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d92c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3.png)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8cb9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9.png)
环境法教学大纲一、引言1. 课程背景和目的2. 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二、环境法概述1. 环境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环境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3. 环境法的历史发展和国际环境法的基本框架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 环境保护原则2. 可持续发展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预防原则5. 污染者负担原则四、环境法的主要内容1. 大气污染防治法a. 法律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b. 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标准c.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2. 水污染防治法a. 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许可b. 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3. 土壤污染防治法a.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修复b.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4. 噪声污染防治法a. 噪声监测和管理b. 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和标准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a.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b. 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特殊废物的处理6. 生物安全法a. 基因改造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管理b. 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五、环境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1. 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和权力2. 环境执法的程序和原则3. 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六、环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1. 发达国家的环境法制度和执法经验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发展趋势和挑战3. 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法的最新发展七、环境法的实践案例分析1. 环境争议案例分析2. 环境监管和治理的成功案例3. 环境法在企业和个人行为中的应用八、环境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 全球环境治理的新机制和合作模式2. 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对环境法的影响3. 环境法教育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九、总结和展望1. 环境法的意义和作用2. 环境法与绿色发展的关系3. 各类法律专业对环境法的重要性。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42d4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e.png)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 学时:XX- 学分:XX课程目的和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当能够:-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掌握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主要内容1. 环境工程综述-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标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方法- 环境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指标3. 水污染控制- 水质标准与净化技术- 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操作4. 大气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影响- 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方法5. 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技术- 废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和管理6.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7.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操作,加强实际技能的培养。
-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验与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加强实践能力和体验真实环境问题。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 环境工程导论,XXX- 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XXX-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程,XXX以上为环境工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具体内容和安排可能会根据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b7f3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7.png)
《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重要性;2.环境问题的影响和原因;3.环保行动与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让学生看一段有关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反省;2.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了解其重要性。
二、学习环节(40分钟)1.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和原因;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看法;3.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环保行动和实践,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4.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组织校园垃圾分类、清洁活动等。
三、总结与展望(10分钟)1.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环保行动的意义和影响;2.展望未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反思:1.在设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持续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12d7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9.png)
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尊敬的幼儿园园长:我向您提交我为大班教学计划制定的一份培养幼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详细方案。
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希望能够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责任心为基础,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课程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培养3-4岁大班幼儿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具体目标如下:1.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如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等。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促进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共同责任感。
二、活动安排1. 环境观察在幼儿园的周围设置了一个小型花园,幼儿将有机会亲自观察和接触到各种生物,如昆虫、花朵和小动物。
教师将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所见,帮助他们理解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依赖关系。
2. 回收利用通过回收利用的活动,幼儿将学习如何将废纸、塑料和玻璃等材料进行分类和处理。
教师将与幼儿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如纸张再生手工艺品和可回收材料制作的玩具,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环境意识。
3. 节约用水教师将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水资源的故事和视频,并进行讨论。
通过示范和实践,幼儿将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龙头时的时间控制和收集雨水等。
4. 植树造林组织幼儿参加植树活动,教师将向他们介绍不同种类的树木和它们的作用。
通过参与植树活动,幼儿将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5. 环境保护游戏通过玩具、游戏和角色扮演,教师将带领幼儿参与环境保护主题的游戏,如“清洁小能手”和“垃圾分类寻宝”。
这些游戏将培养幼儿合作和责任感,同时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三、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幼儿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教师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参与度。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9e90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c.png)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及意义
-环境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二、市场失灵与环境污染
-外部性的概念及分析
-公共品与自治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环境财产权的界定与交易
三、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与管理
-自然资源的价值测量和计算方法
-自然资源及环境管理的政府角色
-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经济学分析
-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与技术手段
五、环境经济学实证及案例分析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环境保护政策及实施效果的案例分析
六、总结与展望
-环境经济学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
-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挑战
该教学大纲致力于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实证与案例分析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bab6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6.png)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1环境保护的定义和范围1.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2.2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布与实施2.3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概述3.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估3.2环境质量评估的概念和方法3.3环境监测与环境检测技术4.大气环境保护4.1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4.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4.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5.水体环境保护5.1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5.2水体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水体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6.土壤环境保护6.1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6.2土壤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6.3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7.生态环境保护7.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7.4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8.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8.1环境风险的概念和评估方法8.2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方法8.3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通过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环境评估报告等。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成绩等;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涵盖课程理论知识;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内容;4.实践报告:根据实验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并按时提交。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滕国祥.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资料:1.魏长仁,等.环境保护技术与法规.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2.孟家森,等.环境保护工程原理.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3.李国平,等.环境科学原理与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d6b5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2.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定的贡献,而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将决定我们未来的环境质量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科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科学全册正是在这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第一课是《生物与环境》。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态系统。
