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cff5855856a561253d36f90.png)
《知识梳理与复习》(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差.使()飓.风()踌.躇()潜.滋暗长()鲜腴.()鸡纵.()绿釉.()触.目伤怀()俯瞰.()秀颀.()婆娑.()坦荡如砥.()2.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狼籍赋闲游逛蹒跚()(2)开恳琐屑篱笆苔痕()(3)虬枝凋谢茸毛幕年()(4)谒制倦怠主宰鄙视()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典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密匝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婆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濒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他________(触目伤怀触景生情),自然情不能自已。
(2)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__ ______(茂盛旺盛)(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________(卑微细微),那样________(柔软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4)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________(耸立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_____ ___(耸立挺立),不折不挠,________(抵抗对抗)着西北风。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a19df4a65ce05087732135b.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以下是课件网为您推荐。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3课《背影》1.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交卸(xi egrave;) 狼藉(j iacute;) 簌(s ugrave;) 赋闲(f ugrave;) 惟(w eacute;i)游逛(gu agrave;ng)妥帖(tuǒ) 踌躇(ch oacute;u ch uacute;) 拣(jiǎn) 箸(zh ugrave;)迂(yū) 蹒跚(p aacute;n shān) 倾(qīng) 拭(sh igrave;) 晶莹(y iacute;ng)颓(tu iacute;)唐琐屑(xi egrave;) 惦(di agrave;n)记第14课《白杨礼赞》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face2197c1cfad6185fa731.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第14课背影1.重点字词迂.(yū)拭.(shì)搀.(chān)交卸.(jiāo xiè)狼藉.(láng jí)簌.簌(sù 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马褂.(guà)蹒跚..(pán shān) 颓.唐(tuí táng)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差.使(chai)箸.(zhù)2.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3.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是一篇回忆之作,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其父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
得知祖母去世,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课文中所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4.思想内容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5.重点探究: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背影”是本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最鲜明、最动人的一点——“背影”来构建文章,将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
“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
作者不正面写父亲的面容,而是集中笔墨描绘父亲的“背影”,这样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ed3bfc172ded630b1cb647.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蟾蜍chán chú 两栖qī类分泌mì濒bīn临繁衍yǎn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铱yī潮汐xī尘埃āi硅guī追溯sù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2.解释下列词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10b41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7.png)
记背手册(第四单元)14.背影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
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迂.(腐)(yū)交卸.(xiè)簌.簌(sù)踌躇..(chóu chú)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举箸.(zhù)丧.事(sāng)【易错字词】赋闲狼藉蹒跚搀扶惨淡勾留妥帖触目伤怀祸不单行不能自已词语运用◆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触目伤怀【释义】怀:心。
看到(家庭败落的境况)心里感到悲伤。
【用法】中性词,近义词有:触目伤心等。
【判断】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2.祸不单行【释义】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用法】贬义词,近义词有:雪上加霜、避坑落井、横遭不幸等。
【判断】你这样做,对他来说简直是祸不单行!(×)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散文。
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构思全文,追忆了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白描、动作描写:把父亲买橘子时的情景再现出来,真实朴素地表现了父亲爱子之深。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等词语三、素养提升本文用白描记叙事实,抒情气氛浓厚。
作者追忆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刻画一位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子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3702112af90242a895e573.png)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类型内容文学常识1.《背影》选自《》。
2.《白杨礼赞》作者,原名,字雁冰, 、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春蚕》等。
3.《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作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严文井童话集》。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 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4.《昆明的雨》作者,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 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等。
字音字形1.差.使( ) 2.簌.簌( ) 3.妥.帖( ) 4.奔.丧( )5.颓.唐( )6.举箸.( )7.勾留..( )( )8.蹒跚..( )( ) 9.踌躇..( )( )10.yū() 11.擦shì() 12.琐xiè()13.游guàng() 14.马guà() 15.交xiè() 16.狼jí() 17.fù()闲18.chù()目伤怀19.huò()不单行20.婆娑.( ) 21.秀颀.( ) 22.倔强.( ) 23.虬.枝( )24.参.天( ) 25.宛.然( ) 26.鄙.视( ) 27.丫枝..( )( )28.坦荡如砥.( ) 29.不折不挠.( ) 30.潜.滋暗长( ) 31.恹.恹欲睡( )32.主zǎi() 33.开kěn() 34.妙手ǒu()得35.旁yì()斜出36.纵横jué()荡37.nán()木 38.倦dài()39.濒.临( ) 40.俯瞰.( ) 41.洗涤.( ) 42.牛犊.( )43.茸.毛( ) 44.遏.制( ) 45.兴.味( ) 46.深不可cè() 47.消shì() 48.繁zhí() 49.diāo()谢50.深yuān()51.星chén() 52.bēi()微53.鲜腴.( ) 54.辟.邪( ) 55.缅.桂( ) 56.密匝.匝( )57.lí()笆58.yāo()喝 59.苔hén()60.连mián()不断词语理解1.正是(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的日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b81f502e3f5727a5e962af.png)
