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中考数学精品课件(含10 11真题)第18讲全等三角形(83张)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第18课时全等三角形课件
证明:∵∠B=∠C, ∴AB=AC, 在△ABD 和△ACE 中,
AB=AC, ∠B=∠C, BD=CE,
∴△ABD≌△ACE(SAS).
12.(2023·营口)如图,点 A,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 E, F分别在直线AB的两侧,且AE=BF,∠A=∠B,∠ACE=∠BDF.
(1)求证:△ACE≌△BDF. (2)若 AB=8,AC=2,求 CD 的长.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若题中没给图形,建议根据 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数形结合进行分析.
2.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的问题,由于已知条件的不确 定或开放性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
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证明线 段(或角)相等往往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 结论.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 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1.__能__够__完__全__重__合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S_S__S__、__S_A__S__、__A_A__S__、 __A__S_A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 HL.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__相__等____,对应角 __相__等____.
①∠ABC=∠ADC. ②AC 与 BD 相互平分. ③AC,BD 分别平分四边形 ABCD 的两组对角. ④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21AC·BD.
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④
数学中考第18课时 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ppt课件
14.【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 ABC 的边长为 6,E, F 是边 BC 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 E,F 沿着平行于 BA, CA 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 DEF 的周长是________.
a+b a-b A. 2 B. 2 C.a-b D.b-a
【答案】C
18.【创新题】如图,把△ ABC 剪成三部分,边 AB,BC,AC 放 在同一直线上,点 O 都落在直线 MN 上,直线 MN∥AB.在 △ ABC 中,若∠AOB=125°,则∠ACB 的度数为( A )
A.70° B.65° C.60° D.85°
3. 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α 等于( C ) A.45° B.60° C.75° D.105°
4.如图,在△ ABC 中,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B=30°, ∠ADC=70°,则∠C 的度数是( C ) A.50° B.60° C.70° D.80°
5.在△ ABC 中,AB=AC,∠A=60°,BC=6,则 AB 的值是( C ) A.12 B.8 C.6 D.3
11.如图,在△ ABC 中,AB=AC,点 D 在 AC 上,且 BD=BC =AD,则∠A=___3_6____度.
12.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 18,则△ ABC 的面积为 __9___3___.
13.【2020·齐齐哈尔】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3 和 4,则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1_0_或__1_1_.
解:∵AB=AC,∴∠C=∠ABC, ∵∠C=36°,∴∠ABC=36°, ∵AB=AC,D 是 BC 边上的中点, ∴AD⊥BC,∴∠ADB=90°, ∴∠BAD=90°-36°=54°.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 课件
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的判定
判定定理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思路
考点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1.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相__等____,对应角___相__等___.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相等,周长 __相__等____,面积____相__等__.
2. 寻找等边的常用方法: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若仅 有一部分公共边,可考虑运用线段的和差寻找等边;(3)特殊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条件( 如: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矩形对边相等; 菱形、正方形四边相等);(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5) 涉及中点、中位线时可得到线段相等.
∵∠DAC+∠ACD=90°,∠BCE+∠ACD=90°, ∴∠DAC=∠ECB.
第3题图
在△ADC和△CEB中,
∠DAC=∠ECB
∠A DC=∠CE B ,
AC=BC
∴△ADC≌△CEB(AAS), ∴BE=CD.
图示
模型四 旋转型 类型一 不共顶点旋转型
总结
所给图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三角形绕中心对称点旋 转180°,则可得到另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有一组边共线,这 一组边同时加(减)公共(或这组边中间的一条)线段,构造线段
典例“串”考点
模型一 平移型
图示
总结
此模型的特征是有一组边共线或部分重合,另两组边分别平行,常 要在移动方向上加(减)公共线段,构造线段相等,或利用平行线性
质找到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课件
题目: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4、 5、6,求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6和10。
解析: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6和10。
题目: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4、 5、6,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12和15,面积分 别为6和10。
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 质,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证明
题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 全等
题目: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题目:求证两个三角形相似
题目:求证两个三角形相似
填空题与解析
题目: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4、 5、6,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12和15。
角角角全等:三个角相等
灵活运用证明方法
观察图形,寻找相似三角形 利用边角关系,判断全等三角形 运用SAS、ASA、SSS等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结合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注意解题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明确题目中的 已知条件和未
知条件
运用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和判 定定理进行推
理
注意推理过程 中的逻辑性和 严密性,避免 出现逻辑错误
证明题中的应用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证明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证明两个三角形的角关系
计算题中的应用
计算全等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全等三角形的边长
计算全等三角形的周长
计算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长 度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全等 三角形在建筑设 计中的应用,如 屋顶、窗户等
2012版中考数学精品课件含1011一次方程组53张4
方法二:①+②,得5x=10.∴x=2,
把x=2代入①,得4-y=3.∴y=1.
