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大型古洞室群变形破坏方式及加固方法研究
古建筑修复与加固技术分析
古建筑修复与加固技术分析1钢筋加固法钢筋加固法的应用主要针对古建筑中的砖砌墙体由于年久失修造成的开裂和倾斜。
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是外部的钢筋加固法,一种是内部的钢条锚固法,其中外部钢筋加固法是指用钢筋环绕砖墙砌体外围将砖墙砌体连接为一体,并用螺栓开展紧固,强化区域砌体的整体性和构造强度;内部钢条锚固法是指在砖墙的砌体上开洞埋入钢条,并用拉紧绳连接钢条和锚点,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拉紧力以遏制砌体的倾斜和开裂现象继续恶化。
针对教堂出现的竖向裂缝问题,采取外部钢筋加固的方法开展加固,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的上层外表面使用2根直径为36mm的钢棒加固,并用松紧螺栓开展连接,根据建筑的裂缝数量、大小和建筑构造的受力能力对钢棒松紧开展调节,并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对松紧度开展适当调节。
针对教堂存在的倾斜问题,主要采用内部钢筋加固法开展加固,在整体构造较为完整的墙体上开洞,插入钢棒并在墙体的外部锚固,在发生倾斜较为严重的建筑体外墙上选两处中间位置,插入钢棒与锚固点连接,遏制甚至纠正建筑的倾斜现象,锚固做法如图2所示。
2水平砌缝插入钢棒填补法因为建筑时间过程和当时建筑技术水平的限制,古建筑在漫长的岁月中会发生肉眼难以观察的裂缝和倾斜,这些裂缝和倾斜虽然都不严重,但是数量众多大量积蓄下很可能会导致古建筑的突然倒塌。
针对古建筑的这种渐变性的损伤维修主体通常会使用水平砌缝钢棒插入填补法,在古建筑的关键位置和损坏比较严重的位置砌体上开凿水平砌缝,在开凿过程中对于较大的缝隙可以使用砖石弥补,较小的则插入钢棒弥补,平行钢棒之间借助碗直钩相互连接,垂直的钢棒利用特质连接构件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承重构造,分担原有砌体担负的重量,在施工完成后在凿缝的外部施以砂石填补,使砌体外表如新。
具体插入和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
针对教堂外墙出现的细微裂缝现象,采用水平砌缝插入钢棒填补法开展修补和加固,具体加固步骤是在教堂出现裂缝较为集中的墙体外部开凿平整的通透砌缝,将砌缝中松动的砖块取出补充已准备好的完整牢固砖块,同时在开凿的砌缝中插入直径为6mm的不锈钢棒,并根据墙体的裂缝构造对不锈钢钢棒开展连接,形成砌体内部完整的钢承重构造,在完成施工后以建筑外表面一样材质的非膨胀填料对凿缝开展填补,并在最外层涂抹与建筑外墙一样颜色的石灰砂浆或涂料。
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类型及加固方法
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类型及加固方法欢迎投稿留言交流木结构的破坏类型及加固方法中国古建筑以木建筑为主,它们因其独特的受力性能,能够历经风雨,保存至今,如建于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木结构本身材料的腐朽老化,再加上修缮工作不及时,许多古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下降,甚至处于体系破坏、结构坍塌的危险境地。
中国古建筑是人类各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是连接历史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保护好这些古建筑,使其能够长久保存下去,是我们当代建筑者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所以研究木结构的加固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1类型木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荷时间长久,加之木材老化等原因,会导致木结构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发生破坏。
木结构常见的破坏类型有以下几种:开裂木材在加工过程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发,木材表层和内部干燥速率不同,导致木纤维内外收缩不一致,从而产生裂缝;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受荷,加之木材老化,其抗拉、抗压、抗弯、抗剪性能下降,从而在外力下产生裂缝。
腐朽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等,当木材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时,会滋生真菌的繁殖,从而导致木材产生腐朽,遭受彻底破坏。
常见的腐朽部位有柱脚、柱头、柁头和后檐檩等。
腐朽可使构件的受力截面积减小、承载力降低,对结构非常不利。
变形木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但由于木材老化,造成承载力下降,或者结构负荷过重,可能导致变形超过规范允许值。
构件变形过大,不但影响美观,也给结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拔榫卯榫连接是古建筑木结构连接的主要形式,常用于柱与柱、柱与梁、梁与梁之间的连接。
在长期受荷情况下,加上木材自身的收缩等因素,卯榫节点容易松动,发生拔榫现象。
拔榫使梁柱的受力截面积变小、承载力降低,对结构整体产生不利影响。
蛀虫侵蚀木材的主要对象是白蚁,白蚁喜阴,多数分布于南方,所以南方木结构易遭虫蛀,北方相对较少。
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龙游石窟3号洞室结构稳定性 的初步研究冰
潘斌杰鲁红权蔡琼霞张林平童小宝 浙江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浙江省龙游县的龙游石窟约开挖于2000多年前,龙游石窟埋置深、跨度大,千年来保持稳定。近期 观察其柱子和顶板之间出现了弧形裂缝,对洞室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Ansys对3号洞结构的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解释了弧形裂缝出现的原因,并给出在二次重力加载下位移会出现线性增加,这将会对结构稳 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还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对龙游石窟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龙游石窟;稳定性;弧形裂缝;有限元分析
5.29~6,3
些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如中科院杨志法领导的课题组对龙
游石窟的结构和地质进行了广泛研究m31。 如今,这一地下宏伟建筑群正在被诸如风化等环境因 素的改变造成的各种侵蚀破坏,部分洞窒出现裂缝、岩柱 裂隙等灾害,因此保护龙游石窟的任务非常紧迫。龙游石 窟洞室群以在凤凰山发现的24个独立洞室为主,有专家分 析1—5拌洞后发现,由于洞室处于地表附近,且开挖年代久 远,受风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岩体拉裂,裂缝发育并且 不断扩张,围岩稳定性降低,洞窟安全隐患日趋严重。这 些裂缝的出现,说明洞室的稳定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岩柱 和顶板上裂缝的发育大大影响了洞室的稳定。因各种因素 的作用,许多石柱已出现大量风化或应力裂缝,其岩体强 度也显著降低。一旦裂缝发展贯通石柱发生整体破坏,势 必破坏石窟洞顶的稳定,造成洞顶坍塌。但由于对洞体的
表1 岩石类型 密度/(kg/m3)
2300
l,均属弱酸性。由此可见,龙游石窟的保护存在
不利的条件。保护这一不可移动的文物任重道远。
3
围岩力学参数 龙游石窟的岩性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
石窟顶板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
第25卷第1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5 No.1 2006年1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2006 石窟顶板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王芝银1,杨志法2,李云鹏1,张路青2,郑舰3(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3. 浙江省龙游县文化旅游局,浙江龙游 324400)摘要:龙游石窟5号洞顶板在多处有破坏痕迹和离层变形,经现场调研和实测,在洞室出口处顶板离层变形达75~78 mm,侧面岩层出现悬臂梁式的破断现象。
为了探讨龙游石窟5号洞顶板破坏过程,了解洞室的长期稳定性,基于最大拉应力追踪法和岩石断裂过程的反演数值模型,利用现场实测破坏形态及变形数据,对5号洞进行了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
在反演分析过程中,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27种数值模拟方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获得了洞室顶板岩层与薄夹层的流变参数和其他敏感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
利用所获得的参数最佳组合方案,对洞室进行了长期稳定性分析和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洞室出口处顶板离层变形达54.24 mm,断裂部位与现场破断部位基本相同。
此外,流变模拟分析中出现在洞室深部的顶板离层也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现场观察到的表观变形形态比较相近。
