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带你了解颈动脉及其易损斑块的超声诊断

带你了解颈动脉及其易损斑块的超声诊断

带你了解颈动脉及其易损斑块的超声诊断颈动脉是人体内重要的大血管之一,然而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高危因素的影响以及人体的衰老而血管出现硬化,人体动脉内逐渐形成动脉硬化的斑块,这些斑块导致人体动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等情况,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后果。

本文将针对颈动脉及其斑块进行相关讲解。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以及步骤(一)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偏向对侧,首先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根部逐渐向头部进行滑行移动,通过二维超声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

这一检测方法能够检测患者颈动脉的以下三个方面:(1)颈动脉血管的内径及内-中膜的厚度。

(2)判断膨大部位、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位及具体位置。

(3)对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等进行检测,判断其血管壁四周是否依附斑块,并确定斑块的具体位置、大小,观察斑块的形态、结构等。

(二)对患者的颈前侧进行纵向的深入探测,从患者的颈根部位沿着颈总动脉血管的走向进行纵向的扫查,并越过膨大部位,显示出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及其长轴。

测量颈动脉内中膜的具体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测量其斑块长度、斑块厚度并对斑块的表面以及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评估;通过CDFI显示出颈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及其充盈程度、血管内有无狭窄及其部位、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的血流曲线以及血流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测定。

(三)部分患者于颈前侧探测困难时,可以从患者的颈后侧进行纵向的探测,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后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位置,进行纵向的深入探测。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1)颈动脉分叉部位较高,不能通过前侧位置检测出的患者。

(2)通过颈动脉前侧检查颈动脉情况显示不佳的患者。

(四)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时,要追踪到颈总动脉近心端,探测其内是否存在斑块以及血管是否出现阻塞或狭窄等情况。

(五)通常在二维检测的图像上,应用CDFI对患者的血流方向以及是否为层流、涡流以及湍流进行观察,观察其血流充盈缺损情况、血管狭窄情况、动脉血流中断以及血流返流等情况。

低频超声治疗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效果

低频超声治疗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效果

i n t i ma - m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 I MT ) , d i a me t e r o f p l a q u e , p l a q u e s c o r e d e c r e a s e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n b o t h g r o u p s , a n d d e c r e a s e d mo r e i n he t t r e a t - me n t g r o u p ha t n i n he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 0 . 0 5 ) ; wh i l e he t f r e q u e n c e o f mo d e r a t e s t e n o s i s a n d s e v e r e s t e n o s i s wa s l e s s ( P < 0 . o 5 ) . T h e l e v e l s

临床研究 ・
低 频 超 声 治 疗 对 颈 动 脉 易损 斑 块 的效 果
王风云,李延辉 ,杨 霞峰 ,冯春青,孙义华,杨晓倩
I 摘要J 目的 观察低频超声治疗对颈动脉易损斑块 的影响 。方法 1 5 6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 为治疗组( n = 8 O ) 和对 照组( I 1 : 7 6 ) 。对 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 照组基 础上联合低频超声治疗 。观察 治疗前后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大小 、形态 ,颈动脉 狭窄程度以及血脂水平 ,记录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 患者 治疗 后内 中膜厚度( I MT 1 、斑块 直径 、斑块 积分均降低 ( P < 0 . 0 5 ) ,治疗 组 I MT、斑块直径 、斑 块积分低 于对照组( 尸 < 0 . 0 5 ) ,治疗组 动脉 中度狭 窄率和重 度狭窄率低 于对照组( P < 0 . 0 5 ) 。治 疗后 两组 总胆 固醇 、低密 度脂蛋 白水 平均 降低( : 0 . 0 5 ) ,治疗组低 于对 照组 < 0 . 0 5 ) 。两组患者 均未 出现严重 的不 良反 应 。结论 低频超声疗法 可以有效 治疗 颈动脉粥样斑块所致颈动脉狭窄 。 【 关键词 1 低频超声 治疗 ;颈 动脉 ;动 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动 脉狭 窄

