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侯大伟肖勇杨龙凤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
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
”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
”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
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农村创业成功的三个小故事
农村创业成功的三个小故事修鞋匠到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邱继宝十多岁辍学,挨到环境稍微宽松一些了,邱继宝就操起鞋刀,揣上鞋锤,补衣修鞋“闯关东”。
在3年时间里,邱继宝踏遍东北三省,挣到了10万元。
回到家乡,邱继宝贷了一些款,办起了缝纫机制造厂。
为了打开销路,经常一个人办公室长时间琢磨,商场经理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就说:“那我们就试试吧。
”1个星期后,飞跃缝纫机在上海第一百货上柜了。
慢慢的通过好的服务,打开了上海市场。
广交会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时,就只身下广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邱继宝没有死心,和保安磨蹭了一个多小时后把缝纫机就地摆起了地摊,但是无人问津。
邱继宝仍不气馁,他又花钱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
不知道是第几个电话,终于有一位香港经销商说:“像飞跃这种产品,在中、南美洲可能有一定的市场。
”邱继宝听到后,就又背上缝纫机,踏上了去拉美推销之路。
在乌拉圭,经过演示,一位当地的华裔对邱继宝说:“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可以为你代销。
”从此,邱继宝打开了飞跃的出口之路。
如今,飞跃集团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等综合指标已稳居全国同行第一,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缝纫机生产企业。
点评:我们做一件事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并且努力拼搏,可以说是邱继宝开拓市场的真实写照。
创业道路并不平坦,前路坎坷能吃苦就成功了一半!从摆地摊卖菜到拥有11家小超市---卢旭东1992年,卢旭东到北京打工,辛辛苦苦两年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赚到什么钱。
卢旭东在三里屯市场卖菜,由于妻子正怀着弦子,就叫上妻妹一起做。
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到几十里夕的批发市场进货,天还没亮赶早市,如果散市时菜没卖完,还循蹬着三轮车到附近居民区里吆喝。
妻妹受不了这样的苦,就进厂打工去了。
卢旭东一个人忙活,生意大不如前。
进货时抢不过别人,只好少进几个蔬菜品种,那些抢手的,他就更难抢到了。
细心的卢旭东发现,老外挑菜,不仅要蔬菜新鲜、水嫩,喜欢个头小而饱满的。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依托农村、依靠家庭组织或者依靠新创建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以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者扩大改变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类型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民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阅读!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篇1: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3月23日,76岁程世莲老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开辟茶园,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程世莲在茶园里锄草。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
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程世莲老人当过基层妇干和民办教师,1993年,她退养回乡务农,在平静的岁月里,老人却命途多舛,屡受挫折坎坷。
1986年,程世莲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丢下程世莲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娶妻生子后,虽然一家人日子过的清苦,也充满了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程世莲49岁的儿子患骨髓癌,为给儿子看病,程世莲欠下20多万元债务,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儿子病逝离她而去,这一年陈世莲已是74岁。
在遭遇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后,命运再次将老人逼向绝境,2015年,儿媳吴华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莲又借债2万多元为儿媳手术。
面对巨额债务和儿媳后续的治疗费用,坚强、乐观的程世莲毅然决定创业增收还债,为儿媳撑起一片蓝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于没有经验,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
程世莲是名老党员,在她心里,信义如天,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她不顾年事已高,到几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种基地学习技术,总结失败的教训。
2014年,她又扩大种植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种植的万株茶苗喜获成功。
2015年,她培植的3万余株茶苗被周边乡村的茶农抢购一空。
取得成功的程世莲看到了希望。
今年,她又承包了4亩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种茶树。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是指那些之前外出务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创业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1. 陈先生是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广州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租下了一块农田,种植果树,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水果种植基地。
他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与经验,成功地将农田种植业务发展成一个有盈利的企业,带领周边的农民在果树种植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李女士是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工,她之前在北京打工多年。
返乡后,她开设了一家家庭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和水果。
她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学到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和高质量,并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家门店等多渠道销售。
这样不仅提高了她个人的收入,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3. 王先生是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开设了一家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土特产品——核桃。
