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合集下载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一类卷上53分:浅谈因材施教_高中生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一类卷上53分:浅谈因材施教_高中生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一类卷上53分:浅谈因材施教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仿效,他的教育方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不同的人应根据其自身的长处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正是孔子懂得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

因此,我认为正如我们强调因地制宜一样,我们同样推崇因材施教。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不正是因地制宜的最佳说明吗?同样的河水散作千溪,如果盲目地推广一种作物的种植,收成定不理想。

因地制宜,根据水的深浅,挑选不同的作物,会有丰厚的收获。

自然如此,树人亦如此。

英国的伊顿公学名扬天下,其数百年的教育中诞生十三位英国首相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大家。

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其开放的教学环境不无关系。

伊顿公学秉承开放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言论自由。

学生可随时发表异议,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不是因材施教吗?课本内容是千篇一律的,但我们的思想是有差异的。

支持提出异议,这正是发扬个性、培养个性的沃土。

伊顿正是坚持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才使大学的学生思想不受拘束,个性得以发扬,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善于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诵课文的书呆子。

这使我又想起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

他蜚声文坛后,有人拿出他的小学时期的成绩单看,上面的成绩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门门全优,甚至不及格,然而这是瑕不掩瑜。

尽管这些不尽人意,但仍挡不住他在文学方面的灿烂光辉,这使我们看到因材施教的特性。

如果仅因一门功课不及格而扼杀一位在另一领域卓而不群的人才,也许我们会丢失了一些文学家、数学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域,水土不同,适宜的作物也会不同。

种花的人对花的习性都心知肚明,什么植物喜阳,什么植物喜旱,只有根据其个性,才会硕果累累。

正如这种因地制宜的方法一样,树人因材施教同样重要。

评点本文由阮元的诗的种庄稼要“因地制宜”引到对人的“因材施教”的论证,理解材料准确。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4篇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4篇

一、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作品注释(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杂诗:具体内容没有在题目里明确揭示的诗。

(2)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

交,交错纵横。

四水:湖州市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主要河流。

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

散作千溪:分散为若干条支流。

(3)遍:遍布,布满。

(4)菱: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

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作品赏析: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

“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

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

“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

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

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

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

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

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

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湖南永州市一中刘小忠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审题导引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来审题立意:1.从自然之理出发,根据客观条件,因“水”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水”的“深”“浅”而种植相应的作物,引申思考做任何事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生可以联系国家当前的经济建设,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转变原先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行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社会。

同时,在国家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上,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政策,不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但如果就哲理本身写哲理,很难下笔,甚至仅能演绎为一篇哲学小论文,更有甚者会联系课本内容,将教材中的有关哲学内容大段地移植过来,那将不可能得高分。

2.从庄稼种植的角度思考,种植者要把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庄稼种植到不同条件的田地里,要根据水的深浅种上不同的作物,反之就不会有收成。

人才的培养何尝不是这样。

据此可以谈人才培养问题,要因材施教。

尤为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这首古诗还暗含了考前着重介绍过的“钱学森之问”,适度的嫁接移植不失为聪明之举。

在人才培养上,也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不能一个模子灌输应试教育。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沃”。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作者:田春林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09期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作文试题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命题方式不断创新、审题难度逐年加大、思维含量稳步提高,在众多的高考作文试题中逐渐形成了“理性与诗意并存,大气与细腻兼具”的“徽派风格”:从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6年)到以“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2007年、2008年),再到以“弯道超越”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2009年),及至今年的哲理诗读后感,五个创新的脚印,形成了一行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的轨迹。

笔者不揣浅陋,现就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做简单评析,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吴兴风景美无涯,力避宿构戒套话这首诗美在朴实无华,妙在意境悠远。

诗人笔下的吴兴风景,透露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悠远,营造出一派自然清新的田园氛围,让我们不由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绿树、青山、村舍、流水;雾霭蒙蒙、炊烟袅袅、月色溶溶、凉风习习;飘荡的白云、深邃的蓝天、娇艳的夕阳、倦飞的鸟群等等这些田园意象给我们带来太多美的享受与启迪。

然而,读出诗歌味固然可嘉,悟出哲理则更为重要。

就作文审题而言,需要注意两个层面,首先要将这首诗读通、读懂,其次要根据“蕴含的哲理”进行思考和联想,然后来写一篇文章。

如果没有紧扣“哲理”二字,单从这首诗的田园风光进行思考联想:哪怕从中国古典的山水田园诗到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从中国的水墨写意山水画到法国米勒的油画《拾麦穗的女人》,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到英国的济慈、俄罗斯的叶赛宁……这些丰富的联想一旦失去哲理的支撑,繁复的画面顿显驳杂,堆砌的辞藻也就成了空洞套话。

