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讲稿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茶艺》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认识茶具”。
详细内容包括茶具的历史发展、分类及用途、茶具的选用与保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具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到茶具在我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茶具的分类、用途及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和保养茶具。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具的分类及用途、茶具的选用与保养。
教学重点:茶具的历史发展、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茶具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茶具,让学生初步感受茶具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茶具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茶具在我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2)讲解茶具的分类、用途,引导学生掌握茶具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展示茶具实物,让学生观察、触摸,加深对茶具的认识。
(2)分组进行茶具选用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茶叶特点选择合适的茶具。
4. 选用与保养(10分钟)(1)讲解茶具的选用原则,让学生掌握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具。
(2)介绍茶具的保养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茶具。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茶具选用、保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茶具与文化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茶具的历史发展2. 茶具的分类与用途1)瓷器2)紫砂器3)玻璃器4)金属器3. 茶具的选用与保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茶具的历史发展过程。
(2)列举三种茶具的分类,并说明其用途。
(3)分析茶具选用与保养的重要性。
2. 答案:(1)茶具的历史发展:商周时期,茶具主要以青铜器为主;战国至汉代,陶瓷茶具逐渐取代青铜器;唐宋时期,茶具种类丰富,瓷器、紫砂器等逐渐成为主流;明清至今,茶具材质、造型更加多样化。
(二)茶具介绍课件
唐金银茶具最高等级
——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
了解茶具
1、玻璃杯:泡茶、盛放茶汤。 2、盖碗:又称三才杯或万能盖碗。杯盖寓意为天,杯身 寓意为人,杯托寓意为地。三才合一,方才可以孕育 出茶之精华。天地人合象征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 3、紫砂壶:又有孟臣罐、大彬壶等别名。 4、滤网:用来过滤茶汤。 5、品茗杯:用来品饮和鉴赏汤色的小杯。 6、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的小杯。 7、公道杯:取其公平、公道之意,用来均匀茶汤的浓淡 度。茶人面前人人平等。 8、茶荷:用来盛放、展示待泡干茶。 9、水盂:盛装废弃水和茶渣等
盖碗的冲泡流程
1、温杯洁具:左手将滤网提于公道杯之上,打开杯盖,右手提壶向杯中定点低注水, 至七分满。右手将壶放回,左手盖杯盖。 右手将杯盖打开一个小缝,中指和拇指扶住杯身,食指抵住杯盖凹陷处,移至公道 杯上,定点低注水。 左手放回滤网,取公道杯,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的方式,向品茗杯中注水,倒 掉剩余的水,调整至左手放回。 2、投茶:左手将滤网放到公道杯上,打开杯盖,双手取茶荷置于胸前,右手拿茶导, 向杯内投入干茶,放回茶导,双手将茶荷放回原处。 3、浸润泡:左手提杯盖,右手提壶,移至盖碗上,向杯中定点低注水。 出汤,第一泡的润茶水一般倒掉不喝,将盖碗移至公道杯上,定点低注水,将滤网 放回。左手取公道杯,将第一泡的茶泡直接倒在茶盘上。 右手取茶夹,将品茗杯中的水倒干净,杯底朝上,杯口朝下。 4、注水冲泡(可以喝的茶汤):将滤网放于公道杯上,左手打开杯盖,右手提壶, 向杯中注入七分满的水,盖杯盖。 右手提起盖碗移至公道杯上,以定点低注水的方式,将茶汤倒干净,放回滤网。 左手取公道杯,沾巾并调整至右手。以由远及近的方式,向品茗杯中注入七分满的 茶汤。 5、奉茶:将杯托拿取至身体左侧,将品茗杯放到杯托上,放到客人便于拿到的地方, 并示意客人饮茶。
茶艺认识茶具课件
盛茶器的材质多样,有瓷器、陶器、玻璃等,选择合适的盛茶器要根据个人口感和喜好来决定。同时, 盛茶器的清洁也非常重要,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对下一次的品茗体验造成影响。
辅助工具
01
辅助工具
包括茶荷、茶叶罐、漏斗、茶匙等用于辅助泡制和品茗过 程的工具。
02
总结词
辅助工具在泡制和品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提高泡 茶和品茗的效率和体验。
03
详细描述
煮水器的材质多样,有不锈钢、陶器、玻璃等,选择合适的煮水器要根
据个人喜好和用途来决定。同时,煮水器的清洁也非常重要,每次使用
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对健康造成影响。
泡茶器
泡茶器
用于泡制茶叶的器具,常见的有盖碗、紫砂壶、瓷壶等。
总结词
泡茶器是直接接触茶叶的器具,能够将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充分释放出来,是品茗体验的 关键。
VS
玻璃茶具由高硼硅玻璃等材料制成, 具有透明度高、耐热、耐压等特点。 使用玻璃茶具泡茶,可以清晰地看到 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的美妙姿态, 以及汤色的变化。同时,玻璃茶具还 能够展现茶叶的真实形态和色泽,让 人更好地欣赏茶叶的美。
其他材质
除了陶瓷、紫砂、玻璃等材质外,还有竹木、金属等其他材质制成的茶具。
茶具的文化意义
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品茗艺 术的重要载体。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茶 文化特色,也反映在 当地的茶具风格和特 点上。
茶具的演变和发展与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
茶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品茗
茶具是用来盛放茶叶和水的容器 ,是品茗过程中的必备工具。
文化交流
紫砂
紫砂茶具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茶具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性。
茶艺教案第四讲认识茶具
茶艺教案第四讲:认识茶具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典雅的文化艺术,茶具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茶艺表演和茶道传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茶具不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传递茶道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媒介。
在茶艺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地体验和展示茶道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茶艺教案第四讲的内容——认识茶具,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茶具及其用途。
