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2-1-2
合集下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2
典例剖析
例1
(1)如图(1),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a+b;
(2)如图(2),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a+b.
解析
→ (1)如图(a)所示,设 OA =a,∵a与b有公共点,故
→ → 过A点作AB=b,连接OB即为a+b. → → (2)如图(b),设 OA =a,过O点作 OB =b,则以OA、OB为 → → → 邻边作▱OACB,连接OC,则OC=OA+OB=a+b.
→ → → 解析 a+b=AB+AD=AC=c,∴A、D正确; → → → a+d=AB+BD=AD=b,∴B正确; → → → b+d=AD+BD≠AB=a,∴C错误.
答案 C
4.若向量a,b满足|a|=8,|b|=12,则|a+b|的最大值是 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解析
→ → → → → (1)原式=AB+BC+CD+DF+FA
→ → → → → → → → → =AC+CD+DF+FA=AD+DF+FA=AF+FA=0. → → → → → → → → → (2)原式= PM + MN + NS + ST + TQ = PN + NS + ST + TQ = → → → → → → PS+ST+TQ=PT+TQ=PQ.
解析
→ → → → (1)原式=(AB+BO)+(OM+MB)
→ → → =AO+OB=AB. → → → → → → (2)原式=(BO+OA)+(OC+CO)=BA+0=BA.
规律技巧 律.
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
变式训练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 → → → → (1)AB+DF+CD+BC+FA; → → → → → (2)NS+MN+TQ+ST+PM.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选修1-1课件: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一)(第1课时)
a=4 2, 解得b=4,
c=4.
所以所求的椭圆方程为3x22 +1y62 =1 或3y22 +1x62 =1,
离心率
e=ac=
2 2.
当焦点在 x 轴上时,焦点坐标为(-4,0),(4,0),
顶点坐标为(-4 2,0),(4 2,0),(0,-4),(0,4);
当焦点在 y 轴上时,焦点坐标为(0,-4),(0,4),
[题后感悟] (1)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 法. (2)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路是“选标准, 定参数”,一般步骤是:①求出a2,b2的值;②确定焦 点所在的坐标轴;③写出标准方程. (3)解此类题要仔细体会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求合适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 直,且焦距为6; (2)以坐标轴为对称轴,长轴长是短轴长的5倍,且经过 点A(5,0).
2a=5×2b, 由题意,得2a52 +b02=1,
解得ab= =51, ,
故所求的标准方程为2x52 +y2=1;
若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ay22+bx22=1(a>b>0),
2a=5×2b, 由题意,得a02+2b52 =1,
解得ab= =255,,
故所求的标准方程为6y225+2x52 =1.
∴b2=4c2,∴a2-c2=4c2,∴ac22=15.……………10 分 ∴e2=15,即 e= 55,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 55.…12 分
[题后感悟] (1)求离心率e时,除用关系式a2=b2+c2外,还要注意e =的代换,通过方程思想求离心率. (2)在椭圆中涉及三角形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椭圆的定 义、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全等三角形、类似三角形 等知识.
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4.1曲边梯形的面积与定积分课件新人教B版选修2_2
求出函数
的图象
与直线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2
2
2
曲线与平行于y轴的直线和x轴 所围成的图形,通常叫做曲边梯形.
例1. 求由抛物线 y=x2与直线 x=1, y=0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阿 基 米 德 问 题
Archimedes,约公元前 287年—约公元前212年
请根据以下提示,思考问题并设定求解方案: 1.怎样分割更利于计算? 2.用哪一种你熟悉的直边图形代替分割出来
1 2 34 567 8
1 2 34 567 8 16 15 14 13 12 11 10 9 16 15 14 13 12 11 10 9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C 2
r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C 2
=πr
r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πr × r
= πr2
曲边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 通过视察和分析,归纳出平面图形 面积的几种求法;
2. 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分析和讨论, 总结出求简单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3. 通过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求解过程,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 1
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哪些常用方法?
公式法 割补法
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
矩形(长方形)
S ab
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
梯形
h a
S ah S 1 (a b)h
2
三角形
1 S 2 aha
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
圆
S r2
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将圆分成若干(偶数)等分
34 56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3
答案 D
例2
→ → → 如图所示,O 为△ABC 内一点,OA=a,OB=b,OC
=c,求作 b+c-a.
剖析
考查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解析
→ → 解法 1: 以OB, OC为邻边作▱OBDC, 连接 OD、 AD,
→ → → 则OD=OB+OC=b+c, → → → ∴b+c-a=OD-OA=AD,如图(1)所示.
(1)
(2)
→ → 解法 2:作CD=OB=b,连接 AD, → → → 则AC=OC-OA=c-a, → → → ∴b+c-a=b+(c-a)=CD+AC=AD,如图(2)所示.
