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相关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农业名词解释

农业名词解释

农业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们通过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获得食物、纤维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农业生产中,涉及到许多专门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农业名词进行解释。

1. 耕地:指适合于农业耕种的土地。

耕地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充分利用耕地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作物:指人类种植并为了食物、纤维、药品或其他用途而栽培的植物。

常见的农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农田灌溉: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水源将水引入农田,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田灌溉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尤为重要。

4. 农药:指用于杀灭、防治农业害虫、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

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的侵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 有机农业:指基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合理利用,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追求土壤的生态和农产品的品质。

有机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6. 水稻种植:指种植水稻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的种植需要有足够的水源,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7. 养殖业:指饲养家禽、牲畜等动物的生产活动。

养殖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肉食、蛋类和奶制品等。

8. 农产品:指在农业生产中获得的各种物质产品,包括农作物、禽畜产品、水产品等。

农产品是满足人类生活和消费需求的重要来源。

9. 种子:指用于种植的植物种子。

好的种子能够保证良好的农业产量和品质。

10. 抗旱作物:指能够适应干旱环境并具有较好产量的作物。

抗旱作物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农业名词的解释。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涉及到众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了解这些基本的农业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农药生物测定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药生物测定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药生物测定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1,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来评价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的本质、组成或效力的一种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度量农药对生物体群体、个体和活体组织、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螨类及昆虫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方法引诱剂生物测定:通过诱聚昆虫数量的变化来反映引诱剂效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是将一种杀菌活性化合物作用于靶标生物或施药于植物或非靶标生物产生各种效应的测定技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利用某些敏感植物某些性状作为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测量或定量测定的生物测定技术。

2,LD50:(致死中量)能使供试昆虫50%死亡的所用试剂剂量LC50:(致死中浓度)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药剂浓度LT50:(致死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KT50:(击倒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中毒击倒所用的时间3,ED50:(有效中量)能使供试病原菌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剂量EC50:(有效中浓度)能使供试菌体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药剂浓度4,IC50:(抑制中浓度)能使某种杂草供试群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减少或抑制50%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5,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直接农药。

植物源农药:指利用植物杀菌、杀虫、杀草的某部位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

6,触杀毒力测定:使杀虫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产生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衡量杀虫剂触杀毒力的生物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引起消化道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內吸毒力测定:使药剂经根茎叶或种子吸收传导后,通过供试昆虫吸食含毒汁液而引起中毒反应,由此来、、、、、、熏蒸毒力测定:使药剂从气门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农药学概论名词解释2019

农药学概论名词解释2019

名词解释1、胃毒剂: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体内,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2、触杀剂:经昆虫体壁进入体内起作用的药剂3、保护剂:保护性杀菌剂是指在植物病原菌未侵入植物体之前施用杀菌剂,使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侵染和危害,这种作用叫保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4、治疗剂:在植物病原菌已侵染植物体或发病以后施用杀菌剂,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植物病害停止发展或使植株康复的作用叫治疗作用,具有治疗作用的杀菌剂称治疗性杀菌剂。

5、持效期:是指农药在施用后能够有效控制病虫草鼠所持续的时间。

6、残效期:指农药失去药效,但植株或环境中仍含未完全分解的药剂,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所持续的时间。

7、毒力:衡量农药对有害生物毒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生物具有的内在致死能力。

一般是在室内相对控制条件下,用精确测试的方法,采用标准化饲养或培养的供试生物群体来测定的。

8、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9、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使供试生物半数死亡的药剂的剂量10、有效中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使某种生物体的半数产生某种效应(或毒力)反应所需的药剂用量11、化学保护:指植物未发病前喷布药剂以防止病菌侵入12、化学治疗:指植物发病后喷布药剂而阻止病害继续发展,使植物恢复健康13、害虫抗药性与耐药性:抗药性:昆虫具有的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用药处理产生);耐药性: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生理状态、发育阶段、特殊行为等导致昆虫对药剂的抵抗力增加(自然产生)14、交互抗性:昆虫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之后,对其他药剂也产生抗性的现象(作用机理相似)15、单一抗性:抗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

16、负交互抗性:昆虫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杀虫剂更敏感的现象。

17、药效与药害:药效:衡量药剂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效果。

植保第四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四章复习资料

第四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助剂包括在内。

2.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3.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

