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礼仪意识,懂得尊敬、关心他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会遵守规则和秩序。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如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等。

教学重点:1.教育幼儿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意义。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和秩序的好习惯。

3.教育幼儿如何培养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内涵。

2.如何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和秩序的良好习惯。

3.如何引导幼儿培养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实物:幼儿礼仪道具、整理物品等。

2.PPT、图片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礼仪道具,如鞠躬图示、握手等,并向幼儿介绍礼仪的概念。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为什么要有礼貌?二、讲授(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具,让幼儿了解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意义,并观看相关的故事、视频等。

2.谈论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现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

3.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模仿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行为。

三、实践(15分钟)1.游戏时间:幼儿分成小组,组内成员两两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场景。

2.幼儿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展示他们模仿的场景,并讲述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四、引导(15分钟)1.引导幼儿讨论校园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让幼儿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3.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讨论并提出学校规则和秩序的好处,并展示出来。

五、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并与幼儿讨论整理物品的好处。

2.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课桌,培养幼儿的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讨论勤俭节约的意义,并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勤俭节约的好处。

总结反思:1.小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好习惯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2.老师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德育与学生习惯养成

德育与学生习惯养成

德育与学生习惯养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德育和习惯养成成为了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习惯养成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德育和习惯养成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和习惯养成。

一、德育与习惯养成的关系德育和习惯养成是密不可分的。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并在行为上积极践行。

而习惯养成则是指通过经常反复的行为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德育是习惯养成的基础。

只有在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基础上,才能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

同时,习惯养成也是德育的体现,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品质。

二、促进学生德育的途径1. 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明确学生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计划,将德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各类活动和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德育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交流和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3. 德育和课程融合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纲领上,与课程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各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将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途径1. 建立良好的行为激励机制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行为激励机制,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进行及时、恰当的奖励,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要对不良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习惯。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摘要:习惯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决定着他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着命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生德育行为习惯培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

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德育教育的误区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往往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

一、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这一通知就德育和养成教育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

”“德育就是要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基本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良好习惯养成的实效性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行为方式的沉淀而成。

它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延持性等特点,它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长期养成的,养成后的习惯可以对人的生活进行长时间的影响首先是“抓好开端,小事做起,严格训练”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在小学阶段,学校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各个方面,如学习习惯、待人礼仪、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

在学校里,老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在生活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待人有礼、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等。

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品质。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让学生知道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学校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做好作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在生活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课外活动安排,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解决日常问题。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品质,让自己更有条理、更有自控力。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是学生情感的依托和道德的榜样,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错误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加强德育教育,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加强德育教育,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摘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对优化德育手段和途径,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德育行为习惯培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而班主任工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导师。

本文就学校如何采取多种德育方法,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作些探讨。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为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

正如前面提及到的由于非主流文化对学校的渗透而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世俗甚至庸俗化行为,其根基,就是少数学生缺少自我完善的要求,从而产生“无聊”心理和浮躁心理以及偏执心理和叛逆心理所至。

因此,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关键还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保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把行为的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我们要提倡集体、社会对个人的约束,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形成合力,这样就可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提高学生自控力,培养良好习惯随着社会上黑网吧的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进网吧,不学习,在班内搞恶作剧,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反对,家长无奈。

当老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就是到了关键时自己把握不了自己。

为此,我每当接手一个新班,就先观察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针对实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阐述不良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然后在班内开展大讨论,提高认识,再分别写出纠正不良习惯的具体措施。

为了监督落实,开展了学生自治,班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每人一本事先统一设计好的笔记本,把每天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行为不规范的人和事全部记录下来。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培养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培养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培养行为习惯一、方案背景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健康发展的责任。

而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习惯,使其能够文明礼貌地与他人交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

4.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树立秩序观念。

5.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

三、实施步骤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学校规章制度,例如:迟到早退不得超过三次,迟到早退超过三次的学生将受到相应处分等。

规章制度要与学生根植行为习惯相对应,并明确了相关的奖惩措施。

2.建立典型示范每周选取一名优秀学生作为德育典型示范,评选标准包括学业成绩、行为习惯等。

通过评选的典型示范,使学生有榜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阶段性检测定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检测,例如:每学期进行一次,以评估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于没有达到的学生进行具体的辅导和指导。

4.思想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开展主题班会等。

通过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

5.基于个人情况的辅导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差异化辅导措施,例如,对于容易分心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进行特殊配套辅导等。

四、评估方法1.进行定期的德育测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综合评估。

2.考察学生在具体实际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教师进行实地观察评估。

3.定期组织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和习惯。

4.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和协同评估,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方案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在交往中表现文明礼貌,增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1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进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

