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交通工程》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交通工程学及其应用(一)考试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概念,交通工程学的建立,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考试要求1.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2.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与发展概况及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第二章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一)考试内容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驾驶疲劳、饮酒与驾驶、生物节律、性格倾向。

(二)考试要求1.了解介绍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交通生理特征2.理解视力、视觉、眩目、视野的概念,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等,驾驶疲劳的概念、成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预防,饮酒驾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及分析(一)考试内容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基本概念,交通量随时间、空间变化特性,交通量调查步骤及方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种类,2.理解交通量的月变系数M、日变系数D的计算方法,交通量的方向部分的计算方法等。

3.掌握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 位小时交通量的计算方法,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步骤及方法。

第四章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一)考试内容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地点车速的观测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及分析、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了解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2.掌握地点车速观测的量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一)考试内容交通流密度的基本概念、交通流密度调查方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和调查方法。

(二)考试要求1.理解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2.掌握交通流密度的定义、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

第六章交通流理论(一)考试内容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交通流中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博士招生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测试原理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考查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推导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具体考查题型会有适当变化。

四、考试知识范围第一部分道路勘测设计1、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程序与设计依据。

2、道路平面设计包括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路线平面几何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组合设计。

3、道路纵断面设计包括汽车动力特性、路线纵断面几何要素确定以及平纵组合设计。

4、道路横断面设计包括路线横断面几何要素组成、作用以及设计计算方法;视距的概念、要求以及视距保证方法。

5、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选线原则和布设要点。

6、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的方法与步骤。

7、平面交叉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等。

8、道路公用设施的基本种类、设计方法等。

9、道路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等。

第二部分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的分类及内容、交通规划的过程,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2、交通调查的基本方法,交通规划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准备。

3、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作用关系、分析方法。

4、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5、交通分布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6、交通方式划分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7、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8、交通需求预测的其他方法与模型。

9、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五、参考书目《交通规划》王炜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交通工程大纲

交通工程大纲

交通工程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道路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以及我国交通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入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学习提供必要引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次重点)识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对象理解:5E学科(二)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与特点(一般)识记: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般)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交通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交通特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道路系统是由人、车、道路和环境等交通要素组成。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的交通特性,尤其是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了解车辆和道路的交通特性,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保证交通系统的畅通和安全。

掌握交通流宏观特性参数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以及微观特性参数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的交通特性,掌握交通流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性参数可以判断道路上交通流所处的状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的交通特性(次重点)识记:道路的交通特性理解:1.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交通特性;2.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非机动车的交通特性应用:1.驾驶员的反应特性;2.驾驶人的视觉特性(二)交通量特性(重点)识记: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理解:交通量的分布特性应用:1.交通量的计算;2.设计小时交通量;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系数(三)行车速度特性(重点)识记:车速的种类与定义理解:1.时间平均车速;2.区间平均车速;3.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1.车速的计算;2.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四)交通流密度特性(重点)识记:交通流密度的定义和作用理解:1.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2.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应用:1.交通流密度的计算;2.车头间距与交通密度之间的换算,车头时距与交通量之间的换算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交通量、地点速度和区间速度、交通流密度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熟悉延误和通行能力的调查方法,并能开展相关交通调查和数据处理工作。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招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建筑设计考试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专业课必考科目。

建筑设计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有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通过考试形式,从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选拔高层次人才。

考试对象为参加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通过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组织、交通组织、构造设计等解决功能性问题,又能较熟练地运用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构图法则,通过空间组合、形体塑造、立面构图、结构与构造、工艺技术与材料运用等表现建筑艺术的魅力。

同时熟练掌握建筑设计手工表现技法,规范而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考试内容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

以建筑单体设计为主,包含有一定份量的总平面规划,同时涉及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结构和构造设计、细部设计等设计内容。

四、绘图要求图纸数量和规格的一般要求如下:最后完成的正图为1#不透明绘图纸1-2张。

草稿纸及考卷在考试后一律回收。

特殊情况详见具体考试时的要求。

绘图方式一般为工具(尺规)绘图或徒手绘图(均按指定比例)。

线图用墨线绘制。

透视图大小及表现形式不拘,以充分表达设计意图为佳。

图纸上应有必要的设计说明和技术经济指标。

五、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6小时。

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

六、试卷分值试卷分值(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学课程设计》,(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998)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建筑学快题设计(第2版)》,(胡振宇、林晓东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3版)》,(黎志涛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南京工业大学附件2: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附件2: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文件南工校研〔2019〕34号关于印发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办法的通知各部门、各相关单位: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方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选拔制度,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办法》,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届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11月8日—1—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方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选拔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申请-考核制”属于博士招生考核方式之一,适用于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三种招生方式。