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他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核桃产品,如核桃油、核桃酒等。
他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人脉和市场资源,非常成功地将核桃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资源支持。
这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都展示了他们在城市打工时通过积累
资金、学习技术和市场经验等方面的成果,成功地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农业领域,并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给其他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草根英雄是指那些来自普通人家庭,没有特殊背景和资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榜样。
下面是一些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1. 张小平:中国农民工中的创业典范张小平,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民工,他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
年轻时,他辍学外出打工,历经艰辛,却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他利用工地上的废弃材料,自学修建房屋的技巧,并在闲暇时间经营小生意。
凭借勤奋和聪明才智,他逐渐积攒了一笔资金,成功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玛拉拉·优素福扎伊:女权教育斗士玛拉拉·优素福扎伊是巴基斯坦的一位女孩,她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她的家乡,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和限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玛拉拉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她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发表演讲,呼吁社会关注女性教育问题。
然而,她的勇气也引来了恐怖分子的威胁,最终导致她被极端分子开枪击中。
幸运的是,她经过手术获救,并继续坚持她的事业。
她的事迹激励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马克·扎克伯格:社交网络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著名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没有特殊的背景,但他天赋异禀,对计算机和编程有着深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与几位同学共同创办了Facebook,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思维,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他的成功故事鼓舞了无数年轻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4.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是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事迹被誉为现代商业的奇迹。
年轻时,舒尔茨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曾经靠打工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
他在一家咖啡公司工作期间,看到了咖啡文化的巨大潜力,并决心创办自己的咖啡店。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
看看那些农业创业人物代表的故事,学习他们,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一:湖南湘乡90后大学生的农村养猪致富最初的梦想——回乡创业,带乡亲们致富开大奔2009年高考后,李锡武第一次坐火车去到了上海打工。
餐厅服务生、销售员、搬运工……这些他都做过,他说:那时的他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看不到一丝成功突围的希望,是的,水泥钢铁筑成的大墙,却无法融入他的梦想。
而一次中国大事件却让他困扰的心豁然开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李锡武说:在上海世博会上,让他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想想这个发达繁华的大都市,再想想自己贫困的家乡,也许通过自己的力量也能改变家乡的风貌呢?就这样,李锡武足足思考了一个星期后,踏上了返乡路。
回到家乡后,问题来了:他该选择什么创业呢?李锡武告诉我:回到家乡后,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跟爸爸去锰矿开矿,要么跟妈妈一样在家养猪,权衡了一下,最后李锡武选择了养猪来发家致富,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家乡人。
他更跟乡亲们说:“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能让家乡的面貌有所改变。
”从城里人变身猪倌,村里人能不笑话吗?村里一下炸开了锅。
乡亲们纷纷质疑:他疯了吗?在城里干啥不好,非得回农村养猪,这让家人的脸往哪搁?更有人说:要是赔了钱,你李锡武以后讨米都没人给。
一句句风凉话让李锡武有点心寒,可是梦想的温度足以温暖自己的心,他选择无视这些闲言碎语,而是开始筹集资金,设计图纸,规划猪场,资金不够,他就自己建猪场。
那年夏天,他与父亲上山砍树,运砖瓦、砂石,父亲当泥工,他当副工,汗流浃背,身上也晒得黝黑。
3个月的时间,一砖一瓦砌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猪舍,也砌好了他生态养殖的蓝图,让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要做就要认真做,李锡武成为了一个好猪倌李锡武从2011年3月开始养猪,白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扫粪,喂料,观察猪的饮食起居,向有经验的饲养员请教。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1:七旬大爷种葫芦作葫芦画工艺品在红旗河沟附近一个老小区的七楼,还没进门就能看到三个繁体字“葫芦居”,看上去古色古香。
开门进来,客厅有如重庆人传统的堂屋,不同的是,两侧的架子上摆着葫芦造型的各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中,有画了钟馗、孔圣人、弥勒佛的葫芦,也有各式造型的茶壶、酒杯,还有重庆特色的坛子、罐子,甚至还有茄子、七星瓢虫等不拘一格的成品。
这些工艺品的上面,无一不是字、画,透露着主人的独具匠心。
在两排葫芦工艺品的海洋之中,一个有些谢顶的老人坐在一侧,有一种“大工匠”的味道。
这两排葫芦都是他的,几乎每一个都出自他的手:亲手栽种、亲手摘下,晾干后又亲手一点点烙出纹理、画上画、刻上字、摆出来。
这个“葫芦居”也是他亲手打造,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的心血。
他的名字也与”葫芦”里的一个字谐音,他叫卢怀志,今年72岁,这里是他经营了十年的“秘密基地“。
儿女都有了各自的家,老伴在大剧院附近帮儿子带孙孙,原本老卢也准备搬出去,但是他对葫芦的爱好让他不得不跟家人“远“一些。
“我的烙铁、燃料这些,小家伙一弄就出事,我也‘搞不赢’他,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小天地’!”老卢说,他曾把老屋出租八个月,但后来还是决定自己住,这里平时就他一个人,每周再去儿女家团聚。
卢怀志老家是垫江的,年轻时他在政府当过秘书,后来还在乡镇、农委、丝绸公司等单位工作过,对于观赏农业等更是熟悉,退休后曾帮一个景区专门做观赏瓜果,“算是小半个专家“。
此外,做丝绸贸易有时候还要出国,在退休前,他“就是个不消停的人”。
59岁时,单位效益不好破产,一直忙碌的老卢突然成了“闲人”。
偶然的机会,老卢在电视上看有人做葫芦的工艺品,一下子来了兴趣。
“我是搞观赏瓜果的,晓得葫芦的特点,这个东西可以百年不烂,有意思!”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十年。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创业其实第一就是创新。
