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
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掌握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 能够利用图像和性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
2.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概念
- 通过示意图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 强调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步骤二:讲解图像和性质
- 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
- 分析图像特征,如振幅、周期、对称轴等
- 阐述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界值等
步骤三:解决问题
- 提供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像和性质求解
- 示范解题方法,包括利用性质、缩放变换等
3. 教学资源
- 投影仪和电脑
- 教学PPT
- 相关练题和答案
4. 教学评估
- 设计小组练题,测试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 实时观察学生解题过程,评估其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
- 结合学生回答问题和总结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在引入概念、讲解图像和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等环
节上都能够使学生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
通过图像
的展示和性质的阐述,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规律和特点。
而解决问题的训练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评估方面,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个别评价,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此外,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充,包括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辅助工具,以提升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设计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维能力培养,但仍需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优化和改进。
正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5》(A 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实,感受“类比--猜想--证实”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实;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证实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b.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c.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d.熟练利用性质解决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演示,提高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概念的理解;b.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c.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d.利用图像和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PPT、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学生:学习笔记、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引入(10分钟)1.教师先介绍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海浪起伏、摆动等,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再通过黑板写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的关系。
Step 2 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1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周期、对称性等,并通过图像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师提问学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取值范围是什么?周期是多少?能否找到其他满足这些性质的函数?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像的特点。
Step 3 利用性质解决问题(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是[-π/2,π/2],值域是[-1,1],且函数是奇函数,能否确定这个函数是正弦函数?怎样确定?等。
2.教师安排学生小组活动,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性质解答,并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并强调重点。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1.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1.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弦函数的图象:正弦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波浪形的曲线,它在每个周期内上下波动,波动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1.3 教学活动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使用图形计算器或者绘图软件,让学生自己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其特点。
1.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正弦函数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第二章:余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2.1 教学目标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余弦函数的图象2.2 教学内容余弦函数的定义:余弦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的图象:余弦函数的图象也是一条波浪形的曲线,它在每个周期内上下波动,波动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2.3 教学活动讲解余弦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使用图形计算器或者绘图软件,让学生自己绘制余弦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其特点。
2.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余弦函数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第三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3.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3.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都是2π。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都是先增后减。
3.3 教学活动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3.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第四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能够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简谐运动,如弹簧振子的运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学会分析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三角函数图像的特性;(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丽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能够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2)三角函数性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函数图像的动态演示;(3)提供充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复习已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探究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展示正弦函数的图像;(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正弦函数的性质;3. 探究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展示余弦函数的图像;(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余弦函数的性质;4. 探究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展示正切函数的图像;(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正切函数的性质;五、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1)根据给定的函数式,绘制函数图像;(2)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案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画法(1)描点法: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顺序可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方法.(2)几何法: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来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方法.