学校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级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具体实施。

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或导师自主确定实施范围。

二、选拔原则博士研究生招生贯彻“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申请者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考查,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人才。

三、组织领导(一)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申请-考核制”基本原则和总体方案,审核、监督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拔过程,审定拟录取名单,并及时处理公示期间考生反映的各类问题。

(二)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招生工作小组,按照学校总体方案要求,制订本单位的“申请-考核制”细则并组织实施。

—2—四、申报条件(一)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必须符合教育部和江苏省关于做好当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等相关文件中明确的基本条件。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加工过程》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 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 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 子学院”;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化工与建筑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新模范马路校区和江浦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 设本科专业101个;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6个、博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 ; 教职工3000余人,学生3.8万余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 工
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京工业大学位列第84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京工业大学位列第85名。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唐明述、徐南平、应汉杰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欧阳平凯、徐南平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南平、陆小华、涂善东、邵宗平、应汉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徐南平、许仲梓、陆小华、巩建鸣、杨解君、沈晓冬、邢卫红、凌祥、应汉杰 全国模范教师:欧阳平凯、陆小华 全国优秀教师:徐南平、许仲梓、应汉杰、尹富林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唐明述、欧阳平凯、徐南平、许仲梓、丘泰、陆小华、梁亚明、黄培、应汉杰、蒋 军成、沈晓冬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唐明述、欧阳平凯、徐南平、许仲梓、陈国兴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交通工程考试科目代码:849
一、考试要求
交通工程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082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包含交通要素调查与分析、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设计与管控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交通工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知识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交通工程中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交通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交通基本要素的调查与分析应用
(1) 驾驶员、行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2) 交通量的调查方法,交通量调查的资料应用。

(3) 车速的调查方法,车速调查的资料应用。

(4) 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密度调查的资料应用。

(5) 交通延误的调查方法,延误调查的资料应用。

(二)交通流理论
(1) 交通流要素的关系。

(2)交通流的概率统计、跟驰理论、排队论及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3)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与应用。

(三)交通规划、设计与管控
(1) 道路系统、公共交通、停车场等的交通规划调查、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发展预测及交通规划评价。

(2) 道路系统、公共交通、停车场等的交通调查、设计计算方法。

(3) 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及智能交通系统等的基本概念、管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三、参考书目
《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荣建等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博士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博士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博士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一.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灵活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1)DFT和 IDFT 变换●DFT和 IDFT 的性质●DFT和 IDFT 的计算方法2)FFT和 IFFT 变换●FFT和 IFFT 的性质●FFT和 I FFT的计算方法●Chirp-Z变换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3)Hibert变换●Hibert变换的性质●Hibert变换的计算方法●Hilbert变换的应用4)Walsh函数和Walsh变换●Walsh函数的性质●Walsh函数的计算方法●Walsh变换的性质●Walsh变换的计算方法5)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性质和特点●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FIR数字滤波器的性质和特点●FIR数字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三. 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概念题(20分)●计算题(20分)●证明题(20分)●判断题(20分)●综合应用题(20分)2)内容结构●DFT和 IDFT(15分)●FFT和 IFFT、Chirp-Z变换、Hibert变换(35分)●Walsh函数和Walsh变换(20分)●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30分)四. 参考书目●《数字信号处理》,[美]A·V·奥本海姆R·W·谢弗,科学出版社,1980年;或《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美]A.V.奥本海姆 R.W.谢弗,科学出版社,1998年●《信号检测理论》,段凤增,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数字图像处理学》,阮秋琦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工程学》课程(本科,2012)考试大纲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课程性质与考核目的《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课程涵盖了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环境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运用交通工程学的观点、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统一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考生对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其学会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定量定性分析交通问题;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与管理;从事交通工程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指定教材全省高等教育交通工程专业自学考试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为:王炜主编的《交通工程学》(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三)复习方法考生必须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指定的教材,尽可能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专业教师应在考生系统自学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章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辅导。

(四)内容分类从自学考试的基本目的和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大纲将各章节内容划分为重点把握、基本领会、一般了解和不作要求四个层次。

考核内容一般不超出本大纲所列的基本范围。

1、重点把握:能熟练掌握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识记和表述。

2、基本领会:初步熟悉本课程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间的区别和联系,基本掌握薪酬管理的一般操作技能。