以下是整理的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1、6 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同乡上街,路过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钱,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突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廉价,只有 6 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钱,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3 元 5 角一斤 ?“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 !”同行的一位同乡说。
说者无心,听者居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钱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 !于是,他立刻返回家乡,凭着同乡关系,赊了 3 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到达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 2 元9 角的价钱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水的大枣立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来回北京与山东达 5 、6 次。
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
他不单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余土特产,买卖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到现在他已经是有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财产上千万。
经商重点点:资本并不是创业的唯一条件,人的贫困,主假如在于思想的贫困。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2、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信不信, 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
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慧才华和高 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
创业如何选项目 ? 他叫潘文伟, 2007 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 200 元,而此刻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
因买卖忙碌,潘文伟曾一度想休学,可是最后仍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 T 恤赚外快,当年只有 22 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本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个月 1000 多元的薪资保持生计。
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创业如何选项目 ?到达广州后,为了减少父亲母亲的负担,潘文伟不只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周找机遇赚钱。
农民工就业创业故事
农民工就业创业故事只有实践过,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创业的不易。
如何在绝境中突围,是创业者每天都思考的问题。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农民工就业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农民工就业创业故事1:67岁果农做做电商网上卖起冰糖橙“政府大力宣传互联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看年轻人都用电脑卖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网上去卖。
学会怎么卖后,我也开始了二次创业。
”郴州永兴,最适宜橙类生长的地方,这里有上万亩无公害冰糖橙示范基地,这里有一群“新农人”,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农村”中的机遇,向互联网伸出了创业触角。
67岁的果农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员,在接触到电子商务后,他就开始研究互联网,琢磨如何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冰糖橙——“元气”橙,现在的他已然成了当地玩电商的名人。
10月11日,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来到永兴,近距离接触了这名67岁的“新农人”电商。
从“笔耕”到“农耕”曹戊生是永兴县便江镇碧塘村人。
他的果园占地80亩,亩产约1000公斤,总产量约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兴县碧塘镇的一名小学语文民办教师;1982年“民办教师”被取消,当了9年代课教师的他离开喜爱的讲台,回家务农。
离开讲台后,曹戊生在家里承包了几亩鱼塘,开始养殖鱼苗。
“每天早上就要挑着鱼苗出去卖,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
”曹戊生说,挑担卖鱼每天早出晚归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养了五六年鱼苗后他又开始尝试着养猪。
“养猪加上养鱼一年才赚5000块钱,成本也高。
”曹戊生又开始寻找另外的赚钱之道。
1995年,永兴县开始“丘冈开发”,政府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机遇在自家地里种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刚开始种时,曹戊生对种植冰糖橙一无所知,于是他买来冰糖橙种植的专业书籍,一边研读一边改良种植技术。
定期施肥、按时剪枝、科学管理……曹戊生种植的冰糖橙在当地声名鹊起。
自2006年永兴县首届优质冰糖橙竞选开始,他种植的冰糖橙连续两年获永兴县优质果品“二等奖”。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 故事二:老张的果园梦 •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道 • 共性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回乡创业的初衷
厌倦城市漂泊
小李在外打工多年,感到 漂泊无依,渴望回家安定 下来。
家乡资源优势
小李意识到家乡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适合发展养殖业。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老张的果园逐渐 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 农民共同致富。老张也成为了回乡创业 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农村经
济的发展。
Part
03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 道
小王的转行经历
城市打工多年
小王在城市里从事建筑工 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和人脉。
回乡创业的初衷
小王意识到家乡的自然环 境优美,有发展旅游业的 潜力,决定回乡创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张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打工多年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张认为,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够创造财富和 就业机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果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老张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在自家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果园,种 植苹果、梨、桃等水果。他购买了优质果树苗,并请教了农 业专家,学习了果树种植技术。
