机制研究040202 积木游戏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硕士省立校助122 杨春慧女1989.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国家二等自然科学奖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
科学研究院),杨云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王慧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 Z-105-2-02 植物钙调素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机理 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周人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马力耕(河北师范大学),崔素娟(河北师范大学),李 冰(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21 Z-105-2-03 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 舒红兵(北京大学),翟中和(北京大学),陈丹英(北京大学),吴 旻(北京大学),卢智刚(北京大学)教育部22 Z-106-2-01 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张灼华(中南大学),王丹玲(华中科技大学),刘世杰(华中科技大学),李宏莲(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 23 Z-106-2-02 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钦伦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叶青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汤钊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关新元(香港大学),贾户亮(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育部 24 Z-106-2-03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赵 倩(上海交通大学),赵克温(上海交通大学),刘 玮(上海交通大学),黄 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5 Z-107-2-01 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 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赵元弟(华中科技大学),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李鹏程(华中科技大学),张智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6 Z-107-2-02 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 黄 捷(香港中文大学),陈智勇(香港中文大学),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叶旭东(浙江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7 Z-108-2-01 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 曹 镛(华南理工大学),杨 伟(华南理工大学),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8 Z-109-2-01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宣益民(南京理工大学), 李 强(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 29 Z-109-2-02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葛耀君(同济大学),朱乐东(同济大学),项海帆(同济大学) 上海市 30 Z-109-2-03 塑料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华中科技大学),周华民(华中科技大学),周兴平(华中科技大学),李国耀(香港城市大学)。
山东高校科研计划在研项目名单
J10WC03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评价机制分析--基于对鲁、皖、闽三地的比较研究
郑小娟
74
J10WD10
英美新批评理论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研究
张林栋
75
J05W13
竞争优势导向与我省对外贸易战略
杨爱兰
76
J03J06
新体制下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运营机制研究
张志元
77
J05W54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研究
王旭科
21
J12WG76
煤炭价格对国民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徐超
22
J12WK73
音乐美学语境下的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研究
郑情情
23
J11WA06
中共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付科
24
J11WA07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研究
李有玉
25
J11WF06
中印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比较研究
刘晶
26
J11WF0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贸易政策体系优化研究
山东高校科研计划在研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J12WF13
网络涉入、归因调节下的消费者负面网络口碑再传播意愿研究
毕继东
2
J12WF14
价格属性关系实证研究
常雪
3
J12WF15
山东省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
宋健
4
J12WG16
中国契税制度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
吴笑晗
5
J12WG17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模型的扩展及应用研究
吴修国
J11WF57
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研究
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
第32卷第3期2021年5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INWATERSCIENCEVol.32ꎬNo.3May2021DOI:10 14042/j cnki 32 1309 2021 03 011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张㊀晨ꎬ于㊀昊ꎬ于若兰ꎬ郑云鹤ꎬ杨㊀蕊ꎬ高学平(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天津㊀300350)摘要:现有针对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的方法或不具备物理过程模拟ꎬ或缺乏对风险随机性的探讨ꎮ以沂沭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ꎬ在水力学模型的基础上ꎬ考虑连通河网不同河流洪峰相关性ꎬ创建随机水情条件下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ꎮ通过1200组水情条件ꎬ对沂沭河水系上游进行洪水过程模拟ꎬ针对橡胶坝可能造成的洪峰叠加问题ꎬ提出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运行调度风险管控建议ꎮ结果表明:①50年一遇与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条件下ꎬ均呈现出橡胶坝坝址处水位风险极高(概率P>0.8)ꎬ流速风险较低(P<0.3)的规律ꎬ且每当橡胶坝高度升高25%的设计坝高时ꎬ沂河与沭河坝前水位风险皆提高约70%ꎬ沭河坝址处流速风险降低约50%ꎮ②若在汛前塌坝下泄蓄水ꎬ人为洪峰的叠加会使沭河中下游河段产生极高风险ꎮ③通过划分水位㊁流速综合洪水风险安全域ꎬ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时ꎬ建议沂沭河橡胶坝在汛前调节至低于50%设计坝高ꎬ且控制沭河水深和流速分别在12m和2.23m/s以内ꎬ可以降低水位和流速风险至低风险(P<0.4)ꎻ洪水重现期100年一遇时ꎬ需将橡胶坝调至25%设计坝高以下ꎬ或者汛前尽早缓慢塌坝下泄蓄水ꎬ才能有效降低沂沭河水系防洪压力ꎮ关键词:洪水风险ꎻ管控措施ꎻ河湖水系连通ꎻ橡胶坝ꎻ沂沭河水系中图分类号:TV213.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791(2021)03 ̄0427 ̄11收稿日期:2020 ̄08 ̄24ꎻ网络出版日期:2021 ̄03 ̄18网络出版地址:https:ʊkns.cnki.net/kcms/detail/32.1309.P.20210318.1017.004.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407203)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9089)作者简介:张晨(1981 )ꎬ男ꎬ天津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河湖水力调控及环境效应研究ꎮE ̄mail:emil@tju.edu.cn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作为解决中国水灾害㊁水资源㊁水环境㊁水生态四水问题的有效手段ꎬ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㊁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ꎮ关于河湖水系连通概念至今尚未形成较一致的认识ꎬ最初概念是河流与湖泊水系之间的连通状况[1]ꎬ而实际包涵的范围很广ꎬ既有河流自身的纵向连通㊁又有河流㊁河湖之间的横向连通等ꎬ目前多将其引申为跨流域调水实现不同流域水系之间的相互联系[2 ̄3]ꎮ21世纪以来ꎬ中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不断兴建ꎬ如南水北调㊁引江济太㊁常州市主城区河网以及沂沭泗流域河湖连通等工程[4]ꎮ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5]ꎬ势必伴随一系列潜在风险ꎬ如调水与洪水遭遇引起的防洪风险㊁连通工程引起的污染物转移或滞留风险等[6]ꎮ鉴于连通工程的复杂性㊁连通内涵的多维性与连通伴生风险的随机性ꎬ亟需构建能够定量分析连通功能与风险评估的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管控方法ꎮ分析河湖连通伴生风险的风险源ꎬ既存在气候变化㊁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ꎬ也存在人工调蓄㊁河道利用整治等人为因素[7]ꎮ在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河湖连通工程伴生风险管控中ꎬ随着水力学模型计算方法的广泛应用ꎬ部分学者基于河网水动力模型ꎬ通过调节控制性水工建筑物ꎬ改变不同引调水时间[8]㊁引水流量[9]㊁水量分配方案[10]等条件ꎬ对河网蓄水㊁输水调度方案进行优化ꎬ提出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管控建议ꎻ也有学者通过引调水及闸坝的控制ꎬ探析调控干扰对河道水生态环境或行洪能力的影响特征[11 ̄12]ꎬ进而实现风险管控下的防汛抗旱㊁水质提升㊁城市水景观提升等多目标协同功能ꎮ橡胶坝作为一种新型挡水建筑物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13]ꎬ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428㊀水科学进展第32卷㊀水位ꎬ兼具灌溉㊁防洪㊁挡潮等效益ꎮ目前有关橡胶坝调度对河道防洪能力影响研究表明ꎬ倘若洪水期调度运用不当ꎬ易造成连通河网下游洪峰叠加ꎬ存在一定的度汛安全隐患[14]ꎻ橡胶坝在汛期立坝运行ꎬ不能保证安全度汛ꎬ无法充分发挥工程景观效益[14]ꎻ通过动态控制进行调度后ꎬ坝前水位及坝后流速皆会受到影响[15]ꎬ可能造成洪水风险空间转移ꎮ因此ꎬ在复杂的连通河网中ꎬ探究橡胶坝运行调度对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的影响ꎬ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ꎬ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科学问题ꎮ此外ꎬ现有的风险分析方法多为单一的统计学方法或基于水力学模型的情景分析方法ꎬ或不具备物理过程模拟ꎬ或缺乏对风险随机性的探讨ꎬ如何将风险随机过程与物理过程相结合ꎬ进而揭示风险的发生机制ꎬ也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ꎮ本文结合VineCopula函数与水动力模型模拟技术ꎬ构建在空间上考虑连通河网不同河流洪峰相关性㊁在物理过程上通过随机水情条件考虑风险随机性的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ꎬ以沂沭河水系上游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例ꎬ探讨不同洪水重现期条件下ꎬ橡胶坝调度运行方式对沂沭河上游水系连通伴生洪水风险的影响ꎬ确定相应的风险安全域ꎬ更为直观地反映风险因子作用范围ꎬ以期突破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伴生风险管控技术难题ꎬ为流域实际管理提供指导ꎮ1㊀研究区域及方法图1㊀沂沭河水系上游连通状况及水文站分布Fig.1ConnectivityandthedistributionofhydrologicalstationintheupstreamofYi&ShuRiversystem1.1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沂沭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ꎬ山东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7253km2ꎬ如图1所示ꎮ19511953年导沭整沂时期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ꎬ并在后期建设不同程度扩大工程ꎬ从而实现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计划ꎬ减轻沂河刘道口以下河道行洪压力ꎬ形成了沂沭河水系连通工程ꎮ该水系北起沂蒙山ꎬ东临黄海ꎬ多年平均降雨量592.1mmꎮ沂沭河水系特点鲜明ꎬ汛期洪水峰高量大ꎬ源短流急ꎬ极易造成洪涝灾害ꎬ调度管理反应期较短㊁防洪难度较大ꎮ此外ꎬ为优化城市水景观㊁增强水资源储备ꎬ沂河与沭河分别建有10余座橡胶坝提升蓄水能力ꎬ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汛抗旱的作用ꎮ根据水文数据的可获取性ꎬ分别选用水位㊁流速㊁流量作为连通水系伴生洪水风险的衡量指标ꎮ依据沂沭河水系水文年鉴ꎬ选取丰水年(1957年)㊁平水年(1985年)㊁枯水年(1981年)3个典型水文年的水位㊁流速㊁流量数据ꎬ并通过内插得到汛期2h间隔数据集ꎬ用于模型验证ꎮ1.2㊀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1.2.1㊀风险分析模型控制方程随机水情条件下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集合VineCopula模型与水动力模型模拟技术ꎬ采用大数据分析研究思路ꎬ以计算风险发生概率为目标ꎬ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ꎬ通过Copula函数构建连通河网不同河流洪峰的相关结构ꎬ并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随机模拟ꎬ产生随机水情条件作为水动力模型的边界进行模拟ꎬ根据设定的风险限值ꎬ利用水位㊁流速㊁流量模拟结果计算求得河道各断面的风险概率ꎬ进而完成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ꎮ㊀第3期张晨ꎬ等: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429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联立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ꎬ求解水流运动[16]ꎮ由于风险过程是一项随机发生的可能性事件ꎬ因此ꎬ求在控制方程中增加随机源汇项(ω)ꎬ其物理意义为水系连通中引起潜在洪水风险的驱动力ꎮ改进后的连续性方程与运动方程为:∂u∂x+∂v∂y+ω=0(1)∂u∂t+u∂u∂x+v∂u∂y=-g∂H∂x+DhgCu2+v2∂2u∂x2+∂2u∂y2()-gC2Ru2+v2u+uω∂v∂t+u∂v∂x+v∂v∂y=-g∂H∂y+DhgCu2+v2∂2v∂x2+∂2v∂y2()-gC2Ru2+v2v+vωìîíïïïï(2)式中:u㊁v为沿x㊁y方向的流速ꎬm/sꎻω为随机源汇项ꎬs-1ꎬω=f(xꎬyꎬt)ꎻg为重力加速度ꎬm/s2ꎻH为位置水头ꎬmꎻh为水深ꎬmꎻD为量纲一的经验系数ꎬ与河床㊁边坡形状相关ꎻR为水力半径ꎬmꎻC为谢才系数ꎬm1/2/sꎮ式(2)等式左侧为加速度项ꎬ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表示重力产生的压力梯度㊁黏滞力项㊁河床底部摩擦及随机源汇项ꎮ为量化分析风险随机源汇项的不确定性ꎬ采用Copula模型构建不同河流洪峰变量的联合分布ꎬ并进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ꎬ产生随机流量边界作为源汇项ꎮC ̄VineCopulan维联合密度函数表达式[6]:f(x1ꎬx2ꎬ ꎬxn)=ᵑni=1fi(xi)ᵑn-1i=1ᵑn-ij=1ciꎬi+j|1:(i-1)(F(xi|x1ꎬ ꎬxi-1)ꎬF(xi+j|x1ꎬ ꎬxi-1)|θiꎬi+j|1:(i-1))(3)式中:x1ꎬx2ꎬ ꎬxn表示关键风险因子ꎻfi(xi)为边缘密度函数ꎻciꎬi+j|1:(i-1)为n维的Copula密度函数ꎻF(xnx1)为条件密度函数ꎻθ为Copula函数中n维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指标ꎮ对式(3)两边进行积分得到其n维累积分布函数:C(x1ꎬx2ꎬ ꎬxn)=ʏ ʏDᵑni=1fi(xi)ᵑn-1i=1ᵑn-ii=1ciꎬi+j|1:(i-1)(F(xi|x1ꎬ ꎬxi-1)ꎬF(xi+j|x1ꎬ ꎬxi-1)|θiꎬi+j|1:(i-1))(4)累积分布函数的逆函数C-1(x1ꎬx2ꎬ ꎬxn)代表随机生成的关键风险因子x1ꎬx2ꎬ ꎬxn序列ꎬ由此可推导出运动方程(2)中随机源汇项(ω)的表达式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ꎬ采用欧拉法描述流体微团的质量变化ꎬω可表示为ω=ddy∂qx∂xæèçöø÷+ddx∂qy∂yæèçöø÷(5)式中:qx㊁qy分别为x㊁y方向上的单宽流量ꎬm2/sꎮ由于流速㊁水位都可以表示为流量的函数ꎬ故本文风险分析模型例中以流量表述随机源汇项ꎮ将累积分布函数的逆函数C-1(x1ꎬx2ꎬ ꎬxn)代入式(5)ꎬ得:ω=ddyéëêê∂dQdx()∂xùûúú+ddxéëêê∂dQdy()∂yùûúú=ddyéëêê∂dC-1(x1ꎬx2ꎬ ꎬxn)dxæèçöø÷∂xùûúú+ddxéëêê∂dC-1(x1ꎬx2ꎬ ꎬxn)dyæèçöø÷∂yùûúú(6)1.2.2㊀风险分析模型建立及验证为更加准确和直观地模拟水位水量实际联动效果ꎬ对研究区域河流渠道建立一维数学模型ꎬ对水库湖泊建立二维数学模型ꎬ采用一维与二维数学模型耦合的方式进行模拟ꎮ沂河㊁沭河㊁分沂入沭3个一维河道每隔1km划分1个断面ꎬ河段长度总计374kmꎬ共划分375个断面ꎻ新沭河山东段与新沭河江苏段2个一维河道每隔1km左右划分1个断面ꎬ河段长度总计78kmꎬ共划分为70个断面ꎮ对于石梁河水库采用四边形结构网格建立二维模型ꎬ网格尺寸为100mˑ100mꎬ共划分6058个网格ꎮ选取沂河葛沟站㊁沭河莒县站以及新沭河大官庄站和大兴镇站对模型进行验证ꎮ由于风险分析模型的随机流量条件范围较大ꎬ故选用丰水年㊁枯水年洪水过程作为率定期ꎬ平水年作为校核期ꎮ率定结果为ꎬ沂河与沭河河床及边坡糙率0.024~0.027ꎬ新沭河糙率0.030ꎮ部分代表性误差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ꎬ率430㊀水科学进展第32卷㊀定期和校核期水位误差统计值亦列于图中ꎮ结果表明ꎬ平均绝对误差(EMA)和均方根误差(ERMS)低于0.3m㊁纳什效率系数(ENS)大于0.85㊁相对误差(ER)小于12%ꎬ证明模型可靠ꎮ图2㊀模型率定期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对比Fig.2Comparisonofsimulatedandobservedwaterlevelduringthecalibrationperiod图3㊀模型校核期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对比Fig.3Comparisonofsimulatedandobservedwaterlevelduringtheverificationperiod2㊀橡胶坝对沂沭河水系上游连通伴生洪水风险影响分析2.1㊀风险源与模拟方案沂河㊁沭河河道上分别修建了10余座橡胶坝ꎬ其作为1种阻碍河湖水系连通结构的拦蓄工程ꎬ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结构连通ꎻ另一方面ꎬ由于沂河与沭河具有相似的水文特性ꎬ洪水遭遇时常发生ꎮ本文结合这2种㊀第3期张晨ꎬ等: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431㊀风险源ꎬ在沂河㊁沭河最大50年一遇与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条件下ꎬ从流量㊁水位㊁流速三方面探究橡胶坝对沂沭河水系上游连通伴生洪水风险的影响ꎬ并通过调节橡胶坝运行高度提出其伴生综合风险管控建议ꎮ构建联合分布前ꎬ需对边缘分布进行拟合ꎬ本文对沂河与沭河上游边界断面洪峰流量进行分布拟合ꎮ采用极大似然法估参ꎬ并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准则)进行拟合优度检验ꎬAIC值越小代表拟合分布模型适合度越高ꎮ选取水文中常用的正态分布㊁logistic分布㊁对数正态分布㊁威布尔分布分别对沂河与沭河洪峰流量原始序列进行边缘分布拟合ꎬ并将各分布对应的AIC值列于表1ꎮ表1㊀各随机变量不同分布类型对应AIC值Table1DifferentdistributiontypesofeachrandomvariablecorrespondtotheAICvalue洪峰正态Logistic对数正态威布尔沂河洪峰294.80295.03302.44294.94沭河洪峰269.94271.38277.25269.86㊀㊀由表1结果可知ꎬ沂河洪峰流量最优拟合分布为正态分布ꎬ沭河洪峰流量最优拟合分布为威布尔分布ꎮ对新序列进行概率积分转换使其满足在[0ꎬ1]区间上均匀分布ꎮ根据AIC拟合优度检验准则ꎬ自GaussianCopula㊁StudentᶄtCopula㊁ClaytonCopula㊁Gumbel ̄hougaardCopula㊁FrankCopula㊁JoeCopula㊁BB族Copula中选取两变量间最适宜的Pair ̄Copula类型ꎬ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ꎮ结果可得两变量间最适宜的Copula函数类型为RotatedClaytonCopula(90ʎ)ꎮ根据构建完成的Copula模型生成变量随机序列ꎬ在沂河和沭河洪峰流量区间内随机组合出水情条件(按正态分布依据典型丰水年洪水过程生成3个月的洪水过程线)作为风险源边界条件ꎮ根据典型风险源连通性特征ꎬ将风险模拟方案及边界条件列于表2ꎮ流量区间下限依据历史资料记载的洪灾较小流量ꎬ如沂河1957年的洪峰流量8120m3/sꎻ上限依据沂沭泗水利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中50年一遇标准或100年一遇标准确定ꎬ每种连通方案下随机得到200组或400组水情条件ꎮ根据各连通方案下模拟结果ꎬ提取河道内各断面每组最大流量㊁最高水位以及最大流速计算结果ꎬ采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分别对流量㊁水位㊁流速结果进行处理以获得其概率分布ꎬ再分别选取河道警戒水位㊁不冲流速㊁校核流量作为判别发生风险的限值ꎬ计算出流量㊁水位㊁流速具体的风险概率(P)ꎬ如式(7)所示:P=1-GIɤILGT(7)式中:GIɤIL为风险评估指标计算结果(I)小于等于风险限值IL的模拟组数ꎻGT为总模拟组数ꎮ本文定义连通伴生洪水风险概率介于0~0.2之间为极低风险ꎬ0.2~0.4为低风险ꎬ0.4~0.7为中风险ꎬ0.7~1.0为高风险ꎮ表2㊀模拟方案Table2Simulationschemes方案连通方案边界条件随机水情数量方案1沂河㊁沭河分别修建5个橡胶坝(坝高为设计坝高)ꎬ洪水重现期最大50年一遇沂河8120~16000m3/sꎬ沭河2670~5200m3/s石梁河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m200组水情条件方案2沂河㊁沭河分别修建5个橡胶坝(坝高为设计坝高)ꎬ洪水重现期最大100年一遇沂河8120~20700m3/sꎬ沭河2670~6880m3/s石梁河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m400组水情条件方案3调节橡胶坝高度分别为其设计坝高的25%㊁50%㊁75%ꎬ洪水重现期最大50年一遇沂河8120~16000m3/sꎬ沭河2670~5200m3/s石梁河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m200组水情条件方案4调节橡胶坝高度分别为其设计坝高的25%㊁50%㊁75%ꎬ洪水重现期最大100年一遇沂河8120~20700m3/sꎬ沭河2670~6880m3/s石梁河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m400组水情条件432㊀水科学进展第32卷㊀2.2㊀橡胶坝对沂沭河水系连通伴生洪水风险的影响沂河㊁沭河河道橡胶坝坝前蓄水量约814.9万m3ꎬ下泄所蓄水量的塌坝时间平均约6.1h[17]ꎬ在洪水来临前预泄能够避免其与洪峰遭遇叠加ꎮ但是汛前塌坝共同下泄蓄水ꎬ将人为形成洪峰叠加ꎬ可能增加下游防洪风险ꎮ为此ꎬ本文对该情景进行模拟ꎬ其风险概率分布如图4(a)所示ꎮ可以看出:由于洪峰的叠加ꎬ所受影响最大的是沭河中下游河段ꎬ水位与流速风险均为高风险ꎬ风险概率在0.8以上ꎻ沂河并未表现出相应的特点ꎬ但河道整体处于中高风险区间ꎬ临沂市水位与大官庄水利枢纽流速是需要重点关注风险区域(概率达到1)ꎻ沂河㊁沭河及分沂入沭流量风险自上游至下游从0.1~0.3逐渐增加ꎬ皆处于低风险以下ꎮ由此可知ꎬ若在汛前完全塌坝下泄ꎬ沂沭河上游ꎬ尤其沭河中下游河段将产生极高风险ꎮ进一步分析不塌坝对水系行洪能力的影响ꎬ对表2中方案1与方案2进行模拟计算ꎮ依据图4(b)可知:在50年一遇的洪水重现期条件下ꎬ由于橡胶坝对水体的拦蓄作用ꎬ水位大幅上涨溢流使橡胶坝对泄流风险几乎没有影响ꎻ水位方面ꎬ若汛前未将橡胶坝前拦蓄水量提前预泄ꎬ坝前水位风险显著提升至高风险ꎬ风险概率达到最大值1ꎬ分沂入沭及新沭河所受影响不大ꎬ处于极低风险ꎻ流速方面ꎬ沂河㊁沭河流速风险因橡胶坝阻水作用位于极低风险ꎬ概率在0~0.2之间ꎬ其余河道无风险ꎮ而当洪水重现期升至100年一遇后(图4(c))ꎬ水系内各河道流量㊁水位㊁流速风险整体均大幅提升至中高风险(0.5以上)ꎬ橡胶坝对河湖水系连通的阻碍作用更为显著ꎬ坝址处水位风险概率为1ꎬ流速风险概率为0ꎮ综合以上分析ꎬ当沂沭河水系面临较大洪水时ꎬ无法预泄橡胶坝前所蓄水量将提升河道内水位风险ꎬ而汛前塌坝下泄亦会造成人为洪峰叠加产生极高风险ꎮ图4㊀沂沭河水系上游各情景下风险概率分布Fig.4RiskprobabilitydistributionofeachscenariointheYi&ShuRiversystem3㊀橡胶坝运行高度管控伴生洪水风险及安全域3.1㊀橡胶坝运行高度对伴生洪水风险的影响规律为有效将橡胶坝对沂沭河水系河湖连通伴生洪水风险影响维持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ꎬ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橡胶坝运行高度的管控措施ꎬ其中具体工况与模拟边界条件详见表2中方案3和方案4ꎮ使用风险齿轮图探讨橡胶坝运行高度为25%㊁50%㊁75%设计坝高3种情况的风险变化规律ꎬ图内涵盖了不同坝高下水㊀第3期张晨ꎬ等: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433㊀系内河道所有断面的风险概率值ꎮ流量在模型中作为边界条件ꎬ故此处不讨论流量风险ꎮ如图5所示ꎬ在5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ꎬ沂河㊁沭河水位风险概率与橡胶坝高度正相关ꎬ沭河流速风险概率与橡胶坝高度负相关ꎬ每当橡胶坝高度升高25%的设计坝高时ꎬ坝前水位风险提高约70%ꎬ沭河流速风险降低约50%ꎬ沂河由于河道坡度相对较小ꎬ流速始终在极低风险区间内ꎮ由于橡胶坝对水体的拦蓄作用ꎬ水位大幅上涨溢流使得橡胶坝对下游流量风险几乎没有影响ꎬ因此ꎬ坝高变化对于下游河道影响甚微ꎬ3种运行高度情况下风险概率变化幅度较小ꎮ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河与河㊁河与湖连接处ꎬ可通过加强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并提升其附近河段抗冲蚀能力以降低风险ꎮ图5㊀50年一遇重现期不同橡胶坝运行高度下沂沭河水系洪水风险齿轮图Fig.5Floodriskgearunderdifferentrubberdamoperatingheightsduringthe50 ̄yearfloodreturnperiodintheYi&ShuRiversystem在1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ꎬ沂河水位风险变化和沭河水位㊁流速风险变化ꎬ与重现期50年一遇时在风险变化率上基本呈现出相同的规律ꎬ且在25%设计坝高运行高度情况下坝址处水位风险概率已经达到最大值ꎮ而沂河的流速风险因洪量增加ꎬ其与橡胶坝运行高度负相关的趋势更加显著ꎬ河道上除橡胶坝坝址处流速风险外ꎬ风险概率均在0.5以上(中高风险)ꎮ由于篇幅所限ꎬ图略ꎮ3.2㊀橡胶坝运行调度管控伴生综合洪水风险建议前述研究发现ꎬ在沂河㊁沭河修建橡胶坝的连通状况下ꎬ2条河道水位风险和流速风险呈现的变化规律相反ꎮ在5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ꎬ沂河流速风险始终位于极低风险区间(图5)ꎬ由于沭河水力坡度变化较大ꎬ相比沂河潜在流速风险高ꎬ河段部分区域水位与流速皆达到中风险ꎮ因此ꎬ在调节橡胶坝至不同运行高度情况下ꎬ针对沂河仅讨论水位风险概率规避效果ꎬ再以沭河水深㊁流速为例ꎬ讨论橡胶坝运行高度对伴生综合洪水风险影响ꎮ沂河水位风险概率随水深增加而增加ꎬ且坝高越高时其正相关关系越显著ꎬ如图6所示ꎬ图中各点为所434㊀水科学进展第32卷㊀研究河段不同断面的结果ꎮ在75%坝高情况下ꎬ部分坝前河段水深较大ꎬ水位风险概率为1ꎻ当坝高降至25%与50%时ꎬ高风险河段大量减少ꎬ水位风险概率均值由管控前0.65降为0.3ꎬ即低风险ꎮ在图6中ꎬ利用中 ̄低风险限值0.4与沂河警戒水深10m围取沂河断面安全范围ꎬ25%坝高时落在安全范围内的河道断面相对较多ꎬ也存在极少部分断面水位风险概率为1ꎻ坝高升至50%时ꎬ这部分河段因为更多水体被上游橡胶坝拦蓄ꎬ其水位风险概率下降ꎬ但更多河段升至中高风险ꎮ沂河水务部门提出了 梯级橡胶坝限蓄ꎬ洪水分级ꎬ峰小量大ꎬ泄量相当ꎬ跟踪预报 等6个调度原则[18]ꎬ有学者建议沂河汛期最大蓄水坝高为60%设计坝高[19]ꎮ本研究进一步根据风险分析模型计算ꎬ建议沂河橡胶坝在汛前调节至小于50%坝高ꎬ以使沂河约78%的断面风险能够降至低风险区间ꎮ图6㊀沂河橡胶坝运行坝高管控措施下水位风险概率随水深变化关系Fig.6RelationshipbetweenthewaterlevelriskprobabilityandwaterdepthunderthecontrolmeasuresofrubberdamoperatingheightsinYiRiver沭河水深㊁流速与综合风险概率关系如图7所示ꎬ根据计算结果将河道断面用边界线确定在有效区域范围内ꎬ定义水位风险概率或流速风险概率其中之一大于0.4ꎬ则此断面为风险断面ꎻ二者皆小于0.4为安全断面ꎮ可以看出ꎬ在安全断面与风险断面之间有相对明显的界限(水位风险概率为0.4或流速风险概率为0 4)ꎬ利用此界限与边界线确定出沭河安全域ꎮ对比图7(a) 图7(d)ꎬ当运行高度为其设计坝高的50%时ꎬ沭河安全域最大ꎬ能够承担的水深与流速较大(均未超过沭河最大警戒水深与不冲流速)ꎮ同时ꎬ该运行坝高下ꎬ安全断面亦最多ꎬ其余运行高度风险断面均超过一半以上ꎬ且能够承担的最大流速㊁水深相对较小ꎮ因此ꎬ建议沭河橡胶坝在汛前调节50%设计坝高运行ꎬ并控制河道水深小于12m㊁流速小于2.23m/sꎬ从而有更多的安全断面ꎻ若以25%坝高运行ꎬ需满足河道水深小于12mꎬ同时流速小于1.94m/sꎻ75%与100%运行高度情况下ꎬ则要保证河道水深与流速分别小于11m和1.81m/sꎮ㊀第3期张晨ꎬ等: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调控对洪水风险的影响435㊀洪水重现期升至100年一遇后ꎬ沂河㊁沭河各方面整体均提升至中高风险ꎬ两河道水位㊁流速风险均随橡胶坝坝高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ꎬ但通过风险概率计算结果得知ꎬ无论在何种运行高度下ꎬ所有河段水位与流速风险概率均在0.5以上ꎬ仅坝址处因橡胶坝阻水作用流速风险概率为0ꎮ区别于50年一遇情况ꎬ100年一遇条件橡胶坝在较低运行高度时(25%以下)ꎬ坝址处水位风险概率已大幅增长至1ꎬ上文中所定义安全域无法适用于100年一遇条件ꎮ笔者又对100年一遇未修建橡胶坝情景进行计算ꎬ发现此情况下水系内各河道流量㊁水位㊁流速风险概率全部为0.5左右ꎬ处于中低风险ꎬ并且无高风险河段ꎮ因此ꎬ建议在面对100年一遇洪水时ꎬ需要将橡胶坝调至25%设计坝高以下ꎬ或汛前尽早缓慢塌坝ꎬ才能降低沂沭河水系防洪压力ꎮ橡胶坝的风险管控方式与湖库有较大差别ꎬ湖泊水库调度对风险管控有一明显的可容忍区域[20]ꎬ而修建橡胶坝的河道蓄水能力相对较小ꎬ其风险弹性有限ꎬ在调控过程中易造成洪水风险空间转移ꎬ因此ꎬ需通过调控橡胶坝坝高严格控制河道水位与流速ꎬ使得洪水风险达到最小ꎮ图7㊀不同坝高情况下沭河河道断面安全域Fig.7SecuritydomainsofriversectionsunderdifferentrubberdamheightsinShuRiver4㊀结㊀㊀论本文创建了集合VineCopula函数与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的随机水情条件下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ꎬ形成了不同洪水重现期条件下典型区域橡胶坝对河湖连通伴生洪水风险影响的分析和管控技术ꎮ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该风险分析模型对沂沭河水系河湖连通工程人为洪峰叠加㊁50年一遇及100年一遇修建橡胶坝3种情景洪水风险进行了分析ꎮ若在汛前完全塌坝下泄橡胶坝所蓄水量形成人为洪峰叠加ꎬ对沭河中下游河段产生极高风险ꎻ若将橡胶坝维持在最大高度运行ꎬ沂河沭河橡胶坝坝址处水位风险大幅提升ꎮ(2)针对典型区域橡胶坝对连通伴生洪水风险的影响提出了管控建议ꎮ重现期50年一遇时ꎬ建议汛前。
人文地理学PPT
第四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与发展分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发展特征:极低的人口密 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高 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 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 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 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 的文化产品.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人地关系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 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 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 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主讲: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王 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而制作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 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