考核目标的重要程度仅次于重点把握。

3、一般了解:内容作一般性了解,起系统性学习作用。

4、不作要求:难度过大或与其它课程有所重复,不大符合自考考生实际情况的均不作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重点把握)1.2 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基本领会)1.3 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了解)1.4 我国的交通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第二章交通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重点把握)2.2 交通量特性(重点把握)2.3 行车速度特性(重点把握)2.4 交通密度特性(重点把握)第三章交通调查3.1 交通量调查(重点把握)3.2 车速调查(重点把握)3.3 交通密度调查(重点把握)3.4 行车延误调查(基本领会)3.5 通行能力调查(基本领会)3.6 起迄点调查(OD调查)(一般了解)第四章道路交通流理论4.1 交通流特性(重点把握)4.2 概率统计模型(重点把握)4.3 排队论模型(基本领会)4.4 跟驰模型(不作要求)4.5 流体模拟理论(不作要求)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5.1 概述(重点把握)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基本领会)5.3 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不作要求)5.4 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不作要求)5.5 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重点把握)5.6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重点把握)5.7 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基本领会)5.8 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不作要求)5.9 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不作要求)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6.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一般了解)6.2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基础信息调查(基本领会)6.3 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不作要求)6.4 城市道网络布局规划方案设计(不作要求)6.5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方案交通质量评价(不作要求)6.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不作要求)6.7 公路网规划方法简介(不作要求)第七章交通安全7.1 概述(基本领会)7.2 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一般了解)7.3 交通安全评价(一般了解)7.4 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不作要求)7.5 交通安全预防(一般了解)7.6 交通安全审计(不作要求)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8.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分类(一般了解)8.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不作要求)8.3 道路交通法规、标志、标线(一般了解)8.4 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基本领会)8.5 道路交通行车管理(基本领会)8.6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一般了解)8.7 高速道路的交通控制(不作要求)第九章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不作要求)第十章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不作要求)第十一章计算机交通模拟技术(不作要求)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不作要求)三、命题原则与试卷题型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命题原则(1)命题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依据。

博士资格考试题

博士资格考试题

博士资格考试试题
1我国公路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各级公路的主要功能指标是什么?
2.何谓全封闭、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
3.列举五种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型式(作简图),简述立体交叉匝道的功能及匝道设计的基本原则。

4.简述我国柔性路面设计原理及方法要点。

5. 简述我国刚性路面设计原理及方法要点。

6.简述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7.高级路面应具备哪些功能。

8.为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9.试简述公路排水的重要性,通常采用哪些排水设施及技术措施。

10.试简述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博士资格考试口试表决票
博士姓名:。

《交通工程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学》(专升本)考试大纲一、 考试内容与要求 1.绪论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交通工程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驾驶员的交通特征了解:驾驶员的性格倾向、饮酒与驾驶;掌握: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驾驶疲劳。

3.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了解:交通量调查的意义; 掌握:交通量的定义及特性;交通量调查的方法;流动车法的原理与方法。

4.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 了解: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及车速资料的应用; 掌握:交通流速度的概念及统计分布特性;掌握地点速度、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

5.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了解:密度的调查方法;延误的调查方法及延误资料的作用; 掌握:交通流密度的定义及特征值;交通延误延误的定义。

6.交通流理论 了解:交通流特性参数的统计分布;排队理论、跟驰理论; 掌握: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7.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了解:影响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因素;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掌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概念;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8.道路交通规划 了解:交通规划的目的及基本内容;交通量预测; 掌握:公路网规划的内容及一般步骤;OD调查方法。

9.道路交通事故与安全评价 了解: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及事故统计分析; 掌握:交通事故的特点、交通事故的分类;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

10.交通管理与控制 了解:交通管理及其内容;交通法规与交通违章、交通标志与标线;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机动车管理、驾驶员管理; 掌握:交叉口交通控制。

11.智能运输系统简介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美、欧、日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内容;中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战略规划。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

二、 考试形式 1.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为60分钟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题 4.计算题四、参考教材 李作敏主编.交通工程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大学本科课程交通工程学基础

大学本科课程交通工程学基础

大学本科课程交通工程学基础交通工程学基础第1次作业(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道小题)1.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A) 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B) 控制条件(C) 环境条件(D) 以上四个条件均包括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模型不包括哪个阶段(A) 交通生成(B) 交通分布(C) 方式划分(D) 网络设计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3.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A) 铁路运输(B) 航空运输(C) 道路交通(D) 水路运输正确答案: C解答参考:4. 美国将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划分为(A) 三级(B) 四级(C) 五级(D) 六级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共4道小题)5.交通工程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6.某一道路断面上,通过的交通流量与该断面的通行能力之间的比值可以大于1。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7.高峰小时流量比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路段白天12小时交通量之比。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8.公交线路密度是指区域内布设公交线路的道路里程与有公交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四、主观题(共7道小题)9.有效绿灯时间参考答案:实际绿灯时间、黄灯时间中,除掉损失时间后,实际上用于通车的时间即为有10.饱和流量参考答案:答:饱和流量是在车辆处于饱和车头时距的条件下,一小时通过的交通量。