对其他农民工的启示与借鉴
发掘家乡资源优势
不要盲目追求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应关注家乡的资源优势和市场 潜力。
勇于创新与尝试
在创业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 式和经营理念。
团队协作与支持
在回乡创业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应对挑战和 困难。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倡和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也是新时代下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苗婵娟是一位成功的典型。
苗婵娟,2016年从广东一家工厂辞职后回到家乡亳州市谯城区大路口村,开始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她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开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下面就从几个具体步骤来分析她是如何实现返乡创业的。
一、寻找商机苗婵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市场对干净、健康、新鲜的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于是,她选择在家乡开办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种植技术的农产品销售公司。
并且,为了让自己的农产品更好地脱颖而出,苗婵娟创新地引进了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销售模式,为她的农产品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规划奋斗方向苗婵娟着重规划自己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她心中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带领大路口村的农民一起增收致富、共同发展,并为家乡和社区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社会建设,与其他村民一起奋斗着,为家乡带来新的生机。
三、独具匠心的经营策略苗婵娟在经营上也表现出独具匠心的经营策略,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推出多款深受市场欢迎的早餐、零食,通过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健康程度,顺便润滑心灵,不断扩大了销售市场。
在销售时,她也十分注重服务体验,赢得了一众忠实粉丝。
她的成功不仅在于智能科技的种植,还在于她出色的经营和营销策略。
四、抓住机遇,认真学习苗婵娟知道信息化大势所趋,知道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进至关重要,因此她积极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加入了农业专业组织,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了解农产品种植的信息科技新模式,在新模式的推动下,她的农产品得到更好的规律管理和更高效的产出。
五、艰难奋斗,勇于挑战在创业的道路上,苗婵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但她从未退缩和放弃,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她相信,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工作,她一定会在返乡的道路上前进的更远,更靠近生活的期望,也将带领更多的农民朋友一起迈向创业梦想的辉煌。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创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
它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
成功人士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故事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希望你喜欢。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一初中毕业走街串巷收酒瓶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
那一年,丁建明16岁。
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
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
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
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
后来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
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
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
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
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
“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
”丁建明说。
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当起大老板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
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
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
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
农村创业致富例子
农村创业致富例子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
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创业致富例子,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创业致富例子一:唐山留学生回乡创业库存5万公斤鲜肉待销留学韩国回乡创业的乐亭县庞各庄乡大学生刘凯,带领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02户社员搞野猪养殖,几年来效益一直不错。
去年,他们饲养野猪的规模、产量都有所提升,但猪肉销量却不如往年。
眼看快过年了,望着存放在冷库里的5万公斤鲜野猪肉,刘凯很是着急。
1月29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庞各庄乡王庄子村的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看到,占地24亩的9个养殖大棚依次排开,大棚里面,是用钢筋围成的一个个约12平方米的野猪圈,机灵可爱的小乳猪、健康活泼的保育猪、肥头大耳的育肥猪,有的在欢快地吃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喝水解渴。
刘凯介绍,这些猪都是长白山原始森林的纯种野猪与中国原生态母猪杂交的二代产品。
2007年,刘凯从韩国忠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
2008年,刘凯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妻子结婚。
2009年,养猪市场瘦肉精添加严重,刘凯经吉林延边朋友介绍,买来长白山奔跑野猪饲养,家人和朋友吃过野猪肉后,都认为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瘦而不柴。
从此,刘凯便萌生了养殖野猪的想法,他以每头1万元的价格引进108头长白山奔跑野猪,饲料为玉米、大豆、甜玉米芯,生长周期为1年半左右。
该项目作为乐亭县畜牧行业的龙头,也得到了该县相关部门的帮扶和支持。