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和低死亡 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 增长率的过渡.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1994—2014年
1994—2014年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1994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自然科学类《量子力学》金百顺刘作民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有毒植物》石兴山姜长阳辽宁师范大学高侃工程技术类《气相色谱专家系统》卢佩章许国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油船总体设计》纪卓尚等大连理工大学《玻璃表面和表面处理》王承遇陶瑛大连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类《计算机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王众托大连理工大学--新的系统构成》《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陈守煜大连理工大学《宏观经济管理学》解学智于立东北财经大学1978~1996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数字信号处理专论》王宏禹大连理工大学国防工业出版社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世界数学史简编》梁宗巨王常珠(编辑)辽宁师范大学辽宁人民出版社二等奖《内燃机计算燃烧学》谢茂昭李鸽(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简明数学史辞典》杜瑞芝王青建孙宏安邵明湖齐治平大连理工大学山东教育出版社《CF代数》邹开其刘晓东刘贵廷(编辑)大连海事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毛细管电泳导论》林炳承操时杰(编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学出版社《中国蛇岛》李建立邹君文(编辑)大连自然博物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对策论方法》张盛开李立鹏(编辑)大连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三等奖《沸石分子筛》分子筛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学出版社《高等量子物理与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赵庆海戴俊杰(编辑)大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连地区森林病虫志要》汤全正赵培连刘用昌潘建有林锦枫等温煜超(编辑)大连市林业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工程技术类一等奖《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赵国藩水舟刘杰(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理工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电子探针分析原理》徐萃章童安齐(编辑)大连铁道学院科学出版社《8086到80486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曲伯涛刘晓晶(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船舶导航雷达》张润泽于庆光王世远贺天锡牟蜀安钱悦良(编辑)大连海事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计算机优化同伦算法》王宇陈景杰(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海事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二等奖《铁路机车滚动轴承手册》龙洙权中太杨宾华(编辑)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中国铁道出版社《全过程系统能量优化综合》姚平经刘晓晶王君仁(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理工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数学滤波与卡尔曼滤波》蒋志凯张日(编辑)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杨文火王宏钧卢葛覃东北民族学院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工程流体力学》孙文策李元明周美刘超李鸽(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船舶操纵》古文贤史洪源(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基本电路理论》薛继汉信毓昌顾德隆赵殿礼赵红等张驰(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绘图》孔宪庶刘仁杰池建斌王惠成等栾世禄(编辑)大连铁道学院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船舶交通管理电子系统》刘人杰柳晓明张娴(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日用玻璃》王承遇陈敏姜妍彦等黄春(编辑)大连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工艺》李宗石刘平芹徐明新章爱娣(编辑)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磁罗经校正技术》鄢天金关正军黄小牛大连海事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三等奖《电磁场有限元法》王庆斌刘萍郭学满董明催祝(编辑)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出版社《煤水浆内燃机车》程永陆吴和俊(编辑)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中国铁道出版社《建筑业价值工程》张传吉大连市房地产管理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摩擦学原理与应用》王松年苏诒福江亲瑜大连铁道学院中国铁道出版社《新编传感器实用手册》王贵悦王籍郇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水利电力出版社《起重机钢结构制造工艺》付荣柏黄燕陈晓东(编辑)大连起重机器厂中国铁道出版社《电机控制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李峻张俊儒大连铁道学院冶金工业出版社《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用轮机培训教材》钱耀鹏何维扬吴恒张维洵殷佩海等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电路分析》王贻月司媛春陈宝庄等习文(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电工学基本教程》唐介汪复安李洪春刘凤春林淑英等于明珍(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电子设计自动化系统教程》于双和陈家林许松海黄明欣大连海事大学海洋出版社《轮机概论》汪育才王建斌吴晓光吴保宁(编辑)大连海事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船舶防污染管理》雷孝平张硕慧王桂云(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鼓励奖《电脑打字小钥匙》冯越韩露(编辑)大连日报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类一等奖《诗经》(中英文版)汪榕培任秀桦于东晨刘学(编辑)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教育出版社《海商法详论》司玉琢胡正良傅廷忠李海朱清等姜建军(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二等奖《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刘功成徐承本(编辑)大连工人大学大连出版社《中国古代科学教育史略》孙宏安黄晓梅(编辑)大连教育学院辽宁教育出版社《航海技术辩证法》冯兴耿史洪源(编辑)辽宁师范大学辽宁人民出版社《清代满族风俗史》杨英杰徐彻(编辑)辽宁师范大学辽宁人民出版社《大连市科学技术志》大连市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李新民(编辑)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大连市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大连出版社《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丛日云许文彦(编辑)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出版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三等奖《人才-能力-创造》隋允康尉迟喆斐(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出版社《中国古代对外航海贸易管理史》王杰刘明凯(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汉日最新中国语词典》陈岩高素珍(编辑)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出版社《会计英语》孙坤胡英坤珊晖(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孙建粹马健赵学俊刘刚尹敏等刘明凯(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科委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海关管理辞典》郭宗保冯光捷等史振声(编辑)大连海关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学校领导艺术》吴恒山郭长征(编辑)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运作》刘京李新民(编辑)大连管理干部学院大连出版社农业(水产)类一等奖《蛋鸡生产技术》张连博大连市农业局农业出版社《内陆水域鱼类增殖与养殖学》史为良童合一等林维芳(编辑)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