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基础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基础
下表达开始纪录,是纪录键,不是开关键。
二、熟悉摄像机一般开机程序
❖ 一、打开摄像机电源 ❖ 二、调整摄像机寻像器(根据个人视力情况
调整视差) ❖ 三、拟定画面、声音所在状态 ❖ 四、选择自动/手动工作方式 ❖ 五、调整机器工作状态(黑白平衡、增益) ❖ 六、开机拍摄(正在拍摄时屏幕上显示RO,
纪录标识)
❖ 五、摄像机要进行定时检修,以保持其性能 旳稳定。
❖第二章

第五节 摄像机旳使用、维护和保养
❖ 一、熟悉摄像机各功能键和操作键 ❖ 二、熟悉摄像机一般开机程序 ❖ 三、肩扛(手持)摄像机操作要领 ❖ 四、拍摄镜头画面旳基本要求 ❖ 五、摄像机旳维护和保养
一、熟悉摄像机各功能键和操作键
❖ 1、开机/关机 ❖ 2、纪录/回放 ❖ 3、自动/手动光圈调整 ❖ 4、自动/手动聚焦 ❖ 5、自动/手动变焦 ❖ 6、自动/手动白平衡调整 ❖ 注意:红色旳按钮按一下表达暂停。再按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典光源旳色温:室内旳白帜灯旳光大约是3200k, 室外旳阳光旳色温比较高,大约是5600k。 3、调整白平衡旳基本措施
首先把总模式按钮(自动A/手动M)在自动档上,一 切就由摄像机自动调整。
(1)自动白平衡 (2)预置白平衡 (3)手动白平衡
❖ 自动白平衡——摄像机自动白平衡功能,会在多种光线条件 下,自动分析色温。
❖ 两种情况下调整黑平衡:刚从生产产家出来,第一 次要调黑;很久时间不用也要调黑;另外在白平衡 很精确旳情况下,对黑平衡再次校正,使颜色愈加 精确。
❖ 2、调整黑平衡旳措施
❖ 即将关闭摄像机镜头,然后将WHT/BLK开关 推向黑一方,并立即放开,等2-3秒后,寻像器便 显示ok,表达白平衡调整完毕.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点1.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2.一个完整的标准镜头,一般包括起幅、运动过程、落幅三个部分。

3.固定画面是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

4.影视景别一般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几种。

5.在常见的广播级摄影机的镜头上,通常有聚焦环、(变)调焦环、光环圈、微距环四个调节环。

6.全幅高清与一般高清的画面可达到1280*720或1440*1080(1920*1080)的分辨率。

7.按摇的方向分,摇镜头可以分为水平摇、垂直摇。

8.220V的日光灯的色温一般在3500~4000K之间。

9.视频的三基色是:红、蓝、绿。

10.日光灯比白炽灯的色温要高。

11.长焦镜头的拍摄画面的特点:视角窄、范围小、景深小。

12.DVCAM摄影机、DV机和HD摄像机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是固定画面后景处于主体之后,选择和处理后景应用减法以简化后景。

13.如果摄像机拍摄画面时出现黑色不纯而偏向某色的情况,应进行黑平衡调整。

14.为克服“越轴现象”插入中性镜头,观众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视觉感受的拍摄方法是推拉镜头。

名词解释15.近景: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着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

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形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在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16.蒙太奇: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节目创作中,根据创作构思将全片所表现内容分解为不同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和处理,然后再根据原有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的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绝的有机成体。

电视摄像基本技巧

电视摄像基本技巧

电视摄像基本技巧在电视行业中,摄像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的技巧和创意是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电视摄像基本技巧的概述,可以帮助您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摄像师。

1. 焦距选择:焦距决定了画面中的物体大小。

长焦距可以使被拍摄对象变大,缩小拍摄角度,使其更突出。

相反,短焦距可以捕捉更多的画面,拍摄更广阔的场景。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是良好摄像的基础。

2. 姿势稳定:对于摄像师来说,保持稳定的姿势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可以帮助减少手部震动,使图像更稳定、清晰。

尽量将摄像机放在身体中心,稳定住双肩,保持平衡和流畅运动。

3. 将动作组织得合理:良好的画面构图可以增强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吸引力。

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将人物或物体放置在画面的正确位置上,以充分展现他们的特点和情感。

尝试使用横向或纵向三分法来构图,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4. 调整光线:对于摄像师来说,了解光线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光线可以影响画面的色彩和对比度。

