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PPT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体内的许多器官产
生影响 。
2020/10/27
砷 中 毒 肾 病
砷中毒皮肤组织增殖细胞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大量的有机化学品以各种形式进入 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直接 或间接地危及人体健康。其中以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难降解的、 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的环境行 为最受人们关注。
2020/10/27
பைடு நூலகம்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被某些细菌
降解而转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 原为金属汞。
CH3Hg+ +2H
Hg+CH4+H+
HgCl2+2H
Hg+2HCl
2020/10/27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 合,如-COOH、 - NH2、 - SH、 - C S - C - 、 - OH等。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 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 分解半衰期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 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020/10/27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卤代烃的转化
对流层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
2020/10/27
平流层
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多氯联苯(PCBs)
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 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 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 烃类化合物。
由于PCBs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 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有机氯 化合物。他们是两个系列的多氯 化物。其结构式为: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 迁移转化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大气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水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土壤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生物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01
CHAPTER
引言
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导致环境质量 恶化的物质。
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 染物等。
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不当,也会对生物圈造成污染。
生物圈中污染物的迁移
01
空气传播
水体传播
02
03
土壤传播
一些气体和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从污染源扩散到其他地区, 影响生物圈的各个角落。
废水、雨水等可以通过河流、湖 泊等水体传播,将污染物带到更 远的地方。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雨水淋 溶、植物吸收等方式传播到其他 地区。
生物转化
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代谢等生物 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光解转化
某些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化学反应,分解 为无害物质。
04
CHAPTER
土壤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通过排放
或泄漏进入土壤。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等 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 致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环境保护
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 助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 染,保护环境质量。
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可能对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了解 其规律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衡。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大气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水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土壤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生物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01
CHAPTER
引言
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导致环境质量 恶化的物质。
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 染物等。
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不当,也会对生物圈造成污染。
生物圈中污染物的迁移
01
空气传播
水体传播
02
03
土壤传播
一些气体和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从污染源扩散到其他地区, 影响生物圈的各个角落。
废水、雨水等可以通过河流、湖 泊等水体传播,将污染物带到更 远的地方。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雨水淋 溶、植物吸收等方式传播到其他 地区。
生物转化
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代谢等生物 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光解转化
某些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化学反应,分解 为无害物质。
04
CHAPTER
土壤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通过排放
或泄漏进入土壤。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等 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 致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环境保护
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 助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 染,保护环境质量。
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可能对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了解 其规律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衡。
最新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课件ppt
2
2.多氯联苯(PCBs)
(1)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 PCBs是一组由二个以上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