经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验,按照农业部相关规定,其养殖的野猪磺胺类、金霉素、土霉素等12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6年来,他们已经投资1600万元,仅去年一年就投入400万元,用于猪舍改造、聘请畜牧专家、青储1000多吨甜玉米芯发酵饲料及猪场日常管理经营。
2014年,刘凯带领102户村民建起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动容和鼓舞人心。
他们以毅力、勇气和智慧,穿越重重困难,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与智慧。
1. 张磊——从乞丐到亿万富翁张磊,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贫穷孩子,经历了贫困童年。
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拥有任何背景和资源。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用勤奋和才智,逐渐从乞讨生活中走出来。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磊来到城市,开始从事小本生意。
他从市场上收购廉价商品,然后再卖给别人。
虽然生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气馁。
他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张磊逐渐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人的励志典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 王海——突破传统,创新风口王海,一个技术geek,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产品是昂贵且高端的奢侈品,没有人看好他和电子产品有关的梦想。
然而,王海并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他坚定地相信电子产品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此,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电子技术,寻找突破点。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王海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新者,他抓住了科技风口,带领公司迅速崛起。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点,取得成功。
3. 李娜——逆袭的中国传奇李娜,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球运动员,用她的坚持和勇气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她从小接触网球,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网球并不被看好,她接受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农民工创业的故事
农民工创业的故事有时,在失败的地方更容易爬起来,因为失败,所以了解。
提起丝瓜,你会想到什么?是夏日餐桌上的一碗丝瓜蛋汤,还是一块剥了皮、去了籽可以洗碗的丝瓜瓤?这些都不值得称奇,合肥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人生变故回乡种地,从丝瓜藤里发现了一笔隐藏的财富。
记者回乡种瓜果2001年,是童长远人生的分水岭。
2001年之前,他是合肥市长丰县报社的记者。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他的脸上常洋溢着笑容。
2001年4月24日,就在这天,童长远的妻子因难产离开了人世。
美满的家庭瞬间崩塌,童长远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精神恍惚,害怕见到熟人、同事。
为了给妻子讨公道,他向法院提起诉讼。
等待判决的日子是地狱般的煎熬,每次去医院带回来的都是失望。
年底,童长远辞去工作,回到农村老家。
亲朋都反对他回老家,他的大哥为阻止他甚至动了手,甩了他两个耳光。
童长远以为远离熟悉的环境,可以减轻痛苦,但回到农村,他还是不能忘记过去。
为了躲避回忆,他东拼西凑了1万元,承包了一片荒地,一边等待法院判决,一边开荒种植果树苗木。
正常情况下,一个劳动力一天可完成耕一亩地的活,而他为排解痛苦,有次一天耕了三五亩地。
差不多每天做14个小时农活,回到破旧的租住房里,他还要烧火做饭。
即使这样,童长远夜里还是睡不着,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2021年4月,童长远终于等到了最后的判决。
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判决童长远的妻子、女儿死于医疗事故,医院承担全部责任。
为了这个结果,童长远等待了三年。
这三年,他把160亩荒地变成了树影婆娑的绿地。
那时农村搞退耕还林,政府支持租地种树,生意很好做,他租的地也越来越大,资金如滚雪球一样壮大。
童长远迈出了第一步,收获了第一桶金。
可好日子不长,苗木生意逐渐难做起来,童长远最困难的时候欠账数十万元。
2021年,他开始种蔬菜。
丝瓜成为他第一个选择的品种。
丝瓜地里种出化妆品2021年,童长远联合三十头镇的十一位农民,建了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
他兴奋地想,每斤赚1角钱,净利润应该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中国农民工返乡下乡第一人—张明富
中国农民工返乡下乡第一人—张明富贵州梦润集团董事长张明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与王进喜、袁隆平等30名劳模被评为全国时代领跑者、被国务院双创办大会认定为中国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第一人。
贵州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政协委员、大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民盟盟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张明富就悟出:外出打工就能摆脱贫困,进城创业就能个人致富,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只有下乡创业。
为了摆脱贫困,张明富1980年第一个外出打工,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为下乡创业更快积累原始资金,他1991年第一个返乡创业,回到内陆遵义市火车站做批发生意,而为了共同致富,他带着强烈的奉献精神,1998年下乡创建梦润集团,到凉风沟这个“当地能人都弃而远之的穷乡僻壤”创新创业,在农村创业艰难荆棘的道路上探索实践。
用20多年下乡创业扶贫,振兴乡村的奉献奋斗,把不可能变为了现实,形成了二三产业带一产,高质量发展的梦润模式,为农民发展树立了信心,为农村发展树立了榜样,为下乡创业提供了全国经验(方案)。
张明富事迹:2004年6月18日获”遵义市优秀进城务工人员”授予单位:遵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遵义市总工会、遵义市农业办公室、遵义市工商联、遵义市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2004年11月24日获“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授予单位:贵州省人事厅2006年4月28日获”遵义市劳动模范”;授予单位:遵义市人民政府2007年4月获“农民工创业之星”;授予单位: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总工会、遵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遵义市农业办公室、遵义市工商联合会(商会)2007年9月29日获遵义市“十年遵义、感动名城”十大杰出建设者称号授予单位: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2007年12月获农业部“回乡创业光荣”;授予单位: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贵州省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2007年12月获”贵州省优秀农民工”;授予单位:贵州省总工会2008年3月获”2007年度全区工商联工作先进个人”授予单位:遵义市汇川区工商业联合会遵义市汇川区总商会2008年9月获”贵州省优秀春晖使者”授予单位: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文明办、