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小蝌蚪的成长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成长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2. 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比较、排序、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直尺、计时器、天平、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蝌蚪的长度、重量、时间等,并记录数据。

4. 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讨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排序、计算等。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成长2. 内容: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记录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绘制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学习目标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需要退位的减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需要连续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青蛙”这个涉及自然常识且小朋友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减法问题。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连续退位是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多位数减法中的难点。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竖式,教科书还呈现了结合口算和通过数线、计数器演示,启发学生用多种直观的方法体会连续退位的计算道理。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思路与上一个问题相同。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针对退位减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关注计算中的关键点,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试一试·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主要探索整百数减几十几的减法。

类似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时出现过,结合前一课时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难度会有所降低。

教科书呈现了口算、拨计数器演示和竖式三种方法,其中计数器演示只给出了关键步骤。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和同伴说一说。

学习把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这是教科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又一种化难为易的尝试。

在计算“300-76”时,首先用被减数300减去1,然后用299减去76,最后在得数再加上1即可。

这样做的优点是把连续退位的减法转变成不退位减法,从而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以及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大小、形状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发现。

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其变化亲爱的学生们,你们是否曾经观察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小蝌蚪的奇妙成长之旅,并了解它们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这不仅是一次生物学上的探索,也是我们数学学习的有趣旅程。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卵、蝌蚪、变态期和青蛙四个阶段。

小蝌蚪从卵中孵化出来,这时候它们非常微小,需要依赖水中的浮游生物来获取营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长出后腿,进入变态期,最后变成青蛙,开始陆地生活。

在成长过程中,小蝌蚪的形态和习性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卵孵化出来的初期,小蝌蚪的身体非常微小,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变大,尾巴也会变长。

它们的习性也会发生改变,从水中的浮游生物转变为捕食者,学会捕食水中的昆虫和其他小型生物。

这些变化都与我们的数学学习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生长、发展和变化的知识。

在探索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其变化时,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蝌蚪的身体长度和尾巴长度来练习长度的测量;通过记录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学习记录数据的技巧;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小蝌蚪的变化,学习比较和观察的技能。

这些数学技能在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应用。

2. 学习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在小蝌a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生理特征上,也体现在数量上。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数量变化。

学生们需要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周期及其关键阶段(如卵、蝌蚪、幼蛙等阶段)。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小蝌蚪的成长》这节课中,一起探索了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学习了如何用条形图来表示数据。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生动有趣的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观察、记录,并尝试用图表来展示数据。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小蝌蚪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内容(20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记录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引导学生用条形图表示小蝌蚪数量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图表的构成和使用。
-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小蝌蚪数量变化的规律。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个体差异带来的困难。
,以下为《小蝌蚪的成长》的详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蝌蚪的成长》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数据与信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图片和数据,了解小蝌蚪从孵化到变成青蛙的过程;学习使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例如用条形图表示小蝌蚪数量的变化;培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思维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探索《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够:1.理解并描述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培养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2.利用图表整理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提高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沟通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会用数学方法记录成长数据。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小蝌蚪成长过程。

(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小蝌蚪成长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

3.各小组分享记录的数据,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统计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统计方法,教师点评并指导。

4.教师出示小蝌蚪成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小动物成长过程,用数学方法记录并分析。

2.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成长的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小蝌蚪成长的不同阶段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教师边展示成长记录表边解释:“我们如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呢?我们可以记录它的身体长度、体重和生长天数。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蝌蚪的成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比较大小、加减法等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数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在团队合作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关爱动物,懂得成长过程中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的运用,加减法运算的熟练掌握。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和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蝌蚪成长故事的课件,长度单位卡片,实物道具。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涉及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

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些长度单位。

3.操练(15分钟)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大小。

如:用卡片表示小蝌蚪的生长长度,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排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道具,如小蝌蚪的图片,用彩笔在作业本上表示小蝌蚪的成长长度。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北师大版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北师大版
3.出示P53题目:
526 482
-41-178
116 314
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三、扩展新知
完成P54页“试一试”
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300-76=224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课件导入。
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出示课本挂图
西池塘
东池塘原有蝌蚪/只来自514412变成青蛙/只
126
89
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答: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412-80=332、332-9=323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以514-126=388
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四、巩固提高
完成P54~55页“练一练”1~8题。
五、总结课堂
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内容:
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我根据“小蝌蚪的成长”这一课题,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小蝌蚪的成长”。

主要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2.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学表格。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外观变化。

2. 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3. 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例如,孵化后的第一天,小蝌蚪有10只;第二天,它们的数量增加到20只,等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1. 孵化:10只2. 第一天的变化:20只3. 第二天的变化:30只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答案:1. 小蝌蚪在孵化后的第一天有10只,第二天增加到20只,第三天增加到30只,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蝌蚪的成长,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教学内容包括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生命成长的规律、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的理解。

2. 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分享观察和记录的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提升:教师通过PPT总结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变成小青蛙。

2. 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有序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思考和总结生命成长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他生物的成长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蝌蚪的成长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4.教学时数:45分钟5.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6.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包括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学生可能对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不熟悉,难以理解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学生可能对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学生可能缺乏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难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5.6小蝌蚪的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我会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有关小动物的知识,例如小鱼、小虾等,以便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包括它们从卵孵化成小蝌蚪,再到变成青蛙的过程。

我会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小蝌蚪成长的问题,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思考和解决。

例如,如果有5只小蝌蚪,每只小蝌蚪每天长大一点点,那么5天后,它们会变成多大的青蛙?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思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的引入:我选择小蝌蚪的成长作为教学主题,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引入实践情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的介绍:我会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为后续的数学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3. 数学问题的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有关小蝌蚪成长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