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共有209个异构体。
3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POPs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 过,至今已有151个国家签署、83个国家批准。
• 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PCBs从大气向水体或土壤的转移。 • 气态和吸附态的PCBs都可以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或雨
水淋洗到达地球表面。
16
② PCBs在土壤中的迁移
❖土壤中PCBs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颗粒沉降; – 有少量来源于污泥作肥料,填埋场的渗漏以及在农药配
方中使用的PCBs等。 – 土壤中的PCBs含量一般比上面的空气中含量高出10
停产,到80年代初国内基本已停止生产PCBs,估计历年 累计产量近万吨。
10
(2) PCBs的来源与分布
②分布
❖PCBs在环境样品中广泛分布。 ❖PCBs由于挥发性低的,辛醇/水分配系数高, 在大
气和水中含量较低。
–大气中小于10ng/L, 水中小于2ng/L 。
❖PCBs易被颗粒物所吸附,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 积物中,PCBs含量可高达2000-5000μg/kg。
• 其余的大部分则通过下列途径进入环境
– 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和沿岸水体; – 从密封系统渗漏或在垃圾场堆放; –在使用和处理(焚化含PCBs的物质)过程中,
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 泊和海洋。
13
(3) 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①概况 ❖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成为沉积物。 ❖近年来PCBs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2.多氯联苯(PCBs)
(1)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 PCBs是一组由二个以上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
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共有209个异构体。
3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POPs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 过,至今已有151个国家签署、83个国家批准。
• 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PCBs从大气向水体或土壤的转移。 • 气态和吸附态的PCBs都可以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或雨
水淋洗到达地球表面。
16
② PCBs在土壤中的迁移
❖土壤中PCBs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颗粒沉降; – 有少量来源于污泥作肥料,填埋场的渗漏以及在农药配
方中使用的PCBs等。 – 土壤中的PCBs含量一般比上面的空气中含量高出10
停产,到80年代初国内基本已停止生产PCBs,估计历年 累计产量近万吨。
10
(2) PCBs的来源与分布
②分布
❖PCBs在环境样品中广泛分布。 ❖PCBs由于挥发性低的,辛醇/水分配系数高, 在大
气和水中含量较低。
–大气中小于10ng/L, 水中小于2ng/L 。
❖PCBs易被颗粒物所吸附,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 积物中,PCBs含量可高达2000-5000μg/kg。
• 其余的大部分则通过下列途径进入环境
– 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和沿岸水体; – 从密封系统渗漏或在垃圾场堆放; –在使用和处理(焚化含PCBs的物质)过程中,
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 泊和海洋。
13
(3) 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①概况 ❖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成为沉积物。 ❖近年来PCBs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PPT-
英文名称 Chloroethylene Formaldehyde Ethylene oxide Acrylonitrile Chloroform Phenol Benzene Methanol Carbon tetrachloride Dimethoate Sodiumnitrite Tetrachloroethylene Carbaryl Nitrofen Asbestos Mercury Trichloroethylene 1,1,2-Trichloroethane Acrolein 1,1-Dichloroethylene Toluene Xylene Pentachlorophenol Arsenic compounds Aniline Sodium cyanide Lead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Cadimium
农药类化合物
金属和无机物
○○
金属和无机物
○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农药类化合物
○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苯酚类化合物
○ ○○ ○
金属和无机物
○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金属和无机物
农药类化合物
○○
Ethanal
肪烃族类化合物
○○
1,1,2,2,-Tetrachoroethane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Ammonia
金属和无机物
○○
Acetone
肪烃族类化合物
○○
1,2-Dichlorobenzene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 ○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精品PPT课件
倍以上。
❖土壤中PCBs的损失
– 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都不能造成PCBs的明显减少, – 挥发过程是引起PCBs损失的主要途径。
• PCBs的挥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土壤中粘土 含量和联苯氯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17
③PCBs在水体中的迁移
❖水体中PCBs的来源
– 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和随工业、城市废水向河、 湖、沿岸水体的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
– Poster等人研究表明: 雨水中只有9% 的PCBs 处于真正溶解状态,80%是束缚在亚微粒上的 吸附态。
15
①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
❖大气中PCBs的损失途径
– 直接光解和与OH、NO3 等自由基及O3 作用。
• 全世界每年约有0.6%的PCBs由于OH 基反应而消失。
– 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
❖水体中PCBs的存在形态
– 除小部分溶解外,大部分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最终沉降到底泥。
– 底泥中的PCBs含量一般要较上面的水体高 1~2数量级。
• 它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 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
•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 议批准公约;
• 2004年8月13日,我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 接受、核准和加入书。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根据公约规定,缔约方须在公约对缔约方 生效当日起计的两年内制定国家实施方案 并尽快组织实施。
• 我国需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
– 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生产和使用, 并严格控制其出口;