我们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和食物,而这些都来源于生态系统。
而生态系统由各种各样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也了解到了环境的污染和生物灭绝等问题。
这一课的教育内容也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他们了解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健康、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让孩子们从小明白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第三课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能源:燃油、电、水等。
从能源的来源、运输、利用和储存角度,让孩子们了解能源的分布、消耗和保护。
还教导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节能技巧,比如如何合理使用水、关闭电器等等。
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意识到节能减排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课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动物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
我们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第五课是《小小启蒙课》。
这是一堂课堂实践课,孩子们可以把所学的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环境学导论 教学大纲
![环境学导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6642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e.png)
环境学导论教学大纲环境学导论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学科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环境学导论作为环境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环境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介绍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环境、环境系统、环境变量、环境影响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环境学的基本原理,如自然界的循环性、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以及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第二部分:环境问题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是环境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如何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保护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四部分: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律环境伦理是环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学习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环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环境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五部分: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介绍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如何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环境行动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
总结:环境学导论作为环境学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生态环保教学大纲
![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生态环保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e7b5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生态环保教学大纲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幼儿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不仅意味着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根据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的要求,制定生态环保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建设目标1. 实施绿色校园理念,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成为珍爱自然、勇于实践环保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教育:注重观察、体验自然,引导幼儿热爱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和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
2. 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好习惯。
3. 生态保护教育:开展植树造林、园艺种植、蔬菜种植等活动,引导幼儿亲身参与绿化环保活动,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深入体验自然环境和环保知识。
2. 实践教学法:引导幼儿亲身参与植树造林、园艺种植等实际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班会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合作探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四、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日常生活和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种植的植物、绘画作品等环保主题作品,鼓励幼儿通过作品展现对环保的理解和表达。
3. 个案评价:针对个别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表现,进行个案评价和指导。
总结回顾: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不仅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生态环保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通过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对环保的深刻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前班教案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前班教案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676f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学前班教案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学前班教案: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一、引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基石,因此学前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成兴趣和意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教学安排,培养学前班幼儿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成为环境友好型公民。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激发幼儿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4. 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培养幼儿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环境保护故事阅读(时间:15分钟)为了引起幼儿对环保的关注,我们将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本节课。
选择一本关于环保的故事书,如《小蜜蜂保卫家园》或《小树苗学环保》。
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或通过图片进行讲解,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索环境问题(时间:20分钟)在教室外围或幼儿园附近,设置一个小型的环境探索区。
将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场景呈现出来,如纸张浪费、塑料垃圾等。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提问,通过讨论认识到这些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保护游戏(时间:30分钟)设立几个环境保护游戏的站点,如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
小组分工,幼儿轮流体验每个站点并完成相应任务。
例如,在垃圾分类站点,幼儿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正确分类。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亲身参与环保行动,体验环保的快乐。
4. 环保手工制作(时间:25分钟)引导幼儿使用废纸盒、废塑料瓶等回收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花瓶、垃圾桶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介绍回收利用物品的重要性,让幼儿理解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创意和实践解决。
5. 环保行动计划(时间:20分钟)组织幼儿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征集环保行动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幼儿将自己的环保计划写下来,并承诺积极实施。
环境_实践教学大纲(3篇)
![环境_实践教学大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7dd1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6.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我国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3)熟悉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4)具备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的基本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1)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变;(3)环境资源的分类和特点;(4)环境影响的评估和预测。
2. 环境政策与法规(1)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3)环境标准体系;(4)环境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3. 环境监测与评估(1)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风险评价。
4. 环境治理与保护(1)水环境治理与保护;(2)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3)土壤环境治理与保护;(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5. 环境教育与实践(1)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环境宣传教育活动;(3)环保志愿者活动;(4)校园环境建设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监测评估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方法。
3. 实验教学法:开展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校园环境建设与维护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d324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9.png)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介绍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应用和循环利用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推动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特点;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市场应用情况;3.理解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4.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绿色化生产方法;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3.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领域;5.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绿色化生产方法;6.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2.实验演示:开展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实验,加深学生对材料的认识;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课题研究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评价方法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实验表现和讨论能力等;2.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主教材:《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著名高分子材料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1)《高分子材料导论》(高分子材料出版社);(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3)《高分子化学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4)《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和可持续性》(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每周2学时,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第5-6周: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7-8周: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领域;第9-10周: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绿色化生产方法;第11-12周: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第13-16周:学生小组研讨和课程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大纲课程编号:043130290课程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生态学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奚旦立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编著《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叶文虎著《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姚志勇等编者《环境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自主学习的选修课,该课程讲授涉及环境的一些基本问题,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实践途径,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二、教案目的与要求教案中要向学生介绍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应重点掌握,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原理及实施途径。