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课件课件

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课件课件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秋日小圆帽
毁灭天使
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
头套鹿花菌
大脑蘑菇
毒鹅膏菌
介味滑锈伞
毛头鬼伞
头乳菇
白毒鹅膏菌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实用PPT(37张)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实用PPT(37张)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连续发生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令人痛心。
据媒体报道,去年我省鄱阳油墩
街莲西村委会上田村蔡国爱夫妇一家 四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鄱阳的蔡国爱夫妇和两个孙子孙
女误吃野生蘑菇灰花纹鹅膏菌,出现 中毒情况,4岁的孙子身亡。
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 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 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 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错误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 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 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 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 的食用菌。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 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 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 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 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
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错误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色彩不
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 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 的食用菌。 错误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 毒”
春季来临 万物生长 在多雨的季节里 又有一大波蘑菇冒出来了
值得提醒的是 4-6月是蘑菇中毒高发季节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查阅到,2015年,国 家卫计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 统共收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 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起,中毒 5926人,死亡121人。与2014年相比,报告 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 4.8%和10.0%。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 数最多(68起、1045人、89人)。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课件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课件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 用过的,未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 炒熟炒透后再吃。
❖ (四)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 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 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 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 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 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 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 以下措施:
❖ 1、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2、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 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 少毒素吸收;
❖ 3、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 4、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 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 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 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 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 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 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毒蕈中毒的预防
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豹斑毒伞 (Amanita pantherina)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 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muscarine)。潜伏期约 1~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 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 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 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 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毒蕈中毒的预防
应通过科学普及教育,使群众能识别毒蕈而避免采食。一般 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蕈环、 蕈托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 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皆与可食蕈极为相似,故如无充分把 握,仍以不随便采食野蕈为宜。 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亦应加以观察, 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加重病情。毒蕈 中毒的严重性取决于毒蕈的种类、毒素的性质及进食量等。 儿童及老人对中毒的耐受力较低,后果也较严重。一般说来, 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中毒如能积极治疗死亡率不 高。唯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达50%~90%。
毒蕈中毒的预防
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 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 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毒蘑菇可致命, (人为美食,我为砒霜) 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 不要采摘食用; 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 菇,不宜采食;
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一种致癌物

认识毒菌
毒蕈中毒的预防
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在中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 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 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胃肠炎型 由 误 食 毒 粉 褶 菌 (Rhedophyllussinatus) 、 毒 红 菇 (Russla emetica) 、 虎 斑 蘑 (Tricholomatigrinum) 、 红 网 牛 肝 菌 (Boletus luridus)及墨汁鬼伞(Caprinus atramentarius)等毒蕈 所引起。潜伏期约 1/2~6 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 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 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
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 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 易导致中毒。
完整版课件
4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
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完整版课件
2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2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野生菌中毒PT介绍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T介绍课件

03
烹饪野生菌时,确保彻底煮熟
04
避免同时食用多种野生菌,以降低中毒风险
05
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就医,并保留剩余野生菌样本以供医生诊断
野生菌中毒的种类
常见野生菌中毒类型
胃肠型:食用后出 现恶心、呕吐、腹 泻等症状
神经型:食用后出 现头晕、头痛、幻 觉等症状
肝肾型:食用后出 现肝功能异常、肾 功能衰竭等症状
是否有异味
触摸:触摸野生 3 菌的表面,感受
其质地和弹性
野生菌的食用方法
购买:选择正规渠 道购买,避免购买 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清洗:彻底清洗野 生菌,去除表面的
泥土和杂质
烹饪:彻底煮熟, 避免生食或半生不

搭配:避免与其他 食物一起食用,特 别是酒类、豆类等
适量:适量食用, 避免过量摄入
观察:食用后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
统损伤
05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皮肤损