(3)五点法:观察正弦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0),(,1),(π,0),(,-1),(2π,0)这五个点在确定正弦函数图像形状时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五个点描出后,正弦函数y=sin某,某∈[0,2π]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0,1),(,0),(π,-1),(,0),(2π,1)这五个点描出后,余弦函数y=cos某,某∈[0,2π]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我们常常先描出这五个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就得到在相应区间内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这种方法叫做五点法.2.正、余弦函数的性质y=sin某y=cos某定义域RR值域[-1,1][-1,1]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在每个区间[2kπ-,2kπ+]上递增,在每个区间[2kπ+,2kπ+]上递减(k∈Z)在每个区间[(2k-1)π,2kπ]上递增,在每个区间[2kπ,(2k+1)π]上递减(k∈Z)周期性2π2π有界性当某=2kπ-(k∈Z),y最小=-1,当某=2kπ+(k∈Z)时,y最大=1当某=(2k+1)π(k∈Z)时,y最小=-1,当某=2kπ(k∈Z)时,y最大=1(注:在单调性中,把函数说成在某象限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是不正确的).3.周期函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是角的终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的反映,这种周期性清晰地表现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中,对于周期函数,只要掌握它在一个周期的性质(提供研究问题的方案:先解答一个周期上的问题,再按周期性推广) 周期函数定义:设函数y=f(某)的定义域为D,若存在常数T≠0,使得对一切某∈D,且某+T∈D时,都有f(某+T)=f(某)成立,则称y=f(某)为D上的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对于周期函数来说,如果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就称它为最小正周期。
必修四第一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王卫)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评1节.二、教学目标及解析目标:1、通过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和对称性,体会数形结合方法;2、会求简单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单调区间、最值等。
解析:1、目标1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归纳的数学思想,能独立归纳出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2、目标2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性质对简单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的求解。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如下几个问题:①函数周期性的定义是什么?②如何求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③不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能正确写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学生出现这几个问题的原因是不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本质,对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理解不透彻。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在处理问题时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往往会造成错误的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像变化趋势加以理解;结合定义,通过例题加以模仿。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感受归纳的数学思想,找出函数之间的共同点和规律,通过讨论、合作交流、辩论得到正确的知识。
四、教学条件支持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用到几何画板和智能黑板,因为使用几何画板有利于展示函数的图像,能够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自学问题1:周期函数的概念是什么?问题2:正、余弦函数有怎样的奇偶性和单调性?问题3:正、余弦函数的最值与对称性分别是什么?2、互学导学问题1:周期函数的概念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指导。
小问题1:如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答:描点法(几何法、五点法),图象变换法。
并要求学生回忆哪五个关键点。
小问题2: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小问题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相互联系?给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都呈现“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如年有四季更替,月有阴晴圆缺.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周期性,在函数领域里,周期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小问题4: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可知, 正弦曲线每相隔2π个单位重复出现,这一规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sin(2)sin ()x k x k Z π+=∈小问题5:为了突出函数的这个特性,我们把函数f(x)=sinx 称为周期函数,2k π为这个函数的周期.一般地,如何定义周期函数?由inx k x s 2sin =+π)(知: 知:最小正周期是π2.小问题8:就周期性而言,对正弦函数有什么结论?对余弦函数呢?由x k x cos )2cos(=+π知: 正、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k π(k ∈Z, k ≠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π.例1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y=3cosx,x ∈R ; (2)y=sin2x,x ∈R ;(3)y=2sin(2x -6π),x ∈R .(1) 因为3cos(x+2π)=3cosx,根据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原函数的周期为2π.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π是不是呢?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因为3cos(x+π)=-3cosx ≠3cosx,所以π不是周期.(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x,可把2x 看成一个新的变量u,那么cosu 的最小正周期是2π,就是说,当u 增加到u+2π时,函数cosu 的值重复出现,而u+2π=2x+2π=2(x+π),所以当自变量x 增加到x+π且必须增加到x+π时函数值重复出现.因为sin2(x+π)=sin(2x+2π),所以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原函数的周期为π.(3)因为2sin [21(x+4π)-6π]=2sin [(2x -6π)+2π]=2sin(2x -6π).所以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原函数的周期为4π.解:(1)周期为2π; (2)周期为π; (3)周期为4π.变式1、P36练习第2题.小问题9:周期性是正、余弦函数所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此外,正、余弦函数还具有哪些性质呢?我们将对此作进一步探究.问题2:正、余弦函数有怎样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数形结合,扫清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更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特征,基本性质。
2. 难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函数图象和性质。
2.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函数图象和性质。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图象和性质。
2. 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讲解图象特征和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策略1.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区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利用数学软件或教具,动态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变化,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
2. 学会绘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
3. 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1.1 正弦函数的定义1.2 正弦函数的图象1.3 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第二章:余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2.1 余弦函数的定义2.2 余弦函数的图象2.3 绘制余弦函数的图象第三章:正弦函数的性质3.1 周期性3.2 奇偶性3.3 最大值和最小值3.4 相位变换第四章:余弦函数的性质4.1 周期性4.2 奇偶性4.3 最大值和最小值4.4 相位变换第五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5.1 振动现象的应用5.2 波动现象的应用5.3 温度变化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采用图象绘制法,让学生通过绘制图象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3. 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应用来让学生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绘制函数图象的准确性。