关键词:数值模拟;石窟;流变断裂过程;离层中图分类号:O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01–0009–06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BACK ANALYSIS OF RHEOLOGIC FRACTURE PROCESS OF LONGYOU GROTTO ROOFWANG Zhi-yin1,YANG Zhi-fa2,LI Yun-peng1,ZHANG Lu-qing2,ZHENG Jian3(1. Facult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3. Culture and Tourism Bureau of Longyou County,Zhejiang Province,Longyou,Zhejiang324400,China)Abstract:There are some damages and separating deformation in the roof of Longyou grotto No.5. According to in-situ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separating deformation of roof at the grotto exit accumulated to 75–78 mm,and there are damages and fracture phenomenon like cantilever beam at lateral side of grotto roof.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racture process of the roof for grotto No.5 and long-term stability,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back analysis of rheologic fracture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in-situ damage pattern and deformation data,based on the tracking method of maximum tensile stress and the back analysis of rheologic fracture presented by the authors. In the process of back analysis,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is used to design 27 kinds of the schem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optimum scheme of parameters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rheologic parameters of rock layer,thin double-layer and other sensitive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the process of rheologic fracture are analyzed by utilizing the obtained optimum schem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parating deformation of the roof at the grotto exit is 54.24 mm and the fracture location is same as the location of in-situ fracture. In addition,the separation deformation of roof at the收稿日期:2004–09–16;修回日期:2004–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4049,40272112)作者简介:王芝银(1956–),女,博士,1982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古建筑修缮中木构架解体和加固方法
古建筑修缮中木构架解体和加固方法作者:张永庆来源:《天工》2018年第05期[摘; ; ; ; 要] 中国现存的古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历经百年风雨侵袭,很多建筑都需要进行修葺。
那些年久失修的木构件建筑,其整体构架常见的问题是木质结构老化、糟朽、劈裂、歪闪、虫蛀等,这些问题是由地震、常见风向、局部地基下沉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此种情况下,残损文物构件特别是木构件应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尤其是一些经过加固后能够满足承载功能、结构功能需求的构件都应该继续维护保留下去。
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古建筑木架构的修缮维护,使其相应的历史特征、历史信息、工艺手法得以传承,古建筑修缮工作中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理念;古建筑;木结构;解体;加固;方法木架构的解体和加固是古建筑修缮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以古建筑的修复为例,拟通过古建筑解体、大木构架修缮、屋面木结构修缮等几个方面,对古建筑木架构的修复、修缮工艺、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古建筑修缮工作的顺序开展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文物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免遭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破坏,在瓦顶未拆除之前,搭设保护大棚;另外还需在已规划的施工场地内支搭检修大棚和构件存放室。
1.大棚的顶面需较瓦面升高1.5m~1.8m。
2.保护棚的边沿分别较屋檐外伸出1.5m。
3.清理现场:拆除后的各种砖、瓦、木、石等大量构件需要在现场分类码清点修复。
4.拆除工具:施工前应将所需脚手板、铅丝、撬棍及起重设备等准备齐全。
5.编号:为防止拆除过程中构件错乱丢失和安装时不被安错,在拆除前应根据建筑的结构情况,绘制拆除记录草图,并按结构顺序分类编号注明图上,拆除构件时应用记号笔在木构件端头贴纸做记号,拆下构件应制作登记表以便查核。
二、绘制拆除记录图及编号在绘制拆除记录图前一定要做好拆除前的勘查工作,标出现场与图纸不符部位后进行拆除,拆除记录图按照结构分为椽飞、檩、梁架、斗拱、枋、柱子等不同图样,拆除图绘制尽量简单为主,依次按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编号。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 曹人夫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曹人夫摘要:古建筑保护的有效开展,可以在提高历史文明研究成果和文化发掘成果的基础上,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重视古建筑保护效果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价值损坏保护1.1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某些方面看,古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而古建筑是一个城市、一个文明发展、变化、沉淀的重要见证,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印记。
古建筑的破坏,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失,也是历史文化信息的损失。
目前,古建筑的意义不在于能容纳多少人,而在于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和内涵。
虽然现在的城市大都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但无论其外观和结构如何,都缺乏相应的历史内涵。
它们只是外观古色古香的建筑物。
1.2民族精神的表达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古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
我国古建筑不同于西方建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我国的古建筑风格对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人们看到古建筑时,不仅会沉浸在古建筑的优美风格中,还会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的爱国情怀,实现古建筑的民族精神。
1.3受到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当代建筑设计是古代建筑设计的继承和演变,其建筑技术也是基于古代建筑技术的创新和优化。
因此,古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将古建筑中蕴含的艺术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既能提升建筑的整体美感,又能提升建筑的艺术氛围。
因此,古典美学风格和古色古香成为现阶段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设计潮流和设计理念。
2古建筑的常见损坏2.1石风化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砖石风化现象十分普遍,砂岩、汉白玉风化现象也十分普遍。
近年来,在我国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专家学者对石材的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视,但由于业界意见不一,对石材的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石材风化防护的研究还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护效果,直接影响到古建筑中石材的防护效果。
龙游石窟3 #洞东区洞顶围岩稳定分析及加固措施
1工程概 况
龙 游 石 窟 位 于浙 江 省龙 游 县 城 北 3 m k 处的凤凰 山南麓 ,在 0 3k .8 i 区域内分布 n 着大 大/ / 24 个洞 窟 ,洞 室的 合理 布 JJ ,,