增加作文的审题难度,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区分度,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宿构和套作,因为通不过审题这道关口,提炼不出“哲理”,无论套话有多巧妙,得分都将大打折扣。

2010年高考全国卷安徽卷满分作文(1)

2010年高考全国卷安徽卷满分作文(1)

2010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

当然,止于至善,是每个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偏远乡村的农夫,渔夫还是繁华都市的工人,高管,都在为这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打着合谐的节拍.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却因为跟不上着这和谐的节拍,付出生命的代价.环境是改变一个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当前环境而不知返途,人生是美好的,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和伤痛就要选择轻生.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过的努力的耕种怎能感受收获的喜悦?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来映照这些经不起生命折腾的人最为恰当不过了.经不起打击,你就遗失了后天的美好.也许,环境只是人生选择上的一个失误.人的十字路口,选择失误,错过机遇,确实很多.如果这个集体真的不合适你,你可以考虑换个集体.不一定非要等老板觉得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选择离开.人生要找合适自己的,不是找凑合自己的.哪怕这份工作薪水不错,但违背你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你可以大方地说\'NO\',没有什么丢脸和庸俗.近些年,安徽出了一个名人----许嵩.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称,可见其影响力.我们且不说,他是谁谁谁的影子,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一搜,都是他的海量信量.读过他简历的人都知道,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很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这么多的人粉他,说明他是成功的,是大家的典范.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这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选择合适自己的,很重要;不适合自己的,只会让你白搭更多.再拿婚姻来说,找一个爱的人是过一辈子,不是马马虎虎地过一生.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能将就地过,要过就要有滋有味地过.时下,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惊现雷人雷语,让老外对中国人的爱情观和爱情价值观都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就这么低俗吗?对别人提要求,首先也得掂量自己的斤两,适合的纽带是拴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个人离谱得有悖社会风气的条件上,那样,适合的天平终有一端不平衡而倾斜.令人啼笑皆非的凤姐,不知山高水深不为过,居然弄不清自己的份量,狂言只有北大清华研究生才适合自己,也不怪在作秀节目现场被人扔鸡蛋,换成我,肯定要扔鹅卵石.有人做过精确的估算,全中国有6人符合凤姐的要求,但愿这6人中的一人这辈子能和凤姐憋屈着坚强地幸存到生命的终点. 葱就是葱,插哪儿都装不了蒜.大家都明白这个简单常识:水田种不了麦子,旱地种不了稻子.如果你非要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断行事,只会适得其反,狼狈收场.人生亦是如此,适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却止履。

2010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评析

2010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评析

和谐之美和谐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存在于我们每个获得成功的时刻。

它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是一种恬静的美。

人生在世需要相互合作、我们的社会需要谐同配合。

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但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凝聚成一种力量——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和谐之美给生命带来温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植物与土地的和谐。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是悲情与景物的和谐;“春光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像冬日的一缕阳光将温暖洒满人间,像夏日的微风驱走阵阵炎热,像早春的小草为大地带来绿的生机、绿的希望,和谐共同构成了一篇美妙的乐章,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

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

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

和谐之美是一种沟通。

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和谐让人心向往之,俞伯牙高山流水独一无二的音乐带来了摄人心魄的唏嘘感动,千百年来在人类中间广为传诵。

白居易深入民间,诗人的良心与百姓的悲苦和谐统一,诗人的佳作与百姓的话语如出一辙,诗人的才情与百姓的悲苦融于一炉,造就了感人至深的千古统唱!一曲梁祝便得多少代人潸然泪下,是什么给了它经久不衰的力量?情感与音符的完美交融显出它的光芒,千年的进步在这里融为了瞬间的歌声。

和谐之美是一种放达。

老鹰捕击长空自由翱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风帆乘风破浪在海中搏击风雨,不是夸耀自己的樯桅。

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对待生活,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生活是一块五彩的调色盘,只要用心去勾勒它充满魅力的线条,就会有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评析]抒情真切自然手法灵活多样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抒情散文。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2.答选择题(第Ⅰ卷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用橡皮擦干净后,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2010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

