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参考资料(教学方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2. 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技名词和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3. 新课教学: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生物科技实验室,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
2. 邀请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篇二教学论文意义④克隆的例子和顺序(全文四部分顺序、克隆事例的顺序、安排顺序的作用)⑤说明方法和相关例句对照课件,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音频朗读插入优美的旋律,把枯燥乏味的科技说明文变成生动优美的文学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动学生听说水平的提升;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协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拓展探究,升华目标1、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
2、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实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利弊,发表你的观点。
3、以《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不低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当堂展示“拓展探究”1、2题,3题留作课后完成【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语文学习则要培养“听、说、读、写”,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置画流程图、讨论利弊和写想象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整理水平、探究精神和说、写的水平,我们完全能够相信学生的创新水平,他们的想象是完全能够通过课堂得到激发的。
总结全文:科技学习是无止境的,自然奥秘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未来世界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相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实行整理。
2.继续完成《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的想象作文,谈谈你对克隆的看法,能够编述故事,也能够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巩固,而在这知识信息爆炸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课外阅读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拓宽学生知识面,是时代对新时期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再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1)、速读第一节,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并辨析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速读第二、三节,填写“克隆技术的进程”表格,并理清作者说明的顺序及原因。
3、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4、研读第四节,思考: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与“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猴毛变猴”,每当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手头吃紧,就立刻从身上拔下一撮儿猴毛,吹一口气变成一大群小猴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今天的科学却可以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屏显:课题)什么是克隆?它何以如此奇妙?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笔,一同走入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生物学术语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 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 zhuī):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动物(bǔ rǔ):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细胞(rǔ xìan):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泌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3000字,5分钟读完。
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屏显)(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分钟)师:以上是这篇科普文章涉及到的生物学术语,大家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屏显)通用语专业语一分为二胚胎相安无事囊胚永无止境两栖切实可行脊椎濒临绝种促性腺素悲喜交集胰蛋白酶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广大,有一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它一样的猴子来妖魔作战。
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一和第四个信息是小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二个信息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据小标题筛选;2、根据文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文段内容筛选。
)三、研读探究1、克隆是什么(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大声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英文名“Clone”(克隆)。
②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③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篇二教学论文意义④克隆的例子和顺序(全文四部分顺序、克隆事例的顺序、安排顺序的作用) ⑤说明方法和相关例句对照课件,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音频朗读插入优美的旋律,把枯燥乏味的科技说明文变成生动优美的文学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探究,升华目标1、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
2、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利弊,发表你的观点。
3、以《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不低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当堂展示“拓展探究”1、2题,3题留作课后完成【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文学习则要培养“听、说、读、写”,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置画流程图、讨论利弊和写想象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整理能力、探究精神和说、写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想象是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得到激发的。
总结全文:科技学习是无止境的,自然奥秘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未来世界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继续完成《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的想象作文,谈谈你对克隆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巩固,而在这知识信息爆炸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课外阅读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拓宽学生知识面,是时代对新时期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所以 , 在本课阅读学习中 , 拟采纳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课前设置预习题 , 部署学生经过运用词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 认识作者有关状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
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谈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活跃氛围 , 激发兴趣 , 打破重难点。
课后部署想象作文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停研究自然神秘的激情。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累积词语 , 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 理解繁衍、平安无事的词义 , 并学会运用。
2认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文意 , 依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挑选信息, 归纳内容重点 ,逐渐提升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 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利处。
3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学习科学家们谨慎、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和精神,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 全面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的一致。
●教课重点1认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向。
2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课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生前后的说明次序 , 理解这样安排的原由。
●教课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 , 教师设计思虑题指导学生自读。
经过学生独立思虑、小组谈论 , 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 , 给喜爱研究的同学一个空间 , 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教课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部署预习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 , 认识作者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必定是喜爱看吧 , 此中孙悟空一遇紧急状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很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 , 大家必定特别熟习。
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绘 , 是对敢于抗争封建统治、敢于和险恶权力作斗争的英豪形象的假想 , 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 , 这类本事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 , 已经让神话变为现实 , 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三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展示查找的资料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奇妙的克隆》介绍了克隆的技术和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考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欢迎参考浏览!《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讨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阐明按次,把握本文所运用的阐明方法。
3.揣摩言语,领会阐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音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
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一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
(选自2019.11《文汇报》)音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成绩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一成绩。
(板书文题)设计(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役。
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完成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克隆何以能如此雕虫小技?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朗读课文,全体把握文意先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考虑题指点先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以下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3.克隆是甚么?请用本人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甚么在全世界引发“轰动”?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先生快速浏览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浏览,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奇妙的克隆》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奇妙的克隆》的基本内容。
(2)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2)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奇妙的克隆》。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奇妙的克隆》的主要内容。
(2)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5. 练习巩固:(2)课堂练习:回答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奇妙的克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克隆技术原理和发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
2. 多媒体课件:克隆技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有关克隆技术的科普文章和论文。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生物技术实验室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克隆技术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3. 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伦理等方面的利弊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1、跨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