局 、精湛 的雕琢 工 艺和岩 石 力学 的充分 利用堪 称人 类壮 举 ,具 有极 高的 考古 和 旅 游价 值 。 3 洞处于 2 “ 与 5 洞之 间,洞室面积 ” 769I ,平 面上 呈 向东 和 向北 伸 出的 n “ ” 形 。东 区 毗 邻 2 洞 , 隔 墙 厚 约 2. 0 , 面积 为 : 南北 向 宽 1 0 ,东 西 向 m 4. m 长 1 .m,该 区洞顶重叠一 J ,小洞南 52 -/N , 北 向宽 6 ,东 西 向长 1 m ,重 叠 区 域 顶 m 0 板岩体厚度 0 3 .m,重叠面积 6 m . ~12 0 。 由于东 区洞 顶岩 体 裂缝 发 育 ,并 已 产 生掉块 ,塌顶 的可 能性 日趋严 重 ,并 已封 闭隔 离 ,禁止 游客 进入 该 区 。为保 证 洞 室 围 岩 稳 定 , 应 及 时 进 行 洞 室 加 固
因此在 洞顶 重叠 区域 ,造 成 岩体 所受应 力集 中 程 度 相 应 增 高 , 也 是 造 成 洞 顶 岩 体的 失稳变 形破坏 的主 要 因素 。 同时 , 因 围岩 表 部 形 成低 应 力带 , 岩体 松弛 ,又造 成 了岩 体 内部地 下水 向 该 区 汇集 ,地 下 水对 岩 体 浸泡 、软 化 、 溶 蚀 ,导 致 裂 隙 扩 张 ,岩 体 结 合 力 降 低 ,加 速 了岩 体 的 变形 破 坏 。 随着岩体的 自然风化、人类活动环境 的改变 及地下水 的作用 ,洞顶岩体变形加 剧 ,裂隙不断扩展 、延长 ,且 出现新的裂 隙。裂隙的切割 ,致使洞顶岩体完整性越 来越 差 , 由 完整 结 构 渐 变 成 孤 立 岩 块 的 碎 裂结构 ,同时 , 体的力学性能逐渐变差 。 岩 在重 力作用下产生掉块 ,最终导致洞顶塌 陷穿 顶 、洞 室 破 坏 。
龙游石窟保护工程的应用研究
龙游石窟保护工程的应用研究作者:杜建军杜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4期杜建军1 杜威2(1.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博物馆浙江衢州 324400;2.杭州铁路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地大物博的国都,在5000年的文化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工程。
龙游石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成就世人望尘莫及,它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自面世以来,它的伟大吸引力众多研究者,龙游石窟于近期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石窟的保护工作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文章将从文物现今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龙游石窟的特点,深入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在保护工程中的具体措施,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龙游石窟现状产生原因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a)-0024-02龙游石窟是一项伟大的地下人工建筑群,它有着“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美誉。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西部,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炎热的气候、高湿度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国的石窟界有一个补充,同时也考验着龙游石窟,以及保护工作。
龙游石窟作为一个地下工程,地下水对石窟的影响不可忽略,同样,沿海的温湿度也不得不考虑。
文章将从工程原因和非工程原因两个方面出发,工程方面:围绕龙游石窟,分析石窟岩石的成分等内在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非工程方面结合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龙游石窟现今破坏状况龙游石窟洞顶板、柱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破坏。
从已有的数据和资料显示,分析其破坏形式得出以下几种形式。
塌方破坏、变形破坏、风化破坏。
(1)在龙游石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破坏,塌方破坏。
我们发现,从1~5号洞,都有塌方,拱顶上部岩石产生破裂,自上而下裂缝延伸。
在长期风水化的作用下,塌方极有可能扩大,当产生通天塌方,将对龙游石窟是极大的损失。
(2)龙游石窟是古代人工开挖而成,它开挖于偏软泥质粉砂岩中,并且各洞室之间距离普遍偏小,所以变形问题不可避免。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對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大大提高,针对古建筑维修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
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加固,能够进一步保证古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后人更加直观地见证历史,也可以为后续的古建筑修复提供必要的参考。
标签: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加固措施1 对古建筑保护的原则1.1 保护修缮措施要谨慎保护古建筑需长期坚持,修缮出现破损的位置,并进行日常的维护。
首先,修缮古建筑时,必须要遵从保存其原有意义的准则。
进行修缮活动时,对缺损位置的修补要将其与原建筑结合在一起,保证修复后从外观上看与古建筑是协调统一的。
我们既要修复原有的结构,又不能让其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及信息价值等。
其次,修补的位置一定不要与原建筑有差异。
最后,应该尽可能地缩减修缮、补缺等操作的次数,必要修缮时的工作质量要达到标准,以避免进行再一次的修缮。
1.2 重建原则在时光侵袭下,许多古建筑已然残破不堪。
这些建筑所兼具的历史意义是无可估量的,它们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化现象,见证了一个时期的历史从开始到最终消亡的过程,是历史最好的考证实物。
条件如果达不到修缮要求,就需要对这些建筑开展重建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要考量各方面的情况,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方案的制订。
方案的完成需要深入实际、充分考证。
重建古建筑有可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消耗庞大的资源,更有可能破坏掉现有的遗址。
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保存遗址比重建更有意义。
1.3 保持原有建筑风格修缮古建筑的活动中,需要参考多方面因素,其中最必要的是同原有建筑的风格保持高度一致性。
其所展现的外观、建筑完成后的体积、所使用的原材料、色彩图案等均要与古建筑相吻合。
古建筑具有的风格是一个时代的展现,不可用当代的审美来随意变更原有建筑。
2 古建筑维修与加固2.1 木结构修复古建筑修复,必须遵照国家颁布的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修复。
在木结构修复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平拆卸的方式,将构建由上至下逐层拆掉,然后编号存放,在修配完成之后,在地面上先安装梁架部分,保证榫卯结合精准无误。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法-古建筑论文-历史论文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法-古建筑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古建筑作为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艺术以及科学文化状况,这其中,木结构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被广泛应用在宫殿、庙宇、居民、楼阁等建筑中,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族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射,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对于现存的古建筑木结构来说,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受到了自然力和人为的不断破坏,再加上多年来对其保护不够重视、年久失修,使得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绝大多数处于不同程度的残损状态,对其修缮加固已迫在眉睫[1].然而,科学合理地对现存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地震破坏分析是抗震加固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四川雅安7. 0 级地震后,笔者根据现场的震害调查,并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的构造特点,归纳总结了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针对出现的不同破坏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方法,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研究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按照古建筑木结构由下到上的次序对地震作用下木结构的破坏情况及破坏原因进行分析.1 地基基础的破坏不论是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保证上部建筑结构不发生倾斜和沉降的关键因素,地基基础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牢固性和寿命长短.