第四单元复习《背影》一、知识梳理1.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通过描写父亲在浦口车站送子上学的情景,透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叙事的线索(明线)、表情达意的切入点,也是“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
另一条线索(暗线):父子深情。
【金榜p50考点】3.第一段的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A.开篇点题,抒写思念之情,B.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C.提示了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D.使读者产生悬念。
4.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祸不单行这句话交代背景,烘托家境的悲凉。
(或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气氛。
)5.四次背影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指出自己最难忘父亲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第二次是“车站送别”的场面中:通过父亲的穿戴、走路姿势、动作等写出了父亲心情的沉重、买橘子过程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关爱。
第三次是告别时:“混”字写出了来来往往的人多,也写出了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表现儿子对父亲的不舍之情。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与文章开头点到父亲的背影相呼应,与中间特写父亲背影相照应,形成全文的中心线索,显示出背影已在儿子的心坎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爱痕和痛点。
衬托父爱的真挚和力量。
6.四次流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的泪◆第一次流泪,是悲哀悲伤。
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感动、惭愧。
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使我感动而流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第三次流泪,是惜别、惆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cff5855856a561253d36f90.png)
《知识梳理与复习》(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差.使()飓.风()踌.躇()潜.滋暗长()鲜腴.()鸡纵.()绿釉.()触.目伤怀()俯瞰.()秀颀.()婆娑.()坦荡如砥.()2.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狼籍赋闲游逛蹒跚()(2)开恳琐屑篱笆苔痕()(3)虬枝凋谢茸毛幕年()(4)谒制倦怠主宰鄙视()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典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密匝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婆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濒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他________(触目伤怀触景生情),自然情不能自已。
(2)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__ ______(茂盛旺盛)(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________(卑微细微),那样________(柔软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4)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________(耸立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_____ ___(耸立挺立),不折不挠,________(抵抗对抗)着西北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2f4835915f804d2a16c10f.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科学精神第16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ùn育萌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蟾蜍hánhú两栖qī类分泌ì濒bīn临繁衍ǎn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第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骨骼gé铱ī潮汐xī尘埃āi硅guī追溯sù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2.解释下列词语。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9c323bf18583d0496459d3.png)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4.背影迂. 拭. 搀.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游逛. 踌躇.. 马褂. 蹒跚.. 颓.唐 琐屑.. 触.目伤怀15.白杨礼赞开垦. 主宰. 倦怠. 丫.枝 倔强.. 婆娑.. 虬.枝 伟岸.. 傲.然 宛.然 秀颀. 鄙.视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不折不挠.16.散文二篇兴.味 洗涤. 卑.微 牛犊. 茸.毛 消逝. 繁殖. 凋.谢 遏.制 濒.临 深渊. 星辰.17.昆明的雨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4. 背 影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把财物等出卖和典当出去。
( )4.凄惨暗淡,不景气。
( )5. 课文指失业在家。
( )6.短时间停留。
( )7.犹豫。
( )8.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9.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10.衰颓败落。
( )11.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12.自我控制。
已,停止,课文是“控制”的意思。
( )13.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14.细小而而琐碎的事。
( )15. 白杨礼赞1.视力所及的范围。
( )2.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 )3.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4.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美而高。
()8.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9.暗暗地生长。
()10、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11.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12.高耸在天空中。
()13.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16.散文二篇1.向四周扩展延伸。
()2.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3.冲荡;清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类内容型1.《背影》选自《》。
2.《白杨礼赞》作者,原名,字雁冰,、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春蚕》等。
3.《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作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文学《》《严文井童话集》。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常识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4.《昆明的雨》作者,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字音字形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等。