规律技巧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两个向量和的关键是作平
移,首尾连.作两个向量差的关键是作平移,共起点,两尾连, 指被减.当两向量不共线时,也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多个 向量相加减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
解析
→ → → → → → → OF-OE=OF+EO=EO+OF=EF.
答案 B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DC → → → B.AD+AB=AC
)
→ → → → → C.AB-AD=BD D.AD+CB=0
→ → → → 解析 AB-AD=DB≠BD,故选C.
→ → → → (2)OP-QP-SQ-TS → → → → =OP+PQ+QS+ST → =OT.
规律技巧
(1)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
律;(2)将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一个向量 减去另一个向量就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变式训练1
化简下列各式:
→ → → → → → → ①AB+BC+CA;②AB-AC+BD-CD; → → → → → → → ③OA-OD+AD;④NQ+QP+MN-MP. 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是( A.1 B.2 ) C.3 D.4
例2
→ → → 如图所示,O 为△ABC 内一点,OA=a,OB=b,OC
=c,求作 b+c-a.
剖析
考查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解析
→ → 解法 1: 以OB, OC为邻边作▱OBDC, 连接 OD、 AD,
→ → → 则OD=OB+OC=b+c, → → → ∴b+c-a=OD-OA=AD,如图(1)所示.
(1)
(2)
→ → 解法 2:作CD=OB=b,连接 AD, → → → 则AC=OC-OA=c-a, → → → ∴b+c-a=b+(c-a)=CD+AC=AD,如图(2)所示.
规律技巧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两个向量和的关键是作平
移,首尾连.作两个向量差的关键是作平移,共起点,两尾连, 指被减.当两向量不共线时,也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多个 向量相加减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
解析
→ → → → → → → OF-OE=OF+EO=EO+OF=EF.
答案 B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DC → → → B.AD+AB=AC
)
→ → → → → C.AB-AD=BD D.AD+CB=0
→ → → → 解析 AB-AD=DB≠BD,故选C.
→ → → → (2)OP-QP-SQ-TS → → → → =OP+PQ+QS+ST → =OT.
规律技巧
(1)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
律;(2)将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一个向量 减去另一个向量就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变式训练1
化简下列各式:
→ → → → → → → ①AB+BC+CA;②AB-AC+BD-CD; → → → → → → → ③OA-OD+AD;④NQ+QP+MN-MP. 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是( A.1 B.2 ) C.3 D.4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1-2
(2)最小正周期的定义 对于一个 周期函数f(x),如果在它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 最小的正数 ,那么这个最小正数 就叫做它的最小正周期.
2.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y=sin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周期
x∈R -1≤y≤1
奇函数 2π
函数
y=sinx
单调性
在每一个闭区间 -π2+2kπ,2π+2kπ (k∈Z)上是 增函数; 在每一个闭区间 π2+2kπ,32π+2kπ(k∈Z )上是 减函数
(2)对于函数y=Asin(ωx+φ)(A>0,ω<0),可先用诱导公式
转化为y=-Asin(-ωx-φ),则y=-Asin(-ωx-φ)的增(减)区
间即为函数y=Asin(ωx+φ)的减(增)区间.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2sin2x(x∈R); (2)y=2sin2x+3π-6π≤x≤π6; (3)y=2cos2x+5sinx-43π≤x≤56π. 剖析 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求解.
x+π2
=
sinx,因此2π不是sinx的周期.
(2)“f(x+T)=f(x)”是定义域内的恒等式,即对定义域内 的每一个值都成立,T是非零常数,周期T是使函数值重复出现 的自变量x的增加值.周期函数的周期不止一个,若T是周期, 则kT(k∈N+)一定也是周期.
(3)对于周期函数来说,如果所有的周期中存在着一个最 小的正数,就称它为最小正周期,今后提到的三角函数的周 期,如未特别指明,一般都是指它的最小正周期.
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4.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in23π<sin43π B.sin1<sin3 C.sin116π<sin43π D.sin-193π<sin-256π
最新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件ppt.ppt
(1)把下列角化为2kπ+α(0≤α<2π,k∈Z)
①163π; ②-315°. (2)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 x 轴的正半轴,终 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
[解析] (1)①163π=4π+43π. ∵0≤43π<2π,∴163π=4π+43π. ②-315°=-315×1π80=-74π=-2π+π4, ∵0≤π4<2π,∴-315°=-2π+π4. (2)135°=135×1π80=34π,225°可以看成是与-135°终边相 同的角,而-135°=-34π, ∴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θ|-34π+2kπ<θ<34π+2kπ,k∈Z}.
• [答案] C
D.214π
[解析] -74π=-2π+π4,故选 C.
• 4.将-1 500°化为弧度是________.
[答案] -253π [解析] -1 500°=-1 500×1π80=-253π.
5.集合 A=x|kπ+π4<x<kπ+π2,k∈Z,集合 B={x|6+x- x2≥0},则 A∩B=________.