2010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

2010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却因为跟不上着这和谐的节拍,付出生命的代价。

环境是改变一个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当前环境而不知返途,人一辈子是美好的,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和伤痛就要选择轻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通过的努力的耕种怎能感受收成的欢乐?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今天专门残酷,改日更残酷,后天专门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改日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来映射这些经不起生命折腾的人最为恰当只是了。

经不起打击,你就遗失了后天的美好。

也许,环境只是人一辈子选择上的一个失误。

人的十字路口,选择失误,错过机遇,确实专门多。

如果那个集体确实不合适你,你能够考虑换个集体。

不一定非要等老总觉得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选择离开。

人一辈子要找合适自己的,不是找凑合自己的。

哪怕这份工作薪水不错,但违抗你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你能够大方地讲\‘NO\’,没有什么丢脸和庸俗。

近些年,安徽出了一个名人----许嵩。

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称,可见其阻碍力。

我们且不讲,他是谁谁谁的影子,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一搜,差不多上他的海量信量。

读过他简历的人都明白,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

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专门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

这么多的人粉他,讲明他是成功的,是大伙儿的典范。

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把那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

选择合适自己的,专门重要;不适合自己的,只会让你白搭更多。

再拿婚姻来讲,找一个爱的人是过一辈子,不是马马虎虎地过一生。

人一辈子的路讲长不长,讲短不短。

不能将就地过,要过就要有滋有味地过。

时下,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

惊现雷人雷语,让老外对中国人的爱情观和爱情价值观都产生了疑咨询,中国人就这么低俗吗?对不人提要求,第一也得权衡自己的斤两,适合的纽带是拴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个人离谱得有悖社会风气的条件上,那样,适合的天平终有一端不平稳而倾斜。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优秀作文选评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优秀作文选评
失。
把握也深 、 浅不 一。考生要筛选好 一个 最适 合 自己的 写作角度 , 回到生活实际叙经历 、 再 感受 , 或联 系社会
相信 , 人必有所长 , 必有所短 。正确的栽培能让 也 长处重 现 , 不适 的环境亦能使短处 滋生 。 晏子使楚 ” 如“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谈 见解 、 看法。
中楚王 口中的桔 , 在南方甘甜可人 , 移到了北方却又苦
今天 , 我们 迈出考场 , 即将 是大学 的希望 ; 明天 的
我们迈 出高校 , 即将是社会的栋梁。人生路漫漫 , 时刻 记着 : 用智慧种植 自己, 未来必定是遍地英才 !
点评
本文之所 以能得 高分, 其过人之处有三 : 敏锐 的发 现力 , 深刻的思考力 , 清晰 的表达 力。 敏锐 的发现 力表现在 ,考 生从所给诗 句中一下子 就提 炼出 了自己的观点 : 特定的环境适合特定的品种 , 如何 “ 因田施种” 不失为一 门学问。 , 。这种洞察 力超 出
失 为一 门学 问 。
种 田, 说开 了去 , 便是育人。
每 个 人 所处 的环 境 是 大 致 相 当 的 ,在 一 样 的环 境
在审题上, 我们 要读 懂这 首小诗, 初读这 首诗 , 考 生会 为 自然 清丽的语 言 、江 南水 乡的优美 风光而 激 赏, 后再作玩 味, 读 则能获得某 种智 慧和 启迪 : 此诗通
交 流 四水 抱 城 斜 , 作 千 溪遍 万 家 。 散
深处种 菱浅种稻 , 不深不浅种 荷花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 引发 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 不少于 80字。 0
菱、 荷花对水说 : 稻、 感谢你给 了我们滋养。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第一篇: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析】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延续了往年的材料作文的类型,只是材料的展现方式由原来的现代文转变为古诗词。

与去年的“弯道超越”相比,前者与时代联系得更为紧密,后者则完全以材料为主。

出现这个变化的原因仍然是为了防止考生宿构作文,即提前背范文,考试时往话题上套。

不难看出,命题者有意避开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材料选取的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吴兴杂诗》。

这首诗之前我没有读过,估计读过的考生也不多。

但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和惭愧的是,今天上午考试结束后,我们学校的一位叫张明东的数学老师说这是一首在他们老家十分流行的打油诗,并且张口就背了出来。

可见,真正好的东西还是易于流传的。

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不难看出,“吴兴”是一个地名,“杂诗”则说明该诗属于杂感性质。