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农业厅、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2008年10月获”全国创业之星”授予单位:第八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2008年10月获”贵州省创业之星”授予单位: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农业办公室、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贵州省乡镇企业局、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贵州省工商联合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会2009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授予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2009年10月国庆60周年观礼代表2010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0年12月获”贵州省民盟优秀盟员”授予单位: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委员会2011年3月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授予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2011年3月获”贵州省百佳小老板”授予单位: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11月获”遵义市优秀政协委员”授予单位:中共遵义市委2012年6月遵义市科技一等奖;遵义市委表彰“优秀政协委员”遵义市委、市政府表彰“十佳农民工”汇川区委、区政府表彰“十佳生产建设者”2012年10月获”六十年六十人(职工贴心人)”授予单位:贵州省总工会2013年7月获”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授予单位:中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月20日获”遵义市15851精英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授予单位: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2014年元月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授予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总工会2014年10月国庆65周年观礼代表2014年10月获”贵州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授予单位: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5年6月时代领跑者“大拇指”奖获得者授予单位:全国总工会文化部2016年12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年1月6日贵州省民盟“特别贡献奖”授予单位: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委员会2017年1月被十三部委认定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人”。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农村青年大多数向往城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以下是一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李大伟:种植核桃李大伟是一位90后,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创业。
他发现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核桃,因此他租下了一块土地开始种植核桃。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已经拥有了2000棵核桃树,并且开始盈利。
他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将核桃销往全国各地。
2. 王小明:开农家乐王小明是一位80后,他在广州市工作了十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湖南省华容县创业。
他选择开办农家乐,因为他认为该县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很适合开农家乐。
他花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装修和改造,使农家乐更加舒适和美观。
现在,他的农家乐在周末很受欢迎,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
3. 张小红:开办土特产店张小红是一位85后,她在北京市工作了五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河南省夏邑县创业。
她发现该县的土特产很有市场潜力,因此她决定开办土特产店。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好的质量和价格的土特产,她的店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包括地瓜薄片、麻辣豆腐干、河蟹等等。
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她的销售额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4. 李小鹏:养猪5. 王小丽:开办农民合作社王小丽是一位90后,她在上海市工作了三年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太原市创业。
她决定开办农民合作社,因为她认为该区域的农产品很不错,但缺乏专业的销售渠道。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她的合作社已经有300多名成员,他们共同合作,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这些青年的例子充分说明,青年返乡创业是可行的,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加适合创业者。
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乡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
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农民工创业近年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成功地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下面我们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的介绍,来了解这些勇士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奋斗,开创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的。
一、大山里的创业梦陈念松,来自河南省南阳市。
小时候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长大,由于家境贫寒,他辍学后上山打工,一干就是十几年。
他在打工生涯中心灵失落,却有一个梦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致富。
在经过长期思考和摸索之后,他决定利用家乡鱼虫丰富的资源,开始自己的养殖生意。
陈念松最开始投入了几万元资金,购置了鱼缸和鱼苗。
然而,由于养殖规模不大,要收回投资,他需要更好的销售渠道。
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他挑选好材料、照相、上传,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产品渐渐被市场所接受,顾客源源不断。
如今,陈念松的养殖场已经扩大到占地50亩,每年的盈利达到100万元以上,成为了当地群众眼中的“致富能手”。
二、创业路上的坎坷另一个农民工创业经历的是刘洪福,他来自贵州六盘水市。
他15岁开始离开家乡打工,曾在东莞一家工厂做了20年的涂料涂工,直到2011年失业回到贵州。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求职和失落之后,他决定在家中的储备房里面创业,开始了自己钣金加工的生意。
然而,刘洪福的创业之路十分坎坷。