对于古建筑木结构来说,地基基础主要由地基、基础和台基三个部分,地震作用下,地基基础发生破坏的形式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些古建筑的选址选在软弱土、液化土、附近地下有空穴或局部塌陷等不利地段,这样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引起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台基出现裂缝等; 还有一些古建筑建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洪水冲刷、泥石流等危险地段,一旦发生,将产生毁灭性的灾害( 如图 1 所示) ; 同时,当古建筑建立在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尖等,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震的顶端放大作用而使得震害更加严重[2]( 如图2所示)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地面的剧烈振动会导致剪切受力明显[3],台基砖砌体灰缝逐渐开裂并出现滑坡( 图 3 所示) ,且柱础石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较大的水平移位导致上部结构失稳,或者由于柱础石与上部结构的接触面仅限于柱脚截面大小,庞大的竖向荷载以及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使得柱础石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柱础石破碎而导致上部柱架失稳.同时,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得台基砖砌体发生酥碱( 如图4 所示) ,砌块材料本身发生破裂,地震作用下,台基基础很易发生变形; 另外,地下水位上升或地面由于排水不良或长期的积水,以及在现存古建筑木结构周围人为大量的取土,或在古建筑周围开展其它方面的施工( 如西安钟楼地铁施工的影响) ,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地基的承压强度,地震作用下容易引起地基基础发生沉陷性下沉.2 上部木结构的破坏分析2. 1 构件的破坏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形式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材料,木材不同于砌体、钢材、混凝土等材料,是一种非均质的、正交各向异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材料,其力学性质与其它建筑材料有着明显的差异[4].木材由于受光照、风干、雨雪、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随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老化、开裂( 如图5 所示) ,成年累月的受荷状态使其发生蠕变,各种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木材腐朽( 如图 6 所示) 以及虫蛀( 如图7 所示) 导致木材有效截面削弱等,这些因素使得木材的物理性能发生不可逆的衰退和劣化,从而降低了构件甚至整体结构的力学强度和安全可靠性,减少了其剩余安全使用年限.另外,木材自身的木节、斜纹、涡纹、扭纹等疵病对构件的残损也有着加速作用.对于额枋,由于两端的普拍枋压缩变形较大,使得昂与额枋的间隔减小,而跨中的补间铺作使得其间隔不能减小,只有额枋发生弯曲变形才能使得变形协调.而古建筑木结构各开间尺寸不等,但檩条及额枋的截面尺寸基本相同,因此,大开间( 当心间) 的檩条和额枋更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如图8 所示) .对于包在墙内的柱子,由于通风不良,容易潮湿导致腐朽,柱根更为明显,山蒸云,柱础湿[5]就是说柱根处容易潮湿导致腐朽( 如图9 所示) .在竖向,枓栱铺作层与普拍枋是以横纹受压传力,由于木材横纹抗压性能较差,且受构造尺寸的限制,栌斗底面与普拍枋接触承压面的面积很小,屋顶过大的竖向荷载超过了木材的横纹承载力,使得木纤维在横向发生切断、弯折、纤维分离、截面横向扩张、端头纤维撕裂等残损现象[6],造成普拍枋的受压变形( 如图10 所示) .对于枓栱,地震作用下,由于昂的歪闪或柱子的下沉容易使枓栱因受力不均而导致枓与栱之间的连接松动、歪闪或开裂( 如图11 所示) ,结构整体性能降低.2. 2 节点的破坏古建筑木结构梁柱节点多采用直榫和燕尾榫两种连接方式,施工设计时为了方便安装,一般将卯口的尺寸设计略微大于榫头的尺寸,榫与卯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这样在强地震作用下,榫头反复的拔出、挤压使得卯口逐渐变宽,节点松动,复杂的受力状态使得节点处发生榫头剪断( 如图12 所示) 或拔榫( 如图13 所示)的现象,同时,榫头由于年久收缩变形及腐朽,节点松动,节点的破坏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较大的变形甚至发生整体性倒塌.另外,当额枋发生竖向挠曲时,梁柱节点腋下的雀替容易发生弯曲破坏.2. 3 整体稳定性破坏由于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如图14 所示) 、柱根的超限滑移( 如图15 所示) 以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各部位压缩变形的不均匀性,地震作用下使得柱架由于整体倾斜( 如图16 所示) 和梁架歪闪( 如图17 所示) 导致结构重心发生偏移和错位,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整体性倒塌.2. 4 围护结构木结构古建筑的围护墙体一般较厚,采用碎石土,结构性能较差,与柱架在结构上并无拉结措施,因此,当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震时柱架的晃动以及弯曲变形会引起墙体的开裂( 如图18 所示) ,严重时甚至倒塌( 如图19 所示) ; 对于部分柱架的柱根腐朽下沉,使得柱架的梁枕直接压在砖墙上,墙体由于应力集中被压酥出现大裂缝[7],同时,由于墙体和柱架的抗侧移刚度相差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柱架与墙体的运动不协调导致墙体损坏或倒塌,特别是沿纵向,柱架的位移比墙体大得多,易导致山墙倒塌[7].对于屋面围护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杂草丛生、漏雨积水,再加上瓦面的破坏,使得屋顶出现一定程度的渗漏现象,并加剧了木构件的腐朽;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大屋顶的刚度和质量非常大,造成屋面分配的地震作用较大,使得地震时屋顶琉璃瓦下滑( 如图20 所示) ,瓦件开裂、松动或被震落,屋顶装饰震碎( 如图21 所示) .3 古建筑木结构抗震加固研究由于木材资源的缺乏以及我国保护文物的政策性要求,不可能大面积的采用替换新材的方法来修缮和改造破坏的木结构古建筑.因此,科学合理的修缮加固成为今后古建筑木结构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以上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原因的分析,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的构造特点并结合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的保护原则,系统归纳总结了适宜于木结构古建筑加固补强技术的加固修缮方法.3. 1 地基基础的加固加固地基基础就是为了防止由于地基基础的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使地基基础经加固之后尽量恢复其原来的平整状态,并保证具有足够的承压能力,以延长现存古建筑的使用寿命,这是保护现存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对于建在山顶或者山下的古建筑,可以采用石砌护坡或挡土墙的方法来修缮加固,这样可以稳定处于山顶的古建筑周围的地基,避免处于山脚下古建筑因滑坡等引起的建筑物破坏; 当附近地下有空穴或局部塌陷时,可以采用土方开挖碎石回填或灌浆的补救方法.( 2) 相对来说,修建合理的排水设施是一种间接的加固古建筑地基基础的方法.在古建筑周围使用明水沟排水方法,一方面能够防止大量的潴水渗透到基础下面,避免在古建筑周围形成潦水,防止地基基础变形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明水沟的使用便于检修,一旦发生堵塞,能够很快解决.( 3) 对于台基砌体的修缮加固,对严重酥碱、风化严重、有裂缝的砌块和条石拆下,在新旧砖层间加铺钢筋网,并用钢筋勾拉结,缝隙进行灌浆加固,随砌随灌,加强新旧砌体的整体性能.对于础石移位或破碎的加固,可以在础石周围可加砌纵横向龙骨撑墙,防止础石移位,采用整体顶升更换础石的方法.( 4) 对于因周围施工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或不足的古建筑地基基础可以采用打桩( 木桩或者混凝土桩)加固的方法挤紧地基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防止基础的不均匀沉降.3. 2 上部结构的加固( 1) 木材的预防性加固对于遭受真菌以及虫害的木材,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的处理方法来增强木材的稳定性和抗虫害能力; 对于木材的腐朽,应涂防朽剂增强抗腐朽能力,并保证通风干燥.( 2) 构件的加固对于构件的裂缝,不管裂缝的大小,首要的是要清除缝中的积存物,当裂缝宽度很大( 大于30 mm) 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时,应对开裂构件采用FRP 纤维布或铁箍箍进行加固,以恢复或提高构件的自身刚度和强度.当结构构件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时,构件不足以提供结构所需要的承载力,可用新制作的构件替换原件,但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如施加预应力等) 以保证新旧木材的变形协调.对于构件的腐朽,当只有表层木材腐朽,而内部材料完好时且尚能满足承载能力的需求时,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并经表面清净和防腐处理后,依原样和原尺寸采用干燥木材和耐水性胶粘剂修补整齐;当木材腐朽严重时,尤其是柱根部分木材的腐朽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一般采用墩接加固法( 如图22 所示) 将新旧材料粘结到一块,并采用铁箍或FRP 纤维布对墩接处加箍处理,加强新旧材料的协同工作性能.