1.差使()2.簌簌( )3.妥帖()4.奔丧( )5.颓唐()6.举箸()7.勾留()()8.蹒跚()() 9.踌躇()()10.yū() 11.擦shì() 12.琐xiè()13.游guàng() 14.马guà()15.交xiè()16.狼jí() 17.fù()闲18.chù()目伤怀19.huò()不单行............词语理解20.婆娑() 21.秀颀() 22.倔强() 23.虬枝( )24.参天() 25.宛然() 26.鄙视( ) 27.丫枝( )()28.坦荡如砥() 29.不折不挠() 30.潜滋暗长( ) 31.恹恹欲睡( )32.主zǎi()33.开kěn()34.妙手ǒu()得35.旁yì()斜出36.纵横jué()荡37.nán()木38.倦dài()39.濒临() 40.俯瞰() 41.洗涤() 42.牛犊( )43.茸毛() 44.遏制() 45.兴味( ) 46.深不可cè() 47.消shì()48.繁zhí()49.diāo()谢50.深yuān()51.星chén() 52.bēi()微53.鲜腴() 54.辟邪( ) 55.缅桂() 56.密匝匝( )57.lí()笆58.yāo()喝59.苔hén()60.连mián()不断1.正是(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的日子。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
..........................3.哪知老境却如此(衰颓败落)!4.他(眼睛所见的都让人感伤),自然情不能自已。
5.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的语言的精华。
6.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暗暗地生长)了。
7.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8.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9.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10.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 味极鲜腴()。
..1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12.入口便会使你(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由于紧张、吃惊或理屈词穷而一时语塞):这东西这么好吃?!1.《背影》通过对“我”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父亲在车站为“我”文章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主旨般怀念。
2.《白杨礼赞》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3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3.《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我为什么而活着》主要阐述了作者活着的三点理由,告诉我们应有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5.《昆明的雨》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语言朴实,饱含深情。
2.运用白描手法集中描写父亲在《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
3.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1.情景交融,托物抒情。
2.欲扬先抑的手法。
3.象征的写法。
写作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命》特点《我为什么而 1.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
2.文章饱含巨大活着》《昆明的雨》的激情,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1.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3.个性语言:简洁平淡、自然质朴,口语化,活泼生动、富有情味。
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文白相间、典雅别致、富有诗意。
4.“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浓烈如火的情怀。
文学常识1.朱自清全集2.茅盾沈德鸿作家答案:蚀子夜林家铺子3.严文井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4.汪曾祺散文家京派受戒字音字形1.chāi2.sù3.tuǒ4.bēn5.tuí6.zhù7.gōu liú8.pán shān9.chóu chú10.迂11.拭12.屑13.逛14.褂15.卸16.藉17.赋18.触19.祸20.suō21.qí22.jiàng23.qiú24.cān25.wǎn26.bǐ27.yāzhī28.dǐ29.náo 30.qián31.yān32.宰33.垦34.偶35.逸36.决37.楠38.怠39.bīn40.kàn41.dí42.dú43.róng44.è45.xìng46.测47.逝48.殖49.凋50.渊51.辰52.卑53.yú54.bì55.miǎn 56.zā57.篱58.吆59.痕60.绵词语理解1.祸不单行2.乱七八糟的样子3.颓唐4.触目伤怀5.锤炼6.潜滋暗长7.纵横决荡8.濒临9.俯瞰10.新鲜肥美11.连绵不断12.张目结舌跟踪训练一、阅读《背影》,完成题目。
1.第6段中刻画父亲的形象用到的最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A.动作描写B.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2.第6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因“我”的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受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对第4—5段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恨自己当年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B.表现了对当时自以为是的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而羞愧。
C.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因年轻不理解父亲的自责、懊悔之情。
4.对文中插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B.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C.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D.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二、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题目。
1.选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
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
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
2.对选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先扬后抑做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做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做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做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
B.第一个"难道"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个"难道"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C.第三个"难道"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D.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和深远的境界。
参考答案一、1.A 本段连用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表现父亲爱子情深。
2.B “背影”是文章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的爱。
3.D 本文主要表现的是父子情深,既有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又有儿子对父亲的反思与思念。
4.D其他三项都是顺叙。
二、1.A 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2.B 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
“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
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C第三个“难道”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第四个“难道”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