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放大器效应实验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多径效应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多径效应汽车毫米波雷达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可能导致虚假目标的出现,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径干扰认知的雷达自适应波形优化方法。
一、多径干扰认知多径效应是指无线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物反射、散射等过程,使得信号沿着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
这些不同路径上的信号可能相互叠加,形成强烈的干扰,从而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
多径干扰认知就是通过对干扰信号进行建模和跟踪,从而实现对多径效应的影响进行补偿。
二、自适应波形优化方法1.动态模型建立:根据多径干扰的特性,将其建模为一个时变随机过程。
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在线估计多径干扰的传输信道参数,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动态跟踪。
2. 白化处理:建立目标回波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模型,对多径干扰信号进行白化处理,降低其对有用信号的影响。
3.抗干扰优化:基于最大化信号与干扰比(SIR)准则,建立抗干扰雷达信号优化模型。
通过自适应调整雷达波形,实现对多径干扰的有效抑制。
三、仿真实验结果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多径干扰的场景下,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雷达间的强干扰,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四、结论本文针对汽车毫米波雷达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径干扰认知的雷达自适应波形优化方法。
通过动态建模、白化处理和抗干扰优化,有效降低了多径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为汽车毫米波雷达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研究方向:1.进一步研究多径干扰的特性,提高干扰模型的准确性。
2.探索更高效的波形优化算法,实现更优的抗干扰性能。
3.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高雷达系统的自适应性能。
4.研究多径效应在实际驾驶场景下的影响,为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大鼠失能效应的脑电观察
’
厥或死 亡 。本文研 究 HP ] MMW 失 能效应 以大 鼠为实 验对象 。HP MMW 辐 照大 鼠是一 种强 烈 的外界刺 激 , 会使其产 生应激反 应口 , ]应激 剧烈到一 定程度 时大 鼠便进 人失 能状态 , 即躯体功 能无法 自主控制 。而应激反 应
失 能 期 为辐 照 第 ( . ±0 5 s ( 7 2 . ) , 照 于 3 时 结 束 , ( 2 7 2 6 S时 , 脑 电 图 开 始 恢 复 。 1 3 . ) 到 1. ±2 3 S辐 0S 第 6. ± . ) 其 结 果 表 明 : 鼠受 到 高 功 率 毫米 波 辐 照 时 最佳 失 能 发 生 在 表 皮 温 升 较 快 、 大 表皮 损 伤 较 轻 的 时 候 , 长 时 间 的 辐 过 照 不会 延 长 其 失 能 时 间 , 而会 导 致 其 损 伤加 大 。因 此 , 用 高 功率 毫 米 波 的 失能 效 应 时 须 控 制一 定 剂 量 。 反 应
HI GH POW ER LASER AND PARTI CLE BEAM S
V o1 2 . 2,N O 2 .
F b e .,2 1 00
文 章 编 号 : 1 0 - 3 2 2 1 ) 20 8 — 5 0 14 2 ( 0 0 0 — 2 4 0
高功 率 毫米 波辐照 大 鼠失 能效 应 的脑 电观 察
人 的研究 , 以前 囟为坐 标原 点 , 向 十l 纵 omm, 向± 1m 分别 为 参考 ( F 和接 地 ( ND) 纵 向一 2 5 侧 m, RE ) G ; . mm, 向 ±3 5im, 侧 . l 分别 为左 右侧第 一初级躯体 感 觉皮层 ( S / 1 ; 向 一4 5mm, 向 ±1 5mm, T L 1 RS ) 纵 . 侧 . 分别 为左右 侧 中线皮 层 ( M/ L RM) 。电极用漆包 线和连 接头连接并 用牙科 水 泥 固定 于颅 骨之 上 。术 后恢 复 1 左 周
放大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放大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 熟悉放大电路中三极管、运放等关键元件的特性。
3. 学会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参数。
二、实验原理放大效应是指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放大器后,输出信号幅度增大的现象。
放大电路通常由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组成。
本实验采用共射极放大电路,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实现信号放大。
三、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数字万用表4. 实验电路板5. 电阻、电容、三极管等电子元件四、实验内容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搭建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
(2)调试电路:调整基极偏置电阻,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调整集电极电阻,使输出信号幅度合适。
2. 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1)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三极管基极、发射极、集电极的电压。
(2)计算静态工作点Q点:Q点电压Uq = Ube + Uce。
3. 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1)输入信号: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
(2)观察输出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波形。
(3)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 Uo / Ui,其中Uo为输出信号幅度,Ui为输入信号幅度。
4. 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1)输入阻抗测量电路: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R1。
(2)测量输入端电压: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输入端电压Uin。
(3)计算输入阻抗:Ri = R1 (Ui / Uin)。
5. 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1)输出阻抗测量电路:在放大电路输出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R2。
(2)测量输出端电压: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输出端电压Uo。
(3)计算输出阻抗:Ro = R2 (Uo / Ui)。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成功搭建了共射极放大电路,调整了电路参数,实现了信号放大。
2. 静态工作点测量:测得三极管基极电压为0.7V,发射极电压为0.7V,集电极电压为2.8V,计算得Q点电压为3.5V。
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