4.原粉:农药的固体形态。

5.原油:农药的液体形态。

6.农药加工:将原药造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

7.农药制剂:农药加工后的产品。

8.剂型:制剂的具体形态。

9.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用,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的物质。

10.毒力:农业上习惯将对标靶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

11.毒性: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则称为毒性。

12.急性中毒: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

13.致死中量: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

14.致死中浓度: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浓度。

15.亚急性中毒:指在较长时间内经常接触、吸入或食入某种农药部分,最后导致人、畜发生与急性中毒类似的症状,称亚急性中毒。

16.慢性中毒:指污染或残留食物中的微量农药,长期少量地被人、畜摄食,造成体内积累,引起的慢性毒害,称为慢性中毒。

17.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以极少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与动植物和食品中。

18.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作物收获的时间段,也称安全等待期。

二.填空题1.施用农药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2.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3.杀虫剂按其成分来源分类,可分为四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

4.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驱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5.按杀虫剂的毒理作用分类,可分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

《农药学》总复习

《农药学》总复习

《农药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农药、表面活性剂、剂型、农药制剂、毒力、药效、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校正死亡率(写公式)、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乳化作用、触杀作用、突触传导、抗药性、温度系数、轴突传导、内吸作用、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多抗性二、填空1.农药发展面临的“3R问题”是抗药性、再猖獗、农药残留。

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口腔进入;从体壁进入;从气门进入3.农药制剂名称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份通用名称;含量;剂型。

4.表面活性剂应具备的条件是分子具有两亲性亲水力与拒水力平。

5.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6.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

7.杀虫双属 __沙蚕毒素______ 类杀虫剂, 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________、胃毒等作用,其作用靶标是昆虫的 ___乙酰胆碱受体____ 。

8.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期间隔时间。

9. 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钙,主要防治对象是白粉病、锈病、炭疽病。

10. 许多化学合成农药均是由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 ( 人工合成的模板 )衍生而来。

如杀虫剂中的沙蚕毒类先导化合物是 _____沙蚕毒素__________, 拟除虫菊酯先导化合物是 ___除虫菊_______________。

11. 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按照除草剂的输导性能分为输导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12. 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13. 草甘膦的作用位点是 ___芳氨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EPSPS _______,吡虫啉的作用位点是 __乙酰胆碱酯酶受体___ _____。

14.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生物活性最高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其作用靶标是伽马氨基丁酸手体。

15.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体壁、气门、口腔。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助剂。

MRL: 最大允许残留量,各国根据国情颁布的允许残留在农产品中的最高含量。

EC50:有效中浓度,是指引起供试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剂反应的浓度。

LD50:致死中量,是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I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采用植物检验,遗传工程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途径控制有害生物的防治、保护植物的一门科学。

4R: 是抗性、再增猖獗、残留和成本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

使用化学农药后,4R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安全间隔期:根据最大允许残留量制定的最后一次施药和采收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

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害虫再猖獗:指一种杀虫剂或杀螨剂使用后目标节肢动物有害物种丰盛度超过对照或未处理种群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交互抗性:交互抗性为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农药精准使用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定时,定量,定点施用农药。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防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以及只杀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草的除草剂。

简答题1.害虫抗性治理策略1.适度治理2.饱和治理3.多种攻击治理2.植调剂作用1.植物生长促进剂,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2.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和扩大有抑制作用;3.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顶端优势丧失。

农药化学名词解释

农药化学名词解释

1、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此外,提高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也属于农药的范畴。

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3、保护性杀菌剂: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剂。

4、内吸性杀菌剂: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

5、农药残留:是指一部分农药由于其很强的化学稳定性,施用后不易分解,仍存部分或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作物上以及其它环境中,这些残留农药在食物上达到一定浓度后,人或其它高等动物长期进食这些食物,农药就会在体内累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亦称残留。

6、土壤位差选择: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7、时差选择:对物位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杂草发芽及出苗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8、石硫合剂:是由生石灰、硫磺、水配成的透明红褐色液体。

9、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生石灰,水配成的天兰色胶状悬浮液。

10、百菌清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无味粉末,沸点350℃,熔点250-251℃,微溶于水,溶于二甲苯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原粉含有效成份96%,外观为浅黄色粉末,稍有刺激臭味,对酸、碱、紫外线稳定。