(2)∵β1=35π=(35×180)°=108°,与其终边相同的角为 108° +k·360°,k∈Z,
∴在-720°~0°范围内与 β1 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 252°.
同理,β2=-420°且在-720°~0°范围内与 β2 有相同终例讲练
•弧度制的概念问题
去设计一把富有美感的纸扇?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 要认识一种新的角度单位——弧度.
1.弧度制的概念 我们把弧长等于_半__径__长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 角,用符号 rad 表示,读作弧度. 用__弧__度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用___度_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①163π; ②-315°. (2)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 x 轴的正半轴,终 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
[解析] (1)①163π=4π+43π. ∵0≤43π<2π,∴163π=4π+43π. ②-315°=-315×1π80=-74π=-2π+π4, ∵0≤π4<2π,∴-315°=-2π+π4. (2)135°=135×1π80=34π,225°可以看成是与-135°终边相 同的角,而-135°=-34π, ∴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θ|-34π+2kπ<θ<34π+2kπ,k∈Z}.
• [答案] C
D.214π
[解析] -74π=-2π+π4,故选 C.
• 4.将-1 500°化为弧度是________.
[答案] -253π [解析] -1 500°=-1 500×1π80=-253π.
5.集合 A=x|kπ+π4<x<kπ+π2,k∈Z,集合 B={x|6+x- x2≥0},则 A∩B=________.
(2)∵β1=35π=(35×180)°=108°,与其终边相同的角为 108° +k·360°,k∈Z,
∴在-720°~0°范围内与 β1 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 252°.
同理,β2=-420°且在-720°~0°范围内与 β2 有相同终例讲练
•弧度制的概念问题
去设计一把富有美感的纸扇?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 要认识一种新的角度单位——弧度.
1.弧度制的概念 我们把弧长等于_半__径__长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 角,用符号 rad 表示,读作弧度. 用__弧__度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用___度_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1-3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三课时
正弦型函数y=Asin(ω x+φ )
课前预习目标
课Hale Waihona Puke 互动探究课前预习目标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Asin(ωx+φ)的实际意义. 2.会用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自学导航 1.正弦型函数 2π (1)对于函数y=Asin(ωx+φ)(ω>0)中,周期T= ω ,频率f 1 ω = = . φ 叫做初相. T 2π (2)一般地,函数y=Asinx的值域为[-|A|,|A|]φ,最大值为
|A| ,最小值为 -|A|, |A| 的大小,反映曲线y=Asinx波动的大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π 指出将 y=sinx 的图象变换为 y=sin(2x+3)的图象的
两种方法. 剖析 1 π π x→2x→2(x+ )=2x+ . 6 3
解析 1 y=sinx
y=sin2x
π π y=sin 2 x+6 =sin(2x+3).
)
A.最小正周期是π π B.直线x= 是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12
π C.函数f(x)图象关于点-6,0对称
π D.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y=sin2x的图象
π π 解析 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fx-3= π π π sin2 x-3+3=sin2x-3.
答案
D
4.函数y=Asin(ωx+φ)
π A>0,ω>0,|φ|< 2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三课时
正弦型函数y=Asin(ω x+φ )
课前预习目标
课Hale Waihona Puke 互动探究课前预习目标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Asin(ωx+φ)的实际意义. 2.会用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自学导航 1.正弦型函数 2π (1)对于函数y=Asin(ωx+φ)(ω>0)中,周期T= ω ,频率f 1 ω = = . φ 叫做初相. T 2π (2)一般地,函数y=Asinx的值域为[-|A|,|A|]φ,最大值为
|A| ,最小值为 -|A|, |A| 的大小,反映曲线y=Asinx波动的大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
例1
π 指出将 y=sinx 的图象变换为 y=sin(2x+3)的图象的
两种方法. 剖析 1 π π x→2x→2(x+ )=2x+ . 6 3
解析 1 y=sinx
y=sin2x
π π y=sin 2 x+6 =sin(2x+3).
)
A.最小正周期是π π B.直线x= 是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12
π C.函数f(x)图象关于点-6,0对称
π D.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y=sin2x的图象
π π 解析 f(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fx-3= π π π sin2 x-3+3=sin2x-3.
答案
D
4.函数y=Asin(ωx+φ)
π A>0,ω>0,|φ|< 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3-2-1
解析 π μ=x+ 6 x y=cosμ 0 π - 6 1 π 2 2 π 6 0 π 5 π 6 -1 3 π 2 8 π 6 0 2π 11 π 6 1
描点作图(如图).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π π π (1)y=3-2cos2x-3,x∈6,2;
(2)y=-3sin
∴函数的值域为[1,4]. (2)y=-3sin2x-4cosx+4=3cos2x-4cosx+1.
π 2π 1 1 设t=cosx,x∈3, 3 ,∴t∈-2,2.