单看诗题,题旨并不明确。

但这未必是坏事,在带学生复习古诗鉴赏时,我曾经说过,一首作者名不见经传(有时是我们孤陋寡闻)的古诗词,又没有任何注解,题目也没有透露出多少有用的信息,这时我们尽可放心,因为只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相信考生读了这个材料以后,把握这首诗歌的主旨并不难。

因为该诗的最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浅显易懂,它体现了该诗的主旨是“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种什么作物。

考生只要理解到这个层面,以此为中心,据此展开联想,进行立意应该就没有什么偏差了,所以准确立意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比一般的立意更新颖更深刻一些,这就涉及到发展等级里的创新性和深刻性的问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阅卷实录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阅卷实录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分析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①杂诗[清]阮元②交流四水③抱城斜,散作千溪④遍万家。

深处种菱⑤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霹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析①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②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

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1789)进士。

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格大学士。

卒谥文达。

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有《十三经注疏》传世,编梓甚多。

文崇骈俪,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

③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水:湖州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河流,交:交错纵横。

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池曲折流淌着。

④散作千溪:分散为若干条支流。

⑤菱:菱角,一年生水生植物。

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来说明如下道理: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形而上学,搞一刀切,搞绝对化。

评分标准1.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基础等级包括内容和表达两部分,其中内容20分,表达20分,且内容以“题意”和“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和“文体”为重点。

3.发展等级评分,用一点评分法。

即发展等级中16个评分点,只要其中的一点特别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

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发展等级要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4.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800字的,每不足50字的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的、地、得不分的,不扣分。

5.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确认为抄袭作文和雷同卷,作为问题卷提交中心组。

特别是抄袭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要交组长重审。

1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标卷

1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标卷

2010—2013年安徽作文评分细则及标卷颍上一中王文付整理《考试说明》要求: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1)深刻。

3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4个评分点: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4个评分点: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字有表现力。

(4)有创新。

5个评分点: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直至满分20分。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说明(1)作文采取两级评分,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2)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

“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立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结构”、“语言”为重点;(3)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标点符号每用错三处扣一分,扣满两分为止;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

(4)无题目的扣2分。

二、评分按照四个等级(1)一类卷:60—50分(2)二类卷:49—42分(3)三类卷:41—36分(4)四类卷:35—0分三、评分细则1.内容:材料第一句突出“反思过去”,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总结;第二句突出“梦想未来”,是对“从未发生的事情”的探索,“追问”强调的是实现“从未发生事情”的条件,“却”字说明重点应该在最后一小句。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2011-2-27
7
偏题原因 1、读不懂诗歌,不知哲理蕴含在诗的什么 、读不懂诗歌, 句子里,许多考生去歌咏水。 句子里,许多考生去歌咏水。 2、不能准确提炼诗歌蕴涵的哲理。这是因 、不能准确提炼诗歌蕴涵的哲理。 为把理念(或意义)从形象的诗歌里面抽出, 为把理念(或意义)从形象的诗歌里面抽出,把 握物-理之间的圆融思维,难度较大。 握物-理之间的圆融思维,难度较大。 实际上,命题者是要求以这首诗歌中蕴涵的 实际上, 哲理为前提,写哲理带给自己的思考和联想。 哲理为前提,写哲理带给自己的思考和联想。许 多考生在提炼出“因地制宜”之后, 多考生在提炼出“因地制宜”之后,不懂发散思 只在这四个字的圈子里转。 维,只在这四个字的圈子里转。
20112011-2-27
8
安徽2010高考作文分析及审题方向 高考作文分析及审题方向 安徽 吴兴杂诗 [清]阮元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注意]① 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 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命题意图】考查“能写论述类文章”的能力。 【命题意图】考查“能写论述类文章”的能力。能力 层级E。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层级 。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_3b3f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_3b3f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作文辅导1129 1301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2010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沿袭了去年的命题形式,依然为材料作文。

与去年的“弯道超越”引起的广泛议论不同,今年的材料作文,是对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在社会上引起一片争议,很多考生对这一新的变化措手不及。

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大叫历史上最难的怪题。

到底结果如何呢?笔者有兴参加了今年的语文阅卷,现把有关情况笔录如下。

一、必不可少的培训2010年6月10日下午4时,来自全省880名语文阅卷教师齐聚安徽大学新校区礼堂,等待高考阅卷动员会的到来。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致欢迎词,并做了动员报告。

在会上,要求阅卷老师树立使命感,工作上要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严明纪律,保证质量,统一尺度,认真评卷。

