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合集下载

who 维生素d分类标准

who 维生素d分类标准

who 维生素d分类标准一、概述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WHO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套维生素D分类标准,旨在为各国提供统一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测维生素D的摄入和健康状况。

二、分类标准1.维生素D含量分类:根据血清中维生素D的含量,可分为三个等级:低水平、正常水平和高水平。

低水平通常指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低于25nmol/L,正常水平为25-75nmol/L,高水平则高于75nmol/L。

2.缺乏程度分类:根据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乏。

轻度缺乏指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低于50nmol/L,但高于30nmol/L;中度缺乏指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低于30nmol/L,但高于12.5nmol/L;重度缺乏则指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低于12.5nmol/L。

3.分类依据:血清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个体差异、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

此外,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分类标准可能需要进行特殊考虑。

三、应用1.监测和管理:WHO建议各国应定期监测人群中维生素D的摄入和健康状况,并根据分类标准对缺乏程度进行评估和管理。

对于严重缺乏者,应采取积极的补充措施,如口服补充维生素D制剂。

2.健康宣传和教育:WHO鼓励各国开展维生素D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维生素D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获取和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3.食品和药品监管:WHO建议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维生素D 相关产品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安全,并鼓励研发和生产更高质量的维生素D制剂。

四、结论WHO的维生素D分类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统一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监测维生素D的摄入和健康状况。

各国应重视维生素D的管理工作,加强监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维生素D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食品和药品监管,确保维生素D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
1.来源: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包括阳光和食物。

人体可以通过皮肤
接触阳光来合成维生素D,而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有鱼类、牛奶、奶制品和蛋黄。

2.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对骨骼发育和维持骨
骼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它还参与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3.缺乏症: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成人则可能导致骨
质软化症。

维生素D缺乏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4.适宜摄入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推荐摄入量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
建议成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IU),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适当增加。

5.过量: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高钙血症、
高磷血症、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适量原则,并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维生素D水平。

6.补充方式: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物、维生素D补充剂以及适
度的户外活动(如阳光照射)等方式。

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补充方案。

维生素DPPT(精)

维生素DPPT(精)

通过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
01
02
03
晒太阳的时间
每天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 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晒太阳的部位
晒太阳时需将皮肤暴露在 阳光下,特别是脸部和手 部等部位。
晒太阳的效果
适量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 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 维持身体健康。
通过补充剂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补充剂
市面上有多种维生素d补充剂可供选择,包括胶 囊、片剂等。
副作用
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 时甚至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因此,在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应严格按照医生 的建议进行。
06
维生素d的研究与发展
维生素d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骨骼健康
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和利用,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营养补充剂
03
在无法通过食物或阳光照射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情况下,营养
补充剂也是一种选择。
维生素d的作用
促进骨骼健康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从而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免疫调节
维生素D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炎症性疾病。
细胞增殖分化
维生素D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 调节作用,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 展有关。
05
维生素d的检测与评估
通过血液检测评估维生素d水平
血液检测项目
维生素d水平检测通常包括25-羟 维生素d和1,25-二羟维生素d, 以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代 谢情况。
检测频率
建议定期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 ,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参考值
根据不同年龄和地区,参考值可 能有所不同,通常25-羟维生素d 的理想水平为30-50ng/ml, 1,25-二羟维生素d的理想水平为 15-30pg/ml。

维生素D的五大健康益处

维生素D的五大健康益处

维生素D的五大健康益处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和磷等矿物质,维持骨骼健康,还在许多其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维生素D的五大健康益处,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重要的营养素。

1. 帮助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维持骨骼健康。

它促进钙和磷等矿物质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足,从而影响骨骼的健康,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因此,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2.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D还被称为“免疫维生素”,因为它对免疫系统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应对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D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3. 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维生素D也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维生素D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等问题,对心血管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维生素D对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护也非常重要。

它参与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D可以帮助维护神经系统功能,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5. 改善情绪和抗抑郁维生素D还被称为“快乐维生素”,因为它与情绪和抑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抑郁等问题,而适量摄入维生素D可以改善情绪,提升心情。

