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理论力学讲义-第九讲第六章(2004.10.12)
理论力学第6章
一、惯性力系主矢
FIR FIi mi ai
mi FIi
C
ai aC
对于质量不变的质点系:
m a ma
i i
C
所以,惯性力系的主矢为:
FIR m aC
与质点系的运动形式无关!!!
二、惯性力系主矩及简化结果 1、刚体平移
惯性力系向点O简化.
FIi
i
ri
O
aC
rC
t n M F M F z I i z I i mi ri ri Iz
mi ri 2 J z
M Iz J z
M IO M Ix i M Iy j M iz k
如果刚体有质量对称面且该面与转动轴垂直,简化中 心取此平面与转轴的交点,则
例题
已知:如图所示均质杆的质量为m,长为l,绕定轴O转动的 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
求:惯性力系向点O简化的结果(方向在图上画出).
解:
l FIO m 2
l 2 F m 2
n IO
M IO
1 2 ml 3
2、刚体定轴转动
FIi mi ai mi ri
F mi a mi ri
n Ii n i
2
M Ix M x FIi M x FIit M x FIin
mi ri cos i zi (mi ri 2 sin i zi )
第 6章
6.1 非惯性系惯性力 6.2 达朗贝尔惯性力
惯性力
FI
m
6.2.1 质点的惯性力
ma=F+N
令
F+N-ma=0
理论力学第六章-
• (二)理想约束和虚功原理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与质点任一虚位移 δ的r
标积,称为此力在虚位移中的虚功
δ W F F ' δ r
虚功具有功(或能量)的量纲,但没有能 量转化过程与之联系。对于处于平衡状态 的体系,作用在各质点上的力(主动力和 约束力)所做的虚功之和为0
若体系中各个约束力所做的虚功之和等 于零,则这种约束称为理想约束
n
F'
δri
0
i1
◆光滑曲面、曲线、光滑铰链均为理想约 束,受这些约束的质点,约束力恒与相应 的虚位移垂直! ◆如两个质点(研究对象)被不可伸长的 轻绳、或刚性杆连接的约束;两个刚体表 面光滑相互接触,或无滑相互接触的约束, 固定点约束等。
虚功原理:受理想约束的力学系统,保持 平衡的必要条件是作用于该系统的全部主 动力在任意虚位移中的虚功之和为零
s1pqLs1qLqL
称为哈密顿函数(或哈密顿量),是广义坐 标和广义动量的函数。
• (三)虚功原理的广义坐标表述和广义 力
xixi(q 1,q2, ,qs,t)
则质点坐标变量的虚位移与广义坐标虚位 移之间的存在关系
δxi s1qxi δqxti δt
(i1,2, ,3n)
δt 0
代入虚功原理的表达式可得
δW
3n i 1
Fi
s 1
r i r iq ,t 1 ,2 , ,s
ri
dri dt
s
ri
1q
q
ri t
ri q
ri q
d dt q r i s1q 2 riqq t 2q ri
《理论力学》06章
MO
M
2 Ox
M Oy2
M
2 Oz
= [ mx (F)] 2 [ my (F)]2 [ mz (F)]2
cos MOx , cos MOy , cos MOz
MO
MO
MO
37
2.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最后结果)
(1) 合力
当
最后结果为一个合力。
主矢的大小 方向余弦
cos(FR ,
j)
Fy FR
cos(FR , k )
Fz FR
(2)如何求主矩
MO mi mO (F i)
MOx [ mO (F )]x mx (F )
MOy [ mO (F )]y my (F )
MOz [ mO (F )]z mz (F )
M x 0 F2 400mm FAz 800mm 0 M z 0 F1 400mm FAx 800mm 0
解得 FAx FBx 1.5N
FAz FBz 2.5N
§6–5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1.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其中,各
M ( Mix )2 ( Miy )2 ( Miz )2
cos M ix
M
cos Miy
M
cos M iz
M
例4
已知:在工件四个面上同时钻5个孔,每个孔所受 切削力偶矩均为80N·m。
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矩在 轴上的投影
。
解: 把力偶用 力偶矩矢表示, 平行移到点A 。
Fx Fxy sin Fn cos sin Fy Fxy cos Fn cos cos
理论力学第六章ppt课件
a ax2ay2 r2
.
