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第4章)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复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复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复习题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复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单选题(70)1.能够说明植物根压存在的生理现象是()A.生长 B.发育 C.开花和结果 D.伤流和吐水2.植物根系吸水的主要方式是()A.渗透吸水 B.吸胀吸水 C.降压吸水 D.根压吸水3.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称为()A.蒸腾速率 B.蒸腾效率 C.蒸腾系数 D.蒸腾强度4.在夏季种子播后久雨不晴而造成烂种的主要原因是()A.肥力不足 B.氧气不足 C.地温过高 D.地温过低5.24小时降水量达到30mm,则降水强度等级为()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6.据测定,植物吸收水分,只有()用于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组成植物体,其他用于蒸腾作用。

A 99%B 1%C 50%D 60%7.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后,还有一定的水分,其水分类型是()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8.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在()A出苗期 B孕穗期和灌浆开始乳熟末期 C抽穗期 D开花前9.土壤中对植物生命活动最有效地水分是()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10.植物根系吸收水的主要动力是()A.根压 B.伤流 C.吐水 D.蒸腾拉力11.下列降水强度(mm∕12h )()属于大雨。

A 0.1~5.0B 10.1~25.0C 15.1~30.0D 5.1~15.0 12.炎热中午,用井水浇地,造成植物萎焉,这种现象属于()A.大气干旱 B.土壤干旱 C.生理干旱 D.干热风13.适宜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A.30—50% B.16—23% C.60—80% D.80—90% 14.反映降水急缓的特征量是()A.降水量B.降水强度C.降水变率D.降水保证率15.根系吸收水分最多的部位是根尖的()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16.植物各个生育时期需水最多的时期为()A.发芽期 B.幼苗期 C.生长中期 D.衰老期17.阴天温室内适当降温的目的是()A.增强光合作用 B.降低呼吸作用 C.减少蒸腾 D.增加渗透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合理灌溉生理指标的是()A.植物需水量 B.植物生长状况 C.土壤含水量 D.植物组织水势19.下列()属于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产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

(2)植物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环境的重要性。

3.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0分钟)(1)植物种植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作物对土壤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植物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植物种植对大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4.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20分钟)(1)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资料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植物生产中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教学计划一、讲授的主要内容讲授植物基础知识、植物生产与光、植物生产与温度、植物生产与水、植物生产与土壤、植物生产与营养、植物生产与气候等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安排理论授课15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辅导20学时,自学130学时。

技能60学时,由学员在工作中进行,教师在网上答疑或电话答疑。

三、授课计划讲义目录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2第二章植物生产与光...............................6第三章植物生产与温度.............................8第四章植物生产与水...............................11第五章植物生产与土壤.............................13第六章植物生产与营养.............................15第七章植物生产与气候.............................18讲义内容主要讲授植物生产发育和遗传变异基础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现实农业可持续发展。

讲授以够用为原则,力求通俗易懂,深浅适宜。

培养学员的实践与技能。

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的形态与功能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二、节水灌溉技术
(一)喷灌技术 如右上图。 如右上图。 (二)微灌技术 (三)膜上灌技术 如右下图,点击可播放。 如右下图,点击可播放。 (四)地下灌技术 (五)植物调亏灌溉技术
三、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
(一)少耕 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深松代翻耕, 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深松代翻耕 ,以旋耕 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 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 (二)免耕 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 ( 1) ) 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 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2)采 ) 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喷药、 施肥、 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 、 喷药 、 施肥 、 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 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3)采用农 ) 药防治病虫、杂草。 药防治病虫、杂草。
五、保墒技术
(一)适当深耕 (二)中耕松土 (三)表土镇压 (四)创造团粒结构体 (五)植树种草
六、水土保持技术
(一)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 1)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 ; ( 2) 以 )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 ) 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 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 (二)工程措施 (1)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 )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 沟等) 沟等);(2)山沟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 )山沟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 坊等) 坊等);(3)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等); )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等) (4)小型蓄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等)。 )小型蓄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等) (三)林草措施 封山育林、荒坡造林( 封山育林、荒坡造林(水平沟造 鱼鳞坑造林) 护沟造林、 林、鱼鳞坑造林)、护沟造林、种草 等。
(三)植物根系吸水 1. 水在植物体内外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教学计划一、讲授的主要内容讲授植物基础知识、植物生产与光、植物生产与温度、植物生产与水、植物生产与土壤、植物生产与营养、植物生产与气候等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安排理论授课15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辅导20学时,自学130学时。