3. 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函数图象绘制软件。
3.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1.1 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
1.2 利用函数图象绘制软件,演示正弦函数的图象。
1.3 学生动手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第二章:余弦函数的定义与图象2.1 讲解余弦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余弦函数的概念。
2.2 利用函数图象绘制软件,演示余弦函数的图象。
2.3 学生动手绘制余弦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第三章:正弦函数的性质3.1 讲解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的概念。
3.2 讲解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
3.3 讲解正弦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引导学生理解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初中正弦 余弦教案
初中正弦余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
2. 难点:正弦和余弦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弦和余弦的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尺子、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2. 新课讲解:(1)利用实物模型和PPT,介绍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讲解正弦和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和应用。
(3)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值的变化规律。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正弦和余弦概念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应用。
(2)教师强调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调查生活中正弦和余弦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正弦和余弦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特征。
3.能够应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特征。
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1.导入新知识(10分钟)-利用问题情境引入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振幅和相位等特征。
-帮助学生建立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与三角形的关系,加深理解。
2.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30分钟)-通过示例和练习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振幅和相位等特征。
-总结讨论结果,归纳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3.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特征(45分钟)-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参数,观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特征。
-分组比较不同参数对图像的影响,总结出对图像的变化规律。
4.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35分钟)-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音乐、天文和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模型,建立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不同应用情境下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分享成果。
5.小结和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
-群策群力,搜集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1.教学资源:投影仪、教材、课件、练习题和实例参考。
2.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答案。
同时,课后可以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其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
2. 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包括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等。
3. 能够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2.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应用。
3.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及其应用。
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应用。
5.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 难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解析,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讲解: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5. 应用: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定义、图象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3. 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3.3《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理解周期函数、周期、最小正周期的含义;2.会利用周期性定义求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3.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奇偶性,会判断简单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 难点:正(余)弦型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三、设计思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六、教学过程: 环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组织探究 归纳总结 例题详解课堂小结归类比偶函数的定义,归纳周期函数的定义. 如何根据定义求函数的周期.展示目标回扣目标 学生检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过程性评价 学生检测自己学习是否达成目标.节创设情境设置情景体会生活中“周而复始’的现象,归纳其共同特征.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周期函数的关系式.合作探究二、新知探究探究一、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问题1:周期函数的定义?注意:1、2、辨一辨:)(.6)()3()63()((2))(.sin4,sin)4sin(sin2,sin)2sin(12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以是,所以满足因为函数周期是函数所以因为周期,是函数所以)因为(xxfffxxfxyxxxyxx=-=+-===+==+ππππ问题2:正弦函数的周期是多少呢?有多少个?问题3:在正弦函数的所有周期中,是否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余弦函数呢?例1求下列函数的周期:(1)3sin,y x x R=∈;(2)sin2,y x x R=∈;(3)Rxxy∈+=,)6sin(π引导学生回顾偶函数的定义,尝试给出周期函数的定义。
通过辨一辨让学生深刻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归纳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提出最小正周期.根据周期函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周期问题4:你发现函数的周期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有什么关系?验证猜想:求函数sin()y A x ωϕ=+的周期.跟踪训练:1.函数y=2sin (3x+π6),x ∈R 的最小正周期是()(A)π3(B)2π3(C)3π2(D)π(). 0 )3sin()(.2=>+=ωπωπω,则的周期为已知函数x x f 总结:求函数最小正周期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探究二、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例2 求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sin ,y x x R =∈;(2)sin 2,y x x R =∈;(3)R x x y ∈+=, )6sin(π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哪个量影响了函数的周期.让学生合作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跟踪练习让学生体会公式.让学生总结求最小正周期的方法.在数和形两个角度研究正与弦函数的奇偶性.问题5:你发现函数)sin(ϕω+=x A y 的奇偶性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有什么关系?练一练:[]35. 23. 32. 2.) ()2,0(3sin)(.1ππππϕπϕϕD C B A x x f =∈+=是偶函数,则若函数2.下列函数中,周期是π,又是偶函数的是()A .y =sin xB .y =cos xC .y =sin 2xD .y =cos 2x[].)3(,)1()(2,0)()2(,)(.32的值求时,,且当都有对的定义域为设函数f x x f x x f x f R x R x f -=∈=+∈∀类比对函数周期的研究,学生观察哪个量影响正弦型函数奇偶性.通过连一连深刻理解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环节呈现教学材料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主要知识和研究过程,总结研究函数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教学设计
)及 Y=Ac o s ( 十 ) 周期 的求 法及周 期 公式 .
