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区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小流域观测试验研究_陈仁升

合集下载

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产汇流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产汇流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HU A Y a , WA N G Z h i — r o n g , H A N Z h i - j i e , L I J i e , L I U S h a n — s h a n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i r n g ,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4 , C h d i e n t a n d r a i n f a l l k i n e t i c e n e r g y,ma k i n g a s e r i e s o f r a i n f a l l r u n o f e x p e i r me n t s i n f o u r k i n d s o f t y p i c a l u r b a n
u n d e r l y i n g s u f r a c e s i n c l u d i n g c o n c r e t e ,r o a d b i r c k,w a t e r p e r me a b l e b r i c k a n d l a wn .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s t h a t t h e un r o f h y d r o g r a p h b a s e d o n t h e o u t l e t s e c t i o n i n t h e f o u r k i n d s o f u n d e r l y i n g s u fa r c e s i s c o mp o s e d o f t h r e e s t a g e s :s i n k l f o w,s t a b l e f l o w a n d r e c e s s i o n l f o w. R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i s 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o f t h e r u n o f h y d r o g r a p h,t h e h i g h e r t h e 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i s , t h e

不同下垫面温度和湿度湍流谱特征研究

不同下垫面温度和湿度湍流谱特征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随着大气探测手段和计 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大气湍流特征的分析越 来越深入 ,大量试验观测使我们对平坦均一下垫面 的湍流结构有了系统的了解[1 ,2] 。对复杂地形下的 湍流结构 ,近年来也作了一定的试验研究 ,得到了许 多有益的结论 。对于湍流温度能谱特征 , 一般认
为[125] :稳定层结下的温度谱与 u 谱的形状和特征相 似 ,其峰值频率 f mθ在 f mu 与 f mv 之间 ,水平速度脉动可 以有效地引起温度脉动 ;不稳定层结下 ,在无因次频 率 f > 013 和稳定层结下 f > 018~110 的区间 ,高频 段满足 - 2Π3 幂次律 ,服从 Monin2Obkuhov 尺度分析 ; 不稳定层结下的中频谱段有一平缓区域 ,包含有较
( w′θ′) 43 ( w′θ′) 75
=
(σθ3 zm ) 43 (σθ3 zm ) 75
1Π2

(2)
利用公式 (2) 和两高度温度脉动方差测量 ,通过
一个高度的感热通量计算另一个高度的感热通量 。
依此 ,利用 75 m 高度的感热通量 、温度脉动方差和
43 m 高度的温度脉动方差计算值的对比关系 ,两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775013) ,科技部公益专项 (2008416018)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 (20060001025) 和国家“863”计划 (2006AA06A306) 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 2007205230 ; 修回日期 : 2008202219
391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 2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 北京 100871 ; 通讯作者 ,E2mail : hsdq @pku. edu. cn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孙继敏【摘要】If we think that the theory of“Continental Drift and Plate Tectonics”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geologic innov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then,the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science is now undertaking a new reform,changing from a past sole science to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lobal Change”and the “Earth System Science Theory”.Moreover,such kind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not only involve geologic fields,but also integration with atmosphericscience,oceanography,and biolo-gy,leading the “Earth System Science Theory”to a new stage .Actually,many significant geologic or climatic events on earth,especially the Cenozoic tectonic uplif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closely link to the interactions amonglithosphere,hydrosphere,atmosphere,and biosphere.If we still take a conserva-tive view to cope with the tectonic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s,it will be difficult to have new developmentin geology science.%如果说“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是20世纪地质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创新的话,那么,进入到21世纪,国际地质学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即由过去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多学科交叉的“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而且这样的融合并不仅仅局限于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而是包括了与大气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更加发展壮大了“地球系统科学”。

黄河源区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黄河源区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黄河源区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韩璐;魏加华;侯铭垒;侯胜玲【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学报》【年(卷),期】2024(43)6【摘要】量化评估下垫面变化对水平衡要素的影响,对揭示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归因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建立了考虑土地覆被变化(LUCC)和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的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模拟了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考虑下垫面动态变化的VIC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源区水文过程,相对误差降低8.8%~12.9%。

2001—2018年LAI和LUCC综合作用导致植物蒸腾量年均增加约15%,玛曲和唐乃亥断面径流分别减少约9.19%和7.17%。

LAI对径流影响较LUCC大,LAI对玛曲和唐乃亥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贡献分别为-4.80%和4.48%,而LUCC的贡献为0.16%和-3.15%。

研究解释了下垫面变化是源区降水增加条件下径流变化不显著的原因,对认识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的水文响应规律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12页(P63-74)【作者】韩璐;魏加华;侯铭垒;侯胜玲【作者单位】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青海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9【相关文献】1.金沙江中上游下垫面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2.下垫面覆盖类型变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3.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叶尔羌河源流径流的影响4.2009/2010年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5.地基微波遥感评估黄河源区草原下垫面土壤冻融过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冰川水文模型研究进展_卿文武