∴y=3t
2
1 1 -4t+1在t∈-2,2时单调递减,
1 15 ∴当t=-2时,ymax= 4 ,
π x+ 2
的图象相同,
π 于是把正弦曲线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就可以得到余弦函数的图 象. (2)余弦函数图象上有五个起关键作用的点,这五个点是
(0,1) 、π,0、 (π,-1) 、3π,0、 (2π,1). 2 2
2.余弦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为R,值域为 [-1,1] ,周期为2π.
)
答案 C
名师点拨 1.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的关系 把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π 2 个单位就得到y=cosx的图
象.这说明余弦曲线的形状和正弦曲线相同,只是位置不同而 已.学了余弦曲线以后,应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2π]上的 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标出两条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观 察曲线,弄明白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0,2π]上这一周 期的曲线的区别,就不会将两条曲线混淆.
自测自评
π 1.下列函数中,在 0,2 上为增函数且以π为周期的函数是
(
) x A.y=sin 2 C.y=-cosx B.y=sin2x D.y=-cos2x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1-1全册课件1、2-1-2椭圆的几何性质
人 教 B 版 数 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选修1-1)
[解析]
x2 y2 将椭圆方程变形为 + =1. 1 1 4 9
1 1 ∴a=2,b=3, ∴c= 1 1 5 4-9= 6 .
人 教 B 版 数 学
∴椭圆的长轴长和焦距分别为 2a=1, 5 c 5 5 2c= 3 ,离心率 e=a= 3 ,焦点坐标为 F1(- 6 ,0), 5 1 1 1 F2( 6 ,0),顶点坐标为 A1(-2,0),A2(2,0),B1(0,-3), 1 B2(0,3).
[说明] 已知直线的斜率,常设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已知弦的长度,考虑弦长公式列方程,求参数.
人 教 B 版 数 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选修1-1)
[例 7] 的值.
x2 y2 1 已知椭圆 2 +m=1(m>0)的离心率为2,求 m
人 教 B 版 数 学
[误解]
∵a2=2,b2=m,∴c2=2-m,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选修1-1)
4b2 ∴|PF1|· 2|= , |PF 3
|PF1|+|PF2| 2 又∵|PF1|· 2|≤ |PF =a2, 2
人 教 B 版 数 学
c 1 1 ∴3a ≥4(a -c ),∴a≥2,∴e≥2.
2 2 2
又∵椭圆中 0<e<1,∴所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1 是2≤e<1.
(选修1-1)
x2 y2 方法二:设椭圆方程为a2+b2=1(a>b>0), 2 则 M(c,3b) c2 4b2 代入椭圆方程,得a2+9b2=1, c2 5 所以 2= , a 9 c 5 5 所以 = ,即 e= . a 3 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3-1-3
+tanB)=2,则 A+B 等于( π A.4 5π C. 4 3π B. 4
cos15° -sin15° (2) ; cos15° +sin15° (3) tan17° +tan28° +tan17° · tan28° .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重点考查逆
用、变式的能力.
解析 = 3.
tan45° +tan15° (1) 原式= = tan(45° + 15° ) = tan60° 1-tan45° tan15°
本题从公式逆用、变形思想出发,灵活地运用
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变式训练 1
计算:
(1) tan57° -tan12° -tan57° tan12° ; 1- 3tan75° (2) ; 3+tan75° 3-tan105° (3) . 1+ 3tan105°
解析 (1)解法 1: 原式=tan(57° -12° )(1+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 tan57° -tan12° 解法 2:∵tan(57° -12° )= , 1+tan57° · tan12° ∴1+tan57° · tan12° =tan57° -tan12° . ∴tan57° -tan12° -tan57° tan12° =1.
tanα-tanβ 2.tan(α-β)= 1+tanαtanβ
.
思 考 探 究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任意的 α,β 均成立吗? 提示 不是的. 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中, 使用的条件是: α,
π β,α+β≠kπ+2(k∈Z);使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时条件是:α, π β,α-β≠kπ+2(k∈Z).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册PPT课件
3.1.1 实数系
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
3.2.2 复数的乘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小节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册 PPT课件
1.2 导数的运算
1.2.1 常数函数与冥函数的导
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 曲边梯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
2.2.2 反证法
2.3.2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阅读与欣赏
《原本》与公理化思想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 册PPT课件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87页 0156页 0219页 0238页 0254页 0282页 0336页 0371页 0418页 0458页 0460页 0495页 0555页 0598页 0600页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2 瞬时速度与导数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精品课件】
AA₁=2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两平面平行,则平面ADD₁A₁与
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即为
AB=4.
小 结
点在线上
点与线
共面
两条直线
点不在线上
异面
平行
相交
小 结
点在面上
点与面
相交
1.点与直线
2.两条直线
3.点与平面
4.直线与平面
5.两个平面
空间中的直线可看成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a // l
图形表示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称这
两条直线异面.
两条直线异面,则它们不同
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用平面衬托的方法表示
两直线异面.