二、知识1. 茶具的种类茶具一般可分为茶壶、茶杯、茶碟和茶盘等几类。
茶壶是泡茶的工具,其材质多种多样,包括紫砂壶、玻璃壶、瓷壶等。
茶杯是盛装茶汤的器皿,其形状多样,有单个杯子和盏子两种。
茶碟是放置茶杯的小盘子,避免茶汤滴落到桌面上。
茶盘是泡茶过程中放置茶具和盛放茶水的大盘子。
2. 茶具的材质茶具的材质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陶瓷、玻璃、金属、竹木等。
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选择茶具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3. 茶具的功能茶具的功能主要包括泡茶、盛茶和展示茶道文化。
不同的茶具在泡茶、盛茶和展示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适用于不同的茶艺表演和茶道传统。
三、认识茶具1. 茶壶茶壶是泡茶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加热水和沏茶。
常见的茶壶包括紫砂壶、玻璃壶和瓷壶等。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呈现茶香的特点,适合泡功夫茶。
玻璃壶透明度高,可以观察茶叶的展开和茶汤的变化,适合泡绿茶和花茶。
瓷壶质地细腻,适合泡清淡的白茶和黄茶。
2. 茶杯茶杯是盛装茶汤的器皿,形状多样。
常见的茶杯有单个杯子和盏子两种。
单个杯子适合品饮,可以细细品味茶汤的香气和口感。
盏子适合大范围的品尝,可以与他人共享茶汤的美味。
3. 茶碟和茶盘茶碟是放置茶杯的小盘子,可以避免茶汤滴落到桌面上,保持桌面的整洁。
茶盘是放置茶具和盛放茶水的大盘子,可以容纳茶壶、茶杯和茶碟。
茶盘除了具备实用功能外,还能展示茶道的美感和传统文化。
四、茶具的使用与保养茶具的使用和保养对于茶艺表演和茶道传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茶具使用和保养的注意事项:1.使用茶具时,要注意茶具的干净卫生。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知识与技能》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茶具。
茶具作为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材质各异,对茶的冲泡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茶具的分类、材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具的分类、材质及特点,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茶具。
3. 通过学习茶具知识,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具的材质辨识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茶具的分类、选择、使用及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具实物、PPT、茶叶、茶壶、茶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茶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具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茶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茶具的分类:按功能、材质、产地等方面进行分类。
(2)茶具的材质:介绍瓷器、紫砂、玻璃、金属等常见茶具材质的特点。
(3)茶具的选择:根据茶叶种类、冲泡方式等选择合适的茶具。
(4)茶具的使用方法:演示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套茶具,进行冲泡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茶具的选择与使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茶具选择、使用、保养等方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茶具的分类、材质、选择、使用及保养。
2.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茶具的分类及特点。
(2)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茶具?(3)茶具有哪些保养方法?2. 答案:(1)茶具分类:功能分类、材质分类、产地分类等。
(2)选择和使用:根据茶叶种类、冲泡方式等选择合适的茶具,注意茶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保养方法:及时清洗、避免碰撞、定期消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茶具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茶具讲稿
紫砂工艺大师
明代龚春(供春) 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 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 胜如金玉”。 代 顾景舟
紫砂茶具的选购
评价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一套茶 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 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 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 的结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 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一般认为,一件较 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 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茶具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俭朴,无专门茶具, 食器为土罐、木碗等,而且一器多用。阶级 社会,食器有了发展,开始出现陶碗,逐渐 演变才出现了专门用于贮茶、煮茶和饮茶的 茶具。 所以茶具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集中 反映,也是陶瓷工业、造壶技艺和茶叶品饮 艺术有机结合的象征。
茶具的发展
中国茶具,最先出现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土陶,以后 发展到硬陶,到秦汉时,有了釉陶的烧制,而后, 又发展了瓷器。至北宋时期始有紫砂陶的崛起。当 时釉有素色、彩色之分,瓷有青瓷、白瓷、黑瓷分 别,全国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和 定窑)各具特色。 瓷器茶具要求: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所以茶具的制作反过来也促进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
七 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 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的器具。 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 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 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 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 也可用来盛茶。
紫砂茶具简介
(二)白瓷茶具