技能60学时,由学员在工作中进行,教师在网上答疑或电话答疑。

三、授课计划讲义目录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2第二章植物生产与光...............................6第三章植物生产与温度.............................8第四章植物生产与水...............................11第五章植物生产与土壤.............................13第六章植物生产与营养.............................15第七章植物生产与气候.............................18讲义内容主要讲授植物生产发育和遗传变异基础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现实农业可持续发展。

讲授以够用为原则,力求通俗易懂,深浅适宜。

培养学员的实践与技能。

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的形态与功能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有趣的植物(教案)

有趣的植物(教案)

有趣的植物(教案)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特征1.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植物的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样本,了解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植物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游戏,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2 教学内容: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根、茎、叶的生长和植物的延伸。

植物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式。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如茎的延伸和叶的生长。

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进行相关activities 加深理解。

第三章:植物的适应与环境3.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适应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和气候的适应。

3.2 教学内容: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植物的光周期性和光照要求的差异。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特点。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不同植物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

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植物的分布和气候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和气候的适应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植物适应性实验,如观察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进行植物分布与气候关系的调查,展示调查结果。

第四章:植物的利用与保护4.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利用与保护的意义,包括植物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第一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2.掌握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3.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教学内容:1.植物对光线的适应性;2.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4.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讨论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知识讲解:讲解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并给出实例;4.实验展示: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线的反应;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并汇报讨论结果;6.总结:总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7.提问: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并整理成报告。

第二节: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2.认识到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危害;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生产的重要性;2.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3.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4.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植物生产情况,引起学生对植物生产的重视;2.知识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包括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5.总结:总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环境保护活动;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

第三节: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3.强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掌握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植物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具体适应策略;(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2)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知识;(2)分组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环境;(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教师点评并补充。

3. 课堂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举例说明;(2)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及观察记录的准确性;3.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六、教学内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植物与环境教案

植物与环境教案

植物与环境教案
教案一:植物与光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2. 掌握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能力。

3. 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 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介绍。

2. 植物的光照需求:光周期和光强度。

3.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光照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与光照的关系。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引出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的差异,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4. 讲解知识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植物对光周期和光强度的适应能力,并讲解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 小结归纳:带领学生总结植物与光照的关系,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教学重点:
1. 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2.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扩展: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探究,比较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特定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生可利用科研文献,进一步了解植物与光照的关系,探索更多有关主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一、教案名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培养学生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教学难点: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2)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案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光合作用。

(2)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公式、过程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三、教案名称: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态环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呼吸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新课导入:讲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公式、过程等。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授课题目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 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 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 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掌握植物与环境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2. 植物生长的生物因素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植物样本3. 观察记录表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Step 2: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阳光、空气、土壤等。

2. 讲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Step 3: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生长环境。

Step 4: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上。

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感悟。

三、作业布置2. 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并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课后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观察记录表填写完整,小论文内容充实。

2.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发现。

3. 学生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教学内容拓展Step 1:引入新的概念(5分钟)1. 讲解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Step 2: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不同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生长环境。

Step 3: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4任务一教案 (1)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4任务一教案 (1)

××××××××教案(首页)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熟悉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变化规律。

2.了解水汽凝结条件,熟悉水汽凝结物。

3.了解降水成因,熟悉降水表示方法和种类。

4.了解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

能力目标:1.能收集当地降水量资料。

2.能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1.空气湿度及其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2.主要水汽凝结物(重点)。

3.降水的表示方法(重点)。

4.降水的种类(重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6课时1.课堂互动(2学时)2.实践活动(4学时)××××××××教案教学过程设计(4课时)引言: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土壤水分的有关知识,请回顾一下土壤水分的形态与表示方法。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大气水分。