低毒,对兔眼睛和角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可产生角膜混浊,且不可逆转,但对人眼睛没有此种作用。

对少数人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鱼毒性大。

剂型50%、75%可湿性粉剂,10%油剂,5%、25%颗粒剂,2.5%、10%、30%、45%烟剂,5%粉剂。

生物活性: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

对弱酸、弱碱及光热稳定,无腐蚀作用。

在植物表面易粘着,耐雨水冲刷,残效期一般7-10天。

生物防治技术名词解释

生物防治技术名词解释

生物防治技术名词解释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环保型的农业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或者利用外来生物与目标病虫害进行竞争,从而达到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效果。

1. 生物控制剂
生物控制剂是指天然的生物资源,如微生物、真菌、细菌等,能用于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发展。

这些天然的生物资源具有高效、环保、安全、低毒等特点,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2. 生物性杀虫剂
生物性杀虫剂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昆虫、细菌、真菌等,对有害昆虫进行控制和消灭的一种环保型的农业技术。

这些天然的生物资源能够杀死害虫,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3. 生物性农药
生物性农药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微生物、真菌、细菌等,制备的农业药
剂。

这些药剂具有高效、环保、安全、低毒等特点,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如天敌、寄生虫等,以及生物控制剂、生物性杀虫剂、生物性农药等技术手段,对农业病虫害进行控制和防治的一种环保型的农业技术。

生物防治措施具有高效、环保、安全、低毒等特点,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复习题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复习题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药:由工厂生产合成的农药统称为原药(Technical material,简称TC),含有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液体称为原油,固体称为原粉(TF)。

2、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式的过程叫作农药加工。

3、农药剂型: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称为农药剂型(pesticide formulations)4、农药制剂:同一剂型可以制成多种含量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称为农药制剂(pesticidepreparations)。

5、分散度: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

分散度通常用分散直径大小表示,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小,粒子越大。

分散度一般用“比面”表示:比面(体面比)=S/V/6、农药辅助剂:凡与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制剂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为农药辅助剂(supplementory agent、adjuvants),简称为农药助剂。

7、填料:填充剂或简称为填料(Dilueunt):用来稀释农药原药以减少原药用量,改善物理状态,使原药便于机械粉碎,增加原药的分散性,是制造粉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填充物质,如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滑石粉等。

8、湿润剂(Wetting agent):又称润展剂。

是一类显著降低液固界面张力、增加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接触或增加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与展布的表面活性剂。

如皂角、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茶枯、纸浆废液、洗衣粉、拉开粉等。

9、乳化剂(Emulsifier):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如油和水)中的一相以极小的液球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起这种作用的助剂称为乳化剂,如土耳其红油、双甘油月桂酸钠、蓖麻油聚氧乙基醚、烷基苯基聚乙基醚等。

10、溶剂(Solvents):是溶解和稀释农药有效成分,使其便于加工和使用的有机物,多用于加工乳油,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农药残留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名词解释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由于应用农药而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及其代谢物等物质。

农药残留主要指有害物质,也就是原料农药及其代谢物等有毒物质分子。

它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安全性和质量,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监管部门关注农药残留物的标准化、控制及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的定义,是指在农作物成熟期间,由于应用农药而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及其代谢物等有毒物质分子。

这些有毒物质可以是农药原料、农药代谢物、混合物、农药仿制品或其他添加物等。

由于它们的有毒性,是与其他农产品混合在一起,便成为食用商品时会给食用者带来危害。

二、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不良影响。

长期大量摄入农药残留物会在人体内造成毒性,导致肝脏损伤、代谢紊乱、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出现等,特别是对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毒性症状。

此外,农药残留可使水和土壤中残留,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多种微生物、小动物和植物等也都会造成影响。

三、农药残留的防治有效防治农药残留的目的是使农药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并使农产品中的有毒物质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1)采用精细施肥技术来加强田间管理,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2)应该按照使用规定,比如采用分裂施用等,合理地施用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3)注意养殖或收获过程中的管理,减少残留物吸收,避免污染;(4)采用有效检测手段,科学评价农药残留情况,以保证工作质量;(5)及时落实国家上设置的农药残留标准,对超标者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6)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药的检定与监督管理,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着潜在的危害,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农药残留,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名词解释杀虫剂