∴方程组的解是
x y
2 .
1
5.(2010·百色中考)二元一次方程组 2xx33yy41的解是( )
(A)
x y
1 1
(C)
x y
2 2
(B)xy
1 1
(D)
x y
2 1
【解析】选A.把两式相加,得3x=3,x=1,把x=1代入第一
()
(A)xxyy1 2
(B) 51xxy2y
3
3
(C)
2x
z
0
3x
y
1 5
(D)
x x
2
5 y
3
7
【解析】选D.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判定:A是二元二次
方程组,B是分式方程组,C是三元一次方程组,只有D满足 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3.(2009·杭州中考)
已知
x 1 y 1
是方程2x-ay=3的一个解,
(4)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6)写出答案.
【例3】(2010·郴州中考)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某些农 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涨.张大叔在承包的10亩地里所种植的甲、 乙两种蔬菜共获利13 8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1 200元, 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 500元.则甲、乙两种蔬菜各种植了多少 亩? 【思路点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 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2)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 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2012中考全等三角形复习
2012届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三 边;二是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三是看两角和一边.
·浙教版
2012届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
► 类型之三 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命题角度: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开放性问题 2.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开放性问题 3.三角形全等的策略开放性问题
·浙教版
2012届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
考点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S_S_S__); 2.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___A_S__A__); 3.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记为___A__A_S__); 4.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___S_A__S__);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____H_L___).
[2010·金华] 如图 20-3,在△ABC 中,点 D 是 BC 边上的点 (不与点 B,C 重合),点 F,E 分别是 AD 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
·浙教版
2012届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
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 (1)你添加的条件是:_F_D_=_E_D___; (2)证明:
·浙教版
2012届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
考点4 尺规作图
1.基本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 一角等于已知角.
2.按给定条件,如“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作 三角形.► 类型之一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命题角度: 1.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求线段的长度 3.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证明角或线段相等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共26张PPT)
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
考点演练
考点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1 (2016·成都)如图,
△∠AA=BC36≌°,△∠AC′B′=′C2′,4°其,中课则时目标
∠B=___1_2_0_°_._.
思路点拨 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求出∠C,再利用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 例1:∵ △ABC≌△A′B′C′,∴ ∠C=∠C′=24°.∴ ∠B=180°-∠A -∠C=180°-36°-24°=120°.故填120°.
方法归纳
(1)要证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边”的条件,所以一般情况下, 我们一般先找对应边. (2) 要证直角三角形全等,通常先考虑直角边、斜边定理(HL). (3)在有一组对应边相等的前提下,我们通常找任意两组对应角相等 即可;在有两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求第三组对应边相等, 或者求两组对应边的夹角相等,注意必须是夹角;若有三组对应边分 别相等,则可以直接根据边边边(SSS)求解.
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
考点演练
误区警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相等,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关键是“对应”.
考点二 三角形全等课的判时定目标
例2 (2016·莆田)如图,OP是 ∠AOB的平分线,点C、D分别在 角的两边OA、OB上,添加下列条 件,不能判定△POC≌△POD的 是( D )
∴ △ABC≌△ADC. ∴ ∠BAC=∠DAC
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
当堂反馈
5. (2016·孝感)如图,BD⊥AC于点D, CE⊥AB于点E,AD=AE.求证:BE= CD. 5. ∵ BD⊥AC于点D,CE⊥AB于点E, ∴ ∠ADB=∠AEC=90°.