2 教 学重点 、 难 点与 关键
3 . 1 实 例 引入 课 题
实际生 活 中有许 多周 而复始 的现象 , 如 一年有
春 夏秋冬 4 个季节 , 一周有 7 天, 钟表上 的指针周而
定义 : 对 于 函数 f ( x) , 如 果存 在 一 个 非零 常 数 T, 使 得 当 取 定 义 域 内 的每 一 个 值 时 , 都 有 f ( x+ T )一f( x ) , 那 么 函数 f ( x) 就 叫做周 期 函 数, 非 零常数 丁 叫做这个 函数 的周 期 .
复 始地运转 等. 除 以上 现象 , 同学 们 还能 说 出 哪些
周 而复始 的现象?数学 中有没有 这样 的现 象?
设计 意 图 由学生 熟知 的 实际现 象 引入 , 加
深 对 周 期 性 的认 识 .
引导学 生 分析 , 周期 函数 与奇 、 偶 函数 都 是定
义 域 内的总 体概 念 , 对 周期 函数 定义 进行 剖析 , 可 得 以下 三 点 : 1 )周 期 函 数 是 定 义 域 内 的 整 体 概 念, 即 是 定义 域 内的任 意 自变量 ; 2 ) T是 一个 确 定 的非零 常数 , 只要 存在 即可 ; 3 ) 在 函数 定 义域
3 . 2 生 成周 期 函数概 念
引导 学 生 观察 正 弦 函数 的 图象 , 从 正 弦 函数
重点 : 理 解 周 期 函数 概 念 ; 难点 : 正 确 归 纳周 期 函数 定义 , 会 用 定义 求 函数 y—As i n ( + ) 及 Y=Ac o s ( c + ) 的周 期 ; 关键 : 按照 由特 殊 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够 的 重 视 ,结 合 周 期 性 不 难 归 纳 正 弦 函 数 、余 弦 函
数的其他 性 质.基 于 以 上 对 教 材 的 理 解,笔 者 对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第 1 课 时)”进 行 以 下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6 · 中学数学月刊 2014 年第 3 期
内,狓+犜 也一定在函数定义域内,且有犳(狓+犜) =犳(狓).
设计意图 函数的奇偶性是学习过的与周
期 函 数 定 义 形 式 相 同 的 性 质 ,这 样 比 较 学 习 ,有 利
于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
引导学生对本例归 纳 总 结:1 )求 函 数 周 期 就
是对于定义域内 的 任 意 自 变 量 狓,找 使 等 式 犳(狓
+犜)=犳(狓)成立的最小非零常数犜;2 )自变量狓 加的常数犜 才是周期.
设计意图 选择本例的函数求周期目的有:
1 )掌握用定义求周期的方法;2 )由周期犜 与参数
犃,ω 和φ 的关系猜想函数狔 =犃sin(ω狓 +φ)及 狔=犃cos(ω狓 +φ)的周期公式 犜=狘2ωπ狘,并引导
4 设计背景
在吉林省 2013 年高中数学教学新秀评选活
动中,选手们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第 1 课
时的总体设计有:1 )只讲周 期 函 数,正、余 弦 函 数
的周期及狔=犃sin(ω狓 +φ)及狔=犃cos(ω狓 +φ) 的周期;2 )正、余 弦 函 数 的 所 有 性 质;3 )正、余 弦
引导学 生 观 察 正 弦 函 数 的 图 象,从 正 弦 函 数
图象上任取一段曲线,利用课件通过平移 2π后函 数值重复出现,再 平 移 2π 后 函 数 值 还 重 复 出 现, 不难发现只要平移 2π的整数倍后,函数值都重复 出现(图 1 ).