在室内拍摄时,使用灯光调整器可以帮助控制光线的强度和方向。

在室外拍摄时,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并注意避开强烈的阴影。

5. 焦点控制:在摄像中,焦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决定观众关注的焦点和画面中的层次感。

学会通过调整摄像机焦距、光圈和追焦来控制镜头焦点。

锁定关键元素的焦点,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

6. 动态移动:在电视摄像中,动态镜头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学会使用平移、倾斜、缩放和追踪等各种摄像移动方式,使画面更富有动感和吸引力。

在移动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手部姿势,以避免画面抖动。

7. 视角选择:选择正确的视角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感和体验。

尝试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拍摄,以获得多样的视觉效果。

低角度可以增加被拍摄对象的权威感,而高角度可以使场景更加广阔和宏大。

总之,电视摄像师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和概念,以能够在各种场景中拍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摄像师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为电视节目的成功做出贡献。

电视摄像基础

电视摄像基础

电视摄像基础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电视画面?电视图片是从电影图片中借来的。

“画”这个词最初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术语。

图片被称为图片。

因为这部电影最初是一部无声电影,所以它与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是平面艺术,通过二维平面(长度)再现三维空间的错觉。

人们习惯于把电影镜头称为电影图片。

由于电视剧与电影的密切关系,以及创作中使用的艺术手段相同,电影艺术、电视和电影中的一些术语可以笼统地使用,它们在概念上基本相同。

电影图片的定义是:“连续电影中的图像似乎是由相机一次性拍摄的,没有中断,无论它有多长,都被称为镜头”(即图片)(电影概念第19页)。

这个定义也适用于电视画面。

有些书说: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它指的是从启动到关闭记录的一段影像资料。

这样说也不错,但不够严格。

一些图片是通过多次打开和关闭来完成的(例如停止并再次拍摄、卡通和木偶电影)。

只要它看起来是一个连续的拍摄,它就是一幅画。

电视画面不仅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摄像机造型的基本单位。

一张照片的时间可以长到几分钟,短到几秒钟,甚至短到不到一秒钟,只有几帧。

例如,闪电和炮击可以在三到五帧中形成一幅画面。

1、画面和镜头一般可以使用电视画面和电视镜头。

它们是一个对象的两种名称,但由于不同的场合,它们有自己的选择。

例如,在导演部和制作部,它被称为镜头而不是图片,在摄影和摄像部门,它通常被称为图片。

2.图片和框架画面和画幅也是两个不同概念。

画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像帧(简称为帧)。

电视觉画面由画框构成,画框是画面的物质形式。

电视的帧速率为25帧/秒,每幅画面由一定的时间组成,也就是说,它由若干帧组成。

画框静止,当图片移动时,每个画框仅停止1/25秒。

除了通过固定摄影拍摄静物,每个相框的图像也会有所不同。

3.图片和像素电视画面的图像是借助于摄像的光电转换,显像的电光转换手段,通过布满屏幕上的小光点呈现出来的。

这些小光点称为像素。

像素的多少及其排列的密集程度,决定着图像的清晰度。

一、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一、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4、白平衡调整 (1)是否要调白(什么情况下不用调白) (2)在什么光线下调白(最终想要的效果) (3)对什么调白(偏色处理) (4)PRST(预置)和FAW (全时自动白平衡)
提醒:(1)先设滤色片再调白 (2)调白时用自动光圈,增益用L档。

各类彩色电视节目,最终将作为视觉形象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因此, 对重现色彩处理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内容的表达,电视制作质 量的高低。重现色彩的逼真度,是彩色摄像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不仅决 定于摄像机本身,而且还受到照明光源的种类和方法以及白平衡调整的技术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光源色温的判别、标准白的选择及白平衡的调整是拍摄 理想画面的关键。 1、白平衡调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范 选定滤色后,调白平衡的方法很简单了: 白平衡值的存储 A、B两档相当两个文件夹,在手动白平衡的时候随便先一个就可以了。它起 的作用是将白平衡存起来。保证拍摄。 此调整流数值将自动地存入存储器A或B中。需要存储不同照明条件下的白平 衡值时。使用时可在存储A或B中存入两个不同的白平衡值。 两个独立的存储器A和B中分别存放的白平衡值,只需将WHITE BAL(白平 衡)开关转向A或B,就可自动地得到存储在案的白平衡值。这一功能可使在 两种不同照明条件下进行的摄制取得较容易。