α//β, ∀A∈ α, 过A作AB⊥ β于B,
则线段AB的长为与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1)求点A到平面BCC₁B₁的距
离;
(2)求直线AB到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
距离;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反例: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2)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平行.
反例:
(
×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两平面平行,则平面ADD₁A₁与
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即为
AB=4.
小 结
点在线上
点与线
共面
两条直线
点不在线上
异面
平行
相交
小 结
点在面上
点与面
相交
1.点与直线
2.两条直线
3.点与平面
4.直线与平面
5.两个平面
空间中的直线可看成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a // l
图形表示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称这
两条直线异面.
两条直线异面,则它们不同
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用平面衬托的方法表示
两直线异面.
α//β, ∀A∈ α, 过A作AB⊥ β于B,
则线段AB的长为与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1)求点A到平面BCC₁B₁的距
离;
(2)求直线AB到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
距离;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反例: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2)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平行.
反例:
(
×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3-1-1
π π 4 已知 cosα=5,α∈-2,0,求 cosα-4.
先根据条件求出 sinα 的值, 再根据公式求
π cosα-4
解析
π 4 ∵cosα=5,α∈-2,0.
3 ∴sinα=-5,
π π π cosα-4=cosαcos4+sinαsin4
6+ 2 π π π π =cos3cos4+sin3sin4= 4 .
答案
D
2.cos70° cos335° +sin110° sin25° 的值为( A.1 3 C. 2 2 B. 2 1 D. 2
)
解析
原式=cos70° cos25° +sin70° sin25°
2 =cos(70° -25° )=cos45° = . 2
名 师 点 拨 对公式的理解 (1)上述公式中的 α、β 都是任意角. (2)公式的特点:公式左边是差角的余弦,公式右边的式子 含有同名弦函数之积的和 (差)式,可用口诀“余余、正正,号 相反”记忆公式. (3)要注意和(差)角的相对性, 掌握角的变化技巧, 如 2α=(α +β)+(α-β),α=(α+β)-β,α=(α-β)+β 等.
5 3 ∴sin(α+β)= 14 . ∴cosβ=cos[(α+β)-α] =cos(α+β)cosα+sin(α+β)sinα 11 1 5 3 4 3 1 =- × + × = . 14 7 14 7 2
答案 B
4 5 3.△ABC 中,cosA=5,cosB=13,则 cosC 的值为( 33 A.-65 16 C.65 33 B.65 16 D.-65
)
解析
4 5 ∵A、B 是△ABC 的内角,cosA=5,cosB=1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4
解析
1 2 (1)原方程化为3x+(3a-15b)=0
1 2 1 2 ∴3x=-(3a-15b),3x=15b-3a. 2 ∴x=5b-9a. (2)原方程化为 5x-6a+12b=0, 6 12 ∴5x=6a-12b,x=5a- 5 b.
规律技巧
这是一个关于求未知量的向量方程,由于向量
具有许多与数完全相同的运算性质,我们可以按照解关于实数 方程的方法来解.
3a-6b+7c.
3 1 1 3 3 5 7 5 (2)原式=4+2+2a+2-2-4b=4a-4b.
例2
设 x 为未知向量,解关于 x 的方程.
1 2 (1) x+3a- b=0; 3 15 (2)2(x-3a)+3(x+4b)=0. 剖析 求 x 和解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1.4 数乘向量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 习 目 标 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自 学 导 航 1.数乘向量的定义 实数 λ 和向量 a 的乘积是一个 向量 ,记作 λa . (1)|λa|= |λ||a| . (2)当 λ>0 时,λa 的方向与 a 同方向 ;当 λ<0 时,λa 的方 向与 a 反方向 ;当 λ=0 时,λa=0.
变式训练 2
设 x,y 为未知变量 ① ②
1 2x-y=a 解方程组 x-1y=b 2
解析
3 ①×2-②得,-2y=2a-b,
4 2 ∴y=-3a+3b. 3 ②×2-①得, x=-a+2b, 2 2 4 ∴x=- a+ b. 3 3 2 4 x=-3a+3b, ∴原方程组的解为 y=-4a+2b. 3 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2-1-1
(2)共线向量有四种情况:方向相同且模相等,方向相同 且模不等,方向相反且模相等,方向相反且模不等.这样,也 就找到了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关系,即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 等向量,而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3)如果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两个向 量是平行向量.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思考探究 1.向量就是有向线段,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用
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2.“若a∥b,且b∥c,则a∥c”这个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若b=0,则a、c均可以是任意向量,所以
a、c不一定平行.平面几何中平行的传递性:a∥b,且b∥c, 则a∥c,在向量的平行中不再适用.解题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 0的特殊性.