探讨超声影像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超声影像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超声影像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

观察所有患者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斑块位置和颈动脉的出血情况。

结果:经超声影像检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分别为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的起始部位和颈动脉主干部位。

使用超声影像技术检查出颈动脉硬化四种类型分别是:软斑,硬斑,扁平斑以及溃疡性斑。

临床治疗中采用CT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患者315例,占分析调查患者的36.2%,其中软斑及溃疡斑类型的动脉硬化更容易引发脑梗疾病。

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出患者颈动脉部位是否产生粥样硬化病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及时避免患者脑部缺血产生猝死情况的发生,降低猝死率。

关键词:超声影像检测技术;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趋势越加明显,脑梗死疾病成为社会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一旦患有脑梗死,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观其现状,脑部疾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加剧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所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研究表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可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原因[1-2]。

本文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了分析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对我院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超声影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如下探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45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90岁之间,平均年龄(52.43±4.86)岁。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与斑块的进展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

超声造影(contrast_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2~5]。

本文主要对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IPN与易损斑块的关系营养颈动脉的血供主要来自外膜的滋养血管,而IPN由滋养血管产生。

易损斑块内含有丰富的IPN,这种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IPH刺激斑块内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或胶原酶,消化纤维帽,导致斑块溃疡、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出血后红细胞膜上胆固醇的释放成为斑块内游离胆固醇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了巨噬细胞浸润及脂质核心的扩大。

因此IPN是导致斑块进展及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21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原理:CEUS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像中血池与组织的对比度,不仅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率,还能够观察IPN的生成[6]。

目前使用的造影剂微气泡是由不同成分的膜包裹氟化合物气体构成,直径约2~6μm,小于红细胞直径,但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可自由通过组织微循环,是一种理想的血管内示踪剂[7]。

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其主要定量分析指标有: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出现的时间;到达时间差(difference of arrival time,DAT):DAT=AT斑块-AT颈动脉;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造影剂从肘静脉开始注射到ROI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达峰时间差(difference of time to peak,DTTP):DTTP=TTP斑块-TTP颈动脉;基础强度(basic intensity,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EI=PI-BI;时间-强度曲线(time_intensity curve,TIC)。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的易损性 。
硬化早期病变 “ 脂纹”形成期。巨噬细胞也能合成
和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 “ 脂纹”演变并发展为
近年来有 学者 将颈动脉斑块分为 活动斑块与 非活动斑块 ,活动斑块分为 以下 4种类型: ( 1 ) 水母型 ( j e l l y i f s h — t y p e )斑块:斑块纤维帽 的波动 像 “ 水 母”,破 裂斑 块的纤维帽 随血流 出现搏 动 的现象称之为 “ 水母” 征( 图1 ) 。( 2 ) 带状 “ 飘动”
膜 不完 整 , 且 周 围缺乏 结缔 组织 支撑 , 血 管脆 性 大 、
通透性高,能进一步促进斑块进展和诱发斑块破裂
DO I :1 0 . 3 8 7 7 /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2 — 6 4 4 8 . 2 0 1 5 . 0 8 . 0 0 1
斑块。易损斑块发 生的突然破裂、血小板激活、血 栓形成等,是 引起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导 致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重要发病机制。脑卒中患者 中
等 研 究发现,具有 “ 水母”征 的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 出现 斑块 内出血 的概 率约 4 0 %,且颈动脉
斑块 的纤维帽厚度与 “ 水 母”征 阳性的斑块表面 短期 内易发 生反复性脑 中风 , 约3 0 % 与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相 关,且这一数据还 运 动速率呈负相关, 在逐年上升。以往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 提 示颈动脉 易损斑块预测缺血性 中风最重要 的超 声特征是预测脑卒中风险的敏感因子之一,具有低 声表 现不是 斑块 内出血 ,而是超声影像 显示 “ 水
但存在动脉 粥样硬化性危 险因素 ( 如高脂血症、高 血压、糖尿病等 )时,将导致动脉 内皮细胞受损 , 在多种细胞 因子( 白介素 1 、 6 、 8 及肿瘤坏死 因子等 )

