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数学(理科)新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8应用举例课件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1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1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解析:角 α 与 β 的终边关于 y 轴对称,则 α+β=2kπ+π,所以 α =2kπ+π-β,k∈Z,答案为 C. 答案:C
2.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1)1 弧度的角 长度等于 半径 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角, 用符号 rad 表示. (2)角 α 的弧度数 如果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 α 所对弧的长为 l,那么角 α 的弧 l 度数的绝对值是|α|=r. (3)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1.角的有关概念 π (1)锐角的集合是 {α|0<α< } . 2 π (2)第一象限角的集合是 {α|2kπ<α<2kπ+ ,k∈Z} . 2 (3)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α|α=kπ,k∈Z} . π (4)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α|α=kπ+2,k∈Z} .
• •
2.三角函数的符号 在第一象限三种三角函数的值全为 ,在第二象限只有 正数 的值为正数,在第三象限只有 的值为正数,在第四象限只有 的值为正数.
• 【归纳提升】 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表示 为β=k·360°+α,k∈Z;在确定α角所在象限时,有时需要对整数 k的奇、偶情况进行讨论.
针对训练 3 7 1.设 α1=-570° ,α2=750° ,β1= π,β2=- π. 5 3 (1)将 α1,α2 用弧度制表示出来,并指出它们各自所在象限; (2)将 β1,β2 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在-720° ~0° 之间找出与它 们终边相同的角.
答案:D
题型三
扇形的弧长、面积公式的应用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 α,半径为 R,弧长为 l.
(1)若 α=60° ,R=10 cm,求扇形的弧长 l; (2)若扇形的周长为 L cm,当扇形的圆心角 α 为多少弧度时,这个 扇形的面积最大? π (3)若 α= ,R=2 cm,求扇形的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 3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4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4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12 ∴y=f(x)=ax-2 +8. 12 ∵f(2)=-1,∴a2-2 +8=-1,
解之,得 a=-4.
1 2 ∴f(x)=-4x-2 +8=-4x2+4x+7.
题型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1)(2013· 辽宁)已知函数 f(x)=x2-2(a+2)x+a2,g(x)=-x2
• 【归纳提升】 幂函数的指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 当α≠0,1时,幂函数y=xα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特征:
α取值 图象
α> 1
0 < α< 1
• • • •

4.幂函数y=xα. (1)当α>0时,y=xα过定点(1,1)和(0,0),且在(0,+∞)上递增; 当 α < 0 时, y = xα 过定点 (1,1) ,不过原点,且在 (0 ,+ ∞ ) 上递 减. (2)当α为奇数时,y=xα是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y=xα是偶函 数. (3)幂函数f(x)=xα满足f(xy)=f(x)·f(y).
2
∵0≤α≤π, 1 ∴0≤sin α≤2, π 5π ∴0≤α≤ 或 ≤α≤π, 6 6 即α
π 5π 的取值范围为0,6∪ 6 ,π. π 5π (2)0,6∪ 6 ,π
【答案】 (1)C
【归纳提升】 1.求解二次函数问题,要充分利用图象的特征,特 别是开口方向、对称轴,与坐标轴交点等会对解题思路带来突破. 2.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两种解法: (1)分离参数法.把所求参数与自变量分离,转化为求具体函数的 最值问题. (2)不等式组法.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列不等式组求解.
第4课时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一)考纲点击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1 1 2.结合函数 y=x,y=x ,y=x ,y=x ,y=x2的图象,了解它们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

【解】 (1)证明:由|a-b|= 2得(a-b)2=2, 即|a|2-2a· b+|b|2=2. 又∵|a|2=|b|2=1 ∴a· b= 0 因此,a⊥b. (2)由 a+b=c
cos α+cos β=0 得 sin α+sin β=1