二等奖《海参养增殖》隋锡林林维芳(编辑)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出版社三等奖《鱼类学》冯昭信等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出版社医学类一等奖《临床消化病理生理学》李永渝贾玉杰李保罗等陈克贤(编辑)大连医科大学贵州科技出版社二等奖《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性治疗》旅朝霞曲鹏刘利吕田赵力等李新民(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出版社《药物运载系统导论》王晓波卢建华张成海王晓红邵传章等郝玉张天军(编辑)沈阳军区大连第210医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高等临床神经学》刘澄中张绪蒲(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医科大学学术著作资助出版评审委员会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出版评审委员会三等奖《上消化道内镜原色图谱集》晋佩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科学出版社《生活-疾病-健康》王永才张学芳张元松马卫东马金环等任雪芹(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出版社鼓励奖《营养保健与疾病》王郁文朱慧芬张怡娜王敏谭士佐等吴世贤(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辽宁人民出版社《实用理疗手册》杨兆存毛慧燕王桂范孙承美姜桂芝等胡孝存(编辑)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大连出版社《医学检验正常参数临床意义》王永才马悦李治英高献琴张秀敏等孔岩(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出版社中医类一等奖《李寿山医学集要》李寿山徐承本(编辑)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出版社《临川经络现象学》刘澄中张绪蒲(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下法新论》吕连祥任雪芹(编辑)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大连出版社三等奖《中医证候实验动物学研究》解建国何建成吴宗群魏春玲(编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兰州大学出版社海洋综合类一等奖《海洋交通与文明》孙光圻刘义杰王加林(编辑)大连海事大学海洋出版社二等奖《国际航运市场学》陈家源佟成权晓非(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海事调查与分析》吴兆麟洪源(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三等奖《渔业生物数学--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叶昌臣黄斌等范崇权(编辑)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出版社鼓励奖《大连沿海无脊椎动物实习指导》宋鹏东李映溪王桂云李太武辽宁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船舶运输安全学》古文贤夏国忠於健邹广彦蔡存强等时培育(编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经济管理类一等奖《投资结构论》戴玉林邓瑞锁(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出版社《经济效益研究》张先治许景行(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工业技术经济学》武春友戴大双苏敬勤栾庆伟刘晓晶(编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管理咨询》刘永泽吴大军刘明辉方红星张先治等张剑宇(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二等奖《现金流量表编制与分析》刘淑莲谭焕忠(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企业经济分析学》欧阳清张先治张新安(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济出版社《管理会计》吴大军张明捷(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三等奖《中国商品房市场营销研究》李怀斌王健林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于永富邵雪梅(编辑)大连东方企划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财政学》张晓红张海星徐丹灵付伯颖刘杰(编辑)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财务分析学》张先治陈友邦邵雪梅(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股份制企业会计》杨惠城邓世君(编辑)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一等奖《近代生理学发展简史》吴襄大连医科大学《中医临证指南》李寿山李小贤大连市中医医院白长川李志民王春玲李益民《中医药治疗癌症临证精方》李寿山徐逸哲李小贤大连市中医医院《投资与经济增长》杜两省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运行》张向达东北财经大学二等奖《气相色谱新技术》周良模黄威东王清海楼献文关亚风刘学良朱道乾黄红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王学松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先进激光加工技术》王续跃杨金奎大连理工大学《可行性研究辞典》王福穰刘国恒刘忠烈邵以智黎谷市学术评审委《中国:“生长型”景气循环》杜辉大连舰艇学院《现代公司论》林忠东北财经大学《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孙开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何剑东北财经大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寇铁军东北财经大学《为自由而生--美国妇女历史》杨俊峰大连外国语大学《旅居俄罗斯---实用俄语交际会话》孙玉华王世忠大连外国语大学三等奖《离散数学、算法及CAI》曹晓东大连海事大学《反渗透膜技术及其在化工和环保中的应用》王学松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常压热水锅炉》鹿道智于惠君蒲建国市劳动局王德民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刘国恒何晓军于惊涛慈巨腾王朝纲市学术评审委《新编高级英语教程》桑思民朱传枝葛玲芬陈世丹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黄士吉大连大学《商务英语》吴晓巍车丽娟卢昌崇东北财经大学《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冯艳荣刘学东卢长怀东北财经大学《英语》(1-4册)冯艳荣钱志豪刘学东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一等奖《辽宁海岛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局》张耀光胡宜鸣辽宁师范大学《现代化学试剂手册(6)--仪器分析试剂》万邦和周良模商振华刘学良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隆德赵福令赵阳高世春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王立辽宁师范大学二等奖《医学科研基础酶学》赵宝昌崔秀云越春久大连医科大学《催化新反应和新材料》李新生徐杰林励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研究所《酶化工》王运吉张苓花大连工业大学《DECnet网络原理及其应用》冯杰叶天荣丁真大连舰艇学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介入放射治疗学》傅维利王利刘霞刘爱连牛艳萍孙金泉大连市友谊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实用药品检验》周明杨汝少发刘凡亮大连大学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与再造》赵德伟周健王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大连铁路医院《满族通史》李燕光关捷大连民族大学《大连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与研究》葛翠花刘毓兰蒋永萍等大连市妇女联合会《石头记探佚》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刁晏斌辽宁师范大学《柳宗元选集》高文屈光辽宁师范大学《辽金元诗歌史论》张晶辽宁师范大学《英语》(1-4册)冯艳荣钱志豪刘学东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实验技术》王钦富刘辉许化溪殷素岚韩慧大连大学《市政企业管理学》王雅莉左大光苗丽静等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理论体系研究》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康德道德哲学研究》张俊芳冯文华大连海事大学《历代爱国名篇选》黄士吉冯麟盛大连大学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一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王关林方宏筠辽宁师范大学《化学激光》桑风亭周大正金玉奇庄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刘现明徐恒振马永安张春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出版社《膜技术手册》时钧袁权高丛堦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非平衡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王宏禹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模糊集理论与应用》陈守煜大连理工大学《电工学》唐介等10人大连理工大学《地基基础工程》杨九宏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重型汽车结构现代设计》于长吉大连理工大学《自适应噪声抵消与时间延迟估计》王宏禹邱天爽大连理工大学《城市新经济生长点的选择与培育》武春友邱成利戴大双苏敬勤等6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会计》吴大军东北财经大学《甲骨文虚词词典》张玉金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王立辽宁师范大学二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单重态氧发生器》李富岭杨柏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不分明化拓扑空间》张广济大连大学《新编物理实验》李学慧大连大学《膜技术》郑领英王学松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衣宝廉中科院大连化所《环氧树脂》陈平刘胜平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