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采取超声造影做颈动脉斑块检查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0块颈动脉斑块,包括硬斑21例、软斑14例和混合斑15例,斑块部位包括颈内动脉6块、颈动脉窦部35块和颈总动脉9块;超声检查发现,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P<0.05);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P<0.05)。

结论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脑卒中脑卒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较高死亡率,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近几年来的文献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即使没有严重的颈动脉管腔狭窄依然会罹患缺血性脑卒中[1],有19%-35%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颈动脉易损斑块所导致的相应脑供血区域的血运障碍[2]。

因此,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不能片面的依靠对颈动脉斑块增大所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更要全面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这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脑卒中预防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成像可更清晰显示及动脉斑块的大小、形态、斑块边缘和残余管腔,尤其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价斑块稳定性。

采用超声造影为当前临床所广泛认可的一种检查颈部动脉病变方法,可直接探查到颈部动脉管腔内结构、颈部动脉斑块的具体情况[3]。

本次研究对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采取超声造影做颈动脉斑块检查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56~72岁,平均(65.2±3.5)岁。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应用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的内造影剂的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的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的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

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对于斑块的易损性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效果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1]。

其中易损斑块(临床也称之为不稳定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最初环节[2-4]。

但是因为在发病过程中除了易损斑块外,患者还具有病理新生血管,因此易损性和内部新生血管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5]。

为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进行准确评价,本文选取我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造影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演技对象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和24例,最大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5岁和46岁,平均年龄为(63.5±3.8)岁,最长和最短病程分别为13年和2年,平均病程为(5.4±2.6)年。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黄柳明【摘要】颈动脉斑块(C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近年来,CP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易损斑块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斑块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准确诊断是临床的焦点问题.现就超声诊断、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手段检测CP的部位、大小、成分、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The carotid plaque( CP )is an early sign of atherosclerosis, being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a sensitive index of 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CP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vulnerable plaqu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ccurate diagnosis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focus in clinical.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CT angiography techn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P position , size , composition , stability, and so 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9【总页数】3页(P3264-3266)【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造影【作者】黄柳明【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543.4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的常见部位,而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即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1]。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

钙化率 可 能 有 助 于 对 颈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的 危 险 分 层。但它难 以 识 别 脂 质 成 分, 对斑块溃疡面大小 的显示欠佳, 在判断斑块内出血、 显示纤维帽方面 的欠缺限制了它在易损斑块识别上的应用。更多 情况下用于 颈 动 脉 硬 化 狭 窄 的 评 估、 指导临床治 疗、 并作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后的随访手段。 T技 术 仍 显 示 着 一 定 的 应 用 前 即便如 此, 新的 C 景。双源 C T ( D S C T ) 采用两个放射源和探测器的 技术, 使得患 者 在 进 行 检 查 时 受 到 的 辐 射 明 显 降
1 8 ] 低。 D a s 等[ 将颈动脉硬化斑块的 D S C T影 像 表
重复性欠佳, 临床上可作为筛查颈动脉易损斑块的 有效手段之一。 1 . 2 血管内超声( S ) 血管内超声是侵入性的 ⅣU 以导管技术为基础的显像技术, 可以区分内膜、 中膜 和外膜, 检测脂质池容积, 确定无回声的斑块富脂区 域并且可以通过量化坏死核心确定易损斑块, 但对
。高 分 辨
M R I 定量分析有助于斑块的进程和转归的监测, 也 为评价降脂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一项直接、 无创的检
2 1 ] 查手段, 同时也有助于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 一系
安全性及可行性已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得
3 0 ] 到证实 [ 。但由于 O C T成像系统穿透组织的深度
约为 2m m左右。对于一些长病变粥样斑块 O C T的 成像结果不令人满意的, 难以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6 血管内镜 血管内镜以纤细的弹性玻璃纤维传送投射的光 线观察动脉内富含脂质的黄色斑块、 斑块糜烂和溃 疡、 内膜撕裂、 白色的血小板血栓和红色的纤维蛋白 血栓, 是目前最为准确的观察血栓的手段。但检查 需阻断血流、 无法估计纤维帽厚度或脂质含量, 难以 在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就超声、 多排螺旋 C T 、 磁共振、 核素扫描等 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价方面的进展作一探 讨。目前的检测手段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和血 管事件方面尚有不足。侵入性方法相对准确, 不利 于普及与动态观察。非侵入性方法简单易行, 敏感 性还有待于提高。以临床角度看, 大多数方法只能 评价易损斑块的某一特性。相信随着临床研究及应 用的深入,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将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磁共振检查对比研究