茶艺精品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
茶艺精品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茶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茶具的种类、材质、制作工艺以及茶具在泡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茶具的分类、材质及制作工艺,提高对茶具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茶具泡茶的基本技能,提升茶艺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培养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具的分类、材质及制作工艺。
教学重点:运用茶具泡茶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茶具、茶叶等。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精美的茶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茶具,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茶具的分类:介绍茶具的五大类(壶、杯、碗、盘、托)及其特点。
(2)茶具的材质:讲解陶瓷、紫砂、玻璃、竹制等常见茶具材质的特点及优缺点。
(3)茶具制作工艺:介绍茶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泡茶过程,强调茶具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泡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则泡茶实例,让学生了解茶具在泡茶过程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茶具进行泡茶。
六、板书设计1. 茶具的分类、材质、制作工艺。
2. 茶具在泡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家里的茶叶选择一套合适的茶具,并说明理由。
2. 答案示例:茶叶为绿茶,选择陶瓷茶具,因为陶瓷茶具散热慢,有利于保持绿茶的鲜爽口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茶具的使用方法,但在讲解茶具制作工艺方面,可能存在难度,今后需加强此方面的教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茶具的历史发展,了解茶具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提高茶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茶具的分类、材质及制作工艺。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茶具。
通过对不同类型茶具的起源、材质、造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具在茶艺中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具的分类、材质及起源,提高学生对茶具的认识。
2. 学会正确使用茶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茶具在茶艺中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茶具的起源、材质、造型及在茶艺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茶具、茶叶、茶盘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图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茶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茶具的名称,激发学生对茶具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茶具的起源、发展、分类及材质,帮助学生建立对茶具的基本认识。
(2)展示实物茶具,让学生观察、触摸,加深对茶具的认识。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茶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如茶壶、茶杯、茶盘等。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使用茶具。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茶具使用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进行点评。
5.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茶具图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2)学生互相交换茶具,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茶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茶具分类图。
答案:(1)陶瓷类:茶壶、茶杯、茶盘等。
(2)紫砂类:紫砂壶、紫砂杯等。
(3)玻璃类:玻璃壶、玻璃杯等。
(4)金属类:铁壶、铜壶等。
2. 课后拓展:了解茶具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习俗,感受茶文化的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茶具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1)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8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茶具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茶具的种类、材质、用途及茶具与茶叶的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具的种类、材质及其用途,提高学生对茶具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茶具的能力,提高茶艺实践操作的技巧。
3. 通过学习茶具与茶叶的搭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茶艺表演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具材质的鉴别、茶具与茶叶的搭配。
2. 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用途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具展示样品、茶叶样品、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具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茶具,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茶具的种类及用途:讲解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漏等常见茶具的用途。
(2)茶具的材质:介绍瓷器、紫砂、玻璃、竹制等茶具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3)茶具与茶叶的搭配:讲解不同茶叶与茶具的搭配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茶具,进行观察、触摸,了解其特点。
(2)教师示范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茶具搭配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设计茶具搭配练习题,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茶具的种类瓷器、紫砂、玻璃、竹制等2. 茶具的用途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漏等3. 茶具与茶叶的搭配绿茶瓷器、红茶紫砂、白茶玻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茶具的种类及用途。
