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教学难点: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教师讲解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引导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数值。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数值和运用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锐角三角函数;(2)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在锐角范围内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课堂讲解、练习、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展示数学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性质;(2)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3)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度、弧度和三角比的相关知识,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讲解(20分钟)(1)通过幻灯片和板书,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练习(15分钟)(1)在黑板上出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互相讨论答案。

(2)随机抽选几位学生上台讲解解题过程,并进行讲解和点评。

4.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每个小组将解决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小测验。

初中锐角函数的教案

初中锐角函数的教案

初中锐角函数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够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定义。

2. 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难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理解。

2.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知识点和解答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如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应用。

2. 提问:你们认为锐角三角函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锐角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分别等于它的对边、邻边和斜边的比值。

2. 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弦、余弦、正切之间存在互余和互补的关系。

3. 举例说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高度、角度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记忆。

2. 教师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高度、计算三角形面积等。

2.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01
学生需要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
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02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正弦、余弦和正
切的取值范围、周期性、奇偶性等。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在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演示、练习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参与度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教学效果如何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3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问题、
几何问题等。
教学难点
01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图
像。
02

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如平移、伸缩等。
03
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将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如与几何、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锐 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理解锐 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的:1.理解锐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意义。

2.会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的正、余弦,正、余切函数值。

才能、情感目的: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再运用于理论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才能。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进步合作交流才能。

重点、难点:1.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2.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利用相似和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求一些线段的长度问题。

但有些问题单靠相似与勾股定理是无法解决的。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你能测出风筝离地面的高度吗?学生讨论、答复各种方法。

老师加以评论。

总结: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对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求的是BC的长,而的AB的长是可知的,只要知道AC的长就可要求BC了,但实际上要测量AC是很难的。

因此,我们换个角度,假如可测量出风筝的线与地面的夹角,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由一个学生比拟熟悉的事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述在Rt△ABC中与Rt△A1B1C1中∠C=90°,C1=90°∠A=∠A1,∠A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C、AB,∠A1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1C1、A1B2 〔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积极考虑,利用相似发现比值相等〕〔〕假设在Rt△A2B2C2中,∠A2=∠A,那么问题1:从以上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结论:这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那么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要角的大小一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了,与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这个角的正弦,即∠A的正弦= ,记作sin A,也就是:sin A=几个注意点:①sin A是整体符号,不能所把看成sinA;②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正弦值是固定的,与∠A的两边长短无关,当∠A发生变化时,正弦值也发生变化;③sin A 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一个角的正弦,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的正弦时,不能省略角的符号“∠”;例如表示“∠ABC”的正弦时,应该写成“sin∠ABC”;④ Sin A= 可看成一个等式。

(完整word版)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完整word版)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sinA ,cosA ,tanA ),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它的对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很重要,应该牢牢记住. (2)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学生姓名年级 初三日期正弦: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 ;可得a= ;c=余弦: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可得b= ;c=正切: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 ,可得a= ;b=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角度 函数0° 30° 37° 45° 53° 60° 90°sinαcos αtan α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 (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2)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 ,cos α0°≤∠A≤90°间变化时, 0≤sinα≤1, 0≤cosA≤1(3)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标题: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概念。

2. 学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3.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度和比例问题,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讲授新知:- 介绍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介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值。

3. 巩固练习:- 给出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4. 拓展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直观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对于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改进。

2. 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一)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学内容
1、一般三角函数定义:指受一定角$\alpha$(一般为锐角)的弦长、边长和角的角平分线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最基本的三角函数有三个,
即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和正切函数(tanx)。

2、正弦函数sin$α$:指在锐角$α$中,它所对应的邻边长a与斜
边b之间的函数关系,即a:b=sin$α$;
3、余弦函数cos$α$:指在锐角$α$中,它所对应的直角边长a与
斜边b之间的函数关系,即a:b=cos$α$;
4、正切函数tan$α$:指在锐角$α$中,它所对应的邻边长a与对
边长b之间的函数关系,即a:b=tan$α$。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1、正弦函数:sin$α$的值介于[-1,1],sin90$^\circ$=1,sin
30$^\circ$=1/2;
2、余弦函数:cos$α$的值介于[-1,1],cos90$^\circ$=0,cos
60$^\circ$=1/2;
3、正切函数:tan$α$的值介于[-∞,+∞],tan90$^\circ$=∞,
tan45$^\circ$=1;
4、由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sin$α$=cos$(\pi/2$-$α)$,
cos$α$=sin$(\pi/2$-$α)$,tan$α$=cot$(\pi/2$-$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初中三角函数的具体含义;
3.掌握三角函数基本性质;
4.学会使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题需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教学设计:§28.1 锐角三角函数授课人:和金平编号: 48号§28.1 锐角三角函数(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正弦函数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2、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其他边长的方法;3、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sinA )概念,掌握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教学难点: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T 演示)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座山,这座山有多高呢?这可难住了唐僧。