名词解释杀虫剂

名词解释杀虫剂杀虫剂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按来源可分为:无机和矿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有机合成杀虫剂、昆虫激素类杀虫剂;按化学结构可分类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有机磷类杀虫剂,如辛硫磷、毒死蜱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异丙威、灭多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有机氯杀虫剂,如硫丹等;杀螨剂类杀虫剂,如哒螨灵、克螨特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如虫酰肼、抑食肼等;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等;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如除虫脲、噻嗪酮等。

此外,还有根据有效成分物质来源划分的植物源类杀虫剂,如鱼藤酮、烟碱等;微生物源类杀虫剂,如BT、多角体病毒等。

下面咱们按化学结构分类详细的介绍一下!一、新烟碱类杀虫剂1、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

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土壤处理。

2、啶虫脒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

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农药名词解释

农药名词解释

1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蟻、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害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PM):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林、牧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毒力与药效毒力(Toxicity):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内在致死能力。

药效(Effectiveness or efficacy of pesticide):是药剂本身在各种环境因素下,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3持效期与残效期农药施用后,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所持续的时间。

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mortality)(%)亡个体数/供试总虫数)X 100 校正死亡率(%) (corrected mortality) = ( (X-Y) /X) X10()5LD50 与LC50LD50与LC50:致死中量(LD50):杀死种群5()%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浓度。

6ED50 与EC50有效中量(ED50).有效中浓度(EC50):抑制、杀死5()%病原菌砲于(萌发)或抑制5()%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浓度或剂量。

7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经口、皮肤接触后或吸入体内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慢性毒性:因农药在体内长期累积而导致中毒即为慢性毒性9迟发性神经毒性是中毒症状发生后约8〜14天,再出现持久的神经中毒症状。

农药的生物富集名词解释

农药的生物富集名词解释

农药的生物富集名词解释农药的生物富集意味着一种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被生物体吸收、积累和转化的过程。

它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本文将尝试通过解释、案例分析和研究进展等角度,探讨农药生物富集的含义、机制和影响,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农药生物富集的含义农药生物富集是指在农用化学品使用过程中,某些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不同种类的农药。

它们通常具有生物降解性较差的特点,因此在使用后,难以从环境中迅速消失。

二、农药生物富集的机制农药生物富集的机制主要包括吸收、积累和转化三个过程。

首先,农药进入生物体内主要通过吸附作用。

例如,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洒杀虫剂时,化学物质会通过根部吸收并转运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其次,农药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

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在内脏器官(如肝脏、肾脏)中的长期滞留,或者在细胞膜上形成复杂的结合物。

最后,农药还可能在生物体内发生转化作用。

这可能包括降解、转化为次级代谢产物或在代谢过程中重新分配到不同的组织中。

三、农药生物富集的影响农药生物富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首先,富集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它们可能破坏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对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富集的农药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高级消费者。

例如,植物中富集的农药可能被昆虫等低级消费者摄入,进而被鸟类等高级消费者摄食,导致农药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

最后,富集的农药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导致癌症、生殖和神经系统问题等健康风险。

四、农药生物富集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多氯联苯(PCBs)的生物富集多氯联苯是一类广谱农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广泛使用。

由于其生物降解性差,多氯联苯在环境中富集,进而被水生动物及鸟类摄入。

这导致了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河流和海洋食物链中多氯联苯富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农药助剂的名词解释

农药助剂的名词解释

农药助剂的名词解释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药的效果、减少使用量、降低成本等目的,常常需要使用农药助剂。

农药助剂是指添加到农药中,能增强农药活性、改善涂附性、增加渗透力、提高药效、减少分解降解等性能的物质。

农药助剂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农药助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增效剂、润湿剂、粘附剂、增透剂、分散剂、稳定剂等。