3、非常规白平衡调整的技术 根据拍摄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能使景物的色彩逼真地重现。 但是某些画面为了强调艺术效果,有时并不需要忠实地重现原来的色彩,而是根据内 容情节,对被摄景物的色彩进行再创作。 若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形成白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例如,蓝与黄、 红与青等。由于卡纸所给出的基准白是摄像机在白平衡时确定红、绿、蓝幅度比例的 依据,因此,在拍摄中可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来控制画面色调。例如, 用淡红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时,不论照明光源的色温如何,均可通过自动白平衡调整 电路控制增益,使红信号的幅度减小,即增大绿、蓝信号的幅度,使之满足 ER=EG=EB,从而使淡红色的卡纸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白色。由于淡红色的卡纸与标 准白的差别不是因照明光源色温的高低所引起,所以,当用该摄像机拍摄同一光源下 的景物时,就会因绿、蓝信号幅度的增大而使所摄的画面铺上一层淡青色,从而形成 冷色调。同理,若把卡纸换为淡青色,自动白平衡的结果将通过增益控制使红信号的 幅度增大,给画面增添暖色调。卡纸所含红色或青色的比例越大,所获得的冷或暖的 程度越高。由此可见,偏色卡纸所确定的红、绿、蓝合成比例,正是增大了卡纸偏色 的补色,也就是说,白平衡是平衡在偏色的补色上,其实质是使白平衡“不平衡”而 获得所需要的色彩。根据这个原理,若在卡纸上有意掺入某种颜色,然后按常规方法 调整白平衡,则画面将偏向卡纸偏色的补色。 若选择卡纸含任一端的颜色,在调整白平衡后画面则偏向另一端的颜色。用天蓝色卡 纸调整白平衡后得以实现。又如,在四集电视系列片《南天头雁》中拍摄夕阳下海边 织渔网的场景,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整白平衡,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电视摄像课程知识点总结

电视摄像课程知识点总结

电视摄像课程知识点总结一、摄像机基础知识1. 摄像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摄像机由透镜、成像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录像设备等部分构成。

透镜是将摄取的光线聚焦到成像器上的部件,成像器是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的部件,图像信号处理电路是处理和增强电信号的部件,录像设备是将图像信号记录下来的部件。

2. 光圈、快门和增益的调节光圈大小决定着摄像机摄入的光线量,快门决定摄像机曝光时间的长短,增益用于增加图像信号的强度,使得图像更加明亮。

3. 白平衡和色彩校正摄像机需要进行白平衡的校正,以保证拍摄的图像色彩真实,清晰,色彩还原准确。

4. 对焦和焦距的控制对焦用于保证拍摄的图像清晰,焦距控制用于调节画面的大小和透视效果。

5. 摄像机的基本参数分辨率、帧率、码流等参数是摄像机的基本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二、摄像构图与镜头运动1. 摄像构图的原则摄像构图需要根据画面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意图进行合理的构图,包括对角度、远近、大小、形状、位置、色彩等进行合理的安排。

2. 镜头运动的基本技巧各种不同的镜头运动技巧如追焦、推拉、旋转、平移等,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表达画面和情绪。

3. 平稳镜头运动摄像师需要掌握手持摄像机的平稳运动技巧,避免画面抖动和晃动。

三、摄影语言与视觉艺术1. 深度、透视和比例了解深度、透视和比例的概念及其在摄影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摄像师构建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的画面。

2. 光影和色彩光影和色彩是摄影语言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摄像师需要掌握光影和色彩的表现方式,以创造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的画面。

3. 音乐、声音与图像音乐与声音在电视摄像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摄像师需要了解如何将音乐与声音与图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氛围感和戏剧性的作品。

四、电视摄像技术1. 单机拍摄与多机拍摄单机拍摄是指一个摄像师用一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多机拍摄是指多个摄像师使用多台摄像机进行协同拍摄。

摄像师需要了解单机拍摄和多机拍摄的技巧与要求。

摄像基础之电视摄像技术与技巧

摄像基础之电视摄像技术与技巧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 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 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 影像的。
精选课件
8
电视摄像基础
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 CCD
【 Charge Coupled Device 】它是一种电子传 感器。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 每秒24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 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 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而电视 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 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精选课件
11
电视摄像基础
2.电视摄像机的组成 电视摄象机是一个集光、机、电于一身的
影像摄取工具,他的主要任务是将景物影 像的光学信号转换成为电视信号。以专业 的摄录一体机为例,从外形结构来看可分 为以下几部分。
精选课件
12
电视摄像基础
摄像镜头、寻 像器、摄像头、 录像包、随机 麦克、电池包、 电缆接口七个 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CCD 的感光性能正在被 不断地改进。尽管作为感光材料,它在许 多方面都无法与胶片媲美,但它以自身独 特的影像风格 在市场中引领着另一番风 景。
精选课件
7
电视摄像基础
第一节:电视画面的摄取
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 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 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 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 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 便携式摄录一体机 】
精选课件
13
电视摄像基础
3.摄像机的主要构件 1)镜头 2)成像装置
3)寻像器
精选课件
14
电视摄像基础
镜头:镜头是 摄像机的眼睛, 是取景与拍摄 的重要光学装 置(一般都是 变焦距镜头)。
精选课件
15