– 促进包括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应用; – 查明并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
❖土壤中PCBs的损失
– 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都不能造成PCBs的明显减少, – 挥发过程是引起PCBs损失的主要途径。
• PCBs的挥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土壤中粘土 含量和联苯氯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17
③PCBs在水体中的迁移
❖水体中PCBs的来源
– 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和随工业、城市废水向河、 湖、沿岸水体的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
– Poster等人研究表明: 雨水中只有9% 的PCBs 处于真正溶解状态,80%是束缚在亚微粒上的 吸附态。
15
①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
❖大气中PCBs的损失途径
– 直接光解和与OH、NO3 等自由基及O3 作用。
• 全世界每年约有0.6%的PCBs由于OH 基反应而消失。
– 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
❖水体中PCBs的存在形态
– 除小部分溶解外,大部分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最终沉降到底泥。
– 底泥中的PCBs含量一般要较上面的水体高 1~2数量级。
• 它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 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
•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 议批准公约;
• 2004年8月13日,我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 接受、核准和加入书。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根据公约规定,缔约方须在公约对缔约方 生效当日起计的两年内制定国家实施方案 并尽快组织实施。
• 我国需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
– 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生产和使用, 并严格控制其出口;
– 促进包括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应用; – 查明并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
环境生物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 分类 ➢ 天然污染源:如正在活动的火山… ➢ 人为污染源:如排污口、烟囱…
6
第6页/共40页
➢ 人为污染源分类 ✓ 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有机污染源、无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声污染源、 放射性污染源、病原体污染源以及混合污染源 ✓ 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大气…、水体…、土壤… ✓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线污染源
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 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 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几种过程来实现的转化。
2)化学转化——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最普遍的转化形式)
大累积作用
21
第21页/共40页
•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 1. 内部因素:污染物本身的性质,如组成该物
质的元素所具有的组成化和物的能力、形成 不同的电价离子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 物的能力和被胶体吸附的能力;
主要的理化参数——原子的电负性、离子 半径、电价、离子电位和化合物的键性、溶 解度等
7
第7页/共40页
➢ 人为污染源分类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工业污染源:点源污染为主,排出的污染 物种类多、 数量大,对环境危害大…
✓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为主… ✓交通运输污染源:线源、流动源… ✓生活污染源: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三废…
8
第8页/共40页
• 污染物(Pollutant) ——主要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C
OO As O O-
O
1-砷-3-磷酸甘油酯
因为它的性质与磷相似,所以砷会干扰某些有磷参 与的生化反应。
磷参与重要产能物质ATP的生物化学合成。
ATP生成的关键步骤是用3-磷酸甘油醛进行,1,3-二 磷酸甘油酯的酶的合成。
高浓度的砷化物会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因为砷与 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反应。 对砷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 合的化合物。如BAL(2,3-二巯基丙醇),可从蛋白质 中去除砷酸根,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二、砷
1、来源 ① 自然存在的矿物 ② 工业排放 ③ 农业使用砷酸铅、砷酸钙
2、环境中As的迁移转化 在一般的pH和Ea范围内,As主要以+3,+5存在。 水溶性部分:AsO43-、HAsO42-、H2AsO4-、AsO33-、 H2AsO3-只占5~10%。 因为: A. 水溶性As易与土壤中Fe3+、Al3+、Ca2+、Mg2+ 等离子生成难溶性砷化物(与PO43-相似)。 B. 土壤中As大部分与土壤胶体相结合,呈吸附 状态,且吸附牢固,呈现为AsO43-、AsO33-阴 离子。
(5)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
国际对POPs的控制:禁止和限制生产、使用、进出口、人为源排放,管理好含有POPs废 弃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因此 能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大范围、长时间的危害,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 坏生殖和免疫系统,并诱发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为解决持久性污染物这一全球性 问题,2001年5月22日国际社会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
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PPT
环境污染领域中重金属元素一般是指对生 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Hg、Cd、Pb、 Cr、Zn、Cu、Co、Ni、Sn、Ba、Ti
As、Be、Li、Se、B、Al 问题:水俣病、骨痛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 的?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1、形态多变; (有机态与无机态、不同 价态、溶解态、沉淀……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
~40mg/kg (污染土壤可达550mg/kg) 海水0.001 ~0.008mg/kg 淡水:
人为源
农药:
砷酸铅、乙酰亚砷酸铜、亚砷酸钠、砷酸钙和 有机砷酸盐;甲胂酸、二次甲胂酸
砷的开采与冶炼: 矿山废水、工厂废水
化石燃料燃烧:
2、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砷的存在形态:
五价砷:砷酸与砷酸盐 H3AsO4 H2AsO4— HAsO42—AsO43— 三价砷:亚砷酸及其盐 H3AsO3 H2AsO3— HAsO32— AsO33—
CH3HgCl为主。
烷基汞中,甲基汞、乙基汞、丙基汞为水 俣病的致病性物质。它们的主要存在形态 为氯化物,其次是溴化物、碘化物 ;四 个碳以上的烷基汞没有发现具在致病性。 厌氧和好氧条件下都可以产生甲基汞,但 在厌氧条件下,甲基汞进一步转化为二甲 基汞。 问题2、CH3HgCl与Hg(CH3)2比较哪个水 溶性强,哪个挥发性强,哪个更容易被生 物吸收?