大徒弟孙悟空目测山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度,然后从地面飞到山顶,路程是1000米。

你能帮孙悟空计算出山的高度吗?1000米B AC 情境探究: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 中,∠C =90°,∠A =30°,AB =1000m ,求BC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BC = AB =500m ,也就是说,这座山的高度是500m思考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孙悟空从山底部飞到山顶1500米,那么山的高度是多少?可得B ’C = AB ’ =750m 仍有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1,'2A B C AB ∠ ==的对边斜边12B B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在Rt△ABC 中,∠C =90°,由于∠A =45°,所以 Rt△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BC=,由勾股定理得: A 因此 C B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等于45°时,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2,是个固定值; 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一个固定值. 2、【探究】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任意画Rt△ABC 和Rt△A’B’C ,使得∠C =∠C ’=90°,∠A =∠A’= , 那么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由于∠C =∠C ’=90°, ∠A =∠A ’=所以Rt△ABC ∽ Rt△A’B’C’【为了更直观地验证这一结论,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不变;当锐角A 的度数增大时,不管三∠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变大。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锐角,并能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学生能够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解决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教材:教科书、练习册、补充教材2.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投影仪3.学具: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锐角和钝角的图片,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锐角?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Step 2:学习正弦函数1.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任意一个锐角A,点A在单位圆上的坐标(ax, ay)是怎样的关系?2. 介绍正弦函数的定义:在单位圆上,角A对应的点的纵坐标ay就是锐角A的正弦值,表示为sinA。

并解释正弦函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

3.通过使用三角尺或者直尺进行实际测量,在黑板上标出若干锐角的正弦值,并让学生观察正弦函数的性质。

Step 3:学习余弦函数1. 带领学生回顾正弦函数的定义,反向思考,如果角A对应的点的横坐标是ax,那么ax和A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介绍余弦函数的定义:在单位圆上,角A对应的点的横坐标ax就是锐角A的余弦值,表示为cosA。

并解释余弦函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

3.通过使用三角尺或者直尺进行实际测量,在黑板上标出若干锐角的余弦值,并让学生观察余弦函数的性质。

Step 4:学习正切函数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角A对应的点的横坐标是ax,纵坐标是ay,那么ax和ay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介绍正切函数的定义:在单位圆上,角A对应的点的纵坐标ay除以横坐标ax的比值就是锐角A的正切值,表示为tanA。

并解释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为整个实数集。

3.通过使用三角尺或者直尺进行实际测量,在黑板上标出若干锐角的正切值,并让学生观察正切函数的性质。

Step 5:巩固练习给学生一些基础练习题,要求他们计算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 1)讲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经过研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准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能依据正弦见解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意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渐培育学生会察看、比较、解析、归纳等逻辑思想能力.3、感神情度与价值观:指引学生研究、发现,以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优秀的学习习惯.讲课要点:理解认识正弦( sinA )见解,经过研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准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讲课难点:指引学生比较、解析并得出:对随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讲课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 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野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 度,并已341米知目高为 1 米.今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10下边我们大家一同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米种:锐角的正弦二、研究新知【活动一】问题的引入【问题一】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浇灌。

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 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解析:问题转变成,在 Rt△ABC中,∠ C=90o,∠ A=30o,BC=35m,求AB 依据“在直角三角形中, 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 AB=2BC=70m即.需要准备 70m长的水管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 2【问题二】如图,随意画一个o o,计算∠ A 的对Rt△ABC,使∠ C=90,∠ A=45边与斜边的比BC,能获取什么结论?(学生思虑)AB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指在30°、45°、60°这三个锐角下,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具体数值。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并且知道斜边长度,如何计算其他两边的长度?这个案例将展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4.数学运算:培养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数据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以上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记忆特殊角(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 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 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 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 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 如图某体育馆, 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 图的台阶更陡, 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 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 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 一般地, 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有: 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 记作______。