图1
进而提出问题:为 什 么 会 出 现 这 一 现 象 呢? 理论根 据 是 什 么? 学 生 会 想 到 用 诱 导 公 式 一 sin(狓+ 2犽π)=sin 狓(犽∈ 犣),解释正弦函数自变 量狓 变为狓 + 2犽π时,函数值重复出现,数学中为 了刻画函数值重复 出 现 的 特 征,我 们 把 正 弦 函 数 称为周期函数,2犽π(犽∈ 犣,且犽≠ 0)称为正弦函 数 的 周 期 .那 么 应 如 何 定 义 一 般 的 周 期 函 数 呢 ?
犜 =2π.
(2 )设犳(狓)=sin 2狓 的周期为犜,则 犳(狓 +
犜)=犳(狓),即 sin 2 (狓+犜)=sin 2狓 ①.设狕=2狓,
由狔=sin狕的最小正周期为 2π,有 sin 2狓=sin狕
= sin(狕+ 2π)=sin(2狓+ 2π)=sin 2 (狓+π)②.
由 ①② 式知 犜 =π. (3 )同理可求得周期为 4π(过程略).
用的处理方法.
探 究 :周 期 函 数 是 否 一 定 有 最 小 正 周 期 ?
举例:犳(狓)=犮(犮为常数)是周期函数,可以看
到任意正的常 数 都 是 它 的 周 期,但 是 这 些 正 数 没 有
最小的.今后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周期,如果不加特别
说明,一般都是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例如狔= sin狓 和狔= cos 狓 的最小正周期都是 2π(证明从略).
思考:由 sin(30°+120°)=sin 30°,能否说明
120°是狔=sin狓 的周期?为什么?强化狓 在定义 域中的任意性,加深理解周 期 函 数 的 定 义.由狔=
sin 狓,探讨周期函数的周期是否唯一?
由诱导公式一知,正弦函数狔=sin 狓 的周期
有 ± 2π,± 4π,± 6π,… 任意一个常数 2犽π(犽 ∈
本节主要学习了:1 )周 期 函 数 和 函 数 的 周 期
及最小正周期的定义;2 )正 弦 函 数 和 余 弦 函 数 的
周 期 性;3 ) 函 数 狔 = 犃sin(ω狓 + φ) 及 狔 = 犃cos(ω狓 +φ)周期公式及其求解方法;4)求函数 周 期 的 方 法 有 :定 义 法 、公 式 法 和 图 象 法 .
犣,犽≠ 0)都是狔=sin狓 的周期.归纳定义最小正 周期:如果在 周 期 函 数 犳(狓)的 所 有 周 期 中 存 在 一个最小的正 数,则 这 个 最 小 正 数 叫 做 犳(狓)的
最小正周期.
设计意图 利用已知知识体系的正弦函数,
探求新知体系的一 般 周 期 函 数,是 数 学 学 习 中 常
新教材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第 1 课时, 只安排了周期函数 的 概 念 和 正 弦 函 数、余 弦 函 数
的周期性.在 探 究 与 发 现 部 分,安 排 了 函 数 狔 = 犃sin(ω狓 +φ)及狔=犃cos(ω狓 +φ)(其中 犃,ω,φ 为常数,且犃 ≠ 0 ,ω≠ 0 ,以下同)的周期.教材这 样 安 排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突 出 主 干 知 识 周 期 函 数 ,而
定义:对 于 函 数 犳(狓),如 果 存 在 一 个 非 零 常 数 犜,使 得 当 狓 取 定 义 域 内 的 每 一 个 值 时,都 有 犳(狓 +犜)=犳(狓),那么函数犳(狓)就叫做周期函 数,非零常数 犜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周 期 函 数 与 奇 、偶 函 数 都 是 定 义 域 内 的 总 体 概 念 ,对 周 期 函 数 定 义 进 行 剖 析 ,可 得以下 三 点:1 )周 期 函 数 是 定 义 域 内 的 整 体 概 念,即狓 是定义域内的任意自变量;2 )犜 是一个确 定的非零常数,只要存在即可;3 )狓 在函数定义域
(3 )作出函数犳(狓)=sin狘狓狘(狓 ∈ 犚)的图 象 ,并 由 图 象 分 析 犳(狓)是 不 是 周 期 函 数 .
(4)判断函数狔=2sin(π狓+π4 )(狓 ≥ 0)是不
是 周 期 函 数 ,并 说 明 理 由 .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理解周期函数概念 及求周期的方法.