已 知 : r, t, 常 数 。
求:M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解: A,B点都作直线运动,取Ox轴如图所示。 运动方程
x A b r si n b r sit n)(
x B rs i n rsi tn ) (
.
已知:O M r , t , 常 数 ,A B b 。
求:① A,B点运动方程; ② B点速度、加速度。
B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v B x B rco t s
因为
dr
ds
ddr
dds dds 1
所以 nr d r
ds
副法线单位矢量
r b
rnr
.
方向同
r n
自然坐标轴的几何性质
.
3、速度
v rdr rdr rdsdsrvr
dt dsdt dt
4、加速度 ardvr dvrvdr
代入
dt dt dt
dr dr ds v nr
dt ds dt
则
ar ddvtrv2 nr atrannr
r k
rr
r
r
i
j
直角坐标与矢径坐标之间的关系
r r ( t ) = x t r i + y ( t ) r j + z ( t ) k r
.
速度 v r= d d r r t = d d x t r i + d d y t r j + d d z t k r= v x r i + v y r j + v z k r
第六章《理论力学》课件
a
a2 t
an 2
R
2 4
tan at an 2
§6-4 轮系的传动比
1. 齿轮传动
① 啮合条件
R11 vA vB R22
② 传动比
i12
1 2
R2 R1
z2 z1
2.带轮传动
r11 vA vA vB vB r22
i12
1 2
r2 r1
§6-5 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
角速度矢量
大小
d
dt
作用线 沿轴线 滑动矢量
指向 右手螺旋定则
r
r
k
角加速度矢量
r
dr
d
r k
r
k
dt dt
2.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 v r 大小 rsin R v
方向 右手定则
加速度
ar dvr d r rr
ddtr
dt
rr
r dvB dt
r dvA dt
r aA
§6-2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1.定义
刚体上(或其扩展部分)两点保持不动,则这种运动称为刚 体绕定轴转动,简称刚体的转动。
转轴 :两点连线
转角: 单位:弧度(rad)
2.运动方程
f t
3.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速度
d
dt
大小:ddt
方向:逆时针为正
角加速度
d
dt
d2
dt 2
& &&
匀速转动 匀变速转动
d 0
dt
0 t
d cont
dt
理论力学第六章
由 动能定理 FS
由 动 2 mv c 能 4 对t求导,得 C 3 mvC a定 Fv C 理 2 故 Fr J C α
3
v
m
r
C
F
C
F
Cv
S
Cv
即动量矩定理
6-2 质点系动能定理
d LC dt
v
MC
v
6-2-1 动能定理的三种形式 问题 3 图(a)系统由静平衡位置转动 角, 此时,系统势能以静平衡为“0”,
V 1 2 k( l 2
k
) 2 对吗?为什么?
l 2
l 2
对!弹簧静平衡力与重力在转动时仍平衡, 其功之和为零,可同时不考虑。
k
a
又如图(b)所示:
V 1 2
6-2 质点系动能定理
O
m
k
2
b
6-2-2 动能定理的应用 1. 应用特点 (1)与位形变化有关 (突出空间过程) 已知运动求力,由 T W F
FT
WG GS sin
WF 0 ,
N
S
C
WF 0 ,
T
G
C
FS
FN
WF 2 FS S
S
6-1 功与动能
6-1-1 力的功
2.内力的功
一对内力, FA -FB
d W FA drA FB drB
FA drA drB FA drAB
Cv
求 ,v 问题 2均质轮在OA杆上滚动,已知 m,r,l,ω1求Cr 轮 T 。
T 1 2 m vC
2
1 2
JC
2
理论力学全集
绪论一、研究对象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臵随时间的改变,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是物质各种运动形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本课程研究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以枷利略和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为基础,属古典力学的范畴,理论力学研究的是这种运动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是各门力学分支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1、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规律。
2、运动学——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不涉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3、动力学——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力学最基本的规律。
2、经过抽象化建立力学模型,形成概念。
3、经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建立理论体系。
4、将理论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理论。
四、学习目的1、为解决工程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工程专业一般都要接触机械运动问题。
2、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3、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