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他产品的质量常常遭到客户的投诉。
他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甚至开始租借别人车库里的房间,参加各种培训班,希望让自己更加专业和有实力。
刘洪福在不断的探索和坚持下,最终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并在细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努力。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车间和设备,每年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00万元以上,他还在努力朝着“钣金模具制造”方向发展,令人惊叹。
三、金银川的草原牧民另一个农民工创业英雄来自河北省金银川市。
宋永章的父母都是牧民,他也在草原上长大,如同其他许多孩子一样靠打工赚钱支持家里。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青年人才身上凸显出鲜明的成长性、创造性、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农村青年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村青年创业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篇1:穷小伙儿六年打拼赚了500万成家,立业,今天的袁文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不再漂泊,不再是那个贫穷的少年。
十三年,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文斌,29岁。
山东博兴汉子。
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雕塑工作室。
十三年前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就跨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投奔京城里有个雕塑工队的本家叔叔。
当时的他,和京城里无数个民工一样,除了希望,一无所有。
袁文斌:“剪票口一出来,感觉到北京站以前的特别多的霓虹灯,大城市大都会嘛,这就是北京,太好了。
”然而,一走进叔叔的工队所在地通县,刚兴奋不久的袁文斌开始失望了。
袁文斌:“这不是农村吗,还不如我们县城,刚开始感觉挺好的,最后怎么是这样呢。
”通县位于北京的东郊,当然不能同袁文斌看到的繁华市区相比。
而叔叔的雕塑工队正是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袁文斌渴望城市的心感到一阵失落。
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安排工作时,从没接触过雕塑的袁文斌被分为小工,从给人端盆洗盆和泥巴开始做起。
一个月只有一百块钱。
袁文斌:“那时候我16、17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几个月下来以后,觉得自己兜里的钱也不多了,叫到外边的自由市场买了蒜,几毛钱一斤,或者是自己买几个馒头。
”生活艰苦可以不说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别人的白眼让袁文斌心里更难受。
当时,工队里领班的大工怕袁文斌学会手艺抢自己饭碗。
袁文斌:“他不让我学上石膏,当时年轻吗,一气之下说了一句很傲的话,我说我不可能翻石膏,我一定要跟老师一样,我要玩泥巴。
”一个不让学,一个偏要学。
做雕塑必须先要会焊架子,袁文斌就眼睁睁地看着他电焊。
袁文斌:“当时看了一下午,晚上眼睛就疼,睡不着觉,眼睛里面像灌了铁沙子一样,趴在床上,弓着腰,两只手捂着眼睛,流了一晚上的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有哪些? 有时候我们会被困难打倒,有时候会一蹶不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看一些能够给我们正能量的故事。
一个女人,12年资产从4.5万元翻到1500万元,这背后显然有故事。
然而,当故事的主人公陶敏出现时,众人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样子,反倒是年轻、时尚。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从白手起家到企业初具规模,重要的转折竟然就是普通的五趾袜。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四川宜宾嫁到浙江海宁的陶敏不满足只在亲戚的工厂中打工,而是开始想着要自己做。
她的想法很简单,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她为难:没有资金。
当时陶敏全部的资金只有自己靠打工攒下的1.3万元,即使是在1995年,这也不够。
怎么办?当时她知道婆婆手头有3万元,于是磨着向婆婆借。
她善磨,钱到底借来了。
她用3万元买机器,1.3万元租赁一个铺位,在全部资金用完后,她硬是靠赊来一些皮料先做了起来。
陶敏先做了几件皮衣样品,由于她有成衣制作经验,皮衣的款式很受欢迎,一件成本900元的皮衣甚至可以卖到1700元。
她说:“当时雇了5个人做,每人一天做4件,一天20件都能卖出去。
”陶敏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陶敏突遇双重打击。
一方面因为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皮料,20多万元的货可做的不到一半;另一方面,被一个温州客户骗去了货款和产品共计26万多元。
然而,她没有哭哭啼啼,而是从挫折中总结了经验。
她开始细心分析市场,五趾袜很快进入她的视野。
五趾袜里有商机
浙江海宁是纺织品生产中心,投入少的袜子成为陶敏的销售目标。
“2001年时,皮衣市场已经出现疲态,我们就开了袜厂,”她说,“当时主要是做传统袜子,利润刚够给工人发工资。
”然而,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她在穿过一次五趾袜后,很快看到了商机。
“我看这个产品好玩,很新颖,当时市场上很少见。
我给朋友试穿,他们都很习惯,上网一查,日本人几乎全部穿五趾袜,我觉得有前途。
”然而创业的经历让她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方法调查市场。
除了五趾袜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增大,她还了解到生产五趾袜的机器只需要8至9万元,比生产传统袜子的机器便宜约一半。
通过计算,她发现,生产五趾袜能够在半年内收回成本。
说干就干。
放弃皮衣生意的陶敏把心思完全放在了推广五趾袜上。
她很快交了不少同行好友,被她称为“师傅”的吴为民是海宁最早引进五趾袜机器的人,陶敏经常向他请教,跟他一起讨论市场。
尽管有竞争,但吴为民佩服这个想做行业第一的“徒弟”,甚至亲自为她联系机器厂。
2021年4月,工厂买进五趾袜机器,6月份就开始正常生产产品。
这种主要销往日本的袜子利润可观,一年后,陶敏在海宁成为出口第一名。
2021年,海宁金益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网上卖货成状元
虽然五趾袜能够防止脚气,但在国内毕竟是一个新产品,怎么才能让国内的商家了解
呢?2000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陶敏很自然地想到了利用互联网。
2021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她就同步建立了企业网站。
她在网上发消息、泡论坛、当版主,在与别人的交流中逐渐
掌握了网上经营的要领。
“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原来我怕把产品照片放
到网上被别人抄袭,但后来一想,设计被抄袭是迟早的事情,但他抄不走的是我的生产能力
和我的诚信度,网络能同时把我的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我的竞争力就是显而易见的。
”
现在,陶敏的国内业务已经占到总经营额的30%,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她在网上
经常看到上海伟雅的帖子,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2021年网商大会,陶敏与伟雅在西湖边上有了深入交流。
由此她决定把五趾袜的网上零售外包给上海伟雅来做。
“现在每批产品通常会多生产500双,我都发给上海伟雅,再通过跟他合作的300多家
淘宝店铺把袜子零售出去。
”陶敏坦言,合作省心不少,能专心做好大买卖。
虽然卖五趾袜成了“状元”,但是未知的市场风险仍然让她不敢掉以轻心。
如今越来
越多人开始看到五趾袜的市场,陶敏已经盘算怎样利用多余的厂房生产新产品了。
曾被同学们称为“电脑医生”的他,毕业后白手起家,经过两年的打拼如今已事业小成。
他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他的经历又给创业者带来哪些启发?