6月11日上午8时,各评卷教师到指定的机房,各就各位。

由安徽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陈道贵统一调度,作文阅卷组组长江守传宣布了安徽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

具体如下:(一)作文题意的确定。

今年的材料作文,是对清乾隆时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

这首七绝,是描绘他家乡吴兴的一篇佳作。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于浅显中藏深意,在俗语间寓哲理。

隐喻遇事做人,忌蹈陈规陋矩,应当因地制宜;不悖逆天时地利,莫违抗自然规律。

用今天的时语表述,便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

然而,抽样调查发现,能够审准题意的不足三分之一,大多是偏题,离题。

为此,安徽评卷组认为考生如果能够抓住诗歌的上述内涵,从“做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都视为切合题意。

只要该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就可打一等分。

如果写“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合理配置资源”、“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也视为符合题意。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引言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是让考生选择一个问题,并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本文中,将讨论选择的问题并分析其重要性,随后从个人经历出发,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最后,将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方法和措施,并总结全文。

选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课业压力。

因此,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个人经历与思考作为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着要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功课上。

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我们还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时间。

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缺乏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然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长和社会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家长们往往对学生的成绩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因此,他们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过度关注和干预,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针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1. 改革教育体制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的培养。

因此,我认为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

首先,可以减少考试的数量和频率,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评价的方法,如综合评价、口头评价等,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改革教育体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学校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安徽师大附中朱诵玉安徽语文高考从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先后用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2次)、材料作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对此我有另文论述)。

既不可能采用话题作文(过时),也不可能采用命题作文(多次使用过),只有材料作文了,而去年也是材料作文。

今年既要保持平稳,又要创新,真是太难,所以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

(注:明年也许看图材料作文,这个我去年就预测了,但是网上有的,当然会被避免。

)很显然,命题者是带着镣铐而尽量跳舞,并希望跳得好看一点,因而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

这首诗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简单的,描写江南太湖一带的独特的美丽风光,考生应该不难看出这一点。

但题目的要求中有“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并“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命题者已经告诉考生——这首诗含有哲理,要根据诗的哲理来写文章。

但是诗中的哲理大概就不是每个考生都能看到的了。

那么这首诗哪里含有哲理呢?仔细分析,四句诗都是写景的,前两句看不出有什么哲理,而后两句除了写景外,似乎也含有一定的哲理。

深水处种菱,浅水处种稻,不深不浅处就种藕,也许可作这样的比喻——天资聪明的学生就强化训练,让他去参加数理化竞赛,然后保送上名牌大学;天资一般的就让他去考个一般大学;天资中等的就勉励他踏实学习,考个中等的学校。

也就是孔子说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分层教育)。

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写“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要注意阐述角度和语言表述。

很遗憾的是,看到有考生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没有围绕“哲理”来写,或者说“哲理”体现得很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安徽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分类: 写作指导: 2010-08-18 16:17str22010年安徽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导引】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来审题立意:1.从自然之理出发,根据客观条件,因“水”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水”的“深”“浅”而种植相应的作物,引申思考做任何事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生可以联系国家当前的经济建设,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转变原先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行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社会。

同时,在国家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上,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政策,不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但如果就哲理本身写哲理,很难下笔,甚至仅能演绎为一篇哲学小论文,更有甚者会联系课本内容,将教材中的有关哲学内容大段地移植过来,那将不可能得高分。

2.从庄稼种植的角度思考,种植者要把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庄稼种植到不同条件的田地里,要根据水的深浅种上不同的作物,反之就不会有收成。

人才的培养何尝不是这样。

据此可以谈人才培养问题,要因材施教。

尤为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这首古诗还暗含了考前着重介绍过的“钱学森之问”,适度的嫁接移植不失为聪明之举。

在人才培养上,也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不能一个模子灌输应试教育。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沃”。

不同的环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很多时候应该主动地去调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如果你坚持做一颗“水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何不改变一下向“菱”的方向发展,这同样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然,如果从植物各自的价值的角度思考,也未尝不可。

“菱”、“稻”、“荷花”,分别生长在深水中、浅水中和不深不浅的水中,它们都是可爱的植物,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所在。