2024版3月22日电视摄像班入门

2024版3月22日电视摄像班入门

如何适应电视摄像的未来发展
持续学习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摄像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己 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创新
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 表现形式,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拓展视野
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 路,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电视摄像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电视摄像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早期的电视摄像机体积庞 大,操作复杂,成像质量较差。
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摄像机逐渐变得轻便、易于操作, 成像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电视摄像艺术也逐渐 发展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数字化时代 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摄像领域,使 得电视摄像在画质、色彩、特效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03
不同类型摄像机的构造与原理
如数码摄像机、胶片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它们在构造和工作原理上
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相似。
电视摄像的基本参数与设置
电视摄像的基本参数
01
分辨率、帧率、码流、画幅比例等。
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
02
白平衡调整、曝光控制、色彩调整等。
不同拍摄场景下的参数设置
03
如室内、室外、运动拍摄等,需要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参
数设置。
电视摄像的色彩与光线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轮、色温、色彩三要素等。
光线的基本知识
光源类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线方向、光线性质等。
色彩与光线的运用
如何利用色彩和光线来营造氛围、突出主题等。例如,使用暖色调来表现温馨的氛围,使用 冷色调来表现清新的感觉;利用逆光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利用侧光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等。

第二章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第二章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二、摄像机的镜头
镜头的外部组成
镜头的内部组成
遮光罩
变焦演示 效果
法兰焦距调整(后焦距调整)
(1)将镜头光圈(IRIS)选择器设在手动 (M)的位置。 (2)将光圈环转到f/1.4(完全打开)。 (3)在3米左右的地方放置随本机提供的 法兰焦距调整测试卡,然后调整光线, 以便在f/1.4光圈时获得理想的视频输 出水平。 (4)松开法兰焦距(F.B)固定钮。
摆平三脚架。

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在拍摄过程,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 起幅、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缓慢、均匀。 如开始动时,应是缓慢起动,为匀加速运动,到一 定速度时保持匀速,至落幅时,要慢慢减速,为匀减速。 推拉时控制好变焦杆,变焦过程中速度均匀。
摇摄时要控制好,使把手(或机身)的转动速度均

摄像机操作要领实例
三、摄像机的调整和运用技巧


1、白平衡的调整(自动调整、手动调整) 手动调整的步骤:
(1)
滤色片号 0 1 适用的光源色温 关闭光圈 3200K 碘钨灯、日出日落 适用环境
2)聚焦要准。
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于主体运动(水 平方向)或距离远近的变化(垂直方向),有时需要跟
焦点,即随主体的移动变化而变焦,以保持清晰。聚焦
时要赶前不赶后。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 或试验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
或远距离拍摄。 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
6、实拍
观摩:电视摄像工作
摄像机的调整:
1、聚焦的调整。
2、选择滤色片。
3、调整黑白平衡。 4、调整光圈。 5、增益调整。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电视摄像基础知识一、摄像员类型1、技术型摄像: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也不能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像。

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123为了41、暂停状态不宜过长。

录像机的录制和放像暂停状态时,录像机中的磁鼓都是处于调整旋转状态,而磁带绕紧在磁鼓上静止不动。

暂停时间越长,磁头与磁带间的相互磨损越严重。

目前录像机均有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使磁带松驰而与磁头脱开。

虽然如此,也应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

2、拍摄前应提前录制5~10秒。

这是因为录像机从停止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行走有一个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的图像是不稳定的。

另一原因是,后期进行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带上镜头的入点之前必须有至少5秒钟的连续稳定画面,以此信号作为编辑录像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

精心整理如果不够5秒,则编辑点画面会跳动。

3、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

例如记者在现场报道完,不要立刻关机,应该让记者不出声地再停留几秒。

这样为下一个镜头的编辑留出余地。

同时,考虑到后期的技术要求,拍摄的画面长度要比实际用的时间长。

4、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因为转场镜头是维持两个镜头之间连续性的简短镜头,非常有用,但它必须与实际事件有联系。