冰川水文模型研究进展_卿文武

摘要 : 定量评估冰川变化对干旱区流域/ 区域水资源管理、海平面上升 以及冰川自然灾害预防等十分重要。从冰川产 流 ( 消融) 和汇流两个水文物理过程 出发 , 介绍 了国内外 冰川水文模 型的研究 进展 , 对 目前应 用最广 的两类 消融模 型 基于气象因子的统计模型和基于物理机制的能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从 冰川表面、内部 以及下部汇流 3 个方面阐述了冰川汇流模型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冰川产流( 消融 ) 模型已相对较为成熟 , 而冰川汇流过程目前 仍处于探 索阶段。构建适合不同规模和类型冰川的、包含冰川运动信息的分布式冰川水文物理模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 键 词 : 冰川水文模型 ; 冰川消融 ; 冰川融水汇流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6791( 2008) 06 -0893 - 10
中图分类号 : P343 6; G353 11
冰川是自然界重要的淡水资源 , 全球 3/ 4 以上的淡水资源储存于冰川 ( 主要在南极冰盖和格陵冰盖内) 中。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最为发育的国家。据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 , 中国有冰川 46 377 条, 总面积 59 406 km2 , 冰川储量 5590 km 3, 相当于长江入海口年径流量的 5 倍, 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 [ 1] 。随着全球气 候变暖, 世界各地冰川不断萎缩[ 2~ 4] , 冰川变化对干旱区水资源变化、海平面升降以及全球水文循环等的影响 越来越明显。冰川水文主要研究冰川与气候相互作用、热量和物质收支、消融与径流过程、冰川对河流的补 给、冰川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面湖以及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5] 。冰川是天然的固体水库 , 中国每年平 均冰川融水量约为 620 亿 m3 , 与黄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相当[ 1]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 冰川融水的重要性尤 其突出 , 塔里木河各源流区冰川融水补给比例多在 30% ~ 80%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第29卷第4期2022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29,N o .4A u g.,2022收稿日期:2021-06-18 修回日期:2021-07-08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083,41440012,41230852) 第一作者:许小明(1990 ),男,山西广灵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㊂E -m a i l :1559668557@q q.c o m 通信作者:张晓萍(1971 ),女,河南温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㊂E -m a i l :z h a n g x p@m s .i s w c .a c .c n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许小明1,易海杰2,何亮1,吕渡2,贺洁1,邹亚东1,王浩嘉1,薛帆1,田起隆2,王妙倩1,张晓萍1,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枯枝落叶层是林地垂直结构中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黄土高原经过20年植被快速恢复,枯落物覆盖使近地表植被特征和生态过程变化明显,这必将影响地表土壤水分入渗㊁产汇流等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㊂为全面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动态,系统回顾了林地枯枝落叶层在凋落动态㊁蓄积量变化㊁截留降雨㊁阻延地表径流㊁提高土壤抗蚀抗冲能力和增加土壤入渗等方面的研究历史㊂分析了目前林地枯枝落叶层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野外坡面枯落物原位长期监测和降雨试验研究,开展多地貌㊁多尺度研究,关注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以及水文物理过程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并重视林地枯枝落叶层的保护和监管㊂关键词: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S 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2)04-0415-07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 W a t e r a n d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E f f e c t s o fF o r e s tL i t t e rL a ye r o n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X U X i a o m i n g 1,Y IH a i j i e 2,H EL i a n g 1,L ÜD u 2,H EJ i e 1,Z O U Y a d o n g 1,WA N G H a o j i a 1,X U EF a n 1,T I A N Q i l o n g 2,WA N G M i a o q i a n 1,Z H A N G X i a o p i n g1,2(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o i lE r o s i o na n d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 on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N o r t h w e s tA&F 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g l i n g ,S h a a n x i 712100,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C A S &MW R ,Y a n g l i n g ,S h a a n x i 712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i t t e r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 l a y e r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h y d r o l o g i c a l c yc l e p r o c e s s i nt h ev e r t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o f f o r e s t l a nd s ,a n d p l a y s a n i n d i s pe n s a b l e r o l e i nw a t e r r e t e n t i o na n d 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f t e r 20y e a r s o f r a p i d v eg e t a t i o nr e s t o r a t i o no nth eC hi n e s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l i t t e rc o v e r a g ei nf o r e s t l a n d sh a sc a u s e ds i gn i f i c a n t c h a n g e s i nv e g e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o n t h en e a r s u r f a c e ,w h i c hw i l l c e r t a i n l y a f f e c t t h eh y d r o l o g i c a l a n d s o i l e r o s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s u c h a s s o i l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a n d c o n f l u e n c e .I no r d e r 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g r a s p 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o f l i t t e r l a ye r i nf o r e s t l a n d s o n t h e L o e s sP l a t e a u ,w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r e v i e w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g r e s s o f l i t t e r l a ye r i nf o r e s t l a n d s i n t e r m s o f t h e l i t t e r d y n a m i c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c h a ng e s ,r a i n f a l l i n t e r c e p t i o n ,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i n t e r c e p t i o n ,s o i l e r o s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s o i l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S o m e 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i n th e c u r r e n t s t u di e so n l i t t e r l a ye r i nf o r e s t l a n d so nt h e L o e s sP l a t e a uw e r e a n a l y z e do b j e c t i v e l y .I n t h e f u t u r e ,t h e l o ng -t e r mi n -s i t u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r a i n f a l l e x pe r i -m e n t s o nf i e l ds l o p e ss h o u l db es t r e ng th e n e d ,a n d m u l ti -l a n d f o r m a sw e l la s m u l t i -s c a l ed yn a m i cs t u d i e s s h o u l db e c a r r i e do u t .I na d d i t i o n ,w ea r es u p p o s e d t o p a y 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i e so nt h ee c o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o f l i t t e rl a y e r i nn a t u r a l f o r e s t sa n da r t i f i c i a l f o r e s t s ,a n de s t a b l i s hh y d r o -p h ys i c a l p r o c e s sm o d e l s a n dd e t e r m i n e t h e r e l e v a n t k e yp a r a m e t e r s ,a sw e l l a s e n h a n c e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s u pe r v i s i o n of l i t t e r l a ye r i nf o r e s t l a n d s .K e y w o r d s:f o r e s t l a n d s;l i t t e r l a y e r;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e f f e c t s;L o e s sP l a t e a u全球范围内,黄土高原以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而闻名于世[1]㊂据陕县水文站观测资料显示,1919 1959年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2-3]㊂为控制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原位效应和异位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实施了流域综合管理(1970s 