这些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蝌蚪的成长》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现象,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的学习之路保驾护航。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一次的活动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讨论的针对性。
举例: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如何从描述性的问题中提取出数学信息,如“小蝌蚪每天成长1厘米,5天后长了多少厘米”。
(4)运算顺序和检查:在解决加减法问题时,学生容易忽略运算顺序,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教授学生检查的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
举例:在计算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先计算每天的成长,再进行累加,最后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量的变化,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数量的变化。

2. 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量变化与100以内加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计数器。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量的变化。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3)教师讲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数量变化与100以内加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计数器计算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数量的变化。

2. 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生物成长过程,记录数量的变化,并尝试用100以内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蝌蚪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

2.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蝌蚪数量的变化、成长时间的计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1. 《5小蝌蚪的成长》2. 主体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六、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乘除法的运用。

2. 选做题:观察生活中的小蝌蚪,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蝌蚪数量统计、排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关爱小动物、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小蝌蚪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每个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数学日记,内容可以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感悟等,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作业完成后,家长要进行检查,确保孩子独立完成。
3.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查看评语,及时改正错误,巩固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序,并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
a.教师提问:“小蝌蚪是按照什么顺序长大的呢?你们能根据它们的大小进行比较和排序吗?”
b.学生尝试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张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0-10各数的认识,理解数序,会读写0-10各数。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教学内容:P53~54《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中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

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出示课本挂图)西池塘东池塘原有蝌蚪/只514 412变成青蛙/只126 89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412-80=332、332-9=323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以514-126=388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3.出示p53题目:526 482-41 - 178116 314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三、扩展新知。

完成p54页“练一练”第2题。

共同解决“还剩多少页没看?”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215-78=137四、巩固提高。

完成p55页“练一练”3~8题。

五、总结课堂。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名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名校教案

第五节小蝌蚪的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计数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你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由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原因,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的小蝌蚪能变成青蛙。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关注小蝌蚪的成长,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的成长)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利国村村头有东、西两个池塘,池塘里有好多好多的小蝌蚪。

看,它们来了,它们在水里游的多么快活呀。

(出示课本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一说)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问题1:东池塘里有多少只小蝌蚪没有变成青蛙?问题2:西池塘里有多少只小蝌蚪没有变成青蛙?2.解决问题。

师:要求东池塘里有多少只小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应该怎样列式呢?(412-89)青蛙妈妈很着急,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只小蝌蚪没有交成青蛙,你帮助她算一算是多少只吗?(1)学生独立做一做,有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方法一:把89分成80和9,先算的412减80得332,再用332减9得323。

412-80=332(只) 332-9=323(只)方法二:用竖式计算,计算时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减9得3,写在差的个位上;十位上的1退走后变成0,0减8不够减,要从百位上退1当百,1个百减8个十得2个十,写在差的十位上;百位上还剩3,所以412-89=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的成长。

(教材第53~55页)
1.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是每只蝌蚪都可以顺利地变成青蛙,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的蝌蚪才会变成青蛙。

大家请看下面的调查,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我知道了在西池塘有514只蝌蚪,只有126只变成了青蛙。

生2:我知道了在东池塘有412只蝌蚪,只有89只变成了青蛙。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收集到的信息也不少,而且说得很有条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师: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1:东池塘原来有412只蝌蚪,有89只变成了青蛙,求没有变成青蛙的蝌蚪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412-89。

算的时候可以用画图法,先用412减去80得332,再减去9,最后还剩323。

生2:也可以借助计数器算,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12,然后从个位上减去9,不够减,从十位借1,这样十位上现在成了0;个位上的数相减得3,还有3个珠子;十位上0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这样百位上还剩3个珠子;十位上就是10减8得2。

所以结果是323。

生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后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指定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

师:百位上为什么不是4?
生:因为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借走了1,这样4-1=3。

师:你能算出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吗?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和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重点说清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个位上4减6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这样14-6=8;十位上的1被借走后是0,0减2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当10,这样10-2=8;百位上的5被借走1还剩4,再减1等于3,所以是388。

)
师:看一看,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儿?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出示课件:教材第53页最下面一题)
生1:第一道题错在没有把相同数位对齐,应该是先把个位上的6和1、十位上的2和4对齐后再减,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85。

生2:第二道题错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忘记减去个位借走的1了,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304。

师:说得很好!你会解答这样的问题吗?(出示课件:教材第54页“试一试”题一)
生:300个气球已经吹好了76个,求没有吹好的气球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00-76。

师:你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并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300-76,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到黑板上来板书。

(请不同的学生板演竖式计算,重点让计算正确的学生说清计算过程。

)
(结合学生板演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并检查竖式计算的对错情况,错的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的要给予表扬。

)
强调:当个位不够减,而十位上是0时,我们应继续向前一位(百位)借1;在计算十位时,不能忘记向百位借来的10已经被个位借走了1,所以还剩9,应该用9去减。

师: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出示课件:教材第54页“试一试”题二)生:笑笑是先把300看成299+1,这样再从299里面减去76就够减了,不用借位,得到223,最后再加上之前的1,所以就是224。

师:说得很好!想一想,计算竖式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既可以及时地巩固新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给学生优化算法自我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323(只)
··
412
- 89
323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相同数位对齐,
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14-876=602-189=900-678=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

]
B类
妈妈要买一件478元的衣服,付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8413222竖式略
B类:
500-478=22(元)
教材习题
第54、第55页“练一练”
1. 467354画一画略
2. 215-78=137(页)
3. 8965193671竖式略
4. 0~300:600-476630-345305-206
301~600:804-379700-224
601~900:946-128
5. 369
6. 200-178=22(元)
7. 425-297=128800-425=375800-297=503
8. (1)剧场的座位够了。

(2)203+278=481(名)
(3)够500-4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