第40卷第3期2010年5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SOUTHEA ST UN I VERSITY (N at u ral S ci ence E diti on)V o.l 40N o .3M ay 2010do i :10.3969/.j issn.1001-0505.2010.03.003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严蘋蘋 陈继新 洪 伟(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摘要:采用OMM I C 0 18 m G aA s pHE M T 工艺,研制了两级和三级2种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以最小噪声度量为设计依据,通过适当提高偏置电流的方法改善毫米波频段的增益,使得放大器在保持噪声系数较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增益.两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串联负反馈结合并联负反馈的结构,可以获得比较平坦的增益;三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三级相似的串联负反馈结构级联,可以紧凑结构、在相同的芯片尺寸下获得较高的增益,2种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尺寸均为1 5mm 1.0mm.测试结果表明,在28~40GH z 频段内,两级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最大为15 4dB 、噪声系数最小为3 2dB;三级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最大为24 8dB 、噪声系数最小为2 73dB,达到预期目标.关键词:低噪声放大器;砷化镓;毫米波;噪声系数中图分类号:TN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505(2010)03 0449 05Design and implem ent ation ofm onolit hicm illim eter wave l ow noise a m plifiersY an P i n p i nChen Jix inHong W e i(S tat e K ey L aboratory of M illi m et erW av es ,S out h eastUn iversity ,N an ji ng 210096,C h i na)Abst ract :Tw o m illi m eter w ave low no ise a m p lifi e rs (LNA )are designed and i m p le m ented w it h anOMM I C 0 18 m G aA s pHE M T (pseudom o rphic h igh e l e ctr on m obility transistor)process .The a m p lifi e rs are designed based on m i n i m um no ise m ea sure ,and a m ethod o f i n creasi n g bias current is adopted to i m prov e t h e ga i n .Thus the LNA can ob tain h igher g ain w hile keeping a l o w no ise figure at a m illi m eter w ave frequency band .The t w o stage LNA uses seri e s and paralle l feedback in d iffer ent stag es to ach ieve flat ga i n .The three stage LNA uses three series feedback stages to ach i e ve high ga i n i n the sa m e ch i p size .The ch i p sizes of bo t h the LNA s are 1 5mm 1.0mm.I n the frequency range o f 28to 40GH z ,t h e t w o stage LNA achieves a m ax i m u m ga i n of 15 4dB and a m ini m u m no ise fi g ure o f 3 2dB ,and the three stage LNA ach ieves a m ax i m um ga i n o f 24 8dB and a m i n i m u m no ise figure o f 2 73dB.A cco rding to the test resu lts ,the a m plifiers can operate w ell a t 28to 40GH z .K ey w ords :l o w no ise a m plifier ;G a A s ;m illi m eter w ave ;no ise fi g ure 收稿日期:2009 10 10. 作者简介:严蘋蘋(1978 ),女,博士,讲师,ppyan @e m fi el d.o rg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 327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21063).引文格式:严蘋蘋,陈继新,洪伟.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3):449 453.[do:i 10.3969/.jiss n.1001-0505.2010.03.003]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无线通信、雷达、射电天文等系统中[1 2],其性能对整个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低噪声放大器通常位于接收机的第1级[3],面临包含各种噪声的微弱信号,必须有足够低的噪声系数,同时提供适当的增益,以保证信号的正确接收.早期的微波毫米波放大器依赖于速调管和行波管等电子管器件[1 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放大器开始采用晶体管器件,如G a A s或I nP FET,G a A s HE M T, G a A s p HE M T,S i或Si G e B JT等,其中pHE M T由于具有良好的增益和噪声特性,广泛应用于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中[3 8].但是pHE M T的最佳噪声阻抗匹配点和增益匹配点往往相差较远,并且在低频段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增益、稳定性和噪声系数这3个重要指标[2 4].本文设计了2种面积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低噪声放大器,在设计中通过适当提高放大管的偏置电流来改善毫米波频段的增益,从而使放大器在保持噪声系数较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增益;采用串联负反馈和并联负反馈结构,改善放大器的稳定性,同时获得良好的噪声匹配和增益匹配.其中两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串联负反馈结合并联负反馈的结构,在28~40 GH z频段内,增益为13~15 4dB、噪声系数最小为3 2dB;三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三级相似的串联负反馈结构级联,在29~40GH z频段内,增益最大为24 8dB、噪声系数最小为2 73dB.1 电路设计OMM I C ED02AH工艺提供了2种类型的p HE M T,分别是耗尽型与增强型.耗尽型管虽然需要偏置负电,但是通过对耗尽型p H E M T和增强型p HE M T构成的放大器电路进行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频段ED02AH工艺中的耗尽型管相对于增强型管在一致性和成品率上有明显优势,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耗尽型pHE M T.在选择管子的宽度时,考虑到大尺寸管可以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单位栅宽越大意味着栅极电阻越大,从而增加噪声系数[3].所以综合考虑之后,在设计中选取管子的尺寸为6 25 m.对于放大器而言,偏置点的选取非常重要.对于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一般偏置电流设为10% I d ss左右[2].此时,对于工作频段比较低的放大器,其增益与偏置在50%I dss时相比没有明显恶化,可以得到良好的噪声和增益性能[9].但对于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放大器,在较低的偏置电流下增益会明显下降,所以需要适当提高偏置电流.本文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工作于30~40GH z,已逐渐接近工艺的截止频率(65GH z),此时增益、噪声等指标均会有所减退,需要在设计中予以考虑.本文在设计中采用了最小噪声度量M m in作为依据,选取适当的偏置电流以提高放大器的综合性能指标.