对于额枋的弯曲变形,主要有三种加固方式.当变形不大时,可以在额枋的受拉区采用粘贴FRP 纤维布,使之与额枋共同受荷,充分发挥纤维材料抗拉性能好的优点; 当额枋的下垂挠度较大,超过允许挠度时,可以采用支顶加固法来改善额枋的内力分布情况,提高抗弯承载力; 当额枋的挠度过大导致断裂或者不足以承担上部荷载时,为了不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及施工方便,可以不拆除原构件的前提下在原有额枋的下部采用工字钢梁加固.对于额枋支座两端的裂缝,可以通过纤维布环箍受剪区或采用钢雀替加大支座支承面积来提高额枋的抗剪承载力.对于枓栱,由于结构比较复杂,所以针对不同的破坏情况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当枓、栱或昂发生劈裂且能对齐的,可采用粘结剂粘牢后继续使用,断裂不能对齐或腐朽不能继续使用的应更换,压扁的枓可以采用硬木薄板补齐.( 3) 节点的加固对于榫卯节点的加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将节点区域的外表面用丙酮清洗干净,然后用FRP纤维布( 如图23 所示) 沿梁的纵向包住节点区域,并在梁端加一到两道环形纤维布箍住,防止纤维布与木材界面发生开裂,用耐水性粘结剂将纤维布与木材粘牢; 当榫头由于腐朽发生破坏时,应将腐朽部分凿掉,然后将新木块嵌入卯口,并用粘结剂粘牢; 还可以用扒钉直接固定、扁钢外包并用螺栓固定( 如图24 所示) 或角钢对节点进行附加支撑,为了避免对截面的破坏,文献[8]采用新型的加固装置( 如图25 所示) 对中间跨榫卯节点进行加固.( 4) 围护结构的加固对于木结构古建筑围护墙体,能不拆除应尽量不拆除,为了保存其原貌,只需要将酥碱严重的墙体拆除补砌.可采用压力灌浆或喷浆的加固方法来提高墙体的强度.为降低地震作用的破坏,应减轻墙体的自重,用砖墙或轻质高强的新型木墙代替土坯墙,使用钢筋或铅丝将墙体与柱架拉结,使两者能较好的协同工作,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风化严重的琉璃瓦应重新更换,松动的瓦件,可增加瓦面上纵向的瓦钉,或采用灰浆并放少量的粘结剂将瓦件重新固定,及时对屋顶的杂草进行清除,对漏水部位采用青灰背进行维修.( 5) 整体结构加固当柱架倾斜、发生扭转或者拔榫比较严重时,采用加固构件已不能满足结构的承载力需求,在不拆落木构架的情况下,可采用打牮拨,对个别残损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或者其它修补加固措施[9].对残损严重且需要全部或局部拆除的古建筑,应采用落架大修对每个残损构件逐个修整,更换严重残损的构件,再重新安装,并进行加固.对于础石移位的情况,可以将础石周围采用石砌块、混凝土固住或柱基之间可加砌纵横向龙骨撑墙,防止由于础石的移位造成结构丧失稳定性.4 结语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后现状调查,系统归纳总结了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震害破坏形态,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法,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参考文献[1] 薛建阳,张风亮,赵鸿铁,等. 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 11) : 95 -104.Xue Jianyang,Zhang Fengliang,Zhao Hongtie,et al. Shaking table test of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 strengthened with CFRP[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45( 11) : 95 - 104. ( in Chinese)[2] 谢启芳,薛建阳,赵鸿铁. 汶川地震中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启示[J]. 建筑结构学报,2010,31( S2) : 18 -23.Xie Qifang,Xue Jianyang,Zhao Hongtie. Seismic damag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BuildingStructures,2010,31( S2) : 18 - 23. ( in Chinese)[3] 余志祥,赵世春,潘毅,等. 青城山上清宫门楼古建筑震害机理分析与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2010,45( 5) : 292 -296.YU Zhixiang,ZHAO Shichun,PAN Yi,et al. Seism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ate Tower of Shangqing Temple on Qingcheng Mountain[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10,45( 5) : 292 - 296. ( in Chinese)[4] 林森,杨恩伟,曲燕广. 浅谈古建筑木结构材性研究[J]. 科技风,2011,24( 5) : 138 -139.[5] 赵怡元. 古建筑基础的加固[J]. 文博,1985,( 3) : 76 -80.[6] 李铁英,秦慧敏. 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分析及修缮探讨[J]. 工程力学,2005,22( S1) : 199 -212.LI Tie -ying,QIN Hui -min. Structure analysis and repair of Ying - Xian wooden tower[J]. Engineering Mechanics,2005,22( S1) : 199 - 212.( in Chinese)[7] 张承佑. 古建筑震害及一般补强加固措施[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1,3( 4) : 1 -9.[8] 周乾,闫维明,李振宝,等. 用于古建筑木结构中间跨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 中国,200920108277. 0[P]. 2010 -04 -21.Zhou Qian,Yan Weiwen,Li Zhenbao,et al. A strengthening installation for enon - mortise joint of middle span of ancient wooden building: China,200920108277. 0[P]. 2010 - 04 - 21. ( in Chinese)[9]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S].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Technical code for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ening of ancient tim-ber buildings[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1992. ( in Chinese)。
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1004-9665/2020/28(6)-1406-09廖小辉,王雅南,刘浩,等.2020.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03-0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J] •工程地质学报,28(6):1006-1010.doi:10.145/0/ki.jeg.2020-097Liao Xiaohui,Wang Ya'nan,Liu Hao,et al.2020.The engikeering scientific of the No.23-0incliked rock pillar in No.23cavern in the ancient unkergrounk rock caverns in Locgyoc[J].Jocrnai of Engineering Geology,28(6):1006-1010.dol:14.13544/k.i.jee.2020-097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0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廖小辉①王雅南①刘浩②王婷静①方建平①孙亚丽①傅燕③(①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衢州324004,中国)(②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青岛266100,中国)(③浙江省龙游石窟研究所,衢州322000,中国)摘要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的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科学和文物价值。
为论证古人在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的洞口设置23-0号斜坡柱的科学性,开展了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23号洞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震等方面开展现场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和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23-0号斜坡柱岩体的微观性质。