我们不能凭主观意志,从它们的出身(水的深浅)来判断它们的价值。

“菱”、“稻”、“荷花”的相互映衬,自然才美好。

社会形态是多样的,人们对不同问题的认识与评判,也应该是多样的,无论“深水”与“浅水”,无论“稻”与“荷花”,都是精彩无限,生动活泼的。

只一方面,当代社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单一思维模式上,比如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认准“稻”的实用,就否认“菱”与“荷花”的另类,比如在文化审美上,认可“荷花”的高雅,就否认“菱”与“稻”的土气,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但这可能是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上(那么短的时间,那种氛围)很难思考和把握的,我们不能责怪考生思想的肤浅,不能做过高的要求。

【评分细则】一、作文立意:(一)写“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物尽其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合理规划)”“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形而上学、搞‘一刀切、绝对化’”的,都视为切合题意,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按一等评分。

(二)写“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把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恰当)的位置”、“大才小用、小才小用”、“资源的合理配置”,视为符合题意,如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按二等评分。

(三)“把读书学习的方法与诗歌中的种植之法类比”或者写“生产、生活要和谐均衡”或者写“扬长避短、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其他方面符合三等文要求,按三等文评分。

(四)写“环境污染、爱要奉献、谈合作、生活与磨难、换位思考、风景和谐之美、存在即合理、低碳经济、依赖自然”视为偏离题意,如果其他方面符合四等文要求,按照四等文评分。

二、四个等级:内容:(一)20—17,(二)16—13,(三)12—8,(四)7—0表达:(一)20—17,(二)16—13,(三)12—8,(四)7—0发展:(一)20—17,(二)16—13,(三)12—8,(四)7—0不得跨类评分。

内容: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表达:1.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2.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3.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自己基本清楚。

4.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材料新鲜,推理想象与独到之处,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文句有表现力,使用修辞手法,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观点有启发性。

发展等级评分采用一点突出法。

1.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2.比较丰富、比较深刻、比较有文采、比较有创新;3.略显丰富、略显深刻、略有文采、略有创新;4.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语句有文采。

几点要求:1.字数不足800字,每50字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标点用错3个扣1分,扣满2分;残篇若内容不完整、结构未完成,600字以上不超过38分,400字—600字不超过30分,400以下不超过20分。

2.若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直接打三类以下。

3.套作适当扣分,抄袭作文问题卷提交(包括抄袭试题前面的现代文小阅读与小说,连标点一起达到100字),发现雷同卷(标点、文字一起达200字)提交。

4.发现文中有思想、政治、违法(恶意攻击、辱骂父母师长、攻击命题人等)问题,提交阅卷组。

【考场例文】草木得常理共生唱和谐安徽一考生那是洛阳城里富丽堂皇的牡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笑靥绽放的一瞬,倾国倾城。

中原的厚土,萌发了朝霞般热情的牡丹。

那是天山峰顶冰清玉洁的雪莲,美得脱俗,美得惊心,美得销魂,莞尔一笑的刹那,沁人心脾。

天山的冰雪,滋养了明月般纯洁的雪莲。

那是干涸的罗布泊上寂寞的胡杨林,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穿越生死的刚强,亘古不变。

西北的烈风,催生了战士般无畏的胡杨林。

正是这每一方独一无二的水土,孕育了大自然独一无二的神奇。

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

正如江南水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那一片生机盎然的和谐。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自然才会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法则,掌握自然法则,人们才能获得与自然共生的机会。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幻化早已寻常事;时代更新,岁月交替,时光不依人意志。

坐看日落星闪,享受自然,更重要的是需春种秋收冬藏,顺应自然,同时谋求发展,尊重规律,同时借势生利。

自然法则虽然神圣不可亵渎,却可以加以利用。

那种在深处的菱角、浅处的稻秧,还有不深不浅处婀娜多姿的荷花,不正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规律而留下的美好诗篇吗?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我要说:“人类在左,自然在右,在地球的舞台上唱和共生的旋律。

”我希望有一天,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让我们手握橄榄枝,走在蓝天下,心系大自然,且行且珍惜!【点评】本文的智慧在于将大众化的“因地制宜”的论点转化为“尊重自然,了解自然,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自然才会和谐共生”,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使得阅读者眼睛为之一亮。

通过排比段引出论点后递进式论证:“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法则,掌握自然法则,人们才能获得与自然共生的机会”、“顺应自然,同时谋求发展,尊重规律,同时借势生利”,作者认识的深刻性和说理的辩证性达到充分的展示。

本文的另一亮点就是语言优美,富有意蕴,再加上适当的引用名人名言,更增加了文章的魅力。

不足的是开头排比句的俗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