在△ABD和△ACE中,
2012版中考数学精品课件含1011等腰三角形61张42
(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
【解析】选C.因为点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所以BC =2EF,又因为EF=5米,所以BC=10米,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E=CF=5米,所以篱笆的长为25米.
7.(2010·铜仁中考)如图,小红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 △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三边 的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 △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 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8个正△A8B8C8的面 积是( )
【例3】(2010·烟台中考)如图,等腰△ABC中,AB=AC, ∠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 则∠CBE等于( )
(A)80° (B)70° (C)60°
(D)50°
【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选C.因为AB=AC,∠A=20°,所以∠ABC= 1(180°-∠A)=80°,因为DE垂直平分AB,所以∠ABE=∠A
(A) 3 (1)7
42
(B) 3 (1)8
42
(C) 3 (1)7
44
(D) 3 (1)8
44
【解析】选C.因为△A1B1C1的边长为1,所以△A1B1C1的面积
为 3,又因为点A2,B2,C2分别是△A1B1C1各边的中点,所
4
以△A2B2C2的面积为 3 1,同理,△A3B3C3的面积为
1.(2010·宁波中考)如图,在△ABC中,
AB=AC,∠A=36°,BD、CE分别是∠ABC、
∠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
的等腰三角形有(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四单元 三角形 第18课时 全等三角形数学课件
CD=4,AB=15,则△ ABD 的面积为
(
)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得 AP 是∠BAC 的平分线,
过点 D 作 DE⊥AB 于 E,又∵∠C=90°,
1
∴DE=CD,∴△ ABD 的面积=2AB·DE=
1
2
图 18-17
A.15
B.30
C.45
D.60
×15×4=30.故选 B.
课堂考点探究
找夹边→ASA
找其中一角的对边→AAS
课前双基巩固
考点四 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类型
(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3)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
(4)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求作三角形
(5)
已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三角形
∴△ DPM≌△DQN,∴DP=DQ,
∵D 在∠ABC 内部,∴D 在∠ABC 的平分线上,
即 BD 平分∠ABC.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即 ASA 这一方法.
)
图 18-14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三 角平分线
[答案] 8
【命题角度】
[解析]作 DE⊥AB 于 E,
(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线段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AD 是△ 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C=90°,DE⊥AB,
∠ = ∠,
∴△ ACM≌△ABN(ASA),∴∠M=∠N.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二 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例 2 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 18-13.
2012中考数学复习精品讲义__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习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学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推导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是几何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为今后学习四边形、圆等内容打下基础.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3.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本章难点】1.根据不同的条件合理选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特别是对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2.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正确运用.3.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小结3 学法指导1.注意在探究中掌握结论.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较多,注重在对比中掌握这些结论.3.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推理时前因后果写清楚,过程书写要严密,有理有据.4.注重联系实际.5.注意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的应用,掌握作辅助线的技巧.知识网络结构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解读】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S A S,A S A,AA S,SSS,H L中的哪个定理,而且这几个判定方法往往要结合其性质综合解题.例1 如图11-113所示,BD,CE分别是△AB 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线上,BP=AC,点Q在CE上,C Q=AB.(1)求证AP=A Q;(2)求证AP⊥A Q.分析(1)欲证AP=A Q,只需证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证△ABP≌△Q CA即可.