被摄体入画出画,近向堵镜头,背向远离镜头等等。

还应拍摄些空镜头,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以备编辑时用。

5、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如交通事故,不能只拍撞毁6789CCD 机10111(1(2(323让它输出的红(R )、绿(G )、蓝(B )三路信号电平相等,还原出正确的颜色来。

摄像机不仅要调节白平衡,也要调节黑平衡。

电视摄像基础

电视摄像基础
(3)使用清洁带:
A.以放入录像带相同的方式防入清洁带。 B.按PLAY键,最多不要超过10s,按STOP键。 C.取出清洁带(勿倒带)再观看播放和录制的图像。 D.若图像没有恢复正常,重复A、B步骤,但重复操作 不得超过3次。 E.每次使用清洁带时请勿倒带,一直使用到清洁带卷 到头为止。清洁带最好只用一次。
长度不少于8s。全景12s;中景10s;近景、特写超
过8s。开始镜头的余量要多留5s以上,结尾时的镜
头余量不少于2s。拍摄每个镜头时,开机都要提前
3s~5s,至少拍摄8s有效长度的画面后,再推迟
2s~4s关机。每个镜头“宁长勿短”。
四.深入学习电视摄像基础
1.摄像构图基础 1)电视构图的运动性 2)电视构图的整体性 3)电视构图的时限性 4)电视构图的制约性 4:3或16:9 5)电视构图的多视点性
复习摄像画面的构图布局(第一章)
2.固定拍摄
1.机架牢固 2.机身平稳 3.便于操作和控制
适用场合 1)远、大场面画面表现的场合 2)单构图画面表现的场合 3)需要对某一细小事物进行演示的场合
3.运动拍摄
1)推 (增强画面的逼真性和可信性。
(1)机位移动拍摄时要保持机身平稳。 速度均匀。
(2)调焦时,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始终保 持最佳的清晰状态。避免抖动。
B.有利于表现高大的物体 C.可实现一个镜头内视点的转换,进行 转场。
5.跟 比较自由地、长时间地表现运动物体。
6.综合运动拍摄
5.电视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1.电视摄像时应具有时序意识 1)镜头间的时序意识 2)镜头内的时序意识
2.电视摄像时应具有场面调度意识
1)什么是场面调度
源于戏剧艺术,后被电影和电视吸收。 电视场面调度是一个对画框的画面形 象和视觉效果进行安排和统筹调度的 系统工程。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一、摄像员类型1、技术型摄像: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也不能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像。

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选择拍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

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直接体现,减少创作环节,是今后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方向。

2、3为了41状态,而磁带绕紧在磁鼓上静止不动。

暂停时间越长,磁头与磁带间的相互磨损越严重。

目前录像机均有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使磁带松驰而与磁头脱开。

虽然如此,也应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

2、拍摄前应提前录制5~10秒。

这是因为录像机从停止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行走有一个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的图像是不稳定的。

另一原因是,后期进行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带上镜头的入点之前必须有至少5秒钟的连续稳定画面,以此信号作为编辑录像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

如果不够5秒,则编辑点画面会跳动。

3、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

例如记者在现场报道完,------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要立刻关机,应该让记者不出声地再停留几秒。

这样为下一个镜头的编辑留出余地。

同时,考虑到后期的技术要求,拍摄的画面长度要比实际用的时间长。

4、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因为转场镜头是维持两个镜头之间连续性的简短镜头,非常有用,但它必须与实际事件有联系。

被摄体入画出画,近向堵镜头,背向远离镜头等等。

还应拍摄些空镜头,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以备编辑时用。

5、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如交通事故,不能只拍撞毁的车辆等,还要拍一下出事地点的路标或建筑物。

6、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1/3左右。

电视摄像基础技术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技术知识

电视摄像基础技术知识摄像基础技术知识,是对摄像机及有关拍摄配件基本结构、操作原理以及维护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摄像机的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中,有不少内容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尽管如此,摄像基础技术中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一些主要功能模式,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所以,不论摄像机品种怎样翻新,只要掌握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技术操作原理,任何摄像机拿到手里,要不了多久,就能得心应手。

第一节摄像设备摄像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及其有关的拍摄配件。

一、摄像机摄像机与电脑一样,属于不断更新换代的一种技术产品。

随着技术进步,摄像机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微电子固体摄像器件等几个技术发展阶段。

