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选精选习题(精品)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青岛版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青岛版教学目标-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3.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4.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5.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6. 圆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7. 实际问题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圆柱的定义和特征1. 引入圆柱的概念,介绍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圆柱,了解圆柱的外形特征。
3. 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并进行记录。
第二课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1. 复习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圆柱的体积概念,并讲解计算公式。
3.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4.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1. 复习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圆柱的表面积概念,并讲解计算公式。
3.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4.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圆锥的定义和特征1. 引入圆锥的概念,介绍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圆锥,了解圆锥的外形特征。
3. 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和斜高,并进行记录。
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1. 复习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圆锥的体积概念,并讲解计算公式。
3.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4.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课时:圆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1. 复习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圆锥的表面积概念,并讲解计算公式。
3.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锥表面积的方法。
4.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课时:实际问题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新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圆柱和圆锥
二圆柱和圆锥一、圆柱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又有两种方式: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3、圆柱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4、圆柱的切割: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2πr²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展开图形为正方形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底面积:S底=πr²底面周长:C底=πd=2πr侧面积:S侧=2πrh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²+2πrh体积:V柱=πr²h考试常见题型: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二、圆锥1、圆柱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3、圆锥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资料教学反思(精品)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在教法上能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表达自己的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
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97页至第99页,主要包含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都有底面和侧面,但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圆锥的底面也是圆形,但只有一面。
2. 圆柱的认识(1)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底面、高、侧面等。
(2)讲解圆柱的定义:一个底面为圆形的立体图形,两个底面之间的部分为高。
(3)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圆柱的模型,并剪下来,贴在白纸上,标注出底面、高、侧面等。
3. 圆锥的认识(1)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征,如底面、高、侧面等。
(2)讲解圆锥的定义:一个底面为圆形的立体图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为高。
(3)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圆锥的模型,并剪下来,贴在白纸上,标注出底面、高、侧面等。
4. 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1)讲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
(2)讲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1/3πr²h。
(3)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制作的圆柱和圆锥模型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圆柱:特征:底面圆形,两个底面,侧面定义:一个底面为圆形的立体图形,两个底面之间的部分为高体积计算:V=πr²h圆锥:特征:底面圆形,一个底面,侧面定义:一个底面为圆形的立体图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为高体积计算:V=1/3πr²h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
3.能够利用圆柱和圆锥计算体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区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观察分析球、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引入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圆柱的认识
1.讲解圆柱的定义及其特点,包括底面积、侧面积、高、直径等概念;
2.展示圆柱的图形、实物并让学生练习计算圆柱体积。
3. 圆锥的认识
1.讲解圆锥的定义及其特点,包括底面积、侧面积、高、直径等概念;
2.展示圆锥的图形、实物并让学生练习计算圆锥体积。
4. 圆柱和圆锥的比较
1.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图形和实物为载体进行比较;
2.让学生自行练习区分圆柱和圆锥,加深对两者的认识。
5. 综合练习
将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自行练习并测试,巩固本课学习的内容。
四、课堂互动
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新事物和物体,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圆柱和圆锥:将图形和实物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综合练习:将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自行练习并测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青岛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主题是圆柱和圆锥,这是青岛版教材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93页至第95页的内容,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体积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相关的图表和幻灯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柱子、粉笔盒等,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幻灯片和模型,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高、体积等。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我会用清晰的图形和文字,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标注出它们的底面、高和体积。
答案:略2. 请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体积。
答案:圆柱的体积=3.145510=785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讲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还是有些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
2.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进而引入新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1)圆柱:展示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圆锥:展示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3.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圆柱:通过课件展示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通过课件展示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思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时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圆锥执教人孙菊执笔人孙菊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1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探究过程教师活动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演示转的过程,形成圆柱。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演示转的过程,形成圆锥。
教师活动个性化修改探究过程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学生举例,师生评价。
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学生思考。
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补充。
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从①观察;②画剪③量直径④拆下来比较用绳子量的方法交流。
教师活动个性化修改探究过程(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识别和理解。
2.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圆柱和圆锥模型或实物。
2. 直尺、圆规、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 白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4.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底面、侧面和高。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尝试自己动手绘制。
4. 活动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 板书内容:- 圆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基础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深入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单元
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圆柱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
- 通过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特点和相关概念。
2. 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 通过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特点和相关概念。
3.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和方法。
- 给予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和方法。
- 给予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5. 实际问题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作业-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材。
2. 图片和实物: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3. 计算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六、教学时序第一课时: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30分钟)第二课时: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40分钟)第三课时: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40分钟)第四课时:应用题训练和复习(50分钟)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特征,能够识别并描述圆柱和圆锥。
2.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空间想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特征。
2. 使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一、导入新课1.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圆柱?圆柱有哪些特点?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圆柱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讲解圆柱的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 引导学生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4. 讲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圆柱的认识。
2. 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圆锥的认识一、导入新课1.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圆锥?圆锥有哪些特点?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圆锥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讲义ppt
主页
圆锥形铅锤
锥在生活中的应用
圆 锥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圆 锥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课题
主页
实验
小实验
实验报告表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结论
一桶沙、等底等高
实验报告表 装
锥
3 3 次
②
①在空的圆圆柱柱里和圆锥①各在一空个圆锥里装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和高( h ),你会计算圆柱的 体积吗?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 和高( h )呢?