[一]导入新课植物生长需求的水分包括地下部分的土壤水分和地上部分的大气水分。

土壤水分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和灌溉。

大气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多数情况下,水分是以气态存在于大气中。

[二] 新课讲解1.大气水分(1)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即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①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一是水汽压(e)。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称为水汽压。

常用单位为百帕(hPa)表示。

二是绝对湿度(a)。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称为绝对湿度,实际上就是空气中水汽的密度,单位为g/cm3或g/m3。

三是相对湿度(r)。

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e/E×100%。

四是饱和差(d)。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即:d =E-e。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4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模拟训练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4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模拟训练题

第4章科学用水模拟训练一一、名词解释1.相对湿度2.降水量3.根压4.蒸腾速率5.免耕6.云二、填空题1.水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称为凝结,常见的水汽凝结物主要有、、、、和。

2.按降水性质可将降水分为、、、。

3.根据云底高度和云的基本形状可将云分为、和。

4.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5.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6.地面覆盖技术主要有、、、。

三、选择题:1.若水汽含量正好达到某一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限度,则水汽达到 ( ) 。

A.不饱和B.饱和C.水汽压增大D.过饱和2.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3.下面描述大雨的正确的是()。

A.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落硬地雨滴四溅,屋顶有沙沙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B.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落地不四溅,但无积水或洼地积水形成很慢,屋上雨声微弱,檐下只有雨滴。

C.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D. 雨如倾盆,模糊成片,四溅很高,屋顶有哗哗雨声;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4.某地12小时降水量为34mm,则降雨等级为()。

A. 中雨B.大雨C. 暴雨D.特大暴雨5.作物一生中的需水量是随着其生育进程变化的,大致符合()的规律。

A.“少—多—少” B .“少—少—多”C.“多—多—少”D.“多—少—多”6.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各不同生育期中对水分缺乏()的时期。

A.敏感B.比较敏感C. 不敏感D.最敏感7.空气湿度是表示()的物理量A.空气温度高低B.空气中成分含量C.空气潮湿程度D.空气中干洁空气含量四、简答题:1.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2.什么是水汽凝结?发生条件是什么?其凝结物有哪些?3.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后,怎样运输到大气中?4.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哪些?模拟训练二一、名词解释1.降水2.蒸腾拉力3.喷灌4.渗透吸水5.雹二、填空题1. 植物生长的水分包括地下部分的和地上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教学目标:
◆掌握: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吸水的原理、根系吸水的动力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有效性。

◆理解:降水、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了解: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及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学会:降水量与空气湿度的观测方法。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技能训练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水
教学重点:
◆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细胞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植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教学难点: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及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对植物的生命具有决定性作用: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
质;水分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水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二)植物细胞吸水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吸水也不例外。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1.渗透吸水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如根系吸水、气孔开闭时保卫细胞的吸水为渗透吸水,主要是由于溶质势的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过程。

2.吸胀吸水对于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来说,其细胞吸水依赖于低的衬质势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3.降压吸水主要是指因压力势的降低而引发的细胞吸水。

(三)植物根系的吸水
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后,便进行运输,其运输途径为:土壤中的水→根毛→根的皮层→根的内皮层→根的中柱鞘→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2.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根系吸水的动力主要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

(1)根压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是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生理现象。

(2)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指因叶片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拉力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3.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径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有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4.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植物根系吸水一方面取决于根系的生长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土壤状况影响,并且土壤状况对根系吸水的影响很大。

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意义:蒸腾作用能产生蒸腾拉力;促进矿物质营养的运输和合理分配;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有利于CO2的同化。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角质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角质层而蒸腾的过程;二是气孔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而蒸腾的过程。

植物以气孔蒸腾为主。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蒸腾作用的强弱常用蒸腾速率、蒸腾效率和蒸腾系数来表示。