(2)列举三种常见茶具的材质,并介绍其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喜欢的茶叶选择合适的茶具,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茶具的种类有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漏等,用途分别为泡茶、品茶、盛茶、观赏等。
(2)瓷器:质地细腻、光洁、保温性能好;紫砂:透气性好、吸附性强、保温性能适中;玻璃:透明度高、观赏性强、保温性能较差。
茶艺教案课程认识茶具共8文档
我以前对茶具的了解很有限,这次课程让我大开眼界,原 来茶具有这么多种类和材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学员C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茶具,也掌握了 茶具的保养方法,感觉自己的茶艺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
拓展延伸:探索更多茶具知识
了解不同地区的茶具文化
各地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具文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并比较 其异同。
闻香杯的运用
闻香杯是一种专门用于闻茶香的 茶具,其杯身细长、聚香效果好 。在茶艺表演中,使用闻香杯可 以让观众更加专注地感受茶叶的 香气,提高品饮的层次感和愉悦 感。
08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茶具的种类与功能
详细介绍了茶壶、茶杯、公道杯、闻香杯、盖碗、茶盘等茶具的 种类及其各自的功能特点。
茶具的材质与选择
讲解了紫砂、陶瓷、玻璃等不同材质茶具的特性,以及如何选择 适合自己的茶具。
茶具的保养与清洁
介绍了茶具的保养方法,包括清洗、消毒、存放等,以保持茶具 的卫生和延长使用寿命。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茶具在泡茶过程中的重要 性,不同的茶具对茶汤的口感和香气有着明显的影响。
化和升华。
05
茶具鉴赏与收藏指南
古代茶具鉴赏要点
材质
古代茶具多采用紫砂、陶瓷、玉器等 材质,鉴赏时需关注其质地、色泽、
纹理等。
造型
古代茶具造型多样,如壶、杯、盏、 碗等,鉴赏时需关注其造型的线条美
、比例协调等。
工艺
古代茶具制作工艺精湛,如紫砂壶的 泥片镶接法、陶瓷茶具的釉彩装饰等 ,鉴赏时需关注其工艺细节和技艺水 平。
将适量茶叶放入茶壶中,注重茶 叶的用量和放置方式。
茶具文化知识课件
现代茶具的发展
玻璃茶具
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玻璃茶具逐渐普及,成为现代茶艺中不可或缺的元 素。
金属茶具
以银、铜、不锈钢等金属材质制成的茶具,具有独特的质感和使用体验。
茶具的演变过程
由粗到精
从最初的实用主义到后来的精致工艺, 茶具的质地和工艺水平逐渐提升。
由单一到多样
随着饮茶方式的多样化,茶具的种类 和功能也逐渐丰富,满足不同饮茶需求。
06
名人与茶具的故事
文人墨客与茶具的情 缘
苏轼与紫砂壶
苏轼钟爱紫砂壶,认为其能充分体现茶的韵味,常用其品茗、作诗。
陆游与建盏
陆游对建盏情有独钟,常以建盏为伴,品茗、吟诗、作画。
郑燮与瓷器茶具
郑燮偏爱瓷器茶具,认为其细腻、典雅,能提升品茗的意境。
历史名人与茶具的故事
乾隆与珐琅彩茶具
01
乾隆皇帝对珐琅彩茶具极为喜爱,其华丽的工艺与皇家气派相
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信息。
茶具的演变历程与古代哲学、文 学、艺术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茶具的设计和装饰常常融入了传 统文化的元素,如山水画、书法、
诗词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 观念。
茶具在茶道中的地位
茶具是茶道表演的重要道具,其选用和摆放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茶道的礼仪和 精神内涵。
02
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瓷器茶具
细腻典雅
瓷器茶具质地细腻,色泽洁白,造型多样,典雅大方,能够充分展现出茶的色、 香、味、形。瓷器茶具中,最为著名的有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瓷。
陶器茶具
古朴自然
陶器茶具质地粗犷自然,造型古朴,色泽深沉,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常见的陶器茶具有紫砂壶、紫砂杯等,是品茶爱 好者的首选。
茶具ppt课件
商务场合应用
适用于商务谈判、会议等场合 ,提升商务礼仪和交流氛围。
礼品赠送与收藏
作为礼品赠送或个人收藏,具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紫砂茶具是由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泥制成的,其独特的气孔结构能够使茶水长时间保持适当的温 度,同时也能够让茶叶更好地展开,释放出更多的香气和味道。此外,紫砂茶具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能够让茶叶更好地呼吸,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玻璃材质
总结词
玻璃材质的茶具透明度高,能够清晰地 展现茶水的颜色和茶叶的状态。
陶器茶具
总结词
古朴自然,保温性好
详细描述
陶器茶具是一种用陶土制成的茶具,其造型古朴自然,有着独特的质感和艺术价 值。陶器茶具的保温性能较好,能够充分地保留茶的香气和味道,因此特别适合 用来泡一些需要慢慢品尝的茶叶,如普洱茶、黑茶等。
玻璃茶具
总结词
透明美观,观赏性强
详细描述
玻璃茶具是一种由玻璃制成的茶具,其造型各异,透明美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玻璃茶具能够让人们清楚地看 到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的美妙景象,增加了品茗的乐趣。此外,玻璃茶具的耐热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不易变形 或破裂,是安全可靠的茶具选择。
用价值。
茶具的作用
02
茶具不仅用于泡茶、饮茶,还具有展示和收藏的价值,能够体
现主人的品味和文化素养。
茶具的文化意义
03
在茶文化中,茶具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媒介。
茶具的鉴赏与收藏
鉴赏要点
鉴赏茶具时,应关注其材质、工 艺、造型、纹饰和色泽等方面, 以评估其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
茶具纪录片解说词
茶具纪录片解说词源于口感的追求,茶,有着它截然不同的状态和表情。
或塑叶成形,或包揉为饼,或杀青晾晒,或碾磨成粉。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历史带来的无限生机。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这是文人墨客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千年之前,遣唐使荣西将中国抹茶道带回日本。
如今,它已成为日本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这种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饮茶方式,如今在日本正被人们视同信仰,仪式般地传承着。
宇治川河畔,名为对凤庵的茶室,小径旁花丛掩映,茶室门草帘轻垂。
国政熏,日本茶道表千家的传人。
今天,她将在对凤庵,与自己的同门姐妹们举行一场茶道会。
和敬清寂,草庵庭院,传统的环境提示着人们对传统礼仪的恪守。
访者在外轻敲铜锣,以示到来。
即便是多年老友,但国政熏和茶席主人都恪守着茶道的程序和礼仪。
铁釜煮水,竹杓点茶,人们虔诚且谦逊。
杯与水因茶而相遇,人与物静默无语。
使得“茶禅一味”化于有形与无形的朦胧之美中。
这是日本茶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整个茶会间,主客对话,杯箸放置,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