静力学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又称刚体静力学。
刚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它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形。
但是,这些微小的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可以略去不计,这样可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
力 ——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践表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 ,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可用一个矢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矢量的模——力的大小 矢量的方向——力的方向 矢量的始端(或终端)——力的作用点 常用黑体字母F 表示力的矢量,普通字母F 表示力的大小。
理论力学第六章
vA vC vD vCA
y
(C)
式中三个未知量,不可解。
C
v
D
vA
B
( 大小 √ (v ) √ (OA ) ?AC AB ) ? 方向 √ () √ ( OA) √ ( AB) √ (↖) 选取坐标系Cxy,向y x 轴上投影,得
va
ve vC vA vCA
vr
AO杆作定轴转动, AB杆和BC杆作平面运动。
C
v A r
A、B、C点速度方向如图:
vC
B
60
vA
0
O
P点为AB杆瞬心 v A r AB AP 3r 3
其转向为逆时针
vB
A
vB BP AB
3 6r 3r 2 3
P
Q点为BC杆瞬心
va sin 45 vAcos45 vCA
vCA 5 2cm / s 所得为正,说明图中所 设的指向与实际相符 vD vCA vCA AB 0.5rad / s AC 10 2
vA
O
vC
(C)
C
v
D
vCA vA
B
y
例: 如图所示机构中,已知:轮I固定,轮Ⅱ作纯滚动, 其匀角速度为,O1C=L, O1A=3L /4,两轮半径均为r。 试求图示瞬时vA , AB和 AB.。
vA
零的点称为平面图形在 该瞬时的速度瞬心。
v A AP v A AP vB BP vB BP vC CP vC CP
2、瞬心的求法
(1)当平面图形沿某固定面作纯滚动时,图形上 与固定面的接触点即为图形的瞬心。
理论力学讲义
理论力学讲义(总13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理论力学讲义铜仁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冯云光绪论一、理论力学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并将其用严密的数学表述,使其完全可以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来加以处理。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相对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
2、任务:归纳机械运动的规律。
(借助严密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3、表达方式;(理论力学分为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两大部分。
)(1)、矢量力学(牛顿力学)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借助矢量分析这一数学工具,运用形象思维方法,通过牛顿定律揭示物体受力与其运动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特点:形象直观,易于处理简单的力学问题,范围:仅能解决经典力学问题。
(在矢量力学中,涉及量多数是矢量,如力、动量、动量矩、力矩、冲量等。
力是矢量力学中最关键的量。
)(2)、分析力学:从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借助数学分析这一工具,运用抽象思维方法,研究力学体系整体位形变化。
特点“从各种运动形态通用的物理量—能量出发,它的运用远远超出经典力学范围,也适用非力学体系。
(分析力学中涉及的量多数是标量,如动能、势能、拉格朗日函数、哈密顿函数等。
动能和势能是最关键的量。
)(分析力学是由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建立并完善起来的经典力学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和处理问题方法,完全不同于牛顿力学,它代表经典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出支配宏观机械运动的更普遍的规律,以致能用比较统一的方法处理力学体系的运动问题,它揭示出力学规律与其他物理的过渡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力学已经成为学习后继课程的必要基础。
)二、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1、运动学:从几何的观点来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未研究引起这种变化的物理原因。
2、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阐明物体运动的原因。
3、静力学:研究物体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理论力学》第六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习题全解
第六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习题全解[习题6-1] 物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为334t t -=ϕ(ϕ以rad 计,t 以s 计)。