2e 2e 2e
CH 3
CH 3 2 As(OH ) CH 3 3 AsO
CH 3
CH 3 3 As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溶解砷比不 溶性砷毒性高、能是因为前者较易吸收。 可 据报道,摄入As2O3剂量为70~180 mg时, 可使人 致死。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 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 线粒体呼 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已经证明,亚 砷酸盐可减弱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反应,或 使之不能偶联。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6-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通过实验还发现了二恶英在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的直接证据, 并提出了生物放大模型,从而否定了国际学术界过去一直认 为二恶英在食物链中只存在生物积累而不存在生物放大的观 点。
二、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 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 叫做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带有负电荷,可以吸收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汞.
腐殖质是一些含有方向结构的化合物,通过含酚羟基、羧基、磺酸基、 氨基等反应基团的作用,汞被腐殖质螯合或吸附。一般来说,土壤腐殖 质含量越高,土壤吸附汞的能力越强。
植物对汞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来完成的。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在土壤 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者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汞在植物各部的分布 一般是根>茎、叶>种子。这种趋势是由于汞被植物吸收后,常与根上 的蛋白质反应沉积于根上,阻碍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3、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 指污染物通过相应的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降低,或形成 更易降解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可使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增强,或形 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三、实例分析
1、汞的迁移和转化 汞,俗称水银,常温下是银白色的液体,易蒸发。汞 ,汞蒸气,及汞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 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 置的相对移动。不过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 化往往是伴随进行的。
污染物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 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二、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 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 叫做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带有负电荷,可以吸收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汞.
腐殖质是一些含有方向结构的化合物,通过含酚羟基、羧基、磺酸基、 氨基等反应基团的作用,汞被腐殖质螯合或吸附。一般来说,土壤腐殖 质含量越高,土壤吸附汞的能力越强。
植物对汞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来完成的。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在土壤 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者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汞在植物各部的分布 一般是根>茎、叶>种子。这种趋势是由于汞被植物吸收后,常与根上 的蛋白质反应沉积于根上,阻碍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3、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 指污染物通过相应的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降低,或形成 更易降解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可使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增强,或形 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三、实例分析
1、汞的迁移和转化 汞,俗称水银,常温下是银白色的液体,易蒸发。汞 ,汞蒸气,及汞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 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 置的相对移动。不过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 化往往是伴随进行的。
污染物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 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
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二