即: 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 )试试看.4.思考: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 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及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会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建筑物的设计图、物理实验场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到的角度问题。
2.提问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图片中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你能想到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互动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4.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九年级学过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的示例。

3. 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包括利用三角函数表和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周期性。

3. 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包括振幅、周期、对称轴等。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图像分析和性质探究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三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角度的测量、高度的计算等。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精华教案)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精华教案)
sin
0° 0 1 0 不存在
30°
1 2
45°
2 2 2 2
60°
3 2
1 2
90° 1 0 不存在 0
cos
tan cot
3 2 3 3
1 1
3
3 3
3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 0°≤ ≤90°时,sin 随 的增大而增大,cos 随 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 0°< <90°时,tan 随 的增大而增大,cot 随 的增大而减小。
A
B
H
C
答案: 1. D 2. A 3. C [点拨]长为 8 的边即可能为直角边, 也可能为斜边. 4. A [点拨]sinA=
a , c
所以 c=
a .5.A 6.D 7.D [点拨]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α>30°,cos30 sin A
9.B 10.A [点拨]tanA=
°=
3 3 ,所以 cosa< .8.A 2 2
A
45 (16 题) (17 题) B C 三、解答题 ( 18.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在 Rt△ABC 中,∠C=90°: (1)已知 a=4,b=8, (2)已知 b=10,∠B=60°.
D
30
(3)已知 c=20,∠A=60°.
(4) (2)已知 a=5,∠B=35°
19.计算下列各题. (1)sin230°+cos245°+ 2 sin60°·tan45°; (2)
BC 10 ,AB=8,则 tan ∠EFC 的值为 (
)
A.
3 4
B.
4 3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主要考查点: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
➢ 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
中,∠C=90°
(1)边的关系: (2)角的关系:
(3)边与角的关系:
sinA = cosA=
tanA= cotA=
sinA =cosB =
a c , cosA =sinB =
b
c ,tanA ==a b , tanB =b a , cotA=b a
➢ 知识点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列表如下:
α
sinα
cosα
tanα
30°
1
2
33
45°
22
22
1 60°
1
2
斜边
的对边
A ∠斜边
的邻边A ∠邻边的对边A ∠
对边的邻边A ∠2
3
233
➢ 知识点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已知∠A 为锐角,si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ta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 cos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减小 。

例1. 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2
1
,那么( ) (A ) 0°<A≤60°(B )60°≤A <90°(C )0°<A≤30°(D )30°≤A <90°
➢ 知识点4. 同角三角函数与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cos sin 22=+A A
A
A
A cos sin tan =
1cot tan =⋅A A 2.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90=+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 ︒=47cos 43sin
1tan tan =⋅B A
➢ 知识点5.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 正确选择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使两个已知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重要类型:
1.已知一边一角求其它。

2.已知两边求其它。

例2. 在中,∠C=90°,,∠A -∠B=30°,试求的值。

A C
B
例3.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D 是AC 边上一点,DE ⊥AB 于E 点.
DE ∶AE =1∶2. 求:sin B 、cos B 、tan B .
例4.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于E ,BE =16cm ,⋅=
13
12sin A 求此菱形的周长.
例5.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BAC =30°,延长CA 至D 点,使AD =AB .求:
(1)∠D 及∠DBC ; (2)tan D 及tan ∠DBC ;
(3)请用类似的方法,求tan22.5°.
例6.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求证:
(1)sin 2A +cos 2A =1;
(2)⋅=
A
A
A cos sin tan
例7.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BE ⊥AC 于E ,交AD 于H
点.在底边BC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高AD 变长或变短时,△ABC 和△HBC 的面积的积S △ABC ·S △HBC 的值是否随着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B
2. 32
3. .2tan ,55
cos ,552sin ===B B B
4. 104cm .提示:设DE =12x cm ,则得AD =13x cm ,AE =5x cm .利用BE =16cm .
列方程8x =16.解得x =2.
5.
(1)∠D =15°,∠DBC =75°;(2);32tan ,32tan +=∠-=DBC D
(3).125.22tan -=
7. 不发生改变,设∠BAC =2α ,BC =2m ,则.)tan (tan 422
m m m S S HBC
ABC =⋅=⋅∆∆α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