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四单元: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整合课例设计及第四单元教学说明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
(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第三、四课时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把握音乐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联系。
第三课时
第三单元相比于其他单元,其共性教学价值在于:有助于 学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 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 爱之情。
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 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咏、想象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 的艺术魅力。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梦” 诗全诗的关键。清人沈德潜评价本诗:“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请梳理李白梦游过程中情感变化。
月夜——剡溪清幽(愉悦) 白昼——山中壮美(豪迈) 黄昏——山路曲折(迷茫) 傍晚——洞外恐怖(惊惧) 夜晚——洞中仙乐(惊叹) 梦醒——回到现实(怅然)
学习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悟作者浪漫飘逸的诗风。 2.重点品读第二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梦游”的意境, 体会情感变化,分析梦境的意义。 3.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赏析诗人的情感。
一、诵读感知
(提示: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维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内容, 读得节奏鲜明。) 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你在诗中都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好奇----急切----兴奋-----悲观------昂扬
断章取义地看待“忧”,诗人既忧虑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又忧虑 不能吸纳人才。与实际刚好相反,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积极的人 生态度。它通过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慷慨激烈的心曲。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执信中学董俊 / 广州市第16中学刘虹一、单元教学目的:第四单元是古代诗歌的学习,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代诗歌。
在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会从诗歌中体验情感,但还停留在粗线条大略感受上,必修三就要学会审美了。
所以,这个单元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个教学目的去组织。
二、单元教学重点及教学措施:欣赏古代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操美,这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此,我们的教学的内容除了古代诗歌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诗歌的内容情感的理解、意象意境的品味、艺术手法的鉴赏和语言风格的分析四个方面。
教学活动主要有朗读、吟诵、意境想象与描摹、分类制表和仿写对联诗歌等。
三、单元教学资料(主要诗歌的内容情感、意象、手法和语言风格):四、单元教学安排:共12课时总起1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发展,格律知识,审美方法;14课2课时,15课1课时,16课2课时,17课2课时,18课19课共3课时。
实践展示1课时,学生创作诗歌或对联交流活动。
五、重点课文教学设计(部分)唐诗五首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设计一、设计背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围绕着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展开。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设计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现代文学作品的选读与分析;3. 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论。
四、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活动1.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选取几部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
2. 文学鉴赏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就所读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和赏析,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受。
3. 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创作,例如写小说、写诗等。
4. 学术性报告:选取一位现代文学作家,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并撰写学术性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活动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度。
4. 学术性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学术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必修3-4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必修3-4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传授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阅读、写作、听说、翻译、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情感体验、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阅读、文献查找、团队合作、学术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本次备课中,我们将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模块授课,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模块:文言文阅读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解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1.《红楼梦》选读:提取本文中的典型语言、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运用到文言文阅读中。
2.《资治通鉴》选读: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运用,理解历史文献的语言风格和史料价值,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第二模块: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本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中的能力,并通过生活实例开展话题议论与文化批判。
1.文化批判: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批判,探讨社会文化趋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2.文学鉴赏:运用批评方法和文学理论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论水平。
第三模块:语言运用本模块主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包括口语、写作和翻译。
1.口语表达:以“社交能力”为话题,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写作实践: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能力。