主人擦拭茶具,茶勺取末,置茶粉于碗中,柄勺盛出沸水,一并注入。
以茶筅击拂,搅拌碗中茶汤,直至泛起泡沫。
冷峻、恬淡的审美观,是对茶的敬畏,也是对人的尊重。
茶碗需要在手中转动两次,将茶碗正面转到外面后,方可饮茶。
每一个细节处的仪式感,都一览无余。
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相联系,是日本茶道的特点。
人们提倡茶道应以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人便有“过熟则色黄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气”的说法。
在对茶叶口感的认知上,中国人强调追求茶之味,而不能容忍草之味。
日本抹茶正好相反,他们恰恰推崇色泽鲜绿的草木之气。
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两种口感的体会,源自古老东方一脉。
如杯水的相遇,中国的艺术,正影响着这里的方方面面。
早在800年前,日本的镰仓时代,日本僧人将天目山的瓷器带回国,黑中带紫,酱色釉彩的福建建窑瓷器,被称作“天目瓷”。
《茶经》讲座(四)茶之器
选购方法
01
观察质地
茶具的质地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在选购时,应仔细观察茶具的
胎质、釉色、烧结度等方面,选择质地细腻、色泽自然、无瑕疵的茶具。
02 03
辨别真伪
市场上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的茶具,因此在选购时应学会辨别真伪。可以 通过观察茶具的款式、工艺、标识等方面进行判断,或者选择信誉良好 的品牌和商家购买。
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匙 等全套茶具,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品饮 场合。
03
茶具的材质与工艺
陶瓷茶具
细腻白瓷
白瓷茶具色泽洁白、细腻 如玉,适合冲泡各类茶叶, 能真实展现茶汤色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青花瓷
青花瓷茶具色彩鲜艳、图 案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 美感,常用于品茗论诗。
黑瓷
黑瓷茶具造型独特、沉稳 大气,能吸收茶汤中的杂 质,使茶汤更加清澈透明。
紫砂茶具
紫砂泥料
紫砂茶具采用独特的紫砂泥料制 成,富含矿物质,具有良好的透
气性和保温性。
精湛工艺
紫砂茶具制作工艺精湛,包括拍 打、镶接、雕刻等多种技法,造 型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泡茶优势
紫砂茶具泡茶时能很好地保留茶 香,使茶汤更加醇厚甘美,是品
茗爱好者的首选。
玻璃茶具
高硼硅玻璃
01
玻璃茶具一般采用高硼硅玻璃制成,透明度高,耐热性强,安
材质创新
现代茶具在材质上不断突破,除了传统的陶瓷、紫砂外,还引入了玻璃、不锈钢、塑料等新型材质,使得茶具更加轻便、 耐用且易于清洁。
造型多样
现代茶具在造型设计上更加多样化,融入了各种艺术元素和创意,既有传统经典的仿古造型,也有现代简约的时尚风格, 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盖碗泡茶解说词
盖碗泡茶解说词篇一:盖碗茶茶艺1表演解说词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音乐《春江花月夜》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看,仙人岭上,茶林相间,春色满园吐芬芳。
毛峰翠芽,香珠玉叶,锌硒香茗迎四方。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锌硒绿宝石盖碗茶茶艺。
一、涤净尘缘(洗杯):茶乃圣洁之物,茶人自然要有一颗圣洁之心,茶道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所以泡茶之前,要先用热水烫洗茶杯,使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今天我们采用盖碗来冲泡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
起源于成都,相传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
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崔宁之女在艺茶的时候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盖碗托,于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即盖碗茶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佳人入宫(投茶):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品亦如人品,佳茗好似佳人。
将锌硒绿宝石缓缓投入杯中,如同邀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
三、芳草回春(润茶):即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开水,润泽茶叶。
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促使茶叶内含物迅速析出。
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展开,好比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这道程序我们称之为“芳草回春”。
四、祥龙行雨(注水)现在我们用“祥龙五式”手法冲水泡茶。
第一式:蛟龙出海。
这套茶艺将武术与茶道融于一体,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更是精准与难度的对接。
第二式:祥龙献瑞。
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
千年国珍流芳远,神龙献瑞福满门。
第三式:惊龙回首。
这要手眼一气呵成,形神一脉相通,表演者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
第四式:飞龙在天。
观看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才能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
第五式:龙行天下。
茶文化课件—茶具
黑茶—暖色
明、清两代:“白如玉,薄如纸,明如 镜,声如磬” 。 彩瓷茶具: • 彩瓷茶具:造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明; • 广彩茶具:施金加彩、金碧辉煌,雍容华贵。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始于晋代,主产地为浙江。 元代:景德镇始创青花瓷茶具。 唐代顾况(茶赋):“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 瓯 ”。
诗人皮日休《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 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青瓷生产水平鼎盛时期:宋代浙江龙泉哥窑、 弟窑 • 哥窑青瓷茶具 翠玉般、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雅丽 大方,如清水芙蓉逗人怜爱,被后代茶人誉为“ 瓷器之花”。
(一)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 的土陶,然后逐渐演变成比较坚实的硬陶和彩釉陶。 陶土器具的发展:土陶→硬陶→彩釉陶 陶土器具的质地:粗糙→坚实→多彩、细腻
• 造型独特的紫砂壶
陶土器具的佼佼者—宜兴紫砂茶具
明代, (陶庵梦忆) :“宜兴罐以龚春(供春)为 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不愧色。” 史料记载“供春之壶,胜如金玉”,“阳羡(即 宜 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 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成为各 种茶具中最惹人珍爱的瑰宝。