→ → →
3.向量的有关概念 零向量 长度等于零的向量,记作0,零向 量的方向不确定
相等的向量 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 向量共线 (平行) 基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记作 a∥b.共线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任给一定点O和向量a,过点O作有向线段 位置向量 → OA =a,则点A相对于点O的位置被向量a所 → 唯一确定,这时向量 OA ,叫做点A相对于点 O的位置向量
答案
B
规律技巧
要准确地对命题进行判断,必须对有关概念有
准确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变式训练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 B.零向量只能与零向量相等 → → C.若AB=DC,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D.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AB=DC
解析
→ → AB=DC,有可能A、B、C、D四点共线,故C错.
第二章 平面向量
人教新课标B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完整课件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2、研究角π/2+α与角α的正、余弦函数值的关系 在单位圆中,画出角α和角 π/2+α的终边,由终边的位置关系可得
Sinα=MP1,cosα=OM Sin(π/2+α)=NP2; cos(π/2+α)=ON
Rt△OP1M≌Rt△P2ON ∴ NP2=OM, ON=-MP1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 tan(π/2+α)= -cotα => tan(π/2-α)=cotα
常用的正弦、余弦、正切诱导公式
1、同终边诱导公式 Sin(2kπ+α)=sin 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 α
4、二象限诱导公式 Sin(π-α)=sin α α)= - cosα tan(π-α)= - tan α
诱导公式
你记住了吗?
度 00 300 450 600 900 1200 1350 1500 1800 2700 3600
弧 度
0
6
43
2
2 3 5
346
3 2
2
0 1 0 1 0 sin
1 23 222
3 2
2 2
1 2
1 0 1 0 1 cos
3
21
2 22
1 2
2 3 22
0 1 tan
视α为锐角,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6、锐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cotα
7、钝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2、研究角π/2+α与角α的正、余弦函数值的关系 在单位圆中,画出角α和角 π/2+α的终边,由终边的位置关系可得
Sinα=MP1,cosα=OM Sin(π/2+α)=NP2; cos(π/2+α)=ON
Rt△OP1M≌Rt△P2ON ∴ NP2=OM, ON=-MP1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 tan(π/2+α)= -cotα => tan(π/2-α)=cotα
常用的正弦、余弦、正切诱导公式
1、同终边诱导公式 Sin(2kπ+α)=sin 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 α
4、二象限诱导公式 Sin(π-α)=sin α α)= - cosα tan(π-α)= - tan α
诱导公式
你记住了吗?
度 00 300 450 600 900 1200 1350 1500 1800 2700 3600
弧 度
0
6
43
2
2 3 5
346
3 2
2
0 1 0 1 0 sin
1 23 222
3 2
2 2
1 2
1 0 1 0 1 cos
3
21
2 22
1 2
2 3 22
0 1 tan
视α为锐角,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6、锐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cotα
7、钝角互余诱导公式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同步ppt课件:1-2-4-1
3.角α与α+(2k+1)π(k∈Z)的三角函数关系(公式三) sin[α+(2k+1)π]=-sinα ; cos[α+(2k+1)π]= -cosα tan[α+(2k+1)π]= tanα . ;
思考探究 1.诱导公式一、二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诱导公式一将角转化到(0,2π)上求值;诱导公式二 将角转化为正角求值. 2.怎样记忆三组诱导公式? 提示 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是“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 限”.其含义是诱导公式两边的函数名称一致,符号则是将α 看成锐角时原角所在象限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α看成锐角, 只是公式记忆的方便,实际上α可以是任意角.
4 ∵α是第三象限角,∴cosα=-5, 4 cos(π+α)=-cosα=5.
答案 D
名师点拨 1.公式(三)可以化简为 cos[α+(2k+1)π]=cos(α+π)=-cosα, sin[α+(2k+1)π]=sin(α+π)=-sinα, tan[α+(2k+1)π]=tan(α+π)=tanα. 即cos(α+π)=-cosα, sin(α+π)=-sinα, tan(α+π)=tanα. 这样看起来更简单、易记,要求熟练记忆和应用.
π π π 1 1 =sin6+cos3-tan4=2+2-1=0.
2π 5π π (2)原式=sin6π+ 3 +cos2π+ 6 -tan2π-4 π 2π 5π =sin 3 +cos 6 -tan-4 π π π =sinπ-3+cosπ-6+tan4
典例剖析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6π 17π 29π (1)sin- 3 +cos- 4 -tan- 6 ;
19π 10π 15π (2)sin +cos +tan . 6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C
4.若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满足sinα· cosβ<0,则此三角形 必为( ) B.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条件知α,β∈(0,π),∴sinα>0,又
sinα· cosβ<0,∴cosβ<0,∴β必为钝角,故三角形必为钝角三 角形.
答案 B
名师点拨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所以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m<0. ∴r=
4 2 3 2 1 1 - + =| |=- . m m 5m 5m
y 3 4 ∴sinα= =- ,cosα= , r 5 5 1 ∴sinα+cosα=5.
