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环境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 掌握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2. 大气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特点;3.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4.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 观察法: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大气环境的变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5分钟)介绍大气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大气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特点,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

3. 实验观察(20分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的生成和扩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按照小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5. 实地考察(30分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大气环境的变化,如空气质量的监测。

6. 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个人观点和感想,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文字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大气环境的短文,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鼓励;4. 实地考察记录:对学生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案例;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器材;3.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七、教学反思1. 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合理利用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合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 培养环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大气环境保护”为主题,各组办一份地理报。
目的:
1.在校园内设置一个环境保护专栏。
2.为后面学习“大气环境保护”做准备。
(多媒体展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画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2.地球有公转
三圈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并不是固定的,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写出7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亚欧大陆______;北太平洋______。
(3)写出1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亚欧大陆______;北太平洋______。
教学活动4
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到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同时同学们也提到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大气环流。那么,现在全球的大气环境问题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办一份以“大气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三)季风环流
3.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会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多媒体展示:全球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全球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2.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大庆第三九中学董丽莉四、教学过程【课前提问】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的上层还是底层?有坐过飞机的同学吗?你知道民航客机在大气哪一层飞行?【新课】【板书】(一)大气垂直分层【方法】看《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思考后回答大气各层的特点。

教师适当点拨。

【提问】“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可以说是“人类之家”。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

如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可以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提问】同学们再看图2—23平流层中有架大型飞机,那么为什么飞机是在平流层中飞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现在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平流层中飞行。

【承转】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与太阳辐射能及其转化密切相关。

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这样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板书】(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承转】我们已知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

太阳辐射能在各种波长范围是有变化的。

【提问】请同学们对照课本的表中内容阅读图1.7,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多少?主要分成哪几个部分?太阳辐射能是怎样分布的?【学生总结,教师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其中,人眼能看见的光线,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因此这个范围称为可见光区,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集中在这个波长范围,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大学大气环境的教案

大学大气环境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大气环境的组成及性质。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气环境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气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的各种气体、水汽、尘埃、微生物等组成的混合物。

它对我们的生活、气候、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1. 大气环境的组成及性质(1)介绍大气环境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2)讲解大气环境的性质:透明、稳定、可再生、污染等。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1)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秸秆焚烧等。

(2)讲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等的影响。

3.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燃油等污染源。

(2)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管,推广新能源汽车。

(3)加强工业废气处理,提高废气排放标准。

(4)加强城市绿化,提高空气质量。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大气环境的组成、性质、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强调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境的组成、性质、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案例分析1. 介绍一个大气污染事件,如雾霾、酸雨等。

2. 分析事件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学生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力量。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 讨论:如何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倡议书。

保护空气教案

保护空气教案

保护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空气的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作用。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3. 保护空气的措施。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为空气污染而引发的灾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作用及空气污染的概念,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原因及危害分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及危害(如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4. 保护空气措施介绍:介绍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减少空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力。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气环境——认识大气层及其重要性教案目标:1. 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2. 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 掌握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及其功能;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大气层的相关知识资料;2.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3. 大气层的模型或图表;4. 计算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部形态。

2. 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地球的外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构成地球外部的因素?知识讲解:3. 向学生介绍大气层的概念,并解释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4. 使用大气层的模型或图表,详细讲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5. 解释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并探讨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气体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使用计算机或投影仪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气体成分的重要性和影响。

8.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总结与评价:9. 回顾大气层的重要性和气体成分的功能。

10.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11.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拓展活动:12.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气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强实践与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小组展示和个人行动计划,评估他们对大气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引入与大气环境相关的内容,如地理、生物、化学等。

2.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的大气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理解大气层中不同气体成分的功能。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方案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2)掌握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3)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气环流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3)树立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2.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3.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4. 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主要类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3. 实验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大气环流模拟实验;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气环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如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等;- 分析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

3. 讲解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 介绍全球性大气环流,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分析各类型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如热带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4. 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分析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如温度、降水等;-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对局部天气的影响。

5. 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讨论大气环流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大气环流知识,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6. 实验与讨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大气环流模拟实验;- 分组讨论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 总结大气环流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大气环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知道大气环流的分类及其差异。

3. 了解大气环流与气候、天气的关系。

4. 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环流的分类及其差异。

难点:大气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查阅课本及网络资料,了解大气环流概念、基本特征、分类及差异。

2. 通过PPT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影响。

3. 利用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大气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目前所处的季节属于何种气候类型。

如夏季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冬季位于温带气旋控制区等。

从而引出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分布、特点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大气环流形成原因和特征有全面的认识。

3.分类及差异(15分钟)讲解不同区域、季节和时间的大气环流变化和分类,如沙漠地带的地形和季节变化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赤道地区的地球自转也造成大气环流的差异。

通过PPT展示,图表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归属区域和气候类型的大气环流的特点和差异。