试求物体内与转动轴相距m r 5.0=的一点,在00=t 与s t 11=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并问物体在什么时刻改变它的转向? 解:角速度: 2394)34(t t t dt ddt d -=-==ϕω 角加速度:t t dtddt d 18)94(2-=-==ωα速度: )94(2t r r v -==ω)/(2)094(5.0|20s m r v t =⨯-⨯===ω)/(5.2)194(5.0|21s m v t -=⨯-⨯==切向加速度:rt t r a t 18)18(-=-==ρα法向加速度:22222)94()]94([t r rt r v a n -=-==ρ 加速度: 422222222)94(324])94([)18(t t r t r rt n a a n t -+=-+-=+=)/(8165.0)094(0324|24220s m r a t =⨯=⨯-+⨯== )/(405.1581.305.0)194(1324|24221s m r a t =⨯=⨯-+⨯== 物体改变方向时,速度等于零。
即:0)94(2=-=t r v )(667.0)(32s s t ==[习题6-2] 飞轮边缘上一点M,以匀速v=10m/s运动。
后因刹车,该点以)/(1.02s m t a t =作减速运动。
设轮半径R=0.4m,求M点在减速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及t=2s时的速度、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
解:t dtd a t 1.04.022-===ϕρα (作减速运动,角加速度为负)t dt d 25.022-=ϕ12125.0C t dtd +-=ϕ2130417.0C t C t ++-=ϕ12124.005.0)125.0(4.0C t C t dtd R v +-=+-⨯==ϕ104.0005.0|120=+⨯-==C v t图题46-251=C0000417.0|2130=+⨯+⨯-==C C t ϕ 02=C ,故运动方程为: t t 250417.03+=ϕt t t t R s 100167.0)250417.0(4.033+-=+-==ϕ速度方程:1005.02+-=t v)/(8.910205.0|22s m v t =+⨯-== 切向加速度:)/(2.021.01.0|22s m t a t t -=⨯-=-== 法向加速度:222)25125.0(4.0+-⨯==t a n ρω)/(1.240)252125.0(4.0|2222s m a t n =+⨯-⨯==[习题6-3] 当起动陀螺罗盘时,其转子的角加速度从零开始与时间成正比地增大。
《理论力学》课件 第九章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是工程机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刚体运动,它可以看作为平移与转动的合成,也可以看作为绕不断运动的轴的转动。
在运动中,刚体上的任意一点与某一固定平面始终保持相等的距离。
平面运动刚体上的各点都在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的平面内运动。
注意与平移区别()Oϕ'--基点,转角,Oxy--定系用一个平面图形代表作平面运动的刚体;用平面内的任意线段的位置来确定平面图形的位置;用线段上任意点0′的坐标和一个夹角来确定该线段的位置。
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对于任意的平面运动,可在平面图形上任取一点O′,称为基点。
在这一点假想地安上一个平移参考系O’x’y’,平面图形运动时,动坐标轴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可令其分别平行于定坐标轴Ox和Oy,平面的平面运动可看成为随同基点的平移和绕基点转动这两部分运动的合成。
平移坐标系-'''y x O平移-----牵连运动转动-----相对运动四、重要结论:平面运动可取任意基点而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其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任何平面图形的运动可分解为两个运动(1)牵连运动,即随同基点O′的平移;(2)相对运动,即绕基点O′的转动。
平面图形内任一点M的运动也是两个运动的合成,因此可用速度合成定理来求它的速度,这种方法称为基点法。
注意:此处动点、动系、基点在同一个刚体上。
但属于刚体上的不同点。
点M 的牵连速度v v点M的相对速度v vω'M O v v v v 'ωv v AB v v ω结论:平面图形内任一点的速度等于基点的速度与该点随图形绕基点转动速度的矢量和。
平面图形内任意两点A 和B 的速度确定基点A ,一般应使V A 为已知条件。
O’M 上速度分布图角速度与相对速度有关AABAABBAvlABvωϕ=v v v应使V B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V BA=AB·ω,此处ω是尺AB的角速度3、角速度分析例9-2图所示平面机构中,AB=BD=DE=l=300mm。
理论力学 学习指南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学习要求]一、熟悉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地矩。
二、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三、熟悉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的方法,能将简单的工程问题作成计算简图。
[内容要点]一、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在刚体静力学里,力是滑动矢量。
作用于物体的若干个力,总称为力系。
2. 共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