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

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

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

”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

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

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

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

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

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

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

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习《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品德、知识和技能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德育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成为一个温暖、关爱和引导学生的平台。

首先,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特质,它能在学生独立自主、自觉自愿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充分发挥作用。

学生应该被教育成自律、自觉、主动的个体,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并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学习与生活。

这样的能力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学校德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协作共赢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团队活动、合作研究等方式,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价值、包容他人的差异,并学会为了团队的目标而努力。

再次,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个体之间的尊重、善意和文化传统的表达。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恩朋友,学会友善、礼貌和谦逊地对待他人,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体现。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艺术教育的机会和资源,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最后,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尊重法律、遵守规则,培养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投入,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成为建设社会、贡献社会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德为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

教育德为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教育德为先。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

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树立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并配合我校“养成教育”“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时间养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初定本次活动时间为一学年,即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以学校园地为主阵地。

与2016年9月6日举行养成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三、活动领导小组1、教师管理委员会:组长:喻孝伟副组长:陈志武王小义陈平刘大梅王杰毛健吴庆安周晓勇冯立刚孙启兵2、学生自我管理监督委员会:1组长:付先锋段振莞成员:杨宛新段振莞梅兴和黎永坤付先锋张明山四、活动参与对象:恒口镇运溪九年制学校全体师生五、活动具体措施:1、班级个人量化考核制:实行班级行为习惯量化打分周汇总、月汇总+个人行为习惯量化考核打分周汇总、月汇总制;每周周一在晨会中公布检查结果,每周推选一个“文明班级”“每班推选一名”文明学生“。

2、学生自我管理监督制:设立学生自我管理监督委员会,由六名“文明校园小卫生”轮流在校园值班巡查,检查记录全校师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卫生习惯、惜时观念、学习习惯,并根据实情打分扣分。

满分100分,(学生打分占50%)3、定期检查制:每周周二班会课,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教师管理委员会一起到各班检查并打分(教师打分占50%)。

4、晨会演讲制:每周周四定为“师生共读好书推荐”活动日,由一名同学和一名老师向全校师生推荐自己所读的一本好书(结合“好书推荐卡”)。

——良好的阅读习惯;5、成果展览展评制:11月份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览+优秀教案展览”——良好的学习习惯;26、开展活动推进:10月份开展一次“师生同写——中华汉字听写大会”——良好的书写习惯;7、示范课观摩:本学期观摩两个优秀班级的主题班会(陈平)(毛健)。

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活动内容:1、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2、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3、珍惜时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4、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问候习惯:1见到老师主动问好2讲道理,懂礼貌,不耍脾气不顶撞3课间活动文明不追逐打闹,不影响他人 4.同学间互相关心帮助5周五放学能组队离校并和老师告别普通话习惯:1使用普通话发言2使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3、不讲脏话粗话文明用语习惯:1打招呼使用“您好”类文明语言2得到帮助说“谢谢”3打扰别人说“抱歉”“打扰”“麻烦”4、道歉要说“对不起”(二)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个人卫生行为习惯:1衣冠整洁,不穿奇装异服,拖鞋,不带首饰;2勤剪指甲勤洗头33男生精神饱满,头发不超过耳朵;女生朴素大方,发型整洁精神;教室卫生行为习惯:1教室地面整洁,墙面干净;2教室物品摆放整齐3黑板整洁干净无灰尘4图书摆放整齐清洁区卫生行为习惯:1清洁区地面干净整洁2清洁区打扫及时3清洁区卫生保持良好(三)珍惜时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早晨:1冬季早晨最迟7:55前到教室2到校后能迅速开始读书学习,不在走廊打闹追逐;3早读情况良好,纪律良好;中午:1中午12:55前进教室2到校后能迅速开始读书学习,不在走廊打闹追逐3午自习学习情况良好,纪律良好;自由晚自习:1自由晚自习纪律良好2无人在教室大声喧哗,随意走动3、学习氛围浓厚4、地面整洁干净无垃圾(四)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书写早读习惯:1、上课坐姿端正,班级精神风貌好;2、早读状态良好,书声琅琅,有领读;4作业纠错习惯:1、在每周一次的班级作业抽查中,作业书写整齐规范;2、在每周一次的班级作业抽查中,作业有改错步骤,有纠错体现;阅读习惯:1班级设立图书角,有读书心得或读后感等展示,1-3年级可设好词好句积累角或读书手抄报上墙展示2、在“校园广播站”中积极投稿撰写各类随笔六、行为习惯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表格后附)5附件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班级、个人)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参考)学校:第()周67附件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量化考核表(班级量化考核表)——学生自我管理会打分表第周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注明:共五项评分项目,前四项每项为15分,下设小项每个5分;|“其他”项目指该班级在精神风貌、集会、集体劳动、好人好事、卫生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可酌情加10——40分。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行为习惯是一种由时间和习惯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个人行为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个人的思考、态度、习惯和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一、培养学生的用品管理习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用品管理习惯。