1980s)和退耕还林(草)(1999年至今)等一系列重大水土保持措施㊂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代早期的4.3ˑ105k m2下降到2018年的2.14ˑ105k m2[1,3]㊂多年平均输沙量由过去的1.6ˑ109t减少至2000 2018年的2.44ˑ108t[2,4-5]㊂植被恢复是遏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和控制黄河输沙的最重要的因子且其作用具有长效性[6],这已被1999年至今黄土高原地区锐减且近些年保持低位稳定的年输沙量所证明[2,7-8]㊂过去有关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主要关注林冠层降雨截留㊁削弱雨滴动能[9-11]和根系土壤层在增加降雨入渗㊁固土防蚀能力和减少径流输移等[12-15]方面的作用㊂然而针对黄土高原林地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比较薄弱㊂枯枝落叶层,即死地被物层,是森林垂直结构中最重要的层次,是参与森林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18]㊂国内学者就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乔木㊁灌木)枯枝落叶层凋落速率㊁分解速率㊁蓄积量变化㊁水分含量㊁截留降水㊁持水能力㊁降低雨滴溅蚀㊁抑制土壤蒸发㊁阻延地表径流㊁土壤表层理化性质改善㊁养分归还和提高生物活动强度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10,18-22],有助于明晰林下枯落物的分布特征和减轻土壤侵蚀的重要作用㊂较为系统性地归纳和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综合效应,可以及时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对黄土高原半干旱㊁半湿润地区主要林地枯落物分布规律的深入认识,并深刻理解其持水能力㊁拦蓄径流和调控土壤侵蚀的生态功能㊂本文从6个方面梳理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深入研究㊁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和森林抚育管理提供科学支撑㊂1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现状森林是陆地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枯枝落叶层(O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层次,是近地表水文效应的主要作用层,对保护森林土壤资源,减轻土壤侵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分解程度,划分为3个层次,即未分解层㊁半分解层和粗腐殖质化层[6,18,23]㊂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很早认识并重视到枯枝落叶层在涵蓄降水㊁拦蓄泥沙方面的水文功能,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试验,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8,24-38]㊂由图1可知,以往有关黄土高原地区乔木㊁灌木群落枯枝落叶层的野外调查样地(黑色点位)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南部㊂土石山区㊁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虽均有分布,但以土石山区研究最多,主要涵盖六盘山㊁子午岭㊁黄龙山和秦岭地区,而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的研究相对较少㊂以往研究主要采用野外坡面样地调查㊁定位监测㊁野外自然和人工模拟降雨㊁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浸泡等方法来研究天然林和人工林主要恢复植被类型[山杨(P o p u l u sd a v i d i a n a D o d e)㊁油松(P i n u s t a b u l i f o r m i s C a r r.)㊁刺槐(R o b i n i a p s e u d o a c a c i a L.)㊁栎树(Q u e r c u s L.)和沙棘(H i p p o p h a er h a m n o i d e s L i n n.)等]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效应(表1)㊂图1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林地枯枝落叶层主要调查样地的空间分布1.1枯枝落叶层凋落及蓄积量动态变化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垂直结构层次,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研究枯落物的凋落动态对掌握枯枝落叶层积累特征,识别枯落物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㊂常见的枯落物凋落动态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样地凋落物收集器法和蓄积量定期实测法[22]㊂气候植被带和植被类型等是导致林地枯枝落叶凋落起始时间和凋落过程产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㊂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候带或同一气候带内典型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在年㊁季节㊁月和半月尺度的凋落速率已被研究[22,43]㊂北部森林草原带和南部森林带落叶乔木㊁灌木植被分别在9月中下旬和10月上中旬叶片开始凋落㊂受不同树种生态学特性影响,其凋落过程存在差异㊂研究表明,黄614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土高原地区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地,如山杨㊁栎树㊁刺槐㊁桦树(B e t u l a p l a t y p h y l l a)和沙棘等枯枝落叶以9月和10月最为集中,该阶段凋落量约占全年凋落总量的75%以上[19]㊂而针叶林如油松,其凋落过程主要发生在10月 次年4月,呈现明显的节律性[53]㊂凋落物主要成分均为落叶,约占总凋落量的60%~90%[43],又以半分解层为主[54-55]㊂森林枯枝落叶层蓄积量随凋落量和分解量的变化而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㊂以乔木群落为例,吴钦孝等[54]认为陕北丘陵沟壑区人工山杨林和油松林枯落物分别以1月份和4月份蓄积最大,而10月和7 8月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年最低值㊂在中龄林的林分结构下,山杨林和油松林枯落物蓄积量均无明显增减㊂蓄积量受植被类型㊁密度㊁林龄㊁地形因子㊁气候(温度和降水)和人为活动等因子的影响㊂黄土高原地区枯落物蓄积量表现为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39];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落叶阔叶林[48]㊂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L a r i x p r i n c i p i s-r u p p r e c h t i i M a y r.)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随密度增大存在一定上限,密度在1600株/h m2时厚度和蓄积量最大[55]㊂不同坡向㊁坡度㊁坡位等地形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阴坡枯落物蓄积量较阳坡枯落物蓄积量明显增加,陡坡不利于枯落物蓄存,枯落物蓄积量表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㊂黄土高原从南到北,随降水量的递减,枯落物蓄积量表征为减少的趋势㊂人为放牧㊁火灾和采伐林木等也会减少枯落物的蓄积量㊂表1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主要研究成果地貌类型调查地点植被类型测定指标研究方法参考文献丘陵沟壑区陕西安塞站及纸坊沟流域陕西宜君县 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安塞站刺槐㊁油松㊁沙棘和狼牙刺刺槐㊁杨树㊁柠条和黄蔷薇沙棘凋落动态和持水性质凋落物蓄积量空间变化蓄积量和持水特征野外样地调查㊁定位监测和浸泡法野外样地调查浸泡法[22][39][40]土石山区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黄龙山铁龙湾林场子午岭连家砭林场秦岭山地桦树㊁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山杨㊁油松和沙棘柴松㊁油松㊁山杨㊁辽东栎㊁桦树㊁沙棘㊁白刺花㊁虎榛子和胡枝子锐齿栎㊁油松和华山松凋落物持水特征和截持降雨过程凋落和分解速率㊁蓄积量㊁截留降雨㊁拦蓄效应㊁击溅侵蚀㊁提高土壤抗冲性和增加土壤入渗等凋落物厚度㊁蓄积量㊁分解状况㊁持水特征和拦蓄效应凋落速率和蓄积量㊁地表蒸发量㊁持水特征和养分含量野外定位监测㊁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浸泡法野外定位监测㊁溅蚀板法㊁水槽法㊁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野外样地调查㊁定位监测和浸泡法野外定位监测㊁浸泡法和化学分析[10],[18],[20],[21],[40],[41][19],[42],[43],[44],[45],[46][47],[48][29]高塬沟壑区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山西吉县红旗林场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甘肃泾川县官山林场刺槐㊁油松㊁沙棘和虎榛子油松㊁刺槐和山杨刺槐㊁油松和刺槐ˑ油松混交林刺槐截持降雨能力凋落物糙率系数n值蓄积量和持水特征蓄积量和持水特征野外定位监测试验槽法野外样地调查和浸泡法野外样地调查和浸泡法[49][50][51][52]1.2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能力森林垂直结构分层中,除林冠层以外,枯枝落叶层具有截留林内降水,减少林地净雨量,延缓地表产汇流过程,补充土壤水分的作用[25,44],其截留机理一直被关注[56]㊂依据枯落物的截留速率,将其划分为截留阶段㊁渗透阶段和饱和阶段[18,20,57]㊂截留量大小不仅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存在直接关系,还与其自身特性(分解速率和持水能力)有关[58]㊂随林地郁闭度增加,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一般越大,截留降水能力越强㊂当枯落物厚度超过标准厚度(0.8~ 1.2c m),在场次降雨过程中,枯落物厚度的差异不会造成其截留降水量的显著差异[57]㊂持水能力越大的枯落物层,分解速率越高,截留能力越强[59]㊂此外,枯落物干湿程度㊁降雨特征(降雨量㊁降水时长和雨强等)和植被类型等均会影响其截留量[18]㊂马雪华[59]研究认为,在降水初期,枯落物较为干燥,其截留量随降水量增大而增大,而截留率表征为相反的变化特征;截留量存在最大阈值,不会随降水过程的持续继续增加[18,49]㊂黄土高原典型土石山区 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对大气降水截留的研究结果[18]表明,针叶林林内年截留量和截留率明显高于阔叶林,截留量总体与枯落物蓄积量呈正比例关系㊂此外,枯落物截留降雨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尺度变化㊂以油松林为例,季节尺度上,截留量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月尺度上,6 9月截留量超过全年总截留量的50%[18]㊂1.3枯枝落叶层阻延地表径流能力地表径流流速及流量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枯落物覆盖能够直接增大近地表粗糙度,致使地表径流阻力系数增加,径流流动时间延缓,坡面径流流速降低,有利于增加林地土壤入渗,减小径流冲刷土壤,抑制洪峰形成或推迟洪峰过程㊁削减洪峰流量[16,18,41,50,58]㊂枯落物714第4期许小明等: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 中 拦蓄 作用的具体物质和功能化结构的重要部分[60]㊂研究表明子午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拦蓄量的大小表征为森林>灌丛[47]㊂黄土高原25ʎ坡面覆盖1c m厚度的枯枝落叶,其径流速度为裸坡的1/10~ 1/15[61]㊂坡长(60m)相同时,天然次生林㊁人工林和裸露荒坡的汇流时间分别为30~40m i n,10~20m i n和5.9 m i n,林地汇流时间明显长于裸露荒坡,枯枝落叶层对径流的阻延作用非常显著[62]㊂坡度和径流深(或降雨强度)与枯枝落叶层阻延地表径流速度呈反比,枯枝落叶层厚度则与其呈正比[18,41,57]㊂不同植被类型对比发现,宁南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枯枝落叶层有效拦蓄深(1.63mm)为辽东栎(Q u e r c u sw u t a i s h a n i c M a r y.)ˑ少脉椴(T i l i a p a u c i c o s t a t a M a x i m.)