玻璃表面装饰》王承遇陶瑛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硬件知识与微机组装技术》马洪连大连理工大学《阴影透视学》王子茹黄红武大连理工大学《精密间歇机构》于云满大连大学《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郭晨大连海事大学《电力推进自动控制》樊印海大连海事大学《花鲈研究》冯昭信姜志强大连海洋大学《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范钦信等9人大连大学医学院《SPSS在医学中的应用》刘启贵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统计方法》姜潮大连医科大学《实用细胞培养技术》张卓然大连医科大学等《肛肠病专家专诊》吕连祥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夏春玉东财大工商学院《跨国公司管理》原毅军大连理工大学《记者的道德自律》杨启大连日报社《特色与探求、城市建筑文化论》李伟伟大连理工大学《法语实用文体与练习》方仁杰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1-4册)冯艳荣等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技术》于增国董正义姜淑华大连医科大学《钢琴艺术博览》吴国翥高晓光大连大学音乐系《大学英语应试误区点津》高玉娟刘莉大连理工大学《英语非限定动词》郑雪青大连大学外语学院2002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一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赵国藩彭少民黄承逵大连理工大学《一氧化碳分子激光器》林钧岫于清旭大连理工大学《随机波浪及其工程应用》俞聿修大连理工大学《通信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朱义胜大连海事大学《中草药药代动力学》韩国柱大连医科大学《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中医学》石志超盖国忠大连市中医医院《企业资本经营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新探》张先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诊断学》赵进文东北财经大学《管理案例教学法》张丽华大连理工大学《东方睿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与魅力》王卫平辽宁师范大学《走进今日枫叶林》杨俊峰代冰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历代著名诗人评介》陈岩刘利国杜凤刚罗兴典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杨昭全何彤梅大连外国语大学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性质关系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陈景文大连理工大学《对策论与决策方法》张盛开张亚东大连工业大学《高效液相色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林炳承邹雄韩培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短波长化学激光》庄琦桑凤亭周大正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赵国藩宋玉普黄承逵王清湘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分析》阎盛海大连大学《ISDN数字电话机》李峻大连铁道学院《石油机械参量测试技术》韩国有崔云先谭英杰邹龙庆大连大学《煤矿覆岩离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赵德深麻凤海大连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林敏薛红大连工业大学《美容药物学》杨彤苏成业高广猷韩国柱等大连医科大学《图解PTCA手技》旅朝霞吕田姜一农曲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病人权力概论》张敏智朱凤春大连市甘井子区卫生局大连市卫生局《研究生免疫学教程》马悦刘辉王玉梅张卓然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医科大学《整体护理临床指南》楼蓉蓉房雪燕大连铁路医院《虎、豹及其类似动物骨骼比较解剖图志》陈代贤大连市药品检验所《企业组织创新》邱国栋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金镝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实务》侯铁珊逯宇铎大连理工大学《现代商务谈判》李品媛东北财经大学《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市场运行-侧重于制度、政策和发展模式的考察》陈宏董藩大连民族大学《学习理论》张奇辽宁师范大学《中学生体育教材教法》陈喜珍大连大学《影视审美思维论》刘秀梅辽宁师范大学《排球运动》阎智力辽宁师范大学《现代英语表现辞典》桑思民石洪林朱传枝朱源大连外国语大学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自然科学概论》刘金寿许矢林大连大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魏晓鸣大连民族大学《桃高效栽培新技术》《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侯义龙王玉红大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叶利钦传》周荣广赵顺仁王少生等大连外国语大学2003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奖奖励名单一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催化裂化干气综合利用新流程探讨》徐龙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电子海图的数学和算法基础》张英俊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北方海水鱼及海兽彩色图集》姜大为大连渔政监督管理局《养殖水域生态学》何志辉赵文大连海洋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第四版)张卓然白惠卿等大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现代急症外科学》杨春明等大连医科大学《健美操教程》王洪辽宁师范大学《日本诗史》罗兴典大连外国语大学《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译著)李秉祥东北财经大学二等奖著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基因工程技术》冯斌谢先芝辽宁师范大学《大学普通化学实验》苏显云于秀媛李怡文赵艳秋等大连理工大学《船舶设计原理》王世连刘寅东李树范谢新连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仪器玻璃》王承遇胡佩庸王木琴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数控原理》于云满关浩李玉光刘正宁等大连大学《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增殖》叶昌臣林军刘海映安树升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经济信息管理与分析教程》滕佳东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理论研究》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实用旅游心理学教程》李昕大连大学。
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研究——二象对偶理论视角
Yang Chaojun, Hu Ruoqing
(Faculty of Economics T M anagemen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r-xiang Dual theor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ive degree of green
and the state is not stable. From the point of evolutionlaw , the coordinative degree of green innovation
"up-down-up" fluctuation tren d , and waviness width of the kernel density curve present a "divergent-convergence-diver
约束背景下
的
,绿色创新系统作为创新 中的新领域引起
新 要 求 ,有 助 于 促 进 社 会 技 术 系 统 向
生产和消
内外学者的 关 注 。 文献主要集中在绿色
费 转换。 色创新活动的开展依赖于绿色创新
创 新 系 统定义与内涵、结
成 、功 作 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71502074、71463034、71263030); 云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 2016014);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16BJY081);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引 进 人 才 基 金 项 目 (KKSY201308100)
基于创新过程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兼析天津市区域创新复合系统协调性
Ke r s in v to rc s rgo a n ov t n c mpe y tm c o dn t n d g e y wo d n o a np o es e in in a o o lx s s i l i e o r ia o e re i
区域创 新 系统 作 为 国家创 新 系统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区域科技 和经济 发展 的基础 。为了提高 区域 创 是
sac o t csac o dn t n d ge er hc nsr t o ri ai e remo e e ciigtes n ry d v lp n o e in lin v t ns se a d e au t gtes n g u o d l srbn h y eg e eo me t frgo a n o a o y tm n v ai h y e y d i l n r
中图分类号
F 6 . 0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8 0 1- 5 0 2 16 I0 1 0 - 0 2 0
Co mp r t e S u y o o dn td De eo m e to go a n o ai n S se a a v t d n Co r i a e v lp n fRe in l n v t y tms i I o
天津市 区域创新子 系统 内部序参 量的变化和各子 系统协调 变化趋 势, 津市 区域 创新 系统协调 度不 高。政 府应 积 天 极 采取相应措施加 大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 系统 内部序 参量有序 度 , 而提 高区域创新 系统的协调度。 增加 从
关键词 创新过程 区域 创 新 复 合 系统 协 调 度
me s r st u p r we k ik ,t n r a e o e e r e o er a r e a a tr a d t mp o e r g o a n o a o y tms d g e . a u s p o t a l s o i c e s r rd g e f i n lo rp r me n o i r v i n li n v t n s s e o n d nt d e e i e e r e