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备注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1第二章生态系统 1第三章人口与资源 2第四章资源短缺 1第五章环境污染 2第六章生态破坏 2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 2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2第十章环境伦理观 2第十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2第十二章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2第十三章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2第十四章环境污染防治 4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 2第十六章国际环境公约 1第十七章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 2第十八章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2第十九章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2四、教案中应注意的问题教案这门课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1、它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它涉及了思想意识和科学知识;3、它既揭露了问题,又阐明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4、它将会与其他课程发生密切的联系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教案内容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小四号黑体)1、基本内容: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地球大气的热分层和各层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球上的水量分布;掌握人类的生产活动给水圈带来的影响;掌握土壤的特点。
3、教案重点难点:地球大气的热分层和各层的主要特征;地球上的水量分布;土壤的特点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二章生态系统1、基本内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态平衡及其破坏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六组分. 掌握生态系统分类. 掌握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掌握生命之碳及循环. 掌握“生态危机”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教案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六组分、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生命之碳及循环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三章人口与资源1、基本内容: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第三节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掌握人口容量的概念3、教案重点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人口容量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四章资源短缺1、基本内容:第一节水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能源第四节矿产资源2、教案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缺水现状. 掌握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熟悉中国的能源问题. 掌握中国的矿产资源特点.3、教案重点难点: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问题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五章环境污染1、基本内容:第一节水污染第二节大气污染第三节土壤污染第四节固体废物及化学品危害第五节噪声及其他物理性污染2、教案基本要求:了解五类水域及其功能南北方河流污染状况;了解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了解电磁污染的来源;了解光、热污染;掌握工业废水的特点;掌握地面水污染特征;掌握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含颗粒物);掌握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掌握土壤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物.;掌握土壤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残留;掌握固体废物的种类. 掌握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掌握不同分贝(dB)对人的影响.3、教案重点难点:工业废水的特点、地面水污染特征、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含颗粒物)、土壤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残留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六章生态破坏1、基本内容:第一节植被破坏;第二节水土流失;第三节荒漠化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内在联系;了解我国牧场退化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沙漠化现状。
3、教案重点难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内在联系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1、基本内容:第一节气候变化;第二节臭氧层破坏;第三节生物多样性锐减;第四节海洋污染;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温室气体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平流层O3的生成、分解机制;掌握O3层破坏原因;了解气温、降水、海平面变化情况;了解大气压下,O3层厚度及O3危害现状;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基本点;了解我国森林、荒漠、湿地多样性锐减状况;了解引起物种灭绝和濒危最重要的人为影响;了解海洋污染的有害影响—赤潮。
3、教案重点难点:温室气体的概念及种类;平流层O3的生成、分解机制;O3层破坏原因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第三节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第四节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基础2、教案基本要求:了解关于可持续发展几本重要的书、报告和文件;了解重要的国际环境组织;掌握几个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3、教案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1、基本内容: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第二节有关改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第三节全球《21世纪议程》第四节《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五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六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界动向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的具体内容;掌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针结构体系;掌握人文发展指数;了解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了解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了解“33211”工程的含义;了解美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3、教案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的具体内容、结构体系;人文发展指数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章环境伦理观1、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伦理关的由来第二节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2、教案基本要求: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环境伦理观;掌握三种有代表性的环境伦理观;掌握企业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掌握企业的环境伦理原则;掌握环境伦理发展观。
3、教案重点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含义;企业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环境伦理原则。
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1、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规划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掌握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掌握“三同时”制度;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了解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3、教案重点难点: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三同时”制度;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二章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1、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环境法律关系第三节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第四节环境法律责任第五节我国环境法律制度概要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法律制度);掌握环境标准;熟悉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了解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大行动中,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占重要地位。
3、教案重点难点:环境标准;法律制度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三章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1、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方法第三节公共物品与环境质量第四节环境质量的费用效益分析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干预的条件、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制度条件;了解环境保护最优化模型及当前环抱产业现状。
3、教案重点难点: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干预的条件;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制度条件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四章环境污染防治1、基本内容:第一节水污染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第三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水污染技术性控制对策;掌握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化学、生物);掌握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掌握工业污染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了解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了解洁净煤技术;了解清洁能源含义;了解机动车污染因素与控制措施;了解固体废物(城市、工业)减量化对策与措施;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物理、化学、生物);了解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3、教案重点难点:水污染技术性控制对策;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工业污染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1、基本内容:第一节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第二节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第三节自然保护第四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其他保护第六节我国生态环境建设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掌握生态保护的主要类型;掌握农业生态管理;掌握土壤保护措施;掌握草场保护措施;了解湿地概念;了解八个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域;了解自然保护的分类。
3、教案重点难点: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生态保护的主要类型;农业生态管理;土壤保护措施;草场保护措施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六章国际环境公约1、基本内容:第一节气候变化第二节臭氧层保护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危险废物的控制第五节海洋环境保护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移地保护;掌握固体废物的进口限制;掌握危害海洋的污染物种类;了解我国CO2排放量;了解我国的ODS生产消费。
3、教案重点难点:移地保护;固体废物的进口限制;危害海洋的污染物种类。
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七章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1、基本内容:第一节工业生态学——环境生产理论基础第二节清洁生产的由来及概念第三节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了解环境评价的三种标准3、教案重点难点: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八章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1、基本内容:第一节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与综合防治第二节实施清洁生产的7个方向第三节清洁生产审核第四节 ISO140000和环境管理体系第五节清洁生产实例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实施清洁生产的七个方向;了解SC1-SC6主题;了解环境管理体系五大部分.3、教案重点难点:实施清洁生产的七个方向4、教案建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九章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1、基本内容:第一节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第三节产品环境标志第四节产品的生态设计2、教案基本要求: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生态设计的七条原则;了解产品所产生的三类环境问题、环境标志的三种类型、环境标志的产品类别、中国的产品环境标志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