混交林(0.56mm)的2.9倍,这主要源于华北落叶松枯落物蓄积量较大[63],这已被在子午岭地区的研究结果[48]所证明㊂1.4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栽植密度㊁枯落物类型㊁蓄积量㊁组分㊁分解程度的不同,会造成截持降水能力的差异[64]㊂目前,多数研究采用风干枯落物浸泡法来实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㊁最大持水率和持水过程[20-21]㊂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在浸水前期(2h以内),吸水速度快,尤其在0.5h以内;随浸泡时间延长吸水能力逐渐下降,24h基本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表征为对数函数关系[65]㊂人工降雨法实测的枯落物持水量也经历了从快速增加到缓慢增加直至趋于稳定的过程[57]㊂不同栽植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总体随栽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存在一定的上限,密度在1600株/h m2持水率达到最大值[55]㊂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林分类型枯枝落叶层吸水量呈现出华北落叶松>青杨(P o p u l u s c a t h a y a n a R e h d.)>油松>樟子松(P i n u s s y l v e s t r i s v a r.m o n g o l i c aL i t v.),这主要与不同林分叶片生物学特性和结构有关[18]㊂枯落物持水量多少受蓄积量影响,据研究,宁南山区主要乔木和灌木群落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率介于177%~387%,乔木群落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均大于灌木群落[21]㊂相同林龄条件下,针叶林由于分解速率慢,蓄积量大,其最大持水量>针阔混交林>阔叶林㊂从枯枝落叶层各组分来看,半分解层蓄积量㊁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高于未分解层[18]㊂1.5枯枝落叶层抗蚀抗冲能力林地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对减轻或消减土壤溅蚀具有决定作用㊂黄土高原地区林地土壤溅蚀量通常发生在7 8月,约占全年总溅蚀量的60%以上㊂在土壤类型和坡度相同情景下,枯枝落叶层厚度㊁最大30m i n雨强和林内降雨量是影响林内土壤溅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66]㊂吴钦孝等[18]研究结果表明,随油松林和山杨林枯落物厚度增加,林地表土溅蚀量迅速减少,当枯落物厚度达到2c m以上,溅蚀量基本趋近于0㊂和山杨林相比,油松林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溅蚀量减少较慢,可能由于油松松针较山杨树叶地表覆盖度低㊁分解速率慢和叶片形态小等因素导致㊂林地枯枝落叶层有利于削减坡面径流流速和动能,提高土壤抗冲能力,研究发现林地枯落物随厚度增加抗冲能力明显增强,当枯枝落叶层厚度达到2c m厚度时,即使在暴雨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总体得到控制[44,46]㊂汪有科等[45]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层抗冲能力表征为油松>山杨>沙棘>刺槐㊂在覆盖1c m厚度枯落物的油松㊁山杨㊁沙棘和刺槐林地上,冲刷1g土壤所需消耗的能量比坡耕地分别增大27.3,24.0,6.5,3.5倍㊂1.6枯枝落叶层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枯枝落叶层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67-68]㊂其一,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减轻了降雨溅蚀力,保护表土结构和土壤孔隙,阻滞径流[69],利于降雨入渗,增加土壤含水量;其二,枯枝落叶层参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了表土结构和土壤物理性状,尤其是对0 10c m土层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提高了土壤表层的腐殖质层厚度[44,64]㊂林地表层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小,根系发育,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透水性好,促进降雨就地迅速入渗,滞后雨季降水汇流过程,是改变黄土高原地区以超渗产流为主要侵蚀动力土壤侵蚀模式的关键地表结构组成[18,53]㊂郭忠升等[69]对宁南六盘山区主要林分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表明,林区样地土壤稳渗速率主要介于7.14~22.32m m/m i n,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平均稳渗速率表征为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草地>农地,其中未采伐林地>采伐林地,与刘向东等[10]在六盘山区森林表层土壤的入渗规律基本一致㊂陈云明等[40]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沙棘林地和荒坡土壤入渗能力的对比研究表明,人工沙棘林地在整个测定时段内土壤入渗速率均高于荒坡,尤其以入渗前期差异最大㊂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围绕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区林地枯枝落叶层的生态水文功能开展的系列研究,对于深刻理解林地枯落物这一特殊层次在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814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重视和保护枯落物层,提高林地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㊂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以往枯落物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尚需研究的问题㊂例如,一些研究在估算森林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益时,更多地关注和考虑了林冠层盖度,对森林垂直结构分层中非常重要的近地表枯枝落叶层重视程度不够㊂部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缺乏从林地枯枝落叶层盖度㊁厚度及其生态水文功能的角度来评估其水土保持功能㊂目前,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候植被带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有所不足㊂枯枝落叶凋落速率观测方面,对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长期定位连续观测明显不够㊂枯落物持水能力方面,主要基于充分供水条件下即采用室内浸泡法来研究其最大持水量㊁吸水速率和模拟持水过程,计算出的结果和野外大雨量级(20~30m m/24h)降雨条件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能力基本一致[58]㊂缺乏对不同气候带典型树种在年内自然场次降雨事件和人工降雨变雨强情景下,野外坡面原位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的对比分析㊂同时,对不同演替阶段主要树种枯枝落叶层保水保土效益的对比研究不足,缺乏植被演替过程上的分析㊂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生态水文功能的对比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明晰天然林和人工林枯落物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㊂另外,有关枯枝落叶层水文功能建立的大多为经验统计模型,物理过程模型存在空白[70]㊂3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黄土高原地区近20a来,随着植被迅速恢复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川径流和输沙量锐减[7,71]㊂裸露荒坡林草植被建设,尤其是乔灌林地枯枝落叶这一明显而又关键的层次对减轻坡面土壤侵蚀,增加降雨就地入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18,57]㊂枯枝落叶层水文过程是森林水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理解林地坡面土壤入渗 产汇流过程,明确枯枝落叶层在林地恢复中的水土保持意义对提高林地质量,促进黄土高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㊂基于目前枯枝落叶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瞄准科学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㊂3.1开展长时间㊁多气候梯度㊁多地貌和多尺度研究黄土高原从东南到西北跨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㊁森林草原带㊁典型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4个陆地自然带,调查不同气候植被带主要植被类型枯落物厚度㊁盖度和蓄积量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特征,未来着眼于不同地貌类型区㊁不同气候梯度带枯落物生态水文功能的对比研究,开展微地貌㊁多尺度(坡面尺度 小流域尺度 大流域尺度 区域尺度)的枯落物水文过程研究㊂土石山区作为重要的河源区,开展秦岭㊁子午岭㊁吕梁山和太行山等水源涵养区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深刻理解林地枯落物在山区薄层土壤分布带的生态水文意义㊂3.2增强野外坡面长期观测和原位降雨试验研究在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区,依据气候植被带从南到北的梯度变化,分别选取区域有代表性的乔灌木林分坡面样地,定位观测枯枝落叶在年㊁季和月尺度上的凋落动态和蓄积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予以对比分析㊂考虑到枯枝落叶层在野外的自然结构状态不被破坏,基于此,分别开展自然场次降雨事件和人工模拟变雨强情景下不同林分枯落物类型㊁不同厚度枯落物在截留降雨㊁拦蓄地表径流和抗冲抗蚀能力的对比研究,以揭示和理解林地枯落物在保持水土中的特殊意义㊂加强枯枝落叶层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减少坡面地表径流的贡献率分析,有助于理解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㊂3.3加强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的对比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天然林基本上为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子午岭㊁秦岭㊁黄龙山和六盘山等土石山区,而人工林主要指在历史时期为减少水土流失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森林㊂自1999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新增加的林地以人工林为主,其中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分布最多㊂在相似气候条件和地形因子条件下,开展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相同林分类型随林龄㊁林分密度变化下枯枝落叶层蓄积量㊁厚度㊁盖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功能的对比研究,对于厘清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枯落物在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差异,指导人工林营林规划方案设计和造林地管理具有突出的实际指导意义㊂3.4物理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枯枝落叶层作为近地表特殊的水土保持作用层,在林地水土保持效益中,发挥主导作用㊂枯枝落叶层作为联结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非常重要的薄层介质,尤其是枯枝落叶-腐殖质层这一复合层次在减轻土壤侵蚀㊁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入渗方面的综合效益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㊂开展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典型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层水文动态特征,建立具有物理意义的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对影响模型评估结果的主要参数,如枯落物种类㊁厚度㊁盖度㊁堆积状态㊁分解状态和叶片特征等进行确定和修正㊂914第4期许小明等: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城市下垫面对华南地区前汛期暴雨的影响初探