下面将对这些农药助剂进行解释。

增效剂是一类能够提高农药杀虫、杀菌等效果的助剂。

它们可以通过增加作物对农药的敏感性,增强农药刺激作用的方式来提高农药的杀灭效果。

常见的增效剂有铜、硫、酸性助剂等。

润湿剂是一种能使农药液体更容易与植被表面接触并均匀分布的助剂。

在植物表面形成均匀的液体膜,可以增加农药的附着力和渗透力,提高农药的吸收效果。

典型的润湿剂有矿物油类、表面活性剂等。

粘附剂主要用于提高农药在叶片表面的粘附力,防止因叶片表面的毛细管力而流失农药,从而增加农药的持效时间。

一些黏度较高的物质常被用作粘附剂,比如聚合物、植物粘酶等。

增透剂是一类能改善农药液体进入植物内部的能力的助剂。

通过降低农药液体与植物表面的表面张力,提高农药液体的渗透性,从而增加农药进入植物内部的效率。

增透剂通常由表面活性剂构成。

分散剂是一类能够保持农药在溶液中均匀分散的助剂。

在农药溶液中加入分散剂可以防止农药颗粒的聚集,使其保持均匀分布,增加农药的利用率。

磺化淀粉等物质经常被用作分散剂。

稳定剂可以提高农药的稳定性,防止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降解、分解等。

常见的稳定剂有抗氧化剂,如咖啡酸、维生素C等。

总的来说,农药助剂是农药使用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物质,通过提高农药的吸附、渗透、持效、稳定等性能,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效果。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农药助剂的使用需要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防止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

在使用农药助剂时,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和专业指导,正确搭配使用,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有效。

农产业名词解释(一)

农产业名词解释(一)

农产业名词解释(一)农产业名词解释本文将解释一些与农产业相关的常见名词,并举例进行解释说明。

1. 农业种植•耕地: 指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土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

例如,农民将一片空地开垦成耕地,用于种植小麦和大豆。

•农作物: 指农田中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棉花等。

例如,某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玉米。

•种子: 指用于播种的植物种子,包括水稻种子、花卉种子等。

例如,农民在春季使用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施肥: 指向农作物提供养分的过程,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

例如,农民在种植粮食时施用化肥来增加作物的产量。

•灌溉: 指向农田中供水的过程,可以利用人工灌溉或自然降水。

例如,农民使用灌溉设备将水引入农田。

2. 农业养殖•牲畜: 指用于农业养殖的家畜,如牛、猪、羊等。

例如,某农场养殖了一批肉牛来供应市场的需求。

•禽类: 指用于农业养殖的鸡、鸭、鹅等家禽。

例如,某个养殖场专门养殖鸭子供应鸭肉市场。

•畜牧业: 指以牲畜饲养为主的养殖业,如养牛场、饲养场等。

例如,某地区以草食牛的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育种: 指通过选择、繁殖等方式优化养殖动物的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例如,某畜牧场通过育种工作,培育出了一种产奶量高、抗病性强的奶牛品种。

•饲料: 指用于农业养殖动物饲养的食物,例如玉米、豆饼等。

例如,某饲养场提供优质饲料,以确保动物的健康成长。

3. 农业技术•温室: 指利用人工手段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一种设施,用于种植温度要求较高的农作物。

例如,某农场使用温室种植番茄,以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无土栽培: 指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利用水培、气培等方式进行植物栽培。

例如,某农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了一批蔬菜。

•农药: 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例如,农民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有机农业: 指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原则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某个农场采用有机农业方式种植蔬菜,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匀率(CV value):农药全田沉积的不均匀程度称为“不匀率”,也称为农药沉积率的“变异系数”,用CV值表示。

(除草剂喷洒不均匀)被动接触:农药喷洒过程中药剂直接与有害生物体发生的接触现象(passive exposure)。

靶标或靶位:农药在生物体内的最终作用部位或位点(target一词有时被用于泛指农药的各种作用部位或作物本身)层流层喷洒法:采用窄幅实心细雾作水平扫描式喷洒,使雾流在植物株冠层的一定高度内形成层流层状态的药雾运动以缩小毒力空间的施药方法(laminar-flow-layer spray system,是对靶喷洒法的一种。

靶区或有效靶区:在农药喷洒过程中药剂在作物上的有效沉积区。

超低容量喷雾法:施药液量在每公顷5L(大田作物)以下的喷雾方法。

持留量:植物叶片表面对农药沉积物的持留能力,用µg/cm2或µL/cm2表示。

沉积量:农药沉积在生物体表面上的量,可用有效成分量表达,也可用制剂量表达,后者称为沉积率(deposition rate,单位为µg/cm2)。

传统农药使用(TPA):采用全田大水量粗雾喷洒过量药液来保证作物接受足够的农药量,但农药损失量大,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大。