最小噪声度量为[2,9]M m in=F ca s-1=F m in-11-1/G(1)式中,F m in为最小噪声系数;G为放大器的增益.表1给出了频率为35GH z和40GH z时,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放大管的最小噪声度量,可以看出在偏置电流为20%I d ss~40%I d ss时,可以获得最小噪声度量.由于偏置电流较大时放大器的增益较高,在设计中选取放大器的偏置电流为40%I dss左右.表1 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放大管的最小噪声度量偏置电流f=35GH z f=40GH z10%I dss0 570 7220%I dss0 500 6030%I dss0 500 6040%I dss0 510 6050%I dss0 530 6360%I dss0 570 67图1(a)所示为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第1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源极串联负反馈,在获取低噪声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输入匹配与一定的增益.第1级的增益随频率的上升逐渐下降;在第2级设计中采用并联负反馈结构,通过调节并联支路与输入输出匹配电路,使得第2级增益在工作带宽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使得工作频段内级联放大器的增益较为平坦.并联反馈支路从漏极至栅极,由电阻、电感与隔直电容串联而成.两级低噪声放大器中采用的串联负反馈和并联负反馈都可以增加电路的稳定性.三级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如图1(b)所示,放大器由三级结构相似的晶体管级联而成,每一级在源极采用感性负反馈,在获取低噪声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输入匹配与一定的增益.三级结构相似,可以简化设计.设计中没有采用并联负反馈,虽然不能实现平坦的增益,但是可以提高所需频段的增益和降低噪声系数,同时可以减小芯片面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全频段的稳定性,同时要综合考虑噪声系数、输入输出匹配以及增益等指标.图1 低噪声放大器原理图450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2 仿真结果采用A g ilentAD S 软件和OMM I C 提供的工艺库对2种放大器芯片进行仿真与优化.图2为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的S 参数和噪声系数N f 仿真结果.由图2可知,f =30~40GH z 时,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大于10 6dB 、噪声系数小于3dB .通过仿真还得到两级放大器在f =30~40GH z 频段内输出1dB 压缩点大于9dBm.图3给出了三级低噪声放大器的S 参数和噪声系数仿真结果.由图3可知,f =30~40GH z 时,三级放大器的增益大于13 7dB 、噪声系数小于3dB.此外,仿真得到f=30~40GH z 频段内三级放大器输出1dB 压缩点大于13dBm.图2 两级低噪声放大器仿真结果3 芯片测试设计的芯片在OMM I C ED02AH 工艺线上流片实现,图4为芯片实物显微照片,芯片尺寸均为1 5mm 1.0mm.采用SU SS P M 5探针台对芯片进行了在片测试.设置V d 为+3V,两级和三级低噪声放大器工作电流分别约为30和45mA.下面分别给出各项测试结果.采用A g ilent E8363B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2种低噪声放大器的S 参数,图5为测试环境.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低噪声放大器S 参数的测试结果,以及S 参数测试与仿真结果的比较.f =28~40GH z 时,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大于13dB ,最大增益为15 4dB ,测量增益比仿真结果略大.三图3 三级低噪声放大器仿真结果图4 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显微照片级低噪声放大器的最大增益为24 8dB (29 5GH z);f=25 2~40GH z 时,增益大于12dB;f =27~32GH z 时,增益大于20dB.2种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反射系数均差于仿真结果,这可能与仿真模型在毫米波段的准确性以及测试误差有关.采用A g il e nt R347B 噪声源(f =26 5~40GH z)和Ag ilen tE 4447A 频谱分析仪(配置噪声系数测量选件),测试2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图8给出了噪声系数的测试结果,f =28~40GH z 时,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小于4 07451第3期严蘋蘋,等: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图5 低噪声放大器测试环境dB;f=31 9GH z 时,噪声系数为3 2dB .f=29~40GH z 时,三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小于3 53dB;f=33 25GH z 时,噪声系数为2 73dB.测试结果略大于仿真结果.采用A g il e nt E8257D 信号发生器和E4447A 频谱分析仪,测试放大器的1dB 压缩点.f =30GH z 时,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1dB 压缩点约为9dBm,三级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1dB 压缩点约为12dBm,测试结果接近仿真结果.图6 低噪声放大器S参数测试结果图7 低噪声放大器S 参数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图8 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结果4 结语采用OMM I C 0 18 m G a A s pHE M T 工艺,设计了2种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这2种放大器芯片尺寸相同,但是电路结构有所不同.其中,两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串联负反馈结合并联负反馈的结构,可以获得比较平坦的增益;三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三级相似的串联负反馈结构级联,可以紧凑结构、在相同的芯片尺寸下获得较高的增益.在设计中,以最小噪声度量为依据,适当提高放大管的偏置电流,得到的2种毫米波频段放大器噪声系数较小、增益较高.在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改善低噪声放大器在毫米波频段的性能.本文中给出了这2种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设计过程以及详452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细的测试数据,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感谢东南大学章丽、王蓉、李伟和李芹等老师在多项目晶圆芯片项目上所提供的帮助.参考文献(References)[1]D av idM P.M icrow ave eng i neer i ng[M].张肇仪,等译.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R oberts o n I D,L ucy szy n S.RF IC and M M IC desi gnand techno l o gy[M].L ondon:IEE,2001.[3]陈继新.微波毫米波电路的集成新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4]李芹,王志功,熊明珍,等.X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5,25(2):211 214.L iQ i n,W ang Z h igong,X i ong M i ngzheng,e t a.l D e si g n o f X band broadband low no ise am plifier M M IC[J].Resea rch&P ro g ress o f So lid State E lectron ics,2005,25(2):211 214.(i n Ch i nese)[5]M asud M A,Z irat h H,K ell y M.A45 dB v ariab l e g a i nl ow no ise MM IC a m p lif i er[J].IEEE T ransa ctions o n M icrow ave Theo ry and T echn i que s,2006,54(6):2848 2855.