06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呼吸系
统损伤
07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消化系
统损伤
08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心血管
系统损伤
09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泌尿系
统损伤
10
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生殖系
统损伤
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措施
01
避免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02
确保野生菌来源可靠,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演讲人
预防野生菌中 毒PT介绍课件
2023-10-13
目录
01. 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02. 野生菌中毒的种类 03. 野生菌中毒的救治 04. 野生菌中毒的预防
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毒鹅膏菌
介味滑锈伞
毛头鬼伞
头乳菇
白毒鹅膏菌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
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
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
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 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 易导致中毒。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
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我县野生蕈中毒发生情况 牟定县野生蕈资源丰富,群众有采食野生蕈的习 惯,由于野生蕈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复杂,不少 有毒蕈子因不易区别而导致群众误食中毒,我县 近几年来都有野生菌中毒事件的报告,同时也发 生过中毒人员死亡的现象。全县各乡镇均有报告, 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2014年全县共报 告野生菌中毒8起,中毒30人,死亡4人,病死 率为13.33 %,主要分布在共和镇、蟠猫乡、戌街 乡和安乐乡,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
橙盖鹅膏菌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 村民的喜爱。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野生蘑菇的有毒 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甚至危及 生命。每年4至5月和8至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5.1%, 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
误食剧毒鹅膏后,不会马上有反应。它的毒素首先会杀死肝 脏细胞,然后是肾脏细胞。等到两三天后有反应时,往往已 经过了救治时间了。
认识毒蘑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毒蘑菇
认识毒蘑菇
认识毒蘑菇: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 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各种鹅膏菌
拟灰花纹毒鹅膏、淡红毒鹅膏和裂皮毒鹅膏3种 剧毒菌。比如,灰花纹毒鹅膏,只要吃10克就可 致成人死亡。 鹅膏所含的毒素可分为毒伞素、鹅膏毒肽和鬼 笔毒肽3种,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和 耐酸碱。 误食剧毒鹅膏后,不会马上有反应。它的毒素首 先会杀死肝脏细胞,然后是肾脏细胞。等到两三 天后有反应时,往往已经过了救治时间了。 剧毒鹅膏在云南分布有6种,整个云南都有,特 别在滇中、滇西北比较多,它们喜欢生长在松树 林和栗树林。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牟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普华和 2015年7月29日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目的 随着雨季来临,进入野生蕈生长的旺长期,同时是 食用野生毒蕈中毒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野生蕈 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 2015年7月15日牟定县电视台“健康同行”栏目。
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一种致癌物

认识毒菌
毒蕈中毒的预防
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在中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 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 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胃肠炎型 由 误 食 毒 粉 褶 菌 (Rhedophyllussinatus) 、 毒 红 菇 (Russla emetica) 、 虎 斑 蘑 (Tricholomatigrinum) 、 红 网 牛 肝 菌 (Boletus luridus)及墨汁鬼伞(Caprinus atramentarius)等毒蕈 所引起。潜伏期约 1/2~6 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 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 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毒蕈中毒的预防
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角鳞灰伞菌(Amanita spissacea)及臭黄菇 (Russula foetens)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 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 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甚低。 由误食牛肝蕈(Bo1ets)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 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部份病 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经过适 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蕈的形态特征 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菌 丝体是白色丝状物,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 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 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 分组成,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常见可食用的野生蕈(美味鸡枞蕈)
毒蕈中毒的预防
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豹斑毒伞 (Amanita pantherina)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 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muscarine)。潜伏期约 1~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 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 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 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 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蘑菇又称蕈,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多种营养 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是人们喜爱的副食 品之一。 了解关于毒蘑菇的知识,辨识常见的毒蘑菇,对于 避免盲目采摘野菇,杜绝不必要的食物中毒,以及 在野外发现中增添认识之乐也是益处多多。
各种鹅膏菌
毒菌:毒蝇鹅膏 。误食中毒可致神经精神型中毒。
各种鹅膏菌
各种鹅膏菌
毒蝇鹅膏菌,个头适中,样子可爱,可惜有毒
各种鹅膏菌
鳞柄白毒鹅膏【毒】
认识毒菌
第二毒菌:屎粪菌
认识毒菌
第二毒菌:屎粪菌
认识毒蘑菇
簇生花边伞【剧毒】
死亡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蘑菇, 但其外观与无毒蘑菇十分相似。据报道, 仅一株蘑菇中的毒素便可致人于死地。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蕈的形态特征 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菌 丝体是白色丝状物,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 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 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 分组成,-多为无毒菌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蘑菇中,可食用蘑菇近300种,有毒蘑 菇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 含有剧毒可致死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鳞柄 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 菌、残托斑毒伞。 其中鹅膏科的各种鹅膏菌被列为第一毒菌。 有毒牛肝菌通过煮,还可以把毒性破坏,即使不小心中毒了 也就只会出现呕吐、产生幻觉、拉肚子等;但剧毒鹅膏用高 压锅煮一天,毒素也不会被破坏。
野生菌中蕈防治知识
常见可食用的野生蕈(青头蕈)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美味牛肝蕈
干巴蕈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松茸菌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可食】的鸡油菌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橙盖鹅膏菌又名黄罗伞、黄鹅蛋菌(四川)、橙盖 鹅膏、鸡蛋黄蘑(黑龙江)、橙伞,并有“凯撒磨 菇”之称。是鹅膏属的食用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