• 3)重力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指污染物及其搬运载体在重力作用下
章
的迁移运动。
环境中吸附了污染物的气溶胶、颗粒物、
悬浮物等主要以重力沉降的方式在环境中
自然迁移。
2020年6月7日
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 2、物理化学迁移
二
包括风化淋溶作用、溶解挥发作用、
章 酸碱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以及氧化
2020年6月7日
14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吸附作用:吸附是发生在固体或液体
二
表面对其他物质的一种吸着现象,也 是一种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
章 的重要作用力。
氧化还原作用: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 的一种化学反应。
2020年6月7日
15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二 • 3、生物性迁移: • 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
章 用浓缩系数表示(BCF):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BCF 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
2020年6月7日
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2020年6月7日
18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 生物种类不同,代谢机能不同,在同样 条件下,对同一种物质的浓缩系数也会不 同。
▪ 生物浓缩的研究对于阐明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生物迁移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进
9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 2)水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二
包括污染物在水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水 流搬运的作用。受到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水
章 中悬浮物、排放浓度和距排放口的距离等因素
影响。
• 一般规律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 的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 离成反比。
环境化学第六章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
(4)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对其性质的影响: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相同,分子大小相同则一般有支链结构 的表面活性剂有较好润湿、渗透性能。 具有不同疏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其亲脂能力也有差别, 大致顺序为:脂肪族烷烃>环烷烃>脂肪族烯烃>脂肪族芳烃 >芳香烃>带弱亲水基团的烃基。
三.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由于它含有很强的亲水基团,不仅本身亲水,也使其他不溶 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并可长期分散于水中,而随 水流迁移。只有当它与水体悬浮物结合凝聚时才沉入水底。 四.表面活性剂的降解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但是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微生物降解顺序为
(4)汞的生物效应
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一般容易排泄。但当汞与生物体内的 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其 中半胱氨酸和白蛋白与甲基汞和汞的络合物相当稳定。 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 解半衰期约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 大10-100倍。 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比富集非烷基汞的能力大很多。
2 寿命
(3)卤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①对流层中的转化:含氢卤代 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卤代烃消除途径的起始反应是脱氢。 CHCl3十HO•→H2O十•CCl3 •CCl3自由基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碳酰氯(光气)和ClO•: •CCl3十O2→COCl2十ClO• 光气在被雨水冲刷或清除之前,将一直完整地保留着, 如果清除速度很慢,大部分的光气将向上扩散,在平流层 下部发生光解;如果冲刷清除的速度很快,光气对平流层 的影响就小。 ClO•可氧化其他分子并产生氯原子。在对流层中,NO 和H2O可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 ClO •十NO →Cl+ NO2 3ClO •十H2O →3C1 •十2HO •十O2 多数氯原子迅速和甲烷作用: Cl•十CH4→HCl+ •CH3 氯代乙烯与HO基反应将打开双键,让氧加成进去。如全氯 乙烯可转化成三氯乙酰氯: C2Cl4十[O] →CCl3COCl
三.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由于它含有很强的亲水基团,不仅本身亲水,也使其他不溶 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并可长期分散于水中,而随 水流迁移。只有当它与水体悬浮物结合凝聚时才沉入水底。 四.表面活性剂的降解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但是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微生物降解顺序为
(4)汞的生物效应