DNA甲基化在神经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在神经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于明懂1,于泳浩2,李佩3,张英立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天津市天津医院摘要: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受非遗传因素影响,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基因的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在神经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具有相同基因组的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的、不同功能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群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分化、学习记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如发病率最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DNA甲基化状态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变。
外周血中的DNA甲基化模式可用于预测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且DNA甲基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能够被调控,使其已经逐步成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药物靶点。
关键词:DNA甲基化;表观遗传;神经保护;神经变性疾病;神经认知障碍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6.022中图分类号:R741.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6-0092-05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由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基因功能的改变,表观遗传机制通过调控使相同基因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背景下差异表达,以决定细胞命运,其表型的变化可以传递给后代细胞,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表观遗传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核小体定位变化等,其中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已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对基因组的功能调控和稳定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1]。
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非遗传因素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记忆的获取和巩固、神经通路的连接以及神经信号的传递等,DNA甲基化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吉林大学工学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鉴定汇总表
杨思、陈明张亮、吴献策
玄哲浩
王永珍
汽车学院
11
可模拟人手操作的车门可靠性智能实验装置
校级一类
王达
于鹏、张盛孙树明
那景新
汽车学院
12
喷气规律与燃烧室形状优化设计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与排放
校级二类
葛思非
周道锋、宋维群
刘忠长
汽车学院
13
楞次定律应用于汽车碰撞
校级一类
潘旭
韦继续、杜乐
杨世春
汽车学院
14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模型小车智能导航系统探索性匹配试验
刘晓录、金善玉降晋原、高健
苏建
交通学院
7
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
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研究
国家级
刘凤霞
殷涌光
生物与农业
8
汽车防超载计数器
校级二类
李菁雨
高永铭、蔡卫李瑶
洪伟
汽车学院
9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线控电动车底盘集成控制算法研究
校级一类
潘钊
段向雷、刘经文冯原
宗长富
汽车学院
10
焦耳实验的拓展与科学论证
校级二类
靳立强
汽车学院
4
等离子喷涂氧化铝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Al2O3/NiCrBSi)的组织与特性的研究
国家级
陈定定
王 友、 刘 勇 韩伟
孙大千
材料学院
5
Ti-Si-Cu体系热分析过程与机理
国家级
吕思婕
徐 兵、王 珵 王义刚、肖 为
王慧远
材料学院
6
滚筒试验台的上置式自适应轮径防汽车横摆机
国家级
慕乐
李青青
曹永友、徐广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西安 710072 ; 2. 中国海洋大学 档案馆,青岛 266100 )
摘
要: 以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 , 根据 2000 —2008 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 , 应用协同学理论测
算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 研究结果表明: ( 1 ) 考察期内,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显著提高 , 其中, 东部地区提高最快, 中部次之, 西部最慢; ( 2 ) 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地区间差异不断扩大 , 反映创新的地理集 中态势日益明显; ( 3 ) 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 北京作为 Ⅰ 类地区属于良好协调发 展类, 上海作为Ⅱ类地区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 , 广东作为 Ⅲ 类地区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 , 由部分东部地区和中 部地区构成的Ⅳ类地区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 , 由部分中部和西部地区构成的 Ⅴ类地区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 . 最 后, 分析了各类型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二象对偶理论; 超效率 DEA; 因子分析; 协调发展度 中图分类号: F061. 5 文献标识码: A
[10 ] [8 ]
. 在区域
第5 期
于明洁等: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及其时序分异研究
35
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方面, 白俊红等应用 DEA 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 , 发现当 [11 ] 前阶段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普遍较低 , 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下所致 ; 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模式方面, 黄 鲁成将生态学理论与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 , 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新理论, 并探讨了区域技 [12 ] 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存机制和调节机制等问题 . 从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是区域创新系统问题研究的 新进展. 郑广华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基础 、 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三个子系统构成 , 认为使用基于变异 系数的指标赋权方法和基于协同学的协调发展度模型是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协调性的有效方法 用上述方法对 2000 —2007 年间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量化评价
2
2. 1
区域创新系统二象对偶分析
二象对偶理论 二象对偶理论由我国高隆昌教授提出 . 该理论认为, 任意客观系统可分做两个基本的层次结构 , 分别
* [17 ]
称为系统的虚( X ) 实( X ) 二象, 二者满足以下性质
* *
: ① 相对说来, X 和 X 两个层次一软一硬、 一虚一
* *
*
X 和 X 存在空间 实, 甚至可能一个抽象一个实在; ② X 和 X 同生同灭, 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 ③ 本质上, 层次的差异, 表现在 X 的任一元素皆为 X 的宏观表象或整体映射; ④X 和 X 间有所谓的对偶关系, 表现 为任意对象的改变都将内在地使其另一象产生相应改变 , 在应用中表现为既竞争又合作或既对立又统一 * * X 较 X 更活跃, 更容易改变; ⑥X 和 X 内在地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二象对偶理论 等特征; ⑤相对说来, 认为任一系统皆可看做二象系统 , 其二象层次的分法和层次都可能非唯一 , 但两层的分法是最基本的. 作 [18 ] 为一种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该理论已经在管理学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 . 2. 2 区域创新系统二象对偶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整体性、 开放性、 复杂性等系统特征, 将二象对偶理论应用于区域创新系统问题的
36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 25 卷
投入, 也制约了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 反之, 提高创新效率往往能够提高创新产出水 平, 进而提高资源的再投入水平, 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 提高创新的效率; 在区域创 过程系统更加活跃, 较产出系统更容易改变. 区域创新过程子系统和创新产出子系 新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协同进化, 推动着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化 .