城市下垫面对华南地区前汛期暴雨的影响初探

城市下垫面对华南地区前汛期暴雨的影响初探邓明;杨亚钦;李江南【摘要】通过对2010年5月9日发生在广东地区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探讨了城市下垫面通量对降水的影响.控制试验基本能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降水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感热、潜热和水汽通量对降水强度和分布都有影响,不考虑城市下垫面通量的作用,降水都有所减小,对流强度减弱.但城市下垫面水汽通量对上层水汽的作用影响不大.【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4页(P23-25,30)【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暴雨;城市下垫面;数值模拟【作者】邓明;杨亚钦;李江南【作者单位】广东鹤山市气象局,鹤山529700;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广州510080;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华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我国的一个季节性雨带,每年汛期开始早、持续时间长、暴雨频发暴雨既受到西风带系统影响,又受热带地区天气系统影响,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频繁,加之华南地区复杂的地形、下垫面条件以及海陆热力差异等对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等外强迫作用,使其变化发展极其复杂。

虽然基于个例诊断分析或数值模拟,对华南前汛期暴雨已有很多的研究成果[1-10],但预报难度仍然很大。

研究表明[11-16]下垫面的类型对局地的天气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垫面属性不同,其反照率和吸收率也不同,吸收太阳长波辐射和反射长波辐射的差异将影响地表潜热感热以及水汽等交换过程,最终对大气边界层产生不同影响。

而城市下垫面作为一个特殊的下垫面,它与郊区和城市以外的下垫面有很多的差别。

比如地面的热容量小,白天温度较郊区高,夜间则较低;湿度小,向上的水汽通量基本为零;粗糙度高,风速较小等等,而且受人为热、和污染物的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大。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影响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凸显。

山丘区小流域下垫面数据精度对hec-hms水文模拟的影响研究

山丘区小流域下垫面数据精度对hec-hms水文模拟的影响研究
第 17 卷 第 6 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 年 12 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ol.17 No.6 December,2019
文 章 编 号 :1672- 3031(2019)06- 0470- 08

貌数据用于建模及地形参数的确定,主要包括 DEM 数字高程数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
2.2 HEC-HMS 水 文 模 型 HEC-HMS 水 文 模 型 是 由 美 国 陆 军 工 程 师 团 自 主 研 发 的 分 布 式 水 文 模
型 , 主 要 由 HEC-GeoHMS、 HEC-DSSVue 和 HEC-HMS 三 部 分 组 成 , [5-6] 三 者 分 工 不 同 , 采 用 松 散 耦
待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小流域应用广泛的 HEC-HMS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河南省栾川流域设置四种 DEM 分辨率方
案及四种子流域划分方案,分别提取不同方案下的流域水文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种类型的数据精度对纳
什系数和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大中流域相比,DEM 分辨率和子流域划分对山丘区小流域空间参
1 研究背景
与集总式水文模型不同,分布式水文模型需要描述流域下垫面特征的空间数据用于水文建模, 如 DEM(数 字 高 程 模 型)高 程 、 土 地 利 用 等 , 各 类 空 间 数 据 的 精 度 都 会 对 水 文 模 型 预 报 结 果 产 生 影 响。作为分布式模型的一种计算单元类型,子流域的划分个数直接改变下垫面特性的空间分布与参 数 赋 值 情 况[1], 进 而 对 空 间 参 数 的 集 总 程 度 产 生 直 接 影 响 , 即 子 流 域 划 分 个 数 越 少 , 参 数 集 总 程 度 越 高;同时流域高程、坡度及河道长度、比降等地形参数是根据 DEM 提取而来的,不同分辨率 DEM 数 据刻画的流域地形细节不同,导致这些地形参数的提取也有差异 。 [2-3]

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下渗模拟实验系统[发明专利]

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下渗模拟实验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下渗模拟实验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毅,王贤平,谢海旗,陈俊贤,肖许沐,游锦敏申请号:CN201610509068.1
申请日:20160701
公开号:CN105911231A
公开日:
2016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下渗模拟实验系统,它涉及雨洪管理技术领域。

渗透床的上方设置有人工降雨系统,渗透床上安装的雨水测量系统、水质监控系统与计算机软件模型系统连接,所述的渗透床由渗透床装置、独立式实验槽、混凝土基础和工字钢桁架结构组成,所述的雨水测量系统由双环渗透仪、土壤含水率测试仪、电磁流量计组成,该系统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与实验模拟系统进行相互验证,评估小流域内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的风险等级,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与分散蓄滞。

本发明为海绵城市的发展提供前期试验支撑,稳定可靠,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申请人: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05号天寿大厦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南华北南缘长山隆起斜坡带寒武系岩溶地热资源特征

南华北南缘长山隆起斜坡带寒武系岩溶地热资源特征

1841 区域地热地质背景舞阳凹陷位于河南省中部,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西端,属周口坳陷西的长山隆起部分。

其北抵平顶山凸起,西、南接豫西隆起区,东南部以平舆凸起为界,是喜山期断陷作用形成的新生代盐湖凹陷,见图1。

凹陷东西长约120km,南北宽约15km,面积约1900km 2.凹陷北部叶鲁断层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边界断裂,控制了古近系舞阳凹陷的形成和演化,舞阳凹陷表现为东西狭长、北断南超的不对称箕状凹陷,凹陷的沉积中心靠近北部边界断裂,但向西方向有明显的迁移特征。