串级式雾滴捕获仪:用于分级捕获细雾滴的一种串级式雾滴撞击仪。

大容量喷雾法:泛指每公顷施药液量在600L以上的喷雾方法,也称高容量喷雾法。

低容量喷雾法(LV):施药液量在每公顷50 -200L(大田作物)的喷洒方法。

堆积度:药液稳定沉积到作物表面后,在单位面积内的药液沉积量,单位为µL/cm2。

毒力空间:使用农药时药剂扩散分布所能达到的农田空间(toxic space)。

对靶喷洒法:把农药定向喷洒到有效靶区的喷洒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配合,用来采集空间信息并加以识别、分类,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进行综合集成,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可用于指引农药的精确使用等方面。

定点杂草管理:也称综合杂草管理(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 IWM),是基于IPM的新的杂草控制系统。

定点杂草管理需要开发用于检测和估计田间杂草分布的自动化系统。

可应用基于GIS杂草图的杂草特征来控制可变速率除草剂使用,或应用基于实时传感器的可变量或间歇式的除草剂使用系统。

二次分散:农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加水稀释配制时原始分散体系解体而产生新的分散系的过程,以及喷撒农药时药剂粉粒或细雾滴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以空气为分散介质的新分散体系的过程。

粉尘法:用一种超细粉剂进行的喷粉法,这种粉剂可以在封闭空间内扩散漂悬比较长的时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浮尘。

分散度:物体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值,也称为比表面积或简称比面。

很低容量喷雾法(V LV):每公顷施药液量为15-30L的喷雾方法。

化学灌溉法:对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系统进行改装,增加化学药剂流量控制阀和储液箱,把农药定量注人灌溉水施人土壤或喷洒在农作物上的施药方法称为化学灌溉法。

剂量转移:农药有效成分从沉积表面向有害生物体转移的过程。

剂型毒理学:研究农药剂型对毒理学的影响的农药毒理科学(formulation toxicology)。

决策支持系统( 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性人机系统。

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可控雾滴喷雾法(CDA):采用压力、气力、机械等方法,可以控制雾滴直径的一种低量喷洒方法,通过控制转碟的转速和药液滴加速度控制雾滴直径的喷洒方法则称为离心控滴喷雾法。

可变型分布:有害生物的种群分布随着作物的生长或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变化而改变者。

可变量施药曲线:根据病虫草危害分布曲线,采用可变量喷雾控制技术,根据可变量施药曲线,调整农药的使用策略,在高危害分布区域加大施药量,而在低危害分布区域减小施药量。

扩展系数流失点:农药常规喷雾时作物叶面所能承载的最大药液量,超过此药液量就会发生药液自动流失现象,此药液量极限承载点称为流失点。

雾滴在沉积表面上展开后的液斑直径与雾滴沉积前的原始直径之比值,用r2/r1表示。

离心式雾化法:利用特制的高速旋转的转碟(spinning disc),转笼或旋转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把药液抛洒出去,使药液分散成为直径均匀的雾滴,并依靠风力而扩散分布到植物上的雾化方法。

冷雾机:在常温条件下利用电动机和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特制的气力式喷头把水质药液分散雾化成为VMD约为20µm的细雾滴的电动力机具,所形成的药雾能在室内空间漂悬较长时间,雾滴是水质农药溶液。

冷雾剂:利用压缩气体使制剂分散成为细雾的水性制剂,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在冷雾器械上使用的液体制剂。

密集型分布:有害生物种群相对集中在作物的特定部位为害,称为密集型分布。

农药使用技术:使用农药时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过程。

农药应用工艺学:使用农药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工艺体系。

农药宏观毒理学:农药有效成分在目标生物体外部所发生的毒理学过程。

农药微观毒理学:农药有效成分进人生物体内后通过影响生理生化机制发生的毒理学过程。

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农药在环境中对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中的农药残留物对人类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农药有效利用率:农药喷洒后,沉积在生物靶体上的农药有效成分之量与喷出的农药有效成分总量之比。

农药剂型:农药原药在分散介质中经过助剂和表面活性剂的赋型作用,被分散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分散体系。

农药制剂:一定的农药剂型经加工配制后成为具有不同规格的可以使用的商品农药。

农药使用技术整体决策系统:商品化农药制剂经过农药喷洒(撒)输送到生物靶体,以及农药生物靶体上的行为之全过程中,以影响农药使用效果的各相关因素作为技术参数而做出的农药使用技术的整体决策系统。