[2 ]
业集群中的企业和制度基础结构对区域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 在分类和结构特征方面, Autio 将区 [3 ] 域创新系统分解为知识应用和开发子系统以及知识生产和扩散子系统 ; Roel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网络结
[4 ]
构的存在, 将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 Michael 等研究了欧洲中等技术 [5 ] [6 ] [7 ] Furman 等 、 Fritsch 和 Slavtchev 的 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 . 在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环境方面, 研究表明, 往往因为创新环境质量的不同而导致了各创新单元在创新生产力和能力的差异 , 良好的创新 “润滑剂” , “催化剂” . 环境不仅仅是创新活动的 而且还是 从 1996 年起, 中国在国家创新系统框架内开始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 在概念界定方面, 黄鲁成认为,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 , 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 ( 创新机构和组织 ) 、 非主体要素 ( 创新必需的物质条件) 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 在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结构划分和 [9 ] 胡志坚和苏靖认为,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主体要素、 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 ; 于明洁和 分析方面, 郭鹏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具有多投入 、 多产出特征的区域创新系统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第 25 卷
第5 期
研究与发展管理 R & D MANAGEMENT
Vol. 25 No. 5 Oct. 2013
2013 年 10 月 8308 ( 2013 ) 05003410 文章编号: 1004-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 协调发展及其时序分异研究
1 于明洁 ,郭 1 2 鹏 ,王文越
[14 ] [13 ]
, 并应; 于明洁Fra bibliotek对区域创新环境子系统和创新产出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 发现我国各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 产出协调发展度较低, 约一半区域处于失调状态, 省际区域之间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发展度差异显 著
[15 ]
. 陈伟等突破传统的 “主体—功能” 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子系统划分方式 , 以二象对偶理论为理论基
0921 ; 修改日期: 20130221. 收稿日期: 2012“陕西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 ( 2010GXS5D264 ) ; 西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 “面向国际化大都市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 HJ11083 )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性与区域 的西安市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 ( Z2011126 ) . 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于明洁( 1981 —) , 男, 博士, 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区域发展、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应用数理统计.
研究具有理论适用性. 区域创新系统的二象性体现在对系统进行分类 、 组织及测度时, 它具有实体状态的 [17 ] 性质; 而在对其培育、 发展的持续过程中, 它又具有过程的性质 . 因此, 根据二象对偶理论, 可以将区域 创新系统划分为由过程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两个层次 . 区域创新过程子系统是虚像系统, 其发展水平的 高低由创新资源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表征 ; 区域创新状态子系统是实像系统, 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由具 体时点创新产出的总量表征. 从系统二象性的角度分析, 相对而言, 过程系统较为抽象, 其发展水平的高低难以直接测度, 而状态 , 、 、 ; 系统较为实在 其综合发展水平可以通过专利 论文 新产品销售收入等一系列指标测度 过称系统和状 态系统相互依存, 没有从创新资源到创新产出的转化 , 也就不存在创新的产出; 过称系统和状态系统存在 内在的映射和对偶关系: 低水平的创新效率制约创新产出的提高 , 较低的创新产出制约了创新资源的再
1
文献述评
国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界定 、 分类和结构特征、 运行环境等 Cooke 提出, 区域创新系统是企业及其他机构在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中系 方面. 在概念界定方面, 统地从事交互学习
[1 ]
; Asheim 和 Isaksen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支撑机构围绕的区域集群 , 区域主导产
础, 提出了由过程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划分方式 , 并对 2006 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 [16 ] 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 尽管该研究基于横截面数据开展, 无法进一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协 但为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可以借鉴的思路 . 调发展度的时变特征, 综上, 目前针对区域创新系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 、 效率评价、 建设模式探索等方面, 对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及对其发展水平 、 发展趋势的分析相对薄弱. 鉴于上述现状, 本文拟从 以下两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 : ①在研究方法方面, 以二象对偶理论为基础, 综合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 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创新过程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的发展水平 , 并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测 使用 2000 —2008 年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 在测算区 算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 ② 在研究内容上, 深入分析其发展水平和时序分异特征, 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区域创 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基础上 , 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建议. 新系统进行分类研究. 最后,
3
3. 1
变量、 样本和研究方法
研究变量
[1920 ]
, 有关创新活动的投入变量, 国内外通常使用 R&D 经费支出和 R&D 人员全时当量 前者反映了 年度内执行单位的实际研发资金投入 , 后者表明了研发人员的实际工作时间, 两者分别代表了创新的资 因此使用上述变量作为区域创新的投入变量 . 本投入和劳动投入, 最常使用的创新产出变量是专利 , 专利体现了纯意义的技术. Acs 等证明了专利作为衡量创新产出 [21 ] [22 ] Feldman 和 Florida 的研究发现专利与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34 , 的可靠性 , 为专利作为创新 产出的测度指标提供了依据. 我国的专利包括发明、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形式,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本文仅选择发明专利作为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 . 此外,SCI / EI / ISTP 三大检索 经济价值和技术含量较低, 收录的论文和技术市场交易金额也是常用且有效的创新产出测度变量 . 因此, 选取发明专利授权数、 三大 检索收录的我国论文数量和技术市场交易金额三个变量作为区域创新产出变量 . 3. 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随着对创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 人们逐渐认识到, 研究创新系统的最佳空间单元应该是区域 , 创新 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区域化而不是国家化 , 在以科技为基础的高技术行业, 这种趋势更加明 显. 基于上述认识, 本文以中国大陆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 由于西藏在多项指标上数据残缺比较严重, 故 研究中没有将其考虑在内. 研究表明, 从创新的投入到产出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 考虑到创新的时滞效应, 对创新投入和创 [24 ] 研究中选取了 1 年的时滞. 因 新产出进行时滞处理是开展创新问题研究的通常做法 . 参照相关做法, , 2000 — 2008 , 2001 — 2009 此 创新投入数据采用 年数据 产出数据采用 年数据, 数据主要来源于对应年份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 《中国统计年鉴 》 、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个别指标来自 等权威统计数据. 的 3. 3 研究方法 3. 3. 1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区域创新过程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用创新效率的高低表征, 效率 的测度方法通常包括以 DEA 方法为代表的非参数方法和以 SFA 为代表的参数方法. DEA 方法根据各决 DMU) 的观察数据判断 DMU 是否为 DEA 有效, 其本质是判断 DMU 是否位 策单元( decision making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