由 cos α=-cos β,0<β<α<π 得 α+β=π. 又 sin α+sin β=1, 1 ∴sin α=sin β=2. 5π π ∴α= 6 ,β=6.
第3课时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
• • • • •
(一)考纲点击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 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 •
|x|2 1 当 x≠0 时, 2= ; y |b| y2 + 3 +1 x x
y ∵x2+ y 1 3x+1≥ , 4
|x|2 ∴|b|2≤4. |x| ∴|b|≤2. 答案:2
易错易混:向量综合运算的问题 → → 【典例】 (2014· 衡阳模拟)已知向量AB=(2-k,-1),AC=(1, k). (1)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 k 值; (2)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 k 值.
1.两个向量的夹角 →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如图),作OA=a, → OB=b,则∠AOB=θ(0° ≤θ≤180° )叫做向量 a 与 b 的夹角,当 θ=0° 时,a 与 b 同向;当 θ=180° 时,a 与 b 反向 ;如果 a 与 b 的夹角是 90° ,我们说 a 与 b 垂直,记作 a⊥b.
b=0 ; (2)a⊥b⇔ a· -|a||b| , (3)当 a 与 b 同向时, a· b=|a|· |b|; 当 a 与 b 反向时, a· b=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8.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8.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因为两直线 l1: mx+8y+n=0 与 l2: 2x+my-1=0 相交, 因此, n 1 当 m=0 时,l1 的方程为 y=- ,l2 的方程为 x= ,两直线相交, 8 2 此时,实数 m、n 满足的条件为 m=0,n∈R;当 m≠0 时,∵两 直线相交, m 8 ∴ 2 ≠m,解得 m≠± 4,此时,实数 m、n 满足的条件为 m≠± 4,n ∈R. 【答案】 (1)x+2y=0 (2)m≠± 4,n∈R
的值为 A. 2 C. 2-1 B.2- 2 D. 2+1 ( )
|m-1+2| |m+1| 解析:d= = =1, 2 2 ∴m=-1± 2. 又∵m>0,∴m= 2-1. 答案:C
(2)已知直线 l1 与 l2: x+y-1=0 平行, 且 l1 与 l2 之间的距离是 2, 则直线 l1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 l1 的方程为 x+y+m=0 |m+1| 利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d= = 2. 2 ∴m=1 或 m=-3. ∴直线 l1 的方程为 x+y+1=0 或 x+y-3=0. 答案:x+y+1=0 或 x+y-3=0
• 【归纳提升】 (1)当直线的方程中存在字母参数时,不仅要考虑到 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也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同时还 要注意x、y的系数不能同时为零这一隐含条件. • (2)在判断两直线的平行、垂直时,也可直接利用直线方程的系数间 的关系得出结论.
针对训练
• 1.“a=1”是“直线x+y=0和直线x-ay=0相互垂直”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1)两条直线平行 •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 l1 ∥ l2 ⇔ ,特别地,当直线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与l2的 关系为 .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3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3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1-x (3)定义域要求 ≥0 且 x≠-1, 1+x ∴-1<x≤1,∴f(x)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f(x)不存在奇偶性,故 f(x)为非奇非偶函数. (4)f(x)的定义域为 R,关于原点对称, 当 x>0 时,f(-x)=-(-x)2-2=-(x2+2)=-f(x); 当 x<0 时,f(-x)=(-x)2+2=-(-x2-2)=-f(x); 当 x=0 时,f(0)=0,也满足 f(-x)=-f(x). 故该函数为奇函数.
解析:①f(x)=x3-x 的定义域为 R, 又 f(-x)=(-x)3-(-x)=-(x3-x)=-f(x), 则 f(x)=x3-x 是奇函数;
②由 x+ x2+1>x+|x|≥0 知 f(x)=ln(x+ x2+1)的定义域为 R, 1 又 f(-x)=ln(-x+ -x +1)=ln x+ x2+1
【解】 (1)证明:∵f(x+2)=-f(x), ∴f(x+4)=-f(x+2)=f(x). ∴f(x)是周期为 4 的周期函数. (2)∵x∈[2,4],∴-x∈[-4,-2], ∴4-x∈[0,2], ∴f(4-x)=2(4-x)-(4-x)2=-x2+6x-8, 又 f(4-x)=f(-x)=-f(x), ∴-f(x)=-x2+6x-8, 即 f(x)=x2-6x+8,x∈[2,4].
第3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 • • • •
(一)考纲点击 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了解函数周期性、最小正周期的含义,会判断、应用简 单函数的周期性.
• • •
(二)命题趋势 1 .本节内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考查时,常将奇偶性、周期性 与单调性综合在一起.周期与三角函数结合比较明显,也常出现 在抽象函数中,多为求值问题. 2 .题型多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为容易题,但有时难度也会很 大.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8.4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8.4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题型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 (1)过点P(2,4)引圆(x-1)2+(y-1)2=1的切线,则切线方 程为________; (2)若经过点A(4,0)的直线l与圆(x-2)2+y2=1有公共点,则直线 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1)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x=2,此时,
(2)(2013· 湖北)已知圆 O:x2+y2=5,直线 l1:xcos θ+ysin θ=
π 10<θ<2.设圆
O 上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1 的点的个数为 k,
则 k=________.
解析:(1)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5,则圆心(1,2)到直线 |1+4-5+ 5| x+2y-5+ 5=0 的距离 d= =1,∴直线 x+2y-5 5 + 5=0 被圆 x2+y2-2x-4y=0 截得的弦长为 2 52-12=4. 选 C.
• • • • • • • •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设⊙C1:(x-a1)2+(y-b1)2=r(r1>0), ⊙C2:(x-a2)2+(y-b2)2=r(r2>0),则有: |C1C2|>r1+r2⇔⊙C1与⊙C2外离; |C1C2|=r1+r2⇔⊙C1与⊙C2外切; |r1-r2|<|C1C2|<r1+r2⇔⊙C1与⊙C2相交; |C1C2|=|r1-r2|(r1≠r2)⇔⊙C1与⊙C2内切. |C1C2|<|r1-r2|⇔⊙C1与⊙C2内含.
• •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有三种: 、
相交