(2)在(1)的基础上证明∠PA Q=90°.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高,∴∠ADB=∠AEC=90°.在Rt△AEC和Rt△ADB中,∠ABP=90°-∠BAD,∠ACE=90°一∠DAB,∴∠ABP=∠ACE.在△ABP和△Q CA中,BP=CA(已知),∠ABP=∠ACE(已证),AB=Q C(已知),∴△ABP≌△Q CA(S A S).∴AP=A Q(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ABP≌△Q CA,∴∠P=∠CA Q(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P+∠PAD=90°,∴∠CA Q+∠PAD=90°,即∠Q AP=90°,∴AP⊥A Q.例2 若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探讨两角之间的关系,题中没给图形,需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结合图形写出已知、结论.已知:如图11-114所示,在△ABC和△A′B′C′中,AB=A′B′,BC=B′C′,AD,A′D′分别是BC,B′C′上的高,且AD=A′D′.判断∠B和∠B′的关系.解:∠B=∠B′.理由如下:∵AD,A′D′分别是BC,B′C′边上的高,∴∠ADB=∠A′D′B′=90°.在Rt△ADB和Rt△A′D′B′中,,, AB A B AD AD''=⎧⎨=⎩∴Rt△ADB≌Rt△A′D′B′(H L).∴∠B=∠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规律·方法边、角、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从以上诸元素中选取三个条件组合,可以得到关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若干命题.例3 如图11-115所示,已知四边形纸片ABCD中,AD∥BC,将∠ABC,∠DAB分别对折,如果两条折痕恰好相交于DC上一点E,点C,D都落在AB边上的F处,你能获得哪些结论?分析对折前后重合的部分是全等的,从线段关系、角的关系、面积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探索,以获得更多的结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①AD=AF,ED=EF=EC,BC=BF.②AD十BC=AB,DE+EC=2EF.③∠1=∠2,∠3=∠4,∠D=∠AFE,∠C=∠EFB,∠DEA=∠FEA,∠CEB=∠FEB.④∠AEB=90°或EA⊥EB.⑤S△DAE=S△EAF,S△ECB=S△EFB.【解题策略】本题融操作、观察、猜想、推理于一体,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推理论证既是说明道理,也是探索、发现的途径.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面临以下情况时,我们才考虑构造全等三角形:(1)给出的图形中没有全等三角形,而证明结论需要全等三角形.(2)从题设条件中无法证明图形中的三角形全等,证明需要另行构造全等三角形.专题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实际应用【专题解读】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常见的一种类型题,解题的是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问题来解决,一般难度不大.例4 如图11-116所示,太阳光线AC与A′C′是平行的,同一时刻两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一样长吗?说说你的理由.分析本题欲确定影子一样长,实际就是证明BC与B′C′相等,而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常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影子一样长.理由如下:因为AB⊥BC,A′B⊥B′C′,所以∠ABC=∠A′B′C′=90°.因为AC∥A′C′,所以∠ACB=∠A′C′B′.在△ABC和△A′B′C′中,∠ABC=∠A′B′C′,∠ACB=∠A′C′B′,AB=A′B′,所以△ABC≌△A′B′C′(AAS),所以BC=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专题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专题解读】此部分内容单独考查时难度不大,要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例5 如图11-117所示.P 是∠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C ⊥AO 于 C ,PD ⊥OB 于D ,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只需写出一组即可).分析 本题主要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来解决,同时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故填PD =PC (或OD =OC ).【解题策略】 OC 与OD 相等可通过三角形全等来得到.例6 如图11-118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交BC 于G ,DE ⊥AB 于 E ,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F .(1)说明BE =CF 的理由;(2)如果AB =a ,AC =b ,求AE .BE 的长.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难度中等.解:(1)连接BD ,CD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DE ⊥AB ,DF ⊥AC ,∴DE =DF .又∵DG ⊥BC 且BG =GC ,∴△DBG ≌△DCG ,∴DB =DC .∴Rt △BED ≌Rt △CFD (H L ),∴BE =CF .(2)∵DE ⊥AB ,DF ⊥AC ,∴∠DEA =∠DFA =90°.在Rt △ADE 和Rt △ADF 中,Rt △ADF 中,,AD AD DE DF =⎧⎨=⎩∴Rt △ADE ≌Rt △ADF (H L ).∴AE =AF .又∵BE =CF ,∴a -BE =6+BE .∴2BE =a -b ,即BE =2a b - ∴AE =AB -BE =a -2a b -=2a b +. 专题4 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全等或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专题解读】 尺规作图是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和作一个三角形全等于另一个三角形是尺规作图中的基本作图.很多复杂的图形都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基本图形作出来的.例7 如图11-119所示,已知△ABC ,在△ABC 内求作一点P ,使它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其实只需作出两个角的平分线,即可确定P 点的位置,作图痕迹指的是确定点P 的过程.