农药精确使用( PPA):以最少的农药剂量合理地精确喷洒农药,减少农药的流失与飘移,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黏附性:药剂在作物表面上的黏附能力和黏附牢固度。

逆温现象: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内,气温随离地高度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气温又随高度的继续增高而逐渐降低,直至与周围大气温度相等。

这种气温逆转现象称为气温逆增,也简称逆温现象。

有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农药药雾向大气上层扩散的现象。

飘移:农药喷洒(撒)时药雾或粉粒进入空气中,在气流的影响下随风向下风方向扩散运动的现象。

气雾剂:密封盛装在有阀门的容器内的药液,在抛射剂作用下一次或多次喷出微小液珠或雾滴,可直接使用的罐装制剂。

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载波相位测量技术,精确测定两点的相对位置,获得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数据。

实现对采集的农林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如农药使用装备等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实施定点作业。

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为分散相,以气体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一种高分散体系,分散相的微粒粒度小于0.1µm。

在农药施药技术中,常把粒度小于10µm的分散体系统称为气溶胶。

气力式雾化法:利用高速气流通过特制的雾化部件把药液分散雾化的方法,或称为双流体雾化法(twinfluid atomization)热致迁移现象:由于热体表面的温度与周围相对的冷空气的温差,导致气溶胶微粒不能在热体表面上沉积而发生微粒迁移而离开热体表面的现象。

热雾剂:用热能使制剂分散成为细雾的油制剂。

可直接或用高沸点的溶剂或油稀释后在热雾器械上使用的液体制剂。

热雾机:利用一种特制的喷气式内燃发动机所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把高沸点油质农药药液分散雾化成为雾滴直径在5 µm以下的超细雾滴的热动力机具。

雾滴是油质农药溶液。

施药液量:每单位农田面积上所喷施的药液量,单位为L/hm2。

施药量:每单位农田面积上所需喷施的农药有效成分之质量,单位为g(ai)/hm2。

渗透性或通透性:农药通过生物体表面进人生物体内的性能,是一种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目标物:农药喷撒时所处理的生物目标。

水敏纸:一种硬质光面纸,徐有遇水会立即显现蓝色水斑的物质和护膜。

药液雾滴落到纸面上瞬即显示为蓝色液斑,用于检测药液雾滴的沉积密度,也可用于评估雾滴的细度分布状况。

3S集成技术:RS,GIS和GPS三项技术的总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3S集成技术在农药精确使用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

三E问题effectiveness-efficiency-environment:对农药使用效果进行整体评价的三方面评估标准。

生物稀释效应:农药沉积到作物上以后,由于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面积扩大效应导致单位面积上农药有效成分实际沉积量[µg(ai )/cm2]或沉积密度 (雾滴数或粉粒数/ cm2)逐渐降低的现象。

生物最佳粒径(BODS):最适于被特定的生物靶体或靶体的特定部位捕获的雾滴直径。

数量中值直径(NMD):简称数量中径,其定义为在一次喷雾中,将全部雾滴的体积从小到大顺序累加,当累加的雾滴数目为总数的50%时,所对应的雾滴的直径。

沙脱平均直径:简称沙脱直径,其定义为若某一直径雾滴的体积与表面积之比等于全部取样雾滴的体积之和与表面积之和的比,则此雾滴的直径即为雾滴群的沙脱平均直径。

湿润: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气/固界面被液/固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通过性:大型植保机械在作物田的行间顺利通行的能力。

体积中值直径(VMD):简称体积中径。

在一次喷雾中.按体积大小从小到大将雾滴顺序累加,当累加值等于全部雾滴总体积的50%时,所对应的雾滴的直径。

田外飘移:农药向施药田块外非靶区扩散分布的现象,对环境、居民生活区和非靶作物可能发生危害。

田内飘移:农药在施药田块内发生的农药飘移现象,对农药在施药田块内的均匀分布有利,对施药田块外的非靶作物无害。

雾滴弹跳现象:农药雾滴在向作物表面沉降过程中由于雾滴的表面张力瞬时提高效应而从作物表面弹回的现象。

雾滴捕获率:生物体表面对雾滴的捕获能力,决定于雾滴形状以及输送雾滴的气流状况。

雾滴覆盖密度:单位面积内沉积的农药雾滴数称为雾滴覆盖密度,常以作物表面上每平方厘米面积内沉积的雾滴数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