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计划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有效推进学校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简称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推进专业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联系,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增强专业竞争力;引导专业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需求,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构建专业质量文化。
二、总体思路贯彻"结果导向"、“课程学生中心"、"重在规范、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内容,按专业诊断与改进规范要求进行。
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坚持“诊断"、"规范”、"改进”相结合原则,以专业为基本单位,以自主改进和持续创新为动力,按年度推进,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支撑条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按年度具体推进计划和要求进行。
三、核心理念(一)结果导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关注、满足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为导向,能快速响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适时从利益相关方获取相应信息,用于制定、执行和检查专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目标、标准、措施、计划等情况。
(二)学生中心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从学生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核心能力养成为预期结果(产出),围绕预期结果构建相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以保证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实施为目标组建相应的师资团队,搭建相应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获取相应的外部伙伴与资源。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实施方案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不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不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不改进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6]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收〔2019〕4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自我保证、稳步实施、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诊改主体责任,树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面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不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质量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强化顶层设计原则加强诊改工作领导、制度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工作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诊改工作,构建网络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原则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展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的教学诊改工作,在教育部教学诊改文件和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教学诊改方案基础上,全面实施诊改内容,切实提高诊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原则充分收挥学校在诊改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不质量目标。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实施《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基础,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学校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
高职1院校要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诊改复核主导作用。
教育厅在学校自主诊改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复核,强化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类推进。
教育厅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推动学校分别开展以“保证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等为重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一)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要素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更加完善,学校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质量保证岗位设臵更加合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质量保证制度更具操作性,质量保证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内部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为了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实施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改进目标与计划1. 改进目标: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
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实施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重点等。
二、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作1. 收集相关数据:对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文件、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内部评估报告、学生评价数据、教师评价数据等。
2. 分析数据与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点。
3. 制定诊断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编写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报告,明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1. 分析问题原因:在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
2. 确定改进方向:根据问题原因,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3. 制定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开展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等。
四、实施改进措施1. 组织实施:根据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进度。
2. 监督与评估:建立改进措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3. 修订相关文件:根据改进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改进成果:定期对改进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和反馈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为下一轮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职院字[2016]58 号)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背景2013 年学院入选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建设单位,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数字化校园等特色项目建设。
2014 年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2016 年6 月,学院全面完成名校建设各项任务,以“优秀”等级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为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我院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特色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明确了4 个教学监控主体,构建了目标与标准、监控与评价和反馈与调控3 个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了“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健全了各类教学岗位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初步建成校园网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校园一卡能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五个基础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对照文件的目标任务要求分析,我院现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侧重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各层面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目标、标准以及科学的运行和诊改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组织。