3.翻译实践:由教师进行模拟和实际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咨询师和引导者,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个别化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采取针对性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3.合作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合作写作和活动示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作业通常为阅读、写作、翻译等类型,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文献查找和资料整理的水平。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全单元共有八首诗词作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创设学习情境,再以若干专题的形式完成单元教学,按照三篇课文的分组设置教学单位,把整个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组织教学,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单元任务说明1.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者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班级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 学习欣赏诗歌中蕴含的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细加品味。
三、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本单元作品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能力。
4.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四、单元核心任务本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五、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六、单元课时任务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安排,可按照诗歌具体的情况,把本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设置教学,以专题比较阅读来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大田县鸿图中学杜超坂一、本单元的导语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本单元的学习的重点是借助群文阅读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在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诗歌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感受其意蕴美和情感美。
要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一)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
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建议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琵琶女或者作者的叙述视角,概括《琵琶行》的故事情节。
2.赏析描写音乐诗句的美,体会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共通之妙。
3.理解并分析自然景物在叙事诗歌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任务——托尔斯泰曾说:“音乐与文学史一对孪生姊妹。
”诗歌与音乐之源更近。
同学们给《琵琶行》拍一部音乐电视,需要有故事剧本、并设计背景音乐和自然环境。
1.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琵琶行》(并序)的故事剧本。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
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十面埋伏》选段,让学生对应本诗相关的诗句。
请为音乐电视寻找素材。
3.音乐电视作品中,应该选取哪些典型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1课时)学习目标:比较三首诗歌在体裁上不同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比较并概括三位伟大诗人不同的主体风格。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古体诗,《登高》属于格律诗,比较三首诗不同诗体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效果。
①古体诗不拘字数、句式,可以让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尽而止;押韵灵活,不讲求严格对仗,可以让作者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适时换韵、换词,不必以文而害意。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虽不押韵对仗,但是灵活之中见李白之随性豪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虽字数不同,但将作者之不卑不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虽无对仗,但亦将白居易的同病相怜之感适时表达了出来。
②近体诗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讲究对仗,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整齐美;字数、句数固定,因此具有凝练浓缩的精致美。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朗朗上口之余,将深秋的季节特征和雄浑壮观的境界表现了出来。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设计——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课标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程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单元聚焦“生命的诗意”,汲取古人智慧,借先贤文论诗论,解读诗词潜藏的伟大人格、生命情调与精神气质。
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文化,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师教学要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二:教材分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单元,以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双线索进行设计,单元选文为魏晋时期、唐朝、宋朝等三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以此为契机,学习中华古诗词,让学生以一种更集中的方式,探究古诗词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蓬勃的生命力,聚焦生命的诗意,取法千载经典,汲取古人智慧,感悟其静穆冲和的伟大力量;在浮躁的社会里烛照自己的内心,品读诗词的趣味,享受生命的丰盈。
发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欲高涨,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差异性,所以应该在古诗词单元学习中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尽情表现他们的个性魅力。
通过古诗词的充分学习,让学生接触来自各个时代的声音,聆听我们中华历史上大师们的人生智慧,激发个性创作的灵感。
三: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味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审美鉴赏与创造: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参加微信公众号活动,并进行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设计说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 “学习提示” “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笔者突破古诗词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模式,整体梳理单元诗词,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感诗情(1课时)、品读语言作赏析(2课时)、论诗知人见风格(2课时)、鉴诗赏词有方法(2课时)、独抒己见写评论(2课时)。
这一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体悟诗人的风格;归纳诗词鉴赏规律,提升诗词鉴赏能力;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撰写评论。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体味情感,领悟思想,感受诗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提高朗诵水平。
2.从语言角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赏析诗词的精妙语言,尝试诗词的改写。