老师可以从课堂管理入手,要求学生要保持课桌、书包、书本的整洁干净。

同时,老师还可以教育学生要做到物归原位、不随地扔垃圾、不乱画乱写等好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反映了他们良好的家教和敬业的老师。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注意学生的礼仪教育。

学校老师应该养成良好的带头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礼貌地问好、道谢、感谢,懂得如何在公共场合克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不乱嚷嚷、乱跑乱闯,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和姿态,使得自己不至于让他人觉得眼前一暗。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直接关系到身边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在学校中,老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刷牙、勤洗脸、勤洗澡、不乱扔垃圾等好习惯,让学生懂得卫生的重要性,并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习惯。

在学校中,老师要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随意出现危险的行为,如攀爬高处、靠近河流等等。

在家庭中,学生的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接触陌生人。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从中能够感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重点和培养的方向,而行为习惯则是德育教育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方向,在行为习惯的引领下,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塑造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教师德育原则九大原则

教师德育原则九大原则

教师德育原则九大原则教师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既是教师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也是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

下面,我将介绍教师德育的九大原则。

一、德育的综合性原则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以德育为中心,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二、德育的全面性原则德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

三、德育的示范性原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德育的启发性原则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觉认识和自主选择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五、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

六、德育的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

七、德育的循序渐进原则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八、德育的个性化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德育的参与性原则德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德育原则是教师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也是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

论述德育的规律

论述德育的规律

论述德育的规律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下就德育的规律进行论述。

德育的规律是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阶段都不同,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德育的规律是循序渐进。

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从小学开始,可以从简单的规则和道德规范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德育工作也应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德育的规律是全员参与。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职责和权利,形成合力。

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要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德育教育;社会要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价值观念。

第四,德育的规律是注重实践。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际行动和道德决策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五,德育的规律是因材施教。

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德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的规律是激励引导。

德育工作应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给予奖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

激励引导的德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的规律体现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全员参与、注重实践和激励引导等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

德育工作指南的良好习惯教育内容

德育工作指南的良好习惯教育内容

德育工作指南的良好习惯教育内容德育工作指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其中,良好习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交习惯三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指南中的良好习惯教育内容。

一、学生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德育工作指南中,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自我管理和卫生习惯等。

规律作息是指学生按时起床、就餐、休息和作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

自我管理包括个人物品整理、桌面整洁和个人卫生等,在指南中可以明确要求学生养成经常整理物品、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等良好习惯。

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

在德育工作指南中,学校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包括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和学习方法等。

课堂纪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端正态度,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指南中可以强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素养。

三、社交习惯良好的社交习惯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的重要一环。

在德育工作指南中,学校可以明确学生的社交习惯培养要求,包括礼貌待人、团队合作和文明用语等。

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社交习惯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和课堂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指南中的良好习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交习惯三个方面。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习惯,学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指南的要求,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德育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陈雅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到:“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个班就是一个大集体,如同一个温馨的家,那么班主任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良好班风的倡导者。

一个良好的班风对孩子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每个学生终生有益。

因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还很不熟悉,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纪律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所以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首先应从习惯的养成与常规入手。

我认为做好一年级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生课桌的摆放:桌椅摆放整齐,离开座位时凳子一律推到课桌底下,养成一下课就整理的习惯。

2、每一个课间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齐全,放到课桌左上角,然后再出去玩。

3、上课时身体要坐直,做到全神贯注,专心听讲,学思结合,多感官并用,做到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4、上课不可以随便乱讲话,有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举手,老师允许方可发言并要起立。

5、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

在强调写字的姿势时,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6、在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时,我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口令:“一二三,坐端正”“小小手,抱端正”“亮眼睛,看老师”,我在班上反复训练,还把这些口令告诉任课老师。

7、一年级小学生最爱发言,老师问题一出,他们就高举小手“我我我”,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屁股撅得老高。

我就对他们说:“谁的手举得最端正,我就请谁来回答。

”此时我就教他们如何正确举手:左手放胸前,右手举旁边。

有些孩子你没有喊到他,他就一声长叹——“哎”,像泄了气的皮球,别人的发言也就与他不相干了。

这时我就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教育孩子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们从行为习惯的培养角度,来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 道德品质的形成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阶段,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养成讲文明、守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等良好品质。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人生观息息相关。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培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规律生活、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提升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 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标准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学校和家长要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 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学校与家庭要共同合作,互相携手,共同肩负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实行严格的管理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采用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用奖罚分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在学生做出正确行为的时候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4. 正确引导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通过活动、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行为习惯,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让他们在德育教育中有所收获。