相切
相离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Δ>0⇔ 相交 ; 判别式 (1)代数法: ― ― ― ― ― ― ― → Δ=0⇔ 相切 ; 2― Δ=b -4ac Δ<0⇔ 相离 . (2)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和圆半径 r 的大小关系:d <r⇔ 相交 ,d=r⇔ 相切 ,d>r⇔ 相离 .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选4-4参数方程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选4-4参数方程
x=3t+2, (1)(教材习题改编)参数方程 y=t-1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
________. 解析:由 y=t-1 得 t=y+1,代入 x=3t+2 得 x=3(y+1)+2, 故所求普通方程为 x-3y-5=0. 答案:x-3y-5=0
x=1+3t, (2)(2014· 湖南十二校联考)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y=2- 3t
(s 为参数),消去参数 s 得 l1 的
普通方程为 x-2y-1=0,由直线 l2:
x=at, y=2t-1
(t 为参数),消去参数 t 得 l2 的普通方程为 ay-2x+a=
2 1 1 1 1 0,因为 l1 与 l2 平行,所以斜率相等,即a=2,a,a≠2,所以 a =4. 答案:4
【解】
(1)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
5π 3 x=-3+tcos 6 =-3- 2 t, y=3+tsin5π=3+1t 6 2
(t 为参数).
(2)消去曲线 C 中的参数,得 4x2+y2-16=0,把直线的参数方程 代入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得 13t2+12(1+4 3)t+116=0.
(2)定点 M0 是弦 M1M2 的中点⇒t1+t2=0; t1+t2 (3)设弦 M1M2 中点为 M,则点 M 对应的参数值 tM= (由此 2 可求|M2M|及中点坐标).
• 3.解决与圆、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有关的综合问题时,
要注意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公式,主要是通过互 化解决与圆、圆锥曲线上动点有关的问题,如最值、范 围等.
题型二 直线的参数方程 5π (2014· 河北质检)设直线 l 过点 P(-3,3),且倾斜角为 . 6 (1)写出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2)设此直线与曲线 求|PA|· |PB|; (3)设 A、B 中点为 M,求|PM|.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针对训练 1.给出下列命题: (1)两个具有公共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2)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 (3)λa=0(λ 为实数),则 λ 必为零. (4)λ,μ 为实数,若 λa=μb,则 a 与 b 共线.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为 ( A.1 C.3 B.2 D.4 )
→ → → ∴BD=BC+CD=2a+8b+3(a-b) → =2a+8b+3a-3b=5(a+b)=5AB. → → ∴AB、BD共线,又∵它们有公共点 B, ∴A、B、D 三点共线.
(2)∵ka+b 与 a+kb 共线, ∴存在实数 λ,使 ka+b=λ(a+kb), 即 ka+b=λa+λkb. ∴(k-λ)a=(λk-1)b. ∵a、b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k-λ=λk-1=0, ∴k2-1=0.∴k=± 1.
的概念理解不清,混淆它们之间的关系,导致错解.
2λ+2μ=2k, 由 -3λ+3μ=-9k.
得 λ=-2μ.
故存在这样的实数 λ、μ,只要 λ=-2μ,就能使 d 与 c 共线.
易错易混:概念理解不清致误 【典例】 (2014· 郑州模拟)已知向量 a,b 不共线,且 c=λa+b, d=a+(2λ-1)b,若 c 与 d 同向,则实数 λ 的值为________. 【规范解答】 由于 c 与 d 同向,所以 c=kd(k>0),
1 → → → → → → BF=AF-AB=AD+DF-AB=b+2a-a 1 =b- a,连接 BD,因为 G 是△CBD 的重心, 2
1→ 1 → 2 1 → 所以CG=3 CA=-3AC=-3(a+b). 2
• 【归纳提升】 (1)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问题间的 相互关系,能熟练地找出图形中的相等向量,并能熟练运用相反向 量将加减法相互转化. • (2)用几个基本向量表示某个向量问题的基本技巧:①观察各向量的 位置;②寻找相应的三角形或多边形;③运用法则找关系;④化简 结果.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8应用举例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8应用举例