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
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步入课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二)整体感知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奇妙的克隆-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奇妙的克隆导语:教案在今天推行本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奇妙的克隆,欢迎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先生勤于考虑、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领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先生勤于考虑.热爱科学。
教具预备:挂图、生字卡教学工夫: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预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说话引入:1.经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甚么成绩?(克隆是甚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甚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考虑课前提的成绩。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迟滞的地方引导先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先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次要写了甚么内容?按照怎样的按次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点书写生字1.先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先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查指点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精选14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精选14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克隆”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写作效果。
(3)通过阅读理解,提高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克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伦理问题。
(2)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比分析课文中的观点。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讲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伦理问题。
5. 练习与拓展:(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讲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总结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 思考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浅显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下方是小编分享的课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一同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1.培养先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阐明按次和阐明方法。
3.引导先生育成搜集信息,挑选信息的学习习气。
教学理念倡导自动探求、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进步先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想象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早布置先生查找相关材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浸透人文教育,使先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
教学步骤一、课前学习1.浏览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妨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材料,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
3.考虑: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内容(一)克隆是甚么1.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抽象。
他雕虫小技,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
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想象。
他想像的根据是甚么呢?2.展现查找的材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3.明确甚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本人的话说说克隆是甚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甚么是“无性繁殖”,甚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本人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4.讲解阐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甚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阐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任何阐明方法都是为阐明事物特降服务的。
“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常人而言冷僻难懂。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克隆”、“基因”等。
(2)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认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
2. 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基本概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深度。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实践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克隆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3.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4.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
5.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初二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教学教案
奇异的克隆原创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把握说明的方法。
3、培育同学探求科学的爱好和辩证思考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连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稳固,理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假设你是足球迷,你确定期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设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情愿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很多人所幻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行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幻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状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异在哪里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异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请同学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局部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争辩。
2、课堂导问: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其次小节写了很多试验,为什么要这样支配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与弊处(老师巡察课堂,参与各小组争辩,一方面把握争辩状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
同学小组争辩后发言总结,鼓舞同学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同学明确)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清楚,条理清楚。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试验,再写克隆的开展,最终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没有用时间挨次来介绍“克隆〞试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试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试验方面的争辩成果和奉献;一条是以试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支配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开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争辩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力量。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体裁和特点。
2.理解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时间和事件。
3.学习和运用语文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4.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中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影响。
2.学生运用语文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时间。
2.学生理解小说中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影响。
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法、探究法、演讲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课前提前准备好PPT资料,并打开PPT,播放课前音乐。
2.向学生介绍科幻小说的体裁和特点。
3.引入教材《奇妙的克隆》的内容,简述小说背景和情节。
学习环节(3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记录生词、词组和不明白的语法知识。
2.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时间、情节。
3.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并探究克隆技术的原理。
演讲环节(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用20分钟的时间准备好小组发言。
2.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主题发言,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3.其余学生听取发言并进行思想互动。
讲评环节(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评价。
2.强化学生对课文生词和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笔记,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学生运用语文课文中生词和词语编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小说的情节、人物和时间,以及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影响等方面均收获颇丰。
同时,学生也对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文本解读法和演讲法的应用较为成功,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参考资料(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
参考资料(教学方案)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邱德青江世亮)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
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
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
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
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
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
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
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
个人类。
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
“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
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而那些科学狂人要制造的所谓“不朽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这就有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
所以,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看,都应该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行为。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
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
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
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
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沈教授指出: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只要科学上有可能做到的,就应该去做。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
如果技术上我们能制造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超级生命,难道也可以去制造吗?一些科学狂人正是打着“科学自由”的旗号,去做一些危害人类的事。
因此,我们要警惕现代科学技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另外,也不能把科学自由和伦理道德对立起来。
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并没有束缚科学的发展,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利于科学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选自2000年11月8日《文汇报》)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