11.服务水平参考答案:答: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以及影响驾驶员和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12.高峰小时系数参考答案: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

交通工程 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   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20915Z10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24/1.5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道路勘测设计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教材:[1] 徐吉谦,陈学武. 交通工程总论(第四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教学参考书:[1] 任福田等.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王炜等. 交通工程学(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交通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群组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应该了解与掌握本学科先进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了解我国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趋势,掌握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掌握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的特性及与环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时空特性;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掌握交通数据收集的方法并能对调查数据作处理分析;掌握交通规划预测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方法模型;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系统交通工程观念。

能运用交通流理论解释各类交通现象;根据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计算分析道路的通行能力;能正确分析与处理交通数据,并能选择适宜的规划预测模型,做出合理规范的交通规划预测;能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提高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实践综合项目的能力。

素质:构建交通工程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通过课程中的讨论辩论、课堂实践和课外调查分析环节,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从理论到应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维模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宽阔的专业国际视野,主动关心交通工程的国际发展动态的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测试原理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考查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推导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具体考查题型会有适当变化。

四、考试知识范围第一章绪论理解、掌握交通的定义及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内容和目的。

熟悉交通工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熟悉交通工程学科重点及其发展阶段。

了解我国在综合运输、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方面的交通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交通特性1、人车路基本特性理解交通特性分析的意义。

全面理解驾驶员的交通特征、乘客的交通特征、自行车的交通特征、行人交通特征、汽车交通特征、道路基本特性。

理解和掌握驾驶员特性及其在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2、交通量特性理解交通量的概念及其派生出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的定义。

理解并掌握交通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相关参数及其应用和计算。

掌握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定义并能灵活应用。

3、行车速度特性深刻理解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运行车速、行程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的基本定义及应用。

掌握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及其应用。

理解并掌握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应用。

熟悉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交通密度特性掌握交通密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的内涵,深入理解并掌握其相互关系和应用。

掌握密度资料的应用。

第三章交通调查1、交通量的调查理解并掌握各种交通量的用途和交通量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案的确定。

掌握浮动车法调查交通量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掌握交叉口的流量流向调查的调查过程以及交叉口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2、车速调查掌握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熟悉其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

掌握跟车法和流动车法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3、交通密度调查熟悉各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及应用。

4、行车延误调查掌握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和引导延误的概念,熟悉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和延误资料的应用,熟悉行车延误和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方法。

掌握行车延误和交叉口延误的数据处理。

5、通行能力调查熟悉路段车头时距、公共汽车停靠站和信号交叉口穿越空挡的调查,掌握信号交叉口的饱和流量的测定和数据计算。

6、起讫点调查(OD调查)熟悉OD调查的基本定义和术语,掌握OD调查的目的、内容、特点及作用,掌握各种OD调查方法及调查实施步骤。

7.综合应用全面掌握交通调查内容、方法,会根据要求进行交通调查组织方案设计。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深入理解道路交通流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各种交通流分布规律的分析理论,重点掌握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能根据三者关系图进行交通流特征分析,对交通流分布规律的分析掌握波动理论基础及应用。

1、交通流特性深入理解连续流和间断流及其形成原因,掌握连续流三参数关系及其相关模型计算和连续交通流的拥挤分析;理解间断流的相关特征。

2、概率统计模型理解三种离散分布、适用条件及相关计算;掌握连续分布、适用条件及相关计算。

3、排队论模型熟悉排队论模型的相关概念,掌握M/M/1和M/M/N系统的相关原理和计算。

4、跟弛模型熟悉车辆跟驰的特性、线性跟弛模型及线性模型的稳定性,掌握跟驰理论的应用。

5、流体理论模型熟悉车流波动理论及其适用场合,掌握基本方程的推导、车流中的波及车流波动理论的应用。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1、通行能力掌握通行能力的种类、定义、作用及计算方法,掌握车辆换算系数和换算交通量;熟悉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和需要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的公路组成部分。

掌握公路服务水平的定义、分级和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熟悉高速公路的定义、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定义及服务水平,掌握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相关参数、修正及计算。

3、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熟悉交织运行的定义及分类、交织区长度、构造形式、交织宽度和交织运行形式。

掌握交织运行的影响参数及相关计算,掌握交织区段服务水平划分。

4、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熟悉高速公路立体交叉匝道组成部分、设计要求及运行特征。