规律技巧
根据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确定点 P 所
在的象限,另外如果已知角终边上的一点坐标,一般可用三角 函数的定义计算各三角函数值.
思考探究 确定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关键是什么? 提示 关键先判断角是哪一象限角,再根据符号法则判断
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自测自评 1.cos3的值( A.小于0 C.等于0 ) B.大于0 D.无法确定
解析
π 2<3<π,∴3是第二象限角,∴cos3<0.
答案
A
2.若cosα>0,且tanα<0,则α是( A.第一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π π (2)∵- 是第四象限角,∴sin-4<0. 4
(3)∵-672° =-2×360° +48° ,而48° 是第一象限角, ∴-672° 是第一象限角.∴tan(-672° )>0.
规律技巧
当涉及到的角的绝对值较大时,可以在0° ~
360° 范围内或[0,2π)内找到与它终边相同的角来确定该角所在 的象限,进而确定所求.
典例剖析
例1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250° ;
π (2)sin-4;
(3)tan(-672° ). 剖析 首先要确定所涉及到的角所在的象限,然后再根据
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即可判定所给三角函数值的符 号.
解析
(1)∵250° 是第三象限角,∴cos250° <0.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二课时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理解并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自学导航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y 1.sinα= r ,r>0,于是sinα的符号与 y 的符号相同,因此 当α是第一、二 象限的角时,sinα>0;当α是 第三、四 象限的角 时,sinα<0.
例2
4 3 cosα 角α的终边上存在一点P-5m,5m ,且 tanα <0,求
sinα+cosα的值. 剖析 cosα 应先根据点P的坐标特点以及 <0来确定点P所 tanα
在的象限,即确定实数m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 进行求解 .
解析
cosα 4 3 ∵ tanα <0,又-5m与5m异号,
x 2.cosα=r ,r>0,于是cosα的符号与 x 的符号相同,因此 当α是 第一、四 象限的角时,cosα>0;当α是第二、三象限的角 时,cosα<0. y 3.tanα= ,当x与y同号时,它的比值为 正 ,当x与y异号 x 时,它的比值为 负 ,因此当α为 第一、三 tanα>0;当α为 第二、四象限的角时,tanα<0. 象限的角时,
)
解析
cosα>0,则α是第一、四象限角或α的终边在x轴的正
半轴;tanα<0,则α是第二、四象限角.∵α满足cosα>0, tanα<0,∴α是第四象限角,故选D.
答案
D
3.若θ是第二象限角,则( θ θ A.sin >0 B.cos <0 2 2 θ C.tan >0 D.以上均不对 2
)
π 解析 ∵θ是第二象限角,∴2kπ+2<θ<2kπ+π,k∈Z. π θ π ∴kπ+4<2<kπ+2,k∈Z. θ θ ∴2是第一、三象限角,∴tan2>0.
2.三角函数符号的记忆口诀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可简记为“全正切余”,即按象 限依次为: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角限正 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至于余切、正割、余割由三角函 数的定义可知它们分别为正切、余弦、正弦的倒数,因此也就 分别与它们的符号相同.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变式训练2
sinα+cscα 已知 <0,求α所在的象限. tanα+cotα
解析
在α角终边上任取一点P(x,y),|PO|=r.
y r y x 则sinα= ,cscα= ,tanα= ,cotα= . r y x y y r + sinα+cscα r y ∵ <0,∴y x<0, tanα+cotα + x y
y r y x ∵r 与y同号,x与y同号. y y ∴只需要r 与x异号, ∴sinα· tanα<0, ∴α所在象限为第二或第三象限.
例3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3a-9,a+2),且
cosα≤0,sinα>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剖析 P(x,y)是α的终边上一点,cosα≤0,
则x≤0;sinα>0,则y>0.
解析
由题意可知,3a-9≤0,a+2>0,
∴a≤3且a>-2. ∴-2<a≤3.
变式训练3
x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8,x),且sinα= 17 ,
tanα<0,求x的值.
解析
x 由tanα=8<0,则x<0.
x x sinα= 2 2=17,∴82+x2=172. 8 +x ∴x2=225,∴x=-15.
变式训练1
判断下列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1)sin1125° ; (2)cos(-1230° ); 2011π (3)tan 6 .
解析
(1)∵1125° =1080° +45° ,
∴1125° 是第一象限角,∴sin1125° >0. (2)∵-1230° =-4×360° +210° , ∴-1230° 是第三象限角,∴cos(-1230° )<0. 2011 7π (3)∵ 6 π=334π+ 6 , 2011 2011π ∴ 6 π是第三象限角,∴tan 6 >0.
4.若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满足sinα· cosβ<0,则此三角形 必为( ) B.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条件知α,β∈(0,π),∴sinα>0,又
sinα· cosβ<0,∴cosβ<0,∴β必为钝角,故三角形必为钝角三 角形.