20年前的摄像机,录像设备部分需用一根电线与镜头部分连接,那时的拍摄非常不便。

如今,一体化的数码摄像机已广为大众所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摄像机将全面进入数字时代。

那时,摄像机不仅具有高智能的各种拍摄、回放、编辑功能,而且其画面的清晰度也将大大提高。

目前,按照技术指标划分,普通摄像机主要分为三种等级,即: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

图1、广播级摄像机:DVCAM高档摄录一体机-文件1951-07图2、兼容光盘数字信号的摄像机:专业蓝光盘摄录一体机(IMX+DVCAM格式)广播级的摄像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广电部新近颁发的有关电视图像和声音信号所要求的效果。

其价格比较昂贵,大多用于电视台的演播厅以及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上。

从技术上来看,广播级摄像机正常拍摄的镜头适用于国内任何电视台任何类型的电视节目。

专业级的摄像机,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广播级摄像机。

不过,其价格较之广播级摄像机要便宜很多,且小巧轻便,大多用于纪实性新闻的抓拍或***。

其拍摄结果从技术上来看,适用于国内电视台栏目节目,常见于新闻报道类型的电视节目,一般不用于艺术性较讲究的电视片拍摄。

家用级的摄像机,技术指标与广播级摄像机差距较大,主要适用于单位或个人拍摄录像资料,一般不适用于电视台的节目拍摄。

电视摄像基本技术

电视摄像基本技术

1 、摇镜头的画面特点
• 第一、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 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 觉效果。 • 第二、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 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 第三、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 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 觉注意力。
2 、摇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 第一、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 第二、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 多的视觉信息 • 第三、能够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 个主体的内在联系
8、拍摄中的要点
• 不管在拍摄中使用的什么手法,都 要注意镜头的平稳性,这是对一个 摄像师的基本要求。
电视采访的一般方法
• 在众多的电视表现手段上,电视采 访已成为编导者重要的创作手段之 一。 • 电视采访,就是通过电视手段进行 的采访。电视采访不仅有自己的规 律、特点和作用,也有自己的方法。
一、 生活式采访
3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第一、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 第二、摇摄速度会引起观众视觉感受 上的微妙变化 • 第三、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 完整与和谐
• 摇镜头是一个考验一个摄像师拍摄技 术的镜头。 • 首先,考虑到你这镜头的应用是不是合 理(摇镜头是用来交代两个拍摄对象之 间的空间关系) • 其次,就是这个镜头的质量(稳、匀、 准)
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
镜头拍摄的种类
• • • • • • • 影视镜头拍摄不外乎这么几种方式。 一、推; 二、拉; 三、摇; 四、移; 五、跟。 六、固定镜头
一、推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 推镜头是用推摄方式拍摄的运动画 面。 • 推镜头在影视作品中非常常见,是拍 摄的基础。
• 一、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推镜头在将画面推向被摄主体的 同时,取景范围由大到小,随着次要 部分不断移出画外,所要表现的主体 部分逐渐“放大”并充满画面,因而 具有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电视摄像技术基础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电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式和技巧。

2.1 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摄像机一般由镜头、主机(包括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寻像器、话筒、附件几部分组成。

其部结构如图所示。

所有的摄像机,都以同样的基本原理工作: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

具体过程是:景物通过透镜组聚焦在摄像器件的“靶面”上,透镜组可进行聚焦、变焦及光圈调整。

“靶面”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它能按照像的亮暗程度将光学像变成电信号,并经过电路处理后,送至录像单元,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话筒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成电信号,与图像信号同时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一.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形式相似,摄像机的镜头也是由若干组透镜组成的,被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在摄像器件上。

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

固定聚焦镜头又可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

而变焦镜头则是把这三类镜头组合在一起,并可以在相互之间连续变化。

现在广泛使用的是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为变焦倍数。

1.镜头的焦距从技术上讲,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镜头中的影像聚焦的那一点的距离(如图)。

从操作上讲焦距是镜头的一个基本特性,它可以决定影像的放大倍数和镜头所摄的水平视角的大小。

焦距愈短,水平视角就愈开阔,影像也就愈小。

标准镜头拍出的景物的大小、比例、距离感与人眼直接看到的景物最接近。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拍出的景物比标准镜头小而远,但可视围广、视角大。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可以把远处的景物变近、放大,但视角小。