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一般容易排泄。但当汞与生物体内的 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其 中半胱氨酸和白蛋白与甲基汞和汞的络合物相当稳定。 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 解半衰期约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 大10-100倍。 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比富集非烷基汞的能力大很多。
2 寿命
(3)卤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①对流层中的转化:含氢卤代 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卤代烃消除途径的起始反应是脱氢。 CHCl3十HO•→H2O十•CCl3 •CCl3自由基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碳酰氯(光气)和ClO•: •CCl3十O2→COCl2十ClO• 光气在被雨水冲刷或清除之前,将一直完整地保留着, 如果清除速度很慢,大部分的光气将向上扩散,在平流层 下部发生光解;如果冲刷清除的速度很快,光气对平流层 的影响就小。 ClO•可氧化其他分子并产生氯原子。在对流层中,NO 和H2O可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 ClO •十NO →Cl+ NO2 3ClO •十H2O →3C1 •十2HO •十O2 多数氯原子迅速和甲烷作用: Cl•十CH4→HCl+ •CH3 氯代乙烯与HO基反应将打开双键,让氧加成进去。如全氯 乙烯可转化成三氯乙酰氯: C2Cl4十[O] →CCl3CO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人和动物体内的许多 器官产生影响,如造成肝功能异 常等。体内与 体外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无机砷影响人的染 色体。在服药接触 砷(主要是三价砷)的人群中 发现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靠的流行病学证据 表明,在含砷杀虫剂的生产工业中,呼吸系统 的癌症主要与接触无机砷有关。还有 一些研究 指出,无机砷影响DNA的修复机制。
污染源
年开采量应用量:1 ×104 t 自然与人为向环境排放量大约为5000t/年。 自然过程:岩石风化、火山喷发、海洋中汞的 挥发。
汞的形态:
Hg0
Hg22+
无机态
Hg2+
有机态
图6-1各种形态汞在水中稳定范围
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性:
元素汞的挥发性较大,不同形态的汞的化合物 都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性。 挥发性:有机汞>无机汞 有机汞中:甲基汞、苯基汞的挥发性最大 无机汞中:HgI2的挥发性最大,HgS的挥发性 最小。 空气中的汞主要来自于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 汞化合物的挥发性见表6-1
汞的生物循环
汞的甲基化 汞的毒性及作用原理
含汞废水的处理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砷 (Arsenic)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与磷同族,化学性质与磷 相似。
1、砷在环境中的来源与分布 天然源
以无机砷形态存在于许多矿物中:
黄铁矿FeAsS、雄黄矿As4S4、雌黄矿As2S3 煤中含量较高
砷的本底值 地壳1.5~2mg/kg 土壤:0.2
烃类:甲烷、乙烷、乙烯、丁烷、丁二烯、
芳烃:甲苯、乙苯、多环芳烃
卤代烃:氯代烷烃、卤代烯烃、对氯二苯(防 虫剂)、多氯联苯类 醛、酮类: 甲醛、乙醛、丙酮
醇类、酚类、酸
其它: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主要参考文献
1、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进展,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部 组编,叶常明等编,21世纪的环境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4。 3、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在水体中的迁移以悬浮物和沉积物为主 要载体; 8、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9、生物的不可降解性与可积累性的; 10、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
重金属中毒机理
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 金属的反应:
2R S H M R S M S R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环境背景值 岩石圈:0.03 mg/kg 森林土壤:0.029~0.10 mg/kg 耕作土壤:0.03 ~0.07 mg/kg 黏质土壤:0.030 ~0.034 mg/kg 河水:1.0 μg/L 海水:0.3μg/L 大气(0.5 ~ 5)×10-3 μg/m3
CH3Hg+ 除了能束缚到碱基上外,还能直接接 合到核糖上,
所以甲基汞非常容易和蛋白质、 基酸类物质发 生作用。
烷基汞:
脂溶性高、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慢、毒性大、 易在水生生物中富集。 甲基汞作用的靶器官:大脑, 离子态汞作用的靶器官: 元素汞作用的靶器官:大脑和肾。
小结: 汞的存在形态及相互转化
~40mg/kg (污染土壤可达550mg/kg) 海水0.001 ~0.008mg/kg 淡水:
人为源
农药:
砷酸铅、乙酰亚砷酸铜、亚砷酸钠、砷酸钙和 有机砷酸盐;甲胂酸、二次甲胂酸
砷的开采与冶炼: 矿山废水、工厂废水
化石燃料燃烧:
2、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砷的存在形态:
五价砷:砷酸与砷酸盐 H3AsO4 H2AsO4— HAsO42—AsO43— 三价砷:亚砷酸及其盐 H3AsO3 H2AsO3— HAsO32— AsO33—
pH升高,胶体所带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能 力降低,砷的溶解度增大。
砷在环境中的转化模式
砷的甲基化 (Methylation of Arsenic)
H 3 AsO4 H 3 AsO3 CH 3 AsO(OH ) 2
2e
CH 3
C)
3、POPs物质的结构
简称 (俗称)
艾氏剂
化学名称
六氯-六氢-二 亚甲基萘