答案 B
名师点拨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所以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m<0. ∴r=
4 2 3 2 1 1 - + =| |=- . m m 5m 5m
y 3 4 ∴sinα= =- ,cosα= , r 5 5 1 ∴sinα+cosα=5.
规律技巧
根据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确定点 P 所
在的象限,另外如果已知角终边上的一点坐标,一般可用三角 函数的定义计算各三角函数值.
思考探究 确定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关键是什么? 提示 关键先判断角是哪一象限角,再根据符号法则判断
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自测自评 1.cos3的值( A.小于0 C.等于0 ) B.大于0 D.无法确定
解析
π 2<3<π,∴3是第二象限角,∴cos3<0.
答案
A
2.若cosα>0,且tanα<0,则α是( A.第一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π π (2)∵- 是第四象限角,∴sin-4<0. 4
(3)∵-672° =-2×360° +48° ,而48° 是第一象限角, ∴-672° 是第一象限角.∴tan(-672° )>0.
规律技巧
当涉及到的角的绝对值较大时,可以在0° ~
360° 范围内或[0,2π)内找到与它终边相同的角来确定该角所在 的象限,进而确定所求.
典例剖析
例1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cos250° ;
π (2)sin-4;
(3)tan(-672° ). 剖析 首先要确定所涉及到的角所在的象限,然后再根据
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即可判定所给三角函数值的符 号.
解析
(1)∵250° 是第三象限角,∴cos250° <0.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二课时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
课前预习目标
课堂互动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前预习目标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理解并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自学导航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y 1.sinα= r ,r>0,于是sinα的符号与 y 的符号相同,因此 当α是第一、二 象限的角时,sinα>0;当α是 第三、四 象限的角 时,sinα<0.
例2
4 3 cosα 角α的终边上存在一点P-5m,5m ,且 tanα <0,求
sinα+cosα的值. 剖析 cosα 应先根据点P的坐标特点以及 <0来确定点P所 tanα
在的象限,即确定实数m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 进行求解 .
解析
cosα 4 3 ∵ tanα <0,又-5m与5m异号,
x 2.cosα=r ,r>0,于是cosα的符号与 x 的符号相同,因此 当α是 第一、四 象限的角时,cosα>0;当α是第二、三象限的角 时,cosα<0. y 3.tanα= ,当x与y同号时,它的比值为 正 ,当x与y异号 x 时,它的比值为 负 ,因此当α为 第一、三 tanα>0;当α为 第二、四象限的角时,tanα<0. 象限的角时,
)
解析
cosα>0,则α是第一、四象限角或α的终边在x轴的正
半轴;tanα<0,则α是第二、四象限角.∵α满足cosα>0, tanα<0,∴α是第四象限角,故选D.
答案
D
3.若θ是第二象限角,则( θ θ A.sin >0 B.cos <0 2 2 θ C.tan >0 D.以上均不对 2
)
π 解析 ∵θ是第二象限角,∴2kπ+2<θ<2kπ+π,k∈Z. π θ π ∴kπ+4<2<kπ+2,k∈Z. θ θ ∴2是第一、三象限角,∴tan2>0.
2.三角函数符号的记忆口诀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可简记为“全正切余”,即按象 限依次为: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角限正 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至于余切、正割、余割由三角函 数的定义可知它们分别为正切、余弦、正弦的倒数,因此也就 分别与它们的符号相同.
课堂互动探究
剖析归纳 触类旁通
变式训练2
sinα+cscα 已知 <0,求α所在的象限. tanα+cotα
解析
在α角终边上任取一点P(x,y),|PO|=r.
y r y x 则sinα= ,cscα= ,tanα= ,cotα= . r y x y y r + sinα+cscα r y ∵ <0,∴y x<0, tanα+cotα + x y
y r y x ∵r 与y同号,x与y同号. y y ∴只需要r 与x异号, ∴sinα· tanα<0, ∴α所在象限为第二或第三象限.
例3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3a-9,a+2),且
cosα≤0,sinα>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剖析 P(x,y)是α的终边上一点,cosα≤0,
则x≤0;sinα>0,则y>0.
解析
由题意可知,3a-9≤0,a+2>0,
∴a≤3且a>-2. ∴-2<a≤3.
变式训练3
x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8,x),且sinα= 17 ,
tanα<0,求x的值.
解析
x 由tanα=8<0,则x<0.
x x sinα= 2 2=17,∴82+x2=172. 8 +x ∴x2=225,∴x=-15.
变式训练1
判断下列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1)sin1125° ; (2)cos(-1230° ); 2011π (3)tan 6 .
解析
(1)∵1125° =1080° +45° ,
∴1125° 是第一象限角,∴sin1125° >0. (2)∵-1230° =-4×360° +210° , ∴-1230° 是第三象限角,∴cos(-1230° )<0. 2011 7π (3)∵ 6 π=334π+ 6 , 2011 2011π ∴ 6 π是第三象限角,∴tan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