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拓展思考2】 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药品,左盘放砝码(1 g以下用游码),右盘放 药品,则实际药品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颠倒后,所称药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 数,则药品实际的质量为9.0 g-0.5 g=8.5 g。
(4)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化学
一、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 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 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1】 (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加热仪器:可酒直精接度加热仪器:试管 、蒸发皿、
反应容器
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
锥形瓶、烧瓶等
化学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来称量固体质量 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常用仪器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等
化学
考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
概念
性质
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 化学变化 可知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 沸点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 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 、 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3.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1.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S+ O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放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
(2)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正确
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
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注意
量筒的使用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2.量筒底无“0”刻度。 3.不能加热。 4.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3) 少量取液——滴管
滴瓶 滴管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走 进 化 学 世 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 嘴去吹
4,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
应用湿抹布扑盖
想一想下列哪种加热方法是正确的?
小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1) 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2)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四分之一 3)与桌面成约450角 4)手不要拿试管夹的短柄 5)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 6)加热后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 7)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8)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突然接触灯芯 9)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注意:“焰心”和“灯芯”的写法
2、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 则该同学实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 小于8ml ? 注意: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 如:8.4ml、55.3ml
初三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考情分析知识要点命题趋势中考地位牢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区别两种变化。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牢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考察分析、区别两种性质的能力。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形式出现化学仪器的使用结合试验的基本操作,考察化了解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形式出现了解实验药品的存放与取用结合试验,考察不同类型药品的具体存放和取用方法。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结合试验和日常生活,考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写的具体方法。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形式出现二.知识点线索图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见仪器及主要用途走化学仪器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进仪器的连接和组装化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学世取用原则界实验药品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走进化学实验室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一定量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加热物质的加热固体加热过滤、蒸发、溶解三.各考点解析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观实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没有改变时呈现出的性质,与分子的聚集状态有关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改变时呈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具体化学变化体现性质内容色、态、味、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金属活动性、脱水性等(3)误区扫描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__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 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网络】化学的作用: 1.可以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2.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3.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材料等。
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化学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以及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组成、结构等;研究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一般从以下三方面描述:(1)反应物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气味;(2)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反应;(3)在反应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应特别注意有无颜色、状态的变化,有无沉淀出现。
有无气体生成,以及能感觉到的其他现象。
如光、热、气味等。
1.药品的取用规则、方法2.物质的加热3.物质的称量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仪器的连接5.玻璃仪器的洗涤6.常见气体的制备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命题落点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例1。
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
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
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
例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A.含磷洗衣粉B.可降解塑料袋C.高效低毒蚊香D.合成纤维衣服答案:A例2:(2004·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本课题的教学有如下策略可供参考。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例题评析:例1、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得知,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请把所知道这些方面的具体事例填写下面的空格中。
【分析】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菥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D.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5.下列变化及性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 1 节 认识化学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2、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3、通过生活实例记法学习兴趣。
π 本节内容
一、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喝的水、呼吸的空气,
乘坐的汽车,吃的各种食品,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但是,这些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 又有怎样的性质?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性质?这些就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实验过程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放到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逐渐减少,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氨气 二氧化碳 水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碳酸氢铵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迅速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碳酸氢铵的这一性质,我们在日常保存时就需要将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二、化学知道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应用化学原理产生新的物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 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 N2 )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常在食品包装中充入足量的氮气
来延长视频的保存期限。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以氮气和氢气( H2 )为原料制作氨气( NH3 ),而氨
第 2 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蹦判断。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作出区分。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乳白色(或红 蜡烛为白色半 色)、固态、圆 透明固体,有轻 柱状、有轻微的 微气味 气味 很容易切开, 硬度小(质 浮在水面上,在 软),密度比水 水中不溶解 的小,难溶于水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蜡烛安静、持 续燃烧,发黄光、 发热,火焰上方 石蜡具有可燃性 用火柴点燃 有黑烟,顶部石 蜡烛,观察蜡 蜡受热熔化成液 态后又凝固 烛火焰 火焰分为三层,蜡烛燃烧时火焰 燃着时 外层最明亮,内 分为三层,外层 层最暗 最亮,内层最暗 取一根火材 火柴梗处在火 梗,拿住一端 焰外层的部位最 外焰温度最高, 迅速平放入火 先变黑,内焰层 焰心温度最低 焰中,约 1s 后 次之,焰心层变 取出 黑最慢
典例剖析
5.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
气,若要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可用
检验,若
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 的方法进行
木条燃烧更旺 为氧气,
木条熄灭
为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 为空气。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使 燃烧的火焰熄灭,可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 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 是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可用于制铅笔芯等。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取一个干燥 干燥烧杯的内 烧杯罩在火焰 壁有水雾生成 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 取一个用澄 了水和二氧化碳。 燃着时 清石灰水润湿 烧杯内壁的澄 内壁的烧杯罩 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火焰上方 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是变化的内因。
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收集: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药品取用规则一、三不规则: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二、节约原则:1、取用药品严格按照规定量2、没有说明用量的,按最少量取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考点知识梳理(1)各种可燃物的燃烧和燃烧引起的爆炸以及氧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引起的自燃。
(2)各种金属的锈蚀和冶炼。
(3)各种食品的腐烂与变质。