[6]Pad m a ja T,N G ongo R S,R atna P,e t a.l A18 40GH zm ono lit h i c G a A s p HE M T l ow no ise am plifier[C]//In ternationa l Co nference on Recent A dvances i n M icro wa ve Theo ry and App lica tions.Ja i pur,Ind ia,2008:309 311.[7]Ho u Y ang,W en R u m i ng,L i L i ng yun,et a.l A na l y sisand opti m u m design o f i m pedance m atching fo r K a band cryo genic l ow no ise a m plif i e rs[C]//A sia P ac ific M i crow ave Conference.Sing apo re,2009:1593 1596. [8]杨自强,杨涛,刘宇.K a频段单片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微波学报,2007,23(3):39 42.Y ang Z i q i ang,Y ang T ao,L iu Y u.T he desi gn o f a K a band low no ise am plifier MM IC[J].Journa l o f M icro wa ves,2007,23(3):39 42.(in Ch i ne se)[9]Carey E,L idho l m S.M illi m eter wa ve i nteg ra ted circuits[M].Bo ston:Spri ng er,2005.453第3期严蘋蘋,等:毫米波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
放大器试验方案范文
放大器试验方案范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通过放大电流或电压来增强信号的强度。
为了验证放大器的功能和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下面是一个放大器试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方案共计1200字以上。
实验目的:1.验证放大器的基本放大功能,即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器后输出信号的增强效果。
2.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放大器的增益性能。
3.比较不同放大器类型(如分立元件放大器和集成电路放大器)的性能差异。
实验材料和仪器:1.放大器电路板: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接口等。
2.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待放大的信号。
3.示波器:用于观察和测量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和幅度。
4.电压表和电流表:用于测量放大器电压和电流。
5.多用电表:用于测量放大器的增益。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根据放大器电路板说明书,正确连接输入端、输出端和电源接口,保证电路的正确工作。
2.设置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口,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以产生待放大的信号。
3.连接示波器:将示波器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观察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和输出端电压,以及输入端电流和输出端电流。
5.计算增益:使用多用电表根据测量值计算放大器的增益,即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的比值。
6.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输入信号幅度下的输出信号幅度,评估放大器的增益性能。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输出信号的幅度也会增大。
这验证了放大器的基本放大功能。
2.通过计算增益,可以判断放大器的增益性能。
增益越大表示放大器性能越好。
3.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可能有不同的增益性能。
分立元件放大器和集成电路放大器的性能差异需要进一步比较。
4.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电路的功耗和效率。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和步骤,可以进行放大器的试验。
通过观察信号波形和幅度、测量电压和电流以及计算增益,可以对放大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GaN毫米波功率器件热电模型研究
GaN毫米波功率器件热电模型研究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以其高频、高功率和高效率的特性,成为了雷达、电子战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系统在毫米波频段重要的功率放大器件。
环境温度影响和自热效应是制约GaN HEMT电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环境温度相关的热电大信号模型研究对GaN HEMT电路优化设计、提高电路设计成功率、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针对毫米波Ga N HEMT 大信号建模,特别是高低温环境下毫米波器件热电效应的建模工作仍不够成熟。
随着国产GaN器件在毫米波大功率和高低温环境温度下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开展GaN HEMT在毫米波频段的大信号特性与机理研究,开发能精确描述环境温度影响和自热效应的热电大信号模型,以实现毫米波GaN单片电路的高效设计并提高电路性能。
因此,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针对国产毫米波GaN HEMT工艺线,围绕器件热电效应机理,采用等效电路建模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毫米波GaN HEMT 热电大信号模型的建模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如下:1.针对红外热测量因分辨率低导致热阻提取精度不足,而有限元仿真因使用常用热导率而无法正确反映器件真实沟道温度的问题,从半导体热传导理论出发,提出一种红外热测量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毫米波GaN HEMT非线性热阻提取方法。
通过红外热测量校准有限元仿真的热导率设置,使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沟道平均温度与红外测量温度趋于一致,从而实现对器件沟道峰值温度及对应热阻的准确和高效提取。
实验结果表明,仅使用有限元仿真会导致热阻被高估约28%,而仅使用红外热测量导致热阻被低估约35%。
最后基于该方法提取了栅长0.15?m的GaN HEMT在不同偏置条件和环境温度下的非线性热阻,以及不同栅宽和栅指数条件下GaN HEMT热阻的缩比规律,为热电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2.针对毫米波GaN HEMT小信号模型寄生参数直接提取困难的问题,从器件耗尽区本征电容的机理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间耦合电容提取方法。
5G毫米波和超宽带功率放大器EVM测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G毫米波和超宽带功率放大器EVM测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工作条件也可能影响仪表达到最佳的EVM特性。
第二种方法是外部校正,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校准器在现场对仪表进行宽度校正,实时产生校正数据补偿到仪表中,使仪表的EVM达到最优。