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磁共振检查对比研究

· 282 ·
交通医学 2019 年第 33 卷第 3 期 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9,Vol.33.No.3
厚,局部隆起<2 mm,回声粗糙、强度中等的扁平斑;Ⅱ 型为厚度>2 mm,斑块回声不均匀的软斑块;Ⅲ型为强 回声后伴声影的硬斑块 ;Ⅳ型为表面凹凸不平,边缘 伴有低回声的溃疡斑块。根据斑块特征把Ⅱ和Ⅳ型斑 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其余为稳定斑块。按上述标准由 两名有经验的 B 超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对受检者颈总 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 3 个部位的血管壁进行超声 及MR评价,并把斑块分为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再根 据斑块所占管腔的体积比例分为轻度(0~29%)、中度 (30%~69%) 及重度(70%~99%) 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观察者之 间对斑块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基金项目] 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M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5068)。 ** [通信作者] 顾红梅,E-mail: guhongmei71@
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扫描及 MIP 图像重 建,确定颈总动脉分叉的准确位置,然后围绕颈总动 脉分叉层面上、下各 2 cm 进行横轴面 T2WI、PDWI 扫 描,横断位、斜矢状位 QIR 平扫及增强扫描,总扫描时 间约 40 分钟。各序列主要扫描参数:(1)3D-TOF: TR 22 ms,TE 3.45 ms,层厚 1 mm(;2)PDW 和 T2WI: 双回波,TR2000 ms,TE32 ms;(3)QIR:四翻转恢 复T1WI 序列,TR 800 ms,TE11 ms,扫描层厚 3 mm。 所有序列 NEX 2,FOV 12 cm×12 cm,矩阵 256×256。 注射对比剂后 2~3 分钟行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为 0.1 mmol/kg,对比剂注射速率为 2 mL/s。 1.3 图像分析和斑块分型 (1)图像评价:由 2 名有 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颈动脉斑块 MR 图像质量进行 评价,剔除对比度不好、信噪比低、有移动伪影、血管 管腔和血管外界轮廓显示欠清晰的图像。(2)MR斑块 分型标准 :根据 MRI AHA分型标准 [2],颈动脉斑块可 以分为 8 型。Ⅰ~Ⅱ型:管壁增厚程度较低且无钙化; Ⅲ型:内膜弥漫性或偏心性增厚无钙化;Ⅳ~Ⅴ型:覆 有纤维帽且含脂质斑块或坏死核,可伴或不伴钙化 ; Ⅵ型:复杂斑块伴有表面破溃、出血或血栓;Ⅶ型:钙 化斑块;Ⅷ型:纤维斑块。根据斑块的特征把Ⅳ~Ⅵ型 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 [2],其余定为稳定斑块。(3)B超 斑块分型标准 [3]:分为 4 种类型,Ⅰ型为内膜偏心性增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数字创新诊疗装备应用示范研究(2017YFC0114302);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BJ17010);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领军人才,CXTDA2017026);苏州市民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SS201714)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SS201859)作者单位: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颈脑血管超声科(田小洁、惠品晶、吕琦、颜燕红、丁亚芳),神经外科(黄亚波),放射科(胡春洪),神经内科(方琪)通信作者:惠品晶,Email:pinjing hui@163 com·论著·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田小洁 惠品晶 吕琦 颜燕红 丁亚芳 黄亚波 胡春洪 方琪摘要:目的 前瞻性研究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