解:如图11-120所示.二、思想方法专题专题5分类讨论思想【专题解读】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有些性质及判定的问题,由于已知条件的不确定或开放性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例8如图11- 121所示,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B=∠C;①BD=C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数学命题(用序号⊗⊗⊗⇒⊗的形式写出):.分析解决本题一方面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需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以①为结论.②③④为条件:在△ABD和△ACE中,,AD AEB C=∠=∠⇒BD CE⎧⎪⎨⎪=⎩△ABD≌△ACE⇒AB=AC.∴不能以②③④为条件,①为结论.(2)以②为结论,①③④为条件:在△ABD和△ACE中,,,,AB ACB CBD CE=⎧⎪∠=∠⇒⎨⎪=⎩△ABD≌△ACE(S A S)⇒AD=AE.∴能以①③④为条件,②为结论.(3)以③为结论,①②④为条件:在△ABD和△ACE中,AB ACAD AEBD CE=⎧⎪=⇒⎨⎪=⎩△ABD≌△ACE(SSS)⇒∠B=∠C.∴能以①②④为条件,③为结论.(4)以④为结论,①②③为条件:在△ABD和△ACE中,AB ACAD AE==⇒B C⎧⎪⎨⎪∠=∠⎩△ABD≌△ACEC⇒BD=CE.∴不能以①②③为条件,④为结论.∴正确的结果有两种:其一:①③④⇒②;其二:①②④⇒③.两者任选其一即可.故填①③④⇒②或①②④⇒③.专题6转化思想【专题解读】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证线段(或角)相等往往转化为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需证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不明显时,还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9如图11-122所示,已知AB=CD,AD=BC,求证∠B=∠D,∠A=∠C.分析本题是证明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为此,需作辅助线AC ,把四边形ABCD 分成△ACD 和△CBA .证明:连接AC ,在△ADC 和△CBA 中,,,,AD BC DC BA AC AC =⎧⎪=⎨⎪=⎩∴△ADC ≌△CBA (SSS ).∴∠D =∠B .同理∠DAB =∠DCB .例10 如图11-123所示.△ABC 中,BD 为∠ABC 的平分线,DE ⊥ AB 于E ,且DE =2㎝,AB =9㎝,BC =6㎝,你能求出△ABC 的面积吗?分析 要求△ABC 的面积,只需分别求出△ABD 和△BCD 的面积即可.在△ABD 中.底AB .高DE 都知道在△BCD 中,底BC 知道,高没画出来,所以问题就转化为求△BCD 的高,这里可以作辅助线DF ⊥BC 于F .解:作DF ⊥BC 于F .因为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DF ⊥BC ,所以DE =DF .由DE =2 cm ,可知DF =2 cm .所以S △ABC =S △ABD +S △BCD =12AB ·DE +12 B C ·DF =12×9×2+12×6×2=15(㎝2). 专题7数学建模思想【专题解读】 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测量工具内槽宽的工具—— 卡钳,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等.对于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例11 如图11-124所示的是人民公园中的荷花池,现要测量此荷花池两旁A ,B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但无法直接测量,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测量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要求:(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2)简述测量方法,并写出测量数据(长度用a ,b ,c ,…表示,角度用 α,β,γ,… 表示);(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 ,B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分析 依题意.结合图形解题,我们可以用SAS ,ASA ,AAS 等方法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即可用卷尺测出与AB 相等的边的长度,从而得到A ,B 间的距离.解法1:如图11-125所示,在平面内选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至D ,使AC =CD ,连接BC 并延长至E ,使BC =CE .连接ED ,用卷尺分别测出AC =CD =b ,BC =CE =a ,ED =c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AB =ED =c .解法2:作射线BM ,如图11-126所示,在射线BM 上取一点C ,使点C 能达到点A .在BM 上取一点E ,使BC =CE =a .过点E 作∠BED =∠ABC =a ,连接AC 并延长,与ED 相交于D 点,这样易知△ABC ≌△DEC (ASA ),所以AB =DE ,用卷尺可测出ED 的长为b ,则A ,B 间的距离为b .【解题策略】 事实上,用测量的方法获得两个不能直接测量的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了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外,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也可通过相似的方法获得测量方法和结果.专题8类比思想【专题解读】 对于几何图形的运动问题(如平移、旋转等)以及一些规律探究题,常常会出现一个基本图形,无论从图形上还是从解题方法上都比较简单,而其他的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通过变化得到的,它和基本图形有很多类似的条件和结论.类比基本图形,可以解决复杂图形的问题,主要考查观察能力和推理、猜测能力.例12 (规律探究题)如图11-127(1)所示,AB =C D ,AD =BC ,O 为AC 的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M ,N ,那∠1和∠2有什么关系?请证明;将过O 点的直线旋转至图11-127(2)(3)的位置时,其他条件不变,那∠图(1)中的∠1和∠2的关系还成立吗?请证明.分析 图(1)是基本的图形,在图(1)中证∠1=∠2不难,在图(2)(3)中证∠1 =∠2,可以类比在图(1)中证明时的方法.解:∠1=∠2.证明:在△ABC 和△CDA 中,,,,AB CD BC DA AC CA =⎧⎪=⎨⎪=⎩所以△ABC ≌△CDA (SSS ).