3.通过对题目、内容以及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概括诗人的创作风格。
3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6特别关注4.从单篇入手,制作表格,归纳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5.深入思考“诗词中的人生”,结合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学习评价】1.诗词朗诵:①情感饱满,配以适当神态,能引起共鸣;②注明每一首作品在朗诵时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变化;③能用朗诵表现出诗词的情感差异。
2.语言品味:①比较不同版本语言表达的差异;②对诗词的字词能作准确分析;③将词改为七言律诗。
3.风格比较:①拟出的标题能与诗歌的内容一致,并能从题目入手对风格作一定区分;②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③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诗人的风格特征。
高一年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目标确立的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标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诗词,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另外,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业质量上达到如下要求: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的审美品位的意愿。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感受和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
了解其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积极参与相关的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内容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我将八首经典诗词作品进行资源整合,以写文学短评为核心任务,设计通过四个学习任务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任务一是逢诗意。
主要方式是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品味诗歌的语言韵律美,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感受诗人生命的诗意。
任务二是品诗意。
这一任务主要是体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为后面写文学短评做好相关的知识积累。
任务三是诵诗意。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品诗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进行朗诵,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同时要做到入情入境。
任务四是评诗意。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既有乡村田园的闲适,也有征战沙场的渴望;既有光怪陆离的仙境,也有悲凉苦楚的人间。
要求同学们从本单元选择一首最有感触的诗或词,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本单元学习以活动实践、自主学习为主线,围绕“品百味人。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通过丰富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以及对文学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使其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在文本解读、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认识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浓等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三单元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包括诗词的韵律、散文的结构、小说的情节等。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3)掌握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对文学史的了解。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评价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3)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小测、期中期末考试等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单元新课堂整合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单元新课堂整合活动设计一、活动课标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而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单元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同时要通过诵读、写作等方法感受诗歌意境之美、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整个单元精选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本单元学习任务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从诵读、鉴赏、写作表达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三、活动背景分析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诗词较少,诗歌知识仅仅源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基本没有课外积累,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诗歌意象为何物,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从分析意象入手来鉴赏诗歌。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多,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这也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事实证明,学生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才能培养其较好的语文素养。
四、活动目标:1. 找到诗歌意象并学习鉴赏意象的方法。
2. 借助鉴赏意象的方法,学写意象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三个学习活动设计的侧重点: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 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 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 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 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
何种方式来更好地朗诵这首诗歌,使用这种方式技巧的原因。 2.学生评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读法,探究不同读法的优劣。活动中,渗透古体诗、五言
、七言诗的基本读法,涉及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的探讨。以《短歌行》《梦游 天姥》《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任一首为例,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 ,指导诵读的语气、语调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更准确地以音传情。 3. 观看名家诵读视频,结合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再次诵读,说明本次诵读的变化点及 依据;观察名家朗诵时的体态语,学习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表达感情的方式。 4.朗诵展示;师生点评。
单元设计:
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 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 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 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三课时 感志士出世之慨,悟隐士超脱之情
教学目标: 1.比较鉴赏四首诗歌中面对人生困境反映出来的不同求解方式。 2.学写文学短评,阐述自己对诗人此种解脱方式的态度。 教学环节:
重点赏读《短歌行》《梦游天姆吟留别》《归园田居》《念奴娇赤壁怀古》四首。 1.诵读四首诗,找出每一首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分析四首诗面对社会黑暗或个人不得志
丰富阅读滋养
放牛吃草教学法
牧童的责任是帮牛找草,老师的责任是帮娃找书。 牛先把草放在肚子里,娃先把书放在脑子里,这叫把握时机。 牛吃最优质的草,娃读最喜欢的书,这叫把握内容。 让牛自己吃草,不要问它草的味道;让娃自己读书,不要问它书的味道,这是把握 教法。 白天多吃好草,晚上就有的反刍;小时多读好书,长大就有的运用,这叫快乐。 每吃一根草,都问牛消化了没,牛很痛苦;每读一句,都问娃读懂了没,娃很痛苦 。牛宁肯饿死也不再吃草,娃发誓下辈子不再读书。 不要干涉牛吃草,它自己会吃,草的味道它自己知道;不要干涉娃读书,它自己会 读,书的味道他自己知道。 牧童要将牛牵到百草丰茂的草地,老师要将娃引向受用无穷的书海。 靠手里拿的两根草,能喂饱牛吗?单靠自己那半吊子,能教好孩子吗? 让牛自己吃草吧,让娃自己读书吧。 它比你会吃,他比你会读。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以第三和第四单元为例
主题指向与语文素养
第三单元
课文编排: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田梦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 赤壁怀
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主题指向:生命的诗意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语文素养: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话,学会 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 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 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四课时 诗人风格评赏(诗与人)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唐诗三首,感受不同体裁唐诗的独特性,了解三种诗体的基本特征。 2.探究三首诗歌所选诗体形式与诗人风格特征、诗歌题材的契合度。 教学环节:
三首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1.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加以拓展,引领学生了解李白瑰丽绚烂豪放俊逸的诗仙
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
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 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本单元可以集中学习,可以穿插在学期内进行;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整合三 项学习活动,结合本地资源作适当的调整。
3.选择好几个阅读文本。 选择一篇好的访谈类文章,从具体的文章入手,了解特点和重点,避免枯燥学习。 选择一篇好的调查报告,从报告入手,学习注意事项和调查重点以及如何分析等。 选择一篇好的家乡建设文章,从文章入手,看看这样的文章如何写作。 如访谈类文章:访谈冯骥才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冯骥才谈过年《 人民日报》(2007.2.9);《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等等。
第三单元 教学建议
1.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 2.用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完整性和整体性;
打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教学是根据任务来设“课”; 群文教学和单篇教学要并存,比如单元的长篇古体诗宜进行单篇教学; 群文教学也要区分精读和略读,不可机械处理。 3.单元学习任务必须置前,这是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 4.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二课时 多样愁情中的独特生命表达
教学目标: 1. 体会并分析八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愁情,评价不同愁情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情
怀,探讨愁情原因。 2. 梳理诗歌中抒发愁情所借助的方式(或手法、手段),理解典型意象、用典在抒情
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1.速读诗歌,分享八首诗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诗句,发现共性情感——愁,学生分析八首
风采,探究这一风格在诗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古体诗这一形式对情感表达的辅助作用。 2.以古今七律之首的《登高》为例,加以拓展,从格律、意象、情感等角度引领学生了
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探究此诗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原因以及杜甫被称为“ 诗圣”的原因。 3.以《琵琶行》为例,抓住诗歌中口语化的描述和精细的音乐描写的结合,引领学生了 解白居易诗歌直白、浅易,贴近民生的特点。 还可以是:三首唐诗之比较;三大诗人之落魄
诗歌中具体的愁的表现,梳理几类不同类型的愁情。 2.分小组研究不同的愁情,分析愁情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诗人的情怀,探究这种情怀产生
的原因,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3.分析诗歌借以传递愁情的方式。允许学生多角度的去分析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句简
单处理,重点分析借意象来抒情和利用典故抒情,重点研究本单元两大高频意象—— 酒与月,《短歌行》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五课时 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人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语言等的分析,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2.探究豪放背后隐含的诗人的独特的生命壮怀,婉约背后渗透的诗人生命的多情。 教学环节:
重点鉴赏宋词三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所选三首词是宋词的典型代表,它们分属豪放和婉约两派,感受三位词人的代表作品 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情感。 1.朗读以及指导。足够的时间保障。 2.鉴赏同为豪放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的不同之处与共性特点,补充
响。 3.鉴赏区别实景、虚景、乐景、伤景、自然之景、景中之人,替换意象修饰语,感受表
达效果不同,分析四首诗不同的情景关系。 4.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描绘几幅画面,感受景与情的统一。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七课时 短评写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比较和鉴赏能力。 2.培养理解或者鉴赏性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单元目标
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 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 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 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 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六课时 一切景语皆情语——缘景明情
教学目标: 1.鉴赏四首诗歌中不同景物的特征,感受其意境的不同。 2.分析情感表达与景物特征的关系,感受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特点。 教学环节:
重点鉴赏《归园田居》《登高》《赤壁怀古》《声声慢》四首诗。 1.诵读几首诗词,体会不同景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梳理四首诗歌所选意象,概括四首诗景物的特点,所选意象不同对意境表现的不同影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例设计
第八课时 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教学目标: 1.古代诗歌的积累和梳理,课堂背诵活动展示。 2.感悟古代诗词的魅力。 教学环节:
背诵范围:本单元的所有诗词(包括课后不要求背诵的) 活动说明:学习完本单元,提前一周布置;可以利用早自习布置背诵。 1.课堂上先给学生时间,再熟悉——预热。 2.分组;学生抽签。抽到哪一首背诵哪一首。 3.教师抽查,集体背诵某几段。 4.书面默写一首;同位之间互相批阅。 5.教师点评本届课堂表现。
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2.了解古代诗词的特征,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