用矢量方程表示为2F F F 1R += (1-1)3. 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力。
最常用的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为沿直角坐标轴z y x ,,的分力。
即k j i F z y x F F F ++= (1-2) 其中k j,i,是沿坐标轴正向的单位矢量,Fx、Fy、Fz分别是力F 在x、y、z轴上的投影。
4. 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
设有一轴ξ,沿该轴正向的单位矢量为n,则力F在ξ轴上的投影为ξF =F·n。
(1-3)又设n在坐标系Oxy 中的方向余弦为 1l 、2l 、3l ,则31l F F l F F z y x ++=ε (1-4)二、力矩与力偶1. 力对一点的矩在空间力系问题里,力对一点的矩应作为矢量。
力F对O点的矩用矢积Mo (F)=r×F来表示,即F r F M ⨯=)(0 (1-5)就是说,一个力对于任一点的矩等于该力作用点对于矩心的矢径与该力的矢积。
如过矩心O取直角坐标系o xyz,并设力F的作用点A的坐标为(x,y,z),如图 1-1,则式(1-5)可表示为k yF xF j xF zF i zF yF k F j F i F zk yj xi F r F M z y z z y z z y x )()()()()()(0-+-+-=++⨯++=⨯= (1-6)或者用行列式表示为z y xF F F z yx k j iF M =)(0 (1-7)图1-1 力对一点的矩的矢积表示对于平面力系问题,取各力所在平面为xy面,则任一力的作用点坐标z=0,力在z轴上的投影Fz =0,于是公式(1-6)及(1-7)退化成为只与k相关的一项。
理论力学---第六章
加速度 速度矢端曲线切线
2.直角坐标法
•运动方程
z
k
M ( x, y , z )
x f1 t y f 2 t z f 3 t
r
j
z
x
y
O i
x
轨迹方程
y
f ( x, y, z ) 0
速度
v r xi yj zk
第六章
运动学基础
§6-1 机构运动简图 §6-2 点的运动 §6-3 刚体基本运动
§6-1 机构运动简图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组成机构的各 相对运动实体 – 构件 主动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机构必须有一个固定件,至少有一个主动件
构件与运动副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运动副 移动副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低副—通过面接触 转动副
3.弧坐标法
(1)运动方程(沿轨迹的运动规律) (+)
s f (t )
S称为弧坐标
O
(-)
M
s
★自然法适用于描述非自由质点运动
(2)自然轴系
切向单位矢量
主法线单位矢量 副法线单位矢量 •密切面
n
b n
当点M1逐渐趋近于点M时,M1点的切线平移后和M点 的切线所确定的平面趋近于一个极限位置,此极限 位置的平面称为曲线在M点的密切面 。
an a a g cos
2 2
2 2 v0 v0 得 a g cos n
例6-4
列车沿半径为R=800m的圆弧轨道作
匀加速运动。如初速度为零,经过2min后,速度
理论力学第6章 ppt课件
25
作业
• 6-4 • 6-6
ppt课件
26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 §6-1 矢量法和直角坐标法
• 1. 表示质点运动的矢量法:
• 质点的空间位置用矢径r表示,它是时间的 函数,
•
r = r(t)
• 投影式: r = xi+yj+zk
• 轨迹:矢径r 端点的连线。
ppt课件
1
• 速度:
v dr lim r(t t) r(t)
a dv dt
• 动点移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a
dv dt
d dt
( ds dt
τ)
d 2s dt 2
τ
ds dt
dτ dt
ppt课件
15
• 切向加速度
at
d 2s dt 2
τ
dv dt
τ
• 法向加速度
an
ds dt
dτ dt
v
dτ dt
dτ dτ ds 1 vn
vy y r sin t
v
vx2
v
2 y
r (1 cost)2 sin2 t
2r sin t
2
ppt课件
19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 方法1
v ds dt
s
vdt
2r
t
0
sin
t
2
dt
4r (1
cos
t
2
)
ppt课件
20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理论力学教学讲义
绳子受力图如图(b)所示
梯子左边部分受力图 如图(c)所示
梯子右边部分受力图 如图(d)所示
整体受力图如图(e)所示
提问:左右两部分梯子在A处,绳子对左右两部分梯子均有 力作用,为什么在整体受力图没有画出?
作业: 1-1 (a),(b),(d),(e),(f) 1-2(a),(c),(e),(h),(i)
解:1.画出简图
2.画出主动力
3.画出约束力
例1-2
屋架受均布 风力q(N/m),
屋架重为P ,画出屋架的受
力图.
解:1.取屋架 画出简图
2.画出主动力
3.画出约束力
例1-3
水平均质梁 AB重为P1,电动机 重为 P2 ,不计杆CD 的自重, 画出杆CD 和梁AB的受力
图.图(a)
解:
取 CD 杆,其为二力构件,简称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
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 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如图所示。
合力(大小与方向) FR F1 F2 (矢量的和) 亦可用力三角形求得合力矢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R
F cos β Ry 0.6556
F R
θ 40.99 , β 49.01
例2-3 已知:系统如图,不计杆、轮自重,忽略滑轮大小, P=20kN;
求:系统平衡时,杆AB、BC受力.