这种方法其实是非常类似射频器件测试常用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系统校准操作,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可以对信号源和分析仪以及外部器件进行独立的校正,校正数据即可以应用到仪表测试端口,也可以包含测试中使用的外部附件或射频器件模块一起校正,校正数据可以应用到被测件的输入或输出端口,而且现场的各种环境和工作条件产生的影响也会被包括在校正操作中,所以目前应用这种方式总是能在现场实现仪表最佳的EVM特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现场操作宽带校正。
测试案例分析下面我们举一个实际测试中遇到的案例。
在测试大功率PA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驱动放大,由于大功率PA往往需要较高的Pin,而毫米波矢量信号源的最佳线性输出电平通常低于要求,所以往往需要在被测PA输入端加一个驱动放大器,图3是一个实际测试连接框图。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实际上除了用于5G宽带信号产生和分析的信号源和分析仪外,驱动放大器自身也给测试带来很大影响。
虽然一般采用的驱动放大器都是宽带线性放大器,只要设置合适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区间,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非线性失真很小,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其仍然存在线性失真,驱动放大器本身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波动仍然对EVM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际测试中发现,在26GHz-29GHz频率范围,800MHz调制带宽条件下,信号源本身输出信号的EVM已经校正到0.8%,但是经过驱动放大器之后,EVM会恶化到最大3%-4%,这不仅导致最终被测PA输出信号的EVM很高,而且甚至超过了厂家对系统级EVM的要求。
所以这次测试采用了图4所示是德科技Signal Optimizer平台的外部校正方法。
首先通过校准器对信号分析仪进行宽带校正,然后信号分析仪应用补偿校正数据后,再使用信号分析仪进行源的校正,但是这个源校正是将信号源与驱动放大器连接起来一起校正,使信号源加驱动放大器的整体EVM达到1%左右,这样再连接被测PA进行EVM测试,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因为这时驱动放大器的线性失真不会对测试产生影响。
5G毫米波和超宽带功率放大器EVM测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G毫米波和超宽带功率放大器EVM测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是德科技资深5G技术专家 - 李峰2018.01目前5G已经成为整个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5G将给无线通信带来革命性的飞跃。
5G的主要应用场景是eMBB即增强的移动宽带,核心目标是要实现超高速的数据传输,传输速率远远超出现在4G的水平,要达到10G-100Gbps,从而彻底解决现在移动通信的速率瓶颈问题。
为了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的目标,5G需要采用全新的无线传输技术,由于频率资源和带宽问题,传统无线通信所使用的6GHz以下的低频段无法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使用更高的频段,即毫米波频段,调制带宽会从现在的几十M跨越到 500 M到3GHz,而且还会使用新的物理层技术包括调制编码和多址接入,这也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有力地推动5G毫米波技术试验和开发,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5G频段的官方文件,其中毫米波频段包括24.75-27.5GHz和37-42.5GHz,而主流厂商所测试的信号调制带宽要求达到800MHz,这将大大加快5G毫米波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但是现在无线通信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用于基站和终端的能够支持毫米波和超宽带的射频器件,尤其是功率放大器PA,使得国内5G毫米波技术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因此国内主要运营商和系统厂商以及半导体行业已经开始全力开发支持中国5G毫米波频段和800MHz带宽的PA产品。
针对最先应用于基站的大功率PA需求,传统的CMOS工艺功率放大器无法提供足够高的输出功率,而砷化镓GaAs和氮化镓GaN工艺的功率放大器能够在毫米波频段支持更高的发射功率和更大的调制带宽,所以受到行业的青睐。
由于5G毫米波和超宽带功率放大器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验证和确保新型的功率放大器能够满足5G无线传输的要求,无论是器件厂商还是基站系统厂商都需要在调试和最终系统测试阶段对产品进行大量射频参数测试,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针对PA自身的器件参数,包括输出功率,增益,噪声系数和S参数/X参数等,第二类是根据无线通信系统标准针对5G宽带调制信号所要求的矢量误差EVM和邻道泄漏比ACLR等,而后者对测试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更高更复杂,不仅需要支持各种灵活定义的数字调制格式和5G候选波形,支持灵活的信号产生和复杂的矢量信号分析,而且对仪表在毫米波和超宽带条件下的精度和动态范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中超宽带条件下的EVM测试就是目前的一个难点,经常困扰工程师的问题是:如何真实地反映PA本身的EVM指标?为什么经常遇到不同的测试仪表平台的EVM测试结果有很大差别?我们通过大量试验发现,针对5G毫米波和超宽带PA的EVM测试与传统的3G/4G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毫米波和超宽带条件对仪表和附件所构成的测试平台的要求大大提高,由测试平台所引入的失真和误差会严重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
毫米波的生物效应及医学实验和临床应用
W aVeS
中 国组 织 工 程 研 究
第 7 7卷 笫 4 6
2 0 1 3—1 1—1 2出 版
WWW. CRT E R. o r g
Ch i n es eJ ou na r l o fT i s s u eEn gi n ee r i n gRe s ea r c h No v e mb e r1 2 , 201 3 V o 1 . 1 7 , No . 46
生 谐振 而产 生治 疗作 用 。 ② 毫米 波疗 法对 含水 组织 有较好 的亲 和力 ,可 改善局 部 组织 的新陈 代谢和 血液 循环 , 加 速病 理产 物和 代谢 产物 吸 收 的排泄 ,从 而达 到消 炎 、消肿 、止 痛等 治疗 目的。③ 毫米波 疗法 具有 广泛 的生 物 学效 应 ,在 临床 上可用 于 多种 疾病 的单 纯物 理治疗 之 一或 辅助 治疗 。④其 具体 应 用参数 理论 基础 、生 物效 应 及分 子细 胞学 机制 仍不 很 明确 ,还 需在 其适应 证 上进行 多 学科 、大样 本的 临床验 证 。
摘 要 背 景 :毫 米 波在 中 国临床应 用 已有近 2 0年 经验 ,但 其具体 机制 以及 临床疗 效仍 缺乏 循证 医学依 据 。 目的 :通 过 对 国 内外近 1 0余年来 毫米 波在 临床 各类 病症 的应用 及其 机制研 究进 行综 述 。 方法: 应用 计算 机检 索 1 9 9 8年 1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C N K I 、中 国标 准全 文数据 库和 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数 据库 , 在 标题 和摘 要 中 以“ 毫 米波 ; 生物 学机制 ; 实 验研 究 ; 临床应 用 ” 或“ mi l l i me t e r w a v e 。 b i o l o g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s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i e s ,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为检 索词进 行检 索 。纳入与 毫米 波的 生物效 应密切 相关 文献 ,最终 选择 6 4篇文 章进 行分 析 。 结 果 与结论 :① 毫米 波疗 法 用于 人体 时 ,虽其 穿透组 织 的深度 仅达 表皮 ,但 其 能量 与人体 内的一些 大分 子发
应用于毫米波雷达通信的五级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应用于毫米波雷达通信的五级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毫米波雷达通信是一种高频率的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大的带宽。