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44例(46例次),术前常规行颈部血管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和(或)DSA检查,术后观察斑块大体形态并行组织病理苏木素 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

设定斑块易损分数评分标准:依据CDU评估斑块形态、回声、纤维帽完整与否、有无溃疡、血管狭窄程度分别赋值以0~3分,计算责任斑块的易损分数,并以易损分数>4分为易损斑块,易损分数≤4分为稳定斑块;依据术后组织病理HE结果,将其分为易损组(36例次)和稳定组(10例次);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卒中患者33例(35例次)与非卒中患者11例(11例次);依据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评估斑块内微血管密度。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易损分数及易损斑块比率的差异;采用Kappa值评价CDU与组织病理HE评估斑块易损性的一致性。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易损组与稳定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神经系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其病理特征及易损性的相关性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其病理特征及易损性的相关性
r
e
sa
ndv
u
l
n
e
r
a
b
i
l
i
t
fc
a
r
o
t
i
da
r
t
e
r
l
a
e
p
g
yo
yp
qu
LIHa
ix
i
n1 ,KANYanmi
n2 ,NINGBi
n2 ,YU Ha
ige2 ,HE We
n2∗
(
1.
Depar
tmen
tof Ul
t
ra
s
ound,Be
i
i
ng Ha
idi
an Ho
spi
t
a
l,Ha
idi
85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 年第 37 卷第 6 期 Ch
i
nJMedImag
i
ngTe
chno
l,
2021,
Vo
l37,
No6
头颈部影像学
Co
r
r
e
l
a
t
i
on
so
fc
on
t
r
a
s
tenhanc
e
du
l
t
r
a
s
oundman
i
f
e
s
t
a
t
i
on
s,
a
t
h
o
l
o
i
c
a
lf
e
a
t
u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现状及展望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现状及展望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2-3]。

目前多模态超声已广泛应用于斑块易损性风险评估中。

本研究通过介绍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病理特征与超声应用现状,探讨评估易损斑块破裂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以减少脑血管高危事件的发生风险。

1 易损斑块超声学定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 )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是有效评估脑血管事件发生及预测结果的可靠指标[4]。

临床一般在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动脉中远段或远段的内侧或后壁测量CIMT [5]。

1.0 mm CIMT <1.5 mm 为增厚[6]。

CIMT 1.5 mm 同时局限性突出周边>50%则为斑块形成[7]。

头颈部血管最新超声专家共识指出[8],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主要特点为溃疡型,表现为斑块内出血、破裂,新生血管形成等。

因此,可从斑块特征、斑块内出血、破裂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对颈动脉易损斑块进行评估。

2 易损斑块的病理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内到外依次由脂质巨噬细胞为主的脂质核心、结缔组织致密的纤维帽及血管内皮3个部分组成[9]。

根据斑块本身结构是否存在破裂风险,分为非易损性和易损性两大类。

易损斑块结缔组织纤维帽很薄,平滑肌细胞含量少,质地松软,脂质核心体积大,加之斑块内新生血管不成熟、结构和功能异常,极易发生斑块内部出血或引起纤维帽破裂危险[10]。

由于颈内动脉或颈动脉分叉处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及剪切应力分布改变,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中,由颈内动脉或颈动脉分叉处易损斑块破裂引起的继发血栓栓塞占20%~30%[11]。

因此,及早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评估其破裂风险,对减少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 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斑块易损性的首要手段,主要有灰阶显像、CDFI 、能量多普勒成像和脉冲多普勒成像。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全部人群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查效果。

