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14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原因
3.溶液的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当P 液 = P 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当P外=P标时的液体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2024/9/30
15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数值
p溶液= p*-⊿p = 2.338kPa - 0.021kPa = 2.317kPa
溶液的通性 — 凝固点下降
2.液体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某物质的液相蒸汽压与固相蒸汽压相等时 的温度。用Tf表示 或在一定外压下,物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温 度。
如 :H2O(l) 273K,101.3kPa H2O(s)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束缚一部分高能水分子
P↓
占据了一部分水的表面
2024/9/30
8
溶液的通性 — 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溶剂的 摩尔分数(xA )。
p
p* A
xA
xA
nA nA nB
1.蒸气压下降 2.凝固点降低 3.沸点升高 4.渗透压力
p
p* A
xB
ΔTf=kf • bB
ΔTb =kb• bB
= CBRT
的数值与溶液中质点 的个数成正比
2024/9/30
23
第 4 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电解质溶液 4.2 酸碱理论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溶液和胶体
专题十:溶液和胶体
【考点】1.分散系的分类
2.胶体的特性 3.Fe(OH)3 胶体的制备 4.胶体净水原理 5.有关溶液的计算
知识点梳理:
1.关于溶液的计算;计算溶液浓度或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x: x 溶解度 = 。 溶剂变化的质量 100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x: =
A.M=
1000 % n B. %= n 1000
C.n=
1000 M
D.S=
nM 1000 nM
10.pH=13 的强碱溶液与 pH=2 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 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 体积比是 ( ). A.11∶1 B.9∶1 C.1∶11 D.1∶9. 11.25℃时,将 pH=x 的 H2SO4 溶液与 pH=y 的 NaOH 溶液按体积比 1:100 混合,反应后所 得溶液 pH=7。若 x= y/3,则 x 值为 ( ) A.2 B.3 C.4 D.5 12. 室温下 0.l mol· L-1 NaOH 溶液滴定 a mL 某浓度的 HCl 溶液,达到终点时消耗 NaOH 溶 - 液 b mL,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c(H+) / mol· L 1是 ( ) - A./(a+b) B.0.1b/(a+b) C.1×107 D.1×10 7 13.有一 pH = 12 的 NaOH 溶液 100 mL ,欲使它的 pH 降为 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 (2)如果加入 pH = 10 的 NaOH 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 (3)如果加入 0.008 mol/L HCl 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 14. 20℃时,饱和 KCl 溶液的密度为 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 4.0 mol·L-1,则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 KCl 溶液的浓度大于 4.0 mol·L-1 B.此溶液中 KCl 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 1.174 g·cm-3 的 KCl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 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 1.174 g·cm-3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胶体和溶液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
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胶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
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高考化学 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解析
基本概念三――溶液和胶体 5. 溶液和胶体[考点扫描]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2.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 溶解度与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 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知识指津]1.三种分散系的区别2.溶液[范例点击]例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一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解析: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以此用渗析法分离胶体与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过程中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灼烧后转化为氧化铁;而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先凝聚成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后也转化为氧化铁。
故选C。
答案:C例2.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
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解析:A中40℃时食盐的溶解度曲线的点所示的是大于35g/100g水;0℃时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40℃时,制成的仅是不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
降温至0℃时,仍未超过35.7g,不能析出晶体。
B中20℃硝酸钾的溶解度查曲线可知是31.6g,其质量分数必然小于此值。
所以B选项不正确。
C中析出的应为CuSO4·5H2O,得不到无水硫酸铜。
所以此题选D。
答案:D例3.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 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2020届高三化学100分突破专题训练:第7课时《溶液和胶体》高中化学
2020届高三化学100分突破专题训练:第7课时《溶液和胶体》高中化学考测点导航i•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2 •了解溶液的组成,溶液形成过程,溶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明白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明白得溶解度的概念,明白得温度对溶解度的阻碍及溶解度曲线。
4 .把握溶解度与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 •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 •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和物、潮解、风化的概念。
典型题点击1 • (2002全国理综)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假设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氯化钠和6.5 g水,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 30%B 豪器X100%- - 100 6.526.5 3.5C •26.5%100 6.5 3.5 X100%〔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的明白得,能检测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解题的关键是要判定所得溶液是否饱和,假设为饱和,而温度一定,那么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假设为不饱和,那么溶液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2 • 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 cm-3,假设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 •等于15%B •大于15%C •小于15%D •无法估算〔此题考查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对稀释公式的明白得。
解题时应注意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关系〕3 •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mL ,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3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 ;〔3〕用3、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c为______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 溶液胶体分散系(教师)
第3讲溶液、胶体、分散系【必备知识梳理】一、胶体的特征及性质1、常见分散质(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2)常见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物理方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搅拌(如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如向20ml 沸蒸馏水中加入1~2毫升的FeCl 3溶液,搅拌,继续煮沸,可以水解得到Fe(OH)3胶体:Fe 3++3H 2O=Fe(OH)3+3H +(3)复分解法:向10毫升的0.01mol/L 的KI 溶液中,滴入8~10滴0.01mol/L 的AgNO 3溶液,振荡,可得AgI 胶体:Ag ++I -=AgI (胶体)在一只大试管里加入5~10毫升的1mol/L 的HCl ,加入1ml 水玻璃(Na 2SiO 3溶液),可得硅酸(H 4SiO 4)胶体:SiO 32—+2H ++2H 2O=H 4SiO 4(胶体)(4)胶体的精制:把混有分子或离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里,并把整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面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渗析可以精制胶体,但胶体仍为混合物。