阳光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因此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提高维生素D水平,改善情绪,缓解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包括帮助维持骨骼健康、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心血管健康、维护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改善情绪和抗抑郁。

第六节 维生素D

第六节 维生素D
第六节 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素D
•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含有环戊氢烯菲环 结构并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以维生素D2、 D3最常见。
•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是由酵母菌或麦角固醇经日 光或紫外线照射后的产物,并被人体吸收。
• 维生素D3是皮下的胆固醇的衍生物,经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
影响?
(一)生理功能
• 1.促进小肠钙吸收转运 •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 3.促进骨、软骨钙化 • 4.维持血钙水平 • 5.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调节基
因转录等作用。
(二)缺乏与过量
• 1.缺乏症 主要原因为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和日 光照射不足。
• (1)佝偻病 • (2)骨质软化、骨质疏松症 • (3)手足痉挛症 • 2.过量—中毒 症状:食欲缺乏、厌食、恶心、
呕吐、烦躁、口渴、多尿、头痛、发热等;血 清钙磷身高,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 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 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三)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 1.摄入量 • 2.食物来源 • 太阳、紫外线照射、海鱼、鱼卵、肝、
蛋黄、奶油等。
作业
• 1.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 2.维生素D缺乏或过量对人体会造成哪些

维生素D

维生素D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一、维生素D的概述(1)概述维生素D(vitamin D)为固醇类衍生物,有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

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

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它们有以下两点特性: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2)维生素D的发现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

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作用。

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

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

1930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

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直到1936年才被确定。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①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②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③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④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⑤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三、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①鱼肝油。

②动物肝脏,如鸡肝、鸭肝、猪肝、牛肝、羊肝等。

③各种富含油脂的鱼类,如鲱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鳗鱼、鲶鱼等。

④各种蛋黄(注意,蛋白中没有)。

⑤各种全脂奶、奶酪和奶油(注意,脱脂奶中含量甚微,而强化AD奶中含量最高)。

四、维生素D的膳食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成年人维生素D膳食参考摄入量(RNI)为10µg\日。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为此,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天20µg(800IU)。

宝宝每日推荐摄入量0~1岁每日参考摄入量为10微克左右。

维生素D

维生素D

维生素D来源
•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 脏、蛋黄和瘦肉中。另外像脱脂 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 产品、添加维他命D的营养强化食 品。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植物 性食物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维生 素D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维生 素D的来源与其他营养素略有不同, 除了食物来源之外,还可来源于 自身的合成制造,但这需要多晒 太阳,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维生素D
• 维生素D的种类 • 维生素D的来源 • 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 • 维生素D的危害 •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的种类
维生素D包括很多种,如维生素D2(麦角钙 化醇)、维生素D3(胆钙化醇)、维生素D4 (双氢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5(谷钙化 醇)、维生素D6(豆钙化醇)、维生素D7 (菜籽钙化醇)等。其中以维生素D2、维生 素D3最为重要。维生素D1并不存在。
危害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眼睛发炎、皮 肤瘙痒、厌食、恶心、呕吐、肌肉疼痛、 乏力等。
维生素D的作用
• 维生素Leabharlann 主要与钙、磷代谢有关维生素D能促进钙、 磷吸收,维持正常的血钙水平和磷酸盐水平; • 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 维持血液中正常的氨基酸浓度,调节柠檬酸代谢
谢谢观赏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内源性 和外源性。在婴儿早期通过母体~胎儿的 转运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皮肤 的光照合成是人类内源性维生素D的主要 来源,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 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所以在日照时间少的冬天或北方地区儿童 易发生维生素D的缺乏。外源性维生素D可 从食物中获得,动物性食物如鱼肝油、蛋 黄、乳类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植物性食 物如菌类、酵母等含麦角固醇,经紫外线 照射后变为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

维生素d国家建议补充标准

维生素d国家建议补充标准

维生素D国家建议补充标准
维生素D国家建议补充标准
一、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的维生素D补充量因年龄和身体状况而异。

根据国家建议,儿童和青少年的维生素D摄入量如下:
1.0-6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摄入400IU的维生素D。