图1 长山隆起舞阳凹陷区域构造位置(据姚亚明,2004)1.1 构造特征舞阳凹陷是周口坳陷西部的一个凹陷,地处南华北地台,是燕山晚期块断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凹陷,它的主要特点为:东西狭长,北断南超的不对称式箕状凹陷为其基本特征,具有凹陷成绩、沉降中心在南北方向继承性强,东西方有迁移的规律。

1.1.1 褶皱构造从构造体系分析,居于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的东南端和新华夏系第二沉积带之华北坳陷复合部位,主要为近东西向构造带斜贯本区起着控制作用。

区域上,主体构造形态呈宽缓的北西走向的背、向斜状形态。

背向斜被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叠加破坏。

地质构造单元属于舞阳盆地,平面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舞阳盆地西及南面为伏牛山系,北面为平顶山凸起,以叶县-舞阳-西平断裂为界,走向为北西西,长宽比为8∶1。

盆地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为一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箕状忿地。

在其地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沉积沉降的差异性,在靠近叶县-舞阳-西平断裂的部位形成了若干的次凹,其中叶县次凹,老龚庄次凹,孟寨次凹继承性好,沉降稳定,为舞阳盆地沉积的主要次级构造单元。

1.1.2 断裂构造叶县-舞阳-西平断层:由叶县田庄以东、舞阳辛店、西平谭店向南东延展,倾向南西,倾角65º~80º,地层断距300~1500m。

以上这些区域上的主体构造:北西走向的背、向斜和断裂一般规模大,断距大,延伸长,是岩溶水系统和子系统的边界,控制了岩溶水的分布和补径排条件。

山前小流域水文—水力学耦合洪水预报研究

山前小流域水文—水力学耦合洪水预报研究

山前小流域水文—水力学耦合洪水预报研究
孙映宏;姬战生;向小华;吴晓玲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16(047)011
【摘要】为了提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小流域洪水预报精度,以浙江省杭州市东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平原区水文模型、分洪区水动力模型以及一维河网模型模拟山区、平原区、分洪区以及河道的洪水过程,在卡尔曼滤波实时校正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流域水文—水力学耦合预报模型.通过对1996年以来瓶窑站典型洪水进行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符合东苕溪预报的精度要求.在2012年“海葵”台风的实时预报应用中,该模型发挥了辅助决策的作用,可作为后期防汛决策的参考.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孙映宏;姬战生;向小华;吴晓玲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浙江杭州310016;浙江省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浙江杭州310016;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4
【相关文献】
1.定量降水预报与水文模型耦合的中小流域汛期洪水预报试验 [J], 崔春光;彭涛;沈铁元;殷志远
2.基于水文-水力学耦合的辽河中游河道洪水预报及不确定性分析 [J], 董湃
3.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 [J], 蒋卫威;鱼京善;赤穗良辅;陈基培;姜淇;李卢祎
4.河海大学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气象-水文-水力学耦合模型洪水预报预警关键技术”课题 [J],
5.河海大学启动“气象-水文-水力学耦合模型洪水预报预警关键技术”课题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山寒漠带水文_生态和气候意义及其研究进展_陈仁升

高山寒漠带水文_生态和气候意义及其研究进展_陈仁升

第25卷 第3期2010年3月地球科学进展A D V A N C E S I NE A R T HS C I E N C EV o l.25 N o.3M a r.,2010文章编号:1001-8166(2010)03-0255-09高山寒漠带水文、生态和气候意义及其研究进展陈仁升1,2,韩春坛1,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高山寒漠带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面积比率约为20%~30%,在高海拔山区面积分布广阔,是山区流域降水的高值区,下渗迅速,产流系数高,是山区流域的主要产流区。

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地形陡峭、植被稀疏,是重要的水文功能区和极端寒区生态脆弱区,附生在其中的稀疏植被和低温微生物是高山生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也有指示意义,但国内相关研究很少。

人类活动对高山寒漠生境植被的影响比低海拔区要小,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气候变化效应比较监测的机会。

提出高山寒漠带在我国冰冻圈水文、生态和气候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相关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建议将高山寒漠带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气候和水文功能区,专门进行研究。

关 键 词:高山寒漠带;空间分布;水文循环;低温微生物;生态脆弱区中图分类号:P462.5 文献标志码:A 在高海拔山区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地区,存在一种由于低温引起生理干燥而形成植被贫乏的特殊景观,称为寒冻荒漠(C o l dd e s e r t)[1],简称寒漠。

根据该定义,寒漠带应粗略分为高山寒漠带和极地寒漠带,在我国则主要为高山寒漠(A l p i n ec o l dd e s-e r t)。

高山寒漠与黄土、沙漠和喀斯特并列为我国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2],但有关这种特殊的高寒荒漠景观,在国内不仅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统一的称谓,常冠以高寒荒漠、高山荒漠和高山寒漠等名称,此处以高山寒漠名之,即指高山草甸上界以上的非冰川区(含冰川物质补给区)。

中国高寒区水文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参数_陈仁升教程

中国高寒区水文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参数_陈仁升教程

图2
固液态降水分离的 0. 5 h 平均临界气温 ( 数据来源: 祁连山葫芦沟小流域)
Fig. 2 Threshold halfhourly air temperature for separating precipitation into rain,snow and sleet
[20 ] 例。现有水文模拟中,草甸 / 草原降水截留一般未考虑,而面积相对较少的森林相关研究则较多 , 但约占 [21 ] 高寒区面积 7% 的高寒灌丛降水截留国内研究较少 。为此在葫芦沟小流域布设了相关观测试验 , 获取了 4 [21 ] 种典型灌丛( 高山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和沙棘) 的降水截留参数 : ① 各种灌丛穿透水、 茎杆流出现的 单次临界降水量均约为 2. 0 mm; ② 穿透率: 高山柳 >金露梅 >鬼箭锦鸡儿 >沙棘; 茎杆流: 沙棘 >鬼箭锦鸡儿
308





第 25 卷
时间较短) ,受内循环及局地降水影响,在较短时间尺度上( 小时、日尺度 ) , 还不能描述降水时空分布的统 计规律。这对于需要短时间尺度的寒区水文物理过程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也是水文模拟的较大误差源。 在月尺度上,葫芦沟及所在的黑河祁连山区海拔 4 200 m 以下, 湿季月降水量基本与海拔呈正线性或微弱 S [3 ] 型关系, 但 在 干 季 无 规 律 可 循 ; 在 年 尺 度 上, 降 水 量 海 拔 为 正 线 性 关 系, 多 年 平 均 海 拔 梯 度 约 为 200 mm / km( 图 1 ) 。
第 25 卷 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水 科 学 进 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 25 , No. 3 2014 May,

冰冻圈水文学

冰冻圈水文学

冰冻圈水文学
陈仁升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2022(42)3
【摘要】冰冻圈水文学是研究冰冻圈要素的水文过程、作用及影响的学科。