结果: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P<0.05)。

结论: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患者中,能够早期评定其新生血管血流以及微灌注状况,诊断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050-03【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n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50 cas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4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and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I (0.30±0.01) index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ached peak index (0.30±0.08) s and enhanced density index (3.50±0.30) db/cm2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shoulder enhanced plaque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ail, basal (P < 0.05).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an be applied to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vulnerable plaques, early assessment of blood flow and micro perfus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he diagnostic effect is goo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plaque;Vulnerability;Clinical value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且重要的血管性疾病,其与血脂代谢异常、年龄、性别等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等,因该病可对患者本身以及家庭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临床上需早期对其精确性诊断[1,2]。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李文兰;朱叶锋;冉海涛【摘要】颈动脉易损斑块易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且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是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各种超声技术在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Carotid artery vulnerable plaque is prone to rupture and thrombosi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troke.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plaque vulner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early risk assess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arotid ultrasound is noninvasive,less expensive and with high reproducibility,therefor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The progresses of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8(015)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作者】李文兰;朱叶锋;冉海涛【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445.12013年全球约有650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1]。

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分析

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分析

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RI、PI、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处,其中,稳定斑块57处,占比45.24%,易损斑块69处,占比54.76%,前者略低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稳定性以及新生血管血流状态、微灌注状态进行充分诊断,为患者的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易损斑块;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代谢障碍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血管性疾病,可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等多血管结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为常见的,受累血管从内膜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伴随脂质沉积、出血、血栓形成,并进一步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的情况,逐步发展为动脉中层的钙化,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管腔变窄[1],进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直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生,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而,对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与健康志愿者的对比研究分析颈动脉超声在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并有颈动脉超声检查史,影像学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近期有颅内出血史或者脑梗史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章瑞萍【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27【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评估超声技术在本病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接受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以探究斑块发生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明确超声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2.5%,显著高于健康组12.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26,P<0.01).斑块分型以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主.结论采用超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检出易损斑块,且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相关性.故此临床在对脑卒中疾病诊治过程中可将超声检出结果作为参照依据,以优化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总页数】3页(P188-190)【作者】章瑞萍【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超声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相关文献】1.DSA、MRA、MS-CT及血流剪切力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J], 王明月;勇强2.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J], 王正通;纪凤颖;张莹3.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J], 米热丽娅·艾山; 巴图尔·吐尔地4.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 孙海林;胡康5.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 [J], 高天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分析靳美;戴艳萍;曹利;齐丹;张春媛【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6【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出47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软斑块中超声增强率为100% (25/25),混合型为89.47%(17/19),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软斑块的血管强密度明显高于混合斑块(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能够有效的区分新生血管,对其易损性判断有着指导意义.【总页数】2页(P166-167)【作者】靳美;戴艳萍;曹利;齐丹;张春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J], 许云辉;陈华平;钟秋琴2.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张明顼;陈武3.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鉴别诊断及新生血管评价的价值 [J], 谢广平;杨珊4.基于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J], 李莹超;姚秀芬;骆会婷;肖迎聪;安县朝;晁玥;何鸳;王佩璐;任耀龙5.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J], 施秀荣;张渊;单君;江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损斑块即为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具备结构破裂趋向、容易诱发血栓形成或(和)发展快速的危险斑块。

易损斑块结构意外破损、血小板活性激发、血栓生成等,均是诱发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缺血性脑血管病通常是最后结局。

有研究表明,大概有30.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相关性,且以上数据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过去也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特征为脑卒中风险预估的一种敏感因子,低回声斑块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高于高回声斑块者,这也是斑块回声成为预测脑卒中风险的一大因素原因之一[1]。

早期辨识斑块特征,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以及预测高危人群的风险因子,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当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繁多,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先进检测技术,在易损斑块检测中发挥的价值已得到肯定,该文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组)为研究对象,该次研究通过了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对象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肝肾功能严DOI:10.16662/ki.1674-0742.2018.27.188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章瑞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超声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评估超声技术在本病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接受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以探究斑块发生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明确超声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2.5%,显著高于健康组12.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6,P<0.01)。

斑块分型以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主。

结论采用超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检出易损斑块,且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相关性。