5.品茗杯 •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1)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2)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 (3)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
品茗杯
古代的品茗杯
杯茶
• 盖杯:有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 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6.杯托
• 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 (1)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2)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3)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4)圈形:
• 紫砂壶的特点: 造型美观大方,质地淳朴古雅、泡茶时不 烫手。 性能:透气性强、保温性能好、且能蓄留 香。 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泡茶不走味,贮 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艺表演解说词第一道:典雅别致醴陵瓷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茶具是历史悠久的湖南醴陵陶瓷。
第一件:三才杯,杯盖为天,杯把为地,杯身为人,此为天地才三才合一。
瓷质晶莹润泽,细腻美观,色泽典雅,造型别致。
被誉为“东方明珠”。
用它来冲泡千两茶,可谓珠联璧合。
第二道:美人卷帘登华堂即赏茶,“千两茶”是产自湖南益阳,呈圆柱的状,身长约为165厘米,重31.25公斤,采用三级以上黑毛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整个茶身由三层卷包而成,内两层是蓼叶、棕叶,外层是手工编制的花格蔑篓,有诗赞云:“貌似树干却是茶,神奇之棒谁敢攀”。
现层层剥开,宛如揭起卷帘,幽居深庭的黑美人款款而来。
观其色,外层乌润,锯成片状茶饼,取下适量茶叶备用。
第三道:洁杯净具和清境泡茶之前,须洁杯净具,一来表达对客人的敬重,二来提高杯温使茶性更好发挥,三来营造品茶的氛围。
此刻耳边音乐轻柔飘渺,眼前茶具洁净晶莹,引人进入到一个“清、洁、静、和”的品茶境界。
第四道:资水清清育佳茗茶是天含地蕴之灵物,千两茶的优异品质是益阳灵山秀水所孕育,今天选用益阳的山泉水,用此来冲泡千两茶,更能体现其色、香、味。
第五道:玉叶金枝飘然至将茶投入茶壶中,投茶量以壶的五分之一(依茶叶的存放时间及品质而定),茶叶伴着金枝飘然而下,宛若玉叶金枝的佳人随风而至,今人暇想。
第六道:洗去沧桑素心洁将100摄氏度的`开水注入壶中,并刮去泡沫,随即将茶汤倾出,因千两茶经存放而成,茶身紧洁,洗茶可以让其初步舒展,同时体现茶的真香真味。
第七道:激流回荡求琼浆以高冲的手法向杯中注水。
水直冲入壶中激起水花,茶叶随之翻转,激荡茶叶加速茶汁的浸出。
第八道:甘露点点润心田将茶汤依次均匀注入品茗杯中,茶是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命之液,点点茶汁正如甘露滋润着各民族,借此道程序预祝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建和谐社会,同享太平盛世。
第九道:细品“茶王”论天下千两茶汤色红艳,陈香扑鼻,细细品啜,滋味醇厚滑爽,回甘明显。
茶艺表演主持稿
茶艺表演主持稿茶艺表演主持稿 1五千年的华夏礼貌与茶息息相通,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胜于宋,贵在情操高洁的内在品性。
此刻就请各位领略中国茶文化,欣赏铁观音茶艺表演。
先来介绍一下茶具:随手泡,茶叶罐,茶荷,茶道六君子(包括茶桶、茶则、茶针、茶匙、茶漏、茶夹),茶洗,杯托,茶船,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滤网,茶宠,茶巾。
1.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人,他制作的紫砂壶令后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将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
此步也称为温杯洗盏。
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用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如今根据便利条件选用纯净的矿泉水为宜。
2.孟臣夺冠:打开壶盖,将茶漏置于壶口。
3.观音现身:铁观音属乌龙茶,产于福建安溪,形似观音重如铁,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4.乌龙入宫:茶则用来导取干茶,将茶叶缓缓投入壶中。
5.高山流水:向壶内注水使紧卷的茶叶松散,更好地发挥香气和滋味。
6.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令茶汤更加均匀透亮。
7.观音出海: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俗话说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此泡茶汤称之为温润泡,所以我们不喝。
8.重洗仙颜:再次向壶中注入沸水,冲泡铁观音的水温较高为宜。
9.乌龙蕴香:把温润泡的茶汤浇淋在壶表面,既能养护紫砂壶又能提高壶温。
10.普降甘霖:均匀地分配茶汤正如待人交友之道,以彰显中国茶人博大无私之胸怀,我们把分茶时的'动作比喻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11.敬奉佳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会友,一盏香茗奉知己。
12.三龙护鼎: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品茗杯身,中指拖住杯底,这样拿杯的姿势稳妥大方,我们雅称为三龙护鼎。
13.闻香观色:空谷幽兰般的香气和金黄明亮的汤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4.三品得趣: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我们提议大家将茶汤也分三口来品,第一口轻啜茶汤,让舌尖与味蕾充分接触,感受茶汤的鲜美醇和;第二口让茶汤在舌尖与齿缝间反复游荡,去体会茶之六味,酸甜苦涩香甘;第三口将茶汤一口饮下,由喉滑至腹内,享受酣畅淋漓唇齿留香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 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的器具。 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 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 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 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 也可用来盛茶。
紫砂茶具简介
茶 具
第一节 茶具发展简史 第二节 茶具的种类 第三节 紫砂茶具简介 第四节 名窑简介 第五节 茶具的使用