结构
C12H8Cl6
狄氏剂和异 狄氏剂 (二者互为 异构体) 滴滴涕 六氯-环氧八氢 二亚甲基萘 C12H8Cl6O 二对氯苯基三氯 乙烷(C14H9Cl5)
4、POPs的毒性 1)对免疫系统的毒性 2)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4)致癌作用 5)其他毒性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水俣病:
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中枢神经疾病; 1963年 从水俣湾鱼类、贝类中分离中 CH3HgCl结晶,用猫作试验,出现同样症状;
1968年确定附近化工厂生产乙醛排放的汞和甲 基汞造成。 症状:皮肤灼痛、肌肉运动失调、感知障碍、 震颤、听力损失、行走困难、死亡。
汞的甲基 化
1. POPs的特点 1)在所释放和传输的环境中持久性存在;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并对上一营养等级的生 物生成影响; 3)能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 4)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 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
“全球蒸馏效应” “蚱蜢跳效应”
POPs 一般具有毒性,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 性、内分泌干扰等。
(酶分子) (金属配合物)
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 中毒。
重金属中毒的药物解毒的方法 例如:
EDTA、二巯基丙醇
CH 2 (OH )CH (SH )CH 2 (SH )
等对重金属有强烈亲合力,并与之形成 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后排除体外。
一、汞 (Mercury)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4、汞的生物效应
(CH3Hg)2S
(CH3Hg)2S + 2HCl
(CH3)2Hg + HgS
这一过程可使不饱和的甲基金属完全甲基化
一甲基汞可因氯化物浓度和pH值不同而 形成氯化甲基汞或氢氧化甲基汞:
CH3Hg+ + ClCH3HgCl + H2O CH3HgCl CH3HgOH + Cl- + H+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CH3HgCl为主; pH=8,Cl-小于400mg/L时, CH3HgOH为主; pH=8,Cl-大于18000mg/L时(正常海水),
2e 2e 2e
CH 3
CH 3 2 As(OH ) CH 3 3 AsO
CH 3
CH 3 3 As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溶解砷比不 溶性砷毒性高、能是因为前者较易吸收。 可 据报道,摄入As2O3剂量为70~180 mg时, 可使人 致死。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 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 线粒体呼 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已经证明,亚 砷酸盐可减弱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反应,或 使之不能偶联。
环境污染领域中重金属元素一般是指对生 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Hg、Cd、Pb、 Cr、Zn、Cu、Co、Ni、Sn、Ba、Ti
As、Be、Li、Se、B、Al 问题:水俣病、骨痛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 的?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1、形态多变; (有机态与无机态、不同 价态、溶解态、沉淀……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
水中砷的形态:
土壤中的砷: 在土壤中砷主要与铁、铝的水合氧化物 胶体结合在一起,砷酸根和亚砷酸根容易被 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也容易与Fe3+、 Al3+、Ca2+形成沉淀。 Fe(OH)3吸附砷的能 力是Al(OH)3的两倍。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pH对砷的形态的影响: Eh降低、AsO43—逐渐被还原为AsO33—, 溶解度增大
2001年5月23日过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简称 POPs公约) ,2004年5月17日正 式生效。有151个国家签署,83个国家批准,是一个 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化公约。 我国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这一公约。并对对其 中的4种POPs(氯丹、灭蚁灵、六氯苯、滴滴涕)的 八种用途申请了5年的特定豁免,以延长其生产和使 用期限。
砷的三种主要生物化学效应 (1)蛋白质的凝固 (2)与辅酶的络合 (3)对ATP合成的抑制
第三节 有机污染
(Organic Pollutant)
概述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1、按毒性 有机无毒物(需氧有机污染物) 有机有毒物 2、生物降解性 易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按性质
5、环境中的POPs
目前,自然环境和生物体都受到POPs的污染. 1)大气及大气颗粒物中的POPs: 存在形式:气态、颗粒物吸附态。 德国:颗粒物吸附状态PCDDs:5-36pgTEQ/m3, 一般城市高于农村。 希腊北部: 颗粒物吸附状态PCDDs平均值为0.52pgTEQ/m3, PCBs平均值0.59pgTEQ/m3. 城市地区PCBs可达242pgTEQ/m3,而半农业地区 为74pgTEQ/m3。
大气
挥发 干、湿尘降, 降水 灌溉 挥发 蒸腾
水、水中生物
溶解 吸附、沉淀
土壤、植物
径流
沉积物
人体内毒物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途径
呼 出 吸 入 摄 入 吸 收
肺和肺泡
胃肠道
皮肤
胆汁
肝 排泄物
(粪)
血液和淋巴系统
骨
脂肪 毒物贮存
肾、膀胱
尿
第二节
重金属元素
(Element of Heavy Metal)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