它是在传统冰川水文学、冻土水文学、雪水文学以及寒区水文学等基础上,由中国科学家于2020年首先提出并完成其学科体系构建的科学,是随着冰冻圈科学发展而涌现的一门新兴的、冰冻圈科学与水文学的交叉学科。

冰冻圈是地球表层连续分布且具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亦称冰雪圈、冰圈或冷圈。

冰冻圈要素主要包括冰川(含冰盖和冰帽)、河冰、湖冰、积雪、冰架、冰山、海冰、多年和季节冻土,以及大气圈内的固态水体等。

冰冻圈从冰体融化形成径流的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陈仁升
【作者单位】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冰雪水文分委会;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
【相关文献】
1.用于层圈相互作用的冰冻圈参数化模型
2.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立足高原面向世界促进冰冻圈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
研究站4.全球气候研究计划 (WCRP)中的气候与冰冻圈项目 (CliC) :冰冻圈与气候的优先研究领域 (英)5.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冰冻圈科学体系发展--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MODIS双卫星积雪遥感数据的积雪日数空间分布研究

基于MODIS双卫星积雪遥感数据的积雪日数空间分布研究

基于MODIS双卫星积雪遥感数据的积雪日数空间分布研究刘俊峰;陈仁升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2011(33)3
【摘要】结合Terra和Aqua卫星的积雪产品,获取2001—2006年全国新的逐日积雪覆盖数据,并利用此数据通过两种方案获取了全国积雪日数分布,对比发现3大稳定积雪区中,新疆地区积雪稳定性及连续性最好,东北其次,而青藏高原地区最差;通过595个气象台站年积雪日数数据分区分不同植被类型修正MODIS获得的年积雪日数.结果表明:我国稳定积雪334.4×104 km2,不稳定积雪区490.6×104 km2.东北-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稳定积雪面积分别为117.9×104 km2、153.7×104 km2和56.8×104 km2.
【总页数】8页(P504-511)
【作者】刘俊峰;陈仁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32
【相关文献】
1.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2.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中国天山山区积雪
时空分布特征研究4.基于MODIS数据的西天山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5.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天山年积雪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冻结水体对气温影响的观测试验与模拟评估

非冻结水体对气温影响的观测试验与模拟评估

非冻结水体对气温影响的观测试验与模拟评估尤媛;郭建侠;陈一枝;沈雪峰;金莲姬;钟朱慧【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6(35)2【摘要】为定量评估水体对温度的影响,通过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水体的影响范围,并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观测试验表明,冬、春季水体对周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增温和白天降温,离水体越近,效果越明显,影响范围小尺度水体冬季可达200 m,春季影响距离减小,大尺度水体可达1 km,水体的增温作用存在背景风速阈值,小尺度水体的阈值为3 m·s^(-1),大尺度水体的阈值为4 m·s^(-1),当背景风速小于阈值时,增温作用显著,大于阈值时,增温作用不显著,白天降温作用受风速的影响不大。

(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水体对温度均有白天降温、夜间升温的作用,以0.05℃为标准,小尺度水体对温度的影响范围达到100 m,以0.2℃为标准,大尺度水体的影响范围达到3.7 km左右。

(3)对背景风速、初始温度、天气状况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夜间,当风速小于对应阈值时,风速越大,水体对下风向的影响越大,大于对应阈值时,水体的影响不随风速变化而变化;白天,水体对下风向的影响受初始风速的影响不如夜间明显,夜间,温度越高,水体的影响距离越小,白天反之,水体对温度的影响随天气变化显著不同。

【总页数】12页(P495-506)【作者】尤媛;郭建侠;陈一枝;沈雪峰;金莲姬;钟朱慧【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11【相关文献】1.水体对气温观测影响的试验分析2.小型水体对气温观测环境影响的初步模拟分析3.城市化对四川盆地夏季气温变化影响的观测和模拟研究4.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物理模拟冰作用力的试验技术5.冻结气温降幅对潜水入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河下游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下游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下游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
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黑河下游是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区,但近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变化
等问题日益凸显。

戈壁下垫面是该地区一个典型的自然环境,它是黑河
流域水资源的重要保护区,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分布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
的影响。

因此,研究黑河下游戈壁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对于深入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
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黑河下游戈壁下垫面的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
特征,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对区域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关数据。

2、利用先进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戈壁下垫面的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3、建立区域气候模型,对地表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等能量要素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计算,研究戈壁下垫面的表面能量平衡,探究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机制。

5、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实地观测和分析,建立戈壁下垫面的微气象观测站,并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黑河下游戈壁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4期2014年4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Vol.29No.4Apr.,2014陈仁升,阳勇,韩春坛,等.高寒区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小流域观测试验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507-514,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14.04.0507.[ChenRensheng,Yang Yong,Han Chuntan,et al.Fiel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function over several typical underlying surfaces in the cold regions of western China[J].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4,29(4):507-514,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14.04.0507.]高寒区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小流域观测试验研究*陈仁升,阳勇,韩春坛,刘俊峰,康尔泗,宋耀选,刘章文(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中国高寒区以草原、草甸、寒漠和荒漠等下垫面为主(87.7%),但这些下垫面在流域水循环中的作用及其差异尚不很明确。

为此在祁连山葫芦沟小流域布设了系统对比观测试验,试验点、小流域尺度4年冻土—植被—大气传输系统及水量平衡观测和模拟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各下垫面径流系数可粗略排序为:冰川>寒漠>沼泽化草甸>山坡灌丛>草甸>草原>森林;高山寒漠带(占中国西部高寒区面积的12%)应为山区流域的主要产流区,而高寒草甸/草原区(约占高寒区面积的64%)径流贡献较少,其水源涵养功能大于水文功能;据此推断,若全球变暖引起植被带上移,则高山区流域的蒸散发/降水比例可能增大、径流系数变小。

关键词:高寒区;景观带;野外试验;径流系数;全球变暖中图分类号:P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66(2014)04-0507-08冰冻圈萎缩对水资源跳跃式的而非趋势式的影响已经在若干地区得以显现[1],因而近年来全球变化与水资源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了寒区[2,3]。

中国寒区陆地面积为417.4ˑ104km2[4],其中西部高寒区面积约为298.6ˑ104km2(图1),是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及半干旱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地,更是干旱区的水塔。

了解高寒区水文过程是中国西部水资源预估的基础,获取其主要产流区及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是流域水资源规划及水源地保护的关键。

据中国1ʒ400万植被类型图,中国西部高寒区下垫面类型主要以高寒草原、草甸、高山寒漠[5]及高寒荒漠为主(87.7%;图1和表1),其中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面积最大,占64.0%,其次为高山寒漠和高寒荒漠,比例分别为12.4%和11.3%(表1)。

尽管有些下垫面类型面积比率相对较小,如高寒灌丛比例为6.6%、针叶林为2.8%(表1)、冰川为2.1%[6]、沼泽为0.6%,但其绝对面积较大,在某些区域/流域甚至占有主体地位(图1)。

受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因素影响,这些下垫面景观分异较明显(图1),并与冰冻圈相互作用造就了寒区特色的水文过程,形成了具有区域或景观带特色的水量平衡特征。

这些典型下垫面或者景观带,哪些为主要的产流区,哪些为水源涵养区,哪些为耗水区?至今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寒区生态系统在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和保护寒区生态和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7]。

相关研究表明,冰川是径流贡献区[6,8],其融水约占高寒区径流量的10%[9]。

从水资源意义上讲,荒漠、农田是主要耗水区。

植被对径流的影响较大,但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山区,以森林水文的研究居多[10,11]。

森林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12,13],且最新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径流收稿日期:2014-01-10;修回日期:2014-04-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寒区水文学”(编号:4122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黑河寒区水文过程小流域综合观测与模拟”(编号:91025011)资助.作者简介:陈仁升(1974-),男,山东沂水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寒区水文观测与模拟研究.E-mail:crs2008@lzb.ac.cn深仅为11.6mm,占年降水量的3.5%[14]。

目前对其他植被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11],特别是作为高寒区主要下垫面类型的高山寒漠、高寒草甸、草原以及与其伴生的高寒灌丛[15],而且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景观格局对流域径流的影响[16],缺少系统对比研究工作[11,17]。

本文拟根据祁连山葫芦沟小流域[11]观测数据及其他相关成果,初步同步对比分析高寒区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的差异。

1数据及方法观测试验布设于祁连山葫芦沟寒区水文集成观测小流域,小流域海拔2960 4820m,面积23.1 km2,具有冰川、寒漠、沼泽、森林、草甸、灌丛、草原等各种典型的寒区下垫面[18]。

自2008年起,在该小流域布设了气象、冰冻圈、水文、生态等系统观测设施(图2),并在不断补充完善。

2008年8月,分别在高山寒漠(4164m)、沼泽化草甸(3711m)、高寒草甸(3380m)和高寒草原(2980m)等4种下垫面布设了一套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对比探讨其冻土—植被—大气一维水热传输(SVATs)过程。

综合环境观测系统观测项目包括降水、雪深、日照时数、4分量辐射、2层气温、相对湿度和二维风向、风速、气压、地表温度、8层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等[18],高寒草原观测点还配备了蒸散发(小型Lysimeter)和冻结深度等观测项目;2013年8月在每个观测点还布设了自动小型Lysimeter观测蒸散发。

2009年5月,针对高寒草甸和高山寒漠2种主要下垫面,又布设了一个高寒草甸(3060 3607 m,面积1.165km2,平均坡度19.1ʎ)和高山寒漠(海拔3611 4280m,面积111782m2,平均坡度38.4ʎ)水量平衡观测小流域(图2)。

采用在西部高寒区SVATs模拟结果较好[19,20]表1中国西部高寒区下垫面基本信息(源于1ʒ400万植被图及1kmˑ1km数字高程模型DEM)Table1Basic information of typical underlying surfaces in the cold regions of western China(from1ʒ4000000China vegetation map and1kmˑ1k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类型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寒漠荒漠灌丛针叶林冰川农田沼泽面积/104km298.392.936.933.819.88.35.91.80.6比率/%32.931.112.411.36.62.82.00.60.2平均海拔/m441843914916341340413424—28493371海拔范围/m644 6577769 68442053 7480569 6150843 6336967 5863—659 59272388 4877平均坡度/!3.54.75.53.26.27.3—2.31.6最大坡度/!30.240.343.038.937.036.9—24.717.0的CoupModel[21],分析水平试验点各典型下垫面的一维水量平衡特征,并结合高寒草甸、高山寒漠小流域观测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综合分析高寒区典型下垫面的水文功能。

2结果与讨论2.1高山寒漠带主产流区地位高山寒漠系指高寒草甸上界以上的非冰川区(含冰川物质补给区),以裸露基岩、碎石、倒石碓、冰碛沉积等为主,具有零星分布的低等冷生植被。

其总体占中国西部高寒区面积的12%(表1)左右,但在一些山区流域的比例更高,如在祁连山黑河上游,为22.2%;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为35.2%[5]。

由于其海拔高、降水多、气候冷而基本无植被蒸腾,地表主要以入渗快速的石块或基本无入渗的基岩为主,地形陡峭,产汇流迅速,理论上讲是寒区主要的产流区[5]。

据葫芦沟小流域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的观测与SVATs模拟结果,Coup-Model能够较好地估算不同深度层的地温(4个试验点8层平均R2=0.94)和冻结深度(高寒草原点:R2 =0.97),土壤含水量估算结果也是目前相关模式中较好的(4个试验点8层平均R2=0.68)[22]。

据此模拟结果,在高山寒漠、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和草原中,寒漠地表水汽交换量、波文比、蒸散发量和调蓄能力等都最低。

尽管是水平试验点,但可根据蒸散发/降水比例反推其产流能力。

由图3可知,寒漠试验点蒸散发/降水比例最低,意味着其径流/降水比例最高。

除下垫面基本水文特征(降水、蒸散发、入渗和调蓄能力)以外,影响坡面/流域产汇流过程及径流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坡度。

葫芦沟寒漠带小流域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夏季径流系数为0.72[23],2009—2012年小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约为667.2mm,年均径流深566.5mm,年均径流系数为0.85(图4)。

805地球科学进展第29卷图1中国西部高寒区典型下垫面分布(源于1ʒ400万植被图)Fig.1Typical underlying surfaces in the cold regions ofwestern China (from 1ʒ4000000China vegetation map )杨永刚等[24]利用同位素对葫芦沟(原马粪沟)小流域湿季径流进行了分割,认为52%的径流来自地下水补给,主要是由冻土融水、冰雪融水和降雨下渗转化形成;冰雪带融水占11%;高山寒漠带和灌丛带地表径流占20%;高山草原带约占9%;降雨直接补给占8%。

尽管同位素手段有其局限性,但该结果也反映了高山寒漠带产流较多。

刘彦广[25]基于δD /Cl -1对葫芦沟高山寒漠带雨季径流分割表明,冰雪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在0 79%之间,降雨贡献率在11% 76%之间,地下水贡献率在7% 23%之间。

祁连山高山寒漠带一般位于3600m 以上,为各主、支流域的源头,单纯寒漠带汇水区出口一般较宽且洪积、残积物厚,径流易控制的代表性试验小流域难以选取。

本试验所选小流域的坡度(38.4ʎ,最大76.9ʎ)高于葫芦沟小流域所在黑河源区(札马什克水文站控制,面积4589km 2)寒漠带的平均坡度图2祁连山葫芦沟小流域观测试验Fig.2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Hulu watershed of Qilian Mountains905第4期陈仁升等:高寒区典型下垫面水文功能小流域观测试验研究图3葫芦沟小流域典型下垫面试验点实测年降水及估算蒸散发(2008年10至2012年9月)Fig.3Measured precipitation and estimated evapotranspi-ration at the four underlying surfaces in the Hulu watershed(2008.10-2012.09)图4祁连山寒漠带试验小流域日降水量及径流深Fig.4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depth in a small alpine desert watershed of Qilian Mountains(平均24.1ʎ,最大82.3ʎ,源于1ʒ5万地形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