结合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和数值反分析方法,反演分析获得了23-0号斜坡柱的物理力学参数。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假想相同平均截面,同体积的直立岩柱代替原有的23-1号斜坡柱,利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岩柱的洞体力学特征。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研究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研究思绪飘渺间,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建筑之中,那些历经沧桑的砖瓦石块,每一处痕迹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如何让这些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同时又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这便是我今天要探讨的——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研究。
我们要对古建筑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研。
这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到每一砖每一瓦,了解其结构、材料、历史背景和现存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航拍、3D扫描等,对建筑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检测,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
谈谈修复技术。
修复并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要根据古建筑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力求恢复其历史原貌。
比如,对于砖石结构的古建筑,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糯米灰浆来修复,这种材料既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又能与原有材料相融合,不会破坏建筑的整体风格。
而在加固方面,我们则要考虑更多因素。
是地基加固。
古建筑由于历史悠久,地基可能会出现沉降或松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现代的地基加固技术,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等,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同时,为了避免对古建筑的原貌造成影响,我们还要考虑加固过程中的隐蔽性。
是结构加固。
针对古建筑的不同结构,我们要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
比如,对于木结构建筑,我们可以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这种材料轻巧、强度高,不会对原有结构造成过大影响。
而对于砖石结构,我们可以采用钢筋网加固,这种方法既可靠又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防水防潮。
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内部的文物造成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的屋顶、墙体等进行防水处理,同时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建筑不受潮湿影响。
当然,古建筑的保护修复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处理,还要考虑其周边环境。
我们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恢复其历史风貌,使之与古建筑相得益彰。
比如,可以对周边的绿化进行规划,种植与古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植被,打造一个和谐的整体环境。
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方案
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方案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建筑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也在增加。
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抢险加固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针对文物建筑抢险加固的方案。
首先,为了有效抢险加固文物建筑,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通过地理勘探、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文物建筑所面临的风险和现状。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制定出针对不同类型和材料的文物建筑的加固方案。
其次,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加固目标,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结构加固、地基处理、防水处理、防火处理等。
结构加固可以采用加固墙体、加固柱子、增加楼板等方式,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地基处理可以修复或加固土壤,以支撑文物建筑的重量和抵抗地震的力量。
防水处理可以防止雨水渗透,减少建筑材料的老化和腐蚀。
防火处理可以采用防火材料和隔离措施,以减少火灾对文物建筑的破坏。
然后,确定加固方案的实施计划和预算。
根据加固的紧急程度和资金的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加固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制定合理的预算,确保加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实施加固工作,并进行监测和维护。
在加固工作完成后,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加固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或问题,及时修复和处理,以避免二次破坏。
综上所述,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全面的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和预算,并进行监测和维护。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案和系统的工作,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的思考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的思考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现存的古建筑越来越重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不断遭受破坏,数量不断减少,保存下来的也因年久失修残损日益加剧,因此,现阶段我们面临的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工作也日趋紧迫。
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古建筑修复技术和加固方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修复技术;加固方案;思考分析引言:随着人们自身素养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意识不断加强,通过古建筑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还能让后代子孙对古代先辈进行敬仰,尊重历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是一个系统长久的工作,需要长时间进行维护,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一、古建筑修复加固的重要性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文化传承久远,古建筑是见证历史发生的证据,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的载体了解当时社会的独特文化,同时有助于我国建筑行业吸取其建设经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更新发展。
古建筑还具有纪念意义,可以围绕古建筑开展旅游业,促进古建筑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古建筑的修复加固,不仅能加强人们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能使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子孙后代能继续熟知历史,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当前,古建筑的修复和加固问题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之一[1]。
二、古建筑的破坏原因(一)人为因素的破坏由于我国历史传承久远,其古代战争等人为因素对古建筑的破坏非常严重。
同时,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当前现存的古建筑群体亦造成大量破坏,甚至有些古建筑已经完全消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
例如,我国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对园内的建筑破坏极大。
还有其他一些战争,对于我国的木质古建筑、古塔、壁画和佛像等历史古建筑均造成局部或整体上的破坏,其破坏的程度不同。
例如,下图是圆明园现存建筑残骸照片,如图1所示。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冯琪惠 柴腾