3 .5 课堂小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通 过 观 察 正 弦 曲 线 周 而复始的现象,体 会 周 期 性 意 义;2 )利 用 正 弦 函 数周而复始特征定义周 期 函 数;3 )理 解 正 弦 函 数 的周期是 2π;4)理解与 掌 握 函 数狔=犃sin(ω狓 + φ)及狔=犃cos (ω狓 +φ)周 期 的 求 法 及 周 期 公 式 .
函数定义域 后,可 能 就 不 是 周 期 函 数 了,因 此,强
化定义域对于周期函数的重要性.
3 .3 例题选讲
例 1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 )狔=3cos 狓,狓 ∈ 犚;(2 )狔=sin 2狓,狓 ∈
犚;(3 )狔=2sin(21 狓 -π 6Fra bibliotek),狓
∈
犚.
解 (1 )设狔=3cos 狓 的周期为犜,则犳(狓+ 犜)=犳(狓),即 cos(狓+犜)=cos 狓.再由狔=cos 狓 的最小正周期为 2π,即 cos(狓+2π)=cos 狓,可知
函 数 的 所 有 性 质 ,又 补 充 了 对 称 轴 和 对 称 中 心 .究
其原因是对教材理 解 认 识 不 同 所 致,后 两 种 设 计
忽 略 了 周 期 函 数 这 一 主 干 知 识 ,重 点 不 够 突 出 ,对
于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泛泛而谈,并且造成第 2 课
时 内 容 不 好 安 排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有 鉴 于 此 ,笔 者 撰
2014 年第 3 期 中学数学月刊 · 5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教学设计
王恩权 刘春英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 1 38003 )
作者简介:王恩权,男,1 955 年生人,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 中 学 高 级 教 师, 吉林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 持 人,1 981 年 毕 业 于 东 北 师 大 数 学 系.获 吉 林 省 中学数学 骨 干 教 师、吉 林 省 中 学 数 学 学 科 带 头 人、吉 林 省 中 学 特 级 教 师、吉 林 省 首届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吉 林 省 “十 一 五”教 育 科 研 先 进 个 人、全 国 教 育 科 研 骨 干教师、教育部 A 版教材优秀实验教师等荣誉或称号.已发表论文四 百 多 篇,被 《中 学 数 学 教 学 参 考 》等 十 多 家 报 刊 杂 志 社 聘 为 特 约 通 讯 员 或 特 约 编 委 .
3 教学过程
3 .1 实例引入课题 实 际 生 活 中 有 许 多 周 而 复 始 的 现 象 ,如 一 年 有
春夏秋冬 4 个季节,一周有 7 天,钟表上的指针周而 复始地运转等.除以上现象,同学 们还能说出 哪些 周而复始的现象?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知的实际现象引入,加 深对周期性的认识. 3 .2 生成周期函数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理解 周 期 函 数 概 念;难 点:正 确 归 纳 周
期函数定义,会 用 定 义 求 函 数 狔=犃sin(ω狓 +φ) 及狔=犃cos (ω狓 +φ)的 周 期 ;关 键 :按 照 由 特 殊 到 一 般 的 规 律 ,理 解 、认 识 函 数 的 周 期 性 .
学生用例 1 的方法证明.
例 2 求函数犳(狓)=狘sin狓狘(狓∈犚)的周期. 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用图象法求周期. 3 .4 跟踪练习
(1 )求 下 列 函 数 的 周 期:1 )狔 = 2sin(- 2狓 +
π 3
),狓
∈
犚;2 )狔=
-
cos
π3狓,狓
∈
犚.
(2 )犳(狓)是定义在 犚 上 以 4 为 周 期 的 函 数, 已知犳(- 1 )=3 ,求犳(7 ).
写 此 文 ,与 同 行 们 探 讨 .
设计意图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逐步对函数值重复 出 现 这 一 现 象 加 深 认 识,上 升 到 理 论 高 度 ,观 察 归 纳 出 周 期 函 数 的 概 念 .通 过 感 知数学现象,提 升 数 学 认 识,培 养 学 生 的 分 析、抽 象和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