h 设瞭望塔高为 h,则在 Rt△BCD 中,BD= = 3h,在 Rt△ tan 30° h 1 ACD 中,AD= = , tan 60° 3h ∴在△ABD 中, 由余弦定理得, AB2=AD2+BD2-2AD· BD· cos 60° 1 2 即(10· 21) =3h +3h2-h2,
2
• •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 为α,(如图②).
• •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 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对点演练 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 10 时到达一座灯塔 P 的南偏西 75° 距塔 68 海里的 M 处, 下午 2 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 N 处, 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 ( 17 6 A. 海里/小时 B.34 6海里/小时 2 17 2 C. 2 海里/小时 D.34 2海里/小时 答案:A )
【解】 由题设, 画出示意图, 设汽车前进 20 千米后到达 B 处. 在 △ABC 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 cos C= AC2+BC2-AB2 23 =31, 2AC· BC
432 12 3 则 sin C=1-cos C= 312 ,sin C= 31 ,
2 2
• 【归纳提升】 对于和航行有关的问题,要抓住时间和路程两个关 键量,解三角形时将各种关系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利用条件.
• • • • • • •
针对训练 3.如图所示,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 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处有一 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 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 相距20海里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 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前往B处救援,则cos θ等于 •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新课标课件:专题讲座一(共19张PPT)

201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新课标课件:专题讲座一(共19张PPT)

(2)y=(e x- a)2+(e- x- a)2= (e x+e- x )2- 2a(e x+e- x)+ 2a2- 2. 令 t=ex+e-x,则 f(t)=t2-2at+2a2-2. 因为 t≥2, 所以 f(t)=t2-2at+2a2-2=(t-a)2+a2-2 的定义域为[2,+ ∞). 因为抛物线 y=f(t)的对称轴为 t=a, 所以当 a≤2 且 a≠0 时,ymin=f(2)=2(a-1)2; 当 a>2 时,ymin=f(a)=a2-2. 又 f(t)的定义域为[2,+∞),故 y 的最小值是 a2-2.
专题讲座一 范围与最值问题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最值、范围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经久不衰.最值与范围问题 多在函数与导数、数列、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中考查.解题的关键是 不等关系的建立,其途径很多,诸如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变量 的有界性法,函数性质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下面介绍一下函数与导
恒成立问题可以转化为我们较为熟悉的求最值的问题进行求 解,若不能分离参数,可以将参数看成常数直接求解.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第(1)题是将问题转化为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后,再利用数形结合的 方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其关键是先画出图形,从而借助图形直 观地解决问题.第(2)题首先利用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再利用二 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求解中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二十二分。
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在数学应用性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用料最省、成本最低、利润 最大等问题,可考虑建立目标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15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解析:作出函数y=sin x的图象如图: • 假使直线y=a与图象有4个交点,则-1<a<1. • 答案:D
• 2.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y=sin x
y=cos x
y=tan 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x∈R [-1,1]
x∈R
π {x|x∈R 且 x≠2+ kπ,k∈Z}
[-1,1]
R
π 在-2+2kπ, π , + 2 k π k∈Z 上 2
【解析】
(1)f(x)=4cos
π ωx· sinωx+4
=2 2sin ωx· cos ωx+2 2cos2ωx = 2(sin 2ωx+cos 2ωx)+ 2
π =2sin2ωx+4+
2.
2π 因为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π,且 ω>0,从而有 =π,故 ω=1. 2ω
针对训练 2.求函数 小值.
π π π 解:∵3+4x+6-4x=2, π π ∴cos4x-6=cos6-4x π π π =cos2-3+4x=sin3+4x. π π y=sin3+4x+cos4x-6的周期、单调区间及最大、最
π 在[(2k-1)π, 2kπ], 在 - +kπ, 2
π ,k∈Z 上 在[2kπ, (2k+1)π], 2+kπ
单调性
k∈Z 上递增;