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平行强光通过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的结果。
(2)布朗运动——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不断地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阳两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电泳的原因:胶粒带有电荷(胶粒的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能选择性的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但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胶粒微粒带电规律: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 2SiO 3、As 2S 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
2020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和胶体(985)
4、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性质 (或操作)
定义
光束通过胶体时,形
丁达尔现象 成光亮的“通路”的
现象
电泳现象 在 外 加 电 场 的 作 用
解释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使 光波发生散射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
应用 区别溶液和胶体
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
聚沉 渗析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 剂里向电极(阴极或 阳极)做定向移动的 现象 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 电荷,使胶体粒子聚 集长大,形成颗粒较 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 析出的过程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 9 种组合: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硫酸铜溶液、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现将三种分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 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要点二、胶体及其性质 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 胶体、淀粉溶胶、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有色玻璃、牛奶、豆浆、 粥、江河之水、血液等。
(2)H2SiO3 胶体的制备: Na2SiO3+2HCl=H2SiO3 (胶体)+2NaCl
2020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和胶体(一本)
高考总复习溶液和胶体【考纲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考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硫酸铜溶液、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现将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列于下表中。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无有无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牛奶泥水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 ;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
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考点二:胶体及其性质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溶液和胶体知识专题总结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溶液和胶体知识专题总结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
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
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4.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胶体及其性质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
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
例如:在电泳实验中,Fe(OH)3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红褐色;而As2S3 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
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
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
如:制皂工业生产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
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
2021年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
2021年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考纲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要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硫酸铜溶液、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现将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列于下表中。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 nm 1 nm~100 nm >100 nm分散质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无有无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牛奶泥水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溶液和胶体专题解析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溶液和胶体专题解析1.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9m B.胶体微粒的直径界于10-9~10-7m之间 C.胶体微粒不可以通过滤纸 D.溶液中微粒带电,胶体微粒不带电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是A.胶体微粒带电 B.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分散质直径在10-9~10-7m之间3.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5.用200mL0.01mol/L的KI溶液与150mL0.01mol/L的AgNO3溶液相互作用制得AgI 溶胶,经渗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胶中不再含有任何离子 B.溶胶中仍含有K+离子C.溶胶中仍含有NO3-离子 D.溶胶带有正电荷6.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并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加碘水变蓝 B.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C.加碘水不变蓝 D.加氯水变蓝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加热胆矾成白色硫酸铜粉末 B.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C.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金刚石 D.碘与淀粉溶液作用呈现蓝色8.能用渗析分离方法提纯的物质组是A.硝酸银与碘化钾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的混合物 B.淀粉与碘化钾的混合溶液C.蛋白质与葡萄糖的混合溶液 D.盐卤和明矾的混合溶液9.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A.羧酸与醇生成的酯就是油脂 B.液态油催化加氢后可以生成固态脂肪C.天然油脂都是单甘油酯 D.植物油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10.下列反应属于皂化反应的是A.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溶液共热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B.软脂酸甘油酯与硫酸混合共热 D.油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1.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A.加水振荡,观察是否有分层现象B.加溴水振荡,观察溴水是否褪色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有无红色沉淀产生D.加入NaOH溶液并煮沸,观察有机物是否溶解12.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发现有红色的沉淀产生,说明该尿液中含有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4.某有机物分子组成为CnHxOy,完全燃烧成CO2和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耗O2量是该有机物燃烧量的n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一定是糖类 B.n、x、y的关系为n=y=x/2C.该有机物只能是葡萄糖和果糖 D.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0n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B.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1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2022新高考化学高频考点10分散系、溶液和胶体
高频考点10分散系——溶液和胶体1.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
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 000~2 000 nm左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3.碘水和Fe(OH)3胶体的颜色极为相似。