2.6个月到1岁的婴儿:每天需要摄入600IU的维生素D。

3.1岁到7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600IU的维生素D。

二、成年人
成年人的维生素D补充量相对稳定,但也会因个人情况而异。

根据国家建议,成年人的维生素D摄入量如下:
1.18-60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600IU的维生素D。

2.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IU的维生素D。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的维生素D需求量因年龄和身体状况而异。

根据国家建议,老年人的维生素D摄入量如下:
1.60-70岁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IU的维生素D。

2.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00IU的维生素D。

四、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维生素D需求量需特别关注。

根据国家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维生素D摄入量如下:
1.孕妇:每天需要摄入600-1000IU的维生素D,以帮助胎儿骨骼和牙齿的
正常发育。

2.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要摄入600-800IU的维生素D,以满足自身和婴儿的
需求。

以上是关于维生素D国家建议补充标准的简要概述,但具体补充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同时,除了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外,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也是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途径。

维生素D研究进展

维生素D研究进展

个体差异与维生素D需求
考虑不同个体对维生素D的需 求和反应存在差异,需要深入 研究个体差异对维生素D需求 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进展
维生素D补充剂的效果
维生素D补充剂对骨骼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和 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维生素D补充剂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冒和其他感染的发病率。
维生素D补充剂对癌症风险的影响
详细描述
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 强抗菌肽的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的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免疫 系统功能紊乱,增加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风险,如感冒、哮喘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维生素D与糖尿病
总结词
维生素D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缺乏维生素D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详细描述
维生素d研究进展
目 录
• 维生素D的简介 • 维生素D与健康的关系 • 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进展 • 如何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 • 结论
01 维生素D的简介
维生素D的来源
阳光照射
人体皮肤在阳光照射下,通过自身合成维生 素D。
食物摄取
某些食物,如鱼肝油、奶制品和鸡蛋等,含有丰富 的维生素D。
营养补充剂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不良。补 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维生素D与癌症
总结词
维生素D对癌症风险具有影响,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

维生素D

维生素D
一位种植人员预言,如果进一步加以研究,这项实验项目可能彻底改变消费者购买蘑菇的原因。目前人们购买蘑菇是因为其脂肪和热量含量低。美国最大的新鲜蘑菇生产商蒙特雷公司的副总裁乔?考德威尔说,人们因为蘑菇不含某种物质而食用它,而不是因为它含有某种物质。
科学家们和种植人员表示,希望这意味着这种农产品将成为维生素D独一无二的植物来源,因为把正在生长或刚刚采摘的蘑菇暴露在紫外线中简便易行。对于不吃鱼或不喝牛奶的人而言,这无异于一种恩赐。鱼和牛奶是目前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维生素D的前体(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存在于皮肤中,当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3,D3分子被运送到肝脏并且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25位单脱氧胆固醇,这种形式的效用更大。然后25位单脱氧胆固醇又被转运到肾形矿脉并在那里被转化为1,25位二羟胆钙化(甾)醇,这种形式是维生素D最有效的状态。然后维生素D将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钙素协同作用来平衡血液中钙离子和磷的含量,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维生素D不应该用于血钙过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偏高的人。另外对患有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也必须小心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甲状旁腺疾病,削弱肾功能甚至引起心脏疾病。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三个方面:正常的食物、维生素D强化食物和浓缩的天然食物。我国建议孕妇每日应摄取10微克的维生素D,为了达到这个供给量标准,孕妇应注意多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增加日光照射时间,以防止维生素D缺乏症的出现。
一般的食物维生素D含量不丰富。含量较多的食物有海产鱼类、蛋类和黄油。维生素D强化食品多为奶类食品和婴儿食品。近年来我国多数大城市采用鲜奶强化维生素D的摄入。
天然浓缩食物主要是鱼肝油。孕妇在选择鱼肝油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时,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vd医学术语

vd医学术语

d医学术语
VD在医学上是指维生素D,也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是类固醇激素中一种,人体获取VD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取。

维生素D对机体较为重要,VD化合物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机体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线照射后,可产生维生素D。

VD可以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的稳定,可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离子到子体,还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结肠癌及卵巢癌的风险。