一、填表。
15 3
45
40 4
160
二、填空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的体积 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
底面积( 相等 )。
2、一根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的圆柱形钢材,长是2米,它的
底.面 o
侧面
高
.底面 o
圆柱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 个面是完全 相同的图形
圆柱上下是 一样粗的
圆柱有一个 面是弯曲的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长方体、正方体中有这样的面吗? 3、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4、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
E. 圆柱与圆锥体积之比是——。
•
F. 圆锥与圆柱体积之比是——。
2
1、一个圆柱体体积是27立方分
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 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精编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提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所准备的学具,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讨论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真正理解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特征,学优生可以适当的提高要求,如:能够利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自己收集圆柱和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圆柱、圆锥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谈话: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的,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这两个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探究新知:(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信息窗1 认识圆柱和圆锥
3.8cm
5.1cm
课堂练习
1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的?哪些是圆锥形的?
圆柱
圆锥
(教材第17页“自主练习”第1题)
2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圆柱
圆锥
圆锥 圆柱
(教材第17页“自主练习”第2题)
3 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
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与同学 交流一下。
(教材第18页“自主练习”第5题)
6 小芳给爷爷买了一盒生日蛋
糕(如图)。捆扎这个蛋糕盒所用 的彩带至少有多长?(打结处大约 用20厘米)。
20cm 40cm
40×4+20×4+20=260(厘米) 答:彩带至少长260厘米。
(教材第18页“自主练习”第6题)
课堂小结
圆柱的特征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 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两个底面之 间的距离叫作高。
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 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 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01 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
底面
侧高
面 底面
下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哪些特征?
这些物体是 圆锥形的。
圆锥有哪些特征呢?
我发现圆锥底 面是圆形的。
圆锥有一个曲面。
圆锥的底面是一 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 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 底面圆心的距离 是圆锥的高。
高
O
底面
同学们,圆柱、圆锥的高应该怎么测量呢?
123456 123456
二 冰淇淋盒有多大
——圆柱和圆锥
认识圆柱和圆锥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认识圆柱和圆锥。 2. 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 掌握圆柱、圆锥各部分的特征。
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单元
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
锥》数学单元
目标
本文档旨在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圆柱的认识和性质
2. 圆锥的认识和性质
3. 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
4.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研究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我们设计了以下研究活动:
1. 观察与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圆柱和圆锥物体,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图形认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外形和结构。
3. 计算练: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练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4.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简单且没有法律纠纷,我们采用以下策略:
1. 独立决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的协助。
2. 发挥优势:充分发挥LML的专业优势,提供专业的数学教学指导。
3. 简单策略: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4. 不引用不能确认的内容:在教学中不引用不能确认的内容,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全面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数学单元的文档,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研究过程。
通过合理的
教学内容、研究活动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17页信息窗1两个红点内容,第18页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现有资源,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方法的的迁移中,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建立圆柱和圆锥的空间图形观念,从而掌握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教具和学具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形形状的实物。
学习小组每组一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格。
知识准备:1.完成下面的表格。
2.小组同学合作准备和图片中形状类似的物体,看课本16--17页,了解他们的名称,试想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这些物体的特征?并找出他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3.每组准备向这三种形状的小旗。
【设计意图:我们要建立生本课堂,就应该让学生提前知道所有学习的内容,并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即给他们搭建上课积极表现的平台,又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能利用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生根据自己的回顾进行汇报:名称特征、及从面、顶点、棱三个方面来描述特征。
2.揭示课题: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这样的两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情境图)预设: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像左侧4个冰淇淋盒的形状都是圆柱形。
简称圆柱。
右侧4个冰淇淋盒的形状都是圆锥形。
简称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师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整体感知抽象图形:个别同学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物体(课件展示)师:验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2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练习 精编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练习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照顾学困生的学习,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
全体学生争取能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学优生能够熟练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条理的讲解给学困生,学困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问题。
难点:熟练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等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先独立梳理知识,再小组内交流梳理内容和方法,把内容补充完整。
展示梳理成果:第一小组:圆柱的特征:(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两个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3)两底面间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
圆锥的特征:(1)圆锥有一个圆形底面,上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有一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圆锥有且只有一条高。
质疑:你认为他们组整理得怎么样?还有补充吗?(尽量让学生来评价,如果有错的,及时指正。
)生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还有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小结:他们用列举法进行了梳理,再加上同学们的补充更加全面了。
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第二组生说:我们是用表格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第一小组一样。
展示作品:让生进行比较后评价:①这种方法更清晰,把圆柱与圆锥的异同点都整理出来了。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认识圆柱圆锥1
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案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淋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他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精品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六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美学价值。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课件出示(一)(课本16页插图)师:以上展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
师: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教师板书)2、课件出示(二):(课本17页插图)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仔细观察这些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交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的特征。
课件出示问题(三):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大小相等吗?什么方法可以验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
底面:底面两个圆面相等侧面:一个曲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2、认识圆柱的高课件出示粗细、高矮不同的圆柱师: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底面大圆柱就粗,底面小,圆柱就细。
师:圆柱为什么会有高有矮呢?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高矮跟高有关系。
师:好,下面咱们着重来研究圆柱的高。
师:在你们桌子上都有一个圆柱学具。
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它的高度。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汇报交流:师:什么是圆柱的高?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发现了什么?多找几组的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30至P31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训练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系统的整理本单元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它们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直尺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由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
希望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老师有这个信心,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呢?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两个圆形,是什么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将这个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圈,得到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圆柱)再以这个三角形的这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又是什么立体图形呢?(圆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真好!2.教师过渡语:孔圣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和练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学而时习”的快乐!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再次认识圆柱与圆锥。
(板书课题)二、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自主梳理,小组交流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下面请你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然后每组推荐一份好的进行展示汇报。
梳理时请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括号链、知识树等梳理方法,有困难的可以查阅课本。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
各组内互相补充完善。
及时投影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看着实物圆柱、圆锥汇报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