德育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德育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德育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石。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接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

提供正面榜样: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应该要努力成为学生在品德方面的榜样。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士来做演讲,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道德观念,激励和感召学生。

开展德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道德理论、个人品格培养、公民责任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讨论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具有道德争议的话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明确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这些准则应该简洁明了,内容涵盖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行为。

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培养学生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能力。

奖励和惩罚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同时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奖品等形式,以体现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认可和鼓励。

而对于不良行为,学校也应该采取适当的纪律处分,确保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讯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

关于学生德育的专家语录

关于学生德育的专家语录

关于学生德育的专家语录1. "学生德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2. "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始,注重细节。

"3. "学校要成为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引领。

"4. "德育教育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身心健康等方面。

"5. "学生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共同负责。

"6. "德育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7. "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8. "学生德育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9. "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力。

"10. "学生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1. "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12. "学生德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13. "德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 "学生德育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5. "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6. "学生德育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7. "德育教育要关注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管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8. "学生德育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19. "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20. "学生德育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摘要: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良好的德育品质贯穿一个人终生,因此,德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开始萌芽,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企业行为习惯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三观,但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注意对学生语言和行为加以引导,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对当前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再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小学生德育培养。

一、小学及阶段开设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贯穿了整个小学及阶段,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表明德才兼备才是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学校的德育教育通过学生行为习惯和以及学校生活等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全面进入了发展时期,身心各方面都已经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内遇到的行为模式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反之,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也会影响学生,如果不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就可能在后期的生涯发展中不断被放大,从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德育教育现状(1)制度规范性需要加强学校本身在德育教育方面没有规范的条例,使得德育教育工作中没有参考依据,教师把握不住教育的“度”,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没有辩证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只会区分对错,如果德育的“度”达不到,则起不到教育目的,如果过度教育,则会将学生的引导向反方向。

此外,由于学校没有明确的制度,教师缺乏相应的制度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这样也没有教育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赵桂珠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和听到“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养成教育。

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这是我们需要经常关注的课题。

一、学生参与、主动制定校规、班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加强教育。

学校开学初各班主任都要向学生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德育过程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

我在班级管理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管理,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讨论、制定班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道德知识,学会关心社会与别人,学会对社会对别人负责,由自发的育德意识到自觉的育德意识,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例如:进入校园自行车有序排放,穿着干净整洁,不乱扔乱丢纸屑;在校园内坚持说普通话,文明用语、不大喊大叫,遇到老师主动问好,遇到到访老师或客人主动鞠躬问好;放学后自动推车出校门,不互相追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些渐渐的都变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了。

二、运用激励、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初中是学生一生中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在初中会发生分化,有部分学生到初中后,课程多了学习跟不上,自暴自弃,行为叛逆,甚至做出许多极端的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格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期。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利用自身良好的德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宽容、耐心的对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等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一、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利用自身优秀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将抽象的德育教学和道德品质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受到德育教育。

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将德育工作落实到行为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影响学生,如与学生轻声的问好,教学期间不玩手机,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的卫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看到歪斜的课桌主动摆放整齐等等。

通过这些细小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自觉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

二、用心感召,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在成长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困惑,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解答。

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照顾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用宽容和耐心对待学生,解决他们出现的各种困难。

而且,宽容和耐心不仅要体现在好学生的身上,对于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宽容、耐心地对待。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是难免的,不论是从整体还是个性上,学生的发展必然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的优缺点。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课堂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如果只是泛泛的批评或直接点名批评某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点名表扬某位学得好的学生,其他人就会效仿,使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而且,严厉的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发挥不出德育教育的作用。

常常表扬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够积极地影响其他学生,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细化行为习惯教学目标,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行为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教育目标,不断调整德育教学内容。

例如,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攀比行为,现在学生家庭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而且独生子女偏多,学生长期生活在优越、宠爱的家庭环境中,难免出现与
他人攀比的现象。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还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逐渐变强。

因此,教师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联性,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落实小学德育教学的任务。

四、坚持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
德育教学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如爱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动作多等等,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教育学生,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更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对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要要求家长树立良好的家风,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礼仪,影响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小学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学生的良好德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用宽容和耐心对待学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细分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多与家长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唐克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04+107.
[2]黄春丽.浅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A].教育教学研究,2017:
2.
[3]高俊云.对小学德育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