为了提升院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试行方案,用于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和改进指导,以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稳健发展。
二、诊断阶段1. 院校质量评估在诊断阶段的第一步,对整个院校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成果、办学设施等各方面。
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等手段,了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评估报告基于对院校的评估结果,编制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详细列出问题、原因和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导。
三、改进指导阶段1. 设定目标和策略在改进指导阶段的第一步,根据诊断阶段的评估报告,制定改进目标和具体的策略。
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并且与院校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策略应考虑到院校内外的因素,确保其可行性。
2.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目标和策略,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注重与师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3. 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改进措施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改进效果。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定期的调研、收集师生反馈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四、持续改进与质量保证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基于改进指导阶段的成果,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应具备完备的程序和制度,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
2. 持续监测和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
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是质量保证的核心。
通过提供培训计划和教务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至关重要。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附件1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度,健全管理、监控机制,不断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意识,切实履行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一)普遍树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理念。
自2016 年开始,通过宣传动员、试点研究和培训交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促进干部教师更新理念,树立立足本位、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树立服务需求、与时俱进的现代质量文化理念,积极构建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发展创新机制,持续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全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积极推进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引导全体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诊断改进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三年至少完成1 次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到2020 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完成一轮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显著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发挥数据管理和应用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到2018 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健全预警和统计分析功能,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质量年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全省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均应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自主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南京科技**学院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2)(三)存在不足 (7)二、建设目标 (8)(一)建设思路 (8)(二)建设目标 (9)三、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 (10)(一)理念先行,凝练质量文化 (10)(二)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10)(三)完善规划,形成质量目标体系 (12)(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 (12)(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14)(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 (14)(七)自主保证,构建多方多层诊改机制 (15)四、建设进度与保障措施 (17)(一)建设进度 (17)(二)保障措施 (18)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教高﹝2016﹞9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南京科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南科院院〔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全程、全员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本方案。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报告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报告学校持续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组建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委员会、诊改办公室,制定了《诊改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在全面落实建设年的各项任务中纳入诊改项目,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质量文化,推动诊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
1.开展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自查工作组织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照建设任务书、建设方案、评审指标开展自查工作。
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及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
汇聚学校各方力量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2月份组织省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诊断,确保两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建设工作。
2.完成2022年专业评估工作组织开展了2022年专业评估工作。
本次评估面向我校2021级招生专业,参加评估专业共计38个。
经二级学院组织专业自评,相关职能部门按2021年度相关数据评审,二级学院核对,完成了2022年专业评估工作,形成了学校2022年专业评估报告。
各专业通过评估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3.优化专业建设布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主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根据《专业预警和退出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2023年新增专业工作的通知》开展了2022年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
2022年预警专业有: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2022年退出专业有:旅游管理,2023年新增专业有:大数据与审计,康复治疗技术,智能机电技术,2023年招生专业共44个。
4.严格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新要求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组织开展了两次线上专题讲座,并通过多个会议场合对文件进行政策解读及答疑。