递增; π 3π 在[ +2kπ, + 2 2 2kπ], k∈Z 上递减
k∈Z 上递减
递增
π x=2+2kπ(k∈Z) 时, 最值 ymax=1;
针对训练 1.(1)(2014· 广西百色一模 )函数 y= 16-x2+ sin x的定义域为 ______________. (2)(2013· 天津)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观测中发现,此外国船只正以每小时4海 里的速度沿正南方向航行.为了将该船拦 截在离D岛12海里处,不让其进入D岛12海 里内的海域,试确定海监船的航向,并求 其速度的最小值.
• (参考数据:sin 36°52′≈0.6,sin 53°08′≈0.8)
【解】 (1)依题意,在△ABD 中,∠DAB=45°,由余弦定理得, DB2=AD2+AB2-2AD·AB·cos∠DAB =(14 2)2+162-2×14 2×16× 22=200, 所以 DB=10 2. 即此时该外国船只与 D 岛的距离为 10 2海里.
• 答案:B
• (2)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 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 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________.
解析:如图,依题意有甲楼的高度为
AB=20·tan 60°=20 3(米),又 CM=
DB=20(米),∠CAM=60°,所以 AM=
CM·tan160°=203 3(米),故乙楼的高度为
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 =45°,求 A、B 之间的距离. 解:如图所示, 在△ACD 中, ∠ACD=120°,∠CAD=∠ADC=30°, ∴AC=CD= 3 km.
在△BCD 中,∠BCD=45°,
∠BDC=75°,∠CBD=60°.
∴BC=
则 BE=8 2-6 2=2 2. 在 Rt△AEC 中,AE= AC2+CE2=10 2, sin∠EAC=CAEE=35, 所以∠EAC≈36°52′.
又外国船只到达点 E 的时间 t=B4E=242= 22(小时), 所以海监船速度 v≥AtE=10 22=20(海里/小时).
2 故海监船的航向为北偏东约 90°-36°52′=53°08′,速度的最小 值为每小时 20 海里.
解析:AB=ACsin β,sAinCα =sin∠DCDAC=sinβa-α, 解得 AB=assiinnβα-sinαβ. 答案:assiinnβα-sinαβ
题型三 测量角度问题 (2014·福建质检)如图,我国的海监船在 D 岛海域例行维权
巡航,某时刻航行至 A 处,此时测得其东北方向与它相距 16 海里的 B 处有一外国船只,且 D 岛位于海监船正东 14 2海里 处. (1)求此时该外国船只与 D 岛的距离;
答案:B
()
•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
•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
量全部集中正在弦定一理个三余角弦形定理中,可用

求解.
•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够与条未件知的
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
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