所以∠BCA =∠DAC .所以AD ∥BC .所以∠1=∠2.当直线旋转到图(2)(3)的位置时,仍有∠1=∠2,证明方法同上.例13(动手操作题)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如图11-128所示.仿照图(1)所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操作设计(在原图上画出即可).(1)如图11-128(2)所示,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2)如图11-128(3)所示,对于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3)如图11-128(4)所示.对于任意四边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分析本题考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剪下来的图形和拼上去的图形实际上是一个图形.拼图的关键在于使剪切下的图形和拼接的图形的全等.普通三角形可以类比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可以类比普通三角形.解:(1)如图11-129所示.(2)如图11-130所示.(3)如图11-131所示.【解题策略】(1)第(2)题中任意三角形的剪切、拼接,可以先把它转化为两个直角形,再按照(1)中直角三角形的拼接方法完成.对于任意四边形,则是通过连接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本题体现了数学中的类比、转化思想.(2)针对图形而言,本题中实质上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线段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条件,再添加一些合适的条件,就可以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达到转化线段、角以及三角形位置的目的.2011中考真题精选1.(2011•江苏宿迁,7,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B、BD=CDC、∠B=∠CD、∠BDA=∠CD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名师面对面】中考数学:(第18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ppt课件
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
∠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
∠BAD,就可由∠ADE=∠BAD得出
∠ADE的度数.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性质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________第三边.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性质
3.若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
作为其第三边的是( B )
A.1
B.5
C.7
D.9
4.(2014·台湾)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垂直
平分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
相交于P点.若∠A=60°,∠ACP=24°,
则∠ABP的度数为何?( C)
1.(2012·金华)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 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
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
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
约为( B ) A.600 m B.500 m C.400 m D.300 m 2.(2013·金华)如图,在Rt△ABC中, ∠A=Rt∠,∠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AD=3,BC=10,则△BDC 的面积是_1_5__.
D E = B C ,
(2)在Rt△ABD中,∵AD=3,BD=6, ∴∠ABD=3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BE=∠ABD=30°, ∴∠EBC=90°-30°-30°=30°
中考试题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通过解答题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1.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及其简单的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三 角形内外角性质,一般直接考查. 2.以探究开放题的形式呈现问题,直接考查有关三角形全 等的性质与判定等,以三角形为载体,融合于其他图形中, 来命制计算、推理论证试题. 3.全等三角形常与平行四边形、二次函数、圆等知识相结 合,渗透在综合题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主要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化归的思想.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第18课时全等三角形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点评:本题有各种解法,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普通方法有:SSS,
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
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参加,若有两边
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夹角.
第11页
【例 3】(·广东省)如图,在边长为6正方形 ABCD中,E是边CD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 △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 (1)求证:△ABG≌△AFG; (2)求BG长.
第6页
考点四: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10.已知三角形三条边,求作三角形. 1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1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 13.已知三角形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三角形.