在毫米波雷达通信中,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件。
五级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毫米波雷达通信中使用的功率放大器,本文将围绕五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毫米波雷达通信和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毫米波雷达通信是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其频率一般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
毫米波通信具有高速率、大带宽等优点,但其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功率放大器则是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至较大功率输出的设备。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目标是在保持较高的增益和线性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功率损耗和非线性失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五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设计的频率范围和功率要求。
然后,根据这些需求,选择合适的干扰器架构和电路拓扑结构。
接下来,进行电路元件的选择,包括适当的衰减器、滤波器、匹配网络等。
在确定了电路元件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建模和仿真。
仿真结果将提供电路的增益、带宽、功率效率等性能指标。
在进行仿真时,需要注意一些设计与优化的关键点。
首先,需要合理选择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以获得最佳的线性度和功率效率。
其次,在匹配网络的设计中,应注意保持合适的输入输出匹配,以最大限度地传输功率。
此外,为了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和信号质量,还需要考虑温度效应、尺寸限制等因素。
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设计。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可以调整电路参数、控制电源电压等,以获得所需的性能指标。
此外,可以通过优化匹配网络、选择合适的耦合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最后,完成仿真后,需要进行实际的电路测试和评估。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测试环境的噪声、散射损耗等因素对实际性能的影响。
通过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评估电路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毫米波电路中腔体效应仿真设计
毫米波电路中腔体效应仿真设计毫米波电路中腔体效应是指尺寸比较小的微波电路中,电磁波在闭合的空间中传播时会发生干涉和驻波现象。
腔体效应的存在会对电路的频率响应、传输特性、损耗等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毫米波电路时需要考虑腔体效应的影响。
腔体效应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在设计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仿真软件,如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CST Studio Suite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电磁场仿真和电路仿真功能,可以对毫米波电路中的腔体效应进行模拟和分析。
在进行仿真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结构和工作频率建立模型。
模型的建立包括导入器件的参数、设计电路的尺寸和材料等。
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边界条件和激励源,在仿真软件中设置电路模型。
接下来,需要进行电磁场和电路仿真。
电磁场仿真可以模拟电磁场在腔体中的传播和干涉现象,可以得到场分布、相位和耦合等信息。
电路仿真则可以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S参数、增益等性能指标。
通过这些仿真结果,可以评估和优化电路设计,以减小腔体效应的影响。
在仿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仿真参数的选择和设置。
首先是网格设置,合理的网格划分可以提高仿真的准确性,但也需要在计算资源和仿真时间之间进行权衡。
其次是边界条件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腔体结构和边界条件来设置。
此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励源和观察点,以获取所需的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到电路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缺陷。
在有限的频段中,可通过优化尺寸和结构来减小腔体效应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腔体的尺寸来调节电路的工作频率,减小驻波和干涉现象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技术,减小腔体效应对电磁波的干涉和损耗。
毫米波电路的设计中腔体效应仿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仿真设计,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性能,并指导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因此,掌握毫米波电路中腔体效应仿真设计方法对于提高电路设计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放大器进行信号增强实验研究
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实验设计:可能存在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 实验操作: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未按照规范操作 数据处理:可能存在数据处理不当或错误 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结果不准确或不符合预期 实验结论:可能存在结论不合理或不具有代表性 实验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望放大器在信信号增强的原 理
掌握放大器的工作 原理
学习如何使用放大 器进行信号增强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 意事项
掌握放大器的应用场景
实验目的: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信号增强、噪声消除、功率放大等 实验方法: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观察放大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连接放大器与信号源
连接信号源与放大器输入端
准备实验器材:放大器、信 号源、导线等
连接放大器输出端与负载
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保信 号传输畅通
调整放大器参数
确定放大器类型和规格 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调整放大器增益和带宽
测试输出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优化放大器参数以获得最佳性能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拓展放 大器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 通信、医疗等
更智能的放大器技术:结合 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放大
器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更高效的放大器设计:提高 放大器的效率和性能