故此临床在对脑卒中疾病诊治过程中可将超声检出结果作为参照依据,以优化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

[关键词]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诊断;影像学特征;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8)09(c)-0188-03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ZHA NG Rui-pi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First Hospital of Hohhot,Hohhot,Inner Mongolia,01003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ultrasound-induced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and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Methods40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6to July2017were convenient selected.50case(health group)who were examined at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all the subjects were en⁃rolled.Caroti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que occurrenc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and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clarifi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7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12.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34.226,P<0.01).Plaque classification was dom⁃inated by vulnerable plaques and stable plaques.Conclusion Ultrasound technique can detect vulnerable plaque more ac⁃curately,an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and stroke.Therefore,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diseases,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detection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basis to optim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Carotid artery;Vulnerable plaque;Ultrasound diagnosis;Imaging features;Value assessment[作者简介]章瑞萍(196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超声。

188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重异常以及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

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4~74岁,平均(67.1±5.4)岁。

健康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1~75岁,平均(69.5±7.1)岁。

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方法1.2.1仪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具备L12-SMHz 以及CS-1MHz 探头。

1.2.2检测方法协助受检者在检查全程保持平卧位,应用垫枕把肩颈位置稍稍垫高,头轻微后仰,稍偏向检查者对侧,充分外显颈部。

按照从下至上的方向进行扫描检查,包括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对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借此方式去明确回声强度高低,观察受检者是否存有颈动脉斑块,斑块规格、形状、方位及是否产生溃疡面等;了解斑块发展的正常趋势,是偏心性生长,还是向心性生长;采用观察斑块内部回声强度的方式,区分易损斑块、扁平斑块、软斑以及硬斑几种病理分型。

不稳定斑块有易损斑块、扁平斑与软斑圈3大类型。

1.3观察指标1.3.1诊断标准①颈动脉超声阴性: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②颈动脉超声阳性:IMT≥1.0mm;内-中膜增厚:IMT 1.0~1.5mm;斑块产生:IMT>1.5mm。

1.3.2斑块分型仔细观察脂质坏死核心、钙化、斑块内出血或者血栓、斑块纤维帽与胆固醇结晶等,对患者的斑块类型进行判断,其中易损斑块为脂质坏死核心面<40%,且伴薄纤维帽斑块。

而纤维帽厚度<65μm 则是易损斑块的一个鉴别要求。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2.5%(29/40),显著高于健康组12.0%(6/5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6,P<0.01)。

观察组中超声一共检出斑块93个,其中稳定斑块46个,占总比例的49.46%,易损斑块47个,占总比例的50.54%。

该组患者超声平均检查时间为11.5min。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出斑块中的血管及其血流速度。

3讨论在理想状态下,颈动脉外膜层存在于动脉滋养血管上,管腔内血液中血细胞对内膜层进行直接弥漫供氧。

若存在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危险因素,颈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性将会被破坏,在白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最后演变成吞噬细胞,促使密度脂蛋白(oxLDL)变成斑块中的特征性细胞———泡沫细胞,其为脉粥样硬化初期病变的“脂纹”形成期[2]。

此外,破损的内膜激活了血浆中大量血小板的生物活性,汇集在内膜表层,产生附壁血栓。

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的发展进程,脉内-中膜厚度相应增加,血液内弥漫氧供量降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出现缺血、缺氧表征,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释放过程创造条件,促使初有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生毛细血管。

当下已有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斑块易损性存在相关性。

脑梗死的发生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诱发的低灌注相关之外,易损斑块脱落而诱发的脑血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故此对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进行诊断,有助于预测脑卒中发生的概率,结合相关诊断结果,进行预防性用药,进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3]。

颈动脉粥样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位置,部分患者会发生在初始段,发生在颈外动脉段的患者相对罕见[4]。

斑块形态不一,呈现出不规则形态,分布形势以弥漫性与局限性为主[5]。

斑块当中的不定形坏死崩解产物、脂质、血栓的物力机械特性、钙化与出血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在颈动脉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斑块的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