蒸腾系数越小,则表示该植物利用水分的效率越高。

(四)蒸腾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
1.蒸腾作用的调节在植物生产上,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减少蒸腾消耗:一是减少蒸腾面积。

移栽植物时,可去掉一些枝叶。

二是降低蒸腾速率。

在午后或阴天移栽植物,或栽后搭棚遮荫,或实行设施栽培。

三是使用抗蒸腾剂。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空气湿度、风速、温度、土壤条件等。

三、植物的需水规律
(一)植物的需水规律
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其需水量不同。

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植物有两个关键需水时期:一是植物需水临界期。

二是植物最大需水期。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作物是否需要灌溉可依据气候特点、土壤墒情、作物形态、生理指标等加以判断。

1.土壤指标植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80%,应及时灌溉。

2.形态指标植物幼嫩的茎叶在中午前后易发生萎蔫;生长速度下降;叶、茎颜色呈绿色或有时变红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灌溉。

3.生理指标常用植物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渗透势、水势和气孔开度等作为灌溉的生理指标。

复习思考:
1. 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主要区别?
2. 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现象的存在?
3. 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
4. 在栽培作物时,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第二节植物生产与水环境
教学重点:
◆降水、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有效性。

教学难点: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一、降水
(一)降水形成的原因
大气降水的形成,就是云层中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不因蒸发而导致水分耗尽,降落到地面以后即成为降水。

1.对流降水地面空气受热以后,因体积增大而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又冷却,水汽
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降水在山区,暖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到一定高度,因水汽饱和而形成的降水。

3.锋面降水当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因绝热冷却,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4.台风降水在台风影响下,因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后而产生的降水。

(二)降水类型
1.按降水性质降水分类连续性降水、间歇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

2.按降水物态形式分类雨、雪、霰、雹。

3.按降水强度分类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等。

(三)降水的表示方法
1.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

通常以日为最小单位,进行降水日总量、旬总量、月总量和年总量的统计。

2.降水强度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根据降水强度大小,可将降水划分为若干等级。

3.降水变率有绝对降水变率和相对降水变率两种。

4.降水保证率降水保证率是指降水量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降水量的频率的总和。

二、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空气湿度是指表示空气中所含水汽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近地面空气湿度有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尤以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最为明显。

1.水汽压的时间变化水汽压的日变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单峰型,另一种是双峰型。

单峰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似,一日中水汽压最大值出现在14~15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之前。

单峰型日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洋上、潮湿的陆地上及乱流交换较弱的季节。

双峰型有两个极小值和两个极大值。

一个极小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气温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出现在15~16时。

第一个极大值出现在8~9时;第二个极大值出现在20~21时。

双峰型日变化多发生在内陆暖季和沙漠地区。

水汽压的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相似,在陆地上,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在海洋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

2.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在大陆内部,其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的时候;最小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14~15时。

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表现为日高夜低,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相对湿度年变化的位相,一般与气温年变化的位相相反,温暖季节相对湿度较小,寒冷季节相对湿度较大。

三、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
1.吸湿水吸湿水是指土粒表面靠分子引力从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并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属无效水。

2.膜状水膜状水是指土粒靠吸湿水外层剩余的分子引力从液态水中吸附一层极薄的水膜。

吸湿水和膜状水又合称为束缚水。

3.毛管水 毛管水是指土壤依靠毛管引力的作用将水分保持在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两种。

4.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存在于土壤大孔隙中,受到重力作用又能向下移动的水分。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1.水分常数 土壤吸湿系数、萎蔫系数、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全蓄水量等土壤水分常数。

2.水分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将萎蔫系数看作土壤有效水的下限,将田间持水量看作土壤有效水的上限,二者的差值称为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

(三)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质量含水量
%100%100(%)221⨯-=⨯=W W W 烘干土质量土壤水质量土壤质量含水量
2.容积含水量
容重质量含水量土壤总容积土壤水容积土壤容积含水量⨯=⨯=
(%)100(%)
3.相对含水量 复习思考:
1. 降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降水有哪些类型?其表示方法有哪些?
3. 什么叫空气湿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4. 试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有哪些?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第三节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