解:AB、BC杆为二力杆,
取滑轮B(或点B),画受力图.
用解析法,建图示坐标系
F ix
0
理论力学讲义
绪论一、理论力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但是,什么是机械运动呢?所谓机械运动就是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反应,生命过程等不属于机械运动)理论力学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 静力学:研究物体平衡时所应满足的条件。
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及力系的简化等。
2 运动学:只以几何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原因。
3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理论力学属于古典力学范畴。
它以伽里略和牛顿的基本定律为基础,研究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客观物体机械运动。
现在工程实际中的大量物体都可以由古典力学来很好的解决。
二.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1 工程专业一般都要接触机械运动问题。
有些问题就要用理论力学知识来解决。
2 理论力学是一些工程专业课的基础。
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飞行力学,振动力学,断裂力学,生物力学,以及许多专业课。
3 理论力学研究方法与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有不少相同之处。
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有很多好处。
4在自然界,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理论力学知识解释,解决。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在静力学中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 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个数.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
2. 力系的等效替换: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系用另一个与它等效的力系来替换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如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替换一个复杂力系,称为力系的简化。
3. 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研究物体平衡时,作用在其上的各种力系所需满足的条件。
满足平衡条件得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静力学公理一静力学基本概念1 刚体所谓刚体是这样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6-3 空间力偶理论
9 9
1、空间力偶的性质: 空间力偶的性质: 力偶的性质
z
力偶大小、力偶作用面的方位和力偶转向 是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是矢量,是自由矢量
y O
空间力偶矩矢的表示:右手规则
退出
Fy = F cos β
Fz = F cos γ
Fx = F cosθ cosϕ
Fy = F cosθ sin ϕ
Fz = F sin θ
§6-1 空间力沿座标轴的分解与投影
4 4
反过来,若已知力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Fx、 、 , 反过来,若已知力F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Fy、Fz,
z Fz γ β Fx x α Fy F y
r r r r F = Fx i + Fy j + Fz k
F = Fx + Fy + Fz
2 2
2
退出
Fx cosα = F
cos β =
Fy F
Fz cos γ = F
§6-2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5 5
z F4 F3
r r r r Fi = Fix i + Fiy j + Fiz k
a b F M α C B y
A F r x
受力图: 解:1. 受力图:首先要选取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退出
2. 坐标系:选择坐标系时应注意力与轴的夹角应尽量简单 坐标系: 3. 列方程:a)力在轴上的投影(分解);b)多取力矩方程 列方程:
§6-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空间约束类型
19 19
结论:空间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一般可以得到一力和一力 结论
退出
r r r r r FR = F1 '+ F2 '+ L + Fn ' = ∑ F '
偶;该力作用于简化中心,其力矢等于力系的主矢,该力偶之 矩矢等于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
§6-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16 16
序 主矢FR’ 主矩Mo 力系简化最终结果
z
r 大小 mo ( F ) = 2S ∆OAB
F B Fz r A Fxy y B’
r r mo ( F ) = r × F
mo(F)
方向:右手规则;作用点:矩心O; 定位矢量 2、力对轴之矩的定义: 对轴之矩的定义:
O
A’ x
F’xy
mz ( F ) = ±2S ∆OA'B ' = mz ( Fxy ) + mz ( Fz )
18 18
例6-6 传动轴AB上装有齿轮C(图),齿轮的节圆直径 d=4.8cm,压力角α=20°齿轮与轴承A及B相距a=9cm, b=21cm 。 已 知 轴 的 A 端 由 电 动 机 带 动 , 作 用 有 矩 M=70N·m的力偶,转向如图所示。求齿轮所受的圆周力 F及轴承A、B处的约束反力。 z
11 11
1、力对点之矩的矢量表示: 对点之矩的矢量表示:
z
mz(F)= [mo(F)]z
F
r 大小 mo ( F ) = 2S∆OAB
2、力对轴之矩的定义: 对轴之矩的定义:
r r r mo ( F ) = r × F
mo(F)
B γ O r A y F’xy B’
mz ( F ) = ±2S∆OA'B '
力对于轴之矩的特点:
(1)当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 共面 ) 时,力对于该轴之矩等于零 平行或相交(共面) 平行或相交 。 (2)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它对于轴之矩不变。 (3)求空间力对坐标轴的力矩,可以将空间力沿坐标轴分解,分别对X Y Z轴取矩,正负按右手法则确定。
退出
§6-4
力对于点之矩与力对于轴之 矩
r r r mo ( F ) = r × F
mx(F)
x
r r r mo ( F ) = r × F = x Fx
r i
r j
r k z
y Fy
r r r r mo ( F ) = ( yFz − zFy )i + ( zFx − xFz ) j + ( xFy − yFx )k
退出
Fz
mx ( F ) = yFz − zFy
3、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A’ x
S ∆OA'B ' = S ∆OAB cos γ
r r r mz ( F ) = ± mo ( F ) cosγ = mo ( F ) cosγ = [mo ( F )]z
力矩关系定理
退出
即力对于任一点之矩矢在通过该点的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力 对于该轴之矩
F O z F B mo(F) A O
退出
m = mo (F )
O z B A
A
F’ A O A’
y B’
y B’
A’ x x
§6-5 空间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的简化
15 15
F2 F1 A1 A2 O An Fn F1’ m1 O mn m2 F ’ 2 Fn’ FR
m
O
合力矢 r r Q F1 ' = F1
∑F
x
=0
∑F
y
=0
∑F
z
= 0 ⇔ 平衡
空间汇交力系解析法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空间汇交力系解析法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该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三个坐标轴的每一个坐标轴上投影的 代数和等于零。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
退出
§6-3 空间力偶理论
7 7
F2
平面力偶的性质: 平面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 的性质
FR
r r r r r FR = ∑Fi = ∑(Fixi + Fiy j + Fizk )
r r r = (∑Fix )i + (∑Fiy ) j + (∑Fiz )k
F2 F1 O O F4 x F2 F3 y
FRx = ∑ Fx
FRy = ∑ Fy
FRz = ∑ Fz
r r r r FR = FRx i + FRy j + FRz k
z
y O
退出
x
§6-3 空间力偶理论
空间力偶的性质: 空间力偶的性质:力偶可由一个平面移至刚体内另一平行平面而 力偶的性质
不影响它对于刚体的作用,或者说,作用面平行的两个力偶 作用面平行的两个力偶 若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两力偶等效。 ,若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两力偶等效
证明: 证明:
理 论 力 学
第九讲
第六章
2 2
空间力系和重心
§6-1 §6-2 §6-3 §6-4 §6-5 §6-6
退出
空间力沿坐标轴的分解与投影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空间力偶理论 力对于点之矩与力对于轴之矩 空间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的简化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平行力系的中心与重心
§6-7
§6-1 空间力沿座标轴的分解与投影
空间合力投影定理: 空间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
退出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它的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 的代数和,称为空间合力投影定理
§6-2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6 6
FRx =
∑F
x
FRy =
∑F
y
FRz =
∑F
z
r r r r FR = FRx i + FRy j + FRz k r FR = 0 ⇔ 平衡
r r r r F2 ' = F2 L Fn ' = Fn r r r r r r ∴ FR = F1 + F2 + L + Fn = ∑ F =FR ' 主矢 r r r r 附加合力偶矩矢 m = m1 + m2 + L + mn r r r r r r m = mo ( F1 ) + mo ( F2 ) + L + mo ( Fn ) = ∑ mo ( F ) = M o 主矩
退出
∑m (F) = 0 ∑m (F) = 0 ∑m (F) = 0
x y z
§6-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 程特殊空间力系
z
17 17
F1
F3
一、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y O x F2
∑F
x
x
=0
∑F
y
y
=0
∑F
z
z
=0
∑m (F) = 0 ∑m (F) = 0 ∑m (F) = 0
二、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 3
力矢F在轴上的投影 力矢 在轴上的投影: 在轴上的投影 r r
r r r r r F = Fx + Fy + Fz = Fx i + Fy j + Fz k
(2)二次投影法:
z
l)直接投影法:
z Fz γ β Fx x α Fy F y
Fz F Fx x φ θ Fy y
Fx = F cosα
§6-5 空间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的简化
14 14
力线平移定理: 力线平移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以 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位置平行移至刚体内任一指 可以 定点,欲不改变该力对于刚体的作用,则必须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 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 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等于原力对于指定点之矩( 附加一力偶 矢)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