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以及其有利的地理条件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以及其有利的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它地区寻找出路。
(国际背景)
2、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国内背景)
3、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4、与港澳台胞、华侨、华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 新人教版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1.C 2.A解题必备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与进程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1)工业化进程(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还会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同时吸引外地人口迁入,这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另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非农业用地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学霸推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明显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4—5题。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5.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答案【答案】1.C 2.D 3.B3.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018年全国卷地理高考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版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周测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4.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B.2012年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三大产业应坚持均衡发展6.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参考答案】1.B 2.D 3.C3.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A、B选项都不正确。
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C选项正确。
解题必备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1讲
2.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提示:不一定。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 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 后,即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但城市化水平已经偏高了,如南 美洲许多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水平 明显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
1. 2000 年到 2012 年, 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 是( A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 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 )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B.高端金融业 D.房地产业
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对外开放 ②国家的____________ 政策。
(2)自身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侨乡 之一。 ②全国最大的______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有何变化? 提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 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 年 2 考)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产业基础 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1)受地区____________ 珠江三角洲
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规划与管理 (2)缺乏合理的_______________ 。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条件 的比较 发展历 工业中 史 历史悠 久、工 业基础 雄厚 心 相比状况 工业部门 国内 产业 腹地 基础 轻型及精 密机械、 轻纺、电 子、化工 科技 实力 人才 队伍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解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清单1.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调整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________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________产业、技术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的________政策使此地区________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________沿海,毗邻________,靠近________。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________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________、引商、________,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的发展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优势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政策与________的优势;庞大的________市场需求。
不足:吸引的________与________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
优势条件:世界经济________、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调整。
不足:________优势已不明显、_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2)城市化:城镇________猛增,城市的________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________,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的地区之一。
3.问题与对策1.问题:________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______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2.措施:________调整;构建________城市群;加强规划与________。
参考答案:1.(1)产业结构第二资源第三知识(2)优惠优先(3)南部港澳东南亚(4)港澳台投资引资2.(1)①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侨乡国内外资额工业增加②高新技术全球化产业结构政策劳动力(2)数量规模逐步提高密集3.产业升级落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管理要点精析要点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清课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63924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0 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A.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B.生活用煤过多C.多阴雨天气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第2题,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3题,酸雨问题严重的前提是雨水多,主要原因是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答案】 1.C 2.A 3.D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带来的问题的是()【导学号:12720051】A.大量占用耕地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环境污染严重D.产业结构层次高5.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加工基地向制造服务基地的转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4题,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典题示例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珠三角的城镇化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地理背景叙述正确的是()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优势④丰富的矿产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3.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A 2.B 3.C第1题,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
第2题,该区域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农业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会出现,所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少,因此光合作用会减弱。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因此地表径流变化幅度会加大。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环境容量应该减小。
第3题,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产业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为“国家森林转型”。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
据此回答4~5题。
4.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林地B.耕地C.工业用地D.建设用地5.我国“国家森林转型”现象较明显的地区最可能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解析:4.B 5.D第4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用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林地等用地类型的面积均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故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故选B。
【教育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试题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A.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B.生活用煤过多C.多阴雨天气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1题,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第2题,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3题,酸雨问题严重的前提是雨水多,主要原因是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2.A3.D“中国灯都”广东中山古镇有3 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谓“一灯照亮全球”。
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
据此完成第4~5题。
4.在古镇发展为“中国灯都”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①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②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成为城市人口③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④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 )A.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B.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C.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D.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4题,古镇发展为“中国灯都”的过程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是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
读图回答问题:(9分)(1)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3分)(2)应对长江三角洲的竞争,你认为珠江三角洲该如何发展?(3分)(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分)【答案】(1)便利的水陆交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优惠的国家政策等(答出3点即可得3分)(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努力做好产业升级,使资本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搞好城市规划,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突破市场、区域界限,努力扩大范围,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大珠江三角洲等。
但是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同长江三角洲的恶性竞争,开拓自己的空间,发展自己的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经济规划。
)(只要合理,答出3点即得3分)(3)①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②农业基础明显削弱;③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④能源紧张。
(答出3点即可得3分)【解析】(1)发展经济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业基础、政策等。
长三角地区除矿产资源不足外,其他各方面均占优势。
(2)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的劣势主要在于腹地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产业结构单一。
努力方向为加强规划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综合实力。
(3)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共同问题为能源紧张,土地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
2.(10分)“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
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上海市的交通区位。
(3分)(2)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
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3)根据表中材料,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练习: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解析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知识点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可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乡村向城市的转变。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大致相当B.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等方面存在有较大差别C.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D.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4.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D.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城市化水平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较早,经济水平较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互相促进,推动发展,必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4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会使城市和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减少,这样会缩小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知识点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是()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答案:B解析: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不存在人口负增长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寒假作业:(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版含答案
(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区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 )A.引进资金、技术B.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C.调入能源资源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3、那些老广州的朋友们却总爱回忆起1984年的广州郊区……那时的珠江两岸尽是芦苇,一派“芦花似雪雪茫茫”的景象。
……才20多年的时间,我们生活的区域已经离得越来越远,我们的城市也已经大得无边了。
……这个地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市密度最大、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就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据此完成以下1-3题。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人口数量多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④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①城市化发展以小城市为主导②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③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④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3.“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外企老板人间蒸发……2008年10月和11月间,流言和恐慌笼罩在珠三角上空。
2018年高二必修三第四单元地理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档资料
高二必修三第四单元地理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三第四单元地理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区位条件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在本国内部则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在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就有了发展的契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比其他地区更有着吸引外资的优势。
如美国在1970~1990年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动,其产业变动及随之发生的产业转移,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也就刺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加速非农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1.C 2.A
解题必备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与进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1)工业化进程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还会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同时吸引外地人口迁入,这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另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非农业用地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
学霸推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明显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4—5题。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答案
【答案】1.C 2.D 3.B
3.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答案】4.C 5.A
【解析】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初期,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阶段Ⅱ的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C项正确。
5.据上题可知,阶段Ⅰ的主导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日用消费品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A项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较低,B、C项错误;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D项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