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冯琪惠柴腾摘要:我国是历史文化古国,众多的古建筑需要保护,修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恢宏大气的古建筑,不仅能够记录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所以必须要针对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和加固措施进行探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古建筑的长期保存。
关键词:古建筑;修复技术;加固措施引言古建筑是时代发展的印记,是折射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过时间的打磨下古建筑原先的光彩不复存在,特别在与具有国际化的高楼大厦相比较,显得破烂不堪。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关古建筑保护工作逐渐提到日程之上,尤其是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与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联合起来解决古建筑保护、修复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古建筑重新散发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1古建筑保护修复以及加固的重要性分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古代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能够分析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并且对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历史建筑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寺院、古建筑、宫廷古建筑、园林古建筑、民居古建筑等不同的古建筑类型,由于其规划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能够帮助人们直接判断古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并且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另外,通过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也能够围绕着古代建筑资源开展相关的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获得大量的资金,提高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保护和修缮古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1保护意识淡薄当古建筑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时,许多人并没有秉持着一种关心态度,也不会主动提供相关援助。
这使我国古建筑持续性的遭到破坏却无法及时、有效的开展修复工作。
如今,我国已经开始加强文化建设,但当保护传统文化和追求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传统文化仍会被舍弃。
如在进行城市规划、开发楼盘时,许多古建筑文物依旧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社会大众对古建筑及其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继而影响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开展。
龙游石窟1#、2#洞隔墙裂缝注浆试验技术探析
龙游石窟1#、2#洞隔墙裂缝注浆试验技术探析刘代祥【摘要】文章以龙游石窟1#、2#洞为例,通过试验分析对隔墙裂缝进行裂缝注浆修复和加固补强.为选出合理注浆参数,优化施工技术、工艺,分别进行超细水泥注浆和高渗透性环氧树脂注浆试验.【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8(046)012【总页数】3页(P97-98,113)【关键词】泥质粉砂岩;微细裂缝注浆;试验技术;工艺【作者】刘代祥【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7.21 概况龙游石窟1#、2#洞系龙游石窟24个洞群中已开发的5个洞窟中的两个,两洞窟顶跨由先古们开凿时预留的高约10-15m的几根石柱和厚度仅0.6m的隔墙支撑,在开发洞窟旅游的多年运行过程中,受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变化等影响,隔墙除原有的旧裂缝外,又不断产生新的破坏性微裂缝。
为保护文物,遵循文物修旧如旧原则,以下就对隔墙裂缝注浆修复和加固补强进行试验分析。
2 试验程序及工艺2.1 超细水泥注浆试验程序及工艺1)试验场地的选择:首先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即试验区岩体中裂缝的发育规律和组合交切特点、张开宽度、充填特征、渗水状况等)与隔墙岩体裂缝发育特点相似的试验场地:①试验区岩性与隔墙岩体相同,岩性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微风化。
②试验区岩石裂隙的张开、充填等工程特性与隔墙岩体裂缝的工程特性相同。
(裂缝为NE走向,倾角35°,延伸长0.3-10m不等,裂缝宽l-5mm;细裂缝宽0.1-1mrn,裂缝延伸深度>0.3m,部分裂缝交叉切割。
)试验区裂缝特征:裂缝长1.0m、缝宽0.1-0.8mm。
2)试验程序及工艺:①为保证注浆时不对岩体产生破坏,在注浆的同时对裂缝进行变形观测,每条裂缝表面间隔3-5m安装一个裂缝计,对选定的注浆裂缝进行变形观测,发现变形或位移,按后续观测和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②嵌缝:沿裂缝走向凿V型槽用堵漏王嵌缝,待凝30min。
古建筑常见损坏及修复方法
古建筑常见损坏及修复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也越来越感兴趣。
全国各地的古镇、古村落成为了旅游、休闲的热点,对古建筑的开发、修复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笔者根据几年来古建筑修复工程监理实践,对古建筑常见的损坏情况和修复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基础古建筑基础常见的损坏主要是沉降和破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承载力变化、地下水影响、树根生长、地下管线、外力破坏等导致,修复时首先需查明原因并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基础修复一般采用分段掏修的办法,每段不超过 1m 且不得超过基础底面积的 20% 。
修复过程中必须对原结构、墙体进行支撑加固,必要时应进行计算并设计方案,确保安全施工。
二、台基基础以上即为台基,台基按建筑等级不同,其形式、高度、材料各不相同。
常见的损坏情况主要有阶沿石松动、移位。
侧塘板掉落、碎裂、松动鼓出,砖制侧塘板还会发生酥碱、风化。
台阶石断裂、松动。
垂带石、象眼石松动、缺失等情况。
一般来说台基石作产生松动、移位等现象,主要是由于灰缝酥碱脱落或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缝口断裂,继而有水进入冻融循环后产生破坏。
若构件出现较大的位移、鼓出,则在勾缝前需对构件进行归安,即重新安装。
对于石构件出现破碎、缺失等情况,可采用与原构件纹理、材质一致或相近的石材进行添补。
经修复后石构件往往有新旧之差,一般可采用整体做新或是做旧的办法进行处理。
所谓做旧即是在新石材上涂刷高锰酸钾溶液,待其颜色与旧石材颜色协调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进而可用黄泥浆涂抹,最后将浮土扫净即可。
以上所说的是台基外部构件,若台基主体砌体发生开裂则需先查明原因,若是由于基础破坏引起的,则需先修复基础;若基础完好,可仅用水泥砂浆、水泥素浆灌浆填充密实,如需加强浆体粘结力,可在浆体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三、地坪台基内部为砖墁地(即地坪),砖墁地的损坏情况主要是破碎、剥落、高低不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4 No.12 2005年6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une,2005龙游大型古洞室群变形破坏方式及加固方法研究李丽慧1,杨志法1,岳中琦2,潘炜1,牟会宠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摘要: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龙游县的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由24个洞室组成,该发现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对该洞室群进行了多次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已产生了程度不一的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表现为洞顶及岩柱的破坏。
对完整洞室1#~5#洞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在这5个洞室内,洞顶、边墙上的裂缝较为发育,其中1#洞洞顶靠近柱子周围部分、1#,2#洞公共墙上、2#洞洞顶以及3#,4#洞西边墙上的裂缝均较为发育,对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极为不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文化瑰宝,采用FLAC3D数值计算,对洞室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以1#,2#洞为例,本着安全第一,整旧如旧的原则,提出了以支顶为主的加固方法。