更环保的放大器制造:采用 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降低
放大器的能耗和污染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设备
信号源
信号源的作用:产生信号,为实验提供输入 信号源的类型: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信号源的参数:频率、幅度、相位等 信号源的选择:根据实验需求和信号特性进行选择
放大器
毫米波布拉格效应
毫米波布拉格效应引言:毫米波布拉格效应是指当毫米波束射向晶体时,晶体中的电子会因为晶格的周期性结构而发生散射,使得射向晶体的毫米波束发生衍射现象。
这种效应在毫米波通信、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毫米波布拉格效应进行详细介绍。
1. 布拉格衍射原理布拉格衍射是指当波长为λ的电磁波射向晶体时,波会与晶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发生衍射现象。
布拉格衍射的原理可以用布拉格公式来描述:2d sinθ = nλ,其中d为晶格常数,θ为入射角,n为衍射阶数,λ为波长。
布拉格衍射实验证实了波粒二象性理论,也为研究晶体结构提供了重要手段。
2. 毫米波布拉格效应的基本原理毫米波布拉格效应是在布拉格衍射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毫米波束射向晶体时,晶体中的电子会与毫米波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毫米波发生衍射现象。
晶体中的电子受到晶格的影响,会发生周期性的散射,从而使得射向晶体的毫米波束发生衍射。
毫米波布拉格效应的实验研究表明,晶体的晶格参数和入射毫米波的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晶格常数或入射角来实现毫米波的衍射控制。
3. 毫米波布拉格效应的应用毫米波布拉格效应在通信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1 毫米波通信毫米波通信是指利用毫米波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
由于毫米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大的带宽,可以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和更大的容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5G通信系统中。
而毫米波布拉格效应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和滤波器,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3.2 材料科学毫米波布拉格效应在材料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调节晶格常数和入射角,可以实现对毫米波的衍射控制,从而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例如,可以利用毫米波布拉格效应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磁性行为等,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结论:毫米波布拉格效应是一种利用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对毫米波进行衍射控制的现象。
它在毫米波通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引言: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毫米波与物体相互作用时,由于物体的运动导致信号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该效应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发射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当物体向接收器靠近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增加;当物体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减小。
这是因为当物体靠近接收器时,传播信号的波峰到达接收器的时间间隔会缩短,频率增加;而物体远离接收器时,传播信号的波峰到达接收器的时间间隔会延长,频率减小。
二、毫米波多普勒效应的特点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是指在毫米波段频率范围内,物体的运动引起的频率变化现象。
与其他波段相比,毫米波具有以下特点:1. 高频特性:毫米波的频率较高,一般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
这种高频特性使得毫米波在无线通信和雷达应用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信息传输能力。
2. 大气衰减:由于大气对毫米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强,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的距离较短。
这对于毫米波雷达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挑战。
3. 精确测速: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可以精确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使得毫米波在交通监控、运动检测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应用领域1.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多普勒效应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中,用于测量目标的速度和方向。
毫米波雷达在交通监控、智能驾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无线通信: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于测量无线通信信号的多径传播和多普勒频移,从而实现更可靠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3. 天文观测: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于测量星体的速度和运动轨迹,从而推断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毫米波天文观测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
结论: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和天文观测等领域。
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并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是指当物体周围的介质(如气体或液体)中流体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时,会对周围的毫米波信号产生频移的现象。
这种效应可以用于气象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医学等领域中的无线电波探测技术和研究。
毫米波是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 GHz到300 GHz之间。
这种电磁波在天空中受到许多干扰,如气象条件的变化、障碍物的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传播和接收。
而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可以通过电磁波信号的频移,提供对周围流体运动的信息,以便进行无线电波的探测和研究。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频移来测量周围流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当毫米波信号穿过流体时,流体分子的速度和方向会影响电磁波的频率。
如果流体相对于天线的运动方向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相同,那么电磁波的频率将增加;如果方向相反,则电磁波的频率将减少。