了解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运行分析,掌握其服务水平的相关规定和计算。

掌握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匝道设计通行能力。

5、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熟悉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车流运行特性,掌握其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的计算。

6、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熟悉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的相关规定和修正系数,掌握路段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

7、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掌握无信号交叉口、信号交叉口和环行交叉口的运行规律和通行能力的计算。

8、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熟悉公共交通的相关常识,掌握公共汽车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及其计算和提高公共汽车交通线路通行能力的措施。

9、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熟悉自行车道服务水平分级与指标选定,掌握自行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和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

第六章城市交通规划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了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分类、内容和总体设计内容及流程。

2、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基础信息调查熟悉服务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调查(特别是OD调查)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3、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理解并掌握交通需求预测中常用到的“四阶段法”,掌握城市居民出行分布预测的两种方法: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掌握其优缺点、适用条件和预测计算。

4、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案设计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和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及流程、各种城市道路规划原则。

5、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方案交通质量评价熟悉城市道路网络计算机处理的有关内容,熟悉道路交通阻抗分析,深入理解并掌握道路网络交通分配中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容量限制分配方法、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容量限制-多路径交通分配法以及交通分配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理解道路交通负荷及服务水平分析,掌握V/C 比。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了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评价原理与方法,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经济效益评价、技术性能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7、公路网规划熟悉公路网规划的目的、意义及层次,了解公路网规划中的交通调查工作、交通运输需求发展预测、公路网络规划方案的形成及评价。

第七章交通安全1、概述了解国内外的交通安全情况,理解交通事故的定义、组成要素与分类,掌握交通事故的计算指标的内涵与计算,了解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

2、交通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熟悉交通事故现场调查的内容、现场勘查测绘工作与交通事故报告。

3、交通安全评价理解安全评价指标的内涵,掌握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

4、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熟悉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

5、交通安全预防掌握从人、车、路、环境各个角度熟悉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掌握各种交通安全预防措施。

6、交通安全审计熟悉交通安全审计的定义、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1、道路交通管理目的、分类及管理策略熟悉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了解道路交通管理的分类,理解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其区别、各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与系统管理策略。

2、道路交通法规、标志、标线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及内容,掌握常用道路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的相关内容。

3、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熟悉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的5个主要目的,理解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延误分析。

熟悉全无控制交叉口交通管理: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冲突点及通行规则和适应交通量;优先控制交叉口:停车标志控制和让路标志控制。

掌握平面交叉口控制方式的选择。

4、道路交通行车管理理解单向交通的种类和各自的优缺点、变向车道管理、专用车道管理和禁行交通管理。

5、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了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的意义、管理方案的制定及管理规划的理论依据。

理解交通运行组织管理考虑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了解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

7、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熟悉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特点、重点和方法。

了解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五个部分及各自的相关内容。

第九章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1、概述了解停车场的作用,熟悉停车场的分类及附属设施,掌握相关的基本定义和术语。

2、停车调查与车辆停放特性熟悉停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车辆停放的特性。

3、停车需求预测了解停车预测的相关模型:基于类型分析法的产生率模型、基于相关分析法的多元回归模型、基于停车与车辆出行关系的出行吸引模型。

4、停车场的规划了解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停车场规划的规划容量和用地布局原则。

5、机动车停车设计掌握机动车停车场设计的相关内容:确定设计车型、车辆进出车位方式和停放方式、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几何要素设计、停车场内的交通组织和竖向设计。

6、自行车停车场设计掌握自行车停车场设计的相关内容:自行车停车场的种类、自行车种类、停放方式及单位停车面积、设计要求和交通组织。

第十章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1、概述熟悉环境定义的内涵、道路交通环境的范畴、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现状。

熟悉道路交通污染的种类与危害。

2、大气污染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危害、主要大气污染物、道路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

3、噪声污染了解交通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危害,熟悉交通噪声的控制措施。

4、振动污染了解振动的产生和感觉,熟悉振动的防护措施。

5、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熟悉我国交通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系统。

第十一章计算机交通模拟技术1、概述理解计算机模拟的定义、计算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计算机模拟的形式和计算机模拟发展的回顾。

2、交通模拟的方法和一般步骤掌握交通模拟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3、计算机模拟实例分析了解交通模拟软件开发的案例。

4、现有交通模拟软件简介熟悉几类主要的交通模拟软件。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1、概述熟悉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熟悉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内容、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熟悉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功能、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构成、路径诱导理论模型,并熟悉信息采集技术。

3、国外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熟悉各发达国家IST研究进展。

4、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情况熟悉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动态。

五、参考书目《交通工程学》(第2版)王炜、过秀成等编著2014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