•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
则 sin2C=1-cos2C=433122,sin C=1231 3, 所以 sin∠MAC=sin(120°-C)=sin 120°cos C-cos 120°sin C=
35 3 62 .
在△MAC 中,由正弦定理得 MC=ACsisni∠n∠AMMCAC= 313×3562 3=35,
2 从而有 MB=MC-BC=15(千米), 所以汽车还需要行驶 15 千米才能到达 M 汽车站.
援,则cos θ等于
•( )
21 A. 7
21 B. 14
3 21 C. 14
21 D. 28
解析:如图所示,在△ABC 中,AB=40,AC=20,∠BAC=120°,
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 120°=2 800,所以
BC=20 7.
由正弦定理,得
sin∠ACB=BACB·sin∠BAC=
CD=20 3-203 3=403 3(米).
答案:20 3米
40 3
3米
• 2.方位角
•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 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 3.方向角 •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 到达目标方向.
•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 到达目标方向.
• 【归纳提升】 对于和航行有关的问题, 要抓住时间和路程两个关键量,解三角形 时将各种关系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利用条 件.
• 针对训练 • 3.如图所示,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 • 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处有一 • 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 • 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 • 相距20海里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 • 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前往B处救
第8课时 应用举例
• (一)考纲点击
•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 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 际问题.
• (二)命题趋势
• 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对用正、 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有所减少.预 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会有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 主要考查测量距离和高度问题,属于中档题 目.
(2)由(1)得 sin A=12,又由正弦定理及 a= 3得
S=12bcsin A=12·assiinnAB·asin C
=3sin Bsin C,8 分
因此,S+3cos Bcos C=3(sin Bsin C+cos Bcos C) =3cos(B-C).10 分 所以,当 B=C,即 B=π-2 A=1π2时, S+3cos Bcos C 取最大值 3.12 分
• 【解】 根据已知题意,作出示意图,则 ∠CAD=60°,∠CBD=30°,∠ADB=
60°,
设瞭望塔高为 h,则在 Rt△BCD 中,BD=tanh30°= 3h,在 Rt△
ACD 中,AD=tanh60°=
1, 3h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D2+BD2-2AD·BD·cos 60°
• 【归纳提升】 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 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 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 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 三角形问题去求解.
• 注意: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 的三角形及正、余弦定理要恰当.
针对训练 1.要测量对岸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 的 C、D
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
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
40°.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
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
米.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
车站?
【解】 由题设,画出示意图,设汽车前进 20 千米后到达 B 处.在 △ABC 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 cos C= AC2+2ABCC·B2-C AB2=2331,
• 【失分警示】 1.想不到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A而失分;
• 2.忽视考虑角A的范围而导致失分;
• 3.不会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转化为三角函 数问题而失分;
• 4.不会利用A+B+C=π及B=C求角B而 失分.
s3isnin607°5°=
6+ 2
2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
3)2+
6+ 2
22-2×

6+ 2
2×cos 75°
=3+2+ 3- 3=5,
∴AB= 5(km),∴A、B 之间的距离为 5km.
题型二 测量高度问题
在地面 A、B 两点仰望一瞭望塔 CD 的顶部 C,得仰角分 别为 60°、30°,又在塔底 D 测得 A、B 的张角为 60°,已知 AB =10 21米,试求瞭望塔的高度.
21 7.
由∠BAC=120°,知∠ACB
为锐角,故
cos∠ACB=2
7
7 .
故 cos θ=cos(∠ACB+30°)
=cos∠ACBcos
30°-sin∠ACBsin
30°=
21 14 .
答案:B
满分指导:三角形中面积公式的应用 【典例】 (满分 12 分)(2013·重庆)在△ABC 中,内角 A,B,C 的
即(10· 21)2=13h2+3h2-h2,
∴h=30(米)
• 【归纳提升】 在测量高度时,要正确理 解仰角、俯角的概念,画出准确的示意图, 恰当地选取相关的三角形和正、余弦定理 逐步进行求解.注意综合应用方程和平面 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
• 针对训练
• 2.如图所示,B,C,D三点在地面的同一 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 仰角分别为β和α(α<β),则A点距地面的高 AB为________.
• 1.仰角和俯角
•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 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叫俯角(如图①).
• 对点演练
•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 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
•( )
• A.α>β
B.α=β
• C.α+β=90° D.α+β=180°
• 解析: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定义易知α=β.
答案:A
• 4.坡度 • 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
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②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 坡比).
对点演练
如果在测量中,某渠道斜坡的坡度为34,设 α 为坡角,那么 cos α 等于
3
4
A.5
B.5
3
4
C.4
D.3
解析:因为 tan α=34,所以 cos α=45.
对边分别为 a,b,c,且 a2=b2+c2+ 3bc. (1)求 A; (2)设 a= 3,S 为△ABC 的面积,求 S+3cos Bcos C 的最大 值,并指出此时 B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