4. 大气环流与气候、天气的关系(15分钟)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料,讲解大气环流与气候、天气的关系。

如赤道处的热带雨林气候与西风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大陆、海洋的影响等。

5. 大气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分钟)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气旋和暴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对温度、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影响等。

从而引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总结(5分钟)通过复述重点内容和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讲授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并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地或网络查找大气环流与生态环境的联系,体验大气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1.2空气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1.2空气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形象展示大气层结构、污染过程和防治技术,增强直观感受。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大气环境相关的最新资讯和深度文章,拓宽知识视野。
(3) 教学软件:运用化学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计
- 认识到空气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义。
- 掌握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环境监测。
6. 环保意识与法律责任
-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个人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
- 了解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认识到违反环保法规的法律责任。
本节知识点梳理涵盖了教材2.1.2“空气资源——保护大气环境”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采取行动,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解大气层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化学反应。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素质方面,学生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需要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探究学习方面的习惯有待培养,这些将对课程学习中讨论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等环节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责任感。
1. 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关于大气污染的短片,展示空气质量恶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引导
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而人们也习惯称它为大气的“温 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咼,人们对能源的消 耗也越来越多。而矿物燃料的燃烧、 森林的破坏等,使得大气中的CO浓度增高,从而加强了温室效应, 使得全球的平均温度也升高了。因 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 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生活小事做起, 做一个低碳环保公民!!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r \
•- 二〕
教学课题:
时间:2015年11月27日地点:毕节一中(新校区)
学科:高一地理(湘教版)上课教师:彭良庆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过程与方法:
1、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让学生可以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图表,让学生分析并阐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用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弓1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中常见的地理 现象,并进行解释。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能够在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结合学案探究 以下几个问题
培养学会读 图识图,从已 有图文中获 取信息的能 力
板书
一、大气垂直分层
1、… 2、…3、…
记录笔记,填 充学案
提升动手能 力
承上启下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外面被厚 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太阳光要到达 地球,那么它的路径是怎么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辐射的能量会 发生变化吗?
减少
显示身手
结合学案要求,把下列词语标注在 下图中适当位置。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 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系。
1教 学 目标
11 三 维 目标 . 111 知识 与技 能 ..
2 教 学资源
详细解读课程标准后 ,我对湘教版教材进行 了深入挖 掘, 除此之外 , 还对各个版 本的教材 内容进行 了有机整合 , 并补充 了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实例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 生 已有的地理知识及其生活经验 。最后还使用 了 自制多媒 体 课 件及 自编 学 案 。
3 教 法选 用
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 、 以教 师为主导 的原则 , 根据课程标 准、 教材 内容 以及学 生的实际 , 主要 运用直观演示 法 、 图 读 分 析 法 、 比分 析 法 、 对 问题 引 导 法 等 教 学 方 法 , 发 、 导 学 启 引 生进行 自主探究并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合作学 习,调动学生 的口、 、 , 脑 手 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
i mo p e i v r n e t / in i n At s h rc En i o m n ” /L a g Ru Ab ta tT i ls o n t eb sso es c n h p e T e sr c h s e s n i o a i f h e o d c a tr” h s h t
①掌握锋面 、 低压 、 高压等天气 系统 的形成原理及对天 气产生的影 响。 ②能够运用文字 、 图像 等方式对冷锋 与暖锋 、 低压与高 压进行描述和区分。 ③举例说明影响我 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11 过程 与 方 法 .. 2 通过调 动学生参与读图 、 图、 绘 析图 、 探究 、 讨沦 、 交流 、
摘 要 本 课 时选 自湘 教 版必 修地 理 I第 二 章《 自然环 境 中
的物质 运 动和 能量 交换 》 教 学设 计完 整 、 , 合理 , 果突 出 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2.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3.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及各自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天气现象,绘制简易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自己动手绘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各类简易天气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锋面、低气压、高气压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情况。

三、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上星期运动会期间同学们深有体会的——有关天气的知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可见天气的瞬息万变。

(课件展示图片)有时“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有时“阴云密布、狂风暴雨”;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同一地点可能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可能各异。

这都是由于受不同的天气系统控制或处在同一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结果。

那么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呢?【进入新课】一、低气压、高气压天气系统师:上星期我校召开了运动会,可就在我们召开校运会之前,下了好几天的大雨。

弄得老师、同学们都非常得担心。

这几天下大雨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那几天查过天气预报吗?生:回答略师:是受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影响。

台风影响为什么会带来降雨,甚至是狂风暴雨呢?他究竟是由什么天气系统形成的呢?(展示台风图片)这种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等压线闭合的天气系统叫做低气压系统(板书)1、对照台风形成的云图画出低气压天气系统:师生一起画:(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低1000hpa1010hpa(在动手画的过程中发现有南北半球之分: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2、通过画图分析,我们发现北半球低气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

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

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

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

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

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

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

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

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

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D.④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 )。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