下述方法中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有()①布朗运动②丁达尔效应③加热法④电泳实验法⑤加电解质法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Fe(OH)3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C.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作布朗运动D.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5.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6.下列关于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B.氢氧化铝胶体与氯化铝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后者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C.纳米级的氧化铁与水组成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考纲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要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2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现将三种分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牛奶泥水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要点二、胶体及其性质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胶、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有色玻璃、牛奶、豆浆、粥、江河之水、血液等。
2、胶体的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
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
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H2SiO3胶体的制备:Na2SiO3+2HCl=H2SiO3 (胶体)+2NaCl(3)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胶体的分离。
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
性质(或操作)定义解释应用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使光波发生散射区别溶液和胶体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有些胶体粒子为中性分子,如淀粉溶液,无电泳现象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等常用高压电对气体作用,除去烟尘;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制豆腐;明矾净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1)胶体粒子带电规律不同胶体粒子吸附不同电荷,所带电性也有所不同。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①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 ②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 2SiO 3、As 2S 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③淀粉胶粒不带电。
(2)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①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加入的电解质在分散剂中电离,产生与胶体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斥力,从而凝聚成大的颗粒而沉淀。
如江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就是江河水中的胶体粒子遇到海水,胶体粒子所带电荷被海水中的电解质中和而聚沉下来,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②加入与原胶体粒子带有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原因和①相同。
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如果混用容易沉淀变质;方法①和②都是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而使胶体粒子转变为悬浮粒子而发生聚沉,这在实际中也得到应用,如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用明矾净水等。
有时候则需要避免胶体发生聚沉,如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混用容易形成沉淀,所以墨水不能混用。
③加热加热可以加快胶体粒子的运动速率,增大胶体粒子的碰撞机会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④久置在放置过程中,胶体粒子由于相互碰撞而逐渐凝聚。
如果聚沉后的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就是凝胶。
要点三、关于溶液的几个重要概念 1.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1)质量分数: (2)物质的量浓度:()Bn c B V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溶解度概念(1)固体溶解度(S )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100克溶剂中溶解某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单位:克(g )(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1体积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
例如:0℃、1大气压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
气体的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
(0℃时,NH 3的溶解度是1176;20℃时为702) 3.溶解度曲线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外因)。
(1)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还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氨水受热逸出氨气);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随着压强的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如打开汽水瓶盖即冒气泡。
) (3)溶解度(S )、质量分数(w)、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关系: (4)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必为饱和溶液):()(100)()S m S m =+溶质溶液 ()100()S m m =溶质溶剂【典型例题】类型一: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例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碘酒B .食盐水C .牛奶D .淀粉溶液【思路点拨】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进行分类。
【答案】CD【解析】牛奶、淀粉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 之间,属于胶体;碘酒、食盐水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属于溶液。
【总结升华】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 之间,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
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要抓住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区分。
举一反三:【变式1】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丁达尔效应B .可以通过滤纸C .布朗运动D .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
【答案】D【变式2】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 ,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
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nm ~100nm ;纳米粒子【变式3】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悬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答案】AD【解析】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分散质,A正确;有些物质(如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不同温度下则不一定,如Ca(OH)2溶液中溶质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指明温度,浓度大小不定,C错误;D正确。
类型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例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A.是溶液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能透过滤纸D.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思路点拨】从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角度分析。
【答案】B【解析】纳米材料粒子的大小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因此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并且具有介稳性。
【总结升华】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比较不容易析出沉淀。
举一反三:【变式1】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答案】C【解析】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故可长时间保存。
【变式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该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
①不是电解质溶液,④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选B。
【变式3】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析出固体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D .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答案】C【解析】本题取材于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体的血液为血红蛋白胶体,血液透析即为胶体的渗析;牛油与NaOH 溶液共煮发生皂化反应,加入食盐便发生聚沉;C 项是两种离子的双水解反应;D 项运用的是胶体的电泳。
类型三: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例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思路点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溶解度等于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