第一节 茶具发展简史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中国茶叶品类繁多,而且在品饮中,特别讲 究色、香、味、形,更需要有一系列能充分 发挥各类茶叶特点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 茶具异彩纷呈,无论是造型的优美,质地的 精良,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 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 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 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 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 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紫砂壶的创作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砂寺一个不著名的寺僧, 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 成。紫砂茶具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采用当地 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四)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 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 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 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 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 它的特点是: 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 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 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 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 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茶具的发展
除陶瓷外,以后也逐渐出现有金属茶具(主 要是金、银、铜、铁、铝)、玉琢茶具和水 晶、玛瑙茶具。 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的唐代银质鎏金的12 12 件烹茶用具,距今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元、明三代,煮水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 的“茶炉”。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 煮水器具叫“茶炉பைடு நூலகம்,亦称“风炉”。
紫砂工艺大师
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其中以 清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其驰名于 世。 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 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 杨彭年的制品,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 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
紫砂工艺大师
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 工于诗文、书画、篆 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 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作品世称 “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 自明代供春(龚春)模仿老银杏 树瘿制成“供春壶”而闻名后, 相继出现的制壶大师 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梁、文畅、时朋 “四大名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 清代有陈鸣远、 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和邵大亨、黄玉麟、程 寿珍、俞国良等,近代有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人。顾景 舟近作提璧壶和汉云壶,系出国礼品。青年艺人也是人材辈 出。
五 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 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 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 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 的细嫩柔软,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上 下浮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 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 特别是冲泡细嫩名茶,茶具晶莹剔 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 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 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 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 烫手。
紫砂工艺大师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山现了两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 ――龚春(供春)和时大彬。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 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 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 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 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 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 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 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 造型精辟,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的传品,但也 有人疑为赝品。 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 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
茶具的发展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酺已盖藏” 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唐代诗 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 执持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 “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 “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说明茶具 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紫砂工艺大师
明代龚春(供春) 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 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 胜如金玉”。 比较著名的紫砂工艺大师: 明朝 时大彬 清朝 杨彭年 现代 顾景舟
紫砂茶具的选购
评价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一套茶 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 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 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 的结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 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一般认为,一件较 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 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一)青瓷茶具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 发光的青瓷。 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 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 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 各地。 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 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
(一)青瓷茶具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 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 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 同”,视为稀世珍品。 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 产品问世。 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 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 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 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三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 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 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 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银”等品 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 喜爱。
四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 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 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 的24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 来源广,制作方便,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 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易于损坏,不能长时间使 用,无法长久保存。 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 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 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三)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 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 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 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盏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 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 以“着盏无水痕”为上。 在蔡襄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 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 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 具中的最大品种。
六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 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 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 大约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 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 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 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 有70多年的历史。 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 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 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紫砂茶具的特点
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 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 茶汁,蕴蓄 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 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 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 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 状的。
(三)黑瓷茶具
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 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 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 《茶录》中这样说: “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 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 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 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 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茶具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俭朴,无专门茶具, 食器为土罐、木碗等,而且一器多用。阶级 社会,食器有了发展,开始出现陶碗,逐渐 演变才出现了专门用于贮茶、煮茶和饮茶的 茶具。 所以茶具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集中 反映,也是陶瓷工业、造壶技艺和茶叶品饮 艺术有机结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