这种频移可以由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差来衡量,并被用来确定物体周围流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毫米波多普勒效应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可以用来对气象现象进行监测和预测。
例如,它可以用来测量风速、风向、降水量、云高、云底高度等气象参数,并被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空气污染预警等方面。
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检测和治疗等。
然而,毫米波多普勒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其灵敏度受天气和气体密度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和误差。
另外,它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监测和研究,成本较高。
因此,在应用毫米波多普勒效应时,需要考虑到其优点和缺点,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规避其缺点。
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毫米波(30-300GHz)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5G移动通信技术大规模使用毫米波频段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毫米波通信系统中,高功率放大器(PA)是保证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的关键组件之一。
因此,设计一款高效、稳定和大功率的毫米波PA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主要目标包括:1. 研究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性能指标。
2. 掌握毫米波PA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包括电路仿真、PCB设计、器件选型和频段匹配等。
3. 设计一款高性能的毫米波PA,并进行仿真、制作和测试。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毫米波频段的特点,阐述毫米波PA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比较几种常用的PA技术(如GaAs、InP和GaN等)。
2. 设计流程和方法:基于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毫米波PA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包括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器件的选型和模型参数的获取,不同频段的阻抗匹配和电路布局设计等方面。
3. 设计一款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针对特定频段和功率范围,设计一款高效、稳定和大功率的毫米波PA,并进行电路仿真、PCB设计、器件选型和频段匹配等工作。
通过原型制作和测试,评估该PA的性能指标,如增益、线性度、噪声系数和功率输出等。
四、进度安排本课题的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设计方案制定,包括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梳理,毫米波PA的设计流程和方法的研究,设计方案的制定。
时间:2周。
2. 第二阶段:电路仿真和PCB设计,包括器件选型和模型参数的获取,数值仿真和优化,PCB设计和布局。
时间:4周。
3. 第三阶段:器件制作和测试,包括器件加工、封装、测试,电路测试和性能评估。
时间:8周。
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总结和结论提炼,论文撰写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毫米 波放 大器
图 2 毫 米波接 收组件
实验研 究获取 了毫米 波放 大器 以及 毫米 波接 收组件 在 多个微 波参 数下 的损伤 阈值 范 围。效应 数据 分析 表 明: 同等 实验条件 下 ,毫 米波 接 收组件 的损伤 阈值 较毫 米波 放 大器 的损伤 阈值小 ,而且 ,毫米 波放 大器
45 数 字噪 声 产 生 的 方 法 —
刘章文 张生 帅
数字噪声可用于通讯中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或灵巧噪声干扰源的生成。 算法上, 先用混合同余法( 看下
式() 生(, 1区间 的均匀分 布 随机数 ( 中 mo 1) 产 0 ) 式 d为求模 运算 ) 。以式() 生 的均匀 随机序 列 ‰ 为基 础 , 1 产 依次每相邻 1( 少多 余 1) 数值之和 产 生一个 高斯 随机数序 列 。 2至 2个
1 ,图 2 。微 波源产 生 并辐射 电磁波 ;监 测系统 对效应物 状 态 、辐射源 状态进行 监视 ,在 注入 实验 中对效 应
维普资讯
电子学与光 电子学
25 1
物 的注 入功率进 行测量 ,在 辐 照实验 中对 效应物 附近 的辐 射场进 行 测试 ,为实 验结 果分析 提供 数据 。
维普资讯
2 4 中国工程物理研 究院科技年报 1
样 式在 不 同干 扰功率 情况下 的误码 率 。干扰 仿真项 目二 :鉴 于 P K信 号在 微波传 播过程 中的多普勒 效应 , S
接收时的 P K信号与发射时的相比, S 载波频率可能有相应的改变,由此进行干扰样式信号的载波偏差对干
其硬件采用高速 D PT 3 0 C 59 )F G OP C 高速 DA实现,如图 1 S (MS2 V 5 0A + P A S 1 3 / 所示。
硬件 通过初 步调 试 , 并实现 了可 调带 宽 的数字 噪 声的产 生 。 2是产 生 的一个 图 中心频 率 1. 46MHz 宽 29 1 ̄z的噪 ,带 . V- 2 I I '
图 2 产 生的 f- 4 ,1. 6MH , 『 . z 尸2 2 9 MH z的带 宽噪声信 号频 谱
46 毫米波放大器效应实验 .
王 艳 马 弘舸 谢苏隆
毫米波 在雷达 、制 导 、战术和 战略通信 、 电子对 抗 、遥 感 、辐射测 量等方 面得 到 了应用 ,其 技术应 用
扰效 果的影 响仿真 ,计算 出干扰信 号 的误码 率 。 实验结 论 :()纯 载波 只有 落在被 干扰 信号 的有效 带 宽 内干扰 才有 效 ;对于其 余几种 有 一定信 号 带宽 1
的 P K干 扰信号 ,频 谱与 被干扰 的信号 频谱相 似 ,其干 扰有 效区域 为被干 扰信 号带宽 内 的部分 ,一般 来说 S
频Hale Waihona Puke 上交迭 比例越 大效 果越 好 ,但 没有 载波频 偏 时的误码 率却 不一 定是 最大 。()随着 干扰 信号 功率 提高 2
误码率逐渐增大,干信 比在一 ~ B 时误码率变化较快,两端变化较慢。( 5 5d 3 )干扰方式相同时,随着干信
比的变化 ,误 码率 最大值 所对 应的频偏 值不 相 同。
=
6 = mo m,X+ t ,/s d k =/ l M
y F a(l l 一 . : “ . 2一 x f 05 )
.
() 1
() 2
t =l
在 此随机序 列 的基础上 ,若加 上 中心频率 为 和 带 宽为 毋 的数 字窗 ,即可产 生相应 带宽 的数字 噪声 。
发展建立在毫米波元器件发展的基础上。低噪声放大器(N ) L A 作为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核心器件 ,其性
能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组件 的性能,因而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是毫米波电子学系统的关键器件之一 。 研究对象为毫米波放大器以及毫米波接收组件,开展典型毫米波器件的高功率毫米波效应实验研究, 通过注入或辐照实验,对毫米波 电子学系统的关键器件的敏感度进行测量和研究,获取毫米波放大器以及 毫米波接收组件损伤阈值,为毫米波电子学系统总体测试分析及加固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系统由微波辐射源、效应物和监测系统等组成 。效应物是毫米波放大器、毫米波接收组件,见图
l 电对 称 振子 与磁 对称 振子 构成 的 互补 电磁 天线
该天 线 的阻抗测试 曲线 。 由图可 以看 到 ,频率 厂从 3 0- 0 0 MHz电压驻波 比小于 30 0 30 .,其 阻抗/ 率变 化 频
以及 毫米波 接收组件 的损 伤 阈值 随脉 宽增加 而减 小 。
47 宽 带平 面 天线 研 究 .
石小 燕 梁勤金 冯仕云
在 电天线 电能最 大 的地方 布 置 磁天 线 或 者在 磁 能最 强 的地 方 布 置 电天线 ,则这种 天 线 具有 超 宽 带特 性 ,但这样 的布置通 常 占用空 间较 大 。 自互补 结构 的天 线不仅 具 有超 宽带特 性 ,而 且小 巧轻便 ,便 于安装 和 携带 ,可用于超 宽 带雷达 的发 射和接 收信号辐 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