关键词:岩石力学;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变形破坏;数值分析;加固方法中图分类号:TU 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12–2018–11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AND REINFORCEMENTMETHODS OF ANCIENT CA VERN GROUP IN LONGYOU COUNTYLI Li-hui1,YANG Zhi-fa1,YUE Zhong-qi2,PAN Wei1,MU Hui-chong1(1.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Abstract:An ancient cavern group was found in Longyou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t consists of 24 caverns. The finding of it evokes attentions of many scholars in the world.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failures in the caverns. The common failures occurs at vault and pillars. There are also some cracks in the sidewalls,vaults and pillars in the integrity caverns No.1–No.5. The vault around 1–1 pillarof cavern No.1,the common wall between cavern No.1 and No.2 and the vault of cavern No.2 etc. all need to be reinforc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averns,numerical analyses were also done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avern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and on the basis of“safety first”and “rehabilitation but not change the natural form”,the reinforcement methods were proposed.Key words:rock mechanics;Longyou ancient cavern group;deformation and failures;numerical analysis;reinforcement method收稿日期:2004–03–30;修回日期:2004–04–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112)作者简介:李丽慧(1976–),女,199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lhli2942@。
第24卷第12期李丽慧等. 龙游大型古洞室群变形破坏方式及加固方法研究 • 2019 •1 引言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又称龙游石窟,与中国的一般石窟有所不同。
后者往往和佛教、祭祀、墓葬、民居等有关,且一般为中小型地下洞室,即跨度均小于20 m。
而前者则为一大型古代地下工程群,最大的2#洞的面积达1 057 m2,在方圆0.38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24个洞室。
考古已经证明,其开挖年代始于2000多年以前(2#洞)。
但均找不到与佛教、祭祀、墓葬、民居等直接有关的证据,因此,其用途众说纷纭。
对于有关中小型石窟的岩石力学问题,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1~8]。
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对石窟保护的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对于跨度大于20 m的古代大型地下工程的岩石力学研究,始于90年代中,但发表的研究论文较少。
文[9~13]在21世纪开展了有关龙游古地下洞室群的研究。
世界上大型古地下工程并不多见。
目前作者仅查到以色列著名Bet-Guvrin古地下采石场和波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Wieliczka古盐矿群两大古地下工程群。
Bet-Guvrin始挖于1 300多年前,其规模较大,平均跨度达到20~40 m,大致可与国内发现的大型古地下工程相媲美。
对此,文[14~16]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
Wieliczka古盐矿群则始挖于700多年前,于1978年9月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第一项自然文化遗产。
最大的洞室Warsaw洞高为9 m,跨度为17 m[17]。
但目前尚未查到更多的从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方面进行研究的资料。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自发现至今已引起了考古界、岩石力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的关注。
作者已经证明,龙游古地下洞室群具有诸多符合岩石力学原理设计,例如斜顶设计以及使岩柱具有“鱼尾”形横截面的特点。
这些特殊设计对于解决大跨度、浅埋这一复杂的工程问题极为有利[11]。
然而,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已产生了程度不一的破坏。
对于完整洞室1#~5#洞的现场裂缝调查发现,洞室的顶板、边墙和岩柱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裂缝。
这些裂缝的出现,说明洞室的稳定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岩柱和顶板上裂缝的发育大大影响了洞室的稳定。
显然,有必要对这些洞室进行加固。
但在加固之前需要搞清楚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进行加固最有效,且对文物破坏最少等问题。
为对加固部位加固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除了作裂缝调查外,还从三维数值计算入手,分析了龙游洞室群洞室顶板及岩柱的受力特点。
并根据其特点和裂缝分布,对洞室顶板和岩柱的加固方法进行初步研究。
2 洞室群赋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分析2.1环境地质条件概述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分布区地处金衢盆地中部,衢江北岸(左岸)。
区内地层单一,其岩性为白垩系上统衢县组(K2q)地层,岩层总厚度大于100 m。
岩性为砖红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薄层泥岩。
在盆地形成之前有深、大断裂发育,但只切断基底。
应当指出的是,断裂带的发育为沉积提供了一个有一定水深的相对稳定的湖泊沉积环境。
另外,测区内断裂总体走向NE,其规模较小,均表现为压性。
在洞室群以北5 km处,发育有下章断裂。
该断裂对于金衢盆地的形成始终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区内地震活动性较小,根据地震资料统计,自1513年以来,龙游附近发生有感地震仅3次。
据有关资料,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场地基本稳定[18~21]。
2.2洞室群分布区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洞室围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
由于上白垩系地层所受构造作用不大,因此,岩体相当完整。
据研究表明,它属于层状完整状结构[22]。
该处岩层的组成颗粒较细、岩体均质、泥质含量并不很高,且含有少量铁质。
其风化深度较浅。
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由表1可知,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的围岩在强度上属中等偏下,但考虑到节理裂隙不很发育,表1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Table 1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of Longyou caverns试件含水状态密度/(g・cm-3)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单轴抗压强度/MPa c / MPa ϕ /(°) 风干 2.2 4500 0.266 31.61 ––饱水 2.3 3030 0.269 18.13 5.6 26・2020・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年岩体均质而完整,风化深度也较浅,因此,作者认为围岩当前的工程地质条件可定为中等。
3 洞室群裂缝调查和洞室顶板、岩柱的变形破坏方式研究龙游古地下洞室群的变形破坏方式以及裂缝的分布情况是加固方法研究的基础,因此,作者首先对洞室群的变形破坏方式以及裂缝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调查。
3.1洞室群破坏形式调查3.1.1 顶板的变形破坏方式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的开挖方式近似于煤矿中的房柱式开采。
众所周知,对于煤矿,房柱式开采时顶板塌方的概率要远大于长壁法开采(Dolinar and Bhatt,2000)。
Gregory M. Molinda等人对1996年美国所有的煤矿顶板塌方事件的统计表明,71%的顶板塌方的部位均在房柱式开采的相交部位。
造成顶板破坏的主要原因为:跨度太大、支护不够,水平应力太高以及支柱太小等[23]。
这一系列因素都是研究的重点。
由于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又具有大跨度、超浅埋等特点,因此,顶板的变形破坏问题更加突出,更值得关注。
现场观测结果发现,在24#,12#洞以及18#洞室均存在顶板脱落现象。
尤其是24#洞室,脱落面积较大,如图1所示。
另外,据观察,以上洞室顶板脱落部位一般处在相变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