按照《规定》对实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展2020级学生岗位实习工作,包括严格执行1个“严禁”、27个“不得”,启用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签订《学生岗位实习安全承诺书》,学生实习前在习讯云实习平台完成有关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的考核,将符合要求的80家企业作为2020级实习单位入库管理,并予以公布。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报告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报告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对高职内部治理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相关要求,学校以第二批省级诊断与改进试点校为抓手,把质量体系工作与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创新强校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优化运作机制为保证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有序开展,学校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组织框架。
按照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有关安排,组织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1 .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其他校领导任副主任,各个质量主体部门参与的工作委员会(简称“质量委员会”)。
结合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实际需要,在主任、副主任及主要成员设置与“双高计划”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保持一致。
2 .在部门层面成立质量保证工作组。
根据学校“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设置,共有10个综合改革项目和1个专业群建设项目,由各项目第一负责人任组长,第二责任人为副组长,核心成员为组员质量保证工作组。
3 .在专业(课程)层面成立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由教务处统筹,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的四个专业为专业诊改试点对象,在试点专业中各遴选不少于3门课程(与状态数据库对应的B、C二类课程,其中至少2门专业核心课)开展课程诊改试点。
以试点专业(课程)负责人(或“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中实际负责人)为组长,成立3-5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4.畅通运行,建立教学部门联络员制度。
各质量工作组合小组指定1名成员作为本工作组的诊改工作联络员,及时传达和反馈诊改工作进展及相关信息。
二、加强学习宣传和培训,培育质量文化L开展专项宣传培训,把握诊改内核。
一是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在校内针对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专题宣贯讲座和培训,使全校教职员工深入认识高职院校质量诊改的本质、核心和工作要点。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及改进指导方案
附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目标任务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基本原则<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四、诊改与复核<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二>基本程序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2.抽样复核.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被列入复核的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1>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2>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6>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具体报送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报送材料应于复核工作开始前30日在校园网上公示.<三>结论与使用复核结论反映院校自主诊断结果、改进措施与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程度.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诊断要素共15项.复核结论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标准如下:有效——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2项;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成效明显.异常——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0项;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待改进——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如执行方案对诊断要素有调整,可根据实际诊断要素数量,按上述比例原则,确定相应标准."待改进"和"异常"的学校改进期为1年,改进期满后须重新提出复核申请,再次复核结论为"有效"的,同一周期内可不再接受复核.复核结论为"异常"和连续2次"待改进"的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对其采取削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审报等限制措施.五、工作组织<一>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诊改工作的业务指导.设立诊改工作网站,集中发布诊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本省<区、市>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熟悉高职教育、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任期制的省级诊改专委会,负责本省诊改工作业务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诊改专家委员会,探索建立诊改专家认证制度,建立动态的诊改专家库并规范专家管理.<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下一年度接受复核的院校名单.<五>学校须根据复核工作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六、纪律与监督各地要加强诊改工作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诊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一>各地要按照报备的实施方案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如有调整,须及时报备.<二>复核工作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部二十条要求及有关规定.<三>复核专家必须洁身自律,被确定为专家组成员后,不得接受邀请参加复核学校的诊改辅导、讲座等活动.如有违反,应予更换并及时公布.<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指定网站,将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名单、接受复核院校应公示的材料,以及复核结论、回访结果等集中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五>各地要严格复核专家管理,对违反纪律或社会反响差的专家,应从专家库中除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附: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2.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附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注:1.本表设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2."数据管理平台相应编号"所列的各指标编号,起引导作用,不是规定或标准..附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学校名称: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注:1.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2.每一诊断要素的"自我诊断意见"需阐明目标达成程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总体不超过500字.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应占一半左右篇幅.3.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总体不超过200字. 4.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效果"指实施改进措施之后已经显现的实际效果,不是预测或估计成效.如果措施尚未实施,请加说明.总体不超过200字.5.自我诊改务必写实,无需等级性结论.。
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25)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主动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院建设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黔教办职成[2016]67号),并结合我院办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精神和《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黔府函〔2013〕194号)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推进为契机,构建完善、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具有自主性需求的、常态化的、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立学院“三全”质量文化,不断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
二、诊改思路以社会、企业、学生、家长满意度为出发点,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网格化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决策信息化。