小儿缺乏VD可导致佝偻病,成人缺乏VD 可导致软骨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有关维生素d的知识

有关维生素d的知识

有关维生素d的知识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有助于人体吸收钙和磷,维持骨骼健康。

但你是否知道:
1. 维生素D在皮肤中合成。

当我们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它会合成维生素D。

但如果我们不经常外出或涂抹防晒霜,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D。

2.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限。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D很少,主要来源是鱼肝油、肉类、蛋黄和奶制品。

3.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当身体缺乏维生素D时,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4. 维生素D的需求量因个体差异而异。

每个人所需的维生素D 量不同,取决于年龄、性别、肤色、季节和住所的地理位置等因素。

5. 补充维生素D需要谨慎。

过量的维生素D会导致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肾脏损伤等。

因此,保持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您担心自己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症状,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 1 -。

维生素D的相关了解

维生素D的相关了解
1.2分类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额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 功效:维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软骨的发动机,能使牙齿坚硬。对神经也很重要,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员估计,长期每天摄入0.025毫克维生素D对人体有害。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恶心、头痛、肾结石、肌肉萎缩、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轻微中毒、腹泻、口渴、体重减轻、多尿及夜尿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织(如心、血管、支气管、胃、肾小管等)钙化。
2.3生理功能:
2.4维生素D理化性质
维生素d的最大吸收峰为265nm,比较稳定 溶解于有机溶媒中,光与酸促进异构作用 维生素D对空气和光敏感,特别是当加热时更易被破坏,应储存在氮气、无光与无酸的冷环境中 油溶液加抗氧化剂后稳定,水溶液由于有溶解的氧不稳定 双键系统还原也可损失其生物效用。
维生素D2和D3的结构十分相似,二者易溶于脂肪、油和乙醚等有机溶媒,不容于水,故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都是甾醇的开环衍生物,含有一个醇羟基,有旋光性,右旋体有效,均含有不饱和键。 维生素d(Vd)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由维生素d原(provitamind)经紫外线270~300nm激活形成。
维生素D2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 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 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维生素D2由小肠吸收,其吸收需胆盐与特殊α-球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身体其他部位,贮存于肝和脂肪。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作用开始时间为12—24小时,治疗效应需10—14天。半衰期(t1/2)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作用持续时间最长达6个月,重复给药有累积作用。

维生素d 结构

维生素d 结构

维生素d 结构
摘要:
1.维生素D 的简介
2.维生素D 的结构特点
3.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
4.维生素D 的缺乏与补充
正文:
【维生素D 的简介】
维生素D 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骨骼生长发育和钙磷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 家族成员主要包括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D4 和维生素D5 等,其中维生素D3 和维生素D5 为人体天然来源,维生素
D2 和维生素D4 为合成品。

【维生素D 的结构特点】
维生素D 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在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上连接有一个不饱和的侧链。

这个侧链在维生素D 的不同成员之间有所不同,例如维生素D3 的侧链为胆甾醇侧链,维生素D5 的侧链为异胆甾醇侧链。

【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提高钙、磷的利用率;
2.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的排泄,维持血钙稳定;
3.促进骨骼形成和矿化,维护骨骼健康。

【维生素D 的缺乏与补充】
维生素D 缺乏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维生素D 缺乏的主要病因包括日光照射不足、膳食摄入不足和肠道吸收障碍等。

为预防维生素D 缺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补充:
1.增加日光照射时间,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
2.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如鱼肝油、鱼、蛋黄等;
3.在医生建议下使用维生素D 补充剂。

总之,维生素D 是一类对人体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国际单位换算表

维生素d国际单位换算表

维生素d国际单位换算表
维生素D的国际单位(IU)是一种用于衡量维生素D含量的单位。

维生素D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维生素D2(ergocalciferol)和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

这两种形式在人体内都可以转化
为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

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单位来表示维生素D的含量。

以下是常见的维生素D IU到毫克(mg)的换算表:
1国际单位(IU)维生素D等于0.025微克(μg)维生素D.
1国际单位(IU)维生素D等于0.000025毫克(mg)维生素D.
另外,根据美国国家医学院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800国际单位(IU),而对于年长者或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人来说,建议摄入量可能会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因为个体的需求会因年龄、健康状况和其他因素而异。