第7页
分析:此题必须先经过尺规准确地作出图形,然后 利用CE=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性质得到 AD=BC=CE,再利用AD∥BC可得到内错角相等以 及图形中对顶角,从而证得三角形全等.
第2页
3.(·盐城市)如图,在△ABC与△ADC中,已知
AD=AB,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前提下,要使
△ABC≌△ADC,只需要再添加一个条件能够
是
.
4.(·成城市)如图,△ABC≌△A′B′C′,其中 ∠A=36°,∠C′=24°,则∠B= 120 °.
第3页
5.(·武汉市)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 =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 求证: (1)△ABC≌△DEF; (2)AB∥DE.
第8页
答案:(1)如图所表示,线段CE为所求. (2)证实:∵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AF=∠CEF. ∵CE=BC, ∴AD=CE. 又∵∠CFE=∠DFA, ∴△AFD≌△EFC(A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由SAS可证△CDF≌△EBC,故①正确;
∠CDF=360°-60°-∠ADC=300°-(180°-∠DAB)
=120°+∠DAB,∠EAF=120°+∠DAB,所以∠CDF=∠EAF,
故②正确;由以上条件可得△FAE≌△FDC,所以FE=FC=CE,
△ABC≌△DEF,所以DE=AB,所以DE=5.
6.(2011·芜湖中考)如图,已知
△ABC中,∠ABC=45°,F是高AD
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
长度为( )
(A)2 2
(B)4
(C)3 2
(D)4 2
【解析】选B.在Rt△ABD中,∠ABD=45°=∠BAD,得BD=AD,
而∠CAD+∠C=∠FBD+∠C,得∠CAD=∠FBD,又∠BDF=∠ADC=
【例】(2010·綦江中考)尺规作 图:如图,已知△ABC. 求作△A1B1C1,使A1B1=AB, ∠B1=∠B,B1C1=BC.(作图要求: 写已知、求作,不写作法,不证明,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 求作:
【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已知:△ABC. 求作:△A1B1C1,使△A1B1C1≌△ABC.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对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等 内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命题方式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甚至方程知识的综合应 用,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尺规作图相关的考查 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命题方式以解答 题为主.
【例3】(2010·南宁中考)如图所
示,在Rt△ABC中,∠A=90°,BD
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B=4,
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 )
(A)3
(B)4
(C)5
(D)6
【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选A.∵BD是∠ABC的平分线,且点D在BD上, ∴点D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又∵AB=4,BD=5,∠A=90°, ∴AD=3,∴点D到BC的距离等于3.
【例2】(2011·内江中考)在 Rt△ABC中,∠CAB=90°, 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 块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板AED 如图放置,使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 BE、EC.猜想BE与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思路点拨】
【自主解答】BE=EC,BE⊥EC.理由如下: ∵∠BAC=90°,∠EAD=45°,∴∠EAB=135°, 又∠EDA=45°,∴∠EDC=∠EAB=135°. 又∵AD=DC, AB 1 AC ,∴AB=DC,
【例1】(2010·金华中考)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 (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 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 (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 (2)证明:
【思路点拨】
【解析】选B.∵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P在∠A的平 分线上,∵PA=PB,∴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P为∠A的平 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9.(2010·泰州中考)已知△ABC,利用直尺和圆规,根据下列 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根据要求填空:
(1)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 (2)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F.由(1)、(2) 可得:线段EF与线段BD的关系为_____.
2
又∵AE=DE,∴△EAB≌△EDC, ∴BE=EC,∠AEB=∠DEC, ∴∠AEB+∠BED=∠DEC+∠BED=90°, 即BE⊥EC.