事业小有所成
走进上海东北角的一家数码广场,数百家IT小店让人不知该选择哪一家好。
就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一家以帮助别人组装电脑、解决各类电脑问题为
主营业务的商店,近年来正在不断壮大。
这家小店的创始人小王,两年前刚从沪上某大学
毕业,看着同学们为找工作而东奔西跑地忙碌,尚在读大四的小王就决定自己进行一番创业。
大学时代,精通电脑的小王经常被同学拉去配电脑,朋友中谁的电脑软硬件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也总是他,久而久之,他被大家冠以“电脑医生”的美名。
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小王就决定将自己的这个特长充分发挥。
于是,他与3个同样
有着创业想法的伙伴们,共同出资创立了一家名为“学生电脑之家”的店铺,主要针对学
生市场,为他们组装电脑、排除软件问题等,并将店址选在大学相对集中的本市东北角。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同样一个4000元的报价,有十几种电脑配置方案,但适合
学生的并不多,况且不同的学生用电脑的目的也不一样。
我和我的同伴都是从学生过来的,并且刚毕业不久,我们能比别人更好地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小王颇为得意地向记者述说
着他的创业心得。
依靠“质量上佳、服务贴心、价格公道”的经营定位,小王的店铺开业不多久便受到
了附近学生的青睐。
店铺开张第一年,就装了500多台电脑,同时通过帮助别人解决软件
问题所获得的盈利也相当可观。
第二年,小王与三个合伙人就赚到了各自人生的第一桶金。
小王告诉记者,由于近年
来大学的扩招还在继续,所以店铺的销售额仍在继续增长,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
创业经验最宝贵
大学毕业仅仅两年多,就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小王无疑是许多同龄人羡慕的
对象。
然而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小王认为所得到的最大的财富是创业经验而非那一笔笔
金钱。
他说,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自己在经营时同样遇到过经营不善、业绩不
佳的阶段,不过这些挫折从未使他产生放弃的想法。
他记得某知名企业的老总曾说过的话:年轻人欲创业,资金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敢想、敢冒险,善于学习、善于从实践中获得
经验。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作为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可以毫无顾虑地做很多
事情,所以,年轻人创业其实更多的是在积累经验,学习更多的东西,作更多的尝试。
”
在创业最初的过程中,一旦有了个好想法,小王就会立即去做。
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即使失败了,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结果更重要的是我
在尝试的过程中学到的那些东西,这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
一定要细分客户
回首自己两年来的创业历程,小王认为自己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法宝就是拥有市场意
识和能够细分客户。
“如果没有做好系统营销的功课,没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的店铺肯
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小王如是说。
有人说,1000元钱在手中就是1000元钱,但流通到市场上就存在变数了。
可能会增值,也可能会贬值。
这都将取决于创业者的眼光和头脑。
小王无疑就是一位既有眼光又有
头脑的年轻创业者,在慢慢熟悉市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增强市场意识,学会市场化运作。
例如,他曾通过促销、小广告宣传等方式将自己的服务与产品推广到目标客户中,从
而使自己的商店能在数千家的同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脱颖而出。
他告诉记者,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清哪些是重点客户,哪些是一
般客户。
在小王的店中,重点客户是周边大学里的学生。
对于这批客户他始终给予重点照顾,不但要了解清楚他们的购买力、所需要的配置、购买产品的最终用途,更是以此为中心,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胜一筹的服务,比如热情的沟通、合适的价格、便利周到的服务等。
在保证老客户得到满意服务的前提下,小王才会去开发新的客户群。
与此同时,有不少老客户也会介绍新客户源源不断地前来光顾。
小王说,“我不奢望占有整个市场,那是不切实际的。
只要找到并服务好认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