(4)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前者是变化,后者则是性质,表述性质往往多一些关键的字词,如:“能”、“易”、“会”、“难”、“不能”等。
1.药品的取用 (1)“三不准”:不准 ;不准 ;不准 。
(2)固体粉末用 (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 (试管倾斜滑入底)。
(3)少量液体用,量多可倾倒,一定量体积液体用。
(4)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应放入2.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给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3.溶液的配制(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过程主要有、、装瓶贴标签(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沿着器壁缓缓倒入中,并用不断搅拌。
4.过滤:能除去液体中混有的难溶固体(如图)(1)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2)操作要点:①“一贴”指:②“二低”指:③“三靠”指:【要点提示】过滤操作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滤液中仍有可溶性杂质,故所得滤液仍是混合物。
5.蒸发(1)仪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2)要点:边加热边搅拌(目的: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勿蒸干。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器壁,管口有,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证明气密性良好。
7.玻璃仪器的洗涤一般情况:a用水冲洗或用试管刷洗B 洗涤仪器油污:热纯碱溶液或洗衣粉c难溶固体:稀盐酸干净标志:仪器内壁的水,而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证明已洗涤干净。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争论的对象。
化学是争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觉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实例常见现象 本质区分实质 联系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溶化、木炭、活性 质、风化。
炭的吸附等。
物质的状态、外形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等现象消灭 放热、发光等 是否有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确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愿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实例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 “能”“可以”等消灭。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猛烈燃烧。
区分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其次节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觉察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H 25 32+33O225CO 2+16H O2探究步骤观看物质的性质、 结论与解释观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 棉线 ,外壳 石蜡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主要物理性质有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 水小,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有 可燃性 。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为 焰心 、 和 外焰 ,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内焰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3)蜡烛燃烧会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 ①检验产物水的实验操作是 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对应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②检验产物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对应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6.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广口瓶 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 用 钥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夹取。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7.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细口瓶 里。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时,瓶塞应 倒放 放,试剂瓶的标签应 向着手心 。取用
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量筒 量出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化学实验
(2)填写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时,用来溶解固体的容器是 A ; ②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D ; ③加热试管内溶液时,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B 来量度液体体积的是 C 。
;④用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10.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
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l s 后取出。
将 导管浸入水中 ,然后 用手紧握试管 ,若在导管口看 到有 气泡冒出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返回目录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1 物质的变化
6.【中考•湘西】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 A.有其他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就不是化学变化 C.有气体生成 水的沸腾就不是化学变化 D.有沉淀生成 浑浊的河水静置就不是化学变化
7.【中考•怀化】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 变化的是( C ) A.海市蜃楼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 D.叶落归根
10.(中考·怀化)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 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A.海市蜃楼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D.叶落归根
1 知识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 形状、状态(气 态、液态、 固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 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1)(3)(9)(10)。铁生锈是由铁变成铁锈(主要成 分为氧化铁)的过程;纸张燃烧过程中纸和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留下少量灰烬;粮食酿酒过程中 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和 水生成。这些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 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8.【中考•聊城】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车胎爆炸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B.剪纸成花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C.瓷碗破碎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D.食物腐烂 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 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如 水蒸气液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石蜡和空气中氧气 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古代化学 现代化学
近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 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 古时候,人们利用火,运用智慧制造了: 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 料等物质。
我国人民的贡献
公元前1700年,中国开始冶炼青铜。
公元1000年,宋代湿法炼铜。 古代四大发明(火药、造纸)
(2)近代化学
英国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意大利阿伏加得罗提出分子的概念,奠 定近代化学的基础。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 期表。
三、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 废物向环境排放。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和人民健 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能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能力培养点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
(三)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
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探究式
思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了解药品取用的规程,能进行药品的取用。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出示化学实验室全景图片。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情况,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着你探究化学奥秘。
2、课前热身
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律。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药品的取用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点。
训练学生的固体药品的取用技能。
(2)四边互动
互动1——固体药品的取用
观察并分析P14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说出化学药品有哪些特征?
明确: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
互动2——固体药品是如何存放的?
明确: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老师:演示【实验1-1】把锌粒装入试管中。
学生:通过对锌粒的取用的观察,总结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明确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粒放入容器中,再把容器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老师:演示【实验1-2】把碳酸纳粉末装入试管中。
学生:通过对碳酸钠粉末的取用的观察,总结粉末药品的取用方法。
明确:
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互动3——液体药品的取用
老师:演示液体的倾倒
强调:
1、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上,防止药液沾污桌面。
2、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并要缓慢地倒,停止药液洒出。
3、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防止盖错瓶盖和药液跟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学生:讨论倾倒液体有哪些要点?
明确:
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对心右手握,口口相挨免外流,塞紧放回签向外。
学生:练习液体的倾倒
老师:示范液体的量取
学生:思考并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明确:
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验值小,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大。
学生:由两位同学到前面实际操练,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评价。
学生:看书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取用少量液体可用_________.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滴管放在________或__________.用过的滴管要立刻______________,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___________.严禁用未____________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老师:演示滴管的使用
学生:练习液体的滴加,可用水代替。
互动3——
老师:演示【实验1-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达标反馈
(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可用镊子夹取。
取药品时,应先将瓶塞取下,放在桌上。
用过的药匙应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
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4)取用少量液体时常用滴管。
吸取液体后的滴管,应保持像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方法归纳:从实验操作中不断探索,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链接生活
链接一:烧菜时油瓶的瓶盖应怎样放?
链接二:观察家中的食盐、味精、醋等存放在什么容器中。
2、实践探索
实践活动:走进实验室,了解各种化学仪器的用途。
(四)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规则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注意点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
4、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
5、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