三种不同镜头的成像效果如图所示。

因此,焦距决定一个特定的摄像机视域的宽广,对变焦镜头而言,镜头可在其最宽的水平视角到其最窄的水平视角的整个围连续变化,水平视角在变焦过程中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变窄,被摄物体随之变大,摄像师可从任一焦距开始以任意速度推、拉变焦镜头,以改变被摄体的大小和水平视角的围。

2.镜头的聚焦当穿过镜头后部的光线准确地汇聚在摄像管的屏面上时,该摄像机图像便处于焦点调好之中了。

由于这个距离随着镜头的焦距以及摄像机至被摄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不断地调节镜头和摄像管之间的距离,以便保持准确的聚焦。

镜头最前面的一组镜片就是聚焦用的,旋转其外环即可进行调整。

聚焦调整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可以通过机上的控制键进行选择。

对变焦镜头最基本的要变焦时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不变。

被摄体离摄像机镜头愈近,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就要愈大,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所有镜头(变焦和固定焦距的镜头)均有一个最小的被摄体聚焦距离,亦即被摄体和镜头之间可以允许的最短距离,在此距离上仍能获得对焦清晰的图像。

一般地说,焦距较短的镜头比焦距较长的镜头可以拍摄距离镜头更近的被摄体,因为短焦距使得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无须很大也能进行清晰地对焦。

然而,随着焦距的增加,镜头与摄像管之间的距离也要随之加大。

3.镜头的光圈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

当外面光线强时,应缩小光圈,当光线弱时,应增大光圈,使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到的图像不致过亮或过暗。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指数F表示。

F的标称值通常为这样一组数字: 22,16,11,8,5.6,4,2.8,2,1.4,1.2……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如图所示。

镜头上往往都标出其最大光圈数如“F1.2”。

二.摄像单元摄像单元的作用是把经过镜头送入的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再经过各种电路处理,最后得到被称为视频信号的电信号。

1.摄像器件摄像机使用的摄像器件可以是摄像管或CCD半导体片。

外界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恰好落在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

感光面上排列着许多感光小单元,称为像素。

每个像素都可把感受到的光线变成电信号。

在同一面积的感光面上,像素越多,分辨图像能力越强,获得图像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我们把分辨图像的能力称为解析力(分解力),用在整个画面的水平方向上能分辨多少条黑白相间的线条来表示。

如水平分解力为600线(TV线)表示在荧光屏上有600条黑白相间的垂直线条能看清楚。

摄像器件的各个像素将产生各自对应图像的电信号,其中包含了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度等各种信息。

图像的亮度是指整个图像的明暗程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亮暗部分的对比程度(或黑白反差度);色度包括色调和色饱和度,色调表示图像的颜色,色饱和度表示颜色的浓淡深浅。

所有这些电信号送到后面的电路中进行加工处理。

2.信号处理电路图像信号处理有许多环节、方式与步骤,这里主要介绍几部分。

(1)增益增益即电路对信号的放大。

从摄像器件送出的电信号非常微弱,必须通过电路把信号放大到一个标准值,以便送到录像机及监视器的荧光屏上。

信号的大小随被摄物的明暗程度变化而变化。

在光线较暗的场合拍摄,光圈又开至最大仍不能得到正常的图像,这时就需加大增益。

增益的单位是分贝“dB”。

信号每放大一倍,相当于增益增加6分贝。

正常的增益是 0dB,增益—般分为+6dB,+9dB,+12 dB,+18 dB,+24dB等若干档,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选择使用。

增益越大,摄像机在暗处拍摄能力越强,其灵敏度便越高。

摄像机灵敏度指标可表示为当一台摄像机处于最大增益时,拍出亮度合适图像的最低环境照度,单位用勒克司(LX或LUX)表示。

但是,增益越大时,电路中的噪声也同时被放大,在图像上表现为杂波增加,颗粒变粗,信杂比(有用信号与杂波之比)下降,画面质量受损。

(2)白平衡白平衡电路是图像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图像色彩还原的准确程度。

白平衡是摄像中的常用名词之一,要理解白平衡的概念,还得先从光和色说起。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在380-780nm(纳米)围,不同波长的光波在人眼不仅引起光亮的感觉(亮度),而且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波长由长到短变化时,人眼感觉的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合称为光谱。

白色光则是由各种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起来作用于人眼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的颜色不仅与其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照射它的光源密切相关。

物体被光照射时,能够吸收某些波长的光,反射或透射另一些波长的光,这部分反射或透射的光作用到我们眼中引起的颜色感觉就是物体的颜色。

例如在日光照射下,红花能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而呈现红色;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因而呈现白色。