同时,过量
摄入维生素D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 时要谨慎,并遵循专业建议。

维生素D

维生素D

维生素D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

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 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

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

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可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作用。

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

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

1930维生素D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

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直到1936年才被确定。

维生素d(Vd)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由维生素d原(provitamind)经紫外线270~300nm激活形成。

动物皮下7-脱氢胆固醇,酵母细胞中的麦角固醇都是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激活分别转化为维生素d3及维生素d2量少,但人工照射者多为此型(图5-6)。

维生素d的最大吸收峰为265nm,比较稳定,溶解于有机溶媒中,光与酸促进异构作用,应储存在氮气、无光与无酸的冷环境中,油溶液加抗氧化剂后稳定,水溶液由于有溶解的氧不稳定。

双键系统还原也可损失其生物效用。

生理代谢从食物中得来的维生素d,与脂肪一起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肠与回肠。

胆汁帮助其吸收。

脂肪吸收受干扰时,如慢性胰腺炎、脂肪痢及胆道阻塞都会影响他的吸收。

吸收的维生素d与乳糜微粒相结合,由淋巴系统运输,但也可与维生素d运输蛋白(α-球蛋白部分)相结合在血浆中运输。

有些与β-脂蛋白相结合,口服维生素d与乳糜微粒结合,比从皮肤中来的与蛋白结合者易于分解。

当维生素d运到肝脏中,在微粒体中经单氧酶系统作用,将其25位羟基化形成25(oh)d(25-hydroxy vitamin d3),肝外的其他组织也可吸取维生素d及25-(oh)d3,因此组织中维生素d及25(oh)d3及其总量比血浆中多,如果靶组织需要,可将其释放出来,他们在脂肪组织中最多,释放速度最慢,当体重减轻,脂肪减少时,他们也可释放出来。

维生素d课件

维生素d课件

代谢
在肝脏,维生素D被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这是其主要的 循环形式。随后,它被运输到肾脏,进一步转化为活性形式 1,25-二羟基维生素D。
03
维生素D缺乏与疾病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缺乏阳光照射
长时间在室内活动,缺乏阳光照射, 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
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尤其是对 于素食者和严格限制饮食的人。
详细描述
阳光中的紫外线B能够穿透皮肤,使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适量的阳光 照射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一般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避免中午时分暴晒,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
选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总结词
食物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鱼类、动物肝脏和蛋黄等。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THANK YOU
促进骨骼生长与发育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与发 育,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
免疫调节
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02
维生素D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途径
皮肤合成
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为维生素D3,这是人体 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
食物摄入
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化 学结构由碳、氢、氧和氮组成。
性质
维生素D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才能发 挥其生理作用,其活性形式包括维生 素D2和维生素D3。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黏膜对钙 的吸收,从而维持骨骼健康。
维持血钙平衡
维生素D可以维持血钙平衡,防 止因血钙过高或过低而引起的 疾病。

什么是维生素D

什么是维生素D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称为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

它主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形式,前者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肠中钙离子吸收需要一种钙结合蛋白,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此蛋白合成,促进Ca2+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也促进磷吸收与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故可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

此外维生素D还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不致发生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

缺乏维生素D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食物来源以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相对较多,鱼肝油中含量高。

但请注意,短期内摄入超量或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能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因此,在服用维生素D时,需要按照推荐的剂量服用,不可超量服用。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维生素d 结构

维生素d 结构

维生素d 结构摘要:1.维生素D 的概述2.维生素D 的结构特点3.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4.维生素D 的缺乏与补充正文:【维生素D 的概述】维生素D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的功能是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维生素D 不足会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等疾病,而充足的维生素D 则可以预防这些疾病。

【维生素D 的结构特点】维生素D 的化学名称是胆钙化醇,其化学式为C27H44O。

维生素D 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维生素D3,另一种是维生素D2。

维生素D3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鱼肝油、鱼、鸡蛋等,而维生素D2 则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蘑菇。