5.(2010·铜仁中考)如图,△ABC≌△DEF,BE=4,AE=1,则 DE的长是( )
(A)5
(B)4
(C)3
(D)2
【解析】选A.因为BE=4,AE=1,所以AB=5,又因为
(2010·潼南中考)画一个等腰△ABC,使底边长BC=a,底边上 的高为h(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写出已知,求 作,不写作法和证明). 已知:
求作:
【解析】已知:线段a、h. 求作:一个等腰△ABC使底边BC=a,底边BC上的高为h. 画图如图所示
1.(2010·巴中中考)如图所示, AB=AC,要说明△ADC≌△AEB,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 (B)AD=AE (C)∠ADC=∠AEB (D)DC=BE
(2)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理由如下: ∵△BEC≌△CDB,∴BD=CE. 又∵OB=OC,∴OD=OE, 又∵OD⊥AC,OE⊥AB, ∴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11.(2011·杭州中考)四条线段a、b、c、d,如图, a∶b∶c∶d=1∶2∶3∶4. (1)选择其中的三条线段为边作一个三角形(尺规作图,要求 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 (2)任取三条线段,求以它们为边能作出三角形的概率.
(1)寻找对应角的方法一般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所对的角为 对应角;两条对应边的夹角为对应角;公共角一定为对应角; 顶角为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角、最小角分别是对应 角. (2)寻找对应边的方法一般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所对的边为 对应边;两个对应角的夹边为对应边;公共边为对应边;全 等三角形中最大边、最小边分别为对应边.
【解析】选D.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A满足ASA, B满足SAS,C满足AAS,都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2010·綦江中考)如图,在□ABCD
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 △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 G在点A,E之间,连结CE、CF,则以下 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①△CDF≌△EBC ②∠CDF=∠EAF ③△ECF是等边三角形 ④CG⊥AE
2.命题的热点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及与其他图形有关知识的综合考查.
1.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角、线段的有关计算与证明或判 断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般需要先识别出或作出全等三角形, 进而利用其性质解题;
2.经过图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的图形为全 等形,在变换的过程中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并且还具 备了特殊的位置关系;
所以△FCE为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
3.(2009·温州中考)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 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解析】选D.由OP平分∠AOB,PA⊥OA,PB⊥OB,可得 PA=PB,△OAP≌△OBP,得PO平分∠APB,OA=OB;也可 得到PO垂直平分AB,但AB不垂直平分OP,故选D.
3.对于利用尺规作图设计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并用基本作图达到解决问 题的目的.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 点,对一般的三角形的全等主要依据“SAS”、“ASA”、 “AAS”、“SSS”,其中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除具备以上依 据以外还有特殊的判定条件,即“HL”定理. 2.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首先分析相关图形的特点,再寻找 使其全等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最后根据对应相等的条件确定 全等依据:
在△ABC与△DEF中,A D,
AB DE
∴△ABC≌△DEF,∴∠ACB=∠DFE,∴BC∥EF.
36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主要是用来证明角与角相等、线段与线段 相等; 有角的平分线时常添加过角的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两边的垂 线或把与角的平分线垂直的线段延长与角的两边相交构造等 腰三角形,因此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常与等腰三角形及轴对称 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选D.在矩形ABCD中,△CDA、△BAD、△DCB都和 △ABC全等,由题意不难得出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得出 △DCE也和△ABC全等.
2.(2011·江西中考)如图,下列 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 的是( ) (A)BD=DC,AB=AC (B)∠ADB=∠ADC,BD=DC (C)∠B=∠C,∠BAD=∠CAD (D)∠B=∠C,BD=DC
【解析】(1)、(2)题作图如图所示:由作图可知线段EF与线 段BD的关系为:互相垂直平分.
10.(2011·扬州中考)已知:如图, 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 点O,且OB=O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 线上,并说明理由.
【解析】(1)∵BD、CE是△ABC的高, ∴∠BEC=∠CDB=90°, ∵OB=OC,∴∠OBC=∠OCB. 又∵BC=CB,∴△BEC≌△CDB, ∴∠ABC=∠ACB, ∴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选D.要证明△ABD≌△ACD,就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方法,其中AD=AD是隐含条件,有条件A时,可用SSS证两 三角形全等;有条件B时,可用SAS证两三角形全等;有条件C 时,可用AAS证两三角形全等;而条件D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 等.
3.(2010·凉山中考)如图所示,∠E=∠F=90°,∠B=∠C, 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 ④△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ABM.其中正确的有( )
8.(2010·益阳中考)如图,已知△ABC, 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 等,且P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 的是( ) (A)P为∠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