如果用红色光照射白色物体,则会呈现红色。

这表明,光源的色调会影响人眼对物体的颜色感觉,因此要正确再现物体的颜色,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光源。

光源的色调通常用色温表示。

将一种“绝对黑体辐射体”(如一个绝对不反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碳块)燃烧,在不同的温度,它发射出的光的颜色不同,当某一类光源与绝对黑体在某—特定温度下辐射的光具有相同的特性时,这个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来表示,单位为K。

开氏温标的0K为摄氏温标的—273℃。

任何光源,都可用色温来表示。

以下列出几种典型光源的色温:由此可以看出,光源色温低,光线偏红;光源色温高,光线偏蓝。

要正确再现景物的色彩,就必须控制光源的色温。

摄像机将其拍摄下来的信号再经荧光屏还原成图像显示出来时,应该仍能反映出原来的颜色,这就是色彩还原。

自然界物体的颜色成千上万,摄像机如何处理如此众多的颜色呢?人们发现,颜色的种类虽然多,但都可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在摄像机中只要对这三种基本颜色分别进行放大处理即可合成各种色彩。

白平衡电路实际上就是可对这三种颜色对应电信号分别调整放大的电路。

因为白色刚好包含了全部三基色,如果白色调好了,其他色也就正确了。

而且白色也是个敏感的颜色,最容易看出是否偏色。

因此,摄像机调白平衡是以白色物体为基准,调整电路中对红、蓝两种颜色的放大量(绿色的放大量保持不变),以达到白色平衡,使其输出到电视机荧光屏上时,能够不偏色地显示出原白色图像,如图所示。

只要白色图像正确还原了,其他颜色图像也就能够得到正确的显示。

(3)信号数字化对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当今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后的信号在进行传输、处理和存储时有许多优点,如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损耗小,易于元件集成化,便于大量快速存储,便于与计算机联机处理等。

数字化是摄像机提高使用性能,增加新功能(如数码变焦、油画、频闪、静帧效果等)的基本条件。

3.控制电路摄像单元中,还有许多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摄像机的各种功能:有些功能是自动控制,如自动聚焦、自动光圈等。

通常自动控制是通过检测电路检测出偏离状态,经过比较计算,产生一个误差电压,再送到控制电路将偏离状态纠正成正常状态。

有些功能是手动控制,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三.录像单元录像单元就是一台录像机,其功能是把摄像单元送来的视频信号和话筒送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它也可以作为放像机来使用。

录像单元由机械系统(磁头、带仓、走带机构)和电路系统(记录与重放电路、伺服电路、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1.机械系统(1)带仓带仓是放入和取出磁带盒的精密机械系统,通过触按EJECT按扭,带仓可自动升起,便于取放磁带。

(2)磁头磁头是录像机的重要器件。

它的功能是把电信号变成磁信号。

录像机的磁头包括音频磁头、视频磁头、消磁磁头和控制磁头几种。

其中视频磁头是录像机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件,保持清洁的使用环境,使用高质量的磁带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对提高录放质量和延长机器使用寿命,都是非常重要的。

(3)走带机构当磁带盒放入带仓后,走带机构会把磁带从带仓中拉出缠绕在磁鼓上(称为穿带)。

录像开始后,走带机构中的主导轴与压带轮负责驱动磁带,使磁带以标准速度匀速运行。

录像完成后,则可使磁带从磁鼓上退下并自动收带进盒中(称为退带)。

2.电路系统(1)视频信号记录与重放电路记录电路对从摄像单元送来的视频信号进行亮度与色度信号的分离、亮度信号调频、色度信号降频、预加重等技术处理后再录制。

放像时重放电路则把从磁带上获得的信号进行色度信号升频、亮度解调、去加重等处理而得到标准视频信号。

(2)音频信号记录与重放电路从送人录像机的声音信号(话筒和线路)中选出一路,经放大处理后,送到声音录/放磁头录制。

重放时,从声音录/放磁头拾取微弱信号,经放大处理后送出。

(3)伺服电路伺服电路能精确控制磁鼓旋转的速度及磁带行走的速度,使两个速度保持同步,录制时能在磁带上录出标准的磁迹,重放时保证磁迹与磁头对准,使磁头在高速旋转时能准确地从视频磁迹上拾取信号,从而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

(4)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通过控制按钮的操作确定录像机的工作状态,控制磁带的运行。

还可通过自动控制电路进行带头带尾自动检测、长时间暂停后自动停机、潮湿自动停机等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

四.寻像器摄像机的寻像器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监视器,作用是用来取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