具体思路为:1、设定目标: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中的总体发展目标,确定学院质量目标并制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主体详细的质量目标。
2、制定标准:依据设定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目标,制定每一条目标的标准条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闭环!ຫໍສະໝຸດ 二、诊改体系的运行教
督导教学质量测评细则
学
质
量
教学单位测评指导意见
测
评 管
学生测评操作细则
理
办 法
指标体系
测评 结果
年度奖励表彰相关文件 聘期考核相关文件
关于试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建议书的通知
教学 诊改
质量控制 点诊改
以状态数据为基础,建立“学校、专业、课 程、教师、学生”的诊断点、标准值、诊改 要求,进行诊改
专项诊改
根据教学运行情况,对“五横”各层面以自 诊及专家督查方式进行专项诊改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2.1、基 于教学 质量管 理的诊 改: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三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诊改运 行体系
职能部门 诊改运行
教学诊改 运行
十三五规划为总纲,各部门目标、任务、标 准构成两链,评价考核作为诊改措施进行诊 改
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进行: 1、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过程性监控、评价, 进行诊改 2、基于状态数据库,设置诊断监控点进行诊改 3、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专项诊改
2.3、专项诊改
关于开展毕业设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 关于顶岗实习专项诊改的通知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2.4、其他举措
2.4.1、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内部质量管理及诊断分析平台”至少进行两次课堂自诊自 测,践行“人人诊改”。 2.4.2、结合十三五任务目标分解,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定和开展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逐步完善质量体系。 2.4.3、 “学生-教师-督导”PDCA互动平台投入运行,促进师生交流,建设质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专业、课程及 结合大学章程的实 相当部分教师和学 施,学校制定了一 生没有确立年度质 批规章制度,但与 量目标和发展目标, 五纵五横质量保证 专业带头人、课程 体系的要求有一定 负责人在专业建设、 差距。 课程建设中主动意 识不强,自我质量 保证作用没有充分 发挥。
02
第二部分
CCIT
指导思想
形成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 系;制定检查、测评、考 核、跟踪调查等制度;实 施监控与整改机制;形成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体系。
优化教学部门年度 绩效考核机制
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
实施、优化教学部门年 度绩效考核机制;加强 督导、监控与考核;实 施了对职能部门、中层 干部及教师个人绩效考 核。
实施专业预警与动态调 整机制、大学生综合素 质训练体系;专业导师 制、中层干部听课、挂 靠教研室、挂靠班级制 度。
依据二级管理实际情况, 把诊改工作与对教学部 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结合起来,把质量主体 意识延伸到人才培养工 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和 全体师生员工,激励各 层面质量保证诊改创新 热情,通过持续目标设 定和绩效考核,从而形 成常态的诊改机制。
4.诊改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健全完善组织架构,科学制定质量 目标和标准,坚持诊改工作与常规工作、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 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的诊改机制,建成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全面支撑、以自我诊断为基础的全要 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学院办学活力和持续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学院各主要层面制 开展了质量监控和
定了发展规划,确 第三方评估,反映
定了目标,但具体 出来的质量问题和
质量目标尚未明确, 各类质量评估报告
尚未形成质量目标 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链、标准链。
和及时改进。
一大批业务应用模 块上线使用,在学 校发展中起到了重 要作用,但由于缺 乏系统规划,各系 统相对独立、关联 性差、数据共享度 不够,存在信息孤 岛。
CCIT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实施情况汇报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实施基础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诊改目标
建设内容
诊改实施
保障措施
实施情况
01
第一部分
CCIT
建设基础
方案依据 质保现状 主要问题
方案制定依据
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 改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
基本原则 诊改目标
2.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 动计划(2015-2018年)》和《江苏省中长期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建立质量目标体系、完善质量标准和质量 制度、提高学生及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宗旨,坚持“问题导 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依托智慧校园和大数据技 术,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和可持续的诊改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不断 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水平。
3.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诊改工作涉及学校工作 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六 个结合:诊改工作与日 常工作,诊改工作与人 才培养工作,诊改工作 与质量评价与监控,诊 改工作与目标管理和绩 效考核,自我诊断与专 家诊作既要发挥各层 面主体内生动力和质量 主体意识,同时充分发 挥学院层面的监督控制 和评价作用。
3 充实和完善了各项质量评价标准,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2 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 细则》、《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手册》等 制度。
1.实施基础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与管理
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过程监控与整改机制
建立平台管理队伍; 制定相关制度; 形成数据分析、反馈、 整改机制。
可控性原则
重心下移原则
持续性原则
质量目标和标准必须符 合各层面实际情况,在 设计各层面质量目标时 必须做到准确、可测、 可达,系统设计学校、 专业、课程、教师、学 生等各层面规划、目标、 标准和制度。
诊改专业、课程、教师 和学生四个重点都在二 级学院,因此诊改工作 核心在二级学院,要充 分发挥二级学院质量主 体意识和诊改工作的主 动性,依托业务应用系 统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 诊改平台进行有效诊改, 结合人才培养状态数据、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 价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 础,实事求是开展诊改。
4.诊改目标
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学院实际,形成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 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质量保证 系统,依据高职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完善学校、 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相对独立 又互为支撑的质量保证体系。
形成诊改工作常态化的机制
结合大学章程的全面实施,通过“废、改、 立”,完善各类管理与运行制度,建立持续的 诊改机制。
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积累
智慧校园上线一批应用系 统,形成智慧校园建设省 级地方标准《高校“智慧 校园”建设共性技术规 范》;与第三方评价机构 合作,从12年开展实施 毕业生跟踪调查,积累一 批数据。
目标标准 有待完善
问题改进 尚未到位
1.实施基础
主要问题 监控评价 手段落后
质量主体 意识欠缺
制度建设 存在差距
建立“三全” 育人环境
通过营造质量文化氛围、诊改常态化机制建 立、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等,全面提升师生 员工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使质量工作融 入到学院的每个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依据质量目标,建立专业、课程、教 师、学生、管理服务等六类标准,并 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各项质量内涵。
《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 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 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江苏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实施方案
1.实施基础
1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08 年成立了质量评价与监控部,全 面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 与实施。
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