这两种维生素D 在人体内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基本相同。

【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 在人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1.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 可以增加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提高钙和磷的利用率。

2.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维生素D 可以调节血钙和血磷的浓度,保持二者的平衡。

3.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维生素D 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4.调节免疫系统:维生素D 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D 的缺乏与补充】维生素D 的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等疾病,而充足的维生素D 则可以预防这些疾病。

维生素D 的补充可以通过食物、阳光照射和补充剂等方式进行。

一般来说,正常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 的需求。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等,可能需要额外的维生素D 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研究发现及其重要性
维生素D是能呈现胆钙化固醇生物活性的所有类固醇的总称,为脂溶性维生素类,有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功效。

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是生长发育、胃肠道吸收、钙磷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D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关系密切,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增加患上一系列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例如、:佝偻病、手足搐搦症、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

研究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人类基因组中200多个基因的活性,这些基因与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等许多疾病有关。

采用新的DNA测序技术,绘制出了基因组中维生素D受体结合图谱。

维生素D进入人体后会激活一种名叫维生素D受体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从而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制造。

研究发现,在DNA链上有2776个可供维生素D受体蛋白质结合的位点,这些位点异乎寻常地集中在一些与如多发性硬化症、克罗恩病、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以及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肠直肠癌等癌症相关的基因附近。

最终研究人员确认了229个会受到维生素D重要影响的基因,这些基因已经被证明与一系列疾病有关,这其中就包括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的IRF8基因和与克罗恩病和Ⅰ型糖尿病相关的PTPN2基因。

维生素D对人类身体健康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D不足会使人更易患上多种疾病,因此在妇女怀孕期间和儿童早期成长阶段,补充维生素D对其未来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调节骨钙内环境的稳定,此外也促进细胞正常生长,增强免疫系统,保持荷尔蒙平衡等。

维生素D在体内要转化为有活性的1,25(OH)2D3才能形式发挥作用,而1,25(OH)2D3的生物学活性由其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介导。

研究表明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肠道钙吸收、骨质代谢相关,被认为是研究骨和钙代谢疾病的候选基因。

维生素D的受体响应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周期和增殖,分化和凋亡。

目前已研究清楚维生素D受体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1.维生素D受体结构及功能
维生素D受体(VDR)是含有427个氨基酸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本质上是一种配体依赖因子VDR通常分为四个功能区,或从氨基端到接基端分别化分为A,B,C,D,E,F六个区域:(1)N端区(A/B区):该区由24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不依赖于配体的转录激活功能AF-1区域。

(2)DNA结合区(C区):该区包含第24-89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人、大鼠、鸡之间VDRDNA结合区的同源性为98.5%。

其主要功能为参与DNA序列识别,含有2个直接介导受体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富含半肤氨酸残基的“锌指结构”,每个锌指结构形成一个α-螺旋,两个α-螺旋相互垂直构成与DNA结合的核心。

另外DNA结合区也部分参与二聚体的形成。

(3)铰链区(D区):也称抗原决定区,该区可能与核定位有关。

在维持VDR功能结构完整性亦很重要,他们研究时发现,VDR的ABC区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的DEF区嵌合体不能与VDR的反应元件结合,但增加VDR本身的D区后可使嵌合体与VDR反应元件相结合,并激活转录活性。

(4)激素结合区(E/F区):即配体结合区。

包括从182位氨基酸残基到羧基末端第427位氨基酸残基,此区功能较多:①与激素相结合:②与视黄酸X受体发生异二聚作用,VDR-RXR二聚体形成后能增强受体与靶基因上反应元件的结合力VDR上的第241-263位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这个区域与VDR和RXR等核蛋白相互作用有关。

③此区还具有形成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抑制功能区AF-2.AF-2位于LBD403-427氨基酸残基之间,此区域内的Leu417和G1u420是介导配体刺激的转录激活的关键点,并决定AF-2的功能。

维生素D受体在多种组织中均能表达,在细胞内VDR与1,25(OH)2D3激素信号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靶基因特定DNA序列上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从而对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因而VDR本质上是一个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与1,25(OH)2D3一起在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VDR基因多态性与肠道钙吸收
肠道钙吸收受饮食钙摄入量、血清1,25(OH)2D3和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随着对VDR基因的研究进展,有研究表明肠道钙吸收是VDR等位基因的一个调节点,研究发现,在低钙摄入量情况下,BB基因型的钙吸收率低于bb型,而在高钙摄入时这一遗传效应不明显。

3.VD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代谢
人们通过研究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与VDR基因的关系来研究骨质代谢与VDR基因的关系。

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高加索婴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时也发现BB基因型的脱氧吡啶啉及I型胶原氨基端肽(INTP)水平最高。

VDR基因ApaI 位点多态性与骨钙素水平相关。

4.VDR与佝偻病
(1)、VDR基因与Ⅱ型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己研究清楚其病因是由于VDR基因突变所致。

已发现存在的突变位点有
G33D,H35Q,K45E,F471,R50Q,R80Q,R270L,1314S,R319C,R73STOP,Q152STOP,Y295STOP。

这些突变可造成:①激素与VDR结合能力下降或丧失;②VDR与DNA的亲和力下降或丧
失,③VDR与RXR形成二聚体的能力下降。

这些使得细胞对1,25(OH)2D3不敏感而产生佝偻病。

(2)、 VDR基因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涉及机体维生素D的缺乏、肠道钙吸收的降低及骨骼钙盐沉积减少,而这些都与VDR基因多态性有关。

因而国内外学者推测VDR基因型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关。

另外已研究清楚的VDR基因与Ⅱ型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的关系也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但目前国内外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

在佝偻病组ff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儿童组低,而FF基因型相对较高。

通过对114例1-2岁中、重度激期营养性佝偻病患儿及100例健康儿童的VDR 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对比,人们发现佝偻病组b等位基因频率为83%,B等位基因频率为17%,而正常对照组b等位基因频率为95%,B等位基因频率为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并且发现在佝偻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频率不同,骨骼改变和X线bb在基因型中出现的频率较其他基因型明显低,另外佝偻病患儿不同基因型对维生素D3的治疗效果也不同,bb型疗效显著,Bb和BB基因型疗效不佳。

但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性佝偻病的关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作用的可能机制
VDR基因多态性影响VDR功能的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除FokI酶切位点会影响VDR 多肽链的长短外,其余多态性位点并不影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Farrow认为蛋白质的合成受3'端非翻译区的调控,该区域碱基顺序的内在信息通过AUUUA拷贝或polyA尾影响mRNA的稳定性,在此区域的碱基发生任何突变都会影响VDR基因的调控而影响VDR 的表达、如改变受体数量、影响增强子对靶位点的亲和力。

BsmI和ApaI酶切位点均位于3'非翻译区,并且与polyA多态性具有连锁不平衡,故认为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从转录水平上影响VDR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对VDR的数量和活力产生影响,进而对所调
节的基因产生影响研究发现Bat型与较高的基因表达相关。

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VDR 基因多态性并不影响VDR的功能及VDR mRNA的稳定性。

因此有人推测VDR基因可能通过附近与其连锁的基因而影响骨代谢的一系列过程。

因此要完全了解维生素D受体与佝偻病的关系,还必须进一步对以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进一步研究VDR及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将有助于了解VDR基因与佝偻病的确切关系。

(2)进一步研究VDR 基因与其他和骨钙代谢有关的基因的关系,以了解他们在佝偻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以上仅了解研究维生素D微小部分,科学不断进步,发现不断更新,所以只有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把知识用到维持身体健康上才是关键。

对于我们而言,了解一些人活中用的措施,可能对健康有些帮助。

据估计,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生素D,并因此罹患各种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等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甚至是痴呆症。

所以为防止维生素D缺乏,应该增加摄取量。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主要有两个来源,食物摄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包括进食蘑菇、鱼肝油等,但这只占人体需要的10%左右;其余的90%,要依靠自身皮肤合成,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是晒太阳。

在天气晴朗,季节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在正午前后两小时内晒太阳5-15分钟,而